一、“角、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群[1](2021)在《基于拉汉对勘的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术语新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明清之际西方耶稣会传教士开创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为切入点,对利玛窦来华的中文科技着译作了梳理,主要以《葡汉辞典》散页、《坤舆万国全图》《乾坤体义》《浑盖通宪图说》《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圆容较义》等着译的中文本和拉丁底本为基点,不限于近代汉语,上探古代汉语,下探现代汉语,旁及拉丁语,对中拉词汇做出对比分析,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语言接触的影响下,拉丁语构词对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对这批新词创制的研究,为当今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起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创新和难点,在综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一章着重介绍其中文着译的版本、内容、拉丁底本,介绍着译中创制的汉语新词。第二章研究利玛窦科技着译中的术语新词,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通过从原典得来的拉丁词汇并将其与与之对应的汉语新词汇对比,分析探究这批词汇的拉丁语的语义及结构以及对汉语词的语义和结构的影响。第三章研究利玛窦科技着译中术语新词的类型以及术语新词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关系,分析这批术语新词的构成。通过意译、仿译的构词模式创制的新词,既适合明清之际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也因为拉丁语的特点而别具特色。同时伴随着科学知识的介绍,这批词的构造在顺应汉构词演变的基础上,推动了汉语构词方面的演变:1.充实了汉语词汇;2.丰富了汉语词汇构词模式;3.丰富了汉语语义;4推动了汉语中词汇双音节化和多音节化的进程。第四章介绍了利玛窦创制的新词新概念,以及新词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关系,对受概念的影响形成一批同义语义场和不同词汇集合会选择不同概念词形成不同的语义场做了初步探究。第六部分是结语。结论认为翻译产生的大量的仿译词的构词模式比较固定,形成了大量的偏正结构的新词,这些新词大部分进入了现代汉语中。这些词结构相对固定,具有高度的能产性,使术语新词的形成具有系统性、便于理解,推动了“词法词(在线生成的词)”这种构词法的发展。词汇是概念的载体,这批新词也是近代各种概念的载体,因此,对许多近代的新学科来说,术语的研究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这也使得近代汉语新词汇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对于近现代新学科来说,近代新词的发生、普及、定型过程的记述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因此,近代术语新词的词汇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史的研究相结合将为我们展示新的成果带来可能性。
姜鸿雁,秦语真,孙丹丹[2](2021)在《古今碰撞 迈好证明“第一步”——以苏科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为例》文中认为1引言"证明"是数学学科至关重要的内容,渗透到数学的枝枝蔓蔓.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2章专讲"证明",这一章第2节"证明"分3个课时层层推进,从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到"什么是证明"再到"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的一般步骤",给出规范的"三段论"证明格式,最后1课时主要内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推论[1].苏科版教材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中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缘由进行过说理,但在形式上并没有以规范的"三段论"方式进行,
郑瑄[3](2021)在《整体观下“平行线”教学的再思考》文中提出平行线的教学就知识内容而言,似乎直观简明,但进一步深入思考恰能引发我们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诸多疑问,并促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面对教学困境、通透理解数学本质,以此获得数学教育教学的深刻启示。
肖晖,李强[4](2021)在《网格内无刻度直尺作图基本方法总结及应用》文中指出无刻度直尺作图问题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解题过程能够深刻感受由"形"得"数",由"数"作"形",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无刻度直尺作图问题一直深受数学教师及各地中考命题者关注.本文从点、线等基本图形作图开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无刻度直尺作图方法.
罗峻,段利芳[5](2021)在《对2021年北京中考第27题的剖析》文中研究表明中考几何压轴题涉及的几何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几何基本图形,掌握几何基本知识及技能,运用解题经验进行灵活运用.本文以2021年北京几何压轴题为例,进行一题多解及题目变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复杂几何问题的主动探究与深层感悟,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培养理性思考的良好品质.
严佳琪[6](2021)在《促进知识内化 提升思辨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探究性作业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围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以经历探究过程、促进知识内化、加深知识理解为基本出发点,设计了"知识讲解员""数学小诗人""超级设计师""猜谜小高手"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经历分析、推理、判断、辨别等过程,推升思辨能力。
陈元云[7](2021)在《基于生长 初识全貌——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起始课教学实录》文中指出在邢成云老师"整体化教学"理念下,"相交线与平行线"作为初中数学"平面图形"的第二章内容,既可以看成"图形与几何"的"沿途章",又可以看成这一系统的"起始章"。作为"沿途章",它是"几何图形初步"的延伸,是在学生认识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借助数学逻辑,引发新的认知冲突,并对新知进行探索;作为"起始章",它与"几何图形初步"的学习套路、学习方法又不尽相同,而与后续的"三角形""四边形"等章节的学习一脉相承,是它们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统领,
吴增生[8](2021)在《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的研究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文中指出教育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综合运用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发展与教育科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活动.用教育神经科学的视野分析和研究几何教学,创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融合直观与逻辑的研究性单元整体教学.应用这一策略整体设计"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框架,开发教学案例,为进一步把这种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可参照的教学设计样例.
张维宁[9](2021)在《“垂直与平行线”单元的三点教学建议》文中指出"垂直与平行线"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依次安排了: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角(例1、例2),角的度量(例3),角的分类和画角(例4、例5),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例6、例7),画垂线(例8),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例9、例10)。经过多年对该版本教材的使用和研究,发现该版本教材在"角的度量"、"画垂线"和"画平行线"这三处安排不太尽如人意。一、"角的度量"教学和练习的安排过于单一,
吴增生[10](2021)在《用整体教学追求直观与逻辑的融合发展——ICME-14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课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平面几何优秀课展示与研讨"这一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一课为例,向国际同行介绍了中国式课例研究活动及中国教研体系特色."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案例集中体现了"用整体教学追求学生直观与逻辑融合发展"的教学特色,具体体现为:用"怎样研究一类几何图形"大观念,采用单元整体教学,引领学生一气呵成地研究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然后通过说理练习加以巩固;开展直观与逻辑融合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围绕研究主题,有层次地开展研究活动,建立局部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
二、“角、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拉汉对勘的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术语新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着作对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价值 |
第二节 基于拉汉对勘的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科技术语新词的研究 |
第三节 以利玛窦科学着译为代表的西学汉籍专书研究 |
第四节 创新、难点与研究范围、思路、方法 |
第一章 利玛窦中文科技着作及新术语介绍 |
第一节 《葡汉词典》散页中天文学和地理学部分 |
第二节 《坤舆万国全图》 |
第三节 《乾坤体义》 |
第四节 《圆容较义》 |
第五节 《几何原本》 |
第六节 《浑盖通宪图说》 |
第七节 《同文算指》 |
第二章 利玛窦科技着作中的术语研究 |
第一节 地理学术语 |
第二节 天文学术语 |
第三节 时间术语 |
第四节 数学术语 |
第三章 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术语新词的类型以及特点 |
第一节 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术语新词的类型 |
第二节 仿译词的拉丁源词的语义及结构 |
第三节 术语新词的造词特点 |
第四章 利玛窦科技术语新词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关系 |
第一节 新概念与新词汇 |
第二节 术语新词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关系 |
结语 |
附录1: 书影 |
附录2: 拉丁原本对勘语料 |
第一节 In sphaeram Ioannis de Sacro Bosco commentarius对勘语料(节录) |
第二节 《几何原本》对勘语料 |
附录3: 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术语词表 |
附录4: 《葡汉辞典》散页“天地球”、“混天球”和“纬度”全文 |
附录5: 利玛窦在中国的行迹 |
参考书目 |
后记 |
(2)古今碰撞 迈好证明“第一步”——以苏科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史料介绍与分析 |
3 课堂实录与课后反馈 |
3.1 引入新课 |
3.2 证法探寻 |
3.3 古今碰撞 |
3.4 学以致用 |
3.5 课后反馈 |
4 教学反思 |
4.1 以史为纲,解读教材编写结构 |
4.2 以史为鉴,深化课堂教学设计 |
4.3 以史为泉,浇灌学生思维之花 |
(4)网格内无刻度直尺作图基本方法总结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网格背景下基本几何图形作法 |
1.1 线段n等分点的作法 |
1.1.1 线段中点的三种常见作法 |
1.1.2 将线段任意整数比的点的作法 |
1.2 线段平行线的作法 |
1.3 线段垂线的作法 |
1.3.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
1.3.2 过指定点的线段垂线的作法 |
1.4 与角有关线的作法 |
1.4.1 角平分线的作法 |
1.4.2 确定角的作法 |
2 解决问题 |
3 教学建议 |
(5)对2021年北京中考第27题的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题再现 |
二、试题特点 |
1.源于课本,设计优美 |
2.考查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 |
3.重现核心素养考查 |
三、解法展示 |
四、变式探究 |
五、教学思考 |
1.回归本源,深入浅出 |
2.适度变式,举一反三 |
3.深度反思,内化思想 |
(6)促进知识内化 提升思辨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探究性作业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
(一)基于前期学情,设计操作活动,加深知识理解 |
(二)立足核心知识,策划作图教学,夯实基本技能 |
(三)源于生活实例,抽象几何直观,剖析本质特征 |
二、现有教材常见习题概述 |
1.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或选择 |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选择与文字判断 |
3.韦恩图整体的填空 |
三、探究性作业设计 |
(一)设计思考 |
1. 探究性学习目标 |
2. 探究性作业设计点 |
(二)具体设计 |
1. 我是知识讲解员 |
2. 我是数学小诗人 |
3. 我是超级设计师 |
4. 我是猜谜小高手 |
(7)基于生长 初识全貌——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起始课教学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环节1:情境创设,课题引入 |
环节2:“位置”切入,感悟“模型” |
环节3:形成概念,探寻内涵 |
环节4:一般到特殊,循阶发展 |
环节5:顺势利导,整体建构 |
环节6:小结提炼,勾勒结构 |
(8)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的研究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析内容逻辑结构,构建单元研究主题与研究主线 |
二、分析课程标准,明确单元教学要求 |
三、分析学情,为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奠基 |
四、设计教学活动框架 |
1. 整体规划——创设情境,引入研究对象,提出研究问题,规划研究主线 |
2. 分步实施1——用基准直线刻画一条直线的位置 |
3. 分步实施2——用基准直线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4. 基于平行线研究结果的逻辑整理,进行“命题与证明”的教学 |
5. 整体复习,建构知识体系 |
6. 设计研究性作业与习题课 |
五、结束语 |
(10)用整体教学追求直观与逻辑的融合发展——ICME-14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课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
二、课例简介 |
1. 基于已有经验和空间视觉直观,引入研究对象,发现和提出研究主题,规划研究思路 |
2. 基于空间视觉直观和已有经验,抽象平行线的概念 |
3. 基于操作直观,确立基本事实 |
4. 基于演绎推理,得到等价判定方法 |
5. 融合直观与逻辑,研究平行线性质 |
6. 开展融合直观与逻辑的说理训练活动 |
7. 总结分享,整体构建逻辑体系 |
三、课例特色 |
1. 基于直观经验,引入图形关系 |
2. 一般观念引领,建构整体框架 |
3. 语言符号表达,抽象几何概念 |
4. 操作确认事实,形成逻辑基础 |
5. 直观观察归纳,发现提出命题 |
6. 通过演绎证明,确立几何命题 |
7. 逐步层次展开,构建知识体系 |
四、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五、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
1. 问题提出的整体性可以更强 |
2. 可以进一步通过可视化表达思考过程 |
六、研究结论 |
四、“角、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拉汉对勘的利玛窦中文着译中的科技术语新词研究[D]. 李伟群.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古今碰撞 迈好证明“第一步”——以苏科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为例[J]. 姜鸿雁,秦语真,孙丹丹. 数学通报, 2021(11)
- [3]整体观下“平行线”教学的再思考[J]. 郑瑄.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1(32)
- [4]网格内无刻度直尺作图基本方法总结及应用[J]. 肖晖,李强. 理科考试研究, 2021(22)
- [5]对2021年北京中考第27题的剖析[J]. 罗峻,段利芳.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21(11)
- [6]促进知识内化 提升思辨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探究性作业设计[J]. 严佳琪.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1(10)
- [7]基于生长 初识全貌——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起始课教学实录[J]. 陈元云. 中国教师, 2021(10)
- [8]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的研究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例[J]. 吴增生. 中国数学教育, 2021(19)
- [9]“垂直与平行线”单元的三点教学建议[J]. 张维宁.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1(09)
- [10]用整体教学追求直观与逻辑的融合发展——ICME-14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课例研究[J]. 吴增生. 中国数学教育,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