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功能损害及头颈部放疗新功能保护技术

腮腺功能损害及头颈部放疗新功能保护技术

一、头颈部放疗对腮腺功能的损害及功能保护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邱文龙[1](2021)在《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题目: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TING在头颈部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和信号通路目的:TMEM173基因是一种先天免疫调节基因,由TMEM173编码的蛋白STING是先天免疫信号产生的重要辅助因子,作为胞质DNA的传感器,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虽然它对多种癌症的肿瘤治疗和预后都有影响,但对头颈部鳞癌(HNSC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旨在探讨TMEM173在HNS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与HPV P16/CDKN2A基因的互相作用关系,以及TMEM173对免疫和其他通路的调节作用。材料和方法:用于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TCGA数据集。利用GEPIA、Reactome Pathway Database、KM plotter Database、UCSC Xena browser 和 cBio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 Database等在线分析工具分析TMEM173基因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MEM173在HNSCC组织中的过表达并不显着,但它在HPV阳性HNSCC中表达高于HPV阴性HNSCC。TMEM173的表达可募集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此外,TMEM173参与多种功能调控,其表达受p16/CDKN2A基因、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TMEM173的高表达与HNSCC患者良好的总生存(OS)相关(HR=0.72,p=0.021)。结论:TMEM173促进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募集,TMEM173的高表达预测了 HNSCC患者良好的OS,有望成为预后预测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第二部分: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题目1:利用Nomogram风险分层评估术后放射治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目的:原发性腮腺鳞癌是腮腺恶性肿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腮腺鳞癌的大部分预后指标和治疗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小型回顾性研究获得。目前腮腺鳞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建议术后放疗(PORT),但术后辅助放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有待基于风险分层模型的进一步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利用SEER数据库,回顾性队列分析1975年至2016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腮腺鳞癌患者。患者分为手术+放疗组(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非放疗组)。基于5年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并采用校准曲线(calibrationplot)、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估模型的准确性。Cox回归模型评价PORT的临床价值。结果:共581例腮腺鳞癌纳入研究,其中放射治疗组403例(69.4%),非放射治疗组178例(30.6%)。在72个月的中位随访中,共310例(53.4%)死亡发生,其中非放疗组106例(59.6%)死亡,放疗组204例(50.6%)死亡。经校准曲线(calibration plot)、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测后,与其他分期系统相比,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在OS分层和临床决策方面更准确、更有用。根据Nomogram评分和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包括中低风险组和中高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三个风险层级。放疗能显着改善中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HR=0.638,95%CI=0.482-0.844,P=0.002),而对于低风险组(HR=1.168,95%CI=0.329-4.140,P=0.810)和高风险组(HR=0.891,95%CI=0.550-1.444,P=0.639)患者,术后放疗没有改善其总生存。结论:年龄、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数量是5年OS的独立因素。腮腺鳞癌的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对腮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层,筛选受益于PORT的患者,提示该模型可作为PORT的临床决策参考,避免过度治疗。题目2:放疗和化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放疗(RT)和化疗(CT)对腮腺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利用SEER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1975年至2016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患者被分为5组:单纯手术组(Salone)、术后放疗组(PORT)、术后放化疗组(S+CRT)、根治性放疗组(RT)、根治性放化疗组(CRT)。根据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倾向评分匹配(PSM)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我们确定了 2324名符合条件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1172名患者具有明确的分期。中位随访107个月,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优于非手术患者。术后辅助放疗(PORT)显着提高了术后患者的OS(HR=0.778,95%CI=0.652-0.927,P=0.005)。在基于年龄、T分期、N分期的风险分层分析中,高危组中接受PORT的患者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的患者(41.1 vs.27.4,P=0.002),而化疗并不能改善生存。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的OS优于单纯放疗组的患者(HR=0.778,95%CI=0.652-0.927,P=0.005),年龄、T分期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经PSM调整后,根治性放化疗(CRT)的患者与单纯放疗(RT)的患者相比,其OS和CSS均有显着差异。结论:PORT可显着提高术后患者的OS。未手术的患者中,CRT组的OS优于RT组,根据风险分层选择治疗方案对患者是可行和有效的。第三部分:鼻咽癌预后分析题目:鼻咽癌的预后和风险模型的构建目的: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即使是临床分期相同的鼻咽癌患者,其总生存期(OS)也可能不同,单纯依靠TNM分期评估预后并不完善。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全面、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对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的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收集了 2003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诊疗信息:初诊年龄、T分期、N分期、EB病毒DNA(EBV DNA)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吸烟史、酗酒史,并且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都接受了根治性放射治疗。主要研究重点是总生存率(OS),次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和远处无转移生存期(DMFS)。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获得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我们构建了预后风险模型,并将患者分为四个风险级别。通过C指数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plot)评估风险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采用Kaplan-Meier 法表现各个风险组的 OS、PFS、LRPFS 和 DMFS,并用 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1872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374名(73.4%)是男性,中位年龄为47岁(范围4-82岁)。基于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六个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T分期、N分期、吸烟史、EBVDNA和LDH,我们构建了非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风险模型。预后风险模型在对预后(OS、PFS、LRPFS和DMFS)的预测方面显着优于第八版AJCC TNM分期系统。我们构建的风险模型的OS、PFS、LRPFS和DMFS的校正曲线与实际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优于第八版AJCC TNM分期系统。根据预后风险模型,患者被分为四个风险等级:风险组1(0-1个风险因素),风险组2(2个风险因素),风险组3(3个风险因素),风险组4(4-6个风险因素)。四个风险分层的OS(P<0.001)、PFS(P<0.001)、LRPFS(P<0.001)和 DMFS(P<0.001)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四个风险组的OS和PFS,组间差异明显。四个风险组的5年OS分别为92.5%,85.5%,80.1%,59.1%,(P<0.001),5 年 PFS 分别为 86.7%,79.9%,69.4%,52.1%(P<0.001)。结论:四个风险组的患者在生存预后和疾病控制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差异。通过该模型,肿瘤学家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提出更加合理化的临床决策。

丛薇[2](2020)在《个体化延长型PMMA支架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口腔黏膜的保护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作为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作用于肿瘤细胞,而且对靶区周围的正常口腔组织造成损伤。当前IMRT中普遍通过佩戴口腔支架增加靶区与舌部及口腔黏膜的空间距离,以达到减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otherapy-induced oral mucositis,RIOM)、保护靶区周围口腔黏膜的目的,但制作口腔支架的各种材料和工艺流程都存在缺点及不足。本研究将个体化延长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口腔支架(以下简称PMMA口腔支架)与当前临床常用的铸模用高密度泡沫口塞(以下简称简易口塞)对比,探讨其在鼻咽癌IMRT中对口腔正常黏膜的保护效果。材料和方法以2017.12至2019.6威海市立医院放疗科行IMRT的4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制作PMMA口腔支架并在IMRT中佩戴,对照组(20例)制作简易口塞并在IMRT中佩戴,两组均给予IMRT及常规放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危及器官(舌尖、舌体、舌根)的照射剂量并收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1个月RIOM疼痛程度、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口干程度、味觉损伤程度等指标。实验结果两组患者HI和C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计算舌的不同部位的平均受照剂量(Dmean),实验组舌根部为23.725±16.055 Gy,舌体部为20.976±14.441 Gy,舌尖部为21.810±15.109 Gy;对照组舌根部为26.626±16.276Gy,舌体部为32.445±10.896 Gy,舌尖部为35.297±11.393Gy,两组患者在舌体部及舌尖部的Dmean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舌根部Dmean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软腭、咽后壁、舌尖、舌体、舌根部黏膜的损伤程度,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程度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颊黏膜、下颊黏膜、硬腭区黏膜损伤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8分疼痛的数量分别为3、4、10、2、1、0,对照组为0、1、7、2、8、2,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照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味觉损伤和口干症状,但实验组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个体化延长型PMMA支架可在不影响IMRT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舌体及舌尖受照剂量,降低软腭、咽后壁、舌尖、舌体、舌根部RIOM及口干、味觉损伤等IMRT并发症,从而起到保护口腔正常黏膜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曾昱[3](2019)在《SPECT双探头对向平面显像在腮腺功能测定及头部偏转校正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SPECT唾液腺显像中分别进行前、后位图像采集获得腮腺功能参数的差异;并探讨对向双探头平面采集所获得计数值的共轭计数值在不同头部偏转角度的差异。方法:1、前、后位图像的腮腺功能参数比较:对64名患者应用SPECT进行对向双探头前、后位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SGS)。勾画腮腺ROI,获得腮腺净计数(CountNet,单位:K count,下同),并计算前、后位腮腺15min摄取率(UR15)及酸刺激后排泌分数(EF),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前后位15min腮腺净计数(CountNet15)、酸刺激前最大净计数值(CountMax)、腮腺UR15及EF。2、头部偏转前后腮腺计数值的共轭计数值(单位:K count,下同)比较:使用99TcmO4-溶液灌注模体内的腮腺部分,在模体轴头部偏转(轴向旋转)角度为0°、2°、4°、6°、8°、-2°、-4°-、6°、-8条件下,行SPECT对向双探头平面采集,勾画双侧腮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前、后位图像ROI的放射性计数值(前位放射性计数值:IA,后位放射性计数值:IP),并计算腮腺的前、后位放射性计数值的共轭计数值(the Conjugate Count,IC)。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前、后位图像中,左侧腮腺的15min净计数值分别为2.46±1.29、2.92±1.70(Z=-3.42,P<0.05),右侧腮腺分别为2.82±1.55、3.06±1.76(Z=-2.25,P<0.05);左侧腮腺酸刺激前最大净计数值分别为2.79±1.50、3.23±1.87(Z=-3.09,P<0.01),右侧腮腺酸刺激前最大净计数值分别为3.20±1.69、3.48±1.92(Z=-2.17,P<0.05)。左侧腮腺UR15分别为1.71%±0.76%、2.74%±1.38%(Z=-6.34,P<0.01),右侧腮腺UR15分别为1.97%±1.01%、2.86%±1.45%(Z=-6.11,P<0.01);左侧腮腺EF分别为74.84%±14.81%、76.61%±15.91%(Z=-3.92,P<0.01),右侧腮腺EF分别为:71.17%±15.34%、71.48%±14.90%(Z=-4.68,P<0.01)。双侧腮腺后位15min净计数值、酸刺激前最大净计数值均高于前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腮腺前位UR15均高于后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腮腺后位EF均低于前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偏转角度为0°、2°、4°、6°、8°、-2°、-4°-、6°、-8°时,腮腺放射性计数值(单位:K count,下同)分别为:0°:左侧(IA=25.96±0.11,IP=25.10±0.13,IC=25.53±0.12),右侧(IA=4.05±0.02,IP=3.27±0.04,IC=3.64±0.02);2°:左侧(IA=24.29±0.36,IP=25.05±0.43,IC=24.66±0.34),右侧(IA=4.45±0.12,IP=3.26±0.07,IC=3.81±0.07);4°:左侧(IA=24.09±0.14,IP=26.47±0.21,IC=25.25±0.17),右侧(IA=4.51±0.14,IP=3.10±0.06,IC=3.74±0.07);6°:左侧(IA=22.66±0.26,IP=27.43±0.20,IC=24.93±0.21),右侧(IA=4.78±0.11,IP=2.85±0.07,IC=3.69±0.07);8°:左侧(IA=21.83±0.14,IP=28.76±0.08,IC=25.06±0.09),右侧(IA=4.83±0.17,IP=2.55±0.06,IC=3.50±0.09);-2°:左侧(IA=26.52±0.64,IP=22.15±0.25,IC=24.24±0.18),右侧(IA=4.13±0.15,IP=3.44±0.04,IC=3.77±0.08);-4°:左侧(IA=28.23±0.21,IP=21.11±0.16,IC=24.42±0.18),右侧(IA=3.69±0.08,IP=3.24±0.88,IC=3.46±0.06);-6°:左侧(IA=29.59±0.20,IP=19.45±0.19,IC=23.99±0.18),右侧(IA=3.67±0.04,IP=3.55±0.04,IC=3.61±0.03);-8°:左侧(IA=29.75±0.38,IP=18.07±0.15,IC=23.18±0.23),右侧(IA=3.49±0.14,IP=3.52±0.02,IC=3.50±0.07);比较双侧腮腺偏转前、后的IC无统计学差异(P≥0.05/10)。结论:1、前、后位采集腮腺动态显像所获得的摄取及排泌参数间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可能是下颌支的骨性衰减所导致。2、头部偏转角度在-8°至8°内,双探头SPECT扫描可避免头部偏转对腮腺放射性计数值测量的影响。

张丹[4](2019)在《腮腺疾病的影像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CT纹理分析在腮腺常见上皮源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3D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腮腺常见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病理证实患有腮腺常见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患者的CT增强动脉期图像资料。选取动脉期图像导入开源软件ITK-SNAP逐层勾画出肿瘤的边界,得到三维可切割图像,再使用MATLAB2017b软件进行纹理特征提取,获取整个瘤体的纹理参数特征。两两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相关纹理参数值:平均值(mean)、均匀度(uniformity)、能量(energy)、熵(entropy)、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对比度(contrast)、相关性(correlation)、熵和(sum entropy)、熵差(difference entropy)之间的差异,P<0.05的纹理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频率变量绘制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作为肿瘤的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的评价标准。结果(1)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间熵和、熵、平均值、对比度、熵差、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腺淋巴瘤组熵和、熵、平均值、对比度、熵差、能量均高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P<0.05);(2)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组间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对比度、熵和、熵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腺淋巴瘤组平均值、能量、熵、相关性、对比度、熵和、熵差高于多形性腺瘤组,而多形性腺瘤组均匀度高于腺淋巴瘤组(P<0.05);(3)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组间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熵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平均值、能量、熵、相关性、熵和高于多形性腺瘤组,而多形性腺瘤组均匀度高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P<0.05)。(4)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平均值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781,特异度为71.1%,灵敏度为73.8%,最佳阈值为80.88;(5)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组能量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10,特异度为96.1%,灵敏度为73.8%,最佳阈值为42558500;(6)腮腺多形性腺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能量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742,特异度为86.3%,灵敏度为55.6%,最佳阈值为31563064。结论(1)基于CT图像的3D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熵和、熵、平均值、对比度、熵差、能量能够有效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2)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对比度、熵和、熵差能够有效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3)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熵和能够有效鉴别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4)根据联合AUC、敏感度、特异度综合分析得出,平均值是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纹理参数;(5)能量是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较为理想的纹理参数;(6)同时,能量也是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相对较为理想的纹理参数。第二部分腮腺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研究目的探讨腮腺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腮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结核接触史、临床误诊率、相关辅助检查超声、胸片、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及CT和/或MR图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强化方式、邻近腮腺筋膜及皮肤的变化情况、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等影像学表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结果该组腮腺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年轻人(年龄<50岁)占72%。8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亦无确切结核病暴露史。临床误诊率高达64%,影像学误诊率达60%,其中CT和MRI误诊率分别为71.4%和42.9%。本组病例共发现43个病灶,38(88.4%)个病灶累及浅叶,14例(56%)为多发病灶。结核病灶同侧腮腺筋膜改变有4种类型:局部增厚(40%,n=10);局部破溃伴邻近皮肤增厚(28%,n=7);局部隆起(20%,n=5);没有改变(12%,n=3)。25例病例中有14例(56%)出现颈部淋巴结病,6例(24%)为双侧淋巴结病,淋巴结最常受累的区域为Ⅱb区(n=11),Ⅱa区(n=9)和Ⅲ区(n=7)。在CT图像上病灶有4种强化方式:均匀强化(37.1%,n=13)、不规则囊性强化(37.1%,n=13)、厚壁环形强化(14.2%,n=5)和花环状强化(11.4%,n=4)。MRI上病灶信号: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呈低信号。结论腮腺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和影像上易误诊为腮腺肿瘤。腮腺淋巴结结核好发的位置为腮腺浅叶,好发的人群为PPD皮肤试验阳性及伴有颈部淋巴结病的年轻人,CT及MRI图像上病灶同侧腮腺筋膜及病灶周围腮腺实质的水肿有助于腮腺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王楠[5](2019)在《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临床观察中有患者因未按要求检查、治疗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等原因予以剔除,其中治疗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5例,得到最终的有效例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25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对照组仅西医对症处理。8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的口干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口干症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患者有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无加重病例,总有效率为88.46%(23/26)。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0.00%(14/25)。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治疗组VAS评分为36.08±2.12,对照组为45.11±3.2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口干程度、补水饮食、睡眠质量等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照组在随身带水、补水饮食、饮食方式以及牙齿健康等方面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改善口干症状方面,治疗组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干症。(2)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证候积分为6.07±2.96,对照组为13.59±6.16,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有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患者有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6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00%。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在改善味觉异常、吞咽困难、咽痛和大便干结等中医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两组都可改善口干症状,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3)在改善KPS评分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4.61%,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为提高18例,稳定4例,降低4例。对照组生活质量变化为提高8例,稳定8例,降低9例。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KPS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能够有效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患者的口腔状况,在降低患者VAS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改善中医相关症状、改善KPS评分等方面疗效明显,说明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有一定疗效,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提供临床思路。

王鹏[6](2018)在《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评估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小型猪颌下腺放射损伤模型,探讨MR-IVIM参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估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 M)在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只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A(20Gy)和照射组B(15Gy),每组各3只。进行MR检查和放射线照射前,小型猪均采用盐酸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联合用药麻醉,注射位点以小型猪左侧耳后距离背部中线约2cm处为进针点,肌肉注射麻醉。照射前,所有小型猪均行MR-I VIM检查,然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按相应射线剂量照射双侧颌下腺,观察照射后四周内小型猪一般体征的改变情况。照射后第四周末,所有小型猪再次行MRI-IVIM检查,对三组小型猪颌下腺在不同时间点的IVIM参数D值、D*值和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查结束后,上述小型猪经耳缘静脉行空气栓塞,摘取小型猪颌下腺组织,进行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比照射组小型猪颌下腺与对照组小型猪颌下腺的不同,并计算D值与腺泡面积百分比、D*值与腺体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以及f值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IVIM参数分析,照射组A、照射组B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D值和f值上升,D*值下降,且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组A、B两组的f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理HE染色可见照射组小型猪颌下腺组织内浆液性细胞发生萎缩,腺体体积变小,腺泡细胞胞浆嗜酸性变,细胞核固缩;黏液性腺体变化较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小型猪颌下腺组织结构显示完整。(3)病理参数分析,照射组A、B与对照组比较,腺泡面积百分比和微血管密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照射组A和照射组B的腺泡面积也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二者腺泡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程度均大于10%。(4)Spearman秩相关分析D值与腺泡面积百分比(S腺泡面积%)呈负相关(r=-0.639,P=0.004),D*值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767,P<0.000),f值与微血管密度(MVD)呈负相关(r=-0.631,P=0.005)。结论采用小型猪建立颌下腺放疗损伤模型可行,盐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配伍麻醉,满足实验所需。小型猪颌下腺经放射线一次性照射后,照射组小型猪颌下腺均出现不同程度放射性损伤,MR-IVIM检查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情况。

徐亮[7](2017)在《应用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涎腺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应用短暂味觉刺激后动态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放疗后远期涎腺功能以及与其他评价方法和照射剂量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应用柠檬汁短暂味觉刺激后动态DW-MRI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主涎腺功能改变的价值,分析ADC值与其他评价方法及涎腺受照剂量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诊为鼻咽癌并在放疗科行调强放疗(IMRT)的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型MR机和16通道头颈联合相阵控线圈,对3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晚期(1230个月)行味觉刺激后动态DW-MRI检查,分析放疗前后各涎腺ADC值变化曲线的特点及差异,比较放疗前后各涎腺ADC峰值时间(Tmax)、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增加率(IR)的差异。分析各涎腺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最大ADC值IR与静息及刺激后唾液流率、唾液流率改变率的相关性。分析放疗后各涎腺静息ADC值、刺激最大ADC值、最大ADC值IR以及静息、刺激后唾液流率、唾液流率改变率与照射剂量、CTCAE分级和XQ问卷调查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1.放疗前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平均ADC值随时间变化曲线类似:ADC值均于味觉刺激后第一次扫描(30 s)达到峰值,此后ADC值呈逐步下降趋势。2.放疗后各涎腺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均显着高于放疗前(P<0.01)。3.放疗前后各涎腺刺激后最大ADC值IR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放疗后腮腺、颌舌下腺以及全腺体的静息及刺激后唾液流率均显着低于放疗前(P<0.01)。放疗后腮腺与全腺体的刺激后唾液流率改变率高于放疗前(P<0.01)。5.放疗前颌下腺静息ADC值与放疗前颌舌下腺静息唾液流率及全腺体静息唾液流率之间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5、0.470,P值分别0.019和0.009),放疗前腮腺刺激后最大ADC值与放疗前腮腺刺激后唾液流率正相关(r=0.366,P=0.047)。6.放疗后各涎腺ADC值及其刺激后增加率与唾液流率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7.放疗后腮腺静息ADC值与XQ问卷调查表得分正相关(r=0.382,P=0.037)。舌下腺的放疗前后静息ADC值改变率与XQ问卷调查表得分正相关(r=0.397,P=0.030)。8.放疗后各涎腺的Tmax、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和刺激后最大ADC值IR与照射剂量间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各涎腺的放疗前后静息ADC值改变率和放疗前后刺激后最大ADC值改变率与照射剂量间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短暂味觉刺激后DW-MRI可以有效显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各涎腺ADC值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放疗前的差异,放疗后ADC值显示了与口干症状间的一些相关性。在评价涎腺功能减退及动态监测涎腺功能变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第二部分应用MRI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放疗后远期涎腺改变的价值探讨以及与口干和照射剂量体积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应用MRI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调强放疗(IMRT)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涎腺放射性损伤所致改变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口干症状和涎腺受照剂量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至2015年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1230个月进行检查的MRI资料,测量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体积、T1WI、T2WI、增强T1WI信号强度与ADC值。以脑脊液为对照,计算各涎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计算各涎腺的体积、T1WI、T2WI、增强T1WI RSI及ADC值在放疗前后的改变率。比较放疗前后各涎腺研究指标的差异。分析各MRI定量指标与照射剂量和XQ问卷调查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腮腺研究指标与腮腺V30的相关性。结果:1.放疗后远期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平均体积分别为(94.70±25.72)cm3、(13.76±4.46)cm3、(2.82±1.07)cm3,显着低于放疗前的(133.92±48.34)cm3、(28.64±10.82)cm3、(3.38±1.01)cm3(t值分别为-4.998、-10.415、-5.697,P值均为0.000).2.放疗后腮腺和舌下腺T2WI RSI值分别为0.52±0.08、0.37±0.07,显着低于放疗前的0.57±0.15、0.41±0.11(t值分别为-2.252、-2.277,P值分别为0.032、0.030)。3.放疗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ADC值分别为(1.16±0.13)×10-3mm2/s、(1.56±0.14)×10-3 mm2/s、(1.28±0.11)×10-3 mm2/s显着高于放疗前的(0.99±0.10)×10-3mm2/s、(1.25±0.09)×10-3mm2/s、(0.99±0.10)×10-3mm2/s(t值分别为8.254、10.913、12.803,P值均为0.000)。4.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放疗前后的体积改变率与照射剂量均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437、-0.444和-0.543,P值分别为0.016、0.014和0.002)。5.腮腺的体积改变率与V30负相关(r=-0.545,P=0.002),腮腺ADC值改变率与V30正相关(r=0.374,P=0.042)。6.各涎腺MRI指标在放疗前后的改变率显示了较多与口干评分间的相关性。结论:MRI定量分析无创并有效地反映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静息状态下各涎腺形态、结构成分与功能的变化。在各个定量研究指标中,涎腺体积、ADC值及T2WI RSI在放疗前后变化显着,并与照射剂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状况的评价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周楠[8](2017)在《T2* mapping和Tlrho磁共振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文中认为第一部分T2*mapping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目的:腮腺放射性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常引起患者口干、吞咽困难、龋齿,甚至睡眠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目的是探究T2*mapping在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腮腺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开始前2周内)、中(放疗开始后5周)、后(放疗结束后4周)进行双侧腮腺T1、T2加权及T2*mapping成像。记录各时间点腮腺磁共振参数、平均照射剂量及患者口干等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另纳入9名健康志愿者,间隔4周进行两次腮腺T2*mapping扫描,以分析T2*值的可重复性。结果:放疗前至放疗中及放疗后,腮腺体积(萎缩率分别为25.34±11.33%和25.74±9.93%)及T2*值显着缩小(变化率为别为-5.63±8.86%和-4.81±10.67%)(所有P<0.01)。放疗前至放疗后,腮腺标准化T1信号强度显着降低(变化率为-7.43±10.61%,P=0.007)且其变化率与平均照射剂量显着负相关(r=-0.646,P<0.001)。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和T2*值与患者口干等级具有相对应的变化趋势。腮腺磁共振参数具有极好的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43-0.993)。结论:常规磁共振成像及T2*mapping能够无创地评估鼻咽癌患者腮腺放射损伤的动态变化。第二部分T1rho磁共振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目的:探究T1rho磁共振成像在评估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放射损伤腮腺的动态变化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6位鼻咽癌患者(男性19人,女性7人;年龄48.9 ± 13.4岁),于放疗前(放疗开始前2周内)、中(放疗开始后5周)、后(放疗结束后4周)进行3次T1rho磁共振成像。记录腮腺体积、T1rho值、平均照射剂量以及患者口干等级。将放疗过程中腮腺T1rho值变化率与腮腺萎缩率、平均照射剂量及患者口干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显着缩小(放疗中萎缩率为32.7±8.1%,放疗后萎缩率为27.9±10.0%;两者P<0.001),而腮腺T1rho值显着升高(放疗中变化率为25.0±15.8%,放疗后变化率为30.1±18.0%;两者P<0.001);放疗后腮腺T1rho值变化率与腮腺萎缩率显着正相关(r=0.301;P=0.047);腮腺T1rho测量值具有极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和0.956)。结论:T1rho磁共振成像能够无创地评估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腮腺放射损伤的动态变化。

周闪[9](2017)在《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的MRI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味觉刺激后DW-MRI评价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以及与唾液流率及口干的相关性目的:通过观察与分析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1个月行柠檬汁短暂味觉刺激后动态DW-MRI时主涎腺ADC值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探讨DW-MRI评估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涎腺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诊为鼻咽癌并在放疗科行调强放疗(IMRT)的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型MR机和16通道头颈联合相阵控线圈,对1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及放疗后1月行味觉刺激后动态DW-MRI检查,分析放疗前、中及结束后1月各涎腺ADC值变化曲线的特点及差异,比较三个阶段各涎腺ADC峰值时间(Tmax)、静息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增加率(IR)的差异。分析各涎腺静息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最大ADC值IR与静息及酸刺激后唾液流率、唾液流率改变率的相关性。分析放疗中及放疗后1月各涎腺静息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最大ADC值IR以及静息唾液流率、酸刺激后唾液流率、唾液流率改变率与CTCAE分级、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放疗前、中及结束后1月各组中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平均ADC值随时间变化曲线类似:ADC值均于味觉刺激后第一次扫描(30 s)达到峰值,此后ADC值呈逐步下降趋势。2.放疗中及放疗后1月各涎腺静息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均显着高于放疗前(P<0.01)。3.放疗前后各涎腺酸刺激后最大ADC值IR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放疗中及放疗后1月两组中腮腺、颌舌下腺以及全腺体的静息唾液流率和酸刺激后唾液流率均显着低于放疗前(P<0.01)。放疗中腮腺、颌舌下腺和全腺体的酸刺激后唾液流率IR均低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放疗前、中及结束后1月三组中各涎腺ADC值与静息及酸刺激后唾液流率间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6.放疗中腮腺、颌舌下腺、全腺体的静息唾液流率与CTCAE分级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7、-0.969、-0.969,P值分别0.002、0.000、0.000),放疗后1月腮腺、颌舌下腺、全腺体的静息唾液流率与CTCAE分级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值分别为-0.809、-0.837、-0.812,P值分别0.005、0.002、0.004)。放疗中及放疗后1月两组各涎腺静息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IR、酸刺激后唾液流率IR与CTCAE分级之间均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7.放疗中及放疗后1月两组腮腺、颌舌下腺和全腺体的静息唾液流率、酸刺激后唾液流率IR与VAS评分之间均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8.放疗中及放疗后1月两组各涎腺静息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酸刺激后最大ADC值IR与VAS评分之间均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短暂味觉刺激后DW-MRI观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及结束后1月各涎腺的功能状态,有效显示了放疗前、中及结束后1月各涎腺ADC值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味觉刺激后DW-MRI在评价涎腺功能减退和动态监测涎腺功能变化方面具有潜力。第二部分常规MRI定量分析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以及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采用常规MRI影像定量分析方法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主涎腺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与放疗前比较,以期为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的准确评价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1月进行检查的MRI资料,测量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体积、T1WI、T2WI信号强度与ADC值。以脑脊液为对照,计算各涎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计算各涎腺的体积、T1WI、T2WI RSI及ADC值。比较放疗前后各涎腺研究指标的差异。分析各MRI定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放疗后早期腮腺、颌下腺平均体积分别为(14.88±6.00)cm3、(7.76±2.45)cm3,显着低于放疗前的(22.26±8.26)cm3、(7.76±2.45)cm3(t值分别为-9.921、-10.126,P值均为0.000);放疗后早期舌下腺平均体积(2.02±0.99)cm3稍低于放疗前(2.22±0.77)cm3(t值-1.264,P值为0.214)。2.放疗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T1WI RSI值分别为2.98±1.05、1.88±0.42、2.08±0.37,显着低于放疗前的3.58±1.02、2.27±0.50、2.40±0.37(t值分别为-4.013、-4.202、-4.182,P值均为0.000)。放疗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T2WI RSI值分别为0.50±0.08、0.41±0.04、0.36±0.05,显着高于放疗前的0.45±0.07、0.33±0.05、0.34±0.05(t值分别为4.846、9.957、3.097,P值分别为0.000、0.000、0.004)。3.放疗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ADC值分别为(1.31±0.19)×10-3mm2/s、(1.50±0.13)×10-3mm2/s、(1.33±0.21)×10-3mm2/s显着高于放疗前的(1.02±0.21)×10-3 mm2/s、(1.23±0.13)×10-3 mm2/s、(1.16±0.17)×10-3 mm2/s(t值分别为9.276、10.679、3.858,P值均为0.000)。4.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放疗前后的体积与ADC值均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12、-0.358和-0.242,P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2)。5.腮腺T1WI RSI值与T2WI RSI值呈正相关(r值为0.363,P值为0.001)。腮腺体积与T1WI RSI值呈正相关(r值为0.383,P值为0.000),颌下腺体积与T1WI RSI值呈正相关(r值为0.433,P值为0.000),颌下腺体积与T2WI RSI值呈负相关(r值为-0.242,P值为0.030),颌下腺ADC值与T1WI RSI值呈负相关(r值为-0.287,P值为0.010),颌下腺ADC值与T2WI RSI值呈正相关(r值为0.605,P值为0.000)。余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6.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放疗前后的体积改变率与照射剂量均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57、-0.557和-0.387,P值分别为0.024、0.000和0.014)。各涎腺放疗前后ADC差值与照射剂量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MRI定量分析可以反映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涎腺炎症水肿、腺泡细胞的萎缩与丢失等放射性损伤所致的改变,提示腺泡细胞的丢失是主导因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涎腺状况的评价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罗宁斌[10](2016)在《磁共振成像对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建立实验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模型目的:建立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模型,研究小型猪一般情况及腮腺结构的改变。方法:9复3复6复。放疗组小型猪一侧腮腺用直线加速器给予单次20Gy离子射线照射,观察小型猪的一般情况,并对比放疗后4周时放疗组小型猪腮腺结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放疗组小型猪放疗后出现饮食下降,体重减轻。放疗后腮腺出现腺体小叶面积、腺泡面积和数量的减少,脂肪组织增生,间质纤维化,腺泡细胞萎缩和退化,各种炎性细胞浸润,以放疗组放射侧改变明显。结论:单次大剂量照射会使腮腺发生损伤,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非放射侧腮腺也会出现损伤,程度较轻。第二部分MR成像评估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价值论文一MRI三维重建体积测量评估腮腺放射损伤目的:利用mimics软件对腮腺MRI进行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研究腮腺体积放疗后的改变情况。方法:对照组及放疗组小型猪均在放疗前及放疗后2、4周行MRI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对腮腺的T2W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对比不同时间点小型猪腮腺的变化情况。结果:放疗后2周,放疗组放射侧及非放射侧腮腺体积均较放疗前缩小(t分别为-6.642和-6.880,P分别为0.007和0.006),放射侧体积减少量多于非放射侧(47.13±7.10ml VS25.55±7.43ml,t=4.563,P=0.02);放疗后4周放疗组腮腺较放疗后2周的体积无明显差异(t分别为-1.030和-1.956,P分别为0.379和0.145);对照组未见明显体积变化。结论:mimics软件可以简单、快捷的对腮腺体积变化进行评估。放疗组腮腺体积变化主要发生于放疗后2周内,并与接受到剂量有关。论文二基于体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病理改变的评估目的:探讨基于体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腮腺放射损伤病理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及放疗组小型猪均在放疗前、放疗后2、4周行IVIM-DWI检查,对比不同时间腮腺D值、D*值、f值的变化。并比较D值与腺泡细胞密度、D*值和f值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腺泡细胞密度与D值呈负相关(r=-0.567,P=0.014),微血管密度与D*值呈正相关(r=0.846,P=0.000),微血管密度与f值无明显相关。放疗后放疗组放射侧及非放射侧D值逐渐增高,D*值逐渐减低。结论:IVIM-DWI检查评估腮腺放疗后的病理变化是可行的,D值可以反映腮腺腺泡细胞的损伤,D*值可以反映血管内皮的损伤。论文三IDEAL-IQ定量评价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后脂肪含量变化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IDEAL-IQ序列定量量评价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后脂肪含量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及放疗组小型猪均在放疗前、放疗后2、4周行IDEAL-IQ检查,对比不同时间腮腺脂肪分数的变化。并比较腮腺脂肪细胞计数与脂肪分数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DEAL-IQ测量脂肪分数与病理脂肪细胞计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736,P<0.01)。放疗组双侧腮腺脂肪分数呈逐渐增高表现,但放疗后2周脂肪分数与放疗前差别不大,放疗后4周腮腺脂肪分数较放疗后2周增高(放疗侧:t=2.750,P=0.040;非放射侧:t=3.404,P=0.019),同时也高于放疗前(放疗侧:t=3.397,P=0.019;非放射侧:t=3.380,P=0.020)。结论:IDEAL-IQ序列可以反映腮腺放射损伤后脂肪含量的变化,根据脂肪分数的变化,腮腺脂肪增生主要发生于放疗2周后。论文四磁敏感成像对腮腺放疗后血管损伤评估的价值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对腮腺放疗后损伤评估的价值。方法:对照组及放疗组小型猪均在放疗前、放疗后2、4周行SWAN序列扫描,对比不同时间腮腺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parotid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PSS)与最大静脉直径的差异。并比较IPSS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腮腺IPSS与MVD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643,P<0.01)。放疗后4周放疗组放射侧及非放射侧腮腺IPSS无明显差异(t=0.1,P=0.922),均较对照组腮腺低(t=-3.082,P=0.012;t=-2.47,P=0.033)。放疗组放射侧及非放射侧腮腺IPSS放疗后均呈逐渐减少表现,放疗后4W的IPSS较放疗前明显减少(放射侧:t=-2.714,P=0.042;非放射侧:t=-2.982,P=0.031)。而腮腺内的最大静脉直径,在放疗组及对照组、放疗前及放疗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磁敏感成像可以通过反映微血管密度的改变,评估腮腺放疗后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

二、头颈部放疗对腮腺功能的损害及功能保护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颈部放疗对腮腺功能的损害及功能保护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部分 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题目: 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TING在头颈部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和信号通路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 题目1: 利用Nomogram风险分层评估术后放射治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 题目2: 放疗和化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鼻咽癌预后分析 题目: 鼻咽癌的预后和风险模型的构建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腮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和预后分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IMRT技术下鼻咽癌预后和失败模式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个体化延长型PMMA支架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口腔黏膜的保护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研究背景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临床资料
        2.1.4 仪器设备
    2.2 支架的制作
        2.2.1 PMMA口腔支架的制作
        2.2.2 铸模用高密度泡沫口塞的制作
    2.3 放疗定位与计划设计
        2.3.1 体位固定
        2.3.2 放疗定位
        2.3.3 勾画原则
        2.3.4 IMRT计划设计
    2.4 常规治疗
    2.5 评价标准
        2.5.1 均匀性指数和适形指数
        2.5.2 黏膜损伤评分
        2.5.3 疼痛反应分级
        2.5.4 味觉分级
        2.5.5 口干评分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CI、UI比较
    3.2 口腔危及器官受照体积比较
    3.3 黏膜损伤程度比较
    3.4 口腔黏膜疼痛水平比较
    3.5 味觉评分对比
    3.6 口干评分对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NPC患者IMRT并发症
        1.1 全身反应及防治措施
        1.1.1 免疫下降
        1.1.2 骨髓抑制
        1.2 .局部反应及防治措施
        1.2.1 放射性皮炎
        1.2.2 急性放射性腮腺炎
        1.2.3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1.2.4 放射性脑脊髓病
        1.2.5 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
        1.2.6 张口受限
        1.2.7 口腔内并发症
    2 口腔内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2.1 口咽黏膜反应—RIOM
        2.2 放射性味觉损伤
        2.3 口干
        2.4 牙周组织损伤
        2.5 放射性龋病
    3 口腔内放射性损伤的防治措施
        3.1 标准化口腔护理
        3.2 药物治疗
        3.2.1 常规用药
        3.2.2 中成药-口炎清颗粒
        3.2.3 西药-重组人白介素11(rIL-11)
        3.3 口腔内防护装置
        3.3.1 软木塞口塞
        3.3.2 铸模用高密度泡沫口塞
        3.3.3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支架
        3.3.4 热塑膜口含器
        3.3.5 3D打印个体化口腔放疗支架
        3.3.6 金属口腔支架
    4.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鼻咽癌YNM分期(2017UICC/AJCC第八版)
    样本信息采集表
    放疗后口干情况调查表
致谢

(3)SPECT双探头对向平面显像在腮腺功能测定及头部偏转校正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显像剂与仪器
        2.3 图像的采集
        2.4 图像处理与分析
        2.4.1 分析和处理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时间-放射性曲线
        3.2 腮腺15min净计数值及酸刺激前最大净计数
        3.3 功能参数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3D打印模体的头部偏转前、后腮腺放射性计数值的比较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设备
        2.2 头-颈模体的设计及制作
        2.2.1 获取图像
        2.2.2 建模
        2.2.3 实体打印
        2.3 图像采集
        2.3.1 核素充填
        2.3.2 断层融合
        2.3.3 平面显象图像采集
        2.4 图像处理与分析
        2.5 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腮腺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T纹理分析在腮腺常见上皮源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影像学新技术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研项目及会议交流情况

(5)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
第二部分 方法
    1.随机分组
    2.给药方法
    3.观察内容
    4.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西医疗效比较
    3.中医疗效比较
    4.KPS评分疗效结果
    5.安全性分析
    6.典型病案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综述
    参考文献

(6)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评估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应用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涎腺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应用短暂味觉刺激后动态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放疗后远期涎腺功能以及与其他评价方法和照射剂量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MRI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放疗后远期涎腺改变的价值探讨以及与口干和照射剂量体积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References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T2* mapping和Tlrho磁共振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T2~* mapping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Tlrho磁共振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9)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的MRI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本课题研究内容
    三 本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味觉刺激后DW-MRI评价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以及与唾液流率及口干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常规MRI定量分析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以及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磁共振成像对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建立实验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模型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MR 成像对腮腺放射性损伤的评估
    论文一 MRI 三维重建体积测量评估腮腺放射损伤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论文二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病理改变的评估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论文三 IDEAL-IQ 定量评价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后脂肪含量变化的可行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论文四 磁敏感成像对腮腺放疗后损伤的评估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不足与改进
全文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头颈部放疗对腮腺功能的损害及功能保护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D]. 邱文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个体化延长型PMMA支架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口腔黏膜的保护效果研究[D]. 丛薇. 青岛大学, 2020(01)
  • [3]SPECT双探头对向平面显像在腮腺功能测定及头部偏转校正的应用[D]. 曾昱.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4]腮腺疾病的影像学研究[D]. 张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5]活血养阴解毒汤联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楠.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评估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 王鹏.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8)
  • [7]应用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涎腺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D]. 徐亮. 苏州大学, 2017(04)
  • [8]T2* mapping和Tlrho磁共振成像对腮腺放射损伤的早期评估[D]. 周楠. 南京大学, 2017(05)
  • [9]涎腺早期放射性损伤的MRI评价研究[D]. 周闪. 苏州大学, 2017(05)
  • [10]磁共振成像对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评估[D]. 罗宁斌.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腮腺功能损害及头颈部放疗新功能保护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