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

一、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荣翔[1](2018)在《煤矿安全监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开采过程中煤矿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安全形势仍然严峻。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保障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的工具与手段。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国家和煤矿企业对监控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煤矿监控系统朝向智能化、准确化、高效化发展。如何利用监控系统监测到的海量数据来获取未知知识,成为了煤矿监控系统智能化的关键。本文综合运用安全科学、监控技术、人工智能理论、事故预测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安全对策优选方法,对煤矿安全智能监控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2008年至2017年十年发生的重大、特别重大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和事故致因分析。在煤矿事故致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监控技术,提出了基于信息获取模块、控制模块和知识获取模块组成的煤矿智能安全监控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工作原理,通过传感器监控信息和人工录入信息,按照制定的预测算法进行危险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智能预警并提供决策。然后,针对煤矿智能安全监控模型中两个关键算法方法:海量数据预测算法和对策优选方法展开了研究。以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GM(1,N)GRNN预测算法模型,以瓦斯涌出量为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进行了验证。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对策优选,建立煤矿事故安全对策库,并进行实例优选。最后利用ASP语言,研制了煤矿安全监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煤矿监控信息管理,对煤矿事故智能预测预警分析,获取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帮助的功能。本文研究工作有明确的理论意义,在煤矿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中有实用意义。

付保英[2](2017)在《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由于近些年我国煤炭安全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再加上矿井信息化全面推进,使得很多新建矿井与大中型矿井必须创建矿井统一的信息传输平台,应该监控矿井不同环节,同时可以通过地面调度中心集中统一调度指挥监控信息系统,以展开煤矿的综合自动监控,以此使监控一体化目标得以实现。矿井中所应用的监控系统或者煤矿监控系统,各自独立,而且无法共享数据,再加上重复布线,所以具有较大的维护工作量,基于这种情况,以现代化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改造以往功能单一的监控系统为其必然发展趋势。所以对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以实现资源共享与煤矿集中管理,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极具重要意义。该研究对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研究,并将CAN总线联合千兆工业以太网的结构模式提出来,从而创建煤矿综合监管系统,并以此为前提,对煤矿综合监管系统结构框架展开详细阐述,设计出煤矿总设计监管系统的软件与硬件,从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异构数据集成以及处理等环节对系统应用必然性与可行性展开分析。以刘湾煤矿为现场实例,对煤矿生产中几个典型的子系统从硬件、软件上阐述了监控系统的设计,该方案在矿井运行良好,为企业赢得了效益。

路娟[3](2016)在《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煤矿安全管理都是迫切而重要的课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人们急切希望将此新兴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但是由于人们对物联网技术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因此,根据物联网技术内涵及其在煤矿企业的构建形式建立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规范、指导和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合评价过程是一个由人参与的评价活动,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确知信息,因此,本文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引入到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评价中,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于评价指标的建立,结合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架构与建设要求,综合考虑近年国内外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特点和煤炭行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归纳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分析未确知测度理论对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评价中的适应性,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结合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未确知测度模型。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对于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采用信息熵理论进行求解,使得到的权重值更加科学、客观。最后,为解决评价模型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弊端,利用eclipse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煤矿监测监控综合评价软件系统,使评价模型具有更高的实用性。以马兰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为评价对象,用实例检验评价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结果。

杨嗣尧[4](2016)在《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我国国民经济与煤炭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阶段,煤炭行业也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的煤炭生产企业大多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没能对成本控制引起高度重视,造成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及煤炭产品的不可再生性,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煤炭企业的管控力度,而且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不足,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瓶颈时期。因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成本,因此煤炭企业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开始逐步意识到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因素。龙煤集团作为黑龙江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是其重要的子公司之一,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适时的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准确地、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而提高产品成本控制水平。为了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来提高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的经济效益,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对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公司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产品沉没成本偏高、产品成本核算结果失实、产品成本评价责任不清、产品成本控制缺乏全面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对神华集团、山西焦化、力拓集团等相关煤炭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借鉴,提出构建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体系、加强产品成本全过程管理,创新成本控制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全面成本控制水平的建议。

张锐[5](2015)在《浅析主通风机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煤矿主要通风机远程监测监控系统的概况,并以西山煤电杜儿坪矿东风井主通风机房的在用网络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为例,阐述了主要通风机网络监控系统的特点,通过对监测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介绍、了解,为下一步主要通风机房实现无人值守、远程启动、停止主要通风机等多项操作做好准备工作。

张志强[6](2014)在《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体系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是利用界面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煤矿井下工程(主要包括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五大核心工程)的综合协同管理问题。依据界面管理、协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理论,首先,构建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体系;然后,分别对其目标、过程、组织子体系的协同管理体系、界面管理方法、建模和测量评价方法等进行研究;其次,构建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建立煤矿井下工程全面协同度测量模型和指标体系,选择开滦集团煤业公司下属A煤矿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煤矿的煤矿井下工程系统的协同度逐年提高,协同管理方法的应用给A煤矿井下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煤矿科学管理的内容,对实现煤矿井下工程管理全过程的优化与协调,提高煤矿管理效益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青超[7](2013)在《优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探讨》文中认为在计算机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也就显得愈加重要,因为任何意外情况的出现,都将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重要破坏。为了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中的作用,本文结合同行研究成果,就优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杨树军[8](2013)在《瓦斯抽采管路自动排水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官地矿瓦斯抽采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管控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利用先进的自动化产品、工业控制组软件,将抽放管路和抽放泵的供电系统,管路中负压,温度、流量、瓦斯、管路排水等所有监测和监控统一在一个平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实现对瓦斯抽采管路中的冷凝积水自动排放,做到无人值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王亚峰[9](2013)在《屯兰选煤厂数字化建设方案的探讨》文中指出数字化、信息化是现代煤矿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屯兰矿选煤厂的实际情况,对数字化建设和改造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网络架构体系、现有子系统集成升级改造措施以及新增子系统的建设方案。通过对现有子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新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加快选煤厂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选煤厂信息化程度,达到减员增效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李爱彬[10](2012)在《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煤炭物流作为煤炭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煤炭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但现有的煤炭物流系统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煤炭物流的发展而加剧。为了抑制煤炭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煤炭物流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环境角度对现行煤炭物流系统加以改进,建立一种生态环境共生型的煤炭绿色物流系统。因此,本文以传统煤炭物流为起点,以煤炭物流绿色化为目标,研究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并对其进一步优化,为政府制定煤炭绿色物流产业政策,引导推动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首先,本文在对现行煤炭物流系统中“非绿色”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绿色”理念引入煤炭物流中,界定了煤炭绿色物流概念,并提出了煤炭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煤炭发展绿色物流内外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构建了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作用进行测度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内部动因、外部条件支撑、相关主体影响三个因素则是通过驱动绿色物流效益间接对绿色物流实施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内部障碍则是通过绿色物流效益间接对绿色物流实施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政策制度对绿色物流实施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绿色物流效益对绿色物流实施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然后,构建煤炭绿色物流系统。基于系统的视角,以实现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标,构建了一个综合立体的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结构模型,从煤炭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煤炭绿色物流信息平台、煤炭绿色物流应用平台、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其进行结构和特征描述,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的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系统构成,并重点阐明了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接着,优化煤炭绿色物流系统。一是针对我国煤炭运输物流现状和特点,基于绿色物流思想,引入运输外部成本,建立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模型,通过算例优化了我国煤炭资源调配线路,确定了我国不同供给地与需求地的最优运输调配量,并对运输外部成本进行估算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节约全社会煤炭运输成本,尽可能减少运输能源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是建立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选取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废弃物物流模式进行灵敏度拟合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废弃物物流模式及浅绿色废弃物物流模式相比,绿色废弃物物流模式下废弃物得到了有效综合的利用,由此带来产值增加最为明显,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优化。最后,系统地设计了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的机制。在分析煤炭发展绿色物流动力不足的原因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煤炭绿色物流利益驱动机制、政府激励机制、政府约束机制、技术推动机制、社会需求拉动机制。针对煤炭物流外部性的政府必须有合理的制度安排,重点设计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如何监督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激励约束机制,详细分析了政府固定补贴、激励强度、检查概率、监督成本、惩罚力度等对煤炭绿色物流行为的影响,由此提出了政府的政策制度是推动煤炭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该论文有图72幅,表26个,参考文献258篇。

二、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安全监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煤矿事故与安全监控问题分析
    2.1 煤矿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致因分析
    2.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模型的构建
    3.1 系统模型设计思想
    3.2 系统模型的总体框架
    3.3 智能安全监控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监控数据处理与安全预测技术研究
    4.1 安全预测技术分析及其作用
    4.2 基于预测的监控预警模型分析
    4.3 基于预测的监控预警模型与方法
    4.4 基于安全预测的监控预警实例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对策及其优选方法研究
    5.1 煤矿安全对策库研究
    5.2 对策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3 对策优选方法研究
    5.4 安全对策方案优选实例
    5.5 本章小结
6 煤矿安全监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研制
    6.1 系统的总体设计
    6.2 系统的功能实现
    6.3 系统的实际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

(2)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煤矿监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1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2.2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2.3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协议
        2.3.1 工业以太网技术
        2.3.2 以太网通信协议
        2.3.3 CAN总线通信协议
    2.4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平台设计与要求
        2.4.1 网络模式
        2.4.2 网络功能
        2.4.3 网络结构及节点布置
        2.4.4 工业以太环网建设的原则
    2.5 煤矿综合监控子系统的组成和接入
        2.5.1 子系统的组成
        2.5.2 子系统接入概述
        2.5.3 煤矿子系统的接入及功能要求
    2.6 本章小结
3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3.1 软件配置
        3.1.1 SCADA系统描述
        3.1.2 SCADA监控平台软件具体配置
    3.2 软件设计流程
        3.2.1 创建Agent
        3.2.2 安装驱动并配置Agent
        3.2.3 创建工程及图形窗体
    3.3 软件功能
        3.3.1 监控画面显示方式及内容
        3.3.2 控制功能
        3.3.3 报警功能
        3.3.4 历史数据查询
        3.3.5 过程信息统计分析功能
        3.3.6 安全基础信息系统
        3.3.7 网络发布功能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在刘湾煤矿中的实现
    4.1 空压机监控系统
        4.1.1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4.1.2 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4.1.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和功能
        4.1.4 控制系统主要特点
    4.2 主通风机监控系统
        4.2.1 硬件设计
        4.2.2 通风机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4.2.3 通信网络的实现
    4.3 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控制系统
    4.4 矿井水处理系统
    4.5 井下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
    4.6 矿井提升系统
    4.7 架空乘人系统
    4.8 调度中心及机房
    4.9 结果
    4.10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3)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发展概况
    1.3 现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2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评价研究基础
    2.1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概述
    2.2 多属性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2.3 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应用模型分析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标准与方法
    3.3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未确知测度理论对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评价适用性分析
    4.2 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程序
    4.3 评价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
    4.4 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及综合评价系统开发
    5.1 马兰矿监测监控系统评价实例
    5.2 综合评价系统开发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概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2.1.1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的基本状况
        2.1.2 煤炭行业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分析
        2.1.3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2.2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构成及控制情况
        2.2.1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成本要素
        2.2.2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成本控制的基本情况
    2.3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3.1 产品沉没成本偏高
        2.3.2 产品成本核算结果失实
        2.3.3 产品成本评价责任不清
        2.3.4 产品成本控制缺乏全面性
    2.4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问题成因
        2.4.1 产品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2.4.2 产品成本控制核算粗略
        2.4.3 产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不全面
        2.4.4 产品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3 国内外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3.1 神华集团成本控制的经验借鉴
        3.1.1 利用高新技术控制生产成本
        3.1.2 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
    3.2 山西焦化成本控制的经验借鉴
        3.2.1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3.2.2 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3.3 力拓矿业集团成本控制的经验借鉴
        3.3.1 实现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3.3.2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对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的启示
4 完善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体系的设计方案
    4.1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目标
    4.2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 全面控制原则
        4.2.2 增收节支相结合的原则
        4.2.3 成本效益原则
        4.2.4 预防性控制原则
    4.3 完善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的全过程
        4.3.1 合理确定产品成本控制总规划的事前控制
        4.3.2 完善产品成本结构和核算的事中控制
        4.3.3 建立有效业绩评价体系的事后控制
5 产品成本控制方案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5.1 提高产品成本控制意识
        5.1.1 培训员工的产品成本意识
        5.1.2 培养管理层的产品成本控制意识
    5.2 实施预防性成本管理
        5.2.1 强化预算管理制度
        5.2.2 加强物资供应工作管理
    5.3 应用现代经营生产技术
        5.3.1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3.2 采用高新技术生产方式
    5.4 加强产品成本控制的执行及反馈
        5.4.1 明确成本控制的职责分工
        5.4.2 加强监督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
        5.4.3 强化成本控制的考核和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浅析主通风机远程监测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系统功能
    2.2 监测监控系统功能
    2.3 通讯系统概况
3 结语

(6)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体系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综述
        1.2.2 工程项目界面管理研究综述
        1.2.3 煤矿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边界
        1.3.1 煤矿井下工程定义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协同学基本理论
        2.1.1 协同学理论
        2.1.2 协同学的发展
    2.2 协同管理基本理论
        2.2.1 协同管理理论
        2.2.2 协同管理的应用
    2.3 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
        2.3.1 项目管理理论
        2.3.2 项目管理的应用
    2.4 工程项目界面管理基本理论
        2.4.1 界面理论
        2.4.2 工程项目界面管理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分析及其界面协同管理体系
    3.1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构建
        3.1.1 煤矿井下工程特点
        3.1.2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分析及框架
        3.1.3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协同适应性分析
    3.2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及其机制
        3.2.1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概念
        3.2.2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理念
        3.2.3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机制
    3.3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界面识别及管理
        3.3.1 煤矿井下工程界面管理过程
        3.3.2 煤矿井下工程界面识别
        3.3.3 煤矿井下工程界面管理
    3.4 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体系
        3.4.1 煤矿井下工程界面协同管理体系
        3.4.2 煤矿井下工程界面协同管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井下工程目标协同及其协同优化模型
    4.1 工程项目目标协同概述
    4.2 煤矿井下工程目标体系及其协同分析
        4.2.1 煤矿井下工程目标体系
        4.2.2 煤矿井下工程目标协同分析
    4.3 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目标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4.4 煤矿井下工程目标界面体系及其识别与管理
        4.4.1 目标界面体系
        4.4.2 多目标界面识别与管理
        4.4.3 子目标界面识别与管理
    4.5 煤矿井下工程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
        4.5.1 多目标优化原理
        4.5.2 煤矿井下工程多目标方程
        4.5.3 煤矿井下工程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
        4.5.4 煤矿井下工程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煤矿井下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协同及其过程建模
    5.1 工程项目过程协同概述
    5.2 煤矿井下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体系及其协同分析
        5.2.1 煤矿井下工程全生命周期
        5.2.2 煤矿井下工程范围管理
        5.2.3 煤矿井下工程过程体系
        5.2.4 煤矿井下工程过程协同分析
    5.3 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5.3.1 单项工程协同体系
        5.3.2 单工作面工程协同体系
        5.3.3 多工作面工程协同体系
        5.3.4 各体系协同机制比较
        5.3.5 煤矿井下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协同有序度
    5.4 煤矿井下工程过程界面体系及其识别与管理
        5.4.1 过程界面体系
        5.4.2 工程界面识别与管理
        5.4.3 阶段界面识别与管理
        5.4.4 环节界面识别与管理
        5.4.5 工序界面识别与管理
    5.5 基于 Petri 网的煤矿井下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建模
        5.5.1 过程建模及其工具
        5.5.2 Petri 网概述及其适用性分析
        5.5.3 基于 Petri 网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全生命周期过程建模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协同及其有序度测量
    6.1 工程项目组织协同概述
    6.2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体系及其协同分析
        6.2.1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结构
        6.2.2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体系
        6.2.3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协同分析
    6.3 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组织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6.4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界面体系及其识别与管理
        6.4.1 组织界面体系
        6.4.2 单位界面识别与管理
        6.4.3 岗位界面识别与管理
        6.4.4 人员界面识别与管理
    6.5 煤矿井下工程项目型组织结构设计
        6.5.1 煤矿传统组织结构概述
        6.5.2 组织结构设计程序
        6.5.3 煤矿井下工程项目型组织结构设计
    6.6 基于信息熵的煤矿井下工程组织协同有序度测量
        6.6.1 信息熵概述
        6.6.2 组织结构协同有序度的信息熵适应性分析
        6.6.3 煤矿井下工程组织结构的信息熵评价模型
        6.6.4 职能型组织结构协同有序度测量
        6.6.5 项目型组织结构协同有序度测量
        6.6.6 协同有序度对比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7.1 工程项目信息协同概述
    7.2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背景
    7.3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内涵及特征
        7.3.1 内涵
        7.3.2 特征
    7.4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7.4.1 设计思想
        7.4.2 设计原则
        7.4.3 系统基本结构
        7.4.4 系统逻辑架构
    7.5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7.5.1 煤矿井下工程生产经营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7.5.2 煤矿井下工程生产安全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7.6 本章小结
8 煤矿井下工程管理全面协同度测量及实证研究
    8.1 协同度测量研究概述
        8.1.1 系统协同度测量研究概述
        8.1.2 系统协同的协同学分析
    8.2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全面协同度测量模型构建
    8.3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全面协同度测量指标体系设计及数据处理
        8.3.1 指标选择
        8.3.2 指标体系构建
        8.3.3 指标释义及计算依据和方法
        8.3.4 数据处理
    8.4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全面协同度测量实证研究
        8.4.1 开滦集团煤矿协同化管理概述
        8.4.2 开滦集团 A 煤矿井下工程系统全面协同度测量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附录A 回采按规范设计考核评分标准表
附录B 回采按设计施工考核评分标准表
附录C 回采按标准验收考核评分标准表

(7)优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网络拓扑结构。
    2.2 数据传输交换设备。
    2.3 数据终端接收发送设备。
    2.4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手段。
3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方法
    3.1 提高设备投入, 采用先进网络设备。
    3.2 使用容错性设计提高网络可靠性。
    3.3 采用分层架构的计算机网络结构。
4 结束语

(8)瓦斯抽采管路自动排水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瓦斯抽采系统现状分析
2 系统研究设计
3 具体实施方案
4 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5 结论
6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屯兰选煤厂数字化建设方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建设总体目标
2 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
3 子系统数字化改进、接入方案
    3.1 现有子系统的升级改造与接入
    3.2 新建数字化子系统
4 数字选煤厂数据处理集成WEB平台

(10)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煤炭现行物流系统分析与绿色物流的提出
    2.1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2.2 煤炭物流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2.3 煤炭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4 煤炭物流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2.5 煤炭绿色物流的引入
    2.6 煤炭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2.7 煤炭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2.8 本章小结
3 煤炭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1 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3.2 煤炭绿色物流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3 煤炭绿色物流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4 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概念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作用的测度分析
    4.1 假设提出和测度方法
    4.2 研究设计
    4.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测度分析
    4.4 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
    5.1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思路
    5.2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模型
    5.3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功能
    5.4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
    5.5 本章小结
6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
    6.1 我国煤炭运输物流基本概况分析
    6.2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6.3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模型的建立
    6.4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模型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仿真优化
    7.1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分析
    7.2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7.3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7.4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实例
    7.5 本章小结
8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机制设计
    8.1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机制设计的前提
    8.2 煤炭绿色物流的利益驱动机制
    8.3 煤炭绿色物流的政府激励机制
    8.4 煤炭绿色物流的政府约束机制
    8.5 煤炭绿色物流的技术推动机制
    8.6 煤炭绿色物流的社会需求拉动机制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的创新点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安全监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 高荣翔.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2]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付保英.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3]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D]. 路娟.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4]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产品成本控制研究[D]. 杨嗣尧.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03)
  • [5]浅析主通风机远程监测监控系统[J]. 张锐. 江西煤炭科技, 2015(03)
  • [6]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体系与方法研究[D]. 张志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12)
  • [7]优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探讨[J]. 刘青超.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23)
  • [8]瓦斯抽采管路自动排水系统的研究[J]. 杨树军. 山西焦煤科技, 2013(11)
  • [9]屯兰选煤厂数字化建设方案的探讨[J]. 王亚峰. 山西焦煤科技, 2013(10)
  • [10]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D]. 李爱彬.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案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