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一、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刘红妹[2](2021)在《获得性免疫组库检测技术在自免疫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难治疗、难控制等问题,给我们国家及其患者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免疫组库检测技术迅速受到大众的关注,免疫组库信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各个领域。该技术通过监测免疫系统的变化从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态;检测淋巴细胞受体克隆扩增情况,进行疗效评估;检测同一疾病不同患者之间共享的受体克隆,为了临床更好地监控和分析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患者的全面免疫情况。本研究利用获得性免疫组库检测技术研究自免疫疾病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各种可视化软件和图表清晰直观地展示免疫组库变化特征,并试图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累及多个脏器。由于该病与T、B淋巴细胞相关,但目前的研究很少同时观察T细胞和B细胞在患者中的作用。本章中,我们采用7条链的免疫组库试剂盒构建健康人与患者的TCR组库和BCR组库,分析健康人与患者的TCR组库和B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免疫组库检测发现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在外周血中BCR受体表达比例高于TCR受体,其中以Ig A和Ig G表达为主,而健康人中以Ig M为主,揭示了Ig A和Ig G可能是自免疫疾病中的致病性自身抗体,而Ig M是一种保护性抗体。(2)SLE患者在外周血中的受体多样性较皮肤中的好,而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患者在皮肤与外周血中的免疫组库多样性与健康人的相似。此发现揭示了健康人与狼疮患者之间的免疫系统的差异,同时揭示两种狼疮在外周血和皮肤中免疫组库的表达差异,更加有利于我们在临床上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狼疮。2、本实验使用大鼠模拟糖尿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使用700mg/kg/d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治疗2周,正常组和模型组不治疗,分别使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治疗2周降低大鼠的体重和血脂,并提高胰岛素的水平。此外,黄芪多糖减少肝脏和胰腺组织的炎症浸润。揭示了黄芪多糖通过改善肝脏的损伤,增加糖原合成,保护胰岛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达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3、分别收集各组大鼠不同阶段的外周血,提取总RNA,利用自动化建库系统扩增T细胞受体alpha链文库,构建测序文库并上机测序,最后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基因比对、拼接及建立CDR3组库。利用免疫组库分析工具对获取的有效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第4周前,模型组与APS(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组的免疫组库多样性趋势相同,而在第4周以后,APS组的变化趋势开始逐渐趋于正常组。(2)通过对V/J/VJ组合进一步的分析发现,3个V基因亚家族在治疗后表达增加,3个V基因亚家族治疗后表达明显降低,APS组在治疗前后V基因多样性发生改。(3)TRAJ49、TRAJ43、TRAJ42、TRAJ56序列在正常组和模型组中均出现表达升高的情况,而这4个J基因在APS组中治疗后表达降低,揭示这些基因有可能与疾病致病性相关,可作为潜在的治疗标志物。(4)通过对不同的VJ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4对VJ组合高表达,其中V基因家族以TRAV14-1和TRAV21-DV12表达为主,而J基因家族以TRAJ42、TRAJ49、TRAJ56和TRAJ56表达为主。这些结果揭示了,黄芪多糖可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TCR多样性,进而调节大鼠的免疫系统,使得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产生降低趋势,以及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5](2021)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文中提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与死亡率、截肢事件的发生以及生活质量受损密切相关。该全球血管指南(GVG)着重于CLTI的定义、评估和管理,以此来改进循证的护理方法和强调关键性研究的亟需。CLTI相比严重肢体缺血一词更为可取,因为后者意味着灌注受损取决于单一阈值,而不是连续数值。CLTI是一种周围动脉疾病(PAD)伴静息痛、坏疽或下肢溃疡(持续时间>2周)的临床综合征,排除静脉性、外伤性、栓塞性和非动脉硬化性病因。所有疑似CLTI的患者应立即转诊至血管专科。对肢体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期是基本措施,目前采用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基于伤口分级、缺血分级和足部感染(WIfI)的威胁性肢体分类系统。此外评估CLTI需要进行客观的血流动力学检查,首选测量足趾压力。循证的血运重建(EBR)取决于三条相互独立的轴:病患风险、肢体的严重程度和解剖的复杂性(PLAN)。而确定一般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要根据程序评估和2年全因死亡率来定义。GVG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该系统涉及如何确定首选的目标动脉路径以及评估肢体通畅性,并将治疗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最优的血管重建策略取决于开放性旁路手术中自体静脉的可利用性。推荐EBR是基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得到的最佳有效数据。对于有进展性肢体威胁和高度复杂疾病的一般风险患者,静脉搭桥可能是首选方法,而解剖结构不复杂、肢体威胁中等或高病患风险的患者可能更适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于每一位CLTI患者都应该提供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血栓、降脂、降压和调节血糖的药物,以及给予戒烟、饮食、运动和预防性足部护理等方面的指导。此外EBR建议进行长期的肢体监测。非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如脊柱刺激、气动加压、前列腺素类药物和高压氧)的有效性尚未明确。用于CLTI的再生医学方法(如细胞、基因疗法)仅限于严格执行的随机临床试验。GVG促进CLTI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终点的标准化,并且强调一项关键的卫生系统倡议:重视多学科小组和优质的保肢中心的重要性。

杨龑晓晓[6](2020)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急速上升。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罹患糖尿病人数达到4.63亿。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照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据WHO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约3.5亿。2019年,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随着糖尿病以及抑郁症患病率的逐年增高以及其互为危险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共病抑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显示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关联性,“神经营养假说”已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主流假说之一;另一方面,在细胞及动物实验中提示GDNF可促进胰腺细胞增殖,减少胰腺细胞的凋亡,改善细胞功能,提高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然而尚缺乏临床研究以证实GDNF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GDNF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索,探讨其在糖尿病共病抑郁的中介作用,验证其为糖尿病和抑郁共病的桥梁假说,为糖尿病共病抑郁分子机制提出新的观点。对象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病例组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纳入非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糖尿病前期(p-DM)及糖耐量正常者(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并比较组间差异:1.代谢指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血脂,包括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Waist hip rate,WHR)。2.血清GDNF浓度的测量。3.GDNF的SNP等位基因(Rs884344位点、Rs2075680位点及Rs3812047位点)分型测定。4.抑郁、生活质量量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评估。运用回归模型探索GDNF、血糖、抑郁各自的影响因素;并运用Bootstrap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GDNF在糖尿病及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188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病例组72例,对照组116例(包括糖尿病前期44例以及糖耐量正常72例)。共18.6%的研究对象(N=35)存在抑郁症状。结果显示:1.病例组血清GDN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9.844±2.804pg/ml vs 11.338±3.858pg/ml,P=0.006);进一步分组显示,血清GDNF浓度在病例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耐量正常组之间存在梯度差(11.706±3.918pg/ml vs 10.736±3.722pg/ml vs 9.884±2.804pg/ml,P=0.008),两两比较显示病例组与糖耐量正常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1),糖尿病前期组与病例组以及糖耐量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分别为0.146、0.431)。经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DNF浓度与空腹血糖成线性负相关(R=-0.241,P=0.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成线性负相关(R=-0.217,P=0.003)。2.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以及低血清GDNF浓度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患2型糖尿病或抑郁均影响了血清GDNF水平。低生活质量(低EQ-5D评分)、低血清GDNF浓度及患有糖尿病为抑郁危险因素。3.GDNF在血糖水平影响抑郁评分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79),在抑郁影响血糖代谢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空腹血糖路径P=0.0035,糖化血红蛋白路径P=0.0091),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约为17%(空腹血糖路径17.04%,糖化血红蛋白路径16.6%)。结论:1.糖尿病患者中的血清GDNF浓度明显低于非糖尿病人群,血清GDNF浓度在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以及糖耐量正常人群之间存在梯度差。2.GDNF分别与糖尿病和抑郁存在相互影响作用。3.GDNF在抑郁影响血糖代谢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约为17%。第二部分GDNF中介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验证及同伴支持对其的影响背景与目的:同伴支持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因其可接受性、高效性、经济性广泛用于心理疾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同伴支持对2型糖尿病血糖代谢、GDNF浓度以及抑郁症状改善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设计,以同伴支持作为干预手段,动态观察干预前后代谢指标、GDNF浓度以及抑郁症状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GDNF在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纳入于南京市玄武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6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8个研究模块(其中熊猫社区与后宰门社区合并)进行整群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N=155)和对照组(N=141)的社区。干预组采用为期12个月的同伴支持+常规糖尿病教育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糖尿病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的检测:1.代谢指标: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包括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2.血清GDNF浓度的测量。3.GDNF的SNP等位基因(Rs884344位点、Rs2075680位点及Rs3812047位点)分型测定。4.抑郁、生活质量及糖尿病相关痛苦量表(Diabetes-related Distress Scale,DDS)评估。结果:在基线时进行横断面研究显示:1.血清GDNF浓度在高血糖患者中(HbA1c≥7.0%)显着降低,合并抑郁(HbA1c≥7.0%且PHQ-9评分>4)的患者GDNF浓度进一步降低(P=0.000)。2.血清GDNF浓度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为线性负相关(P=0.000);与PHQ-9评分以及其中的情感维度评分呈显着负相关(P分别为0.023、0.031),同时与EQ-5D-5L评分呈负相关(P=0.006)。3.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抑郁症状、血糖水平为GDNF浓度的影响因素,低血清GDNF浓度及合并脑血管并发症为伴随抑郁的危险因素。4.GDNF在抑郁与血糖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经干预12月后,1.两组患者血清GDNF浓度均显着升高,其中干预组血清GDNF浓度由11.042±3.111pg/ml上升至11.698±2.740pg/m(P=0.013),对照组组血清GDNF浓度由10.689±2.381pg/ml上升至11.135±2.173pg/m(P=0.036)。调整基线水平后,组间血清GDNF浓度差异无显着性(P=0.103)。但亚组分析显示,在合并抑郁的患者中干预组血清GDNF浓度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11.609±2.248pg/ml vs 10.405±2.353pg/ml,P=0.023)。2.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达标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07、0.047、0.027)。其他代谢指标(餐后血糖、血脂、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及腰臀比)及量表评估(PHQ-9,EQ-5D,DDS)未见明显差异。3.回归分析显示,血糖的改善、干预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眼病、干预前是否合并抑郁症状为患者血清GDNF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基线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干预后GDNF变化值、干预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眼病以及同伴支持干预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的影响因素;是否合并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眼病及糖尿病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抑郁缓解,但通过深入分析未确定其统计学显着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代谢水平与血清GDNF浓度呈线性负相关,GDNF在抑郁与血糖之间存在中介效应。2.同伴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血清GDNF浓度,但未显示对患者抑郁症状有明显缓解。3.血糖降低越多、干预前就有抑郁症状及糖尿病眼病的患者血清GDNF浓度提高越多。血清GDNF浓度升高越多对同伴支持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越大。

李佳丽[7](2020)在《2型糖尿病家系外显子测序的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家系发病可能的遗传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方法]选择直系亲属中两代人已确诊糖尿病的家系成员共20个(其中先证者为第二代中有10年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患者),并收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细胞与血浆,运用全血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血细胞DNA,再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家系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结果]糖尿病家系成员中,第一代是先证者母亲患有糖尿病,父亲已去世,第二代兄妹5人,4人患糖尿病,第三代直系亲属共10人,目前未诊断糖尿病。将第二代中血糖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考虑到第三代直系亲属年龄均较小,目前虽未诊断糖尿病,但也可能携带该家系糖尿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致数年后发病,故将第三代的测序结果也考虑在内,允许筛选出的候选基因在第三代家系成员中出现的频次不大于50%。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初步发现485个候选DNA突变,这485个突变在5个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而正常对照者不存在,在第三代直系亲属中出现频次不超过50%,其中单核苷酸(SNP)突变位点429个,插入和缺失(Indel)突变位点56个。对这些位点进行显着性分析,筛选出具有中高度生物学功能影响的SNP突变位点39个、Indel突变位点32个。去除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01的SNP和Indel突变位点后,发现显着的SNP突变位点15个、Indel突变位点1个。通过查阅文献及将上述16个突变对应的基因定位到KEGG通路中,最终筛选出了 EPHX3基因及FHOD1基因可能与该家系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其中,EPHX3基因与KEGG通路中的PIK3CB基因存在着复杂的遗传相互作用,虽尚未发现FHOD1基因与KEGG通路中的基因存在遗传相互作用,但通过查阅文献,也发现FHOD1基因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在本研究家系中的糖尿病患者均存在EPHX3基因rs760409070[c.778 G>A(p.Glu260Lys)]杂合突变及 FHOD1 基因rs142023201[c.1493 A>G(p.Asn498Ser)]杂合突变。EPHX3 基因 rs760409070位点突变降低了自身编码蛋白的功能,抑制了参与葡萄糖转运、糖原合成、糖酵解和糖异生的PI3K/AKT信号通路中PIK3CB基因的表达,使摄取转运葡萄糖的GLUT4、促进糖原合成的GSK-3和抑制糖异生的FOXO1功能被抑制,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利用障碍,最终导致糖尿病发生。FHOD1基因的rs142023201位点突变抑制了编码产物FHOD1蛋白与含GLUT4囊泡的IRAP的作用,使GLUT4摄取及转运葡萄糖的功能下调,机体血糖水平升高而导致糖尿病。综上所述,EPHX3 基因 rs760409070[c.778 G>A(p.Glu260Lys)]突变及FHOD1基因rs142023201[c.1493 A>(p.Asn498Ser)]突变可能是本研究中家系2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结论]EPHX3 基因 rs760409070[c.778 G>A(p.Glu260Lys)]突变及FHOD1 基因 rs142023201[c.1493 A>(p.Asn498Ser)]突变可能是该家系成员T2DM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

马丽[8](2009)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彩色室壁运动(CK)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应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检测26例健康对照组(Con组)和25例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二尖瓣环各壁的位移,并用Simpson’s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Con组CK图像由心底向心尖部依次显示橙→黄→绿→青→蓝相交替,均匀分布,DCM组则彩带明显变窄或彩带颜色显示不完整;CK测量的DCM组二尖瓣环各壁收缩期位移较Con组明显降低(P<0.01),且均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有高度相关(r=0.810.87, P <0.01)。结论:CK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和无创性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廖春锋[9](2007)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与室壁增厚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olor kinesis,CK)和室壁增厚率(wall thickness ratio,WT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5.29±7.01岁,正常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53.27±8.59岁。采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2-4MHz。记录标准左室胸骨旁长轴切面(LAX)、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SAX)、心尖四腔(A4C)和二腔心切面(A2C)二维和CK图像。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基底部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室壁增厚率、E峰与A峰值之间的差异;并用CK法测量收缩末期彩色带宽度和观察各色带变化,以CAG结果的Genisini’s评分标准为对照,对各节段室壁运动状态用常规室壁运动分析法和CK技术进行超声评分。结果:(1)正常对照组不同切面相同节段的收缩期心内膜位移(SEM)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重复性较好。与2DE相比,两组SEM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比较: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WT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A<1,DT时间略延长。(2)冠心病(CAD)组病变节段易于从正常节段中分辨,SEM减弱,位移时间缩短,与正常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3)CK、WTR与CK-WTR检测CAD的敏感度分别为88.9%、80.0%、95.6%,特异度分别为90.0%、86.6%、96.7%,准确度分别为89.3%、82.7%、96.0%。CAD患者CK、WTR与Gensini’s评分三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0.862、0.849(P<0.001)。(4)重复性试验:同一组资料两名操作者的测值与同一操作者两次测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间测量变异为8.71%,操作者内测量变异为5.05%。结论:1.CK和WTR联合应用检测RWM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测量重复性好,与CAG结果高度相关。2.CK和WTR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室壁冠脉血供分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吴京兰,顾萍,罗国庆,黄巧铃[10](2004)在《彩色室壁动态技术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将彩色室壁动态 (CK)技术用于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DSE) ,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目测法比较 ,评价其实用价值和优越性。方法 30例冠心病 (CAD)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组先后于冠状动脉造影后一个月内完成 DSE。(1)分别用 2 DE和 CK技术判断室壁运动状况 ,比较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准确性。(2 )用 SPECT作为金标准 ,采用 CK技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结果 (1) CK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是 89.6 %和 90 .7% ,均高于 2 DE法 ,P<0 .0 5 .尤其对单支 ,二支病变诊断敏感性更高 ,特异性无显着差异 ,分别为 92 % ,88% ,P>0 .0 5 .(2 ) DSE后冠心病非受累部位心内膜移动幅度增加 ,受累部位则明显减少。结论 CK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 2 DE法 .CK技术定量分析法有一定价值

二、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获得性免疫组库检测技术在自免疫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1.1.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介绍
        1.1.2 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方法
        1.1.3 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现状
    1.2 免疫组库概述
        1.2.1 免疫组库概念及多样性
        1.2.2 构建免疫组库的方法
        1.2.3 高通量测序
        1.2.4 免疫组库测序技术
        1.2.5 数据分析
    1.3 免疫组库测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3.1 免疫组库测序与红斑狼疮
        1.3.2 免疫组库测序与2 型糖尿病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创新点和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本课题的创新点
        1.4.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免疫组库检测技术在狼疮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设备与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自动化建库
        2.3.2 文库纯化
        2.3.3 文库定量
        2.3.4 文库Pooling
        2.3.5 高通量测序
        2.3.6 基础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7 条链的测序输出和质量分析
        2.4.2 患者与健康人7 条链表达
        2.4.3 患者与健康人免疫组库的差异
        2.4.4 患者在外周血和皮肤里免疫组库的差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 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状况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耗材
        3.2.3 实验动物
        3.2.4 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
        3.2.5 药物干预
        3.2.6 取材
        3.2.7 HE染色和免疫组化
        3.2.8 生化指标的检测
        3.2.9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及胰岛素变化
        3.3.2 各组大鼠血糖耐受
        3.3.3 各组大鼠病理学变化
        3.3.4 免疫组化检测各炎症因子结果分析
        3.3.5 血脂水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糖尿病大鼠治疗前后的免疫组库变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耗材
    4.3 实验方法
        4.3.1 提取全血RNA
        4.3.2 全封闭自动化建库
        4.3.3 文库纯化
        4.3.4 文库定量
        4.3.5 文库pooling
        4.3.6 高通量测序
        4.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RNA提取
        4.4.2 建库的产物
        4.4.3 多样性变化
        4.4.4 V基因使用
        4.4.5 J基因使用
        4.4.6 治疗前后VJ基因组合的表达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文献综述一 GDNF研究进展及其与抑郁症的关系
文献综述二 糖尿病教育中的心理干预技术
第一部分 GDNF与2 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以及其对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
    1 背景与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GDNF中介作用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验证及同伴支持对其的影响
    1 背景与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2型糖尿病家系外显子测序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彩色室壁运动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评价左室收缩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仪器与方法
        2.1 超声仪器
        2.2 记录设备
        2.3 CK 技术测定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彩色室壁运动技术与室壁增厚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写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0)彩色室壁动态技术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1.2.2 CK图象采集方法
        1.2.3 两种方法定性分析比较
        1.2.4 定量分析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CK技术和2DE法定性分析室壁运动的比较
    2.2 DSE前后CK技术测量室壁节段运动幅度变化比较
3 讨论

四、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获得性免疫组库检测技术在自免疫疾病研究中的应用[D]. 刘红妹.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治疗的全球血管指南(全译)[J]. 血管外科学会,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和世界血管学会联盟全球血管指南编写小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Z1)
  • [6]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共病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探讨[D]. 杨龑晓晓. 东南大学, 2020(02)
  • [7]2型糖尿病家系外显子测序的结果分析[D]. 李佳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8]彩色室壁运动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评价左室收缩功能[D]. 马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9]彩色室壁运动技术与室壁增厚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D]. 廖春锋. 中南大学, 2007(06)
  • [10]彩色室壁动态技术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J]. 吴京兰,顾萍,罗国庆,黄巧铃.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01)

标签:;  ;  ;  ;  ;  

CK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