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实现跨跃式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1](2020)在《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认为当前,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竞争态势,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始终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以浙江省为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浙江大湾区建设,对浙江省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如何通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高教引进区域发展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具体包括明晰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路径与对策。首先,本研究根据已有文献,梳理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互动关系,并根据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明确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的理想状态,及引领并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要素自由流动。基于此,构建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样本,从比较评价视角,分析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探究其发展机遇与挑战,剖析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浙江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规模结构稍显落后,主要表征是省内高水平大学数量偏少,省内重点建设高校第二层次院校发挥的作用还不够,仍需注重提升现有高校的综合实力,这些都是实现高教强省的关键。此外,浙江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长三角、省内重点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区域内互动交流机制尚需完善。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立足于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剖析深层问题,提出建设浙江省高教强省的可行性路径,“引进、新建、培育、调整、优化”五措并举,实施“重点发展、分类推进、科学布局、结构优化”四大战略,实现“前瞻性、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包括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全省高教实力;加快引进优质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省内空间格局;加快分类发展与管理,聚焦“一流多元”模式;对接产业转型与升级,灵活调整学科专业;建立健全体制与机制,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水平。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各要素灵活流动,是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此外,结合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从高校、学生、人才等要素的存量与增量视角,进一步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结构提出相关调整策略与依据。
黄超[2](2018)在《我国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的历史承续与共时跨跃》文中提出雄安新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呈现和宏伟蓝图。文章从经济特区发展的背景分析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和内在联系,根据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路,梳理雄安新区对传统特区成功经验的承续和新功能探索性的跨跃,有利于清晰展现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任务纲领。雄安新区是经济特区创造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延续,在道路上、文化上、改革上和开放上承续和发扬传统特区的成功经验;又具有传统特区不同的功能,在疏解承载非首都功能、协同京津冀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创新驱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区,跨跃性探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徐莉[3](2017)在《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2030提出“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的新主张,并强调没有这种变革方式的出现,全球的改革事业都将因此受阻。变革路径的逻辑重构,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深层意义框架内,理论指导对成功实践变得空前重要。那么,这个新变革方式的核心是什么?其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又是什么?本研究认为,此两个问题都非现存理论所能解决,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来探索和审视。然而,这种新理论意识却并没有真正地被感知到,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在边角思想的传统框架内徘徊。研究发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整体重新设计,而非在既有框架下能改造而成的,硬把两个体系进行拼接的结果,不是把事情搞得更糟,就是毫无意义。而这种路径却仍在被不断地重复着,由此使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步履维艰。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着眼于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尝试了以新方法和新视角,系统探讨了变革的内在机理及规律,并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可持续变革理论框架。全文沿着理论—实证—理论的线索展开:首先,构建了以突破性变革为起点的问题前提及新概念框架。针对终身教育与变革理论研究中概念使用的混乱问题,尝试将概念对象从单个变为图式块进行研究,为本文新理论体系提供了概念框架,并有效解决了相关概念混乱的现实难题;其次,着力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变革系统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案例研究及理论构建提供了逻辑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而,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采用罗伯特·K·殷创立的案例实证研究法,对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进行了系统严谨的研究。研究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七种来源数据,包括遍及全国的50余人(共计300多小时)的关键人物访谈和4个学习型城市1600份调查问卷及其他类重要资料。获得了理论构建的重要数据资料。并取得可作为研究工具共享使用的附带性成果:一份案例实证研究设计,一个终身教育改革试点研究数据库;最后,在理论研究与案例抽象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并据此设计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新路径方案(见图7-8),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和改革生态诊断案例。本研究的结论,关于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框架:由“外边界框架”“思想体系”“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三部分构成。外边界框架(见图7-2),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原理得出。框架界定了完整的理论视界,主要部分包括:变革目标体系、变革实施体系和人的要素三个方面,以及整体变革生态的形成和可持续性能的生成。该框架将有助于确保变革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完整无残损性;思想体系(见表7-1),来源于对案例实证研究结论的抽象。体系构成于五个关键要件,即分别从时代、社会、事物自身、以及事物的质变标志、质变的深、广度五个视角上抽取观察事物发展阶段的关键信号。这些信号可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变革对象的发展阶段,以便决定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此5个关键信号构成系统,被视为使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系统,可为科学构建变革中的关键和首要的目标问题,减少变革失误提供科学支持。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见图2-4,图2-5),是由“适时、适度、连续”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可持续变革系统内模型,其作用是,从根本上说明可持续变革机制的来源,揭示出实现变革有效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此模型源自于对复杂适应系统变革机制的探索,是可持续变革理论最深层的本质内核。其核心思想是,变革策略和变革干预强度的选择,要与变革对象在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特点相适应。是“整合的”“包容的”“可永续的”变革系统理想状态模型。第二,形成了 3个配套的理论操作工具:(1)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表7-4)。本量表可在三个方面为选择变革路径提供支持:一是根据“方向、张力、节奏、内涵、广度”几个关键要素间关系的规律,识别事物发展阶段;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三是根据变革策略确定改革内容,并由此确定变革在制度体系、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几个方面实现变革的任务目标;(2)变革策略整合模型(图7-4)。整合已有变革理论中孤立使用的不同变革模型而形成的变革类型选择参照表;(3)可持续变革三层任务操作框架(图7-5)。可持续变革实施过程路线图,是一份有助于改善变革质量的操作性工具。该工具可为克服变革实施的随意性提供设计规范和原则。本研究提出的可持续变革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态、适应及可持续性,即有节律有张力并且节律张力合理的连续可持续性的变革过程。研究的主要突破:一是使变革系统自身成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适应性系统;二是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开辟了新道路;三是在现有维持型变革基础上,使变革类型得到了扩展和完整。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两个相对的方向运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传统变革理论关注的是保持事物已确定状态下的稳定问题,本研究关注了另一个方向上的问题,即发展与突破的问题,亦即如何推动某种新质事物产生的问题。
方守宇,李克栋[4](2016)在《推进固始茶产业跨跃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业是河南固始县传统优势产业,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通过建基地、抓管理、实施良种工程、推广机械化生产,固始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茶园面积迅速扩大,由2010年的10.05万亩扩大到2015年的14.2万亩;茶叶产量大幅增长,由2010年的2300吨增长到2015年的4800吨;经济效益显着提高,由2010年的2.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亿元。与此同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名牌、建
王存吉[5](2015)在《2014年PVC型材行业状况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经济缓慢增长,我国经济平稳运行、PVC树脂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房地产行业理性回归的背景下,2014年PVC型材行业经营形势艰难,发展方式亟待改进。分析了PVC型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其市场发展情况,列举了PVC型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情况,并给出了PVC型材行业的发展建议。
李宝新[6](2014)在《第一届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选 努力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建设水泥博物馆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以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打造"琉水"百年基业为目标,以建设国内首家水泥博物馆为载体,全力打造企业文化传承基地,将企业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展现在干部职工和世人面前,教育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几代"琉水"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拼搏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为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为集团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做贡献的积极性。一、建设背景"琉水"始建于1939年,至今已有75年的悠久历史,是北京市第一家水泥企业,也是我
吴建军[7](2014)在《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是军队院校优质教学的保障,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工程。其管理是否科学、合理、高效,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是军队院校武器装备建设的重大问题。但是当前我军院校装备管理工作在理念、体制、人才、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解决。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运用定性分析界定“院校装备管理”概念,准确把握其特点和本质,并结合对院校装备工作的实际调查,理论联系,对院校装备管理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在新时期下改进创新军队院校装备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特别是有关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对笔者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故而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把握装备管理的正确方向;创新机制,筑牢装备管理的发展基础;信息主导,提高装备管理的质量效益;以人为本,激发装备管理的生机活力;保障多元,改善装备管理的辅助条件等成为新时期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对策。
黄秀清[8](2013)在《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欠发达地市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区域职业教育需求日益扩大,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在研究国内外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经验基础上,剖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需要,提出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发展模式和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梁景时[9](2013)在《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暨跨越式发展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文中认为厘清和正确地深入地辨识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暨跨越式发展关系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何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如何视目跨越式发展模式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之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仅就在区别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矛盾关系,即对立与一致的关系及二者统一的原则问题试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审视。
司元举[10](2012)在《以实践为根,以创新为魂,以科研精神助名校跨跃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学习,确保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加强机遇的创造,确保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申报课题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研究课题的真实有效;加强教科研成果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相结合,确保提升教学质量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名校跨跃式发展。
二、努力实现跨跃式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实现跨跃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等教育将迈入普及化阶段需加强结构调整 |
1.1.2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 |
1.1.3 浙江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迫在眉睫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逻辑研究 |
1.3.2 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优化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2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 |
2.1 高等教育结构的理论基础 |
2.1.1 社会变迁与教育变革理论 |
2.1.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
2.1.3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
2.2 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 |
2.2.1 高等教育结构的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分析依据 |
2.2.2 高等教育结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
2.3 本章小结 |
3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
3.1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 |
3.2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人才结构升级 |
3.3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创新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现状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
4.1 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的需求与意义 |
4.2 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标准:内部协调性与外部适应性 |
4.3 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构建 |
4.4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
4.4.1 基本原则 |
4.4.2 数据来源 |
4.4.3 指标含义与计算 |
4.4.4 以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合理性指数 |
4.5 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问题 |
4.5.1 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
4.5.2 高校数量、在校生数量与人口规模不相称 |
4.5.3 高层次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4.5.4 高等教育资源省内空间布局不均 |
4.5.5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性水平有待提升 |
4.5.6 高等职业教育仍需持续发力 |
4.6 本章小结 |
5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策略:以浙江省为例 |
5.1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顶层设计原则 |
5.2 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重点 |
5.3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路径 |
5.3.1 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全省高教实力 |
5.3.2 加快引进优质高教资源,优化省内空间格局 |
5.3.3 加快分类发展与管理,聚焦一流多元模式 |
5.3.4 对接产业转型与升级,灵活调整学科专业 |
5.3.5 建立健全体制与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6 环境展望与政策建议 |
6.1 科学划分高等教育区域,形成动态疆界 |
6.2 分类评估区域高教水平,实施不同策略 |
6.3 推动区域高教均衡发展,调整存量增量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调研座谈会记录 |
作者简介 |
(2)我国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的历史承续与共时跨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国意义”三大新区的建设背景与发展使命 |
(一) 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传统特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具有全国意义的“试验田” |
(二) 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新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全国意义的“突破区” |
(三) 雄安新区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具有全国意义的“跨跃点” |
二、雄安新区是经济特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经验的承续 |
(一) 道路上的承续——极点突破 |
(二) 文化上的承续——包容进取 |
(三) 改革上的承续——市场决定 |
(四) 开放上的承续——开放发展 |
三、雄安新区是新发展理念下经济特区功能的新跨跃 |
(一) 疏解承载——超大城市发展的跨跃 |
(二) 协同发展——京津冀不均衡的跨跃 |
(三) 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潜力的跨跃 |
(四) 生态宜居——以人为本城建的跨跃 |
(3)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 选题经过:对识别一个真问题的警醒和追求 |
(二) 选题反思:是否为一个真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 |
(一) 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的总体思考 |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具体呈现 |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创新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创新 |
四、研究综述 |
(一) 有关终身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二) 有关变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综述小结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
一、可持续变革研究的问题阐释 |
(一) “变革我们的世界”和“如何变革我们的世界” |
(二) 变革规律及“可持续变革”的思考框架 |
二、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
(一) 研究的起点和目标方向问题 |
(二) 研究的基本概念问题 |
三、本研究基本问题的尝试性解释框架 |
(一) 关于起点和方向问题的解释框架 |
(二) 关于基本概念问题的解释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可持续变革研究框架建构 |
一、探索人类社会复杂系统奥秘的工具:CAS |
(一)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阐释 |
(二)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适切性 |
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变革机制初探 |
(一) 变革机制的宏观视域:人类社会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
(二) 变革机制的中观探察:变革真相与理想道路寻求 |
(三) 变革机制的深层探源:理想变革的适应性内模型及其含义 |
三、复杂适应系统(CAS)变革机制下研究框架建构 |
(一) 本文案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界定 |
(二) 研究空间:逻辑与实证之间的往返穿梭 |
(三) 研究框架:多视角分析框架的组合尝试 |
第三章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的研究设计 |
一、案例意义:独具解剖和研究价值的典型实例 |
(一) 大力推进的时代价值 |
(二) 走出困境的研究价值 |
二、案例的研究目标及分析单位 |
(一) 研究目标 |
(二) 拟解决的问题及分析单位 |
三、案例的观察框架 |
(一) 确保足够视域度的双维度观察思路 |
(二) 变革的行动维度:启动—实施—成果 |
(三) 变革的目标维度:理想目标—政策目标—实践目标 |
(四) 双维度组合的案例观察框架构成 |
四、案例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
(一) 数据收集:全面完整可靠多来源 |
(二) 数据分析:数据因子—数据单元—数据链—数据库 |
(三) 数据库建构 |
五、信效度及伦理问题 |
(一) 信效度 |
(二) 伦理遵循 |
第四章 社会惯常视角的案例研究结果呈现 |
一、试点启动:目标和规模 |
(一) 理想目标——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再推进 |
(二) 政策目标——新世纪中国迈向终身教育的规划纲要及实施 |
(三) 实践目标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
(四) 一场空前规模的教育改革 |
二、试点实施:项目背景及行动策略 |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 |
(二) 开放大学建设项目 |
三、试点结果:成效及制度化情况 |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向世界亮出一张靓丽的名片 |
(二) 开放大学建设——新历史起点上升起的一颗新星 |
(三) 不能不提的部分特别的改革者队伍 |
(四) 制度化成果——标志性文件及机构变化 |
第五章 局内人视角的案例评估与反思 |
一、经验启示:愈是基础性改变,愈能解决整体性问题 |
(一) 试点案例改革成功推进的主要经验 |
(二) 打散重组战略转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
(三) 试点案例战略转型经验的重要启示 |
二、教训反观:愈是局部上的困境,愈在折射着全局性后果 |
(一) 试点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困境 |
(二) 问题困境所致的阻滞性变革难题 |
(三) 试点案例问题及困境的深刻警示 |
三、试点结果的评估与反思:终身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
(一) 挤在方格子里的变革图景 |
(二) 试点结果并非为全局性问题的答案 |
(三) 冷静审视局部性改革成效 |
第六章 研究者视角案例改革路径的探察与审思 |
一、研究者视角试点案例改革模式的探寻 |
(一) 试点运行的改革系统环境 |
(二) 试点运行的改革内生空间 |
(三) 试点改革模式的形成及影响过程评估 |
二、试点改革路径的审视与反思:与解决终身教育问题南辕北辙 |
(一) 并非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适切路线 |
(二) 单一维持型模式的方向错误与不可持续性 |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的理论启迪 |
(一) 对一项好的改革之关键要素的理论启示 |
(二) 案例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模型匹配 |
第七章 可持续变革理论构建及终身教育建设改革路径重构 |
一、可持续变革理论的系统构建 |
(一) 名称来历及本研究的新定义 |
(二) 理论构建的前提及关键所在 |
(三) 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成 |
(四) 可持续变革的理论属性及优越性 |
二、范型:可持续变革理论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路径重构 |
(一) 五要件内涵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识别与建构 |
(二) 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
(三) 三层任务操作框架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方案设计 |
结论 |
一、研究回望 |
二、研究结果及主要贡献 |
(一) 变革理论的系统探索 |
(二) 方法论的新尝试 |
三、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一) 研究局限 |
(二) 研究展望 |
四、中国教育改革及试点案例的对策与建议 |
(一) 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诊断和修复 |
(二)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重新审视再出发 |
附: 可持续变革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改革生态诊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2: 关键人物访谈信息一览表(局内人与局外人) |
附录3: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一) |
附录4: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二) |
附录5: 关键文件一览 |
附录6: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
致谢 |
(4)推进固始茶产业跨跃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足优势,选准“一条路径” |
二、夯实基础,狠抓“两大工程” |
1. 抓茶叶基地开发的标准化规模化工程 |
2. 抓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工程 |
三、整合资源,突出三大重点 |
1. 突出品牌统一 |
2. 突出市场开拓 |
3. 突出标准化生产 |
四、加大扶持,构筑四大保障体系 |
1. 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
2. 培训推广体系建设 |
3.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4. 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
(5)2014年PVC型材行业状况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
1. 1 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增长态势 |
( 1)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延续复苏态势。 |
( 2)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疲弱。 |
( 3) 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
1. 2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1. 3 PVC 型材上下游主要行业发展概况 |
1. 3. 1 PVC 树脂行情处于历史低位 |
( 1) PVC产能严重过剩。 |
( 2) 原材料行情低迷。 |
( 3) 反倾销政策。 |
1. 3. 2 房地产行业趋于理性回归[2] |
( 1)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
( 2) 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
( 3)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
( 4)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
2 PVC 型材行业现状 |
2. 1 经营形势艰难 趋势。 |
( 1) 整体趋势。 |
( 2) 产销状况。 |
2. 2 发展方式亟待改进 |
2. 3 存在的问题 |
2. 4 市场情况 |
2. 5 市场前景 |
3 PVC 型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 |
3. 1 以 PVC 门窗产品为终端产业链的系统工程机 构 |
3. 1. 1 PVC 门窗系统工程的推进 |
3. 1. 2 PVC 型材挤出技术 |
3. 2 新材料 |
3. 2. 1 聚酯合金门窗 |
3. 2. 2 复合材料 |
3. 3 转变传统的供应模式 |
3. 3. 1 模具 |
3. 3. 2 ASA |
3. 4 钙锌稳定剂配方 |
3. 5 技术进步 |
4 PVC 型材行业发展建议 |
4. 1 以创新驱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
4. 2 克服不正当竞争力,趋利避害,不断深化竞争 力,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 |
4. 3 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 |
4. 4 打造以 PVC 门窗为终端制品的系统工程机构 |
4. 5 与上下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
4. 6 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
4. 7 积极推进去铅化进程,打造百分百绿色产业 |
4. 8 “规模红利”逐步转向“效率红利”的“新常态” |
4. 9 向数字化时代的高峰挺进 |
4. 10 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
4. 11 积极参与标准制订与修订工作 |
5 结语 |
(6)第一届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选 努力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建设水泥博物馆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背景 |
二、建设历程 |
三、展出内容 |
四、效果与反响 |
五、下一步设想 |
(7)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军队院校装备管理工作概述 |
第一节 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第二节 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发展和完善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 |
第二章 军队院校装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当前我军院校装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军院校装备管理现状成因分析 |
第三章 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对策 |
第一节 更新观念,把握装备管理的正确方向 |
第二节 创新机制,筑牢装备管理的发展基础 |
第三节 信息主导,提高装备管理的质量效益 |
第四节 以人为本,激发装备管理的生机活力 |
第五节 保障多元,改善装备管理的辅助条件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二、国内外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现状 |
三、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思路与模式探讨 |
(一) 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
(二) 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探讨 |
1.探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
2.探索职业教育特色化、集团化发展模式, 谋求职业教育跨跃式发展策略。 |
3. 优化专业,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分段式培养模式。 |
四、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
(9)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暨跨越式发展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
二、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辩证关系 |
(一)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对立关系 |
1. 从内涵和外延上看,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存在区别、对立或不一致。 |
2. 从发展的脉络上看,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存在区别、对立或不一致。 |
3. 从侧重的性质特征上看,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有所迥异。 |
(二)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统一关系 |
1. 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存在着共性的联系。 |
2. 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中的联系与相互渗透的转化。 |
三、何以实现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统一 |
(10)以实践为根,以创新为魂,以科研精神助名校跨跃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
二、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学习, 确保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
三、加强机遇的创造, 确保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
四、加强申报课题全过程跟踪管理, 确保研究课题的真实有效 |
五、加强教科研成果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确保提升教学质量 |
1.加强集体备课, 确保突出重点。 |
2.加强听课、评课, 确保每节课有反馈、有反思。 |
3.加强教改和课改, 确保有思想、有思路。 |
4.加强网上教研, 确保搜罗信息、拓宽教师的视野。 |
5.加强教科研管理, 确保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新突破。 |
四、努力实现跨跃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王艳. 浙江大学, 2020(10)
- [2]我国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的历史承续与共时跨跃[J]. 黄超. 改革与战略, 2018(08)
- [3]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D]. 徐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4]推进固始茶产业跨跃式发展[J]. 方守宇,李克栋. 中国茶叶, 2016(10)
- [5]2014年PVC型材行业状况及发展建议[J]. 王存吉. 聚氯乙烯, 2015(02)
- [6]第一届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选 努力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建设水泥博物馆纪实[J]. 李宝新. 中国水泥, 2014(11)
- [7]军队院校装备管理科学化的研究[D]. 吴建军.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8]欠发达地市区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探讨[J]. 黄秀清.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9]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暨跨越式发展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J].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10]以实践为根,以创新为魂,以科研精神助名校跨跃式发展[J]. 司元举. 中国校外教育, 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