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苏年贵,韩文清,申虎飞,李涛,宋兴平[1](2019)在《小黑豆芽苗菜的高效绿色生产研究》文中指出以4个不同种皮(黑、黄)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用智能催芽机催芽、益生菌芽苗菜专用培养剂浸种、喷淋。结果表明,小黑豆生产的芽苗菜产量高、耐吃、入味、异香、品相好,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和产品优势;小黑豆生产芽苗菜最佳播种量为2.51~3.14 kg/m2;用小黑豆生产芽苗菜比黄豆生产成本减少1.25元/kg,纯利润增加10~12元/kg,经济效益显着;智能催芽机催芽比传统催芽法催芽,可大幅提高发芽率、整齐度和效率;用益生菌芽苗菜专用培养剂生产芽苗菜比用自然饮用水浸种喷淋生产芽苗菜有更好地抑制有害菌及提供养分的协同作用。
陈龙[2](2018)在《智能光电家用豆芽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有豆芽机中分为商用和家用,商用豆芽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培育豆芽的功能和模式愈加完善,能够实现全自动培育。但近年来市场上出售的豆芽等芽苗菜的质量让人堪忧,因此人们更多地倾向于自己培育豆芽。家用小型豆芽机是近些年来研发出的新型产品,属于家用小型电器,能够根据需求在家培养出符合条件的豆芽。本研究主要针对现有家用豆芽机提出四项改进技术,一是针对不同豆类对光照的需求不同,采用液晶玻璃和压力感应器配合,在单片机控制下实现智能调光;二是针对现有家用豆芽机单位时间内培育豆芽数量较少的问题提出的改进,设置有内筒壁和外筒壁,内筒壁围成用于盛放培育盘的第一空腔,外筒壁与内筒壁之间设置有用于盛装水的第二空腔,将原有设计在底部的水箱移除,在不改变豆芽机外观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的培育盘,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三是针对现有家用豆芽机不能浸泡豆类的问题提出的改进,通过单片机对电磁阀和水泵的控制,将水箱的水抽到浸泡盘上对豆子进行浸泡;四是针对现有家用豆芽机需要一天一换水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在家用豆芽机下方设置储水箱,储水箱分为净水箱和废水箱,通过单片机对电磁阀和水泵的控制,实现自动换水。
陈俊[3](2010)在《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豆芽菜(Soybean sprouts)是芽菜中的重要一种类型,它是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经过萌芽生长而成的一种芽苗蔬菜,最早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主要种类有黄大豆芽菜,黑大豆芽菜等。大豆种子在浸水出芽的过程中,由于体内各种生物酶的作用,其种子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使得大豆芽菜更具有重要的营养和食用价值以及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已从数量消费型向质量消费型转变。而大豆芽菜作为一种优质、营养、速生和清洁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大豆芽菜的生产方法、营养价值等均已有较多研究,而大豆芽菜中有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QTL定位却很少有人研究。本研究以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群体NJRIKY为材料,对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做了遗传分析及其相关QTL定位的研究,为高产量、高营养大豆芽菜的生产和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结果如下:1.亲本及群体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t测验(t-test)表明,两亲本的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重组自交系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近似于正态分布。2.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分析及其QTL定位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E-2-6模型,即存在两对主效基因,并且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主基因遗传率为55.6%,多基因遗传率为15.6%;利用2008年和2009年两年数据共检测到7个QTL位点,位于六条连锁群上,最高可解释10.02%的表型效应,另外使用QTLNETWORK2.0进行了上位性和环境互作的分析,检测到两对上位性互作,其中qAAE-1/qAAM-1与环境有互作。3.大豆芽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其QTL定位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大豆芽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芽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E-1-9模型,即存在两对主效基因,同时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表现为抑制作用,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8.0%和19.6%。利用2008年和2009年两年数据共检测到10个QTL位点,位于八条连锁群上,最高可解释9.86%的表型效应,其中有qVcCl-1位点在两年中都被检测到。
王宏[4](2010)在《适宜芽苗菜生产的品种评价与栽培技术优化》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了适宜大面积栽种的芽苗菜品种筛选,以简易栽培为基础,探讨了适合不同芽苗菜栽种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对目前普遍推广的立体穴盘化栽培和常规土培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芽苗菜的筛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论文以北京蔬菜研究中心丰富的蔬菜品种资源为依托,采用了立生一号、紫直立生、红叶生菜、橡叶生菜、紫叶甜菜、黄叶甜菜等26个实验品种,根据其不同的质地、颜色、风味等,评价综合感官品质、发芽率、发芽时间、生长期、平均苗高、产率等指标,应用TOPSIS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进行优化排序,结果表明:生菜类、甘蓝类、油麦菜、独行菜等比较适合芽苗菜的栽种。2、针对海岛、高寒等特殊地区的蔬菜种植问题,本研究以萝卜、羽衣甘蓝、紫油菜为试材,设计L9(34)正交试验,进行芽苗菜无外源营养的简易栽培技术研究,探讨栽培基质、栽培温度、浸种等对不同芽苗菜的影响,采用权矩阵方法优化筛选出适宜萝卜、羽衣甘蓝、紫油菜生长的最佳浸种时间、栽培基质、栽培温度和栽种密度,结果表明:紫油菜芽苗菜栽培条件的最优方案为培养温度20℃,栽培基质选用卫生纸,用种量选3g/盒,浸泡4h,各个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培养温度>浸泡时间>用种量>栽培基质;萝卜芽苗菜栽培条件的最优方案为:培养温度20℃,栽培基质选用无纺布,用种量选10g/盒,浸泡4h,各个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培养温度>浸种时间>栽培基质>用种量;羽衣甘蓝芽苗菜栽培条件的最优方案为:培养温度20℃,栽培基质选用无纺布,用种量选4g/盒,浸泡4h,各个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浸种时间>培养温度>栽培基质>用种量。3、针对目前广泛推广的立体化穴盘栽培技术,本研究以生菜、油菜、小芥菜和小白菜为试材,探讨穴盘规格以及立体化栽培对苗菜生长的影响,同时将立体穴盘栽培与普通土培对比,充分比较其优劣性,结果表明:适宜生菜、油菜、小芥菜生长的穴盘规格为128格,可广泛推广应用到所有芽苗菜;穴盘栽培上层光照强且均匀,植株生长旺盛,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轮换穴盘位置,保证光照均匀;立体穴盘化生产的油菜和小白菜的总体品质高于土培,尤其是硝酸盐含量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约为油菜的十倍,这主要与苗菜对N的吸收利用程度有关。
线郁,张林,赵楠楠,田一丹,吴柯佳[5](2009)在《优质豆芽菜生产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介绍了豆芽菜的基本特性,阐述了我国豆芽菜生产的发展及现状,重点叙述了优质豆芽菜生产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豆芽菜生产的现状,对优质豆芽菜的生产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张颖[6](2008)在《绿瓣大豆芽菜生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研究了大豆播种密度、浸泡和发芽过程中水分含量、发芽率、绿瓣大豆芽菜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见光采收条件以及碘对绿瓣大豆芽菜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高品质、食用安全的绿瓣大豆芽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1研究了不同品种、播种密度等因素对绿瓣大豆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大豆芽菜产率有显着性影响,产率与百粒重呈显着负相关;品种之间发芽率没有显着差异。大豆芽菜发芽率在高密度时降低;密度为3.0kg/m2大豆芽菜的生物产率最高,为5.24。2以高丰1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见光和采收时间的绿瓣大豆芽菜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绿瓣大豆芽菜在7cm开始见光,12cm采收感官评定分数最高。3以高丰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5℃下浸种6h过程中,大豆吸水率、游离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性糖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吸水率与时间存在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方程y=0.1041x2+15.701x+6.715(R2=0.9734);游离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性糖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4以高丰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25℃下培养6d的大豆芽菜生长情况和五种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态氮、蛋白质、还原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在大豆芽菜生长后期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Vc含量、纤维素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Vc含量与发芽时间(d)之间存在回归方程:y=-0.3762x2+13.185x+3.7135(R2=0.9985)5本文研究了大豆品种高丰1号,于25℃在不同浓度的碘化钾溶液(0,0.5,1.0,1.5,2,2.5,3,3.5mg/L)中浸泡6h并培养发芽6d后,吸水率、发芽率、生物产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碘在大豆芽菜各部位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碘可促进大豆芽菜生长,增加可食部分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并大幅度提高大豆芽菜中碘的含量,碘质量浓度以0.5~1.5mg/L时效果最好。
张永清[7](2007)在《发芽条件对豆芽生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单一浸泡条件、综合浸泡条件、浸泡方法、生长调节剂等发芽条件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豆芽生长及豆芽营养成分等的影响,旨在为高品质、食用安全的豆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如下:1以大豆新品种“南农86-4”为材料,研究了浸泡条件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豆芽生长及豆芽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泡用水量和不同浸泡温度浸泡时,吸水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均存在二次方程关系;浸泡用水量与浸泡温度对豆芽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以豆芽外观品质为考察指标,豆芽生产中最佳浸泡用水量为大豆重量的2倍,最佳浸泡温度为25℃;以豆芽营养成分为考察指标,则不同营养成分其最佳浸泡条件不同。2以大豆品种诱变323为材料,研究了浸泡用水量、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豆芽生长及豆芽营养成分的影响。综合考虑大豆吸水率、发芽率以及豆芽生长情况,影响豆芽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温度(B),其次是浸泡时间(C),浸泡用水量(A)的影响最小,大豆最佳浸泡条件组合是浸泡温度30℃,浸泡用水量70ml或40ml,浸泡时间6h;综合考虑豆芽的营养成分,影响豆芽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时间(C),其次是浸泡温度(B),浸泡用水量(A)的影响最小,大豆最佳浸泡条件组合是浸泡温度20℃,浸泡用水量70 ml或90ml,浸泡时间4h。3以大豆新品种“南农86-4”为材料,研究了两种浸泡方法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及豆芽生长的影响。发现预浸可以提高大豆吸水率、发芽率;浸泡过程中吸水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相关性很高的二次方程。10℃预浸处理使豆芽芽长明显增长,根重明显降低;15℃预浸则可明显提高豆芽产率(P<0.05)。预浸与不预浸相比,浸泡温度为10℃时,豆芽鲜重下降2.2%,芽长增长11.5%,根重下降6.1%,产率增加0.1%;浸泡温度为15℃时,豆芽鲜重下降1.9%,芽长增长3.9%,根重下降3.6%,产率增加9.5%。4以大豆新品种“南农86-4”为材料,研究了生长调节剂6-BA和无根豆芽激素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及豆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无根豆芽激素明显降低了大豆吸水率(P<0.05),并且抑制了大豆发芽。6-BA浓度为10mg/l(处理2)、无根豆芽激素稀释倍数为9000(处理5)时可以明显增加豆芽鲜重、茎粗、产量,并使豆芽根重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它们鲜重分别提高了30.20%和24.56%,根重分别减少了54.17%和36.03%,茎粗分别增加了68.07%和42.50%,产率分别增加了28.70%和20.73%。因此豆芽生产中最佳6-BA浓度为10mg/l,最佳无根豆芽激素稀释倍数为9000。
邢作山,顾士领,仲伟均[8](2002)在《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一、栽培场所具备卫生、保温、防水,有散射光等条件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工业厂房或民房等均可作为生产场所。二、栽培设施 1.栽培架:用防锈、防烂、坚固的塑料或铝合金,用角铁、钢筋时要涂防锈
闵凡臻,邢作山,田婧,韩庆[9](2001)在《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高效生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用无土法立体生产无根绿色大豆芽菜,不但成本低、效益高,而且可以净菜上市,深受用户欢迎。现介绍如下: 一、栽培场所 具备卫生、保温、防水、有散射光等条件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工业厂房或民房均可作为生产场所。 二、生产设施 1、栽培架用防锈、防烂、坚固的
余仁[10](1999)在《做什么能致富 怎么做能致富(18)》文中认为
二、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小黑豆芽苗菜的高效绿色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小黑豆芽苗菜的产量、产品优势试验。 |
1.2.2 小黑豆芽苗菜播种量试验。 |
1.2.3 小黑豆生产芽苗菜的经济效益计算。 |
1.2.4 智能催芽机应用效果试验。 |
1.2.5 益生菌芽苗菜专用培养剂应用试验。 |
1.2.6 种子预处理。 |
1.2.7 浸种。 |
1.2.8 催芽。 |
1.2.9 播种。 |
1.2.10 管理。 |
1.2.11 计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小黑豆芽苗菜的产量、产品优势 |
2.2 小黑豆芽苗菜播种量 |
2.3 小黑豆芽苗菜的经济效益 |
2.4 智能催芽机催芽效果 |
2.5 益生菌芽苗菜专用培养剂应用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
(2)智能光电家用豆芽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商用豆芽机概述 |
1.2 家用豆芽机概述 |
第二章 豆芽机研究现状 |
2.1 专利分析 |
2.1.1 按申请日分析 |
2.1.2 按公开日分析 |
2.1.3 按申请人(专利权人)分析 |
2.2 论文分析 |
2.2.1 国外论文分析 |
2.2.2 国内论文分析 |
2.3 市场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家用豆芽机改进分析 |
3.1 对上盖与培育筒分析 |
3.2 对培育空间分析 |
3.3 对浸泡的分析 |
3.4 对换水方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家用豆芽机系统器件设计 |
4.1 液晶玻璃 |
4.1.1 液晶玻璃的构成及参数 |
4.1.2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 |
4.1.3 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工作原理 |
4.1.4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电光性能参数 |
4.2 单片机 |
4.3 温度传感器 |
4.4 压力传感器 |
4.5 加热器件 |
4.6 超声波雾化器 |
4.7 微型水泵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型家用豆芽机设计研究 |
5.1 智能调光豆芽机 |
5.2 多层家用豆芽机 |
5.3 浸泡发芽式豆芽机 |
5.4 自动换水式豆芽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创新工作 |
6.1.1 智能调光豆芽机 |
6.1.2 多层家用豆芽机 |
6.1.3 浸泡发芽式豆芽机 |
6.1.4 自动换水式豆芽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3)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大豆芽菜概述 |
1.1 大豆芽菜的价值 |
1.2 大豆芽菜的特点 |
1.3 大豆芽菜历史及现状 |
2 大豆芽菜生产方法的研究进展 |
2.1 大豆芽菜传统生产方法的研究 |
2.2 一般大豆芽菜制备的工艺流程 |
2.3 几种常见的大豆芽菜生产方法 |
3 大豆芽菜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 |
3.1 大豆芽菜表型性状的研究进展 |
3.2 大豆芽菜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
3.3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3.4 大豆芽菜专用大豆品种的研究 |
4 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进展 |
4.1 氨基酸含量的研究进展 |
4.2 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进展 |
5 本研究目的意义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分析及其QTL定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 |
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1.4 QTL定位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变异范围 |
2.2 遗传分析 |
2.3 QTL定位结果 |
3 讨论 |
3.1 两种QTL定位软件的综合利用 |
3.2 QTL定位结果 |
3.3 QTL定位与环境的关系 |
第三章 大豆芽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其QTL定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与测定方法 |
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方法 |
1.4 QTL定位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维生素C含量及其变异范围 |
2.2 遗传分析 |
2.3 QTL定位结果 |
3 讨论 |
3.1 研究大豆芽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重要意义 |
3.2 QTL定位结果 |
第四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1 全文结论 |
1.1 遗传分析 |
1.2 QTL定位结果 |
2 展望 |
2.1 高产大豆芽菜的优异种质选育 |
2.2 大豆芽菜的加工推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适宜芽苗菜生产的品种评价与栽培技术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芽苗菜的种类及特点 |
1.1.1 芽苗菜的种类 |
1.1.2 新鲜芽苗菜的特点 |
1.2 芽苗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
1.2.1 芽苗菜产业国内发展状况 |
1.2.2 芽苗菜产业国外发展状况 |
1.3 影响芽苗菜生产的因素 |
1.3.1 浸种 |
1.3.2 栽培基质 |
1.3.3 栽培密度 |
1.3.4 光照 |
1.3.5 温度 |
1.3.6 其他 |
1.4 芽苗菜的研究前景 |
1.5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本论文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芽苗菜品种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品种 |
2.1.2 栽种方法 |
2.1.3 筛选评价指标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感官评价结果 |
2.2.2 发芽率、发芽时间、生长期、平均苗高、产率结果 |
2.3 采用TOPSIS法对苗菜品种进行优化筛选 |
2.3.1 规范化矩阵构造 |
2.3.2 欧式距离以及相对接近度指数计算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章 嫩芽类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正交试验结果 |
3.2.2 不同栽培条件对芽菜生长的影响 |
3.3 权矩阵优化筛选 |
3.3.1 指标层矩阵、因素层矩阵、水平层矩阵构造 |
3.3.2 考察指标的权矩阵计算 |
3.3.3 紫油菜栽培条件优化筛选结果 |
3.3.4 萝卜芽和羽衣甘蓝栽培条件优化筛选结果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芽苗菜立体穴盘栽培研究 |
4.1 不同穴盘规格对苗菜立体穴盘栽培的影响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2 苗菜土培栽培技术与立体穴盘栽培比较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指标测定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立体穴盘栽培与土培苗菜品质比较 |
4.3.2 立体化栽培对穴盘蔬菜生长的影响 |
4.4 结论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优质豆芽菜生产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豆芽菜的特性 |
1.1 生长特性 |
1.2 营养成分变化 |
1.3 药用价值 |
2 我国豆芽菜生产的发展及现状 |
2.1 生产历史 |
2.2 生产现状 |
2.3 新技术在我国优质豆芽菜生产中的应用 |
(1) 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高效生产技术。 |
(2) 加压法速生豆芽技术。 |
(3) 脱水豆芽加工工艺。 |
(4) 无土栽培技术。 |
(5) “浸种催芽”和“叠盘催芽”技术。 |
3 优质豆芽菜生产的研究进展 |
4 我国优质豆芽菜生产的发展趋势 |
(1) 芽苗蔬菜工厂微电脑自控设备的研制。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菜生长效应的研究。 |
(3) 对芽菜营养进行评价研究。 |
5 总结与展望 |
(6)绿瓣大豆芽菜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大豆芽菜营养价值 |
2 大豆芽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
3 大豆芽菜的生产 |
3.1 工艺流程 |
3.2 大豆芽菜生产方法 |
3.3 大豆芽菜生产条件 |
4 大豆芽菜的特点 |
4.1 营养丰富 |
4.2 食用安全 |
4.3 生产简单 |
4.4 原料易得 |
4.5 效益高 |
5 发芽大豆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
5.1 蛋白质 |
5.2 氨基酸 |
5.3 脂类 |
5.4 碳水化合物 |
5.5 维生素 |
5.6 矿物质 |
5.7 抗营养因子 |
6 大豆芽菜生产的研究进展 |
6.1 大豆芽菜生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6.2 功能型豆芽的研究 |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密度处理对绿瓣大豆芽菜生长和生物产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品种对绿瓣大豆芽菜生物产率及发芽率的影响 |
2.2 播种密度对绿瓣大豆芽菜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光照和采收时间对绿瓣大豆芽菜感官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浸种过程中大豆吸水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浸种过程中大豆吸水率的变化 |
2.2 浸种过程中游离氨态氮含量的变化 |
2.3 浸种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2.4 浸种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五章 绿瓣大豆芽菜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豆芽菜长度随发芽时间的变化 |
2.2 大豆芽菜水分含量的变化 |
2.3 大豆芽菜氨态氮含量的变化 |
2.4 大豆芽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2.5 大豆芽菜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2.6 大豆芽菜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
2.7 大豆芽菜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第六章 不同浓度碘处理对绿瓣大豆芽菜生长及营养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的碘化钾浸泡对大豆吸水率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的碘化钾溶液培养对绿瓣大豆芽菜生长的影响 |
2.3 不同浓度的碘化钾溶液培养对绿瓣大豆芽菜中Vc、氨态氮、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浓度的碘化钾培养对绿瓣大豆芽菜中碘含量的影响 |
2.5 绿瓣大豆芽菜成分与不同培养液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发芽条件对豆芽生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概况 |
1.1 历史 |
1.2 特点 |
1.3 现状 |
2 大豆发芽条件 |
2.1 水分 |
2.2 温度 |
2.3 气体 |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 |
3 发芽大豆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
3.1 蛋白质的变化 |
3.2 氨基酸的变化 |
3.3 脂类的变化 |
3.4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
3.5 维生素的变化 |
3.6 矿物质的变化 |
4 豆芽生产的研究进展 |
4.1 豆芽生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4.2 富含其它成分的豆芽及豆芽的进一步加工研究进展 |
4.3 豆芽专利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单一浸泡条件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豆芽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浸泡用水量的影响 |
2.2 浸泡温度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综合浸泡条件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豆芽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浸泡方法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及豆芽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吸水率、发芽率及豆芽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6-BA溶液的影响 |
2.2 无根豆芽激素的影响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黑豆芽苗菜的高效绿色生产研究[J]. 苏年贵,韩文清,申虎飞,李涛,宋兴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1)
- [2]智能光电家用豆芽机研究[D]. 陈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18(02)
- [3]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 陈俊.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4]适宜芽苗菜生产的品种评价与栽培技术优化[D]. 王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5]优质豆芽菜生产研究现状与展望[J]. 线郁,张林,赵楠楠,田一丹,吴柯佳.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0)
- [6]绿瓣大豆芽菜生产技术研究[D]. 张颖.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7]发芽条件对豆芽生产的影响研究[D]. 张永清.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8]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栽培技术[J]. 邢作山,顾士领,仲伟均. 农村科学实验, 2002(01)
- [9]无根绿色大豆芽菜无土立体高效生产技术[J]. 闵凡臻,邢作山,田婧,韩庆.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1(04)
- [10]做什么能致富 怎么做能致富(18)[J]. 余仁. 安徽农业,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