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频振动杀虫灯在森林突发性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加多频振动杀虫灯在森林突发性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一、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突发性森林害虫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兆旭[1](2020)在《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博园害虫防治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茶产业的发展想要突破第一产业限制,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茶博园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害虫防治是制约这一载体发展的重要因子。长期以来我国茶叶生产中害虫防治都严重依赖化学农药,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过高,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阻碍。茶叶绿色生产是减少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实现我国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茶叶绿色生产的关键是依靠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茶园虫害。本研究在江苏茶博园生态防治大框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诱虫灯与粘虫板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杀虫灯在我们构建的5个指标中,对夜蛾类、茶尺蠖和叶甲类防治效果最好;粘虫色板叶蝉类和蓟马类最好;实施诱虫灯和粘虫板与其它绿色防控配套,可明显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具体结果如下:1.太阳能杀虫灯防治茶园害虫效果(1)对夜蛾控害总效果最好在构建的5个指标中,4个指标排序前列。2018年和2019年单个诱虫灯诱杀年虫口总量分别为2812只和2460只,占总诱虫量分别为38.31%和40.08%;诱杀效果稳定性为3个月,分别是8、9和10月份,同比下降率依次为6.80%、7.45%和6.40%;诱虫持效夜蛾上升趋势转缓点出现在7月,升趋势转缓点出现迟;诱杀潜能排序第一,月增长率正值时间3个月,6月、7月和8月3个月月增长率依次为1.86、0.52和0.10。(2)对茶尺蠖总效果突出在防治总效果5个指标中,茶尺蠖有3个指标榜上有名。诱杀效果稳定期为2个月(5和6月);持续效应指标中,茶尺蠖出现在5月到6月两个连续月份,同比下降率为31.63%和52.63%;诱杀潜能月增长率正值时间3个月,6月、7月和8月3个月,月增长率依次为0.19、1.00和0.29。(3)对叶甲类和其它类防治总效果相当叶甲类防治总效果5个指标中,有2个指标名列前列。单个诱虫灯诱杀年总量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1506只和1127只,占总诱虫量18.36%和20.51%,在诱杀年指标中排列第二;诱虫持效上升趋势转缓点出现在7月,升趋势转缓点出现迟。2.粘虫色板防治茶园害虫效果粘虫板防治效果以叶蝉类(42.80%)和蓟马类(42.29%)最好,粉虱类次之,防效为30.97%。同时粘虫板对天敌数量有一定影响。3.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对茶园综合效益的提升对绿色防控技术管理的茶园和传统农药防治管理的茶园单位面积纯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前者每亩产值相较后者可增加1250元,同时前者每亩可综合节约用工日1.15个,综合节约用工率为29.46%,此外前者综合投入成本较后者减少95元/亩,最终计算得出单位面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管理的茶园较传统农药防治管理的茶园综合纯收益可增加1345元/亩,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对茶园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本研究结果为茶博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和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南俊科,张健,管健,张宝艳,邓玉侠,林枫,华杰,孙守慧[2](2019)在《花布灯蛾的成灾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花布灯蛾Camptoloma interiorata是危害栎树Quercus sp.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周期性特点。本文对其形态习性、发生危害特点、成灾原因、防治对策和主要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对该虫的生物防治前景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花布灯蛾的天敌复合体,为该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花布灯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南、北京、河北、河南、甘肃、山东、安徽和江苏等省区,主要危害蒙古栎Q.mongolica和辽东栎Q.wutaishanica,还取食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槲栎Q.alien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树木。花布灯蛾幼虫在早春上树蛀食林木的芽苞,使得林木不能正常发芽,秋季孵化后的幼虫群集取食栎树叶肉,残留表皮;花布灯蛾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常发生于丘陵山区,一般呈点块状,然后向周边林分扩散蔓延,同温度、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等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布灯蛾危害特点主要是发生速度快,虫口密度大,危害时间短,受害林分有虫株率可达70%~80%,单株虫口数量也可达200~20 000头;花布灯蛾的防治措施包括营林栽植模式预防、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营林措施上推行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的栽植模式;物理防治利用该虫形成虫苞群居越冬的特点,可以采用人工捡虫苞的方法,以及设置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陈俊华,熊建伟,史洪中,刘红敏,郭世保,刘晓娜[3](2015)在《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信阳稻区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杀虫灯能够诱杀24种主要水稻害虫。其中,对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80.40%、79.30%、93.93%。灯控不施药区比非灯控施药区增产142.00 kg/hm2,并节约防治费用401.2元/hm2。频振式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且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防治。

何为志,王勇,曹小俊[4](2014)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初探》文中指出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能有效诱杀多种昆虫成虫,现对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证明,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对稻飞虱相对防效分别为92.71%和63.15%,对稻纵卷叶螟相对防效分别为96.37%和92.84%,均显着优于非灯控不施药区。

贾丽萍,王宏勋,杨云波[5](2012)在《自动虫情测报灯在林果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应用自动虫情测报灯进行森林害虫和果园害虫灯光诱测,共诱捕到10目26科46种11 575头昆虫,林业害虫中鳞翅目占总虫量的72.8%,鞘翅目占总虫量的23.45%。虫情测报灯诱测害虫种类多,数量大,诱集益虫数量极少,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测、诱杀工具应用于林果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工作。

郭虹[6](2012)在《舞毒蛾成虫监测及其飞行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美国和加拿大为防止亚洲型舞毒蛾的传入,已开始或准备对来自中国港口的船舶采取特别措施。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为避免在进出口贸易中遭受损失,同时准确掌握港口区域舞毒蛾的发生规律。本文对舞毒蛾性信息素诱集和灯诱做了相关的研究试验,同时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舞毒蛾的飞行能力。目的是根据舞毒蛾对性信息素反应、趋光性以及不同要素对飞行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舞毒蛾成虫的监测技术。选取9组不同波长的杀虫灯,比较不同波长对舞毒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舞毒蛾雄虫,9组杀虫灯均对其有引诱效果,但紫外光区杀虫灯的诱杀效果明显好于可见光区,其中366nm的杀虫灯最早诱集到舞毒蛾雄虫,368nm的杀虫灯诱集到的舞毒蛾雄虫最多;对于舞毒蛾雌虫,灯诱监测其始见期晚于雄虫,且数量也少于雄虫,可见光区3组杀虫灯未诱到舞毒蛾雌虫,紫外光区366nm的杀虫灯诱集雌虫效果最好,诱集到的舞毒蛾虫数最多且与总诱虫量的相关性最好。保存和鉴定了杀虫灯诱集到的其他鳞翅目昆虫,紫外光灯同样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记录了灯诱时的气象条件,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诱虫效果,风速、温度、湿度和月光等因素对灯诱均有影响。设置间距25m、50m和100m的三组性信息素诱捕器,比较诱捕器不同悬挂密度对引诱舞毒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虫口密度下(虫口密度低,正处于衰亡期),三组诱捕器中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的舞毒蛾雄虫数存在显着差异,换算成单位监测面积内诱集到的虫数,三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结合舞毒蛾雄虫在室内的飞行能力,飞行距离超过100m的雄虫超过95%。说明在试验的虫口密度r下,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舞毒蛾进行监测和诱杀,间距100m悬挂诱捕器,在达到良好诱捕效果的同时,可以扩大监测面积或减少诱捕器的数量。释放距离在30m、60m和90m的标记回捕试验,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舞毒蛾雄虫的引诱距离和影响性信息素诱捕器发挥作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释放距离的回捕率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不同释放方向的回捕率存在差异,性信息素发挥引诱效果与风向有关。对舞毒蛾成虫区分同龄、性别、交配状况,进行飞行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舞毒蛾雌雄虫飞行能力存在差异。不同交配状况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着性差异,未交配虫的飞行能力会强于已交配虫。除2日龄未交配雌虫,随着羽化日龄增长,舞毒蛾的飞行能力呈现减弱趋势。说明舞毒蛾成虫的性别、日龄、交配状况都是影响其飞行能力的要素。

侯雅芹[7](2012)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借鉴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探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自然灾害通常是指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海啸,泥石流或气象灾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病虫害)也是自然灾害,把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这一特殊灾种,可为传统上隶属于森林保护学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分析框架,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做出基于林业人独特视角的学术贡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除森林火灾、风灾或冰雪灾害以外,包括昆虫、病原体、啮齿动物和杂草等在内的各类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所引起的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更是对森林和林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深入研究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文献阅读、经验研究、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演绎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综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其特点和基本思路。分析了作为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主要关注对象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其入侵全过程。特别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概念,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并结合北京市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实例演示。2.在参考其他灾种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几个典型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针对北京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所在和改进思路。3.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的理论框架,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过程和北京市现有的相关预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方案。4.针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问题,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治理等方面入手对北京市目前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略。5.概述了北京市近年来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密云县应对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案例,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对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分类。6.提出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化问题,重点分析研究北京市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不足,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策略。本文的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2.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建立了分析模型。3.进行了基于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孙明阳[8](2011)在《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水稻栽培生长过程中,常遭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然而为害水稻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稻区引起稻谷欠收的重要原因之一。稻纵卷叶螟属水稻“两迁害虫”之一,具有大区域、长距离、季节性的迁飞习性。稻纵卷叶螟是广西水稻主要害虫,在广西年发生6~8代,是广西发生面积最大的虫害之一。近年来对广西省水稻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2008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一次。又广西省地处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与越南接壤,是稻纵卷叶螟迁经的第一站,广西是“两迁”害虫境外虫源迁入中国的“桥头堡”和源头增殖地,是迁飞性害虫南北往返的主要路径及繁殖危害地,也是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所以,研究该地的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探索有效治理该地区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09~2010年,本实验即在广西东北部的桂林地区设点,常年对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通过高空探照灯、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调查相配合,并以高空探照灯下稻纵卷叶螟雌虫发育级别及其雌雄比例状况和天气变化动态(温湿度)为辅助,得出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及其发生特点和原因。为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共发生8代,其中第2代(4/16~5/20),蛾量总体较低,波动也很小,对此代稻纵卷叶螟的治理,运用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比较合适。第3代(5/21~6/20),从5月下旬开始零星出现,在6月8日开始虫量明显增多,出现明显的迁入峰,这是2010年波动最频繁的一个时期,也是2010年最大的一个峰期,大量迁入的虫源使第三代成为了主害代,在此时期(6月中下旬)正值早稻分蘖期至拔节期,危害最重。所以,加强对此时期的田间治理,防治成虫产卵,对于切断后发代的虫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此时成虫数量居多,应加强药物防治;第4代(6/21~7/20),受迁入峰的影响,加上食料条件适宜,温湿度适宜,虫量保持稳定,直到7月中下旬的第三次高峰发蛾期,在7月18日和19日达到最高,且平均蛾量较高,此时,主要应用化学防治。7月中旬以后,水稻进入扬花灌浆期,食料条件开始恶化,所以,第五代(7月21日-8月20日)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继续二次高峰期影响下保持蛾量稳定之外,未出现其他峰期,预计稻纵卷叶螟成虫开始大量迁出,此时,除了应用较轻的药物防治之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也比较有效;第六、七和八代(9月21日至12月10日)一直保持较低蛾量,并不发生危害,可以不予治理。另外,广西兴安稻区耕作制度为早中晚稻混栽,极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持续发生,稻纵卷叶螟首先在早熟稻上为害,早稻抽穗后,叶片角质层变硬,食料条件恶化,不适宜幼虫结苞为害,此时中稻尚未抽穗,叶片相对嫩绿,叶片较软,稻纵卷叶螟则又转到中稻上继续为害,如此同样晚稻也受到了危害,这就延长了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时期,甚至可延长几个世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在不同时期田地之间设置防护栏等措施,以便阻隔各个时期稻田的交叉感染。

李丹,刘红梅,廖华刚,先丹,吴俊[9](2010)在《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佳多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杀虫灯能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二化螟、稻叶蝉、稻蝽类和金龟子等水稻上主要害虫,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分别占诱杀主要害虫数量的66.19%和30.88%;平均每天每盏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61.96头。灯控区较非灯控区加权平均施药次数减少1.87次,减少成本投入457.24元/hm2。加权平均产量为8 715.75 kg/hm2,较非灯控区平均单产7 918.05 kg/hm2缩值后增加638.16 kg/hm2,增产10.08%。灯控区危害程度明显减轻,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损失降低。

李慧杰[10](2010)在《郑州地区主要林业害虫灯光诱测动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2008~2009年连续2年的灯光诱测,共诱集到11目42科168种昆虫,其中林业害虫7目36科161种,占总虫量的99.31%;益虫6目6科7种,占总虫量的0.69%;诱集到的昆虫益害比为1︰144.19。林业害虫中鳞翅目14科120种,占总虫量的85.39%;鞘翅目12科25种,占总虫量的12.31%;半翅目2科5种,占0.7%;同翅目1科2种,占0.002%;直翅目5科7种,占0.39%;蜚蠊目1科1种,占0.92%;双翅目1科1种,占0.28%。灯诱结果表明,郑州主要林业害虫为鳞翅目害虫,其次为鞘翅目害虫。虫情测报灯诱测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可作为一种有效地监测、诱杀工具,应用于林业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工作。从诱测结果看,混交林区害虫种类115种,纯林害虫种类92种,混交林比纯林害虫种类数多了近三分之一,且混交林优势物种数量比纯林多二分之一。混交林害虫优势种有木橑尺蠖、桃蛀螟、楡掌舟蛾、桃六点天蛾、盗毒蛾、中国绿刺蛾、优美苔蛾、污灯蛾等20余种。纯林害虫优势种有春尺蠖、松梢斑螟、杨小舟蛾、黄星雪灯蛾、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异丽金龟等10余种。2块纯林标准地诱集害虫数量是129653头,优势种数量是127839头;平均1块纯林标准地诱集害虫数量是64827头,优势种63920头。1块混交林标准地诱集害虫数量是14355头,优势种7562头。表明纯林诱虫数量是混交林的4.5倍,优势物种个体数量是混交林的8.4倍。从纯林和混交林害虫物种的多样性分析测定,中牟县的种群多样性指数为0.2838,惠济区为0.9906,新密的为0.9986。中牟县、惠济区、新密市三地区优势种的优势度分别为0.8442、0.3533、0.2503。灯诱结果表明混交林害虫种类多,优势种也多,但发生量小,不易成灾。因此,建议积极营造混交林,增强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抗害虫危害的能力,这是防控林业害虫的治本之策。灯诱林业害虫的总体发生趋势上说明春季和夏季是防控林业害虫的关键时期,尤其是6~8三个月是许多害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平均每天能够诱集40种500头左右害虫。依据灯诱结果,对诱集数量多的主要林业害虫绘制了灯下成虫变化曲线图,以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鳞翅目及其主要科、鞘翅目以及春尺蠖、木橑尺蠖、杨小舟蛾、铜绿异丽金龟等16种郑州主要林业害虫的发生规律,基本掌握了这些害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提高测报准确率和预测预报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突发性森林害虫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突发性森林害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博园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茶产业是我国的民生产业
        1.1.2 茶园害虫与绿色防控
        1.1.3 茶叶的红海产业转变趋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
        1.2.2 物理防治技术
        1.2.3 生物防治技术
    1.3 国内茶博园发展概况
        1.3.1 休闲农业与茶博园
        1.3.2 诱虫灯防治茶园害虫研究进展
        1.3.3 粘虫板防治茶园害虫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文章组织结构
第2章 诱虫灯诱杀茶园害虫效果实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地点与样方设计
        2.1.3 试验地背景
        2.1.4 调查方法
        2.1.5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杀虫灯对夜蛾和叶甲类控害明显
        2.2.2 杀虫灯对夜蛾、茶尺蠖和其他害虫诱杀效果比较稳定
        2.2.3 杀虫灯对毒蛾、茶尺蠖和蓑蛾年持续效应好
        2.2.4 杀虫效果月增长量趋势分析
        2.2.5 杀虫效果月增长率趋势分析
        2.2.6 对天敌益虫(寄生蜂、瓢虫等)的杀伤力较小
    2.3 讨论
        2.3.1 杀虫灯对夜蛾控害总效果最好
        2.3.2 杀虫灯对茶尺蠖总效果突出
        2.3.3 杀虫灯对叶甲类和其它类防治总效果相当
第3章 粘虫板诱杀茶园害虫效果实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概况
        3.1.3 试验设计
        3.1.4 调查方法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色板防治对天敌数量造成一定影响
        3.2.2 诱虫效果分析
        3.2.3 田间防治效果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绿色防控技术对茶博园经济效益影响初步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统计数据计算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茶园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产值比较分析
        4.2.2 茶园单位面积投入用工量比较分析
        4.2.3 茶园单位面积物资投入比较分析
        4.2.4 茶园单位面积新增纯收益比较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2.1 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5.2.2 击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花布灯蛾的成灾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与习性
2 发生与危害特点
3 成灾原因及防治对策
4 主要防治措施
5 展望

(3)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种类及诱虫量
    2.2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
    2.3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的影响
    2.4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5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害虫成本分析
3结论与讨论

(4)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杀虫灯安装。
        1.2.2 灯诱记载。
        1.2.3 处理设计。
    1.3 试验地点及规模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
        2.1.1 诱虫种类。
        2.1.2 诱虫数量。
    2.2 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控制效果
        2.2.1 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
        2.2.2 对螟虫的控制效果。
        2.2.3 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
    2.3 对天敌的影响
    2.4 水稻产量及品质测定
        2.4.1 水稻产量测定。
        2.4.2 水稻品质测定。
    2.5 成本分析
        2.5.1 杀虫灯费用。
        2.5.2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成本。
        2.5.3 成本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6)舞毒蛾成虫监测及其飞行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相关研究现状
        1.1.1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
        1.1.2 舞毒蛾防治现状
        1.1.3 舞毒蛾测报技术研究现状
        1.1.4 舞毒蛾飞行能力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研究技术路线
2.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舞毒蛾的监测诱杀效果
    2.1 样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舞毒蛾诱杀效果
        2.3.2 舞毒蛾种群动态监测
        2.3.3 舞毒蛾雌雄比与雌虫怀卵量
    2.4 小结
3. 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悬挂密度对舞毒蛾诱集效果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舞毒蛾种群动态
        3.2.2 诱捕器不同悬挂密度的诱虫效果
    3.3 小结
4. 舞毒蛾标记回捕试验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2010年标记回捕试验
        4.2.2 2011年标记回捕试验
    4.3 小结
5.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杀虫灯诱虫种类
        5.2.2 不同波长杀虫灯诱虫量差异
    5.3 小结
6. 气象因素对舞毒蛾发生规律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7. 舞毒蛾飞行能力测定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供试虫源
        7.1.3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舞毒蛾飞行能力与温度的关系
        7.2.2 舞毒蛾飞行能力与湿度的关系
        7.2.3 舞毒蛾飞行能力与光照的关系
        7.2.4 不同日龄、交配状况对舞毒蛾雄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7.2.5 不同日龄、交配状况对舞毒蛾雌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7.2.6 舞毒蛾飞行能力的个体差异
    7.3 小结
8. 结语
    8.1 结论
    8.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森林与林业概述
        1.1.2 突发事件概述
        1.1.3 林业突发事件概述
        1.1.4 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1.1.5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概述
        1.1.5.1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措施
        1.1.5.2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
        1.1.6 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1.1.7 北京市林业突发事件概述
    1.2 应急管理研究概述
        1.2.1 公共危机管理
        1.2.2 突发事件管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2.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自然灾害
        2.1.2 自然灾害管理
        2.1.3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2.2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
        2.2.1 规范的信息收集与发布体系
        2.2.2 各部门联动救灾体系
        2.2.3 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体系
        2.2.4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2.2.5 灾后恢复体系
    2.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
        2.3.1 生物灾害管理的特殊性
        2.3.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2.3.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特点
        2.3.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思路
    2.4 林业外来生物灾害暴发的全过程分析
        2.4.1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背景
        2.4.2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全过程分析
        2.4.2.1 前边界(pre-border)阶段的管理
        2.4.2.2 边界(mid-border)阶段的管理
        2.4.2.3 后边界(post-border)阶段的管理
        2.4.2.4 灾后(post-explosion)阶段的管理
    2.5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评估
        2.5.1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
        2.5.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评估的方法
        2.5.2.1 定性方法
        2.5.2.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2.5.2.3 定量方法
        2.5.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定量评估
        2.5.3.1 选择指标
        2.5.3.2 获取指标值
        2.5.3.3 强度值分级
        2.5.3.4 发生强度评估
        2.5.3.5 评估结果
        2.5.4 实例演示
        2.5.5 问题与讨论
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1 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
    3.2 国外几个典型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概述
        3.2.1 澳大利业
        3.2.1.1 澳大利亚灾害管理体制
        3.2.1.2 澳大利业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3.2.1.3 澳大利亚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2.2 泰国
        3.2.2.1 泰国自然灾害管理机构
        3.2.2.2 泰国自然灾害管理规划系统
        3.2.2.3 泰国的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3.2.2.4 泰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2.3 德国
        3.2.3.1 德国应急管理的基本体制
        3.2.3.2 德国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
        3.2.3.3 德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2.4 日本
        3.2.4.1 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3.2.4.2 科学而严密的应急管理体系
        3.2.4.3 极强的公众防灾意识
        3.2.4.4 齐备的应急保障设施体系
        3.2.4.5 日本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3.3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
        3.3.1 基本体制框架
        3.3.2 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
        3.3.3 联防与联治机制的构建
        3.3.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3.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建设
        3.4.1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人员构成
        3.4.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存在问题
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
    4.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概念
    4.2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体系
        4.2.1 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
        4.2.2 国家层次预案与地方层次预案
    4.3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4.3.1 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4.3.2 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前提
        4.3.3 灾害应急预案的框架图示
        4.3.4 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4.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4.4.1 国家层次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
        4.4.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专项预案)
        4.4.3 区县突发林木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子预案)
        4.4.4 镇乡(街道)、有林单位突发林木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子预案)
5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
    5.1 相关理论研究
        5.1.1 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以及主要内容
        5.1.2 公共物品、公共财政与风险责任分担
        5.1.3 森林的公共物品属性
        5.1.4 政府承担应对公共风险责任的支出定位
    5.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5.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储备物资体系建设
    5.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资金保障
6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
    6.1 北京市林业与园林概况
        6.1.1 园林与林业
        6.1.2 北京市园林概况
        6.1.3 北京林业与园林管理体系
    6.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现状
        6.2.1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6.2.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的新形势
        6.2.3 北京市主要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6.2.3.1 检疫性、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趋势
        6.2.3.2 常发性林木有害生物近年的发生现状与预测
    6.3 基于北京市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6.3.1 已入侵北京并已定殖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
        6.3.2 尚未入侵北京但具有严重危险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6.3.3 尚未入侵北京且危险性较小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6.3.4 尚未入侵北京且入侵风险很小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6.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
        6.4.1 密云县美国白蛾灾害应急管理
        6.4.1.1 密云县美国白蛾发生状况
        6.4.1.2 美国白蛾在密云县的主要侵袭树种
        6.4.1.3 密云县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措施
        6.4.2 大兴区第二代美国白蛾成虫应急管理
        6.4.3 奥运会前夕草地螟灾害应急管理
        6.4.4 房山区美国白蛾和落叶松叶蜂灾害应急管理演练
        6.4.4.1 案例1:房山区美国白蛾防控演练
        6.4.4.2 案例2:房山区落叶松叶蜂防控演练
    6.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总结
7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
    7.1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的概念
    7.2 北京市现有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立法体系
        7.2.1 法律
        7.2.2 行政法规
        7.2.3 部门规章
        7.2.4 地方法规
        7.2.5 相关政策文件
        7.2.6 其他法律文件
    7.3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体系
    7.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基本原则
        7.4.1 合法性原则
        7.4.2 应急性原则
        7.4.3 合理性原则
        7.4.4 信息公开原则
        7.4.5 公民权利最低保障原则
    7.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的基本制度
        7.5.1 灾害应急响应制度
        7.5.1.1 市级响应
        7.5.1.2 区县响应
        7.5.2 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制度
        7.5.3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7.5.4 部门联动救灾制度
        7.5.5 灾后恢复制度
    7.6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律责任
        7.6.1 行政责任
        7.6.2 民事责任
        7.6.3 刑事责任
8 结束语
    8.1 总结与展望
        8.1.1 林业生物灾害与一般自然灾害
        8.1.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8.1.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8.1.4 法律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8.2 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
        8.2.1 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
        8.2.2 首次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8.2.3 基于北京市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8.2.4 构建了完整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8.2.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两迁"害虫概述
        1.1.1 "两迁"害虫概念
        1.1.2 "两迁"害虫监测预警技术与手段
        1.1.3 "两迁"害虫在我国迁飞规律
    1.2 稻纵卷叶螟概述
        1.2.1 国内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危害
        1.2.2 广西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概况
        1.2.3 广西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警
        1.2.4 稻纵卷叶螟防治概况
    1.3 广西兴安地区介绍
        1.3.1 地理位置及地势特征
        1.3.2 气候特征
    1.4 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1.4.1 立体依据
        1.4.2 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试验方法
    2.1 诱虫灯
        2.1.1 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
        2.1.2 高空探照灯
    2.2 灯的安置与蛾子收集
        2.2.1 灯的安置
        2.2.2 虫情收集
    2.3 全年温度与湿度
3 结果分析
    3.1 全年温度与湿度数据
    3.2 高空探照灯下虫情
        3.2.1 数量动态
        3.2.2 雌虫卵巢解剖及性比
    3.3 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下虫情
    3.4 田间种群动态
4 结论与讨论
    4.1 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迁入期
    4.2 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
    4.3 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防治策略浅析
    4.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示范地概况
    1.3 试验方法
        1.3.1 杀虫灯设置
        1.3.2 田间主要虫害消长规律
        1.3.3 防治效果
        1.3.4 农药施用情况
        1.3.5 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灯诱杀主要害虫种类
    2.2 杀虫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数量大
    2.3 杀虫灯对天敌昆虫影响小
    2.4 灯控区控制主要害虫效果较好
    2.5 灯控区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效果
    2.6 灯控区农药成本投入降低
    2.7 灯控区产量高、效益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0)郑州地区主要林业害虫灯光诱测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1.1 林业的地位
        1.1.2 林业的作用
    1.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1.2.2 我国林业害虫等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
        1.2.3 河南林业害虫等有害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1.2.4 郑州林业害虫等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1.3 林业害虫测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4 灯光诱测林业害虫现状
        1.4.1 黑光灯在林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1.4.2 频振式杀虫灯在林业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1.4.3 自动虫情测报灯在林业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标准地选择与自动虫情测报灯设置
        3.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3.2.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灯诱林业昆虫总的种类与数量
    4.2 灯诱林业昆虫常见科以及种类
        4.2.1 灯诱林业昆虫常见科检索表
        4.2.2 灯下主要林业害虫的种类及数量
        4.2.3 灯下林业益虫种类与数量统计
    4.3 山区混交林与平原纯林害虫比较分析
    4.4 灯诱林业害虫总体数量变化
    4.5 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数量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6 鳞翅目主要科成虫数量变化动态
    4.7 主要种成虫的发生动态
        4.7.1 主要尺蛾成虫发生动态
        4.7.2 金龟子类成虫发生动态
        4.7.3 杨小舟蛾、小地老虎、松梢斑螟、优美苔蛾成虫的发生动态
        4.7.4 盗毒蛾、柳毒蛾、黄星雪灯蛾、桃六点天蛾成虫的发生动态
        4.7.5 灯下茶翅蝽成虫的发生动态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突发性森林害虫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博园害虫防治中的研究[D]. 唐兆旭.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2]花布灯蛾的成灾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J]. 南俊科,张健,管健,张宝艳,邓玉侠,林枫,华杰,孙守慧. 浙江林业科技, 2019(05)
  • [3]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J]. 陈俊华,熊建伟,史洪中,刘红敏,郭世保,刘晓娜.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3)
  • [4]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初探[J]. 何为志,王勇,曹小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14(05)
  • [5]自动虫情测报灯在林果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 贾丽萍,王宏勋,杨云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12(06)
  • [6]舞毒蛾成虫监测及其飞行能力研究[D]. 郭虹.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7]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D]. 侯雅芹.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5)
  • [8]广西兴安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D]. 孙明阳.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4)
  • [9]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析[J]. 李丹,刘红梅,廖华刚,先丹,吴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6)
  • [10]郑州地区主要林业害虫灯光诱测动态研究[D]. 李慧杰.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加多频振动杀虫灯在森林突发性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