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编程控制器在涂敷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宁[1](2016)在《微型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机转子铁芯槽和铁芯端面的绝缘处理是电机转子自动化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多采用静电粉末喷涂这一新工艺,虽然可以实现粉末喷涂全自动化,但由于微型电机转子铁芯体积小,尺寸多变和形状特殊等特点,难以实现自动上料和收料。为提高静电粉末喷涂机的生产效率,亟待研制全自动上料和收料系统。本文以实现微型电机转子铁芯的自动上料和收料为研发目的,首先对微型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收料系统的机械动作和机构进行了开发设计。将其机械系统划分为转子铁芯供料单元,转子铁芯辅助工装组装拆卸单元,转子铁芯搬运工位转换单元,转子铁芯收料单元等四个单元。首先对各单元的功能动作进行设计,然后依据各单元的功能动作设计了与其对应的机械结构,再对各单元进行集成,组成了完整的机械系统,其实现了转子铁芯自动上料和收料功能所需的全部机械动作。在此基础上,论文以PLC控制器为核心,触摸屏,光电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等对微型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系统的电气自动化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实现了对机械系统的全自动化控制,多规格产品适应,故障自动诊断,控制简单易操作等功能。对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部调试并对整机进行了总体调试,最后将设备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进行了测试验证。本文研制的微型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系统已经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该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效率低且喷涂质量也难以保证的难题,将喷涂速度提高到每小时300枚以上,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杨盛,吴云,张宇峰,杜启云[2](2016)在《中空纤维纳滤复合膜及其涂敷机的研究》文中提出以切割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的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哌嗪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基膜表面形成超薄功能层,运用涂敷机连续地制备性能优良的聚哌嗪酰胺纳滤复合膜,并与间歇涂覆工艺制备的中空纤维纳滤复合膜进行性能比较测试.
赫佳[3](2014)在《阻燃聚乙烯防腐胶带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塑料行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塑料制品的消防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电线电缆及室内装饰材料方面,不仅性能具有阻燃的要求,同时要求无卤素、无污染。为了制备无卤素阻燃材料,需要使用聚烯烃,以及其他的不含卤素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基体树脂。聚乙烯(PE)是一个重要的热塑性塑料品种,具有质量轻、无毒且有优良的耐化学性等特点,广泛在电器行业、化工、食品,机械等方面使用。但是,聚乙烯的氧指数只有17.5,是一种易燃物质。当聚乙烯燃烧时,熔融滴落是严重的问题,导致其难以阻燃改性。这个问题使得应用聚乙烯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阻燃改性聚乙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如何使聚乙烯防腐胶带基材具有阻燃性的问题而展开研究的。聚乙烯防腐胶带基材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属于易燃材料,为避免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特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即在制备改性的聚乙烯材料的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复合阻燃剂,进而了解其阻燃性,同时对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指标以及其在力学性能中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聚乙烯的几种常见阻燃方法,然后针对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实验来验证采用复合阻燃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阻燃剂对基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保基材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在生产聚乙烯防腐胶带的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热复合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使用涂布法使沥青胶粘层与聚乙烯共同复合后压延而制成聚乙烯防腐胶带。
濮阳槟[4](2012)在《基于PAC的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经常会因为PVDC涂敷机版辊处的温度不能符合PVDC涂敷工艺的要求而使系统停机,造成设备的损坏及产品的报废。本文提出了优化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生产新工艺的方案。重新设计了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的工作时序;并在涂敷机版辊侧增加一套温控系统,达到控制温度稳定的效果。新系统使设备运行更稳定,同时节约了水电能源。
陈易厅[5](2012)在《嵌入式LED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大功率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由于LED高亮度、色彩丰富、绿色节能、可智能化控制等优点,大功率LED代替传统照明方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LED巨大的市场注定其将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但目前国内LED的生产工艺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外。LED荧光粉涂敷机作为LED生产封装的重要工序设备,在保证LED产品质量重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中的控制系统在荧光粉涂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机器一般采用PC机和运动控制卡方式或PLC控制方式,成本高,可扩展性低,系统集成度低,实时性难于保证。LED荧光粉涂敷工艺复杂,控制方式多变。目前,国内外公司及研究机构竞相开展荧光粉涂敷工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基于ARM9的S3C2440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架构下,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中,针对LED荧光粉涂敷工艺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用户再编程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实现了应用程序的多元化友好人机交互模块、用户再编程功能模块、软件PLC模块;实现了集用户教导、自动、手动于一体的控制方式;本文设计的系统配合下位机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完成荧光粉的高速高精度涂敷。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嵌入式Linux的系统方案相对于传统的PC-Based系统而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硬件可裁剪、软件可通用、可靠性高等优点。功能强大,系统灵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有很强的移植性。
王少威[6](2011)在《PDP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研究》文中提出PDP涂敷机为PDP面板制造中的关键设备,本文根据涂敷机设计指标的严格要求,提出了涂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三菱的Q系列PLC为核心,控制如液阀、气阀、清洗装置、测量装置以及以SSCNETⅢ高速网络连接的伺服驱动系统。结合PDP涂敷工艺流程,完成各电机的运动规划,并设计PLC系统的程序流程。深入的研究了对涂敷机控制系统运行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问题。在总结、分析前人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模型,设计适合于PDP涂敷机系统的以IP位置控制器、扰动观测器及误差PID补偿相结合的双电机同步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较好的提高双直线电机系统同步控制精度及系统鲁棒性。
吴慧[7](2011)在《PDP电视生产专用涂料涂注头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文中认为涂敷机和喷注机是AC-PDP显示屏制作的主要设备,它们主要用于前、后基板介质层、障壁以及荧光粉层的制作。涂敷头和喷注头是涂敷机和喷注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涂敷形成的液膜及荧光粉层质量。本文主要对涂敷头和喷注头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论证,使用PRO/E和AUTOCAD绘制了涂敷头与喷注头的造型图。基于微流体理论,对涂料流体流经矩形微通道的运动状态作了分析,建立了荧光液喷注形成荧光粉层的凹池模型,并以此确定了涂敷头及喷注头的结构尺寸。基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理论对涂敷头及喷注头进行了结构受力分析,并用ANSYS对涂敷头结构做了受力分析验证。
张彦盛[8](2011)在《PDP喷涂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对位平台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平板显示器时代的到来,等离子显示技术作为现今最热门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受到国内外相关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设备与技术的国产化是提高自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来自等离子面板(PDP)生产线国产化设备之一的喷涂机的研制与开发,主要实现喷涂机以及对位平台的控制,以完成三基色荧光液的高质量的喷涂。论文在介绍了喷涂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用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了整个喷涂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图,PLC控制连接图、喷涂控制时序和喷涂运动规划;论证了对位平台机构应用气浮的可行性;由机构运动学推导出了铰链式共平面对位平台的运动学关系式,并根据已知条件仿真验证了关系式的正确性;基于参考文献,分析了滑块式共平面对位平台的运动关系以及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完成了玻璃基板粗对准和精确对准的控制设计,并对对位精度进行分析。
胡利永[9](2010)在《基于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张力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1080217)《基于磁流变液的张力控制理论及实验研究》与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07A610010)《基于磁流变液的张力控制机理及装置研究》,以柔性材料的卷绕张力控制为具体目标,对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转矩特性、温升特性及其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张力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PID、模糊PID控制及神经网络算法在通过磁流变阻尼进行张力控制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仿真测试及实验研究。本文在建立磁流变液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对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输出转矩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与实验测试。本文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发热机理出发,通过有限元热分析,建立了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温度场模型,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充分抑制温升的水冷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温升抑制效果良好。本文在分析了张力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张力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建立了通过磁流变阻尼进行张力控制的PID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模型。本文构建了通过磁流变阻尼进行张力控制的实验装置,编制了相应的测控软件,完成了对柔性丝带的张力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磁流变液阻尼器作为张力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可以有效地调节张力变化、减小张力的波动。
陈慧勃[10](2007)在《NC膜涂膜机的研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电子业、建筑业、化工业、科研、教学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涂膜机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相应地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涂膜机。硝酸纤维素膜简称为NC膜,此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对于一些蛋白、核酸的印迹试验和一些疾病的诊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类涂膜机在市场上层出不穷,随着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涂膜机的技术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其涂膜的平稳性和痕迹均匀性的要求更加苛刻。本文介绍了涂膜机的实现原理,选用功能全面简单易控的控制芯片AT89S52系列单片机和其他的驱动芯片外围器件,进行了硬件电路板和软件的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对电机的控制,实现了涂膜速度平稳性的控制,提高了涂膜量精度的要求,使涂膜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按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将系统硬件部分分为不同的电路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并对整个电子电路进行测试仿真;将软件部分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编制,进而组合起来进行调试;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调试和试验。通过试验,本系统初步达到了涂膜平稳以及实现了精度准确性的目的,系统的结构合理,硬件和软件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要求。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涂膜机的多功能涂膜以及研究涂膜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二、可编程控制器在涂敷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编程控制器在涂敷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微型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上料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微型电机转子上料需求分析 |
2.1.1 微型电机转子铁芯的结构特点 |
2.1.2 微型电机转子铁芯绝缘处理工艺特点 |
2.1.3 微型电机转子铁芯的上料要求 |
2.2 自动上料系统总体设计 |
2.2.1 自动上料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2.2.2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
2.2.3 PLC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上料系统的机械系统设计 |
3.1 转子铁芯供料机构设计 |
3.1.1 功能要求与动作设计 |
3.1.2 机械机构设计与动作实现 |
3.2 转子铁芯辅助工装组装拆卸机构设计 |
3.2.1 功能要求与功能动作设计 |
3.2.2 机械机构设计与功能动作实现 |
3.3 转子铁芯收料机构设计 |
3.3.1 功能要求与动作设计 |
3.3.2 机械机构设计与功能动作实现 |
3.4 转子铁芯搬运工位转换机构设计 |
3.4.1 功能要求与动作设计 |
3.4.2 机械机构设计与功能动作实现 |
3.5 机体本体机构设计 |
3.5.1 功能要求与动作设计 |
3.5.2 机械机构设计与功能动作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4 上料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
4.1 控制系统设计 |
4.1.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4.1.2 传感器反馈系统设计 |
4.1.3 PLC控制系统设计 |
4.2 控制系统流程设计 |
4.2.1 动作流程分析 |
4.2.2 动作流程设计 |
4.2.3 动作流程图 |
4.3 PLC控制程序设计 |
4.3.1 程序分块设计 |
4.3.2 主要程序模块设计 |
4.3.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上料系统的调试 |
5.1 机械系统调试 |
5.1.1 初始位置调整 |
5.1.2 机构动作手动调试 |
5.2 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联合调试 |
5.3 系统测试评价 |
5.3.1 系统测试问题与对策 |
5.3.2 系统测试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电气原理图 |
致谢 |
(3)阻燃聚乙烯防腐胶带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阻燃聚合物概述 |
1.1 高分子聚乙烯燃烧和燃烧特性 |
1.2 聚合物的阻燃机理及阻燃剂 |
1.3 阻燃聚合物的选择 |
1.4 阻燃聚乙烯体系 |
1.5 绿色环保阻燃剂市场 |
1.6 环保阻燃剂的发展前景 |
1.7 环保阻燃剂存在的问题 |
1.8 总结 |
第二章 聚乙烯防腐胶带生产工艺的研究 |
2.1 工艺特点 |
2.2 适用范围 |
2.3 产品的优点 |
2.4 术语和定义 |
2.5 生产工艺原理 |
2.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2.7 生产工艺 |
2.8 质量控制 |
2.9 施工方法、安全环保措施及应用实例 |
第三章 聚乙烯沥青补口胶带生产工艺的研究 |
3.1 生产工艺的研究 |
3.2 生产工艺流程 |
3.3 产品性能指标 |
第四章 塑料挤出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
4.1 过程控制 |
4.1.1 过程控制的特点 |
4.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
4.1.3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
4.1.4 性能指标的确定和分析方法 |
4.1.5 过程控制的任务 |
4.1.6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
4.1.7 过程控制策略与算法的进展 |
4.2 塑料挤出机控制系统 |
4.2.1 塑料挤出机的构成 |
4.2.2 塑料挤出机系统结构与控制原理 |
4.2.3 塑料挤出机控制原理 |
4.2.4 塑料挤出机温度控制系统总线 |
4.2.5 PLC 在塑料挤出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
4.2.6 系统硬件配置、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模块的选择 |
4.2.7 挤出机温度控制策略 |
4.2.8 PLC 软件编程 |
4.2.9 塑料挤出机的其他控制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5.1 主要实验原料 |
5.2 主要设备 |
5.3 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
5.3.1 工艺流程 |
5.3.2 工艺条件 |
5.4 试样制备过程概述 |
5.4.1 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 |
5.4.2 阻燃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5.5 分析实验内容 |
5.6 结果与讨论 |
5.6.1 阻燃剂对聚乙烯阻燃性能的影响 |
5.6.2 阻燃剂对聚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基于PAC的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PVDC涂敷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改造方案 |
四、PVDC涂敷机版辊系统新的工艺流程 |
五、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工作框图 |
六、结束语 |
(5)嵌入式LED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大功率 LED 介绍 |
1.2.1 大功率半导体照明 |
1.2.2 LED 封装技术 |
1.2.3 LED 封装设备 |
1.3 大功率 LED 荧光粉涂敷工艺概述 |
1.4 国内外 LED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控制系统总体分析及构建 |
2.1 高精度荧光粉涂覆机控制系统总体分析 |
2.2 涂敷机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2.3 涂敷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及总体结构 |
2.3.1 LED 荧光粉涂敷机系统选型 |
2.3.2 嵌入式 LED 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功能框图 |
2.3.3 嵌入式 LED 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
2.4 系统操作系统选择 |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2.4.2 两种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
2.4.3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
2.5 核心控制器选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模块设计与开发平台搭建 |
3.1 上位机硬件系统框架 |
3.1.1 S3C2440 控制器介绍 |
3.1.2 核心模块设计 |
3.1.3 外部存储设计 |
3.1.4 通讯模块设计 |
3.2 ARM-Linux 嵌入式系统定制 |
3.2.1 系统开发流程 |
3.2.2 ARM-Linux 交叉编译 |
3.2.3 Linux-2.6.30.4 内核裁剪移植 |
3.2.4 根文件系统移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用户再编程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上位机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结构设计 |
4.2 控制系统通讯协议及控制机制设计 |
4.2.1 通讯协议制定 |
4.2.2 上下位机通讯重发机制 |
4.3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 |
4.3.1 系统结构设计 |
4.3.2 基于多线程技术的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4.3.3 多线程同步实现 |
4.4 用户再编程实现 |
4.4.1 程序文件格式及调用关系实现 |
4.4.2 程序编辑器的设计 |
4.4.3 程序解释器的设计 |
4.4.4 协议转换器设计 |
4.4.5 系统报警器设计 |
4.4.6 系统运行操作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 PLC 实现及人机界面设计 |
5.1 软件 PLC 在 LED 封装设备中的应用意义 |
5.2 软件 PLC 实现 |
5.2.1 传统 PLC 的工作原理 |
5.2.2 模拟 PLC 扫描控制原理实现 |
5.2.3 梯形图解析器设计 |
5.2.4 嵌入式软件 PLC 扫描周期优化 |
5.3 人机界面设计 |
5.3.1 Qt 信号-槽机制 |
5.3.2 基于 Qt4.7 GUI 平台搭建 |
5.3.3 控制系统操作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总结 |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PDP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PDP 显示器简介 |
1.2.1 什么是PDP |
1.2.2 PDP 的工作原理 |
1.2.3 PDP 与其他平板显示器的对比 |
1.3 PDP 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及设备 |
1.4 PDP 面板制造设备开发国内外发展状况和研究意义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PDP 涂敷机介绍及其系统设计概述 |
2.1 PDP 涂敷机介绍 |
2.2 涂敷机的设计要求 |
2.2.1 涂敷机设计性能指标 |
2.2.2 涂敷机生产使用条件 |
2.3 涂敷机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 |
2.3.1 涂料涂敷工艺流程概述 |
2.3.2 涂敷机基本工作原理 |
2.3 涂敷机系统组成 |
2.3.1 机械结构系统 |
2.3.2 电气控制系统 |
第三章 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 |
3.1 执行机构的设计选型 |
3.1.1 直线电机及配套光栅尺的选型 |
3.1.2 垂直驱动电机及光电编码器选型 |
3.1.3 注塞电机及光电编码器选型 |
3.2 PLC 简介 |
3.2.1 可编程控制器的一般特点 |
3.2.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
3.2.3 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 |
3.3 PLC 选型 |
3.4 PLC 硬件系统设计 |
3.4.1 PLC 核心部分 |
3.4.2 伺服控制部分 |
3.4.3 气液阀及装置控制部分 |
3.4.4 人机界面部分 |
3.4.5 上位机部分 |
3.5 PLC 软件设计 |
3.5.1 PLC 软件系统 |
3.5.2 程序流程分析 |
3.5.3 运动控制程序分析 |
第四章 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研究 |
4.1 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在涂敷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
4.2 双电机同步控制研究动态及进展 |
4.3 双电机系统的建模 |
4.3.1 直线永磁同步电机(LPMSM)数学模型 |
4.3.2 气膜特性及双直线电机相互作用力分析 |
4.3.4 双直线电机系统模型 |
4.4 双直线电机伺服控制器设计 |
4.4.1 PID 控制器介绍 |
4.4.2 能观性及观测器介绍 |
4.4.3 双直线电机伺服系统IP 控制器、扰动观测器及位置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
4.5 双直线电机系统MATLAB 建模及分析 |
4.5.1 单直线电机IP 位置控制仿真分析 |
4.5.2 双直线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的扰动量分析 |
4.5.3 滤波器Q ( s ) 的分析 |
4.5.4 双直线电机系统仿真分析 |
4.6 仿真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7)PDP电视生产专用涂料涂注头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项目来源、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及目的 |
1.1.2 课题背景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等离子平板显示原理概述 |
1.2.1 PDP 工作原理 |
1.2.2 PDP 的分类 |
1.3 PDP 电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
1.3.1 等离子电视的发展史 |
1.3.2 国内等离子电视发展现状 |
1.3.3 PDP 电视的特点 |
1.3.4 PDP 电视的性能优势 |
1.4 课题的关键技术和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涂敷机和喷注机设备整体结构系统 |
2.1 AC-PDP 制造流程与工艺 |
2.1.1 彩色AC-PDP 制造流程 |
2.1.2 AC-PDP 前基板制造工艺 |
2.1.3 AC-PDP 后基板制造工艺 |
2.1.4 组装工艺 |
2.2 涂敷机设计要求及工艺流程 |
2.2.1 涂敷区域与液膜指标要求 |
2.2.2 涂敷机工作工艺流程 |
2.3 涂敷机工作原理 |
2.4 涂敷机系统构成 |
2.4.1 涂敷机结构系统构成 |
2.4.2 涂敷机结构组件设计 |
2.4.3 控制系统 |
2.5 喷注机系统构成 |
2.5.1 喷注机结构系统 |
2.5.2 对位平台调整机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涂敷机涂敷头结构方案设计 |
3.1 涂敷头的设计要求及结构方案 |
3.1.1 涂敷头的设计要求 |
3.1.2 涂敷头的结构设计方案 |
3.2 微流体理论基础 |
3.2.1 微流体概念及微流动区域分类 |
3.2.2 流体连续微分方程和运动微分方程(N-S 方程) |
3.2.3 矩形微通道的流动分析 |
3.3 涂敷头结构参数的确定 |
3.3.1 涂敷头缝隙尺寸的论证 |
3.3.2 涂敷形成的液膜边缘厚度均匀性分析 |
3.3.3 涂敷头结构基本型式 |
3.3.4 涂敷头截面参数设计 |
3.3.5 涂敷头组件结构与装配 |
3.3.5.1 C 型件的结构设计 |
3.3.5.2 L 件的结构设计 |
3.3.5.3 涂敷头组件的装配 |
3.4 涂敷头结构受力分析 |
3.4.1 涂敷头腔体受力模型 |
3.4.2 密封紧固螺栓强度验证 |
3.5 涂敷头附属组件设计与分析 |
3.5.1 横梁结构参数的确定 |
3.5.2 横梁变形分析 |
3.5.3 横梁挂钩强度计算 |
3.5.4 螺栓参数的选择 |
3.5.4.1 紧固螺栓参数验证 |
3.5.4.2 连接螺栓参数验证 |
3.5.5 密封垫片的选择 |
3.5.6 供液柱塞缸及柱塞电机参数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注头结构设计 |
4.1 荧光浆料填注工艺及填注凹池模型 |
4.1.1 荧光浆料填注工艺 |
4.1.2 建立凹池荧光液填注模型 |
4.2 矩形微通道缝隙尺寸的确定 |
4.2.1 确定微通道截面尺寸 |
4.3 喷注头结构设计 |
4.3.1 喷注头截面结构型式 |
4.3.2 喷注头结构组件 |
4.3.3 紧固螺栓强度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涂敷头结构分析与仿真 |
5.1 ANSYS 以及ANSYS WORKBENCH 软件简介 |
5.1.1 Ansys 以及ansys workbench 简介 |
5.2 涂敷头结构的ANSYS 仿真分析 |
5.2.1 涂敷头腔体受力模型 |
5.2.2 横梁与涂敷头自重变形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C”型件概要设计图 |
附录B “L”型件概要设计图 |
(8)PDP喷涂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对位平台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等离子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1.3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
1.3.1 PDP 彩色显示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3.2 PDP 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
1.4 本人所做工作与论文组织 |
第二章 PDP喷涂机工作原理及硬件组成 |
2.1 喷涂机在PDP 屏制作过程中作用 |
2.2 喷涂机系统设计要求及工作原理 |
2.2.1 喷涂机设计要求 |
2.2.2 喷涂工作原理 |
2.3 喷涂机硬件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喷涂机系统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
3.1 控制系统电气设备 |
3.1.1 PLC 简介 |
3.1.2 喷涂机系统PLC 模块选型 |
3.2 喷涂机控制组成部分 |
3.2.1 执行机构的驱动控制部分 |
3.2.2 系统的气动控制部分 |
3.2.3 传感器检测部分 |
3.2.4 中央控制系统 |
3.3 喷涂机系统控制设计 |
3.4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喷涂机对位平台系统控制设计 |
4.1 FV-Aligner 视觉定位系统简介 |
4.2 平台气浮论证分析 |
4.3 对位平台机构运动学关系推导 |
4.4 补偿误差分析 |
4.5 玻璃基板对准控制 |
4.5.1 玻璃面板粗对准控制 |
4.5.2 玻璃平板的精确对准 |
4.6 定位精度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张力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的意义 |
1.2 磁流变液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
1.3 磁流变器件的研究与发展 |
1.3.1 磁流变液减振阻尼器 |
1.3.2 磁流变液制动器/离合器 |
1.3.3 磁流变液抛光装置应用于精密加工 |
1.3.4 磁流变液液压阀装置 |
1.3.5 其它应用装置 |
1.4 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及研究 |
1.5 张力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
1.5.1 PID 算法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 |
1.5.2 模糊逻辑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 |
1.5.3 神经网络理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性能研究 |
2.1 磁流变液本构模型及性能 |
2.1.1 磁流变液的基本组成 |
2.1.2 磁流变效应及其流变机理 |
2.1.3 磁流变液本构模型及其性能 |
2.2 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与磁场分析 |
2.2.1 阻尼器的结构原理 |
2.2.2 阻尼力矩模型 |
2.2.3 磁致阻尼力矩数值仿真 |
2.2.4 磁场分析结果 |
2.2.5 磁致阻尼力矩数值仿真结果 |
2.3 磁流变液阻尼器性能测试 |
2.3.1 实验装置构建 |
2.3.2 零磁场转矩测试实验 |
2.3.3 磁致阻尼力矩测试实验 |
2.3.4 剩磁转矩试验 |
2.3.5 测试结果与结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温升抑制研究 |
3.1 磁流变液阻尼器发热机理 |
3.2 磁流变液阻尼器温度场仿真 |
3.2.1 有限元热分析流程 |
3.2.2 参数设定 |
3.2.3 温度场数值仿真 |
3.3 磁流变液阻尼器温升抑制实验 |
3.3.1 实验测试 |
3.3.2 测试结果分析 |
3.4 阻尼力矩稳定性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的张力控制机理分析 |
4.1 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 |
4.2 张力的产生 |
4.3 收卷过程分析 |
4.3.1 静态张力分析 |
4.3.2 动态张力分析 |
4.4 放卷过程分析 |
4.4.1 静态张力分析 |
4.4.2 动态张力分析 |
4.5 影响张力变化的因素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的张力控制算法 |
5.1 PID 控制 |
5.1.1 PID 控制器各增益参数的作用 |
5.1.2 卷绕系统的PI 控制 |
5.1.3 卷绕系统的PI+PD 控制 |
5.2 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 |
5.2.1 模糊语言和模糊推理 |
5.2.2 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结构 |
5.2.3 论域、量化因子、模糊语言变量和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5.2.4 PID 参数模糊自整定方法 |
5.2.5 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参数调节 |
5.3 BP 神经网络控制 |
5.3.1 BP 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
5.3.2 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设计 |
5.3.3 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确定 |
5.3.4 神经网络训练与测试样本集的建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的张力控制实验研究 |
6.1 实验系统的构建 |
6.1.1 实验系统的硬件构成 |
6.1.2 控制与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6.2 PID 及模糊PID 控制测试 |
6.2.1 PID 控制仿真测试 |
6.2.2 模糊PID 控制仿真测试 |
6.2.3 PID 及模糊PID 控制实验测试 |
6.3 BP 神经网络控制效果测试 |
6.3.1 BP 网络训练 |
6.3.2 神经网络控制效果测试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主要研究成果 |
7.1.2 主要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工作 |
发表的论文 |
获得的专利 |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0)NC膜涂膜机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涂膜机简介 |
1-2-1 涂膜机的分类 |
1-2-2 涂膜机的结构 |
§1-3 涂膜技术概述 |
§1-4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NC膜的研究进展 |
§2-1 NC膜的研究概述 |
2-1-1 NC的性质 |
2-1-2 NC膜的发展简史 |
2-1-3 NC膜的制备 |
§2-2 NC膜的新进展 |
2-2-1 NC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2-2-2 蛋白质在NC 膜上的吸附机理 |
第三章 涂膜机的涂膜原理 |
§3-1 涂膜数学关系推导 |
§3-2 涂膜机的设计要求 |
第四章 NC 膜涂膜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
§4-1 NC膜涂膜机系统整体结构 |
§4-2 AT89 系列单片机AT89S52 |
§4-3 涂膜机药液输入部分设计 |
4-3-1 步进电机特点 |
4-3-2 步进电机的分类与结构 |
4-3-3 丝杠副的选择 |
§4-4 驱动步进电机信号的控制 |
4-4-1 步进电机驱动器原理 |
4-4-2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细分驱动器概述 |
4-4-3 步进电机驱动器细分选择 |
4-4-4 驱动器其它性能 |
§4-5 纸带传动部分的控制与设计 |
4-5-1 直流电动机PWM调速 |
4-5-2 直流电动机驱动 |
4-5-3 纸带的反馈检测环节 |
§4-6 人机界面设计 |
4-6-1 键盘部分 |
4-6-2 液晶显示 |
第五章 NC膜涂膜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伟福6000 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 |
§5-2 NC膜涂膜机软件系统概述 |
§5-3 按键处理子程序 |
§5-4 LCD显示子程序 |
§5-5 电机驱动程序 |
5-5-1 步进电机控制 |
5-5-2 直流电机控制 |
第六章 涂膜机系统的测试与抗扰研究 |
§6-1 涂膜机的测试使用 |
§6-2 系统的干扰现象研究 |
§6-3 硬件干扰及其抗干扰措施 |
§6-4 软件干扰及其抗干扰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四、可编程控制器在涂敷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型电机转子铁芯自动上料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晓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2]中空纤维纳滤复合膜及其涂敷机的研究[J]. 杨盛,吴云,张宇峰,杜启云. 膜科学与技术, 2016(01)
- [3]阻燃聚乙烯防腐胶带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D]. 赫佳.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2)
- [4]基于PAC的PVDC涂敷机版辊控制系统[J]. 濮阳槟. 电子世界, 2012(20)
- [5]嵌入式LED荧光粉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D]. 陈易厅.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6]PDP涂敷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研究[D]. 王少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7]PDP电视生产专用涂料涂注头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 吴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8]PDP喷涂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对位平台控制研究[D]. 张彦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9]基于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张力控制研究[D]. 胡利永. 吉林大学, 2010(08)
- [10]NC膜涂膜机的研制与开发[D]. 陈慧勃.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