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两种Q开关激光美容机的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冶[1](2020)在《分析在面部雀斑患者中Q开关532nm激光、强脉冲光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在面部雀斑患者中Q开关532 nm激光、强脉冲光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激光美容科2019年4月~2019年11月接诊的88例面部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意愿均分为研究组(Q开关532 nm激光治疗)和对照组(强脉冲光治疗),进而对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高于对照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在面部雀斑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整体而言,Q开关532 nm激光治疗效果优于强脉冲光,强脉冲光的安全性高于Q开关532 nm激光,因而临床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病情科学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刘泓鑫[2](2020)在《基于SBS的高能皮秒激光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能量的超短脉冲皮秒激光因其具有高峰值功率、高光束质量及理想的时间和空间波形被应用于医疗、工业加工及军用等诸多领域。采用传统技术手段获得高能皮秒脉冲激光造价高昂,效率低,实验装置复杂,不利于普及推广。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效应,将纳秒量级泵浦光通过压缩和放大等措施,成功获得高能量百皮秒超短脉冲输出。将其与其它系统结合搭建完整激光治疗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纹身淡化病例样本,进一步验证该实验装置的有效性与先进性。首先,依据SBS理论建立自发散射模型及物理放大模型,采用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组和Navier-Stokes方程相结合,建立一维瞬态SBS耦合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分法与迭代法离散方程,获得数值模拟仿真公式。对SBS阈值效应进行仿真,从泵浦光、介质材料及系统结构三方面分别对脉宽压缩及布里渊放大进行模拟。通过数值分析各参数对脉宽压缩、能量反射和受激布里渊放大过程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及对介质的各项性质了解,选用FC-40和FC-43两种不同参数介质进行对比实验,搭建产生池与放大池相结合的双池结构装置,分别对其获得的脉宽压缩效果,能量反射强度,中心波长及脉宽稳定性进行测试对比。采用FC-40介质时,将脉宽为6ns、单脉冲能量0-250m J可调的Nd:YAG激光脉冲通过压缩后获得最窄脉宽296ps,最高能量145m J的超短脉冲,最佳能量反射率79.2%;FC-43为介质时,实验获得328ps脉冲宽度,最高能量输出143m J,最佳能量反射率77.6%。最后,对输出皮秒激光进行一级行波放大(最高输出能量800m J以上),以基于SBS的高能皮秒激光器为核心,结合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及导光系统完成整机搭建。引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整形科纹身淡化实验病例样本,通过光学显微镜分别对其淡化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基于SBS效应获得的高能皮秒脉冲激光器具有较好的纹身淡化效果。
刘文岩[3](2020)在《利用热效应调Q的Nd:YAG激光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iode pumped solid state laser,DPSSL)以其结构紧凑、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等突出特点,在国民经济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的调Q脉冲激光器,在激光测距、激光侦查、激光探测、激光成像以及激光制导等军事应用领域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这些应用中,要求激光器具有大的输出脉冲峰值功率、好的输出光光束质量以及器件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性高等性能。传统的调Q方式,电光调Q、声光调Q和被动调Q等技术,在实现大峰值功率激光脉冲时均遇到了困难。大峰值功率调Q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峰值功率越大对调Q开关的要求越高使得Q开关更加复杂,可靠性变差;调Q过程中高阶模难以关断,严重影响光束质量;大峰值功率条件下,调Q开关容易损坏,稳定性下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论文开展了一种全新的调Q技术——热效应调Q技术的探索研究。利用固体激光器增益介质内部固有的热透镜效应,使谐振腔由非稳定腔转换到稳定腔,谐振腔内损耗由大变小,实现对谐振腔Q值的调节。这种方法,将激光谐振腔固有的热透镜效应变废为宝,直接用于控制激光谐振腔的输出状态,不需要在谐振腔内增加额外的调Q元件,即可实现大峰值功率调Q的脉冲激光输出。采用这种调Q方法,不但有利于激光器结构的紧凑化、提高可靠性,还能够有效抑制谐振腔内高阶模的产生,获得光束质量更高的激光输出脉冲。论文从固体激光器的热传导方程出发,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激光介质在端面泵浦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建立模型计算了热透镜效应导致的激光介质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得到了热透镜效应导致的类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根据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和固体激光器的速率方程,仿真计算了利用激光器内介质热透镜效应进行谐振腔内损耗调节,对激光器进行调Q的过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热透镜效应调Q的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论文同时开展了基于热透镜效应的调Q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圆形棒状的Nd:YAG晶体作为激光介质,激光介质采用端面泵浦模式,泵浦端采用一定曲率半径的凹面,并镀有相应的膜系,输出端采用一定透过率的平面反射镜。参照仿真给定的条件进行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端面泵浦圆形棒状凹面Nd:YAG激光器的实验研究,并将最终实验所得的结果与仿真模拟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在泵浦源的注入功率为113W、重复频率为100Hz、泵浦脉宽为200μs时,我们得到了脉冲宽度约为40ns,峰值功率约为88KW,光束质量因子M2=1.38的调Q激光脉冲输出,输出脉冲波形稳定。实验结果验证了在激光器中利用热透镜效应调Q的可行性,采用这种调Q技术可以极大简化调Q激光器的谐振腔结构,对大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的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顾天舒[4](2020)在《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咖啡斑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咖啡斑是一种皮肤色素异常性疾病,表现为颜色均匀、边界清楚的棕褐色或淡褐色色素沉着斑。皮损位于面部等暴露部位的患者常因外貌美观问题寻求治疗。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光电治疗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基于选择性及局灶性光热原理,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咖啡斑具备其合理性,但仍缺乏相关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对应用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咖啡斑光电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就诊的接受点阵红宝石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的咖啡斑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每位患者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人口统计资料、皮损位置、治疗时间、次数和方案。采用高清数码相机拍摄皮损照片,医生根据照片对疗效进行盲评,采用4级分级法对皮损改善进行评估。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21例咖啡斑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点阵红宝石激光者共67例,分别有88.23%、95.46%、100%的患者经过3次、4次、4次以上的治疗皮损改善达50%。应用强脉冲光治疗者共54例,经3次治疗后皮损改善达50%的患者为45%,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皮损改达50%比例增加至87.5%。同样的治疗次数下,点阵红宝石激光比强脉冲光疗效更好(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均呈现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咖啡斑。点阵红宝石激光效果更佳。
王红丽[5](2019)在《基于SBS的千赫兹级亚纳秒激光脉冲压缩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重频大能量的亚纳秒脉冲激光在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空间碎片激光雷达探测、汤姆逊散射诊断、医学激光美容等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是一种将纳秒长脉冲压缩至亚纳秒脉冲的简单高效的脉宽压缩技术,该技术与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技术结合可以解决激光器在高重频、大能量、亚纳秒脉冲和高效率参数方面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然而,目前SBS脉冲压缩的工作重复频率局限于200 Hz以下。为了获得k Hz级的亚纳秒脉冲,本论文对高重频SBS脉冲压缩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实验研究。论文回顾了高重频大能量亚纳秒脉冲激光器的研究概况,详细阐述了SBS脉冲压缩介质、压缩结构及工作重复频率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限制SBS脉冲压缩重复频率提高的问题及原因。首先,阐述了脉冲压缩技术的基本理论。考虑泵浦光场的横向空间分布影响,建立了描述空间二维SBS脉冲压缩过程的瞬态理论数值模型。并建立了考虑介质的电致伸缩效应和热效应过程的受激热布里渊散射(STBS)理论模型和求解介质中温度场分布的重复频率脉冲激光加热介质的三维温度场模型。其次,SBS压缩空间横截面上非均匀脉宽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泵浦光束的高斯强度分布。为了获得高效率的空间脉宽分布均匀的SBS压缩,提出了两种新方案:光斑截取法和参数优化法,并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后者的能量效率明显优于前者。在数值计算不同介质和结构参数下SBS脉冲压缩的基础上,探究了SBS压缩空间脉宽分布的变化规律,依据优化参数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基于单池结构和紧凑双池结构,分别获得了空间脉宽均匀分布的SBS脉冲压缩并使得能量效率达到80%以上。再次,针对高重频SBS脉冲压缩产生池中聚焦热效应问题,提出了旋转楔板和旋转偏心透镜两种方法,缓解了焦点附近持续的热积累问题。通过对介质池中三维温度场特性的数值计算和SBS脉冲压缩随重频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的热特性影响,并采用光线追迹法模拟了不同方法中的焦斑光场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旋转偏心透镜法中焦斑的彗行像差畸变明显小于旋转楔板法。旋转偏心透镜法不仅可补偿SBS聚焦热效应引起的光斑畸变而且能显着提高SBS能量反射率,是一种有效缓解k Hz级SBS脉冲压缩聚焦热效应的新途径。在缓解了聚焦热效应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高重频激光在放大池中传输的光束强度分布和光斑干涉条纹,分析了高重频SBS脉冲压缩光斑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是放大池中存在自散焦、热斑和热对流等过程。通过采用高粘度系数和高沸点的HT270液体介质,不仅缓解了放大池中的热对流和热斑过程,而且抑制了产生池中最高温度超过沸点时引起的光斑抖动现象。随后实验探究了SBS脉冲压缩随粘度系数、焦斑旋转、透镜焦距及重复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粘度系数介质HT270适用于重复频率k Hz级的SBS脉冲压缩,而低粘度系数介质HT110仅适用于重复频率低于200 Hz的SBS脉冲压缩。基于HT270介质,50 m J@1 k Hz泵浦条件下获得了脉宽820 ps,能量效率52.2%的SBS压缩脉冲。最后,针对高稳定性二极管泵浦固态激光技术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潜在需求,本论文采用高热导率石英晶体以解决液体介质粘度系数随温度变化敏感而致使SBS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实验研究了不同结构下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液体介质和固体介质中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的能量和脉宽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0 m J@1 k Hz泵浦条件下,熔融石英介质的SBS能量相对标准偏差比HT270液态介质降低了55%。基于熔融石英介质,获得了1 k Hz重复频率下稳定输出的亚纳秒压缩脉冲。
乔希豪[6](2019)在《准连续LD泵浦的Yb:YAG拉曼激光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是一种三阶非线性效应,作为固体激光器中一种重要的频率变换手段,可以有效地拓宽激光光谱的范围,得到无法通过常规的增益介质直接获得的激光波长,实现可控的多波长激光输出。因此,固体拉曼激光器在医疗、通信、测量以及军事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潜力。小型化集成化的被动调Q固体拉曼激光器除了具有实现方法简单、无需相位匹配的特点外,还兼具输出光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脉冲峰值功率高等优点。本文采用了Yb:YAG激光晶体、YVO4拉曼介质以及Cr4+:YAG被动调Q开关构建被动调Q拉曼激光器,在准连续LD泵浦的条件下,进行了准连续和被动调Q的拉曼激光输出性能研究。近年来光频梳(OFC)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其产生方法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对工艺要求高,不适用于灵活的小型化应用场景。而面向应用的小型化、集成化宽带类光频梳固体激光器除了可以实现频率范围较宽、纵模间隔稳定的多波长激光输出,还为在固体激光器中实现宽带光频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宽带类光频梳激光的产生方法,在940 nm准连续LD泵浦下,利用Yb:YAG增益晶体宽的发射谱带获得了 1.03 μm和1.05 μm多纵模的基频光输出,利用YVO4晶体的155 cm-1和259 cm-1两个拉曼频移(这也是在固体激光器中首次利用YVO4晶体155 cm-1拉曼频移增益),借助SRS过程中的光谱展宽效应,得到了光谱宽度约22.5 nm,纵模个数为44的类光频梳拉曼激光输出。通过优化YVO4晶体的长度,在长度为1.5 mm时得到了斜效率高达35.3%的激光输出,这也是目前己知光学转换效率最高的微片拉曼激光器。随后设计了双反射镜的复合腔结构拉曼微片激光器,利用FP标准具来平衡腔内1.03 μm和1.05 μm基频光的损耗,进一步拓展了输出激光光谱宽度,实现了从1041 nm到1096 nm超过55 nm光谱宽度的包含112个纵模的类光频梳输出,这是目前已知在拉曼微片激光器中实现的带宽最宽的激光输出。提高拉曼光脉冲的峰值功率一直以来都是被动调Q拉曼激光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提升拉曼光脉冲的峰值功率,提高输出激光脉冲的稳定性,采用了准连续激光二极管泵浦源,利用了Yb:YAG/Cr4+:YAG复合晶体以及YV04拉曼晶体进行实验研究,通过890 cm-1的拉曼频移实现了对波长为1030nm基频光的转换,得到了一阶1134nm和二阶1261nm级联的脉冲序列稳定的高峰值功率拉曼光输出。通过研究泵浦脉宽以及输出耦合镜对拉曼激光器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激光器参数,最终实现了最高脉冲能量为50 μJ,峰值功率为57kW的高峰值功率拉曼激光输出,这也是目前已报道的基于Yb:host激光晶体的拉曼激光器中峰值功率最高的拉曼光输出。且输出的拉曼光脉冲序列十分稳定,不同泵浦功率下的幅度抖动性介于3%-6%之间。该研究成果为Yb:YAG/Cr4+:YAG/YVO4稳定的高峰值功率的拉曼激光器提供了新的思路。
方忠庆[7](2019)在《2.79微米铬铒共掺钪镓石榴石激光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稀土离子Er3+以其丰富的能级结构,可产生多种辐射波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4I11/2态和4I13/2态之间跃迁产生的辐射波长位于2.7-3 μm哗范围内,其中2.79μm激光由于该波长的特殊性,此类激光器在生物医学、非线性光学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能实现2.79μm激光输出的晶体材料仍较少,如己商业化广泛应用的Cr,Er:YSGG晶体,以及近年来新兴发展的具有优良抗辐射性能的Cr,Er,Pr:GYSGG晶体。本论文中以Cr,Er:YSGG和Cr,Er,Pr:GYSGG晶体为研究对象,对晶体的掺杂浓度、晶体元件的尺寸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两种晶体的物理性能、光学性能,表征了晶体的激光特性,并分析了晶体中的热透镜效应,建立了一种新的热焦距计算方法,且采用热键合技术来改善晶体内部的热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熔体提拉法生长出了高光学质量的Cr,Er:YSGG和Cr,Er,Pr:GYSGG两种晶体,并优化了晶体的掺杂浓度、制备工艺、晶体元件尺寸等参数:(2)采用脉冲氙灯泵浦实现了Cr,Er:YSGG和Cr,Er,Pr:GYSGG两种晶体在2.79μm处的激光输出,并比较了晶体掺杂浓度、晶体尺寸对激光输出的影响;(3)理论分析了激光运转过程中,晶体内部热透镜效应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晶体的温度分布模拟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焦距计算方法;(4)运用拉曼光谱技术,得到了GYSGG晶体的最大声子能量,分类和指认了GYSGG晶体的Raman振动模式,并且与其他常见的同结构晶体YAG、GGG、YSGG及GSGG的最大声子能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基质最大声子能量对高浓度掺Er3+激光晶体上下能级寿命的影响规律;(5)通过热键合技术在Cr,Er,Pr:GYSGG晶体两端面键合了纯GYSGG晶体作为热沉,纯GYSGG晶体的热导率比掺杂Cr,Er,Pr:GYSGG晶体的热导率大,端面键合纯GYSGG晶体后可以加快掺杂晶体的散热速率,以减小晶体的热透镜效应。并模拟分析了激光运转过程中晶体元件内的温度分布,解释了热键合Cr,Er,Pr:GYSGG复合晶体能够减小晶体棒热效应的内在原因。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制备高质量、高性能中红外Cr,Er:YSGG和Cr,Er,Pr:GYSGG激光晶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2.79μm波长激光的输出特性提供了解决方案,为晶体热焦距的计算和测量开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连亚霄[8](2018)在《电光调Q电源参数对窄脉冲激光输出参数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电光调Q技术在产生窄脉冲高峰值功率激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了研究电光调Q电源对激光输出的影响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电光调Q晶体的电光效应,分析电光晶体作为Q开关与透过率的关系,进而得到晶体透过率与谐振腔损耗的关系,从而得出损耗中包含时间项的四能级系统激光速率方程,并以数值分析中离散化思想求解激光速率方程,模拟仿真了激光峰值光子数、激光输出脉宽与电光调Q电源参数的关系。设计完成了参数可变的电光调Q电源,搭建了电光调Q光学谐振腔,完成了电光调Q电源参数变化对激光输出影响的光学实验。分别研究了退压时间变化、电光晶压变化、台阶式退压对激光输出参数的影响,验证了谐振腔长变化对激光输出能量、激光输出脉宽的影响。实现了电光调Q电源以台阶退压方式工作,将单次调Q能量分3次均匀输出得到短脉冲间隔脉冲组,子脉冲频率1MHz10MHz,子脉冲能量>23mJ,单脉宽<37ns,子脉冲峰值功率接近1MW,光-光转换效率22.5%,激光器可在主频1Hz20Hz稳定工作。
郭娜[9](2018)在《LD泵浦的kHz,Er3+/Yb3+:glass被动调Q微型固体激光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D泵浦的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激光器是目前获得1.5μm人眼安全波段激光的热点研究方式之一。这种激光器具备体积紧凑、结构简单、转换率高、低成本、易于产品化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光通信、医学等领域。因此,研究实现1.5μm人眼安全波段激光器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分析了1.5μm波段激光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并对目前产生1.5μm激光的主要方式进行优缺点对比,最终选择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为本课题增益介质。并且确定了最终研究目标。设计了一款LD泵浦的kHz,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微型化激光器,通过实验得到了稳定性良好的激光输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本文对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能级特点进行分析。Er3+/Yb3+共掺磷酸玻璃能级跃迁过程复杂,产生1.5μm激光同时存在共协上转换、二次能量转移、激发态吸收等跃迁过程和再吸收作用。这些过程会降低泵浦效率,增加增益介质热效应。本文利用COMSOL对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效应进行分析,并计算了热焦距,重点研究了热透镜效应对模式匹配的影响,为整形透镜焦距的选择做出理论指导;依据速率方程,理论分析了造成脉冲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最终通过实验研究了整形透镜焦距、Q晶体初始透过率、输出镜反射率,泵浦源占空比、泵浦光束腰在增益介质中位置对输出脉冲激光单脉冲能量和重复频率稳定性影响。本文设计的LD泵浦的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微型化1535nm激光器输出重复频率为1kHz,脉宽为8ns,单脉冲能量35μJ,能量不稳定度为8.5%,重频时间不稳定度为9%,光束质量M2=1.25。
郑小帆[10](2016)在《激光美容在皮肤科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激光美容作为一门医学分支飞速发展,激光技术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激光设备投入应用,更为激光美容开辟越来越广阔的领域,激光技术无疑在皮肤美容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激光美容在皮肤科的应用综述如下。1激光美容应用的常见疾病1.1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常见,影响美观。皮肤色素增
二、对两种Q开关激光美容机的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两种Q开关激光美容机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在面部雀斑患者中Q开关532nm激光、强脉冲光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 论 |
(2)基于SBS的高能皮秒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SBS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模型 |
2.1 SBS物理模型 |
2.1.1 自发散射模型 |
2.1.2 放大物理模型 |
2.2 SBS理论模型 |
2.3 SBS数值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SBS脉冲压缩与放大仿真模拟 |
3.1 仿真模拟的基本参数 |
3.2 SBS阈值效应 |
3.2.1 泵浦参数对SBS阈值的影响 |
3.2.2 介质参数对SBS阈值的影响 |
3.3 泵浦参数对脉冲压缩及放大的影响 |
3.3.1 输入能量对脉宽压缩的影响 |
3.3.2 输入能量对SBS放大的影响 |
3.3.3 脉冲宽度对脉宽压缩的影响 |
3.3.4 脉冲宽度对SBS放大的影响 |
3.4 介质参数对脉冲压缩及放大的影响 |
3.4.1 声子寿命与增益系数对脉宽压缩的影响 |
3.4.2 声子寿命与增益系数对SBS放大的影响 |
3.5 结构参数对脉冲压缩及放大的影响 |
3.5.1 焦距变化对脉宽压缩的影响 |
3.5.2 放大池长度对SBS放大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SBS脉冲压缩实验研究 |
4.1 SBS介质特性 |
4.2 实验装置 |
4.3 实验结果 |
4.3.1选用介质FC-40 |
4.3.2选用介质FC-43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SBS皮秒激光器纹身淡化实验 |
5.1 实验装置 |
5.2 纹身淡化实验结果观察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3)利用热效应调Q的Nd:YAG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调Q技术的分类 |
1.1.1 电光调Q技术 |
1.1.2 机械转镜调Q技术 |
1.1.3 声光调Q技术 |
1.1.4 被动调Q技术 |
1.2 调Q激光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应用 |
1.2.1 调Q激光器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
1.2.2 调Q激光器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
1.2.3 调Q激光器的应用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固体激光器中的热透镜效应理论模型 |
2.1 端面泵浦条件下激光介质的热传导模型 |
2.2 端面泵浦条件下激光介质的热透镜模型 |
2.3 激光四能级系统速率方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效应调Q激光器输出脉冲的仿真计算与分析 |
3.1 端面泵浦条件下激光介质的温度场仿真与分析 |
3.2 端面泵浦条件下凹面激光介质的热透镜效应 |
3.3 基于热透镜效应调Q的输出脉冲仿真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透镜效应调Q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实验验证 |
4.1 实验平台搭建 |
4.2 热透镜效应调Q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分析 |
4.2.1 泵浦源重频和脉宽对热透镜效应调Q激光器输出的影响 |
4.2.2 泵浦功率对热透镜效应调Q激光器输出的影响 |
4.2.3 热透镜效应调Q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
4.3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
5.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咖啡斑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治疗方法 |
2.2.1 治疗仪器 |
2.2.2 参数选择 |
2.2.3 治疗处理 |
2.3 疗效评估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SBS的千赫兹级亚纳秒激光脉冲压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高重频亚纳秒脉冲激光器的研究概况 |
1.3 SBS脉冲压缩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SBS脉冲压缩介质的发展 |
1.3.2 SBS脉冲压缩结构的发展 |
1.3.3 高重频SBS-PCM的发展 |
1.4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的发展现状 |
1.5 高重频SBS压缩技术存在的问题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SBS脉冲压缩的理论分析 |
2.1 引言 |
2.2 脉冲压缩技术 |
2.2.1 基于调Q的脉冲压缩技术 |
2.2.2 基于SBS的脉冲压缩技术 |
2.3 受激布里渊散射基本理论 |
2.3.1 空间一维SBS脉冲压缩 |
2.3.2 空间二维SBS脉冲压缩 |
2.4 受激热布里渊散射理论分析 |
2.4.1 脉冲激光加热介质的温度场模型 |
2.4.2 STBS脉冲压缩的理论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SBS压缩中光束横截面上的脉宽均匀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单池结构SBS脉冲压缩研究 |
3.2.1 单池结构SBS脉冲压缩 |
3.2.2 基于光斑截取法的SBS脉冲压缩 |
3.2.3 空间脉宽均匀分布的SBS脉冲压缩实验 |
3.3 紧凑双池结构SBS脉冲压缩研究 |
3.3.1 紧凑双池结构中的光束参数计算 |
3.3.2 透镜焦距对SBS脉冲压缩规律的影响 |
3.3.3 介质参数对SBS脉冲压缩规律的影响 |
3.3.4 空间脉宽均匀分布的SBS脉冲压缩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旋转焦斑的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KUMGANG激光器介绍 |
4.3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研究 |
4.3.1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实验 |
4.3.2 高重频SBS热特性实验研究 |
4.4 基于旋转楔板和偏心透镜的SBS脉冲压缩研究 |
4.4.1 旋转楔板和偏心透镜的设计方案 |
4.4.2 焦点光斑强度分布的理论模拟 |
4.4.3 旋转楔板和偏心透镜的对比实验及分析 |
4.5 基于旋转偏心透镜的高重频SBS研究 |
4.5.1 高重频SBS聚焦单池实验 |
4.5.2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实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粘度系数介质中的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光斑畸变研究 |
5.3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的热特性分析 |
5.4 基于介质纯化的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研究 |
5.4.1 介质纯化系统 |
5.4.2 介质纯化前后对比实验及分析 |
5.5 高粘度系数介质中的高重频SBS脉冲压缩实验 |
5.5.1 介质粘度系数的影响 |
5.5.2 焦斑旋转的影响 |
5.5.3 透镜焦距的影响 |
5.5.4 重复频率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热导率固体介质中的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特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不同固体介质中的SBS脉冲压缩实验研究 |
6.2.1 单池结构SBS脉冲压缩 |
6.2.2 串联结构SBS脉冲压缩 |
6.2.3 产生-放大结构SBS脉冲压缩 |
6.3 石英介质中的SBS脉冲压缩结构优化 |
6.4 石英介质中的重频SBS脉冲压缩研究 |
6.4.1 介质中的温度场计算 |
6.4.2 重复频率对SBS脉冲压缩规律的影响 |
6.4.3 聚焦结构对SBS脉冲压缩规律的影响 |
6.5 高重频SBS脉冲压缩的稳定性分析 |
6.6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准连续LD泵浦的Yb:YAG拉曼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应用 |
1.1.1 激光医疗 |
1.1.2 光通信及精密测量 |
1.1.3 太赫兹波的产生 |
1.2 固体拉曼激光器概述 |
1.2.1 固体拉曼激光器结构 |
1.2.2 工作物质简介 |
1.2.3 准连续(QCW)激光二极管泵浦源 |
1.3 基于Yb:host激光材料的固体拉曼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
1.4 宽带多纵模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二章 固体拉曼激光器理论基础 |
2.1 受激拉曼散射的基本理论 |
2.1.1 自发拉曼散射和受激拉曼散射 |
2.1.2 固体拉曼激光器的频率转换模型 |
2.1.3 受激拉曼散射的脉宽压缩和光束净化效应 |
2.2 内腔式连续拉曼激光器的光谱展宽效应 |
2.2.1 光谱展宽机制 |
2.2.2 光谱展宽效应对有效拉曼增益系数的影响 |
第三章 类光频梳Yb:YAG/YVO_4拉曼微片激光器研究 |
3.1 实验装置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宽带类光频梳光谱及其产生机理探究 |
3.2.2 输出激光能量 |
3.2.3 复合腔拉曼微片激光器产生宽带类光频梳光谱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稳定的高峰值功率Yb:YAG/Cr~(4+):YAG/YVO_4被动调Q拉曼激光器研究 |
4.1 实验装置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R_(OC)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 |
4.2.2 不同泵浦脉宽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 |
4.2.3 稳定的高峰值功率拉曼激光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2.79微米铬铒共掺钪镓石榴石激光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固体激光器发展现状 |
1.2 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 |
1.3 2.79μm中红外激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2.79μm激光器 |
1.4.1 2.79μm自由振荡激光器 |
1.4.2 2.79μm调Q激光器 |
1.5 几种典型的Er~(3+)掺杂激光晶体 |
1.5.1 Er:YAG |
1.5.2 Er:GGG |
1.5.3 Er:YSGG |
1.5.4 Er:GSGG |
1.5.5 Er:GYSGG |
1.5.6 掺Er~(3+)倍半氧化物 |
1.6 论文的选题内容及目的 |
第2章 Cr,Er:YSGG和Cr,Er,Pr:GYSGG晶体生长 |
2.1 提拉法生长设备和工艺 |
2.1.1 提拉法生长设备 |
2.1.2 提拉法生长控制原理 |
2.2 Cr,Er:YSGG晶体生长 |
2.2.1 Cr,Er:YSGG多晶原料制备 |
2.2.2 Cr,Er:YSGG晶体生长过程 |
2.3 Cr,Er,Pr:GYSGG晶体生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Cr,Er:YSGG晶体的浓度优化及性能表征 |
3.1 Cr,Er:YSGG晶体的浓度优化 |
3.2 Cr,Er:YSGG晶体吸收谱及能级跃迁 |
3.3 Cr,Er:YSGG晶体的荧光谱及荧光寿命 |
3.3.1 Cr,Er:YSGG晶体的荧光谱 |
3.3.2 Cr,Er:YSGG晶体的荧光寿命 |
3.4 Cr,Er:YSGG晶体的激光性能 |
3.5 Cr,Er:YSGG晶体的光束质量 |
3.5.1 光束质量因子M~2的测量方法 |
3.5.2 Cr,Er:YSGG晶体的光束质量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Cr,Er:YSGG晶体的热焦距计算 |
4.1 氙灯的发射谱与Cr,Er:YSGG晶体之间的能量传递 |
4.2 Cr,Er:YSGG晶体的激光性能 |
4.2.1 闪光灯泵浦Cr,Er:YSGG晶体的激光性能 |
4.2.2 Cr,Er:YSGG晶体的热焦距测量 |
4.3 Cr,Er:YSGG晶体的热焦距计算 |
4.3.1 Koechner模型 |
4.3.2 热焦距计算公式的优化 |
4.4 Cr,Er:YSGG晶体的热分布模拟 |
4.4.1 热分布模拟步骤 |
4.4.2 热分布模拟结果 |
4.5 Cr,Er:YSGG晶体的热焦距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GYSGG晶体的Raman光谱及声子能量研究 |
5.1 GYSGG晶体结构 |
5.2 GYSGG晶体的Raman光谱及振动模式 |
5.2.1 GYSGG晶体的Raman光谱 |
5.2.2 GYSGG晶体的Raman振动模式 |
5.3 GYSGG晶体的最大声子能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热键合Cr,Er,Pr:GYSGG复合晶体的热分布及激光性能 |
6.1 Cr,Er,Pr:GYSGG晶体的掺杂浓度优化及其热键合 |
6.2 Cr,Er,Pr:GYSGG晶体之间的能量传递 |
6.3 Cr,Er,Pr:GYSGG晶体荧光寿命 |
6.4 Cr,Er,Pr:GYSGG晶体热分布模拟 |
6.4.1 晶体温度热分布理论 |
6.4.2 Cr,Er,Pr:GYSGG晶体温度分布模拟 |
6.5 Cr,Er,Pr:GYSGG晶体激光性能和光束质量 |
6.5.1 Cr,Er,Pr:GYSGG晶体激光输出特性 |
6.5.2 Cr,Er,Pr:GYSGG晶体热焦距及光束质量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8)电光调Q电源参数对窄脉冲激光输出参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光调Q电源参数对激光器输出影响理论与模拟 |
2.1 四能级电光调Q速率方程 |
2.2 离散化方式求解含时间项四能级速率方程 |
2.3 台阶式调Q产生脉冲组理论研究 |
2.4 电光调Q电源不同参数对激光输出脉宽、激光输出能量影响分析 |
2.4.1 不同退压时间对激光输出影响 |
2.4.2 台阶式退压对激光输出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光调Q电源参数对激光输出影响实验设计 |
3.1 激光工作物质选取 |
3.2 电光调Q晶体选取 |
3.3 泵浦模块选取 |
3.4 参数可变调Q电源设计 |
3.4.1 电光调Q电源总体原理框图 |
3.4.2 晶体电压可调节实现方式 |
3.4.3 退压时间可变实现方式 |
3.4.4 台阶式退压实现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光调Q电源参数对激光输出影响实验研究 |
4.1 常规电光调Q工作模式 |
4.2 不同退压时间对激光输出能量、激光输出脉宽的影响 |
4.3 不同腔长对激光输出能量、激光输出脉宽的影响 |
4.4 Q晶体上电压对激光输出能量、激光输出脉宽的影响 |
4.5 台阶式退压对激光输出能量、激光输出脉宽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9)LD泵浦的kHz,Er3+/Yb3+:glass被动调Q微型固体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1.5μm波段激光的特点及应用 |
1.2 实现1.5μm激光输出的技术及研究进展 |
1.2.1 利用非线性效应产生1.5μm激光技术及研究进展 |
1.2.2 半导体激光器产生1.5μm激光的研究进展 |
1.2.3 铒增益介质产生1.5μm激光技术及研究进展 |
1.3 LD直接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激光器应用前景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LD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
2.1 高效率1.5μm固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选择依据 |
2.1.1 几种常用的Er~(3+)/Yb~(3+)共掺晶体基质与磷酸盐基质特性对比 |
2.1.2 几种常用的Er~(3+)/Yb~(3+)共掺玻璃基质特性对比 |
2.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物理特性 |
2.2.1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能级特点 |
2.2.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发光特性 |
2.3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激光器能量转移过程分析 |
2.3.1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中Er~(3+)的跃迁过程 |
2.3.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中各能级离子间相互作用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增益介质热效应及被动调Q输出特性理论分析 |
3.1 LD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效应研究 |
3.1.1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效应产生机理和影响 |
3.1.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热源模型及热透镜焦距计算 |
3.1.3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物理模型建立及模拟结果 |
3.2 增益介质热效应对玻璃物理参数及腔模式影响分析 |
3.2.1 增益介质内温度对反转粒子数、受激辐射截面影响 |
3.2.2 热透镜效应对腔基模输出影响 |
3.3 被动调Q输出特性理论分析 |
3.3.1 常用于产生1.5μm激光的可饱和吸收体 |
3.3.2 Er~(3+)/Yb~(3+):glass被动调Q(Co~(2+):MgAl_2O_4)速率方程 |
3.4 被动调Q脉冲的稳定性分析 |
3.4.1 被动调Q脉冲输出不稳定基本原因 |
3.4.2 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和峰值功率稳定性分析 |
3.4.3 重复频率稳定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LD泵浦kHz,1.5μm被动调Q激光器实验 |
4.1 实验结构 |
4.2 泵浦光斑整形的初步设计 |
4.2.1 泵浦源结构与参数 |
4.2.2 整形透镜焦距的模拟计算 |
4.2.3 整形透镜焦距的优化实验 |
4.3 调Q晶体初始透过率的优化实验 |
4.4 激光器输出脉冲稳定性的优化实验 |
4.4.1 输出耦合镜反射率的优化实验 |
4.4.2 泵浦源占空比的优化实验 |
4.4.3 泵浦光束腰在增益介质中位置的优化实验 |
4.5 激光器参数的确定及实验优化结果 |
4.6 LD泵浦kHz,1.5μm微型固体激光器的工程化设计展望 |
4.6.1 晶体键合的实现 |
4.6.2 晶体表面处理 |
4.6.3 玻璃和Q晶体光胶的实现 |
4.6.4 玻璃和Q晶体热处理 |
4.6.5 微型化人眼安全激光器封装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激光美容在皮肤科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美容应用的常见疾病 |
1.2增生性瘢痕 |
1.3凹陷性瘢痕 |
1.4皮肤血管病变 |
1.5皮肤年轻化治疗 |
1.6毛增多症 |
2激光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
2.1即刻起泡 |
2.2紫癜 |
2.3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
2.4感染 |
2.5瘢痕 |
3结语 |
四、对两种Q开关激光美容机的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在面部雀斑患者中Q开关532nm激光、强脉冲光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J]. 卢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32)
- [2]基于SBS的高能皮秒激光器研究[D]. 刘泓鑫.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3]利用热效应调Q的Nd:YAG激光器研究[D]. 刘文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点阵红宝石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咖啡斑的回顾性分析[D]. 顾天舒.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基于SBS的千赫兹级亚纳秒激光脉冲压缩技术研究[D]. 王红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6]准连续LD泵浦的Yb:YAG拉曼激光器研究[D]. 乔希豪. 厦门大学, 2019(07)
- [7]2.79微米铬铒共掺钪镓石榴石激光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D]. 方忠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8]电光调Q电源参数对窄脉冲激光输出参数的影响研究[D]. 连亚霄. 长春理工大学, 2018(01)
- [9]LD泵浦的kHz,Er3+/Yb3+:glass被动调Q微型固体激光器研究[D]. 郭娜.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10]激光美容在皮肤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 郑小帆. 中国医疗美容,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