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农村养禽应注意的几大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紫竹[1](2021)在《新希望全产业链构建下连续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文中提出
伊娜(Makarova Inna)[2](2018)在《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变动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在俄罗斯经贸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生产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为大多数国内农业生产的农场都成为了除了俄罗斯以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财产。1991年-1998年是俄农业和食品部门最困难的时期,该时期俄罗斯对进口农业产品和食品有强烈的依赖性,工作岗位减少,生活质量降低,从事农业的工人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二十一世纪初,俄罗斯经济加快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尽管俄罗斯的农业部门有了显着的复苏,但许多农产品仍存在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因大量进口农产品而得到改善。根据2008年的数据显示,对于许多种类的农产品和食品而言,俄罗斯生产水平很高。然而,2008年以后,农业生产的动态开始变得不稳定。由于基础类食品的领域俄罗斯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导致其商品的进口份额增张。俄政府发现俄对进口农产品依赖性增大,其中蕴藏着粮食安全问题,因此俄罗斯政府着手在农业领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以加速农产品生产的自给自足。近些年来俄罗斯发生的政治事件对俄的对外贸易规模和地区结构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事件却加快了俄农产品国内生产的进程。2014年8月,俄罗斯联邦对欧盟、美国、加拿大、挪威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进口实施反制裁,反制裁其现实意义是加快了进口替代战略在俄农业的实施进程,这使得俄罗斯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恐怕这种影响持续时间不会长久。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为促进2014-2016年的农业进口替代战略顺利实施,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计划。然而,据专家介绍,2016年俄罗斯农业的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尽管俄罗斯国内农产品生产有上升趋势,但产量增加率不高,俄罗斯农产品生产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多种因素阻碍了俄罗斯农产品的生产,因此,最近几年俄罗斯对进口农产品仍有较大的依赖性。目前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因素持续加强,因此深入研究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俄罗斯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规模、贸易国别结构和产品结构,并提炼出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产品价格、质量、汇率、GDP、贸易壁垒和政治几大因素,并阐述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和典型事实。在上述基础上,用不完全替代的进口需求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进口需求模型检验了上述影响因素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得出哪些影响因素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是显着的,并对未来俄罗斯农产品的进口贸易前景进行预测。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文献法、定性与定量或者规范与实证分析法,分析了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俄罗斯农产品生产和进口替代战略现状,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地位、农产品进口贸易规模,国别和商品结构以及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各种因素。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包括绪论;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俄罗斯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概述;结构与研究方法;该课题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阐述了关于国外商品需求量估计的理论的内容;第三章阐明了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进口变动情况包括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地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结构变化;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农产品价格、质量、汇率、GDP、贸易壁垒和政治因素。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该部分选取了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量排名前20的国家作为样本、时间维度是1996-2016年,运用stata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对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量和各种分类农产品进口的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农产品价格指数、国内农产品农药使用量对俄罗斯农产品的进口有正的影响,外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国外农产品农药使用量、外币汇率变化、关税、经济反制裁、地理距离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有负的影响;分类研究显示出活动物和动物产品有更大的进口需求弹性;在上述回归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前景。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是概括总结研究成果,并对俄罗斯政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文章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均富有新意。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俄罗斯农产品进口与本国生产的替代问题,详细描述俄罗斯对国外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态势和影响因素;与现有文献相比,在变量选取和农产品分类的方面均有所突破。该研究对俄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祁广军[3](2013)在《“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种桑养蚕的发源地,至今仍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加工与贸易第一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蚕丝业主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我国东部地区蚕桑生产规模逐步缩减,桑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逐步下降。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有关部门顺势提出了“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战略。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丝业发展,短短10年异军突起,用两个5年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即第一步“十五”末桑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第二步“十一五”末桑蚕丝产量登上全国首位,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与加工基地。本研究以“东桑西移”为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即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蚕丝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在综合产业结构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广西蚕丝业发展研究理论框架。围绕经济效益、政府政策、科学技术三大关键要素,重点研究广西在承接东部蚕丝业转移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取得的实质性发展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分析各大要素对推动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讨推进广西蚕丝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一)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存在其必然性,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有效有序的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蚕丝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2000年以来,广西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占全国比重逐年加大,规模效益迅速扩大,并连年位居全国总量第一,在我国乃至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广西首先承接第一产业种桑养蚕的转移,随后第二产业茧丝加工再转向广西,成功实现了“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同时“东桑西移”以来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与全国蚕丝业发展进入一个衰退期相比,广西蚕丝业表现出一个朝阳产业的基本特征,成为现阶段促进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二)经济效益、政府政策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广西蚕丝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经济效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推手,政府政策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政府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公平竞争、放开蚕茧市场,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财物扶持,组织发动蚕农种桑养蚕,鼓励企业投资办厂;广大蚕农和加工企业在较高经济效益驱动下,转变为自主发展生产的行为意愿,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增、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经济效益驱动和政府政策引导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为广西蚕丝业科技创新注入了动力,有力的支撑了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从而在理论和实证上阐明了我国“东桑西移”花落广西的根本所在。(三)现阶段广西蚕丝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内部优势和一定的内部劣势,同时发展机遇与威胁挑战共存。突出表现的优势为资源禀赋优、比较效益高、科技创新强、市场机制活、政府支持大、管理体制顺等;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脆弱、茧丝质量欠佳、精深加工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紧缺、经营组织松散等劣势。另现阶段广西蚕丝业的主要发展机遇表现在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区域产业中心正在形成等;但市场价格变化多端、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其他替代品构成威胁、其他高效农作物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多种威胁与挑战无时不在。鉴此,本研究构建了SWOT分析矩阵,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对策模型,提出了广西蚕丝业发展应坚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选择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对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做优广西蚕丝业,全面提升广西蚕丝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续写我国“丝绸之路”新篇章。
范春霞[4](2009)在《“球速灭”配方优化及对兔球虫病防控效果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每年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球速灭,是本实验室研制的新一代动物专用的预防球虫药。在目前药物防治兔球虫病效果不佳的实际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将通过球速灭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抑制和杀灭试验,对其进行配方优化,通过影响因素试验评价温度和有机物对其抑杀效果的影响;结合体内试验,筛选出一种最佳浓度,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球速灭配方优化试验通过球速灭三个配方在20℃的温度下抑制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的试验,筛选出球虫消杀剂的最佳配方。将药物稀释后配成1:20、1:40、1:60、1:80、1:100、1:200、1:300、1:400和1:500的浓度后,加入到未孢子化的球虫卵囊沉淀中,于20℃的环境温度下培养6h、12h和24h,然后离心洗去药物,培养5-7d,最后以空白对照计数孢子化率。在20℃的环境温度下,三个配方对卵囊孢子化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配方2与配方3抑制效果与配方1比较差异显着(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药效也增强,药物浓度越高,抑杀效果越好。从药效和经济角度选择配方2为最佳配方,1:40为理想浓度。2球速灭抑杀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为了研究温度和有机物对球速灭抑杀球虫卵囊效果的影响,采用配方2中的1:40,另取1:20和1:80,在20℃和4℃两个环境温度下,对兔球虫进行孢子化抑制试验;收集兔粪,用药物1:20、1:40、1:80进行兔球虫孢子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在20℃左右的环境温度下的孢子化率显着低于4℃下的(P<0.05)。药物在1:80孢子化率减少18%、15%、13%。对兔粪中球虫的抑杀效果与分离出的球虫卵囊抑杀效果相比有明显降低,温度和有机物对球速灭抑杀球虫的效果影响差异明显。3球速灭对兔球虫脱囊抑制试验以人工配制的脱囊液在实验室条件下处理经球速灭作用后的孢子化卵囊,观察其对孢子化的球虫卵囊的抑杀效果,以进一步筛选适宜的浓度。将卵囊在1:20、1:40、1:60的药物浓度中分别作用6h、12h和24h,离心洗涤后磨破卵囊壁,然后置于pH为7.4的PBS、胰酶和脱氧胆酸钠的脱囊液中进行脱囊。最后以空白为对照计数孢子囊和子孢子数。结果表明:球速灭抑制球虫脱囊效果较好,和对照组比较,脱囊减少率差异显着(P<0.05),1:20和1:40基本上能完全抑制球虫脱囊,而1:60的脱囊减少率也到达50%以上。1:20和1:40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球速灭对兔球虫孢子化卵囊致病性的影响将60只幼兔随即均分为10组,Ⅰ-Ⅵ组为经1:20、1:40、1:60的球速灭分别作用12h和24h后攻虫组,Ⅶ和Ⅷ组为氨水阳性对照组,Ⅸ组为攻虫不给药对照组,x为不攻虫不给药对照组。兔人工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3×104个,饲养28天后,结果表明:1:20、1:40组卵囊排出数为0,且家兔增重情况与1:60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与攻虫不给药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日均增重分别提高了174%、163%、160%、167%,1:60提高了72%、86%。与对照组比较料肉比也有了显着地增加。本试验表明,1:20和1:40的球速灭对兔球虫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并有促进家兔生长的作用。
郑江平[5](2005)在《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绵山羊一直是新疆畜牧业的主要畜种,50多年来,羊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羊产业已成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研究羊产业的发展对新疆农业结构优化、农牧民增收以及提高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首次对新疆羊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章。本部分首先提出了新疆羊产业的概念。接着对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链理论和竞争力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作为指导整个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对世界和中国羊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是世界羊肉、羊毛生产和羊毛消费大国,中国羊肉、羊毛区域化分布已十分明显。今后中国羊产业生产方向应逐渐从以毛为主向以肉为主,肉、毛、皮全面发展转变;由自由放牧向集约化饲养发展转变;羊肉生产向羔羊肉生产转变。第二大部分包括第五、六、七、八、九章,本部分从资源优劣势、羊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消费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新疆羊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特点及发展规律。通过对新疆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分析,认为新疆羊产业生产在品种、天然草地和饲草料加工方面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羊产业已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鲜活产品仍然是新疆消费的主要方式,羊肉消费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同时新疆羊产业发展仍存在生态系统脆弱、草地退化严重、牧场载畜能力不平衡、饲料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和饲料安全隐患等制约因素,在羊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方面存在规模小、企业亏损严重、羊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等问题。第三大部分包括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新疆羊产业链存在城郊型羊产业链、牧区型羊产业链和农区型羊产业链三种模式。研究表明,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各活动关系对羊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其次从竞争绩效、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三个方面,进一步对新疆羊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新疆绵羊毛和牧区羊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农区肉羊竞争力较弱。在以上研究的基础
关振生,朱林[6](2002)在《浅谈农村养禽应注意的几大因素》文中研究指明
二、浅谈农村养禽应注意的几大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农村养禽应注意的几大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2)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变动和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俄罗斯农产品生产和进口替代战略的研究 |
1.2.2 关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主要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理论 |
2.1 进口需求模型 |
2.2 完全替代和不完全替代产品需求模型 |
3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
3.1 俄罗斯农产品生产和进口替代战略现状 |
3.2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地位 |
3.2.1 俄罗斯进口贸易的发展状况 |
3.2.2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地位 |
3.2.3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状况 |
3.3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结构变化 |
3.3.1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国别结构的变化 |
3.3.2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结构变化 |
3.4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因素 |
3.4.1 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价格因素 |
3.4.2 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质量因素 |
3.4.3 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汇率因素 |
3.4.4 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国民收入因素 |
3.4.5 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壁垒因素 |
3.4.6 影响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政治因素 |
4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实证分析 |
4.1 需求模型 |
4.1.1 变量选取 |
4.1.2 研究方法 |
4.2 农产品进口总需求的回归分析与计量结果 |
4.3 不同种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回归分析与计量结果 |
4.4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前景预测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产业含义和产业分类的研究 |
1.2.2 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蚕丝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特征的研究 |
1.2.4 关于蚕丝业产业转移与“东桑西移”的研究 |
1.2.5 关于蚕丝业发展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产业结构理论 |
2.1.2 竞争优势理论 |
2.1.3 生命周期理论 |
2.1.4 创新理论 |
2.1.5 相关理论的启示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2 研究理论框架 |
2.3 研究设计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过程 |
2.3.3 研究内容 |
2.3.4 论文结构 |
第三章 广西蚕丝业发展进程与“东桑西移”成效 |
3.1 我国蚕丝业发展历史回顾 |
3.1.1 蚕丝业的起源与发展 |
3.1.2 新中国蚕丝业的复兴 |
3.2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
3.2.1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 |
3.2.2 建国后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
3.3 广西蚕丝业生产发展现状 |
3.3.1 种植规模稳步扩展 |
3.3.2 蚕种饲养量稳定增加 |
3.3.3 蚕茧生产量持续增长 |
3.3.4 桑蚕丝产量快速递增 |
3.4 “东桑西移”实施成效 |
3.4.1 “东桑西移”花落广西 |
3.4.2 “东丝西移”已成定局 |
3.5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
3.5.1 我国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
3.5.2 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 |
4.1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
4.1.1 自然资源优势突出 |
4.1.2 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
4.1.3 生态环境较为适宜 |
4.2 区域布局与规模效益 |
4.2.1 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
4.2.2 规模效益日趋凸显 |
4.3 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 |
4.3.1 蚕桑生产成本构成 |
4.3.2 广西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
4.3.3 广西与全国主产区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 |
4.3.4 与广西特色经济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
4.3.5 蚕桑生产效益对蚕农生产生计的影响 |
4.4 工农业产业结构效益 |
4.4.1 加工企业规模效益突显 |
4.4.2 工农业结构效益日趋合理 |
4.5 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
4.5.1 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
4.5.2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府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引导 |
5.1 组织管理体制 |
5.1.1 政府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
5.1.2 行业组织及其效用 |
5.2 政府的行为定位与公共政策 |
5.2.1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
5.2.2 实施产业扶持政策 |
5.2.3 建立公平交易制度 |
5.3 蚕茧开放市场的效应分析 |
5.3.1 我国蚕茧主要收购模式 |
5.3.2 广西蚕茧市场的机制创新 |
5.3.3 蚕茧市场的开放效应 |
5.4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 |
5.4.1 商品小蚕共育模式的推广应用 |
5.4.2 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
5.4.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
6.1 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 |
6.2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
6.2.1 科研教育机构及其作用 |
6.2.2 科技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
6.2.3 科技交流合作与重大项目实施 |
6.3 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
6.3.1 蚕桑品种创新研究 |
6.3.2 蚕桑生产技术的创新集成 |
6.3.3 科技进步对蚕桑生产的贡献 |
6.4 蚕农的技术参与效应 |
6.4.1 蚕农的技术需求 |
6.4.2 蚕农的首创技术及其效用 |
6.4.3 妇女在蚕农家庭中的地位 |
6.4.4 蚕区环境卫生的变化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果与发展策略讨论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7.1.1 广西成功承接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 |
7.1.2 三大要素共同推进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
7.1.3 广西蚕丝业发展历程的启示 |
7.2 广西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讨论 |
7.3 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7.3.1 研究的局限性 |
7.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球速灭”配方优化及对兔球虫病防控效果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兔球虫病的概述 |
1.1 兔球虫的生活史 |
1.2 兔球虫病发生发展的特点 |
1.3 兔球虫的种类及其特点 |
1.4 兔球虫的侵害部位与致病机理 |
1.5 兔球虫的致病性 |
2 兔球虫病的防治现状 |
2.1 抗球虫药的作用机制 |
2.2 兔常用抗球虫药物的特性和优缺点 |
2.3 疫苗 |
2.4 中草药类抗球虫药 |
2.5 球虫环境消毒剂 |
3 当前在兔球虫病药物使用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
3.1 生产环节 |
3.2 用药环节 |
3.3 抗药性 |
3.4 长期使用抗球虫药物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 |
3.5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在畜产品和环境中造成残留 |
4 解决现今使用抗球虫药物出现问题的措施 |
4.1 合理用药 |
4.2 联合用药 |
4.3 选用新药物 |
5 抗球虫药物效果测定的研究方法 |
5.1 笼养试验法 |
5.2 平养试验法 |
5.3 田间试验法 |
5.4 药物筛选法 |
6 兔球虫病防治新方法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球速灭配方优化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三章 球速灭抑杀效果影响因素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四章 球速灭对兔球虫脱囊抑制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五章 球速灭对兔球虫孢子化卵囊致病性影响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 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羊产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羊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
1.2.2 研究羊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 |
1.3 产业形成与羊产业的界定 |
1.3.1 产业形成 |
1.3.2 羊产业的界定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1.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6.1 创新之处 |
1.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
2.1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
2.1.1 国外研究动态 |
2.1.2 国内研究的动态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
2.2.2 产业链理论 |
2.2.3 竞争力理论 |
第三章 世界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3.1 世界羊产业生产、消费与贸易的现状 |
3.1.1 世界肉羊业生产现状 |
3.1.2 世界羊毛业生产现状 |
3.1.3 世界羊产品贸易现状 |
3.1.4 世界羊产品消费现状 |
3.2 世界羊产业发展模式 |
3.2.1 国外集约化饲养模式 |
3.2.2 国外羊产业链模式 |
3.3 国外羊产业发展启示 |
3.3.1 生产方向逐渐从以毛为主转向以肉为主 |
3.3.2 从自由放牧向集约化饲养发展 |
3.3.3 羊肉生产从成年羊肉向羔羊肉生产转化 |
3.3.4 国外畜牧业产业化的产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
3.3.5 以国家的适当干预、调控、扶持和良好政策环境为保证 |
3.3.6 以高新科技进入畜牧业领域并广泛应用为前提 |
第四章 中国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4.1 中国羊产业布局与生产现状 |
4.1.1 中国肉羊生产区域分布与特点 |
4.1.2 中国羊毛生产区域分布与特点 |
4.2 中国羊产品贸易现状 |
4.2.1 活羊进出口贸易 |
4.2.2 羊肉进出口贸易 |
4.2.3 羊毛进出口贸易 |
4.2.4 羊绒进出口贸易 |
4.3 中国羊肉屠宰加工 |
4.3.1 羊产品加工的历史 |
4.3.2 屠宰加工概况 |
4.3.3 中国重点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介绍 |
4.4 中国羊产品消费现状 |
4.4.1 羊肉消费现状 |
4.4.2 羊毛市场消费现状 |
4.5 中国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
4.5.1 从以毛为主向以肉为主,肉、毛、奶、皮全面发展转化 |
4.5.2 山羊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
4.5.3 农区养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4.5.4 中国羊肉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 |
第五章 新疆羊产业生产资源分析 |
5.1 新疆羊产业生产发展史 |
5.1.1 缓慢发展时期(1949-1964 年) |
5.1.2 波动停滞时期(1965-1978 年) |
5.1.3 调整、改革、全面发展时期 (1979-1993 年) |
5.1.4 快速发展时期(1994-2003年) |
5.2 新疆羊产业生产资源优势 |
5.2.1 羊品种资源优势 |
5.2.2 天然草地资源优势 |
5.2.3 饲草料资源优势 |
5.3 新疆羊产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
5.3.1 缺水草地面积大,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
5.3.2 牲畜超载过牧,草地退化严重 |
5.3.3 季节牧场载畜能力不平衡 |
5.3.4 饲料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 |
5.4.5 饲料安全问题制约羊产业发展 |
第六章 新疆羊产业生产发展状况 |
6.1 新疆羊产业生产布局及发展特点 |
6.1.1 肉羊生产区域分布及特点 |
6.1.2 绵羊毛生产区域分布及特点 |
6.1.3 绒山羊生产区域分布及特点 |
6.2 新疆羊产业内部结构与生产水平 |
6.2.1 畜群结构 |
6.2.2 质量结构 |
6.2.3 羊产业生产水平 |
6.3 新疆羊产业饲养模式及发展特点 |
6.3.1 集约化饲养模式 |
6.3.2 家庭饲养模式 |
6.4 新疆羊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
6.4.1 生产方式传统落后 |
6.4.2 牧区存在着尖锐的草畜矛盾 |
6.4.3 资源产出率低 |
6.4.4 缺乏严格的良种管理制度 |
6.4.5 新疆羊品种资源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
第七章 新疆羊饲养成本收益分析 |
7.1 新疆牧区不同绵羊品种成本收益分析 |
7.1.1 本种绵羊成本收益分析 |
7.1.2 改良绵羊成本收益分析 |
7.1.3 本种绵羊和改良绵羊成本收益比较 |
7.2 新疆农区养菜羊成本收益分析 |
7.2.1 新疆农户养菜羊成本收益分析 |
7.2.2 北疆、南疆、东疆农户养菜羊成本收益比较 |
7.2.3 新疆与全国主要农区养菜羊成本收益分析 |
第八章 新疆羊产品加工和贸易分析 |
8.1 新疆羊产品屠宰加工现状 |
8.1.1 肉羊屠宰加工现状 |
8.1.2 毛、绒及其他加工现状 |
8.2 新疆羊产品贸易分析 |
8.2.1 羊产品进出疆贸易 |
8.2.2 羊产品进出口贸易 |
8.3 新疆羊产品加工和贸易存在的问题 |
8.3.1 屠宰场多且分散,屠宰设备简易落后 |
8.3.2 屠宰加工点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浪费 |
8.3.3 羊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加工企业 |
8.3.4 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
8.3.5 羊毛市场流通体制不完善 |
第九章 新疆羊产品消费分析 |
9.1 新疆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
9.1.1 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
9.1.2 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及变化 |
9.2 新疆羊产品消费特点 |
9.2.1 羊肉消费特点 |
9.2.2 羊毛消费特点 |
9.2.3 羊绒消费特点 |
9.3 新疆羊肉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9.3.1 收入水平 |
9.3.2 消费习惯与偏好 |
9.3.3 价格因素 |
9.3.4 人口因素 |
9.4 新疆羊产品消费发展趋势 |
9.4.1 羊产品消费趋势 |
9.4.2 未来羊肉产量需求量预测 |
第十章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10.1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的演变过程 |
10.1.1 羊产业纵向链活动与关系 |
10.1.2 羊产业纵向链关系的演变过程 |
10.2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模式分析 |
10.2.1 城郊型羊产业链模式 |
10.2.2 牧区型羊产业纵向链模式 |
10.2.3 农区羊产业链模式 |
10.3 新疆羊产业纵向链关系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10.3.1 饲草料与羊产品生产活动之间关系对羊产业发展的影响 |
10.3.2 羊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之间的关系对羊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十一章 新疆羊产品竞争力分析 |
11.1 竞争力概念 |
11.1.1 农业竞争力概念 |
11.1.2 羊产品市场竞争力 |
11.2 新疆羊产品国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11.2.1 生产要素 |
11.2.2 羊产品国内需求 |
11.2.3 相关及支持产业 |
11.2.4 食品安全 |
11.2.5 成本与价格 |
11.2.6 制度因素 |
11.2.7 政府 |
11.3 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测定方法 |
11.3.1 羊产品竞争绩效 |
11.3.2 羊产品竞争实力 |
11.3.3 羊产品竞争潜力 |
11.4 新疆羊产品国内竞争力实证分析 |
11.4.1 羊产品竞争绩效测定 |
11.4.2 羊产品竞争实力测定 |
11.4.3 羊产品竞争潜力分析 |
第十二章 新疆羊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
12.1 新疆羊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12.1.1 市场发展思路 |
12.1.2 生产发展思路 |
12.1.3 产业组织发展思路 |
12.2 新疆羊产业区域布局及发展方向 |
12.2.1 区域布局的原则 |
12.2.2 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
12.3 新疆羊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12.3.1 抓住机遇,加速羊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 |
12.3.2 加强草原建设,促进传统羊产业向现代羊产业转变 |
12.3.3 完善羊产业生产加工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
12.3.4 坚持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
12.3.5 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工作力度,提高羊产业的科技含量 |
12.3.6 实施现代化管理,促进细毛羊产业发展 |
12.3.7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羊产品质量安全 |
12.3.8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新疆羊产业的发展 |
12.3.9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
第十三章 基本结论 |
13.1 中国是世界羊肉、羊毛生产和羊毛消费大国,中国羊产品区域化分布明显 |
13.2 新疆羊产业生产具有资源优势,也存在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
13.3 新疆羊产业已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
13.4 新疆牧区饲养改良绵羊成本收益高于本种绵羊,牧区绵羊的成本收益在全国居中上水平;北疆农区肉羊的成本收益高于南疆和东疆,农区绵羊成本收益在全国不具有优势 |
13.5 新疆羊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小,毛纺织企业亏损严重,羊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 |
13.6 羊肉具有较大的市场消费前景,而羊毛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
13.7 羊产业纵向链组织关系对新疆羊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
13.8 新疆的绵羊毛和牧区羊肉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农区肉羊竞争力较弱 |
13.9 突出主导产品,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化区域布局,加快新疆羊产业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作者简历 |
四、浅谈农村养禽应注意的几大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希望全产业链构建下连续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D]. 王紫竹. 天津农学院, 2021
- [2]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变动和影响因素研究[D]. 伊娜(Makarova Inna). 东北财经大学, 2018(06)
- [3]“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D]. 祁广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4]“球速灭”配方优化及对兔球虫病防控效果的初步研究[D]. 范春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5]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D]. 郑江平. 新疆农业大学, 2005(03)
- [6]浅谈农村养禽应注意的几大因素[J]. 关振生,朱林. 中国禽业导刊,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