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粉探伤机的检测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胡祺昆[1](2021)在《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磁粉探伤磁化规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磁粉探伤工作中,磁化工艺的合理性是影响磁粉探伤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对新制车轴或已经使用一段时间的在役车轴,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都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现行磁粉探伤标准距上次修订已超过十年,其中部分工艺继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版本。现在全国使用的车轴磁粉探伤机为疏绕线圈低填充系数交流电加两端通电进行复合磁化,其中磁化电流的计算方法多为经验公式,公式的推导过程存在不合理,对于周向磁化存在有效值和峰值混用、交流电趋肤深度无定量研究、特斯拉计对表面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准确性缺乏验证等问题。而对于纵向磁化、过饱和磁化、退磁场、两端电极夹具及线圈对磁化效果的具体影响缺乏理论与实验研究。本文所述即旨在研究上述问题,进而优化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磁粉探伤磁化规范。首先,介绍了铁路机车车辆车轴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和磁粉检测的发展与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车轴在制造、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缺陷,缺陷形式决定了磁化电流和磁化方式的选择。磁粉检测因其直观、准确的特点在铁路行业被广泛应用。通过对现有探伤工艺的分析,引出现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为了改进现行车轴磁粉探伤磁化规范中的不足,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别对周向和纵向磁化规范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针对周向磁化,通过理论计算和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目前使用特斯拉计对EA4T车轴近表面磁场测量方法的不合理处;目前磁化电流的计算公式存在不合理,车轴端面附近磁场符合峰值计算结果,而其他位置磁场介于有效值和峰值的计算值之间;三相半、全波整流电虽然比交流电频率高但是并不符合传统趋肤深度计算规律,实际趋肤深度比交流电深且对磁粉有较好的扰动作用,可代替交流电对车轴进行周向磁化。针对纵向磁化,借助计算机仿真计算及实验测量得出结论,对于有限长疏绕磁化线圈磁化车轴,内部退磁因子并非均匀分布,退磁场对工件内部磁感应强度的抵消作用也并非均匀,而是两端较强,中间趋于平缓。由此,为了消除退磁场对磁化的影响,车轴两端夹具最佳长度为车轴长度的20%;对探伤机电极夹具铜层厚度对车轴纵向磁化漏磁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度在2mm的软质铜层在有效避免接触不良打火灼伤车轴的前提下漏磁在合理范围内。最后,对现行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磁粉探伤磁化规范提出了优化建议。
易文渊[2](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部件磁粉探伤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万向节作为轴承部件的一种,是汽车动力传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万向节工件的出厂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工件进行缺陷检测。工业上常用人眼检测磁粉探伤法来对万向节工件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然而传统的人工检测效率低、稳定性差,且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部件磁粉探伤系统来代替人眼检测万向节工件的表面缺陷。系统针对万向节表面缺陷的特点,分别采用了基于图像处理的内壁缺陷检测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外壁检测算法来检测万向节不同部位。基于图像处理的内壁缺陷检测算法主要分成图像预处理、提取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三个部分:采用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降低图像噪声;使用一种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来提取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对感兴趣区域采取自适应阈值法得到了缺陷、背景的二值化图像。由于外壁图像样本规模较小,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大多利用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实现,然而这些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网络需要较大的数据驱动,在缺陷样本数据集较小时检测效果不佳。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UNET和ResNet的二阶段深度学习网络来检测轴承部件外壁缺陷,在数据集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表现良好。一阶段对轴承部件外壁图像进行粗分割,提取出图像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部位,二阶段对提取到的缺陷部位进行分类。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主要包括缺陷检测模块,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缺陷检测模块用Flask服务器形式部署缺陷检测算法,通过HTTP协议与硬件系统通信实现磁粉探伤的全自动化。用户权限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响应智能制造趋势,实现检测过程的可视化和设备的远程控制。实验测试得出,系统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单个模块宕机后仍能对外提供服务,算法检出率到达99.3%,检测速度1.7秒,系统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流水线上的相关检测要求。
王建立[3](2020)在《磁粉探伤机磁化时间校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磁粉探伤机是重要的无损检测设备,但对磁化时间的校准缺乏标准指导。本文通过计量工作中的实践研究,分别提出交直流磁化时间的校准方法,并对校准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证明校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对校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作了说明,供计量人员参考。
李胜春,张燕,王攀峰,高申星,毛哲,周云森[4](2020)在《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提升力测量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磁粉探伤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磁粉探伤机的性能指标稳定并满足工作要求,是保证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磁粉探伤机最关键的性能指标就是其磁轭的磁化能力,目前国内常用的磁化能力校验方法是提升力测试法。本文根据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提升力的定义,利用智能传感器和高速数据采集技术,研制出了一种磁粉探伤机提升力测量装置,本装置操作简便,结果直观,不用再使用笨重的提升力测量试块,大大提高了校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铭[5](2019)在《驱动轮轴磁粉探伤系统的开发及缺陷自动识别的研究》文中认为磁粉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铁磁性零件的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现在已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论文针对大中功率轮式拖拉机中的关键零件——驱动轮轴,设计开发了全自动磁粉探伤系统。该系统由主机、电控系统和退磁机组成。(1)主机为满足不同功率拖拉机的驱动轮轴尺寸不同、形状相似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中心高度可调的活动托架。设计的旋转观察机构,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磁痕。该主机系统经过简单调整,可作为一套通用探伤系统,满足不同类型工件的探伤需要。(2)电控系统的设计保证了探伤主机运动和磁化的准确实现,采用PLC时序控制和单片机调压实现复合磁化,使探伤过程可手动或自动完成,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探伤的效率;闭环系统调节磁化电流,在保证磁化效果的同时,为根据工件尺寸自动选择磁化电流提供了可能。(3)本系统设计有专用退磁机,退磁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退磁机的控制线路中串接有时间继电器,可以自动控制退磁机的通电时间。论文对磁粉探伤中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驱动轮轴的缺陷进行了自动识别。
杨丽君,王蔚明,李帅[6](2017)在《磁粉探伤机的校准与检测》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不同磁粉探伤机的规格及参数,针对磁粉探伤设备周向磁化和纵向磁化线路难以确定,以及配备的设备达不到磁粉探伤机本身的量程等问题,有效开展磁粉探伤机的校准与检测工作,提高公司的设备检测能力,同时节约设备检测成本。
王菊凤,龙波,黄徐瑞晗[7](2017)在《磁粉探伤机校准的磁化电流不确定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磁粉探伤是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常用于工件表面和近表面裂纹、缺陷的检测。为了避免在对工件进行探伤时出现结果不准或漏检现象,须定期的对磁粉探伤机进行校准。磁化电流是校准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JJF 1458-2014《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JJF 1273-2011《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对磁轭式磁粉探伤机及磁粉探伤机的磁化电流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落宝龙,张雨生,赵海燕[8](2015)在《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磁粉检测设备的开发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对磁粉探伤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
王宗伟[9](2014)在《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主要讲述了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磁粉探伤机的发展史,磁粉探伤机的探头,以及磁粉探伤机的检测方法,让学生对磁粉探伤机有个了解,掌握磁粉检测方法。
程军平[10](2014)在《3000型磁粉探伤机的应用及技改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主要以3000型磁粉探伤机为主,分析其主要特点和性能,以及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部分问题处理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二、磁粉探伤机的检测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粉探伤机的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磁粉探伤磁化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铁路机车车辆车轴常用无损检测方法 |
1.2.1 超声检测 |
1.2.2 渗透检测 |
1.2.3 磁粉检测 |
1.3 磁粉检测的发展与现状 |
1.3.1 磁粉检测的发展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铁路机车车辆车轴常见缺陷种类及磁化方法 |
2.1 制造缺陷 |
2.1.1 锻造裂纹 |
2.1.2 热处理裂纹 |
2.1.3 磨削裂纹 |
2.1.4 矫正裂纹 |
2.1.5 发纹 |
2.1.6 材质缺陷 |
2.2 使用缺陷 |
2.2.1 车轴运行受力分析 |
2.2.2 在役车轴缺陷形式 |
2.3 磁化电流的选择 |
2.3.1 交流电 |
2.3.2 整流电 |
2.4 车轴磁化类型 |
2.4.1 周向磁化 |
2.4.2 纵向磁化 |
2.4.3 复合磁化法 |
2.5 现有车轴探伤工艺 |
2.5.1 车轴探伤设备 |
2.5.2 探伤工艺 |
2.5.3 现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3 周向磁化检测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车轴周向磁化的原理 |
3.2 现行周向磁化规范的研究 |
3.3 验证特斯拉计的准确性 |
3.3.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备 |
3.3.2 实验结果 |
3.4 励磁电流峰值和有效值对磁场强度的影响 |
3.4.1 励磁电流的“峰值观点”和“有效值观点” |
3.4.2 交流电下磁场强度的测量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3.5 电流种类对磁粉探伤深度的影响 |
3.5.1 趋肤效应与磁粉探伤深度的关系 |
3.5.2 直流电、交流电及整流电探伤深度的测量 |
3.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6 小结 |
4 车轴磁粉探伤纵向磁化规范的优化 |
4.1 车轴纵向磁化理论依据 |
4.2 现行纵向磁化规范的研究 |
4.2.1 车轴纵向磁化实验 |
4.2.2 车轴纵向磁化表面磁场强度的分布情况 |
4.3 纵向退磁场的分布与对车轴磁化的影响 |
4.3.1 退磁因子的计算 |
4.3.2 钢棒表面磁场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
4.4 探伤机夹具长度对退磁场消除效果的研究 |
4.4.1 夹具对车轴退磁场的影响 |
4.4.2 不同夹具长度下退磁场在车轴表面的分布情况 |
4.5 探伤机夹具铜层的厚度对车轴表面磁场分布状况影响的研究 |
4.5.1 铜层对纵向磁化磁场分布的影响 |
4.5.2 不同铜层厚度下车轴表面磁场强度的分布状况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部件磁粉探伤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机器视觉表面缺陷检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
2.1 项目来源 |
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1 缺陷检测功能 |
2.2.2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2.2.3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2.2.4 数据管理功能 |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 总体架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缺陷检测算法设计 |
3.1 算法总体设计 |
3.2 算法评估指标 |
3.3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壁缺陷检测算法设计 |
3.3.1 图像预处理 |
3.3.2 ROI区域提取 |
3.3.3 局部阈值分割 |
3.3.4 内壁缺陷检测算法实验分析 |
3.4 基于深度学习的外壁缺陷检测算法设计 |
3.4.1 卷积神经网络基础 |
3.4.2 数据集准备 |
3.4.3 基于UNET的缺陷提取 |
3.4.4 基于ResNet的缺陷分类 |
3.4.5 外壁缺陷检测实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技术架构设计 |
4.2 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说明 |
4.3 缺陷检测模块 |
4.4 其他功能模块 |
4.4.1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
4.4.2 设备管理模块 |
4.4.3 数据管理模块 |
4.5 系统优化 |
4.5.1 安全性优化 |
4.5.2 全局异常处理 |
4.6 系统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与测试工具 |
5.2 系统功能性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磁粉探伤机磁化时间校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磁粉探伤机工作原理 |
2 磁化时间校准现状 |
3 直流电流磁化时间校准 |
3.1 校准原理 |
3.2 校准方法 |
3.3 验证试验 |
4 交流电流磁化时间校准 |
4.1 校准原理 |
4.2 校准方法 |
4.3 验证试验 |
5 校准中需注意的问题 |
6 总结 |
(4)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提升力测量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提升力的定义 |
2 提升力与灵敏度 |
3 提升力的测量 |
4 结束语 |
(5)驱动轮轴磁粉探伤系统的开发及缺陷自动识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磁粉探伤概述 |
1.1 无损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
1.2 磁粉探伤 |
1.2.1 磁粉探伤的机理 |
1.2.2 磁化方法及电流 |
1.2.3 常用磁粉探伤器材 |
1.2.4 磁粉探伤工艺 |
1.2.5 磁粉探伤设备发展概况 |
1.3 磁粉探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缺陷自动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磁粉探伤系统主机的设计 |
2.1 系统主机的功能模块 |
2.1.1 磁化电源 |
2.1.2 螺管线圈 |
2.1.3 工件夹持装置 |
2.1.4 旋转观察装置 |
2.1.5 磁悬液喷洒装置 |
2.1.6 紫外光照明灯 |
2.2 系统主机的功能模块 |
2.2.1 主机床身 |
2.2.2 固定端总成 |
2.2.3 移动端总成 |
2.2.4 其它部件 |
2.3 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 |
2.3.1 花键轴的强度校核 |
2.3.2 气缸的设计计算 |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主机的时序控制 |
3.1.1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
3.1.2 主机的时序控制 |
3.2 磁化电流控制 |
3.2.1 磁化装置 |
3.2.2 调压方案选择 |
第4章 退磁机 |
4.1 退磁原理 |
4.2 退磁方法 |
4.2.1 交流退磁 |
4.2.2 直流退磁 |
4.3 退磁方案 |
4.4 退磁效果 |
4.5 系统布局 |
第5章 磁痕图像的数字处理 |
5.1 缺陷自动识别系统的方案 |
5.2 数字图像处理 |
5.3 图像增强 |
5.3.1 编程语言的选择 |
5.3.2 图像平滑 |
5.3.3 图像直方图变换 |
5.3.4 图像二值化处理 |
5.4 数学形态学处理 |
5.4.1 数学形态学的概念 |
5.4.2 腐蚀和膨胀 |
5.4.3 开运算和闭运算 |
5.4.4 数学形态学的应用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7)磁粉探伤机校准的磁化电流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概述 |
1.1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 |
1.1.1 测量依据 |
1.1.2 测量方法 |
1.1.3 环境条件 |
1.1.4 测量标准 |
1.2 磁粉探伤机 |
1.2.1 测量依据 |
1.2.2 测量方法 |
1.2.3 环境条件 |
1.2.4测量标准 |
2 测量模型 |
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3.1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磁化电流不确定度评定 |
3.1.1 重复性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u1(I0) |
3.1.2 标准器准确度导致的不确定度u2(I0) |
3.1.3 由被检磁轭式磁粉探伤机的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u3(I) |
3.2 磁粉探伤机磁化电流不确定度分析 |
3.2.1 重复性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u(I1) |
3.2.2 标准器准确度导致的不确定度u(I2) |
3.2.3 由被检磁轭式磁粉探伤机的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u(I3)。 |
4 标准不确定度 |
4.1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4。 |
4.2 磁粉探伤机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5。 |
5 扩展不确定度 |
(8)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磁粉探伤机简析 |
1.1 磁粉探伤 |
1.2 磁粉探伤原理 |
1.3 磁粉探伤机所用探头 |
2 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 |
2.1 周向磁化电流检测 |
2.2 纵向磁化电流检测 |
2.3 正中心导体法 |
2.4 线圈法 |
3 结语 |
(9)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磁粉探伤机的发展史 |
2 磁粉探伤机简介 |
2.1 磁粉探伤原理。 |
2.2 磁粉探伤机所用探头。 |
3 检测方法 |
3.1 周向磁化电流检测。 |
3.2 纵向磁化电流的检测。 |
(10)3000型磁粉探伤机的应用及技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000型磁粉探伤机简要概述 |
2 3000型轮对磁粉探伤机的的工作原理 |
3 3000型磁粉探伤机运用中的一些常见故障处理 |
3.1 磁悬液的配置 |
3.2 3000型磁粉探伤机磁粉板结问题 |
3.3 紫外灯老化损坏故障 |
3.4 软件部分故障 |
4 设备日常保养注意事项 |
4.1 磁粉探伤仪灵敏度检测 |
4.2 绝缘电阻的检测 |
4.3 纵向磁化电流的检测 |
4.4 周向磁化电流检测 |
5 强化设备管理, 做好设备基础保养工作 |
6 对3000型磁粉探伤机的几点思考 |
7 结语 |
四、磁粉探伤机的检测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机车车辆车轴磁粉探伤磁化规范研究[D]. 胡祺昆.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部件磁粉探伤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 易文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磁粉探伤机磁化时间校准方法研究[J]. 王建立.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05)
- [4]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提升力测量装置的研制[J]. 李胜春,张燕,王攀峰,高申星,毛哲,周云森.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02)
- [5]驱动轮轴磁粉探伤系统的开发及缺陷自动识别的研究[D]. 刘铭. 齐鲁工业大学, 2019(04)
- [6]磁粉探伤机的校准与检测[A]. 杨丽君,王蔚明,李帅. 第十一届全国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7
- [7]磁粉探伤机校准的磁化电流不确定度分析[J]. 王菊凤,龙波,黄徐瑞晗.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7(01)
- [8]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探讨[J]. 落宝龙,张雨生,赵海燕. 科技展望, 2015(05)
- [9]磁粉探伤机检测方法[J]. 王宗伟. 民营科技, 2014(12)
- [10]3000型磁粉探伤机的应用及技改建议[J]. 程军平.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