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网球单打比赛发球与发球局得、失分的研究(土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雯[1](2021)在《世界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特征研究 ——以2020年澳网女单八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特征方向研究当今世界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以田麦久、陶志翔学者有关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202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前八强选手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统计分析本届澳网八强选手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技战术特征指标数据。总结归纳该八位选手的竞技特点,来探讨当今世界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过程特点以及制胜因素。寻找适合我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其结论如下:(1)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次结构方面,2020年澳网女单八强运动员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第1拍至第5拍的拍次结构最多,占了全部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拍次结构的73.65%。其中主要关键分、得分、失分的发生顺序为第1拍、3拍、4拍、2拍、5拍。另外决定当代世界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竞技结果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主要集中在前3拍。(2)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击球技术使用方面,2020年澳网女单八强运动员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使用正反手抽球技战术行为方式是最多的。与往届相比其截击球、放小球等这些特殊的技术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全面化、精细化。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击球时空间位置特征方面,八强选手在后场区域进行击球的频率最高,另外在发球阶段,位于前场和中场击球区域的次数明显高于接发球阶段,运动员在发球局更多采用进攻、网前战术。(3)本届澳网比赛冠军科宁的得分手段及致胜因素主要表现在一发进球率、二发得分率、相持阶段的稳定性、非受迫性失误上,但是科宁的一发得分率不高。我国选手王蔷的优势在于扎实的底线技战术、非受迫性失误少、扎实的底线技战术、良好的心理状态,但也可以明显看出在发球方面稍逊于对手,主动进攻次数较少。
王瑞琳[2](2021)在《2019年度法网温网澳网三大公开赛中德约科维奇技战术运用策略分析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底线相持阶段等方面分析2019年德约科维奇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所有轮次的比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所有轮次的比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为澳网、法网、温网)所有轮次的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策略。使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在不同场地德约科维奇技战术策略的不同,总结出2019年德约科维奇在澳网、法网、温网中运用的技战术策略的特点,为中国网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在之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和借鉴。结论:(1)发球方面:三种不同的场地一发主要选择内角和外角发球,ACE主要集中在一发,温网ACE球最多。一区二发以外角和中路为主要的发球角度。其次是内角发球。二区二发发球角度以内角和中路为主要的发球角度,其次是外角发球。澳网二区二发内角的使用要多于法网,低于温网。一发进球率法网最高,一发发球得分率温网最高,二发发球得分率澳网最高。(2)接发球方面:一发的接发球击球方式中法网和澳网更多的使用了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温网一区一发使用的正手抽球和推挡切削较多,二区一发使用的反手抽球和推挡切削较多。二发中三种不同场地接发球击球方式则都是以反手抽球为主,其次是正手抽球。接一区一发法网得分率最高,接二区一发温网得分率最高。接二发都是澳网得分率最高。(3)相持阶段:温网更多的使用了截击、切削,法网场地较多的使用了放小球和高压球。法网和澳网主要以正手抽球原路返回为主,温网则主要以正手抽球变线为主要线路,反手抽球都以反手抽球原路返回为主要回球线路。温网打出了更多的制胜分。温网高压球得分率最高。建议:(1)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要多训练发内角和外角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训练发内角球和外角球的随机转换能力。提高发球的稳定性。在比赛中可以发外角球将对手调出场外,也可以使用快速的内角发球。可以较多的选择将球发向对手的反手位。通过提高自己的发球能力,把握温网可以更容易发出ACE球的特点。(2)温网场地更多的需要使用推挡切削击球,要提高自己推挡切削击球的能力。对于速度不快的发球,可以通过自己的站位合理选择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可以多利用反手抽球的稳定性,以将比赛拉入相持阶段。(3)相持阶段在法网场地和澳网场地可以以稳定性的击球原路返回为主,在相持阶段通过球的深浅变化,创造制胜机会。在温网上可以增强进攻性,对于对手稳定的击球,通过变线,调动对手。可以采用发球抢攻上网击球,使用截击得分。也要多使用切削,改变球的旋转,对手的击球节奏。
邢凯[3](2020)在《2019年法网男子单打四强选手技战术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职业网球的日益发展,运动员需要对在比赛中网球的技术坚持不懈的进行研究和创新,为了应对我国男子竞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对技战术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对世界顶尖的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研究就是解决办法之一。因此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急需突破自我的需求越来越高,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本文选取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四强选手最后七场比赛的技战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探寻优秀男子网球运动的技战术特征。本文对四强在本次大赛中的1/4决赛、1/2决赛和决赛所采用的技战术,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总体的逻辑分析,从三方面进行,分别为: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相持阶段。针对我国男子竞技网球日益发展对技战术创新的需要,提高理论上的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发球阶段,一发落点集中在外角和内角,说明优秀网球选手在一发球的选择更具有进攻威胁性,利用场地调动对手,到达压制对手直接得分的效果;而二发发球方式多数选择用更稳定的侧旋球和上旋球,在确保二发的成功率、减少双误的出现;特别是纳达尔在自己的发球局,会增加发球的旋转,提高发球的威胁性;发球的落点集中在中路和内角,压制接球方的接发可能性;第三拍的落点选择上,落点集中在后场的反手位,也是得分贡献率最高的落点;发球的落点主要针对的是,接发球的薄弱的后场反手位,迫使接发方回球质量不高,实现战术意图;在发球结合第三拍的战术中,发球一方攻击反手位置越深的球路,越容易得分。(2)接发球阶段,所使用的的接发技术上,抽击接发的使用率最多,推挡接发和削切接发较少,说明优秀运动员在接发球技术上,多数选择使用抽击接发,快速的反击球,很好的压制住对手的发球得分率;接二发的抽击接发的使用情况,明显高于接一发,说明顶尖的运动员抓住反击的能力很强;在战术选择上,四位选手在接发球的线路选择上,接一发时的路线选择,斜线接发使用率最高,可以安全的回击;在接二发的选择斜线和直线的接二发路线比接一发线路高出了许多,通过改变线路的方式掌握主动权;在接发球落点上,纵向分析得出落点集中在后场,中场落点和前场落点选择较少,横向分析,中路落点最为集中;落点集中在后场中路位置,接发战术可以保障接发安全性,过渡到相持阶段。(3)相持阶段,各项的技术使用率来分析,总体上是,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使用率最多,削切球、截击球、放小球在被动情况下和变化球路中使用,相对较少,正、反手的大力抽球可以更好的压制对手,在相持过程中穿插着削切球,已达到调动对手的目的,适当的上网截击球给与对手压迫,选择合适的时机放小球,掌握比赛主动权;相持阶段制胜分集中在4拍到7拍之间。
李旭峰[4](2020)在《“四段指标评估法”在网球技战术中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球、乒乓球是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两者在项群理论、运动竞赛学理论、运动技能学习等方面都有着相似性,在项群理论的基础上将乒乓球最新最前沿的技战术统计方法借鉴过来,比较网球比赛与乒乓球比赛的差异性,寻找方法融合的可行性。本文以“四段指标评估法”统计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可行性和实例应用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Paris Masters、2018年ATP Finals、2018年New Force Finals、2019年Australia Open的男单100场和女单100场比赛为调查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四段指标评估法”的应用作了实例证明,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通过研究发现:1.在项群理论、运动竞赛学、项目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专家认同的基础上,乒乓球的技战术统计方法—“四段指标评估法”是可以统计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此方法融合之后,更完整、详细、准确地评价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2.“四段指标评估法”划分四段的思维同样适用于红土场、草地场运动员技战术的统计。红土场地与草地场各自的特点以及特殊性等因素的存在,都对新方法融入的影响较小。3.在统计学常识的指导下,整理了男单100场、女单100场比赛数据,分别制定出男、女得分率和使用率评估标准;根据得分率、使用率划分等级是可以详细统计出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原先网球技战术统计方法与四段结合起来,帮助解决了教练员探寻运动员技术薄弱环节不明确的问题,运动员的不足可以清晰地通过“四段指标评估法”体现出来。4.运用“四段指标评估法”分别对男子德约科维奇、女子大阪直美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德约科维奇的四段指标分布均匀。发抢段“优秀”多,使用率“中”标准多;具备较强的保发能力。德约科维奇明显优势的阶段是接发抢段和相持阶段;尤其是在相持Ⅱ段,将比分较量过渡到相持阶段的意识强烈,相持能力强。德约科维奇充分发挥相持段得分率高的特点,弥补了其余三段的不足。大阪直美发抢段、接发抢段的得分率“及格”偏多,稳定性差。相持Ⅱ段是大阪直美最有优势的一个阶段;在相持Ⅱ段,大阪直美依靠状态的提升可以拿下许多分数。进入比赛状态慢是劣势;状态一旦不稳定,就会丢掉发球局,形成落后局面。
刘永桂[5](2020)在《纳达尔法网12冠的技战术特征分析》文中认为2005年-2019年,“红土之王”纳达尔在征战法网15年里留下93胜2负的彪悍记录,胜率高达97.89%,获得12个冠军,成为网球历史上单项大满贯夺冠次数第一人。2009年止步第4轮,2015年止步8强,2016年因伤退赛无缘16强,随后纳达尔世界排名逐年下滑;2017年-2019年,年过30岁的纳达尔通过调整技战术,法网强势三连冠,王者归来,再次刷新个人纪录证明实力依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纳达尔在2005-2014赛季与2017-2019赛季这两个阶段的法网比赛进行梳理,分析其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攻防相持阶段以及比赛中各战术阶段的应用效果。旨在找出纳达尔在法网比赛中技战术特征的变化及寻觅影响纳达尔在法网比赛中长期保持胜利的制胜因素、规律。从而针对性的为我国网球运动员在红土赛场上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比赛依据。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纳达尔发球阶段的技战术特征(1)2005-2014赛季:一发、二发稳定性高,一区一发侧重发内角而二区一发以外角为主,一区、二区二发以中路为主,挽救破发点能力强。(2)2017-2019赛季:一发、二发稳定性高且得分率均超过了 60%,一区侧重内角而二区一发以外角为主、二发以中路为主,挽救破发点成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纳达尔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特征(1)2005-2014赛季:接二发得分率较高,接对方不同角度发球回球主要以中场区为主,破发成功率较高。(2)2017-2019赛季:接一发、二发得分率较高,接对方不同角度发球回球前场区中场区落点减少,回球位于后场区增加,破发成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3.纳达尔攻防相持阶段的技战术特征(1)2005-2014赛季:正反手击球技术的使用率较稳定且正手抽球得分率高、正切球失分率高,其他击球技术较运用稳定,0-4拍的得分贡献率最高。(2)2017-2019赛季:反手抽球使用率高且得分率高,其他技术中截击技术得分率较高且放小球技术失分率较低,得分拍次主要是0-4拍和5-8拍。4.纳达尔比赛中各战术阶段应用(1)2005-2014赛季:相持战术阶段得分最高,其次是发接战术阶段,对手失误造成的得分为主要得分方式,对方非受破性失误高。(2)2017-2019赛季:主要得分战术阶段是相持战术阶段,主动得分中发球直得和底线制胜的得分最高。本文结论如下:1.纳达尔法网比赛技战术特征纳达尔在2005年-2014赛季和2017-2019赛季中在发球阶段展现出了稳定的发球成功率及精准的发球落点战术(一发“右内左外,二发以中路为主),且自2017赛季开始还提升了一发得分率和变化更多的二发并因此提升了挽救破发点的成功率;在接发阶段多个赛季以来以回球中路为主且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破发成功率,在2017-2019赛季中纳达尔调整了距离底线3-5米的接发站位,给自己回球增加了更多的上旋使接发回球落点加深;在攻防相持阶段自2005年开始,利用自己快速的预判、积极的跑位得以增加长多拍的得分率,充分发挥了正手侧身技术及正反手技术中进行防守转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纳达尔在2017赛季开始增加了自身的反手击球、截击球和放小球技术的高效运用,并主动改变比赛节奏主动上网,获取更多的主动得分;在战术运用上,纳达尔得分手段主要是依靠稳定的底线相持,更多以相持5拍以后的得分和更多的对手失误的得分为主,相较于2005-2014赛季纳达尔在2017赛季开始增加了发球直得和底线制胜的主动得分;以上任何技战术的保持和改变都对纳达尔可以取得多个赛季法网冠军得起得了关键的作用。2.纳达尔法网比赛技战术的制胜因素(1)2005-2014赛季与2017-2019赛季相同的制胜因素较高ace率而更低双误率,一区一发内角和二区一发外角二发中路的运用,挽救破发成功率高;接二发得分率高,接对方不同角度发球以回中场为主,破发成功率高;正手侧身攻技术的高效运用,0-4拍的得分贡献率最高,主要得分阶段是相持战术阶段,主要得分方式是对方底线失分。(2)2005-2014赛季与2017-2019赛季不同的制胜因素2005-2014赛季:一发、二发成功率发高,一区二发中路,正手击球和高压技术的高效运用。2017-2019赛季:一发、二发得分率高且一发得分率最为显着,一区二发内角的运用,接一发得分率高,接对方不同角度发球回后场增加且接对方中路发球最为显着,反手击球、截击球和放小球高效运用,5-8拍的得分贡献率增加,相持战术阶段得分率增加。3.纳达尔法网比赛技战术的制胜规律(1)稳准结合:左手持拍配合强劲有力的上旋击球及击球落点精准。(2)把握关键:超强挽救破发点能力并能抓住破发点机会完成破发,善于把握机会,防守转换进攻能力强。(3)意志坚定:具备良好的体能贮备,球球必争,稳定相持,面临关键分时抗压心理素质好,减少主动失误,增强主动得分。本文建议如下:1.结合自身特点,在比赛和训练中注重技术的全面性,提高自身的弱势技术。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保持发球技战术运用的稳定性,在减少自身失误情况下,提高与对方相持对抗的能力。2.对我国网球运动员不仅对体能训练重视,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技能训练,使得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正常发挥其网球技战术水平。3.根据红土赛场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下降,我国网球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要提高一发发球的进攻性,以及在接二发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接一发发球的得分率,保持相持战术阶段的对抗能力的同时,增强主动得分能力。
林宝升[6](2020)在《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大阪直美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阪直美在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首度夺得澳网桂冠,是继201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首次捧起大满贯单打冠军后的又一壮举,作为成长型的新生代球员,对其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战术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了大阪直美在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八强到决赛的四场单打比赛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战术进行分析。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阪直美在2019年澳网中所运用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为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尤其是中国成长型的新生代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阪直美一发成功率较对手低,但力量大球速快且角度刁钻的一发具有很强的发球直接得分能力。大阪直美二发成功率高发球双误较少,但牺牲了较多的发球速度。大阪直美发球落点控制能力强,发球战术上采用了重点发对手反手位和发球落点多元化的发球战术。2、大阪直美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技术以底线正反手抽球技术为主,削球、侧身正手抽球及其他技术的使用为辅。大阪直美第三拍击球落点击球线路主要在对手的反手位,第三拍进攻意识强,战术上主要采用了以紧逼对手反手位为主,对手正手位为辅的战术。3、大阪直美接一发回球效果较差,得分率较低。大阪直美接二发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进攻意识,接发球站位都是采用尽量靠近发球线的接发球站位方式,能持续向对手展开有效的攻击。4、大阪直美在接发球阶段主要采用常规的正反手底线抽球技术进行接发球,接发球战术属于偏进攻型接发。大阪直美接一发落点主要集中在对手的中路和反手位,接二发主要以较强的底线正反手抽球紧逼对手的反手位,尤其是用出色的反手抽反手斜线球进攻对手反手球常常占据主动。5、大阪直美在接发球阶段第四拍主要使用正反手抽球的技术,且正反手抽球的攻防能力较均衡。第四拍击球线路主要以斜线回对手反手位为主,击球战术行为特征偏向于进攻,大阪直美第四拍击球擅长使用反手斜线与反手直线相结合的战术。
陈舒怀[7](2020)在《大阪直美2018-2019赛季红土、硬地网球单打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大阪直美在2018年夺得四大满贯赛事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2019年又荣获澳大利亚大满贯冠军,荣登WTA积分排名榜榜首之位。虽大阪直美在2018—2019赛季的硬地场地比赛中屡创佳绩,但其在红土中的比赛却表现平平,与其个人在硬地比赛成绩相比暗色不少。本文以大阪直美红土、硬地网球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阪直美2018-2019赛季红土、硬地两种不同类型场地中参加的共计20场比赛进行其技战术共性、差异性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发球阶段的共性特征为:一发、二发发球落点集中在一区内角、二区外角两个落点,二发得分亦是集中在这两个落点,一发落点得分则是均一区、二区的内角。第三拍技术主要采用正、反手抽击球作为衔接技术的首选。差异性特征为:硬地比红土比赛中的一发表现更有杀伤力,一发得分率也明显要高,第三拍的纵向落点的后场深度压制对手更为强烈,落点分布也更多。2、接发阶段的共性特征为:接发球与第四拍技术均主要采用正、反手抽击球;接发落点主要集中在横向的左、中两路和纵向的中、后场两区域,而接发球后第四拍落点集中在后场左、右两区域。差异性特征为:在接一发成功率上,红土比硬地比赛中较稳定,而在接二发时硬地比赛中的压迫性更强,接发直得率也相对红土要高。第四拍击球得失分在红土比赛中表现起伏更明显。3、相持阶段的共性特征为:多拍相持方面的得分火力主要集中在5-6拍的争夺,硬地比赛中尤为明显。正、反手抽击球技术的运用还是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其他技术的运用很少。差异性特征为:硬地比赛中主要集中在相持初期5-6拍,红土比赛中则是更多在7拍-7拍以后的多拍相持。硬地比赛中主动变线战术意图更强,主动变线率也要高一些。硬地比赛中正、反手击球技术运用率、得分率方面,正手抽击球技术表现更为突出,红土比赛中的正、反手抽击球技术的运用率、得分率则表现相当。
王化龙[8](2020)在《2018、2019年ATP上海大师赛中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发球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我国男子竞技网球水平逐渐提高,但相对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明显的提高。为了使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竞技水平有所提升,本文通过2018、2019年ATP上海大师赛对张择、李喆和吴易昺的比赛录像和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锦织圭、郑泫和库库什金的15场比赛录像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和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有关发球的技战术现状,进行比较找出所存在的差距,以期为我国男子网球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得分方面,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都有一定的能力,差别不大;但在失分方面,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失分太过频繁,在这方面远远不如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2在一发成功率、一发直得率、一发平均速度和最高速度方面,我国选手和亚洲其他国家选手没有显着差异,甚至还高于他们,而在一发得分率和ACE方面,我国选手还是低于亚洲其他国家选手。在二发方面,我国选手的二发成功率、直得率、得分率、平均速度和双误都远远不如亚洲其他国家选手,尤其在得分率方面,我国选手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二发技术的水平是影响我国选手比赛的重要因素。3在发球战术的线路方面,我国选手线路的选择过于单一,战术意识薄弱。而亚洲其他国家选手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战术意识较强,战术思维比较广,变化较多,内角与外角的使用率大致相同,不容易让对手掌握自己的节奏,从而使自身处于主动的境地,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4在发球战术的第三拍方面,无论是一发还是二发,在成功率、得分率及制胜率上,在整体一发接第三拍成功率和得分率方面,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都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选手的稳定性、攻击性和侵略性还远远不如他们。
张忠苹[9](2020)在《纳达尔在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比赛中的技战术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网球运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普及范围最广、商业价值最丰厚的运动之一。红土场地作为最普遍的网球场地类型之一,而法国网球公开赛作为四大满贯中唯一一个使用红土场地的赛事,一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广泛的关注度。今年年过33岁的纳达尔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男子单打赛场仍然保持出色的发挥并于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先后战胜了霍夫曼、梅登、戈芬、伦德罗、锦织圭、费德勒、蒂姆七位顶级男子单打选手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其单打网球的技战术应用效果仍然处在最顶尖的水平,纳达尔在红地赛场的单打技战术应用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了纳达尔在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七场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纳达尔在七场男子单打比赛技战术应用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发球阶段技战术:纳达尔一发进球率高、球速快、旋转足、得分效率高,一发往往能够直接得分,双误少;二发稳定,球速略有下降,二发得分率较高。其中在平分区的第一发球内角为主,外角为辅;平分区二发内角为主,中路为辅;占先区以发外角为主,中路为辅;占先区二发外角中路并重。纳达尔在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主要通过正反手抽球主动向对手中后场发起攻击,主动进攻意识突出,发球与第三拍的战术行为之间形成了较好的战术衔接,第三拍回球的技术及线路较为合理,得分能力突出。2、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纳达尔接发回球得失分相对,接发总得分率较高,接发落点集中在中后场,接发回球旋转强烈。其中接二发球回球效果好,得分效率高,有很强的主动进攻意识,接二发的侵略性很强。纳达尔接发球阶段场均破发局数多,破发效率高。接发球阶段第四拍回位快、侧身快,实现攻防转换效率高,正反手抽球的攻防能力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击球弱侧。3、相持阶段技战术:纳达尔在相持阶段击球旋转强烈、弹跳高、落点深,得失分方面非受迫性失误少,制胜分多、网前得分效率高。并且能够根据对手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表现来调整自身战术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主动进攻意识。
黄幸[10](2019)在《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2018年ATP年终总决赛单打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现代职业网球的发展需要对网球的技术和战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技战术应用风格和特征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良性发展。硬地网球作为最普及的网球场地类型,对研究网球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具有高度的代表性,亚历山大·兹维列夫作为职业男子单打赛场近年来年轻一代选手中的佼佼者,对其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后来者更深入地了解网球比赛的制胜规律、更深入地了解亚历山大·兹维列夫提供依据。本文选取了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2018年ATP年终总决赛的五场比赛进行分析,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五场男子单打比赛技战术应用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发球阶段技战术:兹维列夫在平分区的第一发球具备很强的直接得分能力,尤其是依靠落点刁钻的内角占据主动;兹维列夫控制第一发球落点的能力很强,一发战术意图明确;在平分区二发落点的选择上缺少变化,过于信赖内角发球,平分区二发状态不稳定。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主动进攻意识明确,发球与第三拍的战术行为之间形成了较好的战术衔接,第三拍回球的技术及线路较为合理,得分能力突出。2、接发球阶段技战术:兹维列夫接一发球回球效果较差,得分效率不高,接一发的表现受到对手较大程度地限制;兹维列夫在接第二发球时有很强的主动进攻意识,接二发的侵略性很强,接发落点较深,能持续向对手的二发进行有效的攻击并获得主动得分。第四拍正反手抽球的攻防能力较为均衡,接发球后回位较为迅速,没有明显的击球弱侧。3、相持阶段技战术:兹维列夫在相持阶段正反手抽球得分能力突出,正反手抽球技术应用均衡,没有明显的技术短板,相持阶段中攻防转换的衔接相对流畅,并且能够根据对手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表现来调整自身战术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主动进攻意识。
二、男子网球单打比赛发球与发球局得、失分的研究(土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子网球单打比赛发球与发球局得、失分的研究(土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特征研究 ——以2020年澳网女单八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网球运动的发展 |
2.2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竞技过程的理论研究 |
2.2.1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竞技过程的一般特点 |
2.2.2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技战术行为特点的研究 |
2.3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定义的研究 |
2.4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内容与阶段的划分 |
2.4.1 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内容的研究 |
2.4.2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阶段划分的研究 |
2.5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理论研究 |
2.6 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研究 |
2.7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击球空间位置特征的研究 |
2.8 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内容的研究 |
2.9 文献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对象、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技术路线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比较研究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0 2020 年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的分布特征 |
4.1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运动员技战术行为方式的特征 |
4.1.1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各类技术运用分布特征 |
4.2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击球时空间位置特征 |
4.3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击球时空间位置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
4.4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发球阶段的特征 |
4.5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竟技过程接发球阶段特征 |
4.5.1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竟技过程接发球技术特征 |
4.5.2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竟技过程接发球路线特征 |
4.5.3 2020 澳网女单八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接发球得分率特征 |
5 2020 澳网女单冠军科宁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统计与分析 |
5.1 科宁与穆古拉扎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5.2 科宁与巴蒂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5.3 科宁与贾贝乌尔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6 我国选手王蔷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统计分析 |
6.1 王蔷与贾贝乌尔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6.2 王蔷与小威廉姆斯竞技过程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2)2019年度法网温网澳网三大公开赛中德约科维奇技战术运用策略分析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国内对于网球技战术的研究 |
2.1.1.1 发球阶段 |
2.1.1.2 接发球阶段 |
2.1.1.3 相持阶段 |
2.1.2 国内对于不同场地技战术的研究 |
2.1.2.1 草地场地比赛中的技战术研究 |
2.1.2.2 红土场地比赛中的技战术研究 |
2.1.2.3 硬地场地比赛中的技战术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3 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温网、澳网、法网即草地、硬地、红土场地三种场地的特点 |
4.2 发球阶段 |
4.2.1 三种不同场地一发发球角度对比分析 |
4.2.2 三种不同场地二发发球角度对比分析 |
4.2.3 三种不同场地发球总得分率对比分析 |
4.3 接发球阶段分析 |
4.3.1 三种不同场地接一发击球方式对比分析 |
4.3.2 三种不同场地接二发击球方式对比分析 |
4.3.3 三种不同场地接发球得分率对比分析 |
4.4 三种不同场地相持阶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
4.4.1 三种不同场地相持阶段击球方式对比分析 |
4.4.2 三种不同场地正手抽球变线技战术对比分析 |
4.4.3 三种不同场地反手抽球变线技战术对比分析 |
4.4.4 三种不同场地制胜技战术对比分析 |
4.5 三种不同场地小技术使用得分对比分析 |
5 结论、建议与不足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2019年法网男子单打四强选手技战术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对我国竞技网球发展的需要 |
1.1.2 对网球技战术研究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内网球技战术现状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关于红土赛场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2.1.3 国外网球技战术研究现状 |
2.2 网球比赛中不同阶段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2.2.1 关于男子网球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2.2.2 关于男子网球接发球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2.2.3 关于男子网球相持阶段技战术研究现状 |
2.3 相关名词界定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发球阶段的技战术分析 |
4.1.1 四位选手及对手在比赛中的发球阶段数据统计 |
4.1.2 四强选手发球双误和ACE球的数据统计分析 |
4.1.3 四强选手发球速度的数据统计分析 |
4.1.4 四强选手发球的落点数据统计分析 |
4.1.5 四强选手发球得分率的数据统计分析 |
4.1.6 四强选手发球的技术动作数据统计分析 |
4.1.7 四强选手第三拍的落点统计分析 |
4.2 四强选手在接发球阶段技战术分析 |
4.2.1 四强选手接发球阶段的总体数据统计分析 |
4.2.2 四强选手接发球技术使用分析 |
4.2.3 四强选手接发球击球线路分析 |
4.2.4 四强选手接发球的落点数据统计分析 |
4.3 相持阶段使用技战术分析 |
4.3.1 相持阶段各项技术使用情况分析 |
4.3.2 四强选手相持阶段的主动得失分分析 |
结论和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四段指标评估法”在网球技战术中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网球运动在世界的发展 |
1.1.2 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局限及不足 |
1.5 文献综述 |
1.5.1 论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1 “四段指标评估法”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2 网球技战术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3 网球专业术语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4 论文中涉及有关场地区域的界定 |
1.5.2 网球技战术研究的分类及相关研究 |
1.5.2.1 网球技战术的相关研究 |
1.5.2.2 网球技战术统计分析指标的相关研究 |
1.5.2.3 网球发球技战术的相关研究 |
1.5.2.4 网球接发球技战术的相关研究 |
1.5.2.5 网球相持段的相关研究 |
1.5.3 网球与乒乓球两者相似性的相关研究 |
1.5.3.1 网球与乒乓球运动技能迁移的相关研究 |
1.5.4 乒乓球技战术统计方法的相关研究 |
1.5.4.1 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相关研究 |
1.5.4.2 乒乓球“四段指标评估法”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德约科维奇的个人相关资料 |
2.1.2 大阪直美的个人相关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构建的理论基础 |
3.1.1 运动训练学基础(项群理论) |
3.1.2 运动竞赛学基础 |
3.1.3 两者起源、历史发展进程基础 |
3.2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模型构建概述 |
3.3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模型结构分析 |
3.3.1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统计方法构建的必要性 |
3.3.2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统计方法构建的可行性 |
3.3.3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模型构建中的问题 |
3.4 网球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评估标准的制定 |
3.4.1 男、女单打得分率评估标准的制定 |
3.4.2 男、女单打使用率评估标准的制定 |
3.5 “四段指标评估法”在网球技战术中的应用实例 |
3.5.1 “四段指标评估法”在男子单打中的应用实例 |
3.5.2 “四段指标评估法”在女子单打中的应用实例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纳达尔法网12冠的技战术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对网球技战术的研究 |
2.1.1 关于发球方面的研究 |
2.1.2 关于接发球方面的研究 |
2.1.3 关于相持阶段的研究 |
2.2 对纳达尔的技战术研究 |
2.3 对红土场地的网球技战术研究 |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5 研究区域的界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统计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对纳达尔发球阶段的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
4.1.1 发球阶段基本数据分析 |
4.1.2 发球区域与落点区域使用分析 |
4.1.3 挽救破发点成功率分析 |
4.2 对纳达尔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
4.2.1 接发球得分率分析 |
4.2.2 接发球落点区域使用率分析 |
4.2.3 破发成功率分析 |
4.3 对纳达尔攻防相持阶段的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
4.3.1 相持阶段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技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及失分率分析 |
4.3.2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得分拍次贡献率比较分析 |
4.4 纳达尔比赛中各战术阶段应用分析 |
4.4.1 纳达尔在比赛竞技过程中各战术阶段应用贡献率分析 |
4.4.2 纳达尔在比赛竞技过程中得分战术方式比较分析 |
4.5 纳达尔技战术制胜因素分析 |
4.5.1 快 |
4.5.2 变 |
4.5.3 准 |
4.5.4 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纳达尔法网比赛技战术特征 |
5.1.2 纳达尔法网比赛技战术的制胜因素 |
5.1.3 纳达尔法网比赛技战术的制胜规律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大阪直美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在发球方面的相关研究 |
2.1.2 在接发球方面的相关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研究的相关界定 |
2.3.1 文中相关技战术的名词解释 |
2.3.2 文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场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大阪直美发球阶段技战术分析 |
4.1.1 大阪直美发球阶段得失分情况统计分析 |
4.1.2 大阪直美与对手发球成功率,赢球率和直得率对比分析 |
4.1.3 大阪直美与对手发球速度情况对比分析 |
4.1.4 大阪直美ACE球统计分析 |
4.1.5 大阪直美发球落点技战术分析 |
4.1.6 大阪直美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技术运用分析 |
4.1.7 大阪直美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线路技战术分析 |
4.1.8 大阪直美发球阶段发球与第三拍击球落点技战术分析 |
4.2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技战术分析 |
4.2.1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得、失分情况统计分析 |
4.2.2 大阪直美与对手接发球成功率,赢球率和直得率对比分析 |
4.2.3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接发球技术运用分析 |
4.2.4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接发球落点技战术分析 |
4.2.5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接发球击球线路统计分析 |
4.2.6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第四拍技战术运用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大阪直美发球阶段技战术 |
5.1.2 大阪直美接发球阶段技战术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大阪直美2018-2019赛季红土、硬地网球单打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网球技术方面的研究 |
2.2 有关网球战术方面的研究 |
2.3 有关红土、硬地网球技战术方面的研究 |
2.4 相关名词界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录像观察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对比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发球阶段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
4.1.1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发球局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4.1.2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发球落点情况对比分析 |
4.1.3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发球后第三拍技术情况对比分析 |
4.1.4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发球后第三拍落点情况对比分析 |
4.1.5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发球阶段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
4.2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
4.2.1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局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4.2.2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技术情况对比分析 |
4.2.3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落点情况对比分析 |
4.2.4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后第四拍技术情况对比分析 |
4.2.5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后第四拍落点情况对比分析 |
4.2.6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接发球阶段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
4.3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相持阶段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
4.3.1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相持阶段技术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4.3.2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相持阶段主动变线情况对比分析 |
4.3.3 大阪直美红土、硬地相持阶段拍次频率情况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2018、2019年ATP上海大师赛中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发球技战术 |
2.2 国内男子网球的相关研究 |
2.2.1 对我国男子网球现状的研究 |
2.2.2 我国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的现状研究 |
2.3 国外男子网球的相关研究 |
2.3.1 世界男子网球的相关研究 |
2.3.2 亚洲其他国家男子网球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
4.1.1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局得失分情况分析 |
4.1.2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一发情况分析 |
4.1.3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二发情况分析 |
4.1.4 我国优秀男子选手发球线路的情况分析 |
4.1.5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第三拍的情况分析 |
4.2 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
4.2.1 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局得失分情况分析 |
4.2.2 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一发总体情况分析 |
4.2.3 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二发总体情况分析 |
4.2.4 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线路的总体情况分析 |
4.2.5 亚洲其他国家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第三拍的总体情况分析 |
4.3 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的对比分析 |
4.3.1 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局整体得失分的对比分析 |
4.3.2 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一发总体情况对比分析 |
4.3.3 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二发总体情况对比分析 |
4.3.4 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线路的对比分析 |
4.3.5 我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第三拍的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纳达尔在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比赛中的技战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研究的需要 |
1.1.2 网球技战术水平对网球运动的重要性 |
1.1.3 法国网球公开赛所使用的红土场地的特殊性 |
1.1.4 拉法·纳达尔单打技战术的研究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限制和展望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网球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研究 |
2.2 有关网球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研究 |
2.3 有关网球比赛相持阶段相关的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2.1 统计内容 |
3.2.2.2 统计表格的制作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拉法·纳达尔在发球阶段的技战术应用特征 |
4.1.1 纳达尔在发球局的总体情况分析 |
4.1.2 纳达尔发球落点变化与技战术应用的分析 |
4.1.3 纳达尔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
4.2 拉法·纳达尔在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体系研究 |
4.2.1 纳达尔在接发球局技战术的总体情况分析 |
4.2.1.1 接发球技术使用分析 |
4.2.1.2 接发球落点分布分析 |
4.2.2 纳达尔在接发球阶段第四拍的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
4.3 拉法·纳达尔在相持阶段技战术应用分析 |
4.3.1 纳达尔在相持阶段技术的使用情况 |
4.3.2 纳达尔相持阶段各项技术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发球阶段技战术 |
5.1.2 接发球阶段技战术 |
5.1.3 相持阶段技战术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2018年ATP年终总决赛单打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研究的需要 |
1.1.2 网球技战术水平对竞技网球运动的重要性 |
1.1.3 网球场地限制的必要性 |
1.1.4 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单打技战术的研究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限制和展望 |
二、文献综述 |
2.1 有关竞技网球运动的研究 |
2.2 有关网球技战术的研究 |
2.2.1 有关网球技术的研究 |
2.2.2 有关网球战术的研究 |
2.3 竞技网球技战术应用特征的研究 |
2.4 小结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发球阶段的技战术应用特征 |
4.1.1 兹维列夫在发球局的总体情况分析 |
4.1.2 兹维列夫发球落点变化与技战术应用的分析 |
4.1.3 发球阶段第三拍击球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
4.2 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体系研究 |
4.2.1 兹维列夫在接发球局技战术的总体情况分析 |
4.2.2 接发球阶段第四拍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
4.3 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相持阶段技战术应用分析 |
4.3.1 相持阶段技术的使用情况 |
4.3.2 兹维列夫相持阶段各项技术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
五、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发球阶段技战术 |
5.1.2 接发球阶段技战术 |
5.1.3 相持阶段技战术 |
5.2 建议 |
六、参考文献 |
七、致谢 |
四、男子网球单打比赛发球与发球局得、失分的研究(土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特征研究 ——以2020年澳网女单八强为例[D]. 李静雯.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2]2019年度法网温网澳网三大公开赛中德约科维奇技战术运用策略分析和研究[D]. 王瑞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2019年法网男子单打四强选手技战术的特征研究[D]. 邢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四段指标评估法”在网球技战术中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李旭峰. 山西大学, 2020(01)
- [5]纳达尔法网12冠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 刘永桂.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大阪直美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研究[D]. 林宝升.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7]大阪直美2018-2019赛季红土、硬地网球单打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D]. 陈舒怀.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8]2018、2019年ATP上海大师赛中国与亚洲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D]. 王化龙.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9]纳达尔在201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比赛中的技战术研究[D]. 张忠苹.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6)
- [10]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2018年ATP年终总决赛单打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研究[D]. 黄幸.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