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教室的常用音响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白洁[2](2021)在《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发展逐渐实现数字化的趋势,从视唱练耳学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各大音乐院校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使用方法不规范、不能突出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专业层次不匹配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视唱练耳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思考了音乐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脑音乐软件对视唱练耳学科训练的影响、数字技术在学科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数字技术对视唱练耳教学的辅助作用等问题,对数字技术时代背景下视唱练耳学科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文章旨在充分理解我国视唱练耳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与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相联系,以数字技术在视唱练耳学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音乐软件的使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疫情期间,视唱练耳线上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分析数字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具体实践证明,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媛珍[3](2020)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广泛结合,移动终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智慧教学掀起了教学领域的新浪潮,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向新的征程。我们中职机电教师面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技术,更好的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中职机电类的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的提升和学生智慧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智慧教学来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访谈法,以诸暨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围绕智慧教学环境、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教学效果展开调查研究,从中得到目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一共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及意义、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为三个核心概念和三个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香农理论。第三部分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现状调查(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调查路径设计,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教育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智慧教学的环境、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四方面分析出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基本现状。第四部分从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中职机电专业开展智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智慧存在智慧教学环境不够成熟、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足、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第五部分根据归纳总结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智慧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协同规划,一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工场,一方面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二是对教师进行阶梯式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其智慧教学能力;三是校企合作,三级四阶完善教学资源库;四是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行了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第六部分为结束语,思考本次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开展研究的展望。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牛杰[5](2020)在《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S市D高中为例》文中认为合唱教学作为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钢琴伴奏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的必备教学能力,在合唱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功能,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烘托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提升音乐素质、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尽管我国对于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的运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S市D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第一章是对钢琴伴奏和高中合唱教学的概述。阐释了钢琴技术的具体门类,钢琴伴奏的应用形式,高中合唱教学与钢琴伴奏的意义及作用。为研究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提供研究视角,也是研究高中合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现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调查研究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整体现状,包括教学环境及设备、教学方式及钢琴伴奏的应用、教师伴奏能力及其影像因素、学生对钢琴与合唱态度及认识四个维度;从教学过程、伴奏能力、训练方法和学生反馈四个方面分析高中合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现状的案例;D高中合唱教学中影响钢琴伴奏的因素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不仅存在学校不重视,班主任不支持、教学师资匮乏、缺乏教师考核机制、伴奏乐谱选择等方面客观问题,还存在教师伴奏能力薄弱、伴奏方式流于形式、伴奏者案头工作准备不足、伴奏者与合唱团配合缺乏合作意识、学生个体差异等主观问题。第三章是为促进钢琴伴奏在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发展提出解决对策。具体从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对策。其一,改进学校问题。提高学校重视程度保证训练时间;合理配置硬件设备和曲谱音响资料;通过拓展音乐实践活动来扩大钢琴伴奏的应用范围;将音乐教师的伴奏与弹唱能力作为评价机制中的考核项目;从改进授课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优化相关院校钢琴伴奏课程。其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作为伴奏者从钢琴技术、音乐理论、听觉与视觉、应变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提高伴奏能力;明确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不同部分承担的功能,钢琴伴奏所扮演的角色及钢琴伴奏与合唱的关系;促进钢琴伴奏对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质与合作能力发展的作用;教师作为伴奏者应当了解钢琴及合唱队列的排列位置、通过提前研读乐谱和提前与指挥沟通来准备案头工作;掌握钢琴伴奏在合唱教学中的步骤与方法;运用不同于独奏的读谱方式及训练方法;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和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在职教育。其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合唱团声部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练习,学生弹奏钢琴伴奏自主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选择四手联弹的作品,以师生共同伴奏方式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刘洁[6](2020)在《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以张家口市区三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钢琴作为唱歌活动的伴奏乐器,有强大而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各类各级别的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钢琴即兴伴奏作为必考环节,是音乐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意在通过结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依据、真实课堂反映出的问题及提升即兴伴奏能力的相关措施,展开实际研究。全文从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等角度出发对选题进行全面介绍;并从国家相关文件、美育、审美心理学与音乐教学四个方面阐述课堂中运用钢琴即兴伴奏的依据;结合本地区小学钢琴伴奏调研分析现状成因,并进行课例分析;最后为提升本地区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提出较为系统的措施,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内容涵盖增强教师专业能力自我提升意识、加强即兴伴奏相关技能、强化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即兴伴奏的运用、提高个人素质等内容,尤其为冀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歌曲即兴伴奏涉及到的伴奏织体、西洋大小调式伴奏及民族调式伴奏附以难度各异的谱例、具体用法与编配讲解,并且将教材中歌唱曲目的调式予以分类,供教师参考借鉴,系统阐述提升即兴伴奏能力的若干措施。
黄盛月[7](2020)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走向,它的出现要求对教学有新的认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深入。师生课堂教学环境从粉笔黑板授课到幻灯片授课,再到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智慧教室中进行授课。在智慧教室环境下,配备了应用于课堂教学功能齐全的媒体设备与技术,目的是通过使用它们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由于教室环境的演变与媒体设备的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环节变得多样化,对师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技术及媒体设备等新的事物,不断地适应和挑战教育所带来的变革。但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效使用智慧教室环境中的教学媒体设备及技术,用于优化教学效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在智慧教室环境下针对师生在使用媒体设备的基础上以师生教学交互情况作为研究方向,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教室环境发展现状以及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研究。通过对现有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智慧教室环境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师生使用媒体设备的基础上从教学交互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进行预调查,修正问卷,再经过正式问卷调查和视频录制分析,发现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教学交互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与实施策略。策略实施后,进行问卷和视频录制分析,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总结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师生教学交互的情况,可为后期智慧教室环境和教学交互设计提供借鉴,提髙智慧教室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效果,并为智慧教室学习环境下的媒体设备使用率的优化提供相关依据,从而更好地培养师生对智慧教室环境的使用能力。通过研究发现:(1)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态度是影响学生接受度的直接因素,学生接受度受到教学交互中学生与媒体设备互动的间接影响,学生主观规范通过影响态度间接影响使用意向,所以学生态度、学生主观规范、学生媒体设备互动对学生使用意向有一定的影响;各因素前后路径影响值的大小可能会产生同趋势的影响,多个因素对某一因素的路径影响值会出现影响比重,并且学生与教师交互对学生与媒体设备交互的影响值的变化可能会使学生与媒体设备影响其它路径发生变化;并在策略实施后,学生的接受度有所提升,表明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各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学生态度直接影响学生使用意向;学生的主观规范通过影响态度间接影响学生使用意向;学生与媒体设备互动通过影响学生态度间接影响学生使用意向;学生与教师互动通过影响学生与媒体设备互动间接影响学生态度;学生与教师互动直接影响学生与同伴互动与学生与学习资源互动;学生与同伴互动直接影响学生与学习资源互动;学生新旧概念之间互动直接影响学生与同伴互动与学生与教师互动,并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间接影响学生与学习资源互动。(2)师生对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具有局限性。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发现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环境的优势,利用教学环境去改变教学活动与方式;没有利用环境所提供的智能媒体设备与软件等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时无太多差异;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利用设备参与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的提升策略。即教学理念上,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合理有效使用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技术操作上,组织师生对设备功能性使用的指导;活动设计上,指导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策略通过实施试用,发现教师在教学理念有所提升与转变,技术操作指导策略还得进一步改善与实践,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对教学具有一定的显着作用。
杨田静[8](2019)在《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塑造与升华。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性要素,要发挥其情绪力量以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校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基础性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探究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构成与现状,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首次将情绪劳动引入到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本质的分析,厘清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影响要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和教师情绪劳动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框架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是质性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外显性情绪表达现状和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第三部分是量化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结果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及相关变量进行调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综合分析及策略研究:通过对质性、量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探讨,找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结合对质性研究近19万字的文本分析和对904份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基于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厘清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形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预研究确定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的维度。结论二: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水平显着高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常模,正、负性情绪体验同时存在,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水平和个人成就感较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劳动过程中主要采用深层扮演的策略且情绪劳动知觉水平较好。小学音乐教师在外显性情绪表达中的言语表达、表情表达和体态表达方面呈现出了显着“情绪先行”的学科特征。结论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了小学音乐情绪劳动受到了来自教师自身、情绪表达规则和学校层面的交互影响。教师对音乐教学中情绪要素的理解、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都会对其情绪劳动产生影响。来自不同维度的情绪表达规则制约并影响着教师情绪劳动的认知和实践。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资源支持、文化环境、评价机制等都从外部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造成了影响。结论四:提炼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为其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个体发展,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提升教师情绪涵养、明确情绪表达规则、改善情绪劳动环境共同助力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
张轶稀[9](2019)在《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分析与改造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建筑设计技术中建筑声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在建筑室内音质设计和声环境的改善等领域已颇有建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高校教室是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习最主要的场所,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高校乃至中小学,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也将逐渐走进课堂。在追求更好的的视听模式、注重设备先进的同时,为了与先进的视听手段相匹配,教室室内本身的声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前,教室声学也成为了建筑物理环境及建筑设计研究的热点。影响教室室内声环境的客观物理参量众多,如背景噪声、混响时间、声场均匀度、语言可懂度、声能比、信噪比等,需先对客观评价参量有足够的了解,结合对高校教室的设计和改造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为改善教室室内声环境提供足够的原理支撑和理论依据,并从中发现传统的设计观念将会给教室室内的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进行改进、改造,要先对当前教室室内的声环境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室进行计算分析、实际的测量以及计算机模拟对测量结果的补充,得到教室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参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当前教室的声环境特性,了解其声学缺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声环境改造方案。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中对既有高校教室按照建筑声学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室内容积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将更有助于对教室室内声环境进行具体的研究,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研究对各类型教室各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的限值做出了合理建议。随着建筑声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用以改善建筑室内声环境的材料层出不穷。需要了解各类声学材料的特性,并对其声学性能进行测量实验和分析比对。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适合用于教室室内且经济美观的材料,以及将多种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高校教室室内改造的关键技术。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四种改造方案及思路,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模拟,检验改造设计方案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室内声环境的改善效果,通过对比各方案改造思路及其间的关系,为各方案探索出最佳的改造效果和最适合针对的教室室内声缺陷,并找到各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及通过改造方案仍不能解决的声环境问题。在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对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进行应用和示范,并通过模拟对各关键技术的有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基于改造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法,为今后教室室内声环境和其他类型建筑声环境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为相关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
张孙强[10](2019)在《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辅助教学调查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当前教学的需要,更是目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针对当下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讨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辽宁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辽宁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给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辽宁大学对外汉语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论文以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使用情况为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释我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简要讲解前人的研究经验,并对前人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以及说明论文要研究的方向。其次,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内容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此为研究的前提。第三部分则是对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课堂观摩,找出国际教育学院在多媒体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得出结论。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国际教育学院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劣势进行总结归纳,以及提出相关的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二、多媒体教室的常用音响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教室的常用音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五节 简要述评 |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取向 |
二、课堂观察 |
三、访谈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
二、教师素养 |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
第二节 建议 |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
后记 |
(2)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视唱练耳学科发展综述 |
第一节 视唱练耳学科的主要内涵 |
一、视唱练耳学科的起源及发展 |
二、视唱练耳学科特点及教学过程 |
第二节 视唱练耳学科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
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问题 |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 |
三、视唱练耳多元化教学问题 |
四、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制定问题 |
第二章 数字技术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发展综述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 |
一、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二、互联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第二节 数字技术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 |
一、音乐数字化技术分析 |
二、数字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的现状分析 |
三、音乐领域常用的音乐软件分析 |
第三章 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研究 |
第一节 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一、符合我国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需求 |
二、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优越性 |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软件使用分析 |
第二节 在听觉训练中数字技术的应用研究 |
一、在音高训练中的应用 |
二、在节奏训练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在视唱训练中数字技术的应用研究 |
一、在单声部视唱训练中的应用 |
二、在多声部视唱训练中的应用 |
三、在弹唱训练中的应用 |
第四节 视唱练耳多样化教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分析 |
一、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分析 |
二、视唱练耳翻转课堂中数字技术应用分析——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
三、视唱练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析 |
第四章 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视唱练耳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分析 |
一、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分析 |
二、视唱练耳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分析 |
第二节 数字技术时代背景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建议 |
一、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二、突出视唱练耳教学目标 |
三、教学软件应用与不同层次学生相匹配 |
四、注重视唱练耳音乐软件开发和使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互联网+教育”促使传统教学向智慧教学变革 |
1.1.2 智慧教学给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互联网+” |
2.1.2 “互联网+教育” |
2.1.3 智慧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元认知理论 |
2.2.3 香农理论 |
第三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 |
3.1 调查路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 |
3.2.1 智慧教学环境现状 |
3.2.2 任课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现状 |
3.2.3 智慧教学资源现状 |
3.2.4 智慧教学效果现状 |
3.2.5 教育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优势和存在问题 |
4.1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优势 |
4.1.1 提升了中职机电学生的学习兴趣 |
4.1.2 推进了机电教学模式的创新 |
4.1.3 丰富了机电教学资源 |
4.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存在问题 |
4.2.1 智慧教学环境不够成熟 |
4.2.2 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足 |
4.2.3 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
4.2.4 中职机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
第五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对策与实践 |
5.1 协同建设,改善智慧教学环境 |
5.1.1 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工场,改善智慧教学硬件环境 |
5.1.2 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改善智慧教学软件环境 |
5.2 阶梯式培训,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 |
5.2.1 步步深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
5.2.2 分层培训,提升智慧教学技术应用水平 |
5.2.3 优化考核,激励教师积极性 |
5.3 全员参与,加快智慧教学资源建设 |
5.3.1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库 |
5.3.2 三级四阶,逐步完善资源库 |
5.4 利用“互联网+”,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5.5 “互联网+教育”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的应用 |
5.5.1 总体设计思路 |
5.5.2 课前预习反馈 |
5.5.3 课中立体互动 |
5.5.4 课后个性辅导 |
5.5.5 多元教学评价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中职机电专业任课教师智慧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S市D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合唱教学的要求 |
(二)丰富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
(三)钢琴伴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优越性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钢琴伴奏及相关概念 |
(二)高中合唱教学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钢琴伴奏的研究 |
(二)关于即兴伴奏的研究 |
(三)关于钢琴艺术指导的研究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钢琴伴奏与高中合唱教学概述 |
一、钢琴技术的具体门类 |
(一)钢琴演奏技术 |
(二)即兴伴奏技术 |
(三)钢琴伴奏技巧 |
二、钢琴伴奏应用形式 |
(一)伴奏应用形式分类 |
(二)钢琴伴奏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应用 |
三、高中合唱教学与钢琴伴奏的意义及作用 |
(一)高中合唱教学的价值与原则 |
(二)高中合唱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
(三)钢琴伴奏在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二章 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整体现状调查 |
(一)教学环境及设备 |
(二)教学方式及钢琴伴奏的应用 |
(三)教师伴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四)学生对钢琴与合唱的态度及认识 |
二、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现状个案分析 |
(一)教学过程分析 |
(二)伴奏能力分析 |
(三)训练方法分析 |
(四)学生反馈分析 |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三章 促进钢琴伴奏在高中合唱教学发展的对策 |
一、改进学校问题是促进钢琴伴奏发展的前提条件 |
(一)学校加强重视,保证排练时间 |
(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曲谱乐库 |
(三)结合姊妹艺术,拓展音乐实践活动 |
(四)规范音乐教师评价机制 |
(五)优化相关院校钢琴伴奏课程 |
二、提升教师素质是促进钢琴伴奏发展的主要基础 |
(一)提高教师伴奏能力的方式 |
(二)发挥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功能 |
(三)促进钢琴伴奏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 |
(四)教师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有关钢琴伴奏的工作与要求 |
(五)教师继续在职教育 |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促进钢琴伴奏发展的核心因素 |
(一)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
(二)合理选择作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6)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以张家口市区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政策 |
(二)音乐课程标准 |
(三)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
二、概念界定 |
(一)即兴 |
(二)钢琴即兴伴奏 |
三、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成果 |
(三)存在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目标 |
六、研究内容及创新体现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体现 |
七、研究设计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一章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依据 |
一、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
(一)依据课程性质 |
(二)依据课程目标 |
(三)依据学科特点 |
(四)依据对学生不同学段识读乐谱的要求 |
(五)依据对教学设施(尤其是课堂乐器)的要求 |
(六)依据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
二、钢琴即兴伴奏对“美育”教育的完善 |
(一)通过聆听,为音乐感受能力奠定基础 |
(二)通过感受,发展审美判断力 |
(三)学会欣赏美 |
三、钢琴即兴伴奏对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 |
(一)小学生的审美范围狭窄 |
(二)小学生的审美标准模糊 |
(三)小学生的审美倾向明显 |
四、钢琴即兴伴奏对于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
(一)音乐教材内容的要求 |
(二)音乐课堂的要求 |
第二章 小学音乐课钢琴即兴伴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内容 |
二、调查情况分析 |
(一)教师问卷 |
(二)学生问卷分析 |
三、课例分析 |
(一)听课记录一 |
(二)听课记录二 |
(三)听课记录三 |
(四)听课记录四 |
四、小学音乐课钢琴即兴伴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参差不齐 |
(二)教学硬件设备不足且尚未充分利用 |
第三章 关于如何提升教师课堂即兴伴奏能力的措施 |
一、增强专业能力自我提升意识 |
二、加强即兴伴奏相关技能 |
(一)钢琴演奏能力 |
(二)即兴伴奏能力 |
三、强化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
(一)和声、曲式结构基础知识 |
(二)准确把握调式调性 |
四、即兴伴奏的运用 |
(一)伴奏织体 |
(二)西洋大小调式伴奏 |
(三)民族调式伴奏 |
(四)借鉴优秀正谱伴奏 |
(五)合理、多样化伴奏 |
五、加强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 |
(一)增添并优化教学设备的运用 |
(二)增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 |
(三)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
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 |
(二)教师须不断加强自修 |
(三)针对教学条件进行灵活调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智慧教室环境中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的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智慧教育的出现要求对教学有新的认识 |
1.1.2 教室环境的演变与媒体设备的更新对师生的新要求 |
1.1.3 教育创新理念下的教学改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慧教室环境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
1.2.2 教学交互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智慧教室 |
2.1.2 智慧学习环境 |
2.1.3 教学交互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互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模型概述 |
2.3.1 技术接受模型 |
2.3.2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 |
3 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接受度行为分析 |
3.1 接受度行为与教学交互的关系 |
3.2 问卷设计 |
3.2.1 问卷设计过程 |
3.2.2 编制调查问卷 |
3.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3.3.1 问卷预调查数据收集 |
3.3.2 信效度检验 |
3.3.3 预调查结构方程模型 |
3.4 基于正式调查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1 实施对象 |
3.4.2 数据收集 |
3.4.3 信效度分析 |
3.4.4 结构方程模型 |
3.4.5 接受度行为结果分析 |
4 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交互行为分析 |
4.1 实验基础 |
4.2 课堂互动分析编码模型 |
4.3 课堂互动分析 |
4.3.1 课堂教学行为分类 |
4.3.2 实验数据来源 |
4.3.3 视频数据获取 |
4.3.4 视频数据分析 |
4.3.5 教学交互行为结果分析 |
5 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策略设计 |
5.1 设计基础 |
5.2 有效教学交互策略 |
5.2.1 引导教师合理使用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
5.2.2 组织师生对设备功能性使用的指导 |
5.2.3 指导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
6 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的策略实施 |
6.1 策略实施过程 |
6.2 实施基础 |
6.3 实施结果 |
6.3.1 问卷分析 |
6.3.2 接受度行为结果分析 |
6.3.3 视频分析 |
6.3.4 教学交互行为结果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2.1 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开展教学的接受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Hi Teach软件的使用与应用》教学环节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时代背景——国家对教师情绪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
(二)学理背景——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较为匮乏 |
(三)现实背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情绪需求 |
二、研究问题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一)本研究对混合研究方法的界定 |
(二)本研究的混合研究设计方案 |
四、研究创新与价值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价值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一、小学音乐教学本体的相关研究 |
二、小学音乐教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 |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及结构 |
二、情绪劳动的测量 |
三、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教学中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 |
一、我国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
二、国外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
小结 |
一、研究方法:缺少质性、量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 |
二、研究对象:缺少对不同学科教师情绪劳动特点的研究 |
三、研究变量:缺少从不同侧面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整体研究 |
四、策略研究:缺少策略及及情绪表达规则的探讨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研究准备 |
一、抽样方法 |
二、样本选取 |
三、预研究过程 |
第三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的论域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的论域 |
一、研究对象及场域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学科属性寻根 |
二、心理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心理学定位解析 |
三、社会学基础:教师情绪形成的社会学探究 |
第四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研究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中情绪表达的课堂观察 |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
二、课堂观察的信效度检验 |
三、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人际交往中情绪表达的访谈 |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
二、访谈的信效度说明 |
三、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小学音乐教师关于情绪劳动的理解 |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特征 |
三、对音乐教学要素的理解差异带来的表达方式差异 |
四、情绪表达方式差异带来的课堂情绪氛围及教学效果差异 |
五、音乐教学工作中高强度的情绪需求带来的情绪消耗 |
第五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研究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的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访谈 |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
二、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特征突出 |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个性差异显着 |
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 |
四、尚未明确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
五、受到不同困境影响的情绪劳动实践 |
第六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
一、教师的自身因素 |
二、情绪表达规则的条件因素 |
三、学校层面的资源因素 |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 |
一、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契合 |
二、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契合 |
三、与音乐教育时代育人使命的契合 |
第三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建议 |
一、发挥内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师情绪涵养 |
二、提供依据——明确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
三、借助外力——改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环境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之结论 |
二、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课堂观察记录表(样表) |
附录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
附录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
附录四: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问卷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分析与改造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的相关研究 |
1.2.2 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的相关研究 |
1.2.3 声环境对使用者感受影响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及方案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教室室内声环境理论基础研究 |
2.1 教育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对教室声环境的影响 |
2.2 教室室内声环境影响因素暨理论基础研究 |
2.2.1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背景噪声 |
2.2.2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混响时间 |
2.2.3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声场均匀度 |
2.2.4 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语言清晰度 |
2.3 生理特性对建筑室内声环境的特殊要求研究 |
2.3.1 听音影响因素对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
2.3.2 听觉特性对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
2.3.3 主观意识对教室室内声环境的要求 |
2.4 教室室内声环境计算理论基础研究 |
2.4.1 赛宾公式在教室室内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 |
2.4.2 依林-诺里斯公式在教室室内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 |
2.4.3 依林-努特生在教室室内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评价分析 |
3.1 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主观评价 |
3.1.1 室内声环境主观评价意义 |
3.1.2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现场调研 |
3.1.3 调查问卷设计 |
3.1.4 既有高校教室按室内容积分类 |
3.1.5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1.6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
3.2 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 |
3.2.1 室内声环境测试方法及规范 |
3.2.2 教室室内声环境测试过程 |
3.2.3 教室室内声环境测试结果 |
3.2.4 教室室内声环境模拟 |
3.2.5 各类型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建议值 |
3.2.6 既有教室室内声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
3.2.7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客观评价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研发 |
4.1 建筑声学材料与构造的分析与总结 |
4.1.1 建筑吸声材料与构造的分析与总结 |
4.1.2 建筑隔声材料与构造的分析与总结 |
4.2 关键技术中所涉及声学材料声学特性测试实验 |
4.2.1 吸声系数 |
4.2.2 声学材料特性测试实验方法 |
4.2.3 声学材料特性测试实验过程 |
4.2.4 声学材料特性测试实验结果 |
4.3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研发成果 |
4.3.1 关键技术1——一种可变反射吸声空间构件 |
4.3.2 关键技术2——一种装配式吸声构造 |
4.3.3 关键技术3——一种波浪式声反射装饰板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 |
5.1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设计原则 |
5.1.1 教室改造设计原则 |
5.1.2 教室声环境改造原则 |
5.2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案 |
5.2.1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降噪改造方案 |
5.2.2 改造方案一——吊顶改善室内声环境 |
5.2.3 改造方案二——侧墙面层改善室内声环境 |
5.2.4 改造方案三——帘幕改善室内声环境 |
5.2.5 改造方案四——喷涂改善室内声环境 |
5.3 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案计算机模拟 |
5.4 改造方案结果评价 |
5.5 关键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 |
5.5.1 应用方法 |
5.5.2 应用效果 |
5.6 典型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案 |
5.6.1 小型普通合班教室C3-303声环境改造方案 |
5.6.2 大型普通合班教室C1-303声环境改造方案 |
5.6.3 小型阶梯合班教室乙4-401声环境改造方案 |
5.6.4 大型阶梯合班教室B2-201声环境改造方案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辅助教学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2 研究方法 |
0.3 研究内容 |
1 研究综述 |
1.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
1.2 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整合 |
1.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证研究 |
1.4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2.3 多媒体教学理论 |
2.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5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3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调查分析 |
3.1 多媒体辅助教学概述以及研究范围 |
3.2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使用概述 |
3.3 针对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
3.3.1 教师基本情况 |
3.3.2 教师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态度以及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 |
3.3.3 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需求情况 |
3.3.4 关于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3.3.5 关于教师对国际教育学院的建议信息汇总 |
3.4 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
3.4.1 留学生的基本情况 |
3.4.2 留学生对于多媒体的直观感受 |
3.4.3 留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态度 |
3.4.4 留学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评价 |
3.4.5 关于留学生对国际教育学院的建议信息汇总 |
4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结论以及建议 |
4.1 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现状调查结论 |
4.1.1 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
4.1.2 多媒体软件的种类单一 |
4.1.3 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匮乏 |
4.1.4 体设施陈旧以及匮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
4.1.5 多媒体课件资源缺乏共享 |
4.2 多媒体辅助教学建议 |
4.2.1 更新多媒体设备,并增加多媒体设备种类 |
4.2.2 加强对教师的的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
4.2.3 建立多媒体课件资源库 |
4.2.4 教师自身要积极主动培养多媒体技术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多媒体教室的常用音响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研究[D]. 白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D]. 周媛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S市D高中为例[D]. 牛杰.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以张家口市区三所小学为例[D]. 刘洁.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7]智慧教室环境中师生有效教学交互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黄盛月.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8]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D]. 杨田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分析与改造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D]. 张轶稀.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10]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多媒体辅助教学调查与研究[D]. 张孙强. 辽宁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