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从唐山三友榆山实业有限公司改制看资源枯竭矿山问题的解决(论文文献综述)
牛楠[1](2016)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资源型产业已经从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演变为基础性产业。我国经济正面临新的格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成为必然。唐山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传统的支柱行业面临供过于求、市场萎靡的现状,且尚无替代产业续接。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手段,助推唐山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替代产业的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助推器之一。以金融发展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共生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唐山市为具体实例,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首先,对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国外产业转型中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其次,以政府、金融供给方、企业作为博弈的三方,建立博弈模型并求均衡解,进行博弈分析。再次,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和金融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唐山市产业转型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最优策略选择:混合型金融支持策略,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健全征信体系、完善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沈瑾[2](2011)在《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特点、城市转型的演变规律、转型发展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资源型城市典型的代表城市-唐山的产业及城市发展历程。结合唐山自身特点,分析城市转型的思路和确立的城市发展目标。重点研究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持、以及空间上的引导和落实,配合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型的绿色策略;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向沿海布局的蓝色策略;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的红色策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的深绿策略。并提出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公共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优先”等原则。论证发展策略的可实施途径。通过研究和探讨各策略间的内在联系,策略对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相关决策制定产生作用与影响。形成在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相应的工作思路。将具体的规划策略转化为操作层面能付诸实施的法定规划。通过对城市规划失效成因的解析、实效评估以及城市规划的再认识。分析目前规划领域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对规划变革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变革现有的城市规划运作模式,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规划编制方法。构建完备的城市规划研究和编制体系。研究通过对规划管理运行体系和决策体系相关制度的研究,希望能变革现有体制、机制的制度障碍,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建立在理性务实基础上,富有城市自身特色的城市规划研究、编制、决策、管理体系框架。
余建川[3](2007)在《中国盐行业的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盐行业是中国传统制造行业,经过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管理,同国外先进盐业比较,存在很大差距。国外先进盐业的特点是:企业集中度高、竞争力强、产销一体化、效率高、设备先进、资源利用率高、产品结构合理、产品开发广泛、区域划分、物流组织经济合理。我国盐业落后主要表现为:企业分散、规模小、整体竞争力弱、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产销分割、效率低下,企业积累少、装备落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盐行业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行业内发展的不平衡,使行业的并购整合风起云涌,强势企业兼并收购弱势企业,其他行业企业也大举兼并制盐企业,整个行业进入大整合、大重组时代。对此,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中国盐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发挥区域优势、合理产业布局;鼓励盐碱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大型制盐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盐厂(场),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盐业集团,并依托大型制盐企业集团建立稳定的食盐供应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以盐的终端产品为目标,延长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效益。根据盐行业的实际情况,中国盐行业并购的战略思路和趋势主要包括同业并购──优势企业推进资本扩张;下游化工企业兼并盐业企业,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盐业公司兼并生产企业,形成产销一体化;盐业企业收购化工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中盐集团和久大集团是盐行业中扩张势头强劲的两个大企业,其中中盐集团是国有中央大型企业,久大集团是从国有改制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中盐集团利用其中央企业和原有的行业管理者身份的优势,先后对多个地方的国有大型制盐企业和盐业销售公司进行了以资产划拨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重组。通过这种模式,中盐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盐业公司。久大集团以先进的体制、管理水平、生产技术先后对省内和省外几家盐业企业进行了以资产收购为特征的并购,通过收购后的整合,产生了良好的资源整合效益,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井矿盐企业。中盐集团和久大集团的并购模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共同点都是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通过战略并购方式来推进企业的迅速扩张。这种战略并购方式将是盐行业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相关并购理论,通过对盐行业并购活动的研究,总结了盐行业并购的战略思路和趋势,提出了盐行业的战略并购是提高盐行业效率、改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整合的必然途径,同时指出了在盐行业并购活动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本文分析研究,将进一步完善盐行业的并购整合思路、模式,并为盐行业顺利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提供有益的启示。
刘真牛[4](2004)在《唐山三友碱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山三友碱业公司设计年产纯碱60万吨,现已达到100万吨生产规模。是国家80年代建设的三大碱厂之一,在管理、技术创新、成本,产品质量方面处于国内前三位的地位,产品占国内市场10%的份额,每年出口纯碱12万吨以上,占我国出口总量10%的份额。随着200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纯碱生产国;以及随着纯碱行业全球化,中国的纯碱出口东南亚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而且入关后我国纯碱进口关税将从13%降低到零,美国天然碱的进口量也不断加大;另外国内纯碱企业产能扩建、玻璃企业和原盐企业也加入到纯碱生产企业行列;所有这些都造成纯碱市场竞争加剧,对唐山三友碱业公司产生了挑战,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纯碱市场的分析,对纯碱生产过程价值链分析,结合唐山三友碱业公司面对的外部环境与企业资源能力现状,在SWOT分析基础上,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威胁和企业的优势、弱点,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评价实施等步骤,找出对唐山三友碱业公司具备可实施性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是:1、稳定和发展纯碱业务战略;2、扩大氯化钙生产规模占据国内领先地位的增长战略;3、剥离碱业公司辅助业务,精干主体战略;4,寻求在盐化工、煤炭化工等关联行业新领域发展的战略。本文提出的发展战略,通过适宜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的分析,相信对唐山三友碱业公司的战略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戴晓东[5](2003)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从唐山三友榆山实业有限公司改制看资源枯竭矿山问题的解决》文中研究指明
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从唐山三友榆山实业有限公司改制看资源枯竭矿山问题的解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从唐山三友榆山实业有限公司改制看资源枯竭矿山问题的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1)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资源型城市定义 |
2.1.2 资源型城市分类 |
2.2 金融经典理论 |
2.2.1 金融发展理论 |
2.2.2 金融深化理论 |
2.2.3 金融共生理论 |
2.2.4 金融中介理论 |
2.3 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2.3.1 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2.3.2 资本匮乏与经济的关系 |
第3章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机理与经验分析 |
3.1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机理 |
3.1.1 资本形成机制 |
3.1.2 资本导向机制 |
3.1.3 资本配置机制 |
3.1.4 防范风险机制 |
3.2 国外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经验 |
3.2.1 美国金融支持模式 |
3.2.2 法国金融支持模式 |
3.2.3 日本金融支持模式 |
3.2.4 德国金融支持模式 |
第4章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博弈分析 |
4.1 模型假设与建立 |
4.1.1 模型基本假设 |
4.1.2 模型变量定义 |
4.2 模型分析与求解 |
4.2.1 模型分析 |
4.2.2 模型求解 |
4.2.3 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
4.2.4 结论 |
第5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与金融供求分析 |
5.1 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 |
5.1.1 经济方面 |
5.1.2 社会方面 |
5.1.3 环境方面 |
5.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制约因素 |
5.2.1 环境制约 |
5.2.2 人才制约 |
5.2.3 金融制约 |
5.2.4 理念制约 |
5.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金融需求分析 |
5.4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金融供给分析 |
5.4.1 信贷资金供给 |
5.4.2 资本市场供给 |
5.4.3 非正规金融供给 |
5.4.4 金融供给方差异对比分析 |
第6章 金融支持唐山产业转型的策略分析 |
6.1 唐山产业发展现状 |
6.1.1 唐山产业结构现状 |
6.1.2 唐山产业转型的方向 |
6.2 唐山产业转型的金融需求分析 |
6.2.1 传统产业对金融的需求 |
6.2.2 高新技术产业对金融的需求 |
6.2.3 现代服务业对金融的需求 |
6.2.4 现代农业对金融的需求 |
6.3 唐山产业转型的金融供给分析 |
6.3.1 信贷资金供给 |
6.3.2 资本市场供给 |
6.3.3 非正规金融供给 |
6.4 金融支持唐山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6.4.1 金融支持唐山产业转型的实证分析 |
6.4.2 金融支持唐山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
6.4.3 金融支持唐山产业转型乏力的原因 |
6.5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策略分析与选择 |
6.5.1 策略一:市场导向型金融支持策略 |
6.5.2 策略二:政府导向型金融支持策略 |
6.5.3 策略三:混合型金融支持策略 |
6.5.4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策略选择 |
6.6 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
6.6.1 健全金融征信体系 |
6.6.2 完善担保体系 |
6.6.3 拓宽融资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的缘起和写作背景 |
1.1.1 研究的缘起 |
1.1.2 研究的时间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框架和写作章节安排 |
1.4.1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框架和写作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资源”的概念界定 |
2.1.2 “转型”的概念界定 |
2.1.3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概况 |
2.2.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概况 |
2.2.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概况 |
2.3 资源型城市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综述 |
2.3.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 |
2.4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生 |
2.4.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
2.4.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案例及启示 |
第三章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 |
3.1 唐山——典型的中国资源型城市概况 |
3.1.1 唐山是典型因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
3.1.2 唐山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 |
3.1.3 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唐山 |
3.2 产业发展概述 |
3.2.1 近代工业的摇篮——建国前唐山产业的发展 |
3.2.2 多舛的发展之路——1949 年—1978 年唐山产业的发展 |
3.2.3 黄金发展时期——1979 年—2002 年唐山产业的发展 |
3.2.4 转型之路——2003 年至今唐山产业的发展 |
3.2.5 唐山产业转型初具成果 |
3.3 城市发展概述 |
3.3.1 建国前唐山城市的发展 |
3.3.2 1949 年—1976 年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
3.3.3 1976 年—1985 年唐山城市的重建唐山大地震对城市的破坏 |
3.3.4 1985 年—1994 年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
3.3.5 1994-2002 年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
3.3.6 2002 年至今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
第四章 转型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产业及城市关键问题分析与目标的确定 |
4.1 城市面临的产业及城市关键问题分析 |
4.2 资源型工业城市规划转型的必要性 |
4.2.1 资源性工业城市的特殊性要求 |
4.2.2 修复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要求 |
4.2.3 经济转型需要相应的城市规划转型以实现空间落实 |
4.2.4 社会机制转型需要相应的城市规划转型以提供政策技术支持 |
4.3 唐山城市转型所具备的条件、优势、机遇 |
4.3.1 宏观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 |
4.3.2 曹妃甸成为国家战略空间 |
4.3.3 国家战略资源的发现 |
4.4 唐山城市规划的历程及不同时期目标的确立与调整 |
4.4.1 1976 年以前城市规划的编制 |
4.4.2 《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 |
4.4.3 《2000 年唐山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4.4.4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
4.4.5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
4.5 唐山近三十年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与确立 |
第五章 应对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发展策略 |
5.1 研究经济、生态与社会三者关系 |
5.2 产业转型过程中唐山城市发展策略 |
5.2.1 绿色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
5.2.2 蓝色策略——引导城市和产业向以沿海布局 |
5.2.3 深绿策略——建设生态城市 |
5.2.4 红色策略——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 |
5.3 资源型工业城市规划转型引导的基本原则5 |
5.3.1 采用问题导向型的规划思维 |
5.3.2 强调动态调整的规划思维 |
5.3.3 采用渐进的策略支撑城市转型 |
5.3.4 走向城市规划的生态化 |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区域协调与空间布局策略 |
6.1 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格局的基本特点 |
6.1.1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含义 |
6.2 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意义 |
6.2.1 经济结构调整 |
6.2.2 优化资源配置 |
6.2.3 提高区域竞争力 |
6.2.4 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建设的需要 |
6.3 唐山市空间结构结构转型的现实意义 |
6.3.1 产业调整升级的经济转型需要新的承载空间 |
6.3.2 城市功能的完善需要空间结构更新 |
6.3.3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空间结构保障 |
6.3.4 城市化的推进发展需要空间结构转型并建立空间体系支撑 |
6.4 唐山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
6.4.1 唐山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因素 |
6.4.2 唐山市空间拓展的趋势与机遇 |
6.5 京津冀都市圈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
6.5.1 唐山在区域中定位及京津冀都市圈相关研究及规划 |
6.5.2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唐山的机会与挑战 |
6.6 唐山市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基本思路与框架 |
6.6.1 唐山城市空间战略目标选择与发展策略 |
第七章 唐山城市的生态策略及实践 |
7.1 唐山市生态城市条件分析 |
7.1.1 唐山市的生态优势 |
7.1.2 唐山市城市生态系统特征辨析 |
7.1.3 唐山城市主城区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
7.2 唐山城市转型目标与生态城市策略 |
7.2.1 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 |
7.2.2 唐山市的生态策略 |
7.3 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 |
7.3.1 唐山市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研究 |
7.3.2 南部沿海空间布局生态规划的研究(生态优先案例) |
7.3.3 唐山南部采煤塌陷区-南湖生态城的实践(生态重建) |
第八章 唐山:城市转型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划对策 |
8.1 资源型城市的公共空间优先策略 |
8.1.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 |
8.1.2 公共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的作用及意义 |
8.1.3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特征 |
8.1.4 建立有鲜明唐山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
8.1.5 塑造唐山市公共开放空间特色 |
8.1.6 公共空间的实践---以凤凰山公园改造为例 |
8.1.7 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施保障 |
8.2 资源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开发利用策略 |
8.2.1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特点分析 |
8.2.2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特点分析 |
8.2.3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及实践 |
8.2.4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更新的目标、影响因素、原则及策略 |
8.2.5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更新的实施路径 |
8.2.6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更新的实践-工业遗产及优秀近现代建筑 |
8.2.7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8.3 资源型城市的文化策略 |
8.3.1 城市文化的基本理论支撑 |
8.3.2 唐山的文化认知与特色分析 |
8.3.3 唐山市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文脉体系开发战略研究 |
8.3.4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文化策略 |
8.4 城市规划的安全策略 |
8.4.1 影响城市安全因素概况描述 |
8.4.2 主要规划对策 |
8.4.3 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与城市防灾避难空间整合策略研究 |
8.5 城市理想住区模式的多视角研究 |
8.5.1 关于理想住区模式研究 |
8.5.2 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8.5.3 住区空间模式的形态演变 |
8.5.4 我国住区尺度相关因素分析 |
8.5.5 城市理想住区模式的问题探讨 |
8.5.6 理想住区的实践—以唐山凤凰新城居住区规划为例 |
第九章 城市规划的再认识与规划变革的途径 |
9.1 城市规划本质的再认识 |
9.1.1 城市规划应是一门关于空间营造的科学 |
9.1.2 城市规划必须逐步向利益协调的公共政策转向 |
9.2 城市规划实效评估与失效解析 |
9.2.1 城市规划的实效 |
9.2.2 城市规划失效成因解析 |
9.3 提升中国城市规划实效的途径 |
9.3.1 构建“中国范式”的城市规划理论 |
9.3.2 构建合理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创新 |
9.3.3 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
第十章 城市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方法探讨 |
10.1 加强区域研究,形成城市规划的坚实区域基础 |
10.1.1 加强区域研究的必要性 |
10.1.2 加强区域研究的重点 |
10.2 加强多规融合,形成统一的空间引导与管制规划体系 |
10.2.1 多规融合的必要性 |
10.2.2 多规融合的难点 |
10.2.3 推进多规融合的若干建议 |
10.3 积极开展灵活的非法定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多种规划需求 |
10.3.1 开展非法定规划的必要性 |
10.3.2 编制非法定规划应避免的若干误区 |
10.4 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打破法定规划的技术锁定 |
10.4.1 引入新技术,提高空间营造技术的科学性 |
10.4.2 目前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平衡,应用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 |
10.4.3 “三规合一”必须有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支撑基础 |
10.5 法定规划编制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
10.5.1 城市总体规划 |
10.5.2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
10.5.3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
10.5.4 非法定规划的必要性和编制方法探讨 |
第十一章 构建决策管理新体系及规划管理变革探索 |
11.1 转型期城市规划决策管理新体系及规划管理变革需求的背景 |
11.1.1 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新的制度建设需求 |
11.1.2 新时期国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对城市规划改革的要求 |
11.1.3 配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需要城乡规划制度进行创新 |
11.1.4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薄弱的改善要求 |
11.1.5 经营城市的技术工具 |
11.1.6 体现空间公正的政府公共行为 |
11.2 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构建 |
11.2.1 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的目标 |
11.2.2 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调整的几个方向 |
11.2.3 新时期城市规划运行机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
11.3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对策的研究 |
11.3.1 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研究 |
11.3.2 城市总规划师制度研究 |
11.3.3 城市规划的动态评估与调整制度研究 |
11.4 城市规划实施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研究 |
11.4.1 建立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及相应的财政投资体系的有效衔接机制,重点推进“近期建设规划”实施 |
11.4.2 建立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 |
11.4.3 改进“组织方式”,协调公共财政配置 |
11.4.4 采用“经济分析”研究,提高公共财政推进规划实施效率 |
11.5 城市规划管理运行体系中相关制度的研究 |
11.5.1 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 |
11.5.2 建立城乡规划申诉机制的探讨 |
11.5.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
11.5.4 城市规划公开听证会制度 |
11.5.5 建立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平台 |
11.5.6 构建城市规划决策管理三维支持系统 |
11.5.7 城市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估制度 |
11.5.8 构建规划编制单位价值中立的城市规划环境 |
第十二章 结论和展望 |
12.1 主要结论 |
12.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12.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12.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沈瑾2003 年-2010 年博士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插图目录 |
表格目录 |
(3)中国盐行业的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
二、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
第一章 中国盐行业情况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盐行业的基本情况 |
一、盐资源情况和盐行业竞争状况 |
二、中国盐行业特点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盐行业与国际盐行业的比较研究 |
一、国际盐资源分布及生产状况 |
二、先进国家盐行业特点分析 |
三、中外盐行业特点比较 |
第三节 我国盐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二章 中国盐行业并购的意义、遵循的理论和战略思路 |
第一节 中国盐行业并购的意义 |
第二节 盐行业并购的主要相关理论 |
一、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
二、企业并购的主要形式 |
三、并购后的整合 |
四、战略并购的主要理论 |
第三节 中国盐行业并购的战略思路和趋势 |
一、同业并购──优势企业推进资本扩张 |
二、下游化工企业兼并盐业企业,形成产业链一体化 |
三、盐业公司兼并生产企业,形成产销一体化 |
四、盐业企业收购化工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
第三章 中国盐行业两大集团并购模式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两大盐业集团并购模式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分析 |
一、中盐集团的并购模式 |
二、久大集团的并购模式 |
第二节 中盐、久大并购模式比较研究 |
第四章 盐行业并购整合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
第一节 政策和行业准入限制的问题 |
第二节 合理利用资源问题 |
第三节 人员安置与分流问题 |
第四节 文化融合和协同效应的发挥问题 |
第五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 |
结 束 语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4)唐山三友碱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 论 |
1.1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
1.2 纯碱战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纯碱行业现状 |
2.1 全球纯碱市场现状 |
2.2 亚洲纯碱生产和市场 |
2.3 国内纯碱市场供需现状 |
2.4 纯碱行业主要经济特性 |
第三章 碱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唐山三友碱业公司的自然和基础环境条件 |
3.2 唐山市和开发区的宏观经济环境 |
3.3 社会总体因素对纯碱行业的影响 |
第四章 碱业公司资源现状分析 |
4.1 企业资源分析的意义 |
4.2 唐山三友集团现状 |
第五章 碱业公司纯碱生产价值链分析 |
5.1 原燃料供应商的权利和优势 |
5.2 纯碱副产品生产价值链形成 |
5.3 纯碱替代品的影响 |
5.4 纯碱行业新进入者的影响 |
5.5 现有纯碱企业之间的竞争 |
5.6 纯碱价格变化和影响因素 |
5.7 唐山三友碱业公司的地位 |
第六章 碱业公司SWOT分析和可选战略 |
6.1 碱业公司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分析 |
6.2 在纯碱业务方面战略分析 |
6.3 在氯化钙业务方面战略分析 |
6.4 唐山三友碱业公司战略制定 |
第七章 战略评价和实施规划 |
7.1 战略评价 |
7.2 战略实施规划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从唐山三友榆山实业有限公司改制看资源枯竭矿山问题的解决(论文参考文献)
- [1]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为例[D]. 牛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2)
- [2]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D]. 沈瑾. 天津大学, 2011(06)
- [3]中国盐行业的并购研究[D]. 余建川.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3)
- [4]唐山三友碱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刘真牛. 天津大学, 2004(04)
- [5]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从唐山三友榆山实业有限公司改制看资源枯竭矿山问题的解决[J]. 戴晓东. 化工管理,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