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UG生成表驱动的零件三维参数化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范慧楚[1](2020)在《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叉车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近年来,叉车逐渐朝着系列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一系列叉车门架的形状结构基本不变,仅因吨位不同在尺寸上略有差异。结合参数化设计技术对通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定制专用产品设计系统,能够有效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同时,在模型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将参数化设计思想引入CAE领域,能够实现分析与优化过程的参数化驱动。近年来,在同一软件中完成建模与分析已成为CAD/CAE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型号内燃叉车的两级门架为研究对象,针对叉车门架设计分析过程中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修改困难等缺点,运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和二次开发技术,以UG NX10.0为开发平台,采用NX Open C和NX Open C++混合开发的方式,在Visual Studio2012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对叉车门架关键零部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进行开发。利用Menu Script和Block UI Styler工具设计用户菜单和对话框,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论文针对叉车门架参数化系统的设计需求,构建了系统四层体系架构,将系统总体划分为参数化建模、参数化分析和参数化优化三大模块,并对UG NX二次开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对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表达式建立门架模型作为参数化模板文件。采用基于模型模板的二次开发方法,结合NX Open API接口函数对叉车门架参数化建模系统进行开发,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叉车门架关键零部件的快速建模。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叉车门架受力情况及UG NX高级仿真模块中的有限元分析流程,利用Journaling二次开发工具,基于NX NASTRAN开发了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通过自动仿真分析对门架模型的强度、刚度等性能进行判断,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根据自动仿真分析结果,基于优化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进一步开发了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将优化过程和模拟退火算法封装进应用程序,系统自动寻得最优解并驱动模型更新,实现了控制参数、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设计变量的参数化。针对货叉材料过剩现象,通过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进行自动优化,实现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自身重量的减轻。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真正实现了同一平台下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分析-优化全过程,有效地提高零部件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程齐[2](2020)在《基于MBD模型检索的汽车检具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检具影响着新车型的研发进程和整车制造精度,检具设计是汽车研发的重要步骤。随着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的设计方式已很难应对检具快速制造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其生产效率。本文针对检具模型检索的精确率、重用率以及检具设计效率等问题,从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汽车检具设计关键技术中的案例资源调用、模型变型设计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MBD模型检索的汽车检具快速设计思路,并结合多种技术,开发了一套汽车检具设计系统,推动汽车检具设计更加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对汽车行业已有工艺装备模型的有效重用,提升了检具设计的效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统筹分析汽车主模型信息建模的基础上,创建零件的三维MBD工序模型,获取三维模型检索流程中的相关信息,构建包含零件外形特征和检测工艺特征的信息模型,并将其作为三维模型检索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在模型相关信息预处理研究中,使用TF-IDF算法对检测文档数据进行转换,使模型检索的数据信息更加充分。(2)针对企业目前案例检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BD模型检索的案例重用方法。在获取零件模型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学习机检索算法,从复杂的工艺装备案例库中检索出与待设计汽车零件模型具有相似特征的三维模型,并调用与该模型关联映射的检具模型。(3)针对企业已有检具模型资源的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检具案例模型重构设计方法,通过案例模型变型和局部调整从而生成满足设计需求的汽车检具。在了解汽车零件与检具模型的参数信息后,分解检具模型结构,创建变型设计模板;针对检具结构中各类元件的资源特性,通过算法匹配零件参数,实现汽车零件与检具模型之间设计参数的联动,利用参数使得检具模型发生变型;对模型中需要修正的模块进行替换,并将配置后的零件自动装配生成满足设计需求的检具。通过对已有检具模型的变型、调整完成汽车检具设计,缩短了检具设备的研发周期。(4)基于上述的关键技术和思路,从检具设计公司设计需求出发,基于UG/NX软件平台开发了汽车检具智能设计系统,介绍了设计系统包含的功能体系,并以汽车前保险杠模型为验证实例,实现了其检具的快速设计,验证该技术在检具设计中的实用性。
邵瑞晨[3](2020)在《基于拓扑预映射与阵列自定位的复杂产品装配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文中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航天等领域中复杂产品的设计与性能仿真分析,而动力学仿真模型的构建,是分析复杂产品动力学性能的前提与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主要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自带的建模功能,或基于CAD与动力学分析软件两种异构平台的协作实现。前者只能用于简单产品的动力学建模,而后者在建模过程中存在参数丢失、运动学动力学约束建立操作繁琐等问题,建模效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复杂产品动力学建模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拓扑预映射与阵列自定位的复杂产品装配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阵列型产品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中,实现阵列型复杂产品动力学模型的快速构建及修改。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了装配模型的建模方法与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参数配置、运动学动力学约束的快速建立方法,以及阵列型产品中阵列组成元素批量装配与动力学建模的方法,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框架。第二章提出了基于多体动力学增广约束的产品动力学模型拓扑结构表达方法。提出多体动力学增广约束的概念,并采用增广约束建立产品动力学模型的拓扑关系图,实现动力学模型约束关系与装配关系的一体化表达,为装配模型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建模建立概念模型。第三章研究了关系表驱动的产品动力学模型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方法。基于数据库实现各构件属性数据的存储,通过设计各模块数据表的关系模式建立各模块的关联配置模型,实现构件属性数据的模块化配置,提高构件属性数据的配置及修改效率。第四章研究了基于拓扑预映射的产品动力学模型约束建立与构件装配方法。基于将约束体现在构件数据中的思想,提出拓扑预映射的概念,并在构件上建立拓扑预映射点作为拓扑预映射的实现基础。提出了基于拓扑预映射点的运动学动力学约束建立方法,以及基于拓扑预映射点坐标变换的构件装配定位方法,实现约束与装配定位关系同步建立,体现出装配模型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构建的特点。第五章提出了含圆角多边形阵列产品阵列组成构件的自适应装配定位方法。针对如链轮及履带行动系统中出现的圆角多边形阵列,提出了适应基圆几何参数变化的圆角多边形阵列装配参考线几何参数求解方法,与基于阵列元素分布特点的子阵列组成构件装配定位方法,实现阵列元素的批量与自适应装配定位。通过遍历阵列组成构件的方法批量建立所需的运动学动力学约束,提高了阵列组成构件的装配与动力学模型构建效率。第六章开发了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软件并进行应用。针对履带车辆这种典型的阵列型复杂产品,基于Qt 5开源GUI库及SQLite数据库,通过C++编程语言实现本文第2章至第5章提出的方法,完成软件的开发,实现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的一体化建模,并通过具体的仿真实例及动力学模型修改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进行展望。
马文杰[4](2019)在《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文中提出阀门是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以及海洋采油等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导流、截止、调节、节流、防止逆流、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阀门产品系列化程度高,同一系列的阀门产品具有尺寸不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采用参数化设计技术(Parametric Design)进行阀门产品的设计能够使设计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是产品数字化定义技术的最新发展,旨在构建融合了设计制造信息的全三维产品模型。引入MBD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建模方法,以典型阀门产品——蝶阀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并开发了原型系统。首先,依据阀门产品的设计和结构特点以及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联关系,根据MBD技术的建模要求,将结构设计单元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完成基于MBD的阀门产品结构设计单元划分;其次,根据MBD数据集的通用组织规范和建模方法,考虑零部件参数化模型的建模需求,确定结构设计单元的MBD数据集内容构成及相关建模规则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流程,重点研究了面向自动装配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然后,结合通用三维CAD软件(UG NX)的设计环境,研究基于MBD的参数化建模技术,依据MBD数据集建模规范,定义设计参数、各类约束以及设计制造信息,建立了阀门产品结构设计单元的MBD参数化模型;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原型系统,通过定义产品设计流程导航工具,实现了与设计进程同步的自动装配。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将MBD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相融合,实现了全三维的阀门产品设计,能够生成包含设计制造信息的阀门产品模型,并使其成为后续设计制造环节的唯一数据源,对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设计效率和保证产品设计制造信息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盛[5](2019)在《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在产品零件的设计、分析、工艺过程中,变型设计是实现快速设计的一种主要方法。变型设计的实质是重用已存在的成熟模型,对模型局部或整体进行调整和修改,生成新的模型的技术。本文依据基础模型参数化思想,提出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分析、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的方法,规划实现流程,阐述变型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以金属软管产品零件作为研究对象,开发了CAD/CAE/CAPP集成原型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了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规划了系统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向,阐明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2)研究了零件族和产品族技术,定义了零件族和产品族概念,对产品零件进行分类编码管理信息,并描述其数据结构。提出了基础模型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何基础模型,并阐述了支持变型设计的设计事物特性表建模技术。研究了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的零件族和产品族几何模型的变型设计方法,阐述几何模型变型设计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的几何模型快速变型设计。(3)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建模与变型设计方法。阐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建模流程,从数据结构方面介绍了建立CAD/CAE集成的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分析报告文档基础模型的方法,并与基础模型产生联系的事物特性表建模的方法。阐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和分析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变型设计的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和分析事物特性表的分析报告文档快速变型设计。(4)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方法。从数据结构方面介绍了建立工艺卡片基础模型的方法,提出依据设计事物特性表建立CAD/CAPP集成的工艺事物特性表的方法。阐述基于工艺事物特性表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的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工艺事物特性表的工艺卡片快速变型设计。(5)开发了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原型系统,描述了系统具有的功能模块,并运用实例验证了系统中所涉及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王冠千[6](2019)在《基于测量数据的狭长箱体参数化设计及NC编程模块开发》文中认为复合材料狭长箱体是防空武器的重要装备,其毛坯采用人工铺设和缠绕成型,成型误差大,导致狭长箱体上的环筋必须经过修磨才能与标准纵筋装配。目前,大多通过人工方式对箱体进行打磨加工,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且粉尘污染严重。针对具备不同环筋尺寸的狭长箱体实现柔性自动化加工要求,本文基于Windows环境,在UG平台上,通过UG/Open二次开发工具开发出了一套具有参数化建模、装配仿真、NC自动编程功能的狭长箱体自动化加工模块,并根据模块需求,使用Access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了数据库,如装配位置信息库、测量数据库等。模块将全部的建模命令、工艺参数、NC编程知识以及数据库调用方法等嵌入至API函数编制的程序中,减少复杂的交互式参数设置工作,提高了狭长箱体的加工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概括如下:(1)分析了多种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利弊,结合狭长箱体结构特点,提出了狭长箱体整体参数化设计方案。开发了狭长箱体参数化设计子模块,使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实现基于测量数据的箱体与环筋参数化建模。(2)对虚拟装配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出狭长箱体纵-环筋装配检验子模块,实现了纵筋自动装配、干涉体自动提取功能。(3)研究并分析了狭长箱体的加工工艺,开发了狭长箱体NC自动编程子模块。该模块采用可变轴轮廓铣模式计算刀具轨迹,生成刀具位置源文件。编写了四轴单摆头龙门铣床的后处理程序,利用集成调用方式对源文件进行处理,生成数控机床可识别的NC代码。(4)基于VERICUT仿真平台,搭建了四轴单摆头龙门铣床加工环境,实现了狭长箱体环筋的虚拟机床仿真加工。研究了环筋边缘加工进给速率的优化方法,自动对代码中的进给速率进行了优化。加工结果显示,可以在保证箱体加工质量前提下提高狭长箱体的NC编程效率。论文的研究成果已通过企业的检验与测试,可以应用于实际狭长箱体的制造。
胡贤金,代燕芹,杨冰,李波[7](2018)在《高性能螺纹丝锥参数化设计》文中指出建立基于uniGraphics软件环境的高性能螺纹丝锥参数化设计技术,将系列化尺寸参数的高性能螺纹丝锥产品三维设计作业通过Visual Studio程序化操作部件族电子表格进行快速生成,通过建立设计变量与尺寸参数驱动的对应关系完成高性能螺纹丝锥的参数化设计作业,并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Excel电子表格技术及网页技术等融于参数化设计中,提高高性能螺纹丝锥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通过建立高性能螺纹丝锥三维实体零件库,将三维模型快速提交给切削仿真应用研究、CAD/CAM作业等其它应用中。
李倩[8](2018)在《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同步器凭借其减小换挡冲击和噪声以及延长变速器寿命等优点,已在MT(Manual Transmission)、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以及DCT(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等变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通用CAD软件的传统方法设计同步器的周期一般较长,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因此,本文以通用CAD软件为基础,设计一款专用的同步器参数化设计系统会有显着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进行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分别研究同步器零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以及面向寿命最大化的同步器优化设计,开发专用的同步器参数化设计系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某变速器设计实例数据,验证了本系统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同步器零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基于参数化程序驱动方法,结合UG/Open Grip技术,通过深入分析锁环式单锥同步器的结构型式,利用UG/Open Grip完成了锁环式同步器同步环、同步器花键毂、同步器结合套、结合齿圈以及同步器装的参数化设计。(2)面向寿命最大化的同步器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同步器动力学系统分析研究得到了同步时间的计算公式,结合粘着磨损理论及M-B分形理论得到了同步环磨损量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同步器寿命为目标,综合考虑同步器设计的限制条件,建立了同步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为后续参数化系统开发奠定基础。(3)锁环式单锥同步器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基于VC++2010和UG/Open等开发工具,开发了锁环式单锥同步器的参数化设计系统,包括设置系统环境变量、设计用户菜单、定制用户对话框、API调用GRIP、结构参数优化、数据存储与传递、一键装配等核心功能,实现同步器的精确造型与快速装配。(4)结合某款变速器设计实例数据对本设计系统进行测试,完成五-六挡同步器关键零件三维精确建模,实现快速正确装配,并通过GRIP自动进行同步器干涉校验。通过实例测试,验证本系统的有效性。本系统集优化设计与参数化建模于一体,能够有效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同时为锁环式单锥同步器计算机辅助分析提供可能,对其他产品参数化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海涛[9](2017)在《基于参数化的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的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网不断完善,物流量日益增大,铝合金厢式车以其全方位的优势在运输车辆中占有量不断上升。但是我国厢式车生产企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设计手段落后,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厢式车的个性化需求。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厢式车,建立了基于参数化的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增强厢式车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快速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铝合金厢式车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参数化的快速设计方法,为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铝合金厢式车的总体结构,确立厢式车的主要设计参数,根据厢式车结构特点合理划分模块。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技术建立了铝合金厢式车数据库。通过对参数化设计技术的研究,结合人机交互设计技术,完成厢式车的参数化建模。利用自动装配技术,结合零部件自动装配方法,实现厢式车的自动装配。研究基于UG二次开发的用户界面技术,开发适合铝合金厢式车的菜单栏以及用户对话框。利用VC++6.0编程软件和UG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以某型号铝合金厢式车为例,通过参数化建模技术快速完成各零部件的建模,运用自动装配技术快速完成模型装配,然后调用Hyperworks对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系统有效性。
陈静[10](2016)在《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建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石油勘探行业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各种钻井逐渐涌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不足愈加明显,传统的设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改进当前的石油钻探设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提高设计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同时运用STEP标准的中性文件描述并提取产品信息,最终设计一个石油钻机井架的设计开发系统,将产品的设计特征和产品设计经验和规则一体封装,设计多个满足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同需求的功能模块,从而提高产品整体的设计效率。具体内容为: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设计。分析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整合石油钻机井架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约束并设计相关参数,创建石油钻机井架关键零部件及整体结构的参数化模型。基于UG平台的二次开发设计。以C++语言作为编制设计语言,结合UG/Open API实现基于UG平台的二次开发设计。利用UG/Open MenuScript提供的脚本语言,修改UG界面菜单,同时为菜单添加响应。利用UG/Open UIStyler实现用户对话框自定义设计,通过UG/OpenAPI接口启动UG建模程序,自动生成模型,实现石油钻机井架模型的快速设计。实现STEP中性文件信息的提取与存储。分析STEP标准中性文件的语法结构以及数据提取的基本原理,构造词法分析器,实现信息的提取,形成单一数据源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数据库的实现。采用SQL Server作为存储数据库,利用SQL语言对石油钻机井架的信息数据进行增删、查找操作。建立石油钻机井架设计开发系统。该系统将参数化建模技术、UG的二次开发技术、STEP标准的中性文件信息提取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设计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多个功能窗口,实现石油钻机井架关键零部件信息输入与提取,石油钻机井架产品零部件及整体结构模型的快速设计,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以及在数据库中导入、查询和修改信息的功能。
二、基于UG生成表驱动的零件三维参数化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UG生成表驱动的零件三维参数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
1.2.2 参数化分析与优化研究现状 |
1.2.3 CAD/CAE一体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4 叉车的设计分析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2 章节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系统总体架构与开发基础 |
2.1 系统设计框架与功能 |
2.1.1 系统需求分析 |
2.1.2 系统体系架构 |
2.1.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2.2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
2.3 UGNX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2.3.1 二次开发流程 |
2.3.2 NX/Open API |
2.3.3 用户界面设计技术 |
2.3.4 应用程序的运行 |
2.4 本章小结 |
3 叉车门架参数化建模系统开发 |
3.1 参数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思路 |
3.1.1 交互图形参数化设计 |
3.1.2 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 |
3.1.3 参数化建模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3.2 基于模型模板的参数化建模 |
3.2.1 模型参数分析 |
3.2.2 表达式法建立参数化零件模板 |
3.2.3 UGNX参数化建模执行 |
3.3 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
3.3.1 用户菜单定制 |
3.3.2 用户对话框设计 |
3.3.3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译 |
3.4 本章小结 |
4 叉车门架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 |
4.1 参数化分析技术及系统设计思路 |
4.1.1 参数化CAE分析技术 |
4.1.2 Journaling二次开发技术 |
4.1.3 参数化分析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4.2 参数化CAE模型 |
4.2.1 门架系统受力分析计算 |
4.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4.2.3 建立仿真模型 |
4.3 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
4.3.1 自定义菜单设计 |
4.3.2 对话框设计 |
4.3.3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译 |
4.4 参数化分析系统运行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叉车门架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开发 |
5.1 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思路 |
5.1.1 结构优化设计 |
5.1.2 参数化优化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5.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型优化 |
5.2.1 门架优化模型建立 |
5.2.2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
5.3 参数化优化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
5.3.1 用户界面设计 |
5.3.2 应用程序编译 |
5.4 实例运行与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
(2)基于MBD模型检索的汽车检具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三维MBD模型检索技术 |
1.2.2 检具案例推理技术 |
1.2.3 装备模块化变型设计技术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汽车检具智能设计技术与系统框架 |
2.1 检具设计系统需求分析 |
2.2 检具设计过程详细分析 |
2.2.1 检具功能概述和设计特点 |
2.2.2 检具设计系统过程分析 |
2.3 检具系统总体方案框架与支撑技术 |
2.3.1 系统总体方案体系框架 |
2.3.2 系统设计流程与开发目标 |
2.3.3 系统开发主要支撑技术 |
2.4 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
2.4.1 三维模型检索功能模块 |
2.4.2 汽车检具模型快速设计功能模块 |
2.4.3 检具设计成果存储与输出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MBD模型检索的案例重用技术研究 |
3.1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三维模型检索技术 |
3.1.1 极限学习机方法 |
3.1.2 极限学习机算法原理 |
3.1.3 三维模型检索流程 |
3.2 MBD数字化工序模型信息定义 |
3.2.1 基本设计信息介绍 |
3.2.2 工序模型信息构建方法 |
3.2.3 获取信息方法 |
3.2.4 文本检测信息转化方法 |
3.3 三维模型检索的检具设计关键技术 |
3.3.1 检具模型案例库构建 |
3.3.2 工装案例资源调用方式 |
3.3.3 检具案例模型调用步骤测试 |
3.3.4 检具设计案例库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检具案例模型重构设计方法技术研究 |
4.1 检具案例库中基础模型的构建 |
4.1.1 检具参数模型的构建 |
4.1.2 检具模拟块生成方法 |
4.2 检具模型模块化变型设计方法 |
4.2.1 模块化层级划分及映射关系构建 |
4.2.2 装配尺寸链参数关联方法 |
4.3 模型参数分配算法驱动案例变型分析与研究 |
4.3.1 模型参数自动分配算法 |
4.3.2 零件模型参数匹配 |
4.3.3 检具模型与模拟块参数求解方法 |
4.3.4 参数驱动模板变型生成新的检具 |
4.4 检具BOM结构配置技术在设计中应用研究 |
4.4.1 BOM结构替换方法 |
4.4.2 检具零件自动装配技术 |
4.5 检具设计案例保存与输出模块 |
4.5.1 检具案例保存 |
4.5.2 检具零件工程图与BOM表输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车检具设计原型系统开发与验证 |
5.1 系统工作流程 |
5.2 系统功能实现与实例验证 |
5.2.1 系统登录 |
5.2.2 三维模型检索与案例调用 |
5.2.3 检具模块化变型设计 |
5.2.4 检具案例BOM结构转换方法 |
5.2.5 设计成果存储与输出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论文总结 |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3)基于拓扑预映射与阵列自定位的复杂产品装配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构建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装配模型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1.2.2 动力学参数配置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运动学与动力学约束快速建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4 阵列型产品阵列组成元素批量装配与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框架 |
第2章 基于多体动力学增广约束的产品动力学模型拓扑结构表达方法 |
2.1 引言 |
2.2 基于运动学动力学约束的动力学模型原始拓扑关系图 |
2.2.1 运动学约束与动力学约束的装配定位作用 |
2.2.2 产品动力学模型原始拓扑关系图 |
2.2.3 基于铰约束的原始装配关系图的性质及不足 |
2.3 基于多体动力学增广约束的动力学模型拓扑关系图 |
2.3.1 面向装配关系表达的运动学动力学约束类型扩展 |
2.3.2 基于多体动力学增广约束的原始装配关系图修正 |
2.3.3 动力学模型拓扑关系图的建立 |
2.4 实例: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拓扑关系表达 |
2.4.1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组成概述 |
2.4.2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拓扑关系图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关系表驱动的产品动力学模型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方法 |
3.1 引言 |
3.2 构件属性数据的模块分解与基于关系表驱动的模块集成 |
3.2.1 基于独立整体原则与关联最小原则的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分解 |
3.2.2 基于关系表驱动的模块集成 |
3.3 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方法 |
3.3.1 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过程 |
3.3.2 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方法的特点 |
3.4 实例: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 |
3.4.1 零件几何模型的合并简化 |
3.4.2 构件约束接口示例 |
3.4.3 构件数据的关联配置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拓扑预映射的产品动力学模型约束建立与构件装配方法 |
4.1 引言 |
4.2 拓扑预映射及拓扑预映射点 |
4.2.1 拓扑预映射 |
4.2.2 拓扑预映射点 |
4.3 基于拓扑预映射点的构件间多体动力学增广约束建立 |
4.3.1 基于拓扑预映射点的构件间运动学动力学约束建立方法 |
4.3.2 基于拓扑预映射点坐标变换的构件装配定位方法 |
4.3.3 基于拓扑预映射的约束建立与装配方法特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含圆角多边形阵列产品阵列组成构件的自适应装配定位方法 |
5.1 引言 |
5.2 阵列建模规则及阵列组成构件自适应装配定位过程形式化定义 |
5.2.1 阵列建模规则 |
5.2.2 阵列装配参考线 |
5.2.3 阵列组成构件自适应装配定位过程的形式化定义 |
5.3 适应基圆几何参数变化的圆角多边形阵列装配参考线几何参数求解 |
5.3.1 基于局部坐标系变换的直线子阵列装配参考线几何参数求解方法 |
5.3.2 基于公切线向量与矢径的圆弧子阵列装配参考线几何参数求解方法 |
5.4 基于阵列元素分布特点的子阵列组成构件装配定位 |
5.4.1 基于平移向量一致性特点的直线子阵列组成构件装配定位方法 |
5.4.2 子阵列间过渡方法 |
5.4.3 基于角度增量一致性特点的圆弧子阵列组成构件装配定位方法 |
5.5 实例:履带组成零件自适应装配定位与动力学模型建模 |
5.5.1 行动系统布置图与履带零件圆角多边形阵列装配参考线 |
5.5.2 履带零件圆角多边形阵列装配参考线几何参数求解 |
5.5.3 履带环周长及推荐装配节数求解 |
5.5.4 履带零件自适应装配定位 |
5.5.5 履带动力学模型建模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软件开发及应用 |
6.1 引言 |
6.2 软件总体架构 |
6.2.1 交互层 |
6.2.2 功能实现层 |
6.2.3 数据存储部分 |
6.2.4 求解部分 |
6.3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构建实例 |
6.3.1 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构件属性数据模块化配置及车辆主体部分构件建立 |
6.3.2 履带车辆主体部分装配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建模 |
6.3.3 履带部分装配模型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建模 |
6.3.4 仿真环境设置与建模脚本文件输出 |
6.3.5 外部求解参数设置 |
6.3.6 履带车辆过壕沟工况仿真 |
6.3.7 动力学模型修改实例 |
6.4 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方法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参数化设计技术发展概况 |
1.2.2 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MBD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基于MBD的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阀门产品概述及其结构设计单元划分 |
2.1 阀门产品概述及其结构组成 |
2.1.1 阀门产品分类 |
2.1.2 阀门产品的设计流程 |
2.1.3 典型阀门产品结构组成 |
2.2 阀门产品的结构设计单元划分 |
2.2.1 结构设计单元的概念 |
2.2.2 基于MBD的阀门产品结构设计单元划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 |
3.1 阀门结构设计单元MBD模型构建 |
3.1.1 结构设计单元的MBD数据集表示 |
3.1.2 UG NX环境下结构设计单元MBD模型构建 |
3.2 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过程 |
3.3 面向自动装配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BD的结构设计单元参数化建模 |
4.1 UG NX环境下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
4.2 基于MBD的结构设计单元参数化建模技术 |
4.2.1 设计参数定义 |
4.2.2 尺寸约束定义 |
4.2.3 结构约束定义 |
4.2.4 装配约束定义 |
4.2.5 基于MBD的结构设计单元三维建模 |
4.3 典型阀门产品结构部件参数化设计实现 |
4.3.1 阀体参数化设计 |
4.3.2 蝶板参数化设计 |
4.3.3 阀杆及其密封结构件参数化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系统总体架构 |
5.1.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5.2 系统构建平台及开发工具 |
5.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3.1 产品设计流程导航 |
5.3.2 结构设计单元MBD模型的赋值与驱动 |
5.3.3 与设计进程同步的自动装配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几何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2 分析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3 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4 金属软管的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
2.1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
2.3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工作流程 |
2.4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ML的设计建模与设计变型设计研究 |
3.1 产品零件数据库设计 |
3.1.1 零件族和产品族的数据库构建 |
3.1.2 产品零件的分类编码 |
3.1.3 零件库信息数据关系 |
3.2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建模 |
3.2.1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模型信息描述 |
3.2.2 基于SML的零件族设计建模 |
3.2.3 基于SML的产品族设计建模 |
3.3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模型变型设计 |
3.3.1 零件族和产品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原理 |
3.3.2 零件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过程 |
3.3.3 产品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过程 |
3.4 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ML的分析建模与分析变型设计研究 |
4.1 分析模型信息描述 |
4.2 基于SML的分析建模 |
4.2.1 有限元基础建模 |
4.2.2 分析事物特性表建模 |
4.2.3 分析报告文档基础模型建模 |
4.3 基于SML的分析模型变型设计 |
4.3.1 基于SML的分析变型设计原理 |
4.3.2 基于SML的分析变型设计过程 |
4.4 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ML的工艺建模与工艺变型设计研究 |
5.1 工艺模型信息描述 |
5.2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建模 |
5.2.1 产品族工艺卡片基础建模 |
5.2.2 产品族工艺事物特性表建模 |
5.3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模型变型设计 |
5.3.1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原理 |
5.3.2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过程 |
5.4 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6.1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
6.2 系统应用实例 |
6.2.1 设计模块 |
6.2.2 分析模块 |
6.2.3 工艺模块 |
6.2.4 分类编码模块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测量数据的狭长箱体参数化设计及NC编程模块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
1.2.1 参数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2.2 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2.3 加工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狭长箱体参数化设计与NC编程模块总体规划 |
2.1 狭长箱体加工方案与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
2.1.1 狭长箱体加工方案 |
2.1.2 基于点云的测量数据生成 |
2.2 功能模块的总体设计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软件设计框架 |
2.2.3 主要模块及结构设计 |
2.2.4 系统运行环境 |
2.3 UG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
2.3.1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
2.3.2 UG/OPEN API概述 |
2.3.3 系统用户UI界面设计 |
2.4 面向狭长箱体自动化加工模块的数据库构建 |
2.4.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2.4.2 数据库与UG软件数据互通的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狭长箱体参数化特征设计与建模 |
3.1 概念与设计方法 |
3.1.1 参数化设计定义 |
3.1.2 UG参数化设计方法 |
3.2 狭长箱体结构概述 |
3.2.1 箱体的结构 |
3.2.2 建模坐标系的构建 |
3.2.3 箱体参数化设计 |
3.3 环筋参数化设计 |
3.3.1 狭长箱体关键部位分析 |
3.3.2 环筋打磨段加工特征的参数化功能模块设计 |
3.3.3 环筋间距参数化设计 |
3.3.4 环筋的宽度和深度的参数化设计 |
3.4 狭长箱体参数化设计模块的开发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纵环筋装配干涉检查模块的开发 |
4.1 虚拟装配与干涉检验概述 |
4.1.1 自动装配与干涉检验模块设计思路 |
4.1.2 UG中的虚拟装配 |
4.1.3 UG中的干涉检验 |
4.2 狭长箱体纵-环筋自动装配子模块的开发 |
4.2.1 狭长箱体自动化装配术语 |
4.2.2 装配坐标系与纵筋位置的确定 |
4.2.3 开发流程 |
4.3 狭长箱体干涉检查子模块的开发 |
4.3.1 干涉算法研究 |
4.3.2 开发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狭长箱体NC自动编程方法与模块开发 |
5.1 狭长箱体刀具轨迹规划 |
5.1.1 加工方式及刀具的选择 |
5.1.2 狭长箱体加工模式与铣削方式 |
5.1.3 加工步距与刀轴控制方法 |
5.2 面向狭长箱体加工的四轴加工刀位文件后处理研究 |
5.2.1 后处理具体任务 |
5.2.2 面向狭长箱体加工的四轴铣床专用后置处理器 |
5.3 NC自动编程模块关键技术研究 |
5.3.1 针对狭长箱体加工的驱动曲线建立方法研究 |
5.3.2 铣削方式优化算法研究 |
5.4 狭长箱体NC编程子模块的开发 |
5.4.1 开发流程与CAM模块主要头文件介绍 |
5.4.2 CAM模块初始化 |
5.4.3 创建刀具与设置工件 |
5.4.4 创建可变轴轮廓铣加工环境 |
5.4.5 自动生成NC代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狭长箱体的虚拟机床仿真验证与工艺优化 |
6.1 VERICUT软件简介 |
6.2 狭长箱体VERICUT加工仿真 |
6.2.1 建立机床组件树 |
6.2.2 机床运动结构及加工刀具设定 |
6.2.3 导入NC代码执行仿真加工 |
6.3 虚拟机床仿真结果分析 |
6.4 狭长箱体加工进给速率优化 |
6.4.1 进给速率优化方法 |
6.4.2 基于VERICUT的狭长箱体进给速率优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小节 |
7.2 尚存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同步器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同步器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同步器研究现状 |
1.3 参数化技术研究概述 |
1.4 CAD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零件参数化方法研究 |
2.1 零件参数化设计 |
2.1.1 零件参数化设计定义 |
2.1.2 基于UG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
2.2 渐开线的生成 |
2.2.1 渐开线方程及特性 |
2.2.2 渐开线数学模型 |
2.2.3 UG环境下齿廓线的生成 |
2.3 GRIP应用程序开发 |
2.3.1 GRIP语言和规定 |
2.3.2 GRIP常用命令 |
2.3.3 GRIP参数化建模步骤 |
2.4 同步器零件参数化设计 |
2.4.1 同步器同步环参数化设计 |
2.4.2 同步器花键毂参数化设计 |
2.4.3 同步器结合套参数化设计 |
2.4.4 结合齿圈参数化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优化设计研究 |
3.1 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理论分析 |
3.1.1 锁环式同步器结构 |
3.1.2 锁环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
3.2 同步器数学模型分析 |
3.2.1 同步器系统力学模型 |
3.2.2 同步环力学模型 |
3.2.3 同步时间数学模型 |
3.2.4 同步环磨损数学模型 |
3.3 同步器优化分析 |
3.3.1 建立目标函数 |
3.3.2 选取设计变量 |
3.3.3 确定约束条件 |
3.3.4 同步器优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参数化系统开发 |
4.1 系统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介绍 |
4.1.1 Visual Studio2010 |
4.1.2 UG/Open二次开发平台 |
4.1.3 UG与VS2010配置方式 |
4.2 同步器参数化系统开发 |
4.2.1 系统的开发流程 |
4.2.2 环境变量的设置 |
4.2.3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
4.2.4 系统参数化应用程序框架的建立 |
4.2.5 数据存储与传递实现 |
4.2.6 同步器装配与干涉检验设计 |
4.2.7 UG/Open API调用GRIP设计 |
4.3 同步器参数化设计系统运行实例 |
4.3.1 系统运行前准备 |
4.3.2 参数优化 |
4.3.3 同步器零件设计 |
4.3.4 同步器装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参数化的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铝合金厢式车研究现状 |
1.2.2 快速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总体方案的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 |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1 铝合金厢式车系统需求分析 |
2.1.2 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
2.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2.2.1 参数化设计技术原理和方法 |
2.2.2 参数化设计的优势和意义 |
2.2.3 基于CAE技术的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流程 |
2.3 铝合金厢式车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
2.3.1 基于模块的参数化设计 |
2.3.2 基于知识驱动的参数化设计 |
2.3.3 基于装配的参数化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铝合金厢式车参数化设计及数据库建立 |
3.1 铝合金厢式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
3.1.1 厢式车分类及铝合金厢式车优势 |
3.1.2 铝合金厢式车主要参数确定 |
3.1.3 铝合金厢式车模块划分 |
3.2 参数化建模方法的应用 |
3.2.1 参数化建模步骤 |
3.2.2 铝合金厢式车参数化建模 |
3.3 铝合金厢式车数据库的建立 |
3.3.1 数据库介绍 |
3.3.2 铝合金厢式车数据库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的开发 |
4.1 快速设计系统总体框架 |
4.1.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4.1.2 快速设计系统要求及框架 |
4.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
4.2.1Microsoft Visual C++ 6.0 |
4.2.2 UG二次开发相关技术 |
4.3 铝合金厢式车系统功能模块开发 |
4.3.1 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主界面的设计 |
4.3.2 铝合金厢式车参数化设计 |
4.3.3 铝合金厢式车装配模块 |
4.3.4 铝合金厢式车数据库模块 |
4.3.5 铝合金厢式车优化分析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快速设计系统应用实例 |
5.1 用户需求分析 |
5.2 铝合金厢式车参数化建模 |
5.3 铝合金厢式车自动装配 |
5.4 铝合金厢式车有限元分析 |
5.4.1 车厢和副车架静力分析 |
5.4.2 车厢和副车架模态分析 |
5.5 铝合金厢式车结构确定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石油钻机井架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2 UG二次开发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STEP标准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石油钻机井架设计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参数化设计 |
2.1.1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
2.1.2 参数化设计的方法 |
2.2 UG的二次开发技术 |
2.2.1 UG二次开发简介 |
2.2.2 UG的二次开发工具 |
2.3 STEP标准 |
2.3.1 STEP标准简介 |
2.3.2 STEP标准的体系结构 |
2.4 数据库技术 |
2.4.1 数据库简介 |
2.4.2 SQL Server数据库 |
第三章 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设计 |
3.1 石油钻机井架的参数化设计方案及总体架构 |
3.2 石油钻机井架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 |
3.2.1 分析关键零部件结构并提取主要变量 |
3.2.2 建立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化模型 |
3.2.3 输入零件系列数据生成零件库 |
3.3 石油钻机井架整体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
3.3.1 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
3.3.2 产品几何特征参数化建模 |
3.3.3 修改参数并生成新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UG二次开发技术的石油钻机井架设计 |
4.1 开发语言以及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简介 |
4.2 基于UG/Open的石油钻机井架的二次开发 |
4.2.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4.2.2 实现UG菜单功能定制 |
4.2.3 用户对话框自定义设计 |
4.2.4 基于UG/OPENAPI的参数化模型自动生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与存储 |
5.1 STEP中性文件 |
5.1.1 STEP中性文件的结构 |
5.2 STEP中性文件中的实体属性定义分析 |
5.3 基于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与存储 |
5.3.1 词法分析器的构造 |
5.3.2 实体语句数据提取模块 |
5.4 数据提取与存储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石油钻机井架设计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6.1 系统整体设计 |
6.2 用户登录模块 |
6.3 零部件信息输入和提取模块 |
6.4 参数化设计模块 |
6.5 STEP信息查询模块 |
6.6 数据库维护模块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基于UG生成表驱动的零件三维参数化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范慧楚. 浙江大学, 2020(06)
- [2]基于MBD模型检索的汽车检具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 程齐.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3]基于拓扑预映射与阵列自定位的复杂产品装配与动力学模型一体化构建方法及其应用[D]. 邵瑞晨. 浙江大学, 2020(06)
- [4]基于MBD的阀门产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 马文杰.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5]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盛. 东南大学, 2019(06)
- [6]基于测量数据的狭长箱体参数化设计及NC编程模块开发[D]. 王冠千. 东华大学, 2019(03)
- [7]高性能螺纹丝锥参数化设计[A]. 胡贤金,代燕芹,杨冰,李波.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8]汽车锁环式单锥同步器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D]. 李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3)
- [9]基于参数化的铝合金厢式车快速设计系统的开发[D]. 李海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10]基于UG二次开发的石油钻机井架建模的研究[D]. 陈静.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