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加强乡村医生急救医学知识的培训(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岩[1](2020)在《中国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提炼乡村全科医生的鉴别胜任力和基准胜任力,旨在为国家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提供依据,同时为乡村全科医生的培养和选拔提供理论支持,使其真正满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与本研究主题相关胜任力研究,初步建立岗位胜任力词条池。(2)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全国18名乡村全科医生进行访谈,依据胜任力词条进行编码分析,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词条,同时提炼出乡村全科医生鉴别胜任特征和基准胜任特征。(3)依据岗位胜任力词条制订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取30名专家对胜任力词条及其内涵的合理性及重要性进行评价,构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4)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初步建立了乡村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词条池,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84个,并对二级指标进行了释义。(2)提炼出乡村全科医生8项鉴别胜任力,分别为敬业精神、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出诊服务、良好关系的建立、成就导向、有自己的专长、主动了解社区人口动态及健康状况;10项基准胜任力,分别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基本医疗操作技能、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中医诊疗能力、社区合理用药、转诊服务、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和评价、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了解医疗卫生体制及相关政策、急诊急救能力。(3)完成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初步构建,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63个。德尔菲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87、1.00,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312、0.241(P<0.01)。(4)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一级指标按权重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0.31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1960)、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0.1960)、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0.1386)、职业素养(0.1028)、信息利用与管理能力(0.0555)。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模型科学可靠,可以为国家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提供依据,同时为乡村全科医生的培养和选拔提供理论支持。
王蓉[2](2019)在《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学生基层就业研究》文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目前,基层农村医疗工作者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匮乏陈旧、流动性大等问题,江苏省为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紧缺现状而做出开展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江苏省XZ地区唯一公立医学教育类中职院校,2012年起XZ卫校开设农村医学专业开始招生,学校将为基层培养出高质量医疗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目前已向XZ市各县区的乡镇卫生部门、基层农村医疗单位输送毕业生近300人。对毕业生的基层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一定程度可以丰富农村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对政府开展各层次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落实基层就业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文献法、系统分析等形式,结合就业相关理论,对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现状进行逐层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在绪论部分阐明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梳理和概括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探寻,包含了基层就业、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的概念和特征,并利用就业相关理论对本研究进行理论支撑。为了对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别从基层医疗概况、基层单位反馈、毕业生就业反馈、在校生就业指导情况这几个方面展开。发现目前存在基层医疗人才供求不平衡、人员流失严重、毕业生不能适用于基层、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较差等问题。追其原因,在于政策的推动效果不明显,城乡就业发展差距过大;基层待遇过低,工作环境不佳;学校培养方案没有紧扣基层所需,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落后;学生没有摆正就业态度,不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等。结合就业理论对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政府要加强政策主导,建立激励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基层单位要积极改善基层用人机制,优化工作环境;学校要合理调整培养方案以贴合基层需要,加强对学生基层就业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要能树立扎根基层的就业观,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发挥自身价值。通过对这四个层面都进行干预,依次改进,使得各个环节能发挥联动作用,最终实现政府政策主导、基层医疗单位全面提升、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安心就业的良好局面,完善基层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张冰[3](2019)在《龙陵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权,体现社会公平,是政府职责,小康看健康,健康保小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最重要的资源。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无疑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广大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对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目的]了解和掌握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合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对龙陵县卫生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龙陵县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为其他类似地区完善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现况描述性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龙陵县县、乡、村三级共452名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和深入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历、专业水平、职务职称、薪酬、参加培训情况、培训效果、对培训的满意度等。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及核查数据,SAS9.4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a=0.05。[结果及结论](1)龙陵县卫生人员数量不足、质量较低、队伍不稳定。龙陵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3.3人/千人,低于同期全国与云南省水平。年龄、职称、学历分布等方面均劣于全国平均水平。引才难,留才难,存在人才逆向流动。(2)收入满意度偏低,村医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县级卫生人员2017年年收入为6.0(5.0,7.0)万元,收入满意率为60.8%;乡镇卫生人员2017年年收入6.0(5.0,7.2)万元,收入满意率为69.6%。村级卫生人员的年收入为3.0(2.0,4.3)万元,满意率仅有25%且均是基本满意,主要原因可能是村医养老问题的尚未解决。(3)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仍需加强。近几年龙陵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发展,但医疗服务能力仍需加强,不能满足居民日常需要。原因包括龙陵县卫生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难以留住人才。公共卫生服务量的增多占用了卫生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从而影响了医疗服务,由原来的重“治”轻“防”,变为重“防”轻“治”。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缺医少药现象禁锢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4)卫生人员培训渠道、内容、方式等有待调整,培训效果有待提高。龙陵县卫生人员主要参加的培训是通过政府、上级医疗机构组织的培训,很少参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培训,培训渠道较为单一。理论知识培训是县、乡两级卫生人员普遍进行的培训内容,医疗实践能力培训较少。超过六成(64.0%)的县、乡、村卫生人员认为目前的培训方式效果不显着。主要参加的是短期培训,效果并不好。虽认同远程培训的优点,但目前进行的远程培训内容滞后、效果不佳。(5)政策制度与基层卫生实际贴合度有待增强。龙陵县经济社会较为落后,一些政策制度与基层实际契合度不高,如现行的事业单位编制、订单定向生政策等。当地政府现行的限制本科学历招聘、基层副高政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卫生人力资源水平,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情况。[对策](1)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职能。(2)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增加数量,优化结构。(3)以多渠道培训为手段,提高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4)以提高待遇为突破口,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实现卫生人员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许丽元[4](2019)在《《基层与妇幼卫生工作汇报》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报告的原文来源于遂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7年所发布的《基层与妇幼卫生工作汇报》。原文本属于政府工作报告,是基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医疗队伍建设、基层医疗质量等方面,对遂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并对来年的工作进行部署。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政治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上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政府工作报告中涵盖了有关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具有权威、正式和全面性的特点,国外读者可以透过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政府为人民、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让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积极的形象。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在中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报告旨在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中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特征,从而归纳总结出适用于此类文本的翻译方法。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特殊性,翻译此类文本对在原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信息的准确传达度和内容的清晰把控度方面要求极高。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遇到了两方面的困难:首先是词汇层面,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出现高频词、中国特色词、数字缩略语、四字结构词等难点词汇;其次是句法层面,笔者主要罗列了无主句、长难句、复杂修饰语句等难点句子。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难点,笔者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了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意译加注、增词、减词、词类转换等翻译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译文通顺易懂、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同时,通过浏览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央编译局、中国日报等官方网站和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汉英词典等工具,创建平行语料库,为相关文体的汉英翻译提供参考。
霍红,贾喜平,刘一亚,刘涛[5](2019)在《甘肃省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以2017年和2018年在甘肃医学院参加培训的平凉市和白银市800名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45份,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男多(占85.0%)女少、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4.3%)、文化程度低(大专及以上仅占5.1%)、收入低(3 000元以下占74.8%)和无医师证(占93.2%)等问题;不同年龄组传染病防治(F=3.492)、慢性病防治(F=13.180)、科学健康观(F=3.676)和健康信息(F=5.336)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组的健康行为(F=8.770)、健康技能(F=4.554)、安全与急救(F=8.197)、科学健康观(F=7.332)和健康信息(F=9.35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月收入组健康行为(F=5.739)、健康技能(F=5.390)、科学健康观(F=9.401)、健康信息(F=7.844)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医师证组健康知识(t=4.070)、健康技能(t=3.554)、传染病防治(t=2.921)、基本医疗(t=3.850)、健康信息(t=5.468)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及有无执业(助理)医师证等;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农村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莹莹[6](2019)在《我国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我国五个地区乡村医生的基本现况、培训和需求现状,分析我国乡村医生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我国乡村医生培训政策和提高培训效率提供相对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选择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部及不同GDP水平的安徽省、陕西省、广西省、辽宁省、湖北省的2023名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对乡村医生现状、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在被调查的1658名的乡村医生中,女性较少,年龄大者居多;学历多为中专及以下,本科毕业生少;获得执业医师情况分布不均衡;从业时间集中在20-30年;培训频次集中在2-3个月一次;时长多为半个月以上;培训形式师带徒最多,远程教育最少;培训多以提高预防保健为目的,多由于培训内容对实际工作帮助少和培训方式不合适而未参加培训。2、单因素分析后得出学历、地区、获得执业医师情况对乡村医生在培训地点、时长、师资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乡村医生开展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各地区需要结合区域自身经济状况及培训需求切实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为我国培养出真正能扎根于、服务于农村地区的优秀医疗人才。
孟威[7](2018)在《娄烦县村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以县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以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娄烦县县委县政府对乡村医生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最近几年来,通过“村来村去”定向培养、“千医千村牵手”工程培养大量乡村卫生技能人才,同时,妥善安置退养村医,公开招聘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实现村医队伍的“新旧更替”,为娄烦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人才支持。本文通过对娄烦县部分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村医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依据娄烦县区域划分情况,从娄烦县下辖8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选取10名乡村医生,共计80名村医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乡村医生的个人基本情况、教育程度、以往参加培训状况及满意度、培训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医生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乡村医生的总体数量能够满足农村医疗保健需求,但专业素质整体不高,学历偏低,执业资质情况不容乐观受限,培训开展情况方面,总体培训次数较少,培训层次不高,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较差。各级政府应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切实承担起对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全科医生要求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培养,注重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方法与形式的创新,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培训质量管理,完善培训的各项保障机制,构建起针对基层卫生人才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和职业发展的专门渠道与平台,不断提升乡村医生队伍能力与素质,加强有关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研究,构建乡村医生培训合理模式,为今后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提供乡村医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方面的基础性参考资料。
陈慧[8](2018)在《两次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比较研究 ——以全南县为例》文中认为医疗卫生与健康问题始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二者息息相关。注重医疗卫生不仅能够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期达到预防疾病、提升全民健康的效果。而国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也能推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增强国力。由此可见医疗卫生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纵观历史发展,中国社会对医疗卫生及其健康的认识基本上经历了懵懂、消极、探索、积极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村的医疗卫生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开辟了新道路,也就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制度开创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虽然“中国模式”经历了挫折,好在吸取经验教训,又开创了新路径(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前行。而与两次合作医疗制度息息相关的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在不同的时代更是有着其时代的特征,不论是旧农合下的“赤脚医生”还是新农合下的乡村医生,也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两次合作医疗制度下的“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在选拔条件、学习培训、工作管理、报酬待遇、医患关系方面的比较,从而发现“赤脚医生”与当前的乡村医生存在若干的显着差异。通过这几方面的比较研究,从选拨条件来看,绝大部分赤脚医生来源于中草药学徒,选拨条件严格,较为年轻,文化程度不一,而乡村医生大多通过考核,获得乡村医生证书而来,年龄相比赤脚医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文化程度相比赤脚医生较有提高,基本上达到中专文化水平,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医学学历偏低。从学习与培训上来看,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都存在着培训次数不足的情况,赤脚医生由于来源不一,因此学习情况也存在着差异,但都为全科学习,一大部分以中草药学徒出身的赤脚医生通常是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而其他则是通过几年专业学校培训,总体来说,培训方式以就地培训为主,择优培训为辅,交叉于省市培训,更侧重实践;而乡村医生年龄大的则由赤脚医生转化,年轻的则通过正规专业学校毕业,而后考取乡村医生,其培训内容贴近农村实际,更为精细,方式上看,就地培训为主,且相比赤脚医生来说,省市培训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重于理论,轻于实践,培训时间严重不足。从工作管理上来看,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工作总体上都以预防为主,乡村医生的工作量比起过去的赤脚医生加大,药品使用上,赤脚医生侧重中草药的使用,而乡村医生大多数偏重西药,中草药几乎不用,在管理上,赤脚医生接受队(村)与公社(镇)、卫生院的双重管理,而乡村医生接受乡镇卫生院与县卫生局的并轨管理,行政上归于村,但相比过去,明显行政管理脱节,乡卫生院的指导并不到位,并且相比过去,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从报酬待遇上来看,赤脚医生工资水平属于乡土社会的中上层水平,而乡村医生相比过去则属于乡土社会的中下层水平,养老问题亟待解决。从医患关系上来看,赤脚医生时代属于一种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乡村医生继续发扬这种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和就诊设施条件的限制,以及新农合制度的多种弊端,这种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受到动摇。总体来看,新农合下的乡村医生比起赤脚医生在医疗设施、医疗技术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但相比过去的赤脚医生,很明显,现如今的乡村医生与之相应的制度、措施与服务还存在较多的弊端,不能很好地担负起中国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网底“守门神”的重任,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对当前我国乡村医生发展的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如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和建设,包括提升乡村医生中西药结合、基本药物方面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以达到拓宽乡村医生医疗服务多样性的目的;强化和完善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度,充分满足乡村医生培训活动的经费,培养年轻的后备乡村医生;加强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突出激励机制的作用,分类利用专业化才能;提高乡村医生的工资水平,完善养老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的工作热情,积极推进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社会化等等。
颜素珍[9](2017)在《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立足福建省情,对福建省乡村医生培训的政策落实情况、工作到位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培训中的优秀经验和不足之处,找出乡村医生培训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乡村医生培训的基本情况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乡村医生对培训满意度和培训能力情况的自评结果,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当前,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主要有:培训政策严格落实,培训组织架构分布合理,培训经费使用流程规范;培训教师资历优越,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培训考务管理严格;乡村医生培训率高,培训成绩合格率高,乡村医生普遍认可培训工作。政策落实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培训总体目标不明,培训组织沟通存在障碍,培训经费支持力度不足;培训师资队伍不稳,教学大纲不够贴切,培训过程管理存在一定缺漏;乡村医生老化严重,培训学员自我认知不足,培训的总体质量欠缺。结论综合对福建省乡村医生队伍的发展情况和培训的效果评价分析可见,培训工作成效渐渐突显,培训框架布局妥当,培训工作认真规划开展。但深究培训政策的落实过程,部分问题凸显且亟待解决。建议完善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的政策思路,规划培训总体目标,加强部门合作建设,加强教材合理设计,继续强化培训工作,促进乡医队伍更新换代,提升培训总体质量,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角色。
曹海虹[10](2017)在《基于柯氏模型的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东省乡村医生的培训现状。通过分析当前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对不同县区乡村医生的培训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培训结果的形成机制,进一步识别改善培训结果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提出优化乡村医生培训的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并运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卫生行政主管、乡村医生管理者、培训教师以及乡村医生等通过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定性资料的收集。在借鉴“柯氏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及现场调研,加入培训准备这一层面,从五个层面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山东省不同县区乡村医生的培训效果;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培训结果产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确定当前培训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改善乡村医生培训现状的对策建议。结果:(1)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分析:培训准备方面,乡村医生对培训前组织机构的培训需求调查以及考核与能力评估的评价得分分别为3.64和3.63,对培训前自己对培训的了解程度评价得分为3.78分,乡村医生对培训的期待程度以及自主选择评价得分分别为3.85和3.80分;培训反应方面,36.4%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师资“一般”,47.3%的认为应以市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乡村医生参加最多的培训内容为健康档案的建立,61.9%的认为培训内容与工作的适用程度“一般”。44.4%无临床实践课程,37.6%对培训设置的满意度为“一般”。46.3%的乡村医生接受的培训方式是课堂讲授,21.4%倾向于上级医生现场指导,实际接受和期望的培训方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38.9%的认为最好的考核方式是技能操作考核。59.5%培训期间无人替代工作,51.4%的培训费用由自己承担,而认为应该自费的占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3%的每年至少参加2次免费培训,参加集中培训的时间在2周以上的占63.8%。58.6%的乡村医生集中学习地点是乡镇卫生院,52.1%的对培训总体满意度“一般”;培训学习方面,在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态度改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评价上,认为“比较符合”的分别占51.0%、54.0%、55.8%、54.9%。不同性别、年龄、人事管理形式的乡村医生培训学习存在差异(P<0.05);培训行为方面,培训前后乡村医生的胜任能力得分为分别为6.90和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能力提升、识别正常体征、合理选药、急诊急救能力提升、诊疗操作规范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医疗风险防范和纠纷处理能力提升的评价中,“比较符合”的分别占57.6%、56.7%、59.1%、57.2%、55.4%、57.2%、54.3%、56.0%。不同性别、年龄、技术职称乡村医生培训行为存在差异(P<0.05);培训结果方面,乡村医生的职业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效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果提升、村卫生室首诊的人数增多、卫生室就诊人次增加、村卫生室收入提高、参加培训的同行满意度提升、主管部门对卫生室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村卫生室满意度提升的评价中,“比较符合”的分别占53.9%、53.4%、53.9%、48.0%、46.5%、43.0%、54.7%、54.6%、53.4%。不同年龄的乡村医生培训结果存在差异(P<0.05)。(2)运用RSR法对16个县区的乡村医生培训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档为“下等”的为B、O两个县区,“上等”的为A、N、K,其余11县区均为“中等”。(3)对培训结果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初步构建培训结果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培训学习、培训反应、培训行为对培训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95、0.203、0.421;培训准备通过培训学习、培训反应、培训行为对培训结果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共计0.486;培训反应通过培训学习、培训行为对培训结果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共计0.464;培训学习通过培训行为对培训结果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为0.264;另外部分因素间也存在相互影响。(4)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优化培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教室氛围利于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和理念、课程材料助于工作、医患纠纷处理能力提高4个因素,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提高。结论:(1)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现状总体较好,但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存在不足,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培训时间、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2)16县区的乡村医生培训现状综合评价发现,处于“上等”档的三个县区均为经济状况和政策执行较好的县区,排在“中等”档的县区占大多数。(3)在对培训结果形成的机制分析中,培训结果受培训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培训反应、培训学习和培训行为直接作用于培训结果,培训准备通过作用于培训反应和培训学习对培训行为产生影响,培训反应、培训学习又通过作用于培训行为对培训结果产生间接作用。(4)优化乡村医生培训需优先解决四方面问题,调节教室氛围使其利于学习、通过培训使乡村医生获得新的知识和理念、完善课程材料使其助于村医工作、提高乡村医生的医患纠纷处理能力。(5)通过分析,从培训组织者合理安排培训、乡村医生提高自身的知识学习和医患纠纷处理能力、管理者完善培训配套措施、统筹把握培训各个环节等多个方面,提出改善乡村医生培训现状、优化乡村医生培训结果的对策建议。
二、应加强乡村医生急救医学知识的培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加强乡村医生急救医学知识的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理论研究 |
2.1.2 建立胜任力指标体系 |
2.1.3 确定各指标权重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行为事件访谈法 |
2.2.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2.2.4 层次分析法 |
2.3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文献研究结果 |
3.2 行为事件访谈结果 |
3.2.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
3.2.2 编码信度分析 |
3.2.3 胜任力特征频次统计 |
3.2.4 访谈时长差异性分析 |
3.2.5 胜任力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3.2.6 建立胜任力词条池 |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研究结果 |
3.3.1 专家基本情况 |
3.3.2 专家积极程度 |
3.3.3 专家权威程度 |
3.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
3.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3.3.6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3.3.7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3.4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3.4.1 一致性检验结果 |
3.4.2 权重赋值结果 |
4 讨论 |
4.1 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4.2 胜任力模型的比较及解读 |
4.3 鉴别胜任力与基准胜任力 |
4.4 乡村全科医生培养的建议与启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2)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学生基层就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问卷调查 |
1.3.2 访谈分析 |
1.3.3 文献法 |
1.3.4 统计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基层就业 |
2.1.2 农村医学专业 |
2.1.3 定向培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理论 |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2.2.4 特质因素理论 |
第三章 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生基层就业现状调查 |
3.1 基层医疗概况 |
3.2 基层单位的反馈情况调查 |
3.2.1 样本来源和问卷设计 |
3.2.2 基层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
3.2.3 基层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重要性评价 |
3.3 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 |
3.3.1 样本来源和问卷设计 |
3.3.2 就业情况调查 |
3.3.3 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在基层的实用性调查 |
3.4 在校生就业意向及就业指导情况调查 |
3.4.1 样本来源和问卷设计 |
3.4.2 就业意向调查 |
3.4.3 在校生就业指导情况调查 |
第四章 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基层医疗人才供求不平衡 |
4.1.1 政策推动效果不明显 |
4.1.2 城乡就业发展差距过大 |
4.2 基层医疗人才流失 |
4.2.1 薪资待遇过低 |
4.2.2 工作环境不佳 |
4.3 定向培养不能适用于基层 |
4.3.1 学校培养方案没有紧扣基层所需 |
4.3.2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落后 |
4.4 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较弱 |
4.4.1 学生没有摆正就业态度 |
4.4.2 学生不主动提升自身能力 |
第五章 解决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5.1 政府加强政策主导,建立激励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
5.1.1 优化基层定向就业优惠政策 |
5.1.2 建立激励机制缩小城乡就业差距 |
5.2 基层单位改善用人机制,优化工作环境 |
5.2.1 改善基层用人机制 |
5.2.2 优化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环境 |
5.3 学校合理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基层就业指导 |
5.3.1 以贴合基层需要来调整培养方案 |
5.3.2 就业指导方式更具多样性 |
5.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升综合素质 |
5.4.1 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基层的就业观念 |
5.4.2 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发挥自身价值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龙陵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研究目标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 |
2.2 调查研究 |
3 理论框架 |
4 质量控制 |
4.1 课题设计阶段 |
4.2 课题实施阶段 |
4.3 课题总结阶段 |
5 数据处理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一般情况 |
1.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一般情况 |
1.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一般情况 |
2 卫生人员收入情况调查 |
2.1 收入情况 |
2.2 收入满意度情况 |
2.3 卫生人员收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 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人力资源重视程度 |
3.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3.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3.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调查 |
4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4.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4.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调查 |
4.4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主要问题的定性调查 |
5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5.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5.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6 对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建议 |
6.1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调查 |
6.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 |
6.3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调查 |
6.4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建议的定向调查 |
7 卫生人力资源培训 |
7.1 培训类型 |
7.2 参加培训的累计时间 |
7.3 参加培训的内容 |
7.4 参加培训的费用来源 |
7.5 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 |
7.6 适合的在职培训 |
7.7 目前培训方式的效果 |
7.8 远程培训的效果 |
7.9 远程培训的优点 |
7.10 远程培训的不足 |
讨论 |
1 卫生人员数量不足,质量较低,队伍不稳定 |
2 收入满意度偏低,村医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
3 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
4 卫生人员培训渠道、内容、方式等有待调整,培训效果需要提高 |
5 政策制度与基层卫生实际贴合度有待增强 |
对策及建议 |
1 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职能 |
2 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增加数量,优化结构 |
3 以多渠道培训为手段,提高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 |
4 以提高待遇为突破口,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5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实现卫生人员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县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调查表 |
附录二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调查表 |
附录三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人员调查表 |
附录四 龙陵县卫健局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CDC)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七 卫生服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八 居民访谈提纲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基层与妇幼卫生工作汇报》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
2.1.1 Translation Task Assignment |
2.1.2 Translation Schedule |
2.1.3 Translation Tools |
2.2 While-translation |
2.3 Post-translation |
2.3.1 Self-check |
2.3.2 Peer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
3.1 Difficulties |
3.1.1 Lexical Level Difficulties |
3.1.2 Syntactical Level Difficulties |
3.2 Solutions Based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1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2 Solutions to Lexical Level Difficulties |
3.2.3 Solutions to Syntactical Level Difficulties |
Chapter Four Feedback |
4.1 Self-evaluation |
4.2 Evaluation from Client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5)甘肃省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概况 |
2.2 不同年龄村医健康素养 |
2.3 不同文化程度村医健康素养 |
2.4 不同月收入村医健康素养 |
2.5 有无执业 (助理) 医师证村医健康素养 |
3 讨论 |
(6)我国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及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内容 |
2.3 调查方法 |
2.4 资料收集 |
2.5 质量控制 |
2.5.1 对调查员进行培训 |
2.5.2 县、市、省设立调査负责人 |
2.5.3 问卷复核 |
2.5.4 数据录入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
3.1.1 性别构成 |
3.1.2 年龄构成 |
3.1.3 学历构成 |
3.1.4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情况 |
3.1.5 从业时间 |
3.1.6 办医形式 |
3.1.7 学医方式 |
3.1.8 收入水平 |
3.2 乡村医生培训现状 |
3.2.1 乡村医生培训基本现状 |
3.2.2 乡村医生培训情况效果及满意度 |
3.2.3 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影响因素 |
3.3 乡村医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情况 |
3.3.1 乡村医生的主要工作任务 |
3.3.2 乡村医生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
3.3.3 乡村医生在工作中担心的问题 |
3.3.4 乡村医生未得到良好培训和训练的内容 |
3.4 乡村医生培训需求情况 |
3.4.1 乡村医生培训需求基本情况 |
3.4.2 乡村医生培训需求影响因素 |
4 讨论 |
4.1 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现状 |
4.1.1 我国乡村医生女性较少,年龄大者居多,学历偏低,本科毕业生较少 |
4.1.2 我国乡村医生获得执业医师情况分布不均衡,从业时间集中在20-30年 |
4.2 我国乡村医生培训现状 |
4.2.1 我国乡村医生培训频次集中在2-3 个月一次,培训时长多为半个月以上 |
4.2.2 我国乡村医生培训形式师带徒最多,远程教育最少,培训多以提高预防保健为目的,多由于培训内容对实际工作帮助少和培训方式不合适而未参加培训 |
4.3 我国乡村医生对目前工作任务的认知现状 |
4.3.1 我国乡村医生对主要工作任务认知总体分布较集中,地区分布有差距 |
4.3.2 我国乡村医生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担心的问题较集中 |
4.4 我国乡村医生的培训需求情况 |
4.4.1 我国乡村医生对培训地点、时长、形式、师资的需求 |
4.4.2 我国乡村医生培训内容需求 |
4.5 对我国乡村医生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
4.5.1 在全国乡村医生学历普遍无法满足医疗需求的背景下,建立全国乡村医生重点示范培训基地,全方位多维度的构建乡村医生培训网络 |
4.5.2 动态调查乡村医生培训需求情况,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4.5.3 关注乡村医生后顾之忧,通过提高待遇等多种途径,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年轻化 |
5 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娄烦县村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村医培训的相关概念 |
2.1 乡村医生 |
2.2 家庭医生 |
2.3 全科医生 |
2.4 培训与培训需求 |
2.5 培训需求分析及需求调查 |
第三章 娄烦县村医培训现状 |
3.1 娄烦县村医的基本情况 |
3.1.1 娄烦县村医的性别结构 |
3.1.2 娄烦县村医的年龄结构 |
3.1.3 娄烦县村医的从业年限 |
3.1.4 娄烦县村医的学历结构 |
3.1.5 娄烦县村医的执业资格 |
3.1.6 娄烦县村医的职称构成 |
3.1.7 娄烦县村医的专业分布 |
3.1.8 娄烦县村医的学历分布 |
3.1.9 娄烦县村医的执业分布 |
3.1.10 娄烦县村医提供的卫生服务项目 |
3.1.11 娄烦县村医的月均诊疗服务量 |
3.2 娄烦县村医的既往培训情况 |
3.2.1 娄烦县村医的既往培训频度 |
3.2.2 娄烦县村医的既往培训支出 |
3.2.3 娄烦县村医对既往培训活动的评价 |
3.2.4 娄烦县村医对既往培训活动的满意程度 |
3.3 娄烦县村医的培训需求 |
3.3.1 娄烦县村医需要培训的原因 |
3.3.2 娄烦县村医参加培训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3 娄烦县村医认可的培训形式 |
3.3.4 娄烦县村医认可的授课方式 |
3.3.5 娄烦县村医认可的培训地点 |
3.3.6 娄烦县村医认可的培训师资 |
3.3.7 娄烦县村医认可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
3.3.8 娄烦县村医期望的短期培训频次和时限 |
3.3.9 娄烦县村医对不同具体内容的培训需求程度 |
3.4 娄烦县村医接受培训需求调查情况 |
第四章 娄烦县村医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
4.1 培训需求调查尚需健全 |
4.2 培训形式及内容尚需完善 |
4.3 培训时间安排尚需合理 |
4.4 培训补贴尚需增加 |
4.5 培训信息发布流程尚需规范 |
4.6 培训师资的尚需加强 |
第五章 对于娄烦县乡村医生培训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
5.2 建立网格化的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
5.3 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
5.3.1 培训对象的年龄、学历等个体特征 |
5.3.2 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 |
5.3.3 授课方式的有机结合 |
5.3.4 培训师资的适宜选择 |
5.3.5 培训地点的便利可及 |
5.3.6 培训内容的全面合理 |
5.4 加强村医培训的保障力度 |
5.4.1 提高村医待遇水平,完善各项保障制度 |
5.4.2 加大财政对村医培训支持力度 |
5.4.3 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 |
5.4.4 实施人才综合培养项目,推动优质人力资源下沉 |
5.4.5 大力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卫生工作水平 |
5.5 加强培训工作的考核管理 |
5.6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两次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比较研究 ——以全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合作医疗制度概述 |
第一节 旧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三节 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赤脚医生”、乡村医生 |
一、旧农合下的“赤脚医生” |
二、新农合下的乡村医生 |
第二章 全南县新旧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一节 全南县旧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制史 |
一、旧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旧式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全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史 |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背景概述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情况 |
第三节 两种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比较 |
一、基金筹资的不同 |
二、管理体制的差异 |
三、医疗补偿政策不同 |
四、医疗保障的迥异 |
五、实施效果的差别 |
第三章 新旧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比较 |
第一节 医疗人员的构成 |
一、两次合作医疗时期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变化 |
二、年龄、学历结构的变化 |
第二节 两次合作医疗时期农村卫生人员队伍的建设比较 |
一、选拨条件的变化 |
二、学习培训的变化 |
三、工作管理的变化 |
四、待遇报酬的变化 |
第四章 新旧合作医疗制度下医患关系比较 |
第一节 医生群体的认识—医方视角 |
一、赤脚医生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医患平等和谐 |
二、乡村医生的医疗风险增强,医患信任下降 |
第二节 农民群体的认识—患方视角 |
一、赤脚医生服务周到—农民信赖 |
二、乡村医生服务有缺—农民质疑 |
第三节 两类医生群体医患关系差异探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成果 |
(9)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对乡村医生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 |
1.2.2 国外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效果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福建省乡村医生队伍的发展情况 |
1.4.2 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的情况 |
1.4.3 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的效果 |
1.4.4 影响福建省乡医培训的影响因素 |
1.4.5 完善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的建议 |
1.5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5.1 概念界定 |
1.5.2 理论基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问卷对象 |
2.1.2 访谈对象 |
2.2 材料收集 |
2.2.1 资料来源 |
2.2.2 资料收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法 |
2.3.2 深入访谈法 |
2.3.3 问卷调查法 |
2.4 质量控制 |
2.4.1 前期控制 |
2.4.2 中期控制 |
2.4.3 后期控制 |
2.5 资料处理与分析 |
2.5.1 定量资料 |
2.5.2 定性资料 |
2.6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福建省乡村医生队伍发展情况 |
3.1.1 乡村医生 |
3.1.2 执业医师 |
3.1.3 村卫生室 |
3.2 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情况 |
3.2.1 培训政策 |
3.2.2 培训组织 |
3.2.3 培训经费 |
3.2.4 培训师资 |
3.2.5 培训形式 |
3.2.6 培训教材 |
3.3 福建省乡村医生问卷调查情况 |
3.3.1 人口学基本情况 |
3.3.2 从医的基本情况 |
3.3.3 所在卫生室情况 |
3.4 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效果 |
3.4.1 反应层面 |
3.4.2 学习层面 |
3.4.3 行为层面 |
3.4.4 结果层面 |
3.5 影响福建省乡村医生培训效果的因素 |
3.5.1 基于问卷的影响因素 |
3.5.2 基于访谈的影响因素 |
4 讨论 |
4.1 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
4.1.1 培训总体布局恰当 |
4.1.2 培训工作严格开展 |
4.1.3 培训效果初步显现 |
4.2 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
4.2.1 培训配套政策缺乏 |
4.2.2 培训过程管理缺位 |
4.2.3 培训效果有待提升 |
5 政策建议 |
5.1 完善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的政策思路 |
5.2 完善福建省乡医规范培训的具体措施 |
5.2.1 完善培训配套政策 |
5.2.2 规范培训过程管理 |
5.2.3 继续强化培训工作 |
6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 |
6.2 不足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柯氏模型的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设计 |
结果 |
讨论与建议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四、应加强乡村医生急救医学知识的培训(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D]. 张鑫岩.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XZ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学生基层就业研究[D]. 王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3)
- [3]龙陵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张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4]《基层与妇幼卫生工作汇报》翻译实践报告[D]. 许丽元.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5]甘肃省平凉市和白银市乡村医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J]. 霍红,贾喜平,刘一亚,刘涛.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01)
- [6]我国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D]. 张莹莹.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7]娄烦县村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孟威. 太原理工大学, 2018(09)
- [8]两次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比较研究 ——以全南县为例[D]. 陈慧. 江西师范大学, 2018(10)
- [9]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D]. 颜素珍.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10]基于柯氏模型的山东省乡村医生培训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 曹海虹. 潍坊医学院,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