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监护仪的临床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丽,胡志雄,杨世金,白永文[1](2021)在《《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文中研究表明多参数监护仪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病人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医疗设备,一般包括心电、无创血压、脉搏血氧、呼末二氧化碳等。鉴于其临床的重要性以及量大面广特性,多参数监护仪被列入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2020年3月31日开始实施。对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提供权威详细编制说明,帮助医学计量与医学质控人员深刻理解规程内容,为保障多参数监护仪的临床使用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凌文嘉,吴凯,邓素彤[2](2021)在《除颤监护仪的质控检测与故障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本院多个品牌共78台除颤监护仪进行外观、释放能量误差、充电时间、同步模式、心率误差和声光报警等6个项目的质控检测。参照国家对心脏除颤器校准规范,采用Impulse 7000 DP除颤器/经皮起搏器分析仪进行检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得出本次质控检测设备合格率为94.87%,不同品牌除颤监护仪在测试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保证临床治疗质量效果,临床质量控制人员应该加强除颤监护仪的质量检测,除颤监护仪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故障,影响到其正常使用,通过分析其常见故障现象来进行维修,指导临床医务人员正确的操作使用。
李雪艳,何春雷,徐小群[3](2021)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病房监护仪报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在普通病房监护仪报警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对普通病房监护仪报警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值和决策树分析筛选高危环节,分析潜在失效原因,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结果 8项高风险失效模式实施后,病房RPN值均下降到125分以下;实施后观察组虚假报警率低于对照组;实施前后护士对监护仪报警功能键使用能力处于较高水平(p>0.05),报警功能键使用、报警识别和处理能力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报警的整个生命周期,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规范监护仪报警管理,降低监护仪使用风险。
刘炜[4](2021)在《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及保养》文中研究说明多参数监护仪是医院中较为常见的医疗设备,多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以及新生儿等科室。能对患者的心率情况,呼吸情况,血氧情况,血压情况等实时进行监控。在医疗设备中,多参数监护仪被划分为急救类设备,同时也是在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高风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监护仪自身的障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读数出现错误,错误的监控数据会导致临床医生对患者做出错误的诊断,本次研究将对多参数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以及后续的保养工作进行分析,通过这一方式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稳定的检测依据。
邹永杰[5](2021)在《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生物电阻抗技术用于脑出血监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据Lancet发布的《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脑卒中是全世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的第二高发疾病,出血性卒中在所有卒中类型中致死致残率最高,发病率占卒中类型的10-15%。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ICH发病率高达17-51%,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剧增,ICH发病率不降反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针对ICH治疗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的手段并不能有效改善ICH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所以寻找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提高ICH疗效的希望所在。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598例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2010-2014年患者死亡率较2000-2004年患者下降,而存活患者预后没有明显改善。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客观实时评估ICH入院时病情,是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的第一环节。目前病情评估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观察,结合现有的评分量表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第一次入院地点往往在基层医院,很多基层医院缺乏CT、MRI等客观检测设备,甚至连是否为脑出血的诊断难以明确,严重影响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本研究先将生物电阻抗技术与猕猴脑出血模型相结合,初步评估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病情监测与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我们将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于临床脑出血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以探讨该技术是否可以帮助临床进行脑出血的辅助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患者的预后预测。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单中心大样本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ICH患者数据,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寻找影响我院ICH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和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2000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发病情况、既往病史、个人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资料、住院经过与病情评估,并发症,以及随访资料等进行评估入组。根据时间段分为A组2000-2004年、B组2010-2014年,对两组分别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特征研究,同时根据90天m RS评分结果将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3)和预后不良组(m RS≥3)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两个时间段收治患者的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有显着差异(P<0.05);2.高血压、吸烟和饮酒依然是ICH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我院收治患者的死亡率较前有了明显的变化,由2000-2004年的26.9%降至2010-2014年的1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GCS评分、NIHSS评分、脑血肿量、年龄、再出血、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和肺炎等均为IC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IC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NIHSS评分、脑血肿量)和脑出血后并发症(再出血、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和肺炎)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进一步加强ICH患者病情评估的技术与方法,是未来ICH研究的重要方向。第二部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猕猴脑出血模型中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拟建立猕猴脑出血模型,模拟临床脑出血及血肿扩大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观察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内出血量增多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规律,以明确该技术在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采取自体血注入法建立猕猴脑出血模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对造模动物进行有创颅内压和生物电阻抗技术监测,观察脑出血后出血量增加过程中及不同出血量时两种监测数值的变化情况,术后通过MRI确认模型稳定性。研究结果:1.建立了稳定的猕猴ICH模型,术中动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2、3和7天,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为28.67±0.89、27.33±1.11、25.33±1.11、23.67±0.89;2.MRI扫描可见左侧基底节区T1稍低信号影,T2稍高信号影,中线向右侧稍偏移,左侧脑室受压明显;3.ICH造模后,有创颅内压监测值由9.2±0.5mm Hg升高到27.2.±1.3mm Hg;扰动系数由102.5±6.0升高到146.5±5.3;全频相位斜率值由-0.9558±0.0038升高到-0.9445±0.0043。研究结论:在猕猴脑出血模型中,生物电阻抗技术监测指标(扰动系数、全频相位斜率)变化的趋势与有创颅内压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该技术可以反映脑出血量的多少和脑内血肿量增多的过程,在ICH的辅助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第三部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辅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本实验拟将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到脑出血患者的早期病情监测中,探讨该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辅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入组162例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使用便携式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护,测定扰动系数值,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GCS昏迷评分、NIHSS评分、脑病变部位等指标。最后经头颅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研究结果:1.脑出血组患者扰动系数值为80.29±7.80,脑梗死组患者扰动系数值为71.64±7.81,两组扰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扰动系数大于78.5时,提示脑出血的可能性大(敏感度52.4%,特异度88.9%),其曲线下面积为0.778。在4.5-24h之间测得的扰动系数具有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类型的价值。研究结论:生物电阻抗技术对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应用价值。第四部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本实验拟将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到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诊疗过程中,探讨该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无创脑水肿监测,对监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发病情况、既往病史、个人史,观察并收集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资料、入院诊疗以及随访资料进行评估入组,根据监测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肿量,血肿部位进行回顾性匹配对照组患者,每组内再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同时根据30天m RS评分结果将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3)和预后不良组(m RS≥3)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术后扰动系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的患者,扰动系数在急性期有随着水肿面积增大而降低的趋势;2.无创颅内压指数与患者的血肿量,绝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死亡患者的无创颅内压指数高于存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患者的无创颅内压指数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显示无创颅内压指数大于11.55时,提示患者应当行手术治疗(敏感性:73.63%,特异性:70.93%),其曲线下面积:0.78;无创颅内压指数大于13.65时,提示患者死亡可能性大(敏感性:74.07%,特异性:60%),其曲线下面积:0.70;4.监测组患者的死亡率(11.7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17.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瞳孔变化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2小时,监测组发现血肿扩大时间早于对照组2小时,脑积水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23小时,癫痫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6小时,监测组术后脑水肿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2小时,监测组术后脑梗死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3小时,监测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12小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生物电阻抗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判断患者手术时机,预测患者预后,是一种新的病情监测方法。
桑沛[6](2021)在《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优化措施,提高心电监护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心电监护仪质控设备FLUKE Prosim 8及电气安全测试仪FLUKE ESA612对本院523台心电监护进行质控、电气安全性测试调查本院近期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针对性优化措施。结果:随机收集院内专项仪器(心电监护仪)质控数据例数共523例,其中出现异常问题的共有160例,占30.59%,从高到低依次是声光报警异常(28.75%)、白屏或(和)花屏(19.37%)、心电波形干扰大或心率数值不准确(16.88%)、无法开机(8.75%)、血氧数值不显示或血氧监测值不准确(7.50%)、血压不能测量或血压测量值不准确(6.25%)、心电导联线破损(6.25%)、袖带漏气(4.35%)、血氧探头破损(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监护仪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加强心电监护仪日常维护与保养,准确分析、有效处理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心电监护仪应用准确性。
岳丽青,李幸,刘鹏,李凤妮[7](2021)在《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简版簅》文中提出警报管理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在临床使用的仪器中多参数监护仪警报事件发生率最高。制订贴近中国临床实践的多参数监护仪警报管理指南势在必行。本指南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针对我国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关注的12个临床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循证推荐。旨在促进多参数监护仪警报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轻医务人员负担。
闫妍[8](2021)在《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卫生保健领域广泛渗透,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必须面对大量人-机任务带来的诸多变革,尤其ICU中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仪器的精密性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由此带给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变化值得关注。因此,本研究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聚焦ICU护士,探究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以期为制定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包括如下四部分研究内容:1、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通过对14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ICU护士在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体验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ICU常见护理人-机任务。2、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依据前期研究结果形成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初稿,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ICU护士对调查表中护理人-机任务的重要性、执行频率和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典型护理人-机任务。3、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前期研究形成的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表、系统可用性量表等工具,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2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1、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14名ICU护士的半结构式访谈,析出“面临种类繁多的护理人-机任务”、“认可人-机任务普及的优势”、“面对新的负荷挑战”“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以及“工作心理负荷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五大主题。2、本研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根据159名ICU护士对护理人-机任务重要性、执行频率、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8项ICU典型护理人-机任务:j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k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l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n呼吸机的使用;o除颤仪除颤;p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q血糖仪测量血糖。3、本研究针对427名ICU护士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1)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总分为(52.04±16.48),负荷感受、自我评价两个维度得分为(59.71±21.56)、(36.70±18.16)。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按照心理负荷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除颤仪除颤(58.48±14.66)、呼吸机的使用(58.45±15.02)、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54.23±14.61)、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53.89±13.88)、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51.17±16.23)、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50.45±15.72)、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45.88±16.70)、血糖仪测量血糖(43.77±18.41)。(2)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在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都会影响其工作心理负荷,而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和机器接受度等因素仅在某些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会影响ICU护士的工作心理负荷。4、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和自我效能感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作用路径发现,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任务难度对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工作心理负荷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系统可用性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起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护士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有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1、ICU护士认可人-机任务普及带来工作量减少等优势,其在执行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处于中等水平,但脑力要求越来越高,在特殊情境中护士容易产生受挫感,且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会经历磨合期、适应期、谨慎期三个阶段。2、护理人-机任务分为常规治疗、急救及生命支持、监测、信息化四大类,从中筛选出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ICU护士执行急救及生命支持类护理任务时负荷感受最高,而自我评价最差,其次是信息化类护理任务,而监测类和常规治疗类任务给护士带来的负荷感受较低,自我评价较好。3、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个体因素(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机器接受度)、任务因素(任务难度、任务中断、多任务)、机器因素(系统可用性)等。4、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模型”。任务难度直接影响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护士的自我效能和机器的系统可用性通过任务难度间接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
娄海芳,吴海翔,胡娟,凌磊,张乔冶,汤旭帆,吴飞,闫志文,陈仁[9](2021)在《医院病区监护仪中央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文中指出作者介绍了某医院病区床边监护仪的中央监控系统建设情况,详细介绍了其软、硬件设计方案及功能。该系统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具有低成本和实用性的特点。
郑博文,许剑[10](2021)在《迈瑞监护仪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文中研究指明迈瑞监护仪在医院的数量占比及使用率均较高,因此,发现故障时及时解决,对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迈瑞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包括无法连接到中央监护站,心电、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法测量或测量值不准确。在了解迈瑞监护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近1年的记录与分析,该文整理常见故障的维修处理办法,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经验,分析总结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的事项,便于加强医护人员对监护仪维护保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浅谈监护仪的临床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监护仪的临床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任务来源 |
2 国内外现状和需求 |
3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解读 |
3.1 编写依据 |
3.2 计量特性 |
3.2.1 心电 |
3.2.2 无创血压 |
3.2.3 脉搏血氧饱和度 |
3.2.4 呼末二氧化碳 |
(2)除颤监护仪的质控检测与故障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质控检测 |
1.1 检测仪器 |
1.2 被检设备 |
1.3 检测项目及数据分析 |
1.3.1 外观检测 |
1.3.2 释放能量误差检测 |
1.3.3 充电时间检测 |
1.3.4 同步模式检测 |
1.3.5 心率误差检测 |
1.3.6 声光报警检测 |
1.4 质控结果分析 |
2 故障案例分析 |
2.1 故障案例一 |
2.1.1 故障现象 |
2.1.2 故障分析及排除 |
2.2 故障案例二 |
2.2.1 故障现象 |
2.2.2 故障分析及排除 |
2.3 故障案例三 |
2.3.1 故障现象 |
2.3.2 故障分析及排除 |
2.4 故障案例四 |
2.4.1 故障现象 |
2.4.2 故障分析及排除 |
3 日常检查指引 |
3.1 外观检查 |
3.2 附件检查 |
3.3 开机检查 |
3.4 电池续航检查 |
4 讨论 |
(3)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病房监护仪报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及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参数监护仪检测的必要性 |
2 多参数监护仪的检测项目 |
3 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检测方式 |
3.1 无创血压检测 |
3.2 血氧饱和度检测 |
3.3 心电监测 |
3.4 呼吸率检测 |
3.5 体温以及有创压检测 |
3.6 多参数监护仪电气安全的检测 |
4 多参数监护仪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 |
5 多参数监护仪的维修以及保养 |
6 结论 |
(5)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生物电阻抗技术用于脑出血监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单中心大样本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猕猴脑出血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辅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一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神经疾病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二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2 心电监护仪临床操作优化措施 |
(7)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简版簅(论文提纲范文)
1证据检索与临床问题确定 |
2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 |
3推荐意见的形成及全文撰写 |
4推荐意见 |
指南制订小组成员 |
(8)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
一、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
二、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五部分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六部分 讨论 |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专家小组会议咨询表 |
附录二 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 |
附录三 典型人-机任务情境下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调查问卷 |
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医护人员工作心理负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10)迈瑞监护仪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功能及作用原理 |
2 故障分析 |
2.1 案例一 |
2.1.1 故障现象 |
2.1.2 故障分析与排除 |
2.1.3 故障小结 |
2.2 案例二 |
2.2.1 故障现象 |
2.2.2 故障分析与排除 |
2.2.3 故障小结 |
2.3 案例三 |
2.3.1 故障现象 |
2.3.2 故障分析与排除 |
2.3.3 故障小结 |
2.4 案例四 |
2.4.1 故障现象 |
2.4.2 故障分析与排除 |
2.4.3 故障小结 |
3 小结 |
四、浅谈监护仪的临床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J]. 刘文丽,胡志雄,杨世金,白永文.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8)
- [2]除颤监护仪的质控检测与故障案例分析[J]. 凌文嘉,吴凯,邓素彤. 现代医院, 2021(07)
- [3]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病房监护仪报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李雪艳,何春雷,徐小群. 医院管理论坛, 2021(07)
- [4]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及保养[J]. 刘炜. 电子测试, 2021(12)
- [5]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生物电阻抗技术用于脑出血监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邹永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桑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10)
- [7]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简版簅[J]. 岳丽青,李幸,刘鹏,李凤妮. 中国护理管理, 2021(05)
- [8]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9]医院病区监护仪中央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 娄海芳,吴海翔,胡娟,凌磊,张乔冶,汤旭帆,吴飞,闫志文,陈仁.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04)
- [10]迈瑞监护仪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J]. 郑博文,许剑. 医疗装备,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