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32例(论文文献综述)
龚倩[1](2020)在《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通管丸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蛋白质分子水平对通管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的作用机制进行阐明,为中医药防治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提供切实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将10只未孕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大鼠予以通管丸混悬液灌胃,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血清。2.将RAW264.7细胞分为9个组:正常培养组、无药血清组(5%,10%,20%,40%)、含药血清组(5%,10%,20%,40%)。正常培养组的添加10%胎牛血清,无药血清各组分别添加含有5%、10%、20%、40%无含药血清,含药血清各组分别含有添加5%、10%、20%、40%含药血清,经培养后采用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最佳生存的含药血清浓度。3.将RAW264.7细胞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造模组的培养基中添加100ng/ml脂多糖,非造模组培养基中添加等量的PBS溶液,培养24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中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以确定100ng/ml的脂多糖能否成功制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4.最后将RAW264.7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PPAR-γ激动剂组、NF-κB阻断剂组、无含药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正常RAW264.7细胞和10%胎牛血清;NF-KB阻断剂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20umol/L NF-κB阻断剂SN50;PPAR-γ激动剂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20umol/L吡格列酮;无含药血清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10%无含药血清;含药血清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10%含药血清。培养24小时后收取细胞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组RAW264.7细胞活力的比较与正常培养组相比较,5%无药血清组和20%无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0%无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20%含药血清组RAW264.7细胞活力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无药血清组、40%含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含药血清组相比较,5%含药血清组、20%含药血清组和40%无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RAW 264.7细胞TNF-α、IL-1β蛋白含量比较与非造模组相比较,造模组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RAW 264.7细胞磷酸化IRAK4、磷酸化IKKs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含药血清组、无含药血清组、NF-κB阻断剂组、PPAR-γ激动剂组、含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含药血清组比较,NF-κB阻断剂组、PPAR-γ激动剂组、含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AW264.7细胞生存最佳的血清浓度为10%。2.100ng/ml LPS能成功制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3.通管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管丸通过抑制TLR2/My D88/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元件”磷酸化IRAK4、IKKs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TLR2/My D88/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及其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抑制输卵管炎症反应的目的。
方鸽[2](2019)在《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玻璃化冻融胚胎(vitrified warmed embryo transfer VWET)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分析其对子宫内膜形态、血流、厚度的影响,为中医药改善冻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应用优势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常规的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组则在激素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外用灌肠方。比较两组患者1、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原发/继发。2、中医证候指标:入组时的血瘀患者证候评分以及内膜转化日的证候评分。3、性激素指标:两组患者月经第三天基础FSH、LH、E2、P;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2、P。4、超声学指标:两组患者HCG日内膜厚度;两组患者月经第三天内膜厚度;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5、两组患者移植周期雌激素用量总量及用药天数比较。6两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日、内膜转化日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膜转化日对照组与治疗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型、“B”型、“C”型三种内膜形态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A”型内膜人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型、“±”型、“-”型三种血流类型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转化日治疗组E2低于对照组,治疗组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雌激素用量总量大于对照组雌激素用量,治疗组用药天数小于对照组用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灌肠方能显着改善患者血瘀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灌肠方能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可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3.灌肠方能降低冻胚移植人工周期雌激素水平,提高孕激素水平,可能与促进激素代谢有关,或者与抑制颗粒细胞增殖有关,值得关注。4.灌肠方有增加年龄大于35岁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的趋势。
邓真真[3](2019)在《丹参承泽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在行腹腔镜术后应用丹参承泽饮口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仅仅采用手术治疗相比,经过分析比较两者中医证候积分、局部血运及妊娠率,希望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诊断与纳入标准相符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术后第2天,予以导师自拟丹参承泽饮,(组成:丹参15g,延胡索10g,当归10g,赤芍10g,皂角刺10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0g,地龙9g,三棱9g,莪术9g,香附6g,川芎6g,泽兰6g,三七3g)每日一剂,2次/日,经期停药,手术当月避孕。第2、第3个周期在月经第六天开始服药,于排卵后三天停药,三个周期为一疗程,发现妊娠后停药。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三个周期,并且随访6个月,统计并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以及妊娠率,从而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对比: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表示术后予以丹参承泽饮口服能明显缓解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积分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比: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丹参承泽饮能降低血液的阻力,加快输卵管血液循环。3.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妊娠率65%,对照组妊娠率37.5%,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予以丹参承泽饮口服在疗效与妊娠率的提高上有显着的效果。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丹参承泽饮口服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能够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情况、提高输卵管疏通率,从而提高患者妊娠率。
周慧心(Thipvarintorn Dusitasirisakul)[4](2019)在《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泰国和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调查问卷研究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以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两地不孕症妇女的生活习惯、饮食、性格等与体质的相关性。并探讨岭南罗氏妇科诊治不孕症的思路,以促进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在泰国的发展。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于泰国①清迈府Maharaj医院;②曼谷华侨中医医院;③北大龙府北大龙医院中医系;④东北地区中医诊所;⑤东方地区德明中医诊所就诊的患者。中国广东于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已通过诊断标准,确诊为不孕症患者,符合纳排标准,可纳入为本研究的对象。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表由自编的《女性不孕症调查问卷》和中华医学会正式发布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组合而成。问卷回收后,通过《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和《中医妇科学》进行体质及中医类型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天±s描述,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两独立样本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用非参数检验。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地区数据进行各观察因素多组间频率或构成比的比较;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多观察因素的相关分析,均已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选用就诊次数大于3次以上或经过治疗后已怀孕患者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使用Excel软件建立以及整理数据,整理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现病史、中-西医诊断、证型、处方。在整理上述数据的同时进行中药名整理,数据库构建完成后,使用IBM SPSS 24对药物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本研究同期共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广东与泰国被诊断为“女性不孕症”的患者的相关调查问卷885份,其中有效问卷821份(中国广东512份,泰国309份)。中国广东不孕妇女的年龄中位数为33岁,年龄最大为48岁,年龄最小为20岁;而泰国的年龄中位数为34岁,年龄最大为48岁,年龄最小为21岁。1.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基本因素对比:两组的年龄、常吃食物类型、吸烟习惯、家庭类型及夫妻关系、周围人对生育渴望分布情况均相同(均P>0.05)。两地差异显着(均P<0.05)则有以下11方面:①BMI:两地的BMI正常者均超过60%(中国广东为63.5%,泰国为61.5%),而BMI偏低者,中国广东组>泰国组(20.5%,14.9%),BMI偏高者,泰国组>中国广东组(23.6%,16%);②居住地:属“城市”者,中国广东组>泰国组(86.1%,64.4%);③受教育程度:两组均以“本科”教育居多(中国广东组为45.1%,泰国组为52%),而排第二的中国广东组为“大专”(26%),泰国组为“硕士以上”(24.3%);④职业:中国广东组以“公司职员”居多(34.6%),泰国组则为“公务员(32.0%);⑤饮食:中国广东组“清淡”口味最多(30.9%),而泰国组“辛辣”口味较多(30.4%);中国广东组经常吃“温热汤类”为多(62.9%),泰国组以“生冷”食品为多(43.0%)。中国广东组喝“常温饮”最多(60.0%),而泰国组以“冷饮”为多(53.4%)。中国广东组吃“温性”饮食居多(89.8%),而泰国组以“凉性”饮食为多(66.0%);⑥睡眠:泰国组比较早睡,46.3%泰国组妇女入睡时间为11点之前,而57.6%中国组妇女入睡时间为11-1点;泰国组睡眠质量“好”(90.1%)高于中国广东组(16.2%),中国广东组睡眠质量“差”(16.2%)高于泰国(12.3%);⑦烟酒:泰国组有喝酒习惯的为20.7%,高于中国广东组(1.4%)。中国广东组配偶有吸烟习惯(34.2%)高于泰国(16.5%);⑧体育运动:泰国组少运动的(82.2%)高于中国广东组(73.0%);⑨生育期望值:本人对生育渴望程度达到“十分”者,两组均为50%以上(中国广东组为53.9%,泰国组为56.6%),程度为“极其”者,中国广东组(38.3%)高于泰国组(25.6%),程度“一般”者,泰国组(17.8%)高于中国广东组(7.8%);⑩性格:中国广东组“急躁易怒”为多见(38.3%),泰国组以“平和开朗”较多(42.7%);(11)生活压力:中国广东组(81.3%)明显高于泰国组(52.4%),中国广东组以“家庭压力”为最多(32.2%),而泰国组的以“工作压力”为多见(26.8%)。2.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经带情况对比:两地区有一些显着性差异(均P<0.05):中国广东组的月经异常以月经后期为多见(29.7%);泰国组则以痛经为多见(49.2%);泰国组带下异常(26.9%)高于中国广东组(14.3%);泰国组未检查妇科疾病者(37.5%)高于中国广东(7.2%);已发现的妇科疾病,中国广东组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最高频率,泰国组最高频率为PCOS。3.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孕育相关因素对比:两地区亦有一些显着性差异(均P<0.05);中国广东组以继发性不孕症为多见(61.1%),泰国组则多为原发性不孕症(69.9%);中国广东组的平均病程为2.76±2.210年,不孕病程最长为15年。而泰国组的平均病程为4.66±3.73年,不孕病程最长为20年;中国广东组病程为1年的例数最多(33.2%),泰国组则以病程5年居多(40.1%);中国广东组性生活频次以1次/周为多见(51.9%),泰国组为2-3次/周(42.1%);对于是否采取避孕措施,两组从未避孕者均达半数以上(中国广东组为55.1%,泰国组为58.3%),曾采取避孕措施的夫妇,中国广东组以用避孕套为多见(39.1%),而泰国组以女性口服避孕药为主(31.1%);泰国组未检查不孕原因(39.8%)例数高于中国广东组(9.6%);已查出不孕原因者,两地以排卵功能障碍排第一(中国广东组为56.3%,泰国组为39.5%),其次为输卵管因素(中国广东组为24.4%,泰国组为23%);中国广东组已进行系统治疗者(82.4%)高于泰国组(50.5%);其中,选用ART治疗,中国广东组(33.6%)高于泰国组(28.8%)。4.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证型分布对比: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中国广东组中医证型分布排序为肾气虚证(35.2%)>肝气郁结证(22.5%)>肾阴虚证(21.1%)>肾阳虚证(8.0%)>痰湿内阻证(6.8%)>瘀滞胞宫证(6.4%)。泰国组中医证型分布排序为肝气郁结证(33.9%)>肾气虚证(22.7%)>肾阳虚证(17.5%)>肾阴虚证(11.3%)>痰湿内阻证(9.4%)>瘀滞胞宫证(5.2%)。5.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对比: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中国广东组体质分布排序为:阳虚质(43.9%)>血瘀质(42%)>气虚质(40.4%)>痰湿质(31.6%)>气郁质(20.7%)>阴虚质(17.4%)>湿热质(9.8%),未见特禀质。其中,单种体质为33.6%,复合体质为66.4%;偏颇体质占89.3%;泰国组体质分布排序为血瘀质(57.9%)>阴虚质(31.1%)>痰湿质(27.8%)>阳虚质(21%)>气郁质(19.4%)>气虚质(18.1%)>湿热质(16.2%)>特禀质(1%)。其中,单种体质为35.3%,复合体质为64.7%;偏颇体质占84.5%;两地区均为偏颇质多于平和质。6.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分析:年龄、BMI、居住地、生活压力、性格、睡眠质量、体育运动均与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①年龄:40~岁的不孕症妇女发生偏颇质为20~岁的9.04倍(95%CI1.56,52.38);②BMI:BMI过高的患者发生偏颇质为BMI正常的2.24倍(95%CI1.13,4.47);③居住地:城市妇女发生偏颇质为农村妇女的1.63倍(95%CI1.03,2.58);④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大的不孕症妇女发生偏颇质为无生活压力的2.02倍(95%CI 1.33,3.09);⑤性格:“急躁易怒”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18倍(95%CI1.35,3.52),“沉静内向”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27倍(95%CI 1.43,5.15),“抑郁寡欢”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3.74倍(95%CI 1.55,9.00);⑥睡眠:睡眠质量好的患者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63%(95%CI0.23,0.58)。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3.9%,说明本模型能预测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为73.9%。7.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BMI、生活压力、性格、睡眠质量及体育运动均与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①BMI:BMI偏高者发生偏颇质为BMI正常的5.61倍(95%CI1.33,23.73);②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大者发生偏颇质为无生活压力的2.61倍(95%CI1.42,4.78);③性格:“急躁易怒”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94倍(95%CI1.47,5.86),“抑郁寡欢”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3.30倍(95%CI1.21,8.98);④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70%(95%CI 0.16,0.56);⑤体育运动:有运动习惯者发生偏颇质低于没有运动习惯的44%(95%CI0.31,0.99)。另外,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4.5%,说明本模型能预测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率为74.5%。8.泰国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性格和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①性格:“沉静内向”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5.03倍(95%CI 1.46,17.27);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者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50%(95%CI 0.26,0.96)。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2.2%,说明本模型能预测泰国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率为72.2%。9.关于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思路,本研究收集不孕症患者病例共201例,具有一共986张处方,证型频率最高前10个证型为①肾阴不足证;②肾气虚证;③肾虚血瘀证;④肝郁肾虚证;⑤脾肾不足证;⑥痰湿证;⑦虚热证;⑧血瘀证;⑨肝郁证;⑩气阴不足证。在986张处方中,具有152味药物,出现频率高的前40名,大部分是在妇科常用的处方中具有的药物,如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可见于寿胎丸;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见于四物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见于四君子汤;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甘草见于逍遥散等。在药物关联规则,发现支持度和置信度高的药对如:菟丝子-桑寄生;菟丝子-山药;菟丝子-续断;续断-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药-桑寄生;女贞子-白芍;女贞子-山药;女贞子-续断;女贞子-菟丝子;菟丝子-山药-桑寄生;菟丝子-山药-续断;续断-桑寄生-山药;女贞子-菟丝子-白芍;女贞子-菟丝子-桑寄生等。10.使用SPSS 24的聚类分析对出现频数大于等于5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为4组:①C1组包括:续断、桑寄生、山药、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白芍、枸杞子、石斛、黄精、山茱萸、地骨皮、旱莲草、酸枣仁、荔枝核、橘核,大部分药物属于补益固肾之品;C2组包括:白术、党参、黄芪、芡实、金樱子、甘草,出现的药物属于健脾益气之品;C3组包括:川芎、法半夏、香附、陈皮、苍术、鸡血藤、丹参、牛膝、赤芍、郁金,出现的药物可分为祛湿化痰和活血理气之品;C4组包括:合欢花、素馨花、柴胡、巴戟天、当归、茯苓、熟地黄、石菖蒲、远志,出现的大部分药物是调理肝气养肝血之品。这些出现的药物均属于罗颂平教授在治疗不孕症常用药物,可是在临床上罗颂平教授因经验丰富,诊治有序,用要灵活,善用南药,疗效极佳。结论:1.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情况有差异性。具体而言:两地区均为偏颇质多于平和质:中国广东组体质分布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未见特禀质;泰国则为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特禀质。2.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有差异性。中国广东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肾虚证>肝气郁结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痰湿内阻证>瘀滞胞宫证。泰国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痰湿内阻证>瘀滞胞宫证。3.对于不孕症妇女偏颇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居住地、生活压力、性格及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体育运动均对两地区不孕症妇女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广东组偏颇质与BMI、生活压力、个人性格及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体育运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泰国组的偏颇质与年龄、个人性格及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准确率均高于70%。4.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中的各因素对比,虽然年龄、体重、常吃食物类型、吸烟习惯、家庭类型及夫妻关系、周围人对生育渴望分布情况均类似;但在BMI、身高、血型、居住地、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喜欢吃的口味、常吃的食品类型、常喝的饮料类型、饮食属性、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喝酒习惯、丈夫的吸烟习惯、体育运动、自己的生育渴望、性格及精神状态、压力及压力类型、月经情况及异常类型、妇科疾病和妇科问题类型、白带情况、不孕症类型、不孕病程时间、避孕方式、性生活频次、妇科及不孕检查、不孕症原因、体质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均不相同。5.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三传人罗颂平教授,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治思路具有鲜明特色:首先辨病辨证,明确致病原因;治疗以调经助孕为主,注重调和阴阳平衡,重视补肾调肝健脾,以达到阴平阳秘为目的。罗颂平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不仅用药灵活,善以南药为用,以助孕种子为目标,以寿胎丸、二至丸、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等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药物,临床疗效颇佳。6.对于泰国不孕症妇女的诊疗思路,需根据中医“三因制宜”来进行详细诊治。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患病时节、气候;患者个人的体质、生活方式等。只有因人因时因地,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影[5](2019)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施行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证候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输卵管通畅度有无变化,统计妊娠率,评估该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和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每个月经周期中,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日,总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指标统计和安全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妊娠率、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度和证候、体征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不孕类型、流产史、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或沙眼衣原体(Chlam Ydia Trachom Atis,CT)感染史)及治疗前病情(输卵管通畅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妊娠率为46.67%,对照组妊娠率为20.00%,两组均无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说明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3.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说明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P=0.048<0.05);治疗组局部体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56.67%的总有效率(P=0.047<0.05)。说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流产史与UU/CT感染情况有一定关系(P=0.013<0.05),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情况与输卵管通畅度有一定关系(P=0.011<0.05),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结论:1.针药联合耳穴贴压相比较单纯口服中药,能明显提高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宫内妊娠率。2.针药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降低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阻塞程度,增加输卵管再通率,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和体征方面,疗效均比单纯中药治疗明显。3.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4.采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其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王全乐[6](2018)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文献的一般信息,中药保留灌肠的总体疗效及辨证、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提供更好的文献数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e)、中文期刊数据库(VIP)、读秀,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全文下载,建立基本信息、分组情况、治疗结果、中药保留灌肠处方等Excel数据库,数据规范处理后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归纳文献特征。运用Spss22.0进行聚类分析,Wake3.7进行关联分析,探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用药规律。结果:1.文献一般信息:通过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07篇,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共涉及作者单位101个,以院校为主。涉及省市28个,研究的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尚无此类报道。107篇纳入文献中,硕博学位论文5篇,会议文献1篇,期刊文献101篇,期刊来源70种。105篇文献有关键词,2篇无,共涉及关键词137个、使用401次,平均每篇使用关键词3.82个。获基金支持的文献8篇,占文献总数7.48%,共涉及7种基金。2.证候分布:明确辨证分型的文献99篇,其中瘀滞胞宫型的文献最多,占59.60%,其次为湿热瘀结型,占15.15%。3.用药规律分析:(1)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祛湿,理气散结。(2)在纳入的107篇临床文献中,中药共113味,累计频次达985次。其中频率大于5%的有39味中药,频次较高的为败酱草、莪术、红藤、赤芍、三棱、丹参等。(3)药性构成比:最高为平性、温性,均占(28.21%),其次为寒性(20.51%)。(4)药味构成比:最高为苦味(41.38%),其次为甘味和辛味,均为(31.25%)。(5)中药归经分布:最多的归经为肝经(约35%),其次为脾经、肾经,出现最少的为胆经和三焦经。(6)中药功效归类:39味中药中共出现9类药物,频次最高的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分别占41.03%、30.77%。其次为:补虚药、祛风湿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理气药、止血药。(7)常见药物群为:第一类:乳香、没药、牡丹皮、蒲黄、延胡索;第二类:甘草、川芎、王不留行、香附、炮山甲;第三类:桃仁、红花;第四类:路路通、当归;第五类: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第六类:三棱、莪术、丹参、赤芍。(8)文献中出现的高频次对药为:乳香和没药、三棱和莪术、丹参和赤芍、当归和川芎、桃仁和红花等。4.疗效评定:中药保留灌肠为该病的主要外治法,多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内治(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口服等)、外治(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理疗针灸针刺等)内外结合,其中二联疗法71组,占66.36%,其次为三联疗法及单一疗法。累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7311例,记录有效率的有89组,共计5742例,总有效4873例,总有效率84.87%。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文献数量不断増加、质量不断提高,作者单位多在东部南及中部部省份,研究的地区分布不均,以院校为主,以《江苏中医药》、《新中医》等期刊发文量较多,以中药保留灌肠、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为研究热点,疗效显着,但缺乏基金资助。中药保留灌肠为治疗该病的主要外治法,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由瘀血阻滞引起,重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疏通经络;以活血化瘀和清热药为主,多为温性和平性药物,注重肝脾肾的调养,气血的温煦,促进气血的化生,有效改善患者输卵管阻塞情况,改善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有效提高妊娠率。关于中药保留灌肠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发病机理的作用、疗效特点等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大、深入和提高。
于晓雯[7](2018)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内服与外敷并用的中药疗法治疗因输卵管阻塞且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型的不孕症患者。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来观察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研究对象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为30例。治疗组采用外敷加中药逍遥安坤汤内服,对照组为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进行治疗并观察各组治疗后的妊娠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与局部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输卵管梗阻改善及血液流变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妊娠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16.67%,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输卵管通畅率、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学指标TNF-α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治疗本病效果显着,能明显提高妊娠率,改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输卵管的通畅度、血液流变学以及调节免疫功能。
岑芳[8](2018)在《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输卵管阻塞已成为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病因。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无创性、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优势。主要从中药疗法、针药结合疗法、中医药结合其他疗法三个方面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输卵管堵塞不孕症的研究概况。
彭叶建[9](2017)在《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随机对照文献。利用RveMan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34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1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687例患者纳入本试验,均为中文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发现纳入的这些研究质量较低。临床效应Meta显示:(1)针灸疗法优于西医常规疗法[RR 1.30,95%CI(1.20.1.40),P<0.00001];(2)针灸疗法优于单纯中药疗法[RR 1.69,95%CI(1.38.2.06),P<0.00001];(3)针灸结合中药疗法优于西医常规治疗[RR 1.31,95%CI(1.21.1.43),P<0.00001](4)针灸疗法治疗后患者妊娠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RR 1.49,95%CI(1.22.1.83),P=0.0001].结论①现有证据表明针灸疗法或针灸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②与西医疗法对照,针灸疗法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副作用低的优点。③当前针灸疗法为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不高且缺乏规范性。未来临床仍需要开展更多多中心、大样本、严格的方法学设计和质量控制研究。
张雨婷[10](2016)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及形态的关联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为文献综述及临床实验两部分。综述部分主要阐述了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认识、诊断治疗手段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现代医学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归咎于盆腔感染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性因素等。诊断治疗方面主要依靠输卵管检查与疏通术、手术疗法以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诊疗方法多样,适应证较广,但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风险性;祖国医学记载中虽然没有列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病名,但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散见于祖国医学的记载,中医认为“瘀滞”为本病的核心,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方法可以分为内治法、外治法等,疗效较好。近年来,具有取长补短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临床实验部分主要进行的是探究何种因素对患者输卵管通畅度及形态造成影响。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而未曾受孕者可诊断为不孕症。论文试图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究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的通畅度及形态是否与其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月经婚育史、既往手术史间存在一定关联。参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筛选纳入在中医友好医院中医妇科病房的住院患者100例;将输卵管不同病情和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对输卵管通畅度及形态分布规律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个等级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及输卵管形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如下结果:(1)月经后期较月经周期正常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出现双侧输卵管不通的概率是双侧通而不畅的4.770倍(P<0.05),月经后期较月经周期正常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出现输卵管一侧不通一侧通而不畅的概率是双侧通而不畅的3.957倍(P<0.05);(2)有痛经症状的患者较无痛经症状的患者出现双侧输卵管不通的概率是双侧通而不畅的4.419倍(P<0.05);(3)年龄越大的患者出现输卵管上举的概率越大(P<0.05),相应的比数比0R为1.188,其相应自变量为危险因素;(4)没有统计学结果显示,人流次数越多的患者在输卵管通畅度方面呈现出更差的结果。论文研究结论:月经后期和痛经症状可能与输卵管通畅度下降表现存在一定关联;年龄增长可能与输卵管形态上举改变存在关联。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3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5 实验器械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 血清制备 |
2.3 RAW264.7细胞的培养 |
2.4 CCK8检测最佳含药血清浓度 |
2.5 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制备 |
2.6 RAW264.7细胞分组与处理 |
2.7 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IRAK4、磷酸化IKKS蛋白相对表达量 |
2.8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正常RAW264.7细胞形态学观察 |
2 含药血清不同浓度对RAW264.7细胞活力影响的比较 |
3 RAW264.7细胞TNF-α、IL-1β蛋白含量ELISA检测结果 |
4 RAW264.7细胞形态变化 |
5 各组RAW264.7 细胞磷酸化IRAK4、磷酸化IKKs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SOI的认识 |
2 通管丸的组方原则及药理研究 |
3 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SOI的相关性研究 |
4 IRAK4、IKKs在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FET治疗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索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样本量估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
1.5 排除标准(为符合以下任一)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资料与方法 |
2.1 制定临床病例报告表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2.4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
2.5 主要药物 |
3.临床观察指标判定 |
3.1 血清激素的测定 |
3.2 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判定标准 |
3.3 子宫内膜血流判定标准 |
3.4 妊娠判定 |
4.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两组患者基本数据的比较 |
2.两组患者血瘀型证候评分的比较 |
3.两组患者上一周期HCG扳机日内膜厚度比较 |
4.两组患者月经周期第三天内膜厚度比较 |
5.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的比较 |
5.1 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
5.2 子宫内膜形态的比较 |
5.3 子宫内膜血流分布的比较 |
6.两组患者雌激素用量总量及用药天数的比较 |
7.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激素水平比较 |
8.两组患者移植卵裂期胚胎、囊胚所占比例比较 |
9.两组患者移植囊胚妊娠结局比较 |
9.1 囊胚移植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 |
9.3 年龄≥35岁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
10.两组患者移植卵裂期胚胎妊娠结局比较 |
10.1 卵裂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 |
10.3 年龄≥35岁卵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中医及现代医学对不孕的认识研究 |
1.1 中医对妊娠正常生理及不孕症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
2.血瘀型不孕症临床研究进展 |
2.1 肾虚血瘀型 |
2.2 气滞血瘀 |
2.3 宫寒血瘀 |
2.4 气虚血瘀 |
3.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
3.1 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 |
3.2 细胞因子 |
3.3 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态学评估 |
3.4 子宫内膜组织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 |
3.5 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 |
4.中药直肠给药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
4.1 中药直肠给药作用机制 |
4.2 中药直肠给药临床应用研究 |
5.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机理研究 |
5.1 对超声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
5.2 对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调控 |
5.3 通过改善机体内分泌水平 |
6.灌肠方的方药分析 |
7.灌肠方的现代药理研分析 |
8.血清雌孕激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9.外用灌肠方对IVF-ET治疗的作用 |
9.1 灌肠方对血瘀证症状的影响 |
9.2 灌肠方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
9.3 灌肠方对雌激素用药情况的影响 |
9.4 灌肠方对内膜转化日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9.5 灌肠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中药灌肠法在妇科治疗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妇科疾病治疗的前景 |
参考文献 |
参加学术会议 |
血瘀证型中医证候评分表 |
(3)丹参承泽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研究方法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疗效判定标准 |
2.治疗结果及分析 |
2.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2.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2.3 两组生育情况比较 |
2.4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彩超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6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8 药物安全性一般分析 |
3.讨论 |
3.1 不孕症的现状 |
3.2 祖国医学对不孕症及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认识 |
3.3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及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认识 |
3.4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3.5 方药组成特点及药理分析 |
3.6 疗效指标分析 |
3.7 临床研究的创新点 |
3.8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 |
个人简历 |
(4)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一、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的影响因素及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
一、中医体质的形成 |
二、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 |
三、中医体质与不孕的关系 |
第二章 中-泰不孕证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思路图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中国广东和泰国不孕症妇女各因素的对比 |
二、中国广东和泰国不孕症妇女各种因素与偏颇质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讨论 |
一、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基本因素对比 |
二、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经带情况对比 |
三、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孕育相关因素对比 |
四、不孕症妇女在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第三章 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治疗不孕症的证型及用药特点 |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不孕症证型频次分析 |
二、不孕症药物频次分析 |
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四、药物的聚类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一、罗颂平教授在不孕症治疗的用药规律及药物聚类分析 |
二、罗颂平教授在不孕症诊疗思路 |
第四章 讨论 |
一、因地制宜,注重不同地理环境的用药 |
二、因时制宜,注重气候及时间选用治疗方法 |
三、因人制宜,重视个人的各种因素 |
四、预期在泰国的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理论研究 |
2.1 中医药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中发挥的作用机理研究 |
2.2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
3 临床研究 |
3.1 病例筛选 |
3.2 研究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判定 |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6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对寒湿不孕的认识 |
4.2 少腹逐瘀汤选方依据 |
4.3 针灸取穴依据 |
4.4 耳穴贴压取穴依据 |
4.5 针灸和耳穴的相互作用 |
4.6 结果分析 |
4.7 创新与不足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病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文献阅读与整理 |
1.6 名称术语规范 |
1.7 数据库建立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整理的结果 |
2.2 文献一般信息 |
2.3 中医辨证分型 |
2.4 中药保留灌肠用药规律的分析 |
2.5 疗效评定 |
3 讨论 |
3.1 文献特征分析与讨论 |
3.2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证型分析 |
3.3 中药保留灌肠用药规律分析 |
3.4 疗效评定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筛选 |
(四)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用药方式 |
(二)指标观察及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四)数据处理方式 |
三、治疗结果 |
(一)临床疗效结果 |
(二)检验指标结果 |
(三)治疗组临床效果相关分析 |
讨论 |
一、西医对本病病因病理的认识 |
二、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治法分析 |
(一)治病之本-疏肝、活血、通络 |
(二)标本兼施-健脾、清热、除湿 |
(三)相辅相成-口服和外敷 |
四、方药分析 |
(一)逍遥安坤汤方药解析 |
(二)外敷方治疗机理 |
五、结论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二)实验室指标分析 |
(三)各因素对怀孕率影响解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一、中医治疗 |
(一)内治法 |
(二)外治法 |
二、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药疗法 |
2 针药结合疗法 |
3 中医药结合其他疗法 |
4 结论 |
(9)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文献纳入标准 |
1. 研究对象 |
2. 干预措施 |
3. 结局指标 |
(二) 排除标准 |
(三) 检索策略 |
(四)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五)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六) 统计分析 |
(七) 异质性检验 |
(八) 漏斗图分析 |
(九) 敏感性分析 |
二、结果 |
(一) 文献检索结果 |
(二)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1. 样本量 |
2. 文献诊断与疗效标准 |
3. 干预措施 |
4. 结局指标 |
(三)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1. 随机方法 |
2. 分配方案隐藏及盲法 |
3. 退出失访情况及意向性分析 |
4. 不良反应 |
(四) 统计分析结果 |
1. 针灸疗法与手术、西药疗法对比的有效情况 |
2. 针灸疗法与中药疗法对比的有效情况 |
3. 针灸疗法结合中药疗法与手术、西药疗法对比的有效情况 |
4. 针灸疗法与手术、西药疗法对比妊娠情况 |
(五) 发表性偏倚 |
(六) 研究资料中临床选穴频次分析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认识 |
(二)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三)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1. 纳入文献的质量 |
2. 漏斗图分析 |
3. 临床异质性 |
(四)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五) 小结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及形态的关联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西医诊疗进展 |
1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调查 |
2 输卵管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
3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病因 |
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现代医学诊疗现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中医学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阐述 |
1 输卵管性不孕的中医渊源——病名、病位 |
2 输卵管性不孕之中医认识——病因、病机 |
3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之中医治疗现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实施 |
5 统计数据 |
结果 |
1 患者一般资料 |
2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度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3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形态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讨论 |
1 影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度的分布因素分析 |
2 影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形态的分布因素分析 |
3 患者中医证型统计情况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3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的影响[D]. 龚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灌肠方对血瘀型患者行FET治疗结局的影响[D]. 方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丹参承泽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研究[D]. 邓真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D]. 周慧心(Thipvarintorn Dusitasirisakul).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文献研究[D]. 王全乐.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 于晓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概况[J]. 岑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4)
- [9]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系统评价[D]. 彭叶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7)
- [10]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及形态的关联因素研究[D]. 张雨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不孕不育论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论文; 输卵管炎症论文; 输卵管梗阻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