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熟市档案展览受到市委高度重视(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年[1](2020)在《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是指沂蒙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各种文化相关的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能够反映沂蒙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字资料、照片资料、声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原始记录,是一种兼具时空性、社会性、地域性,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档案。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具有显着的本土性特征,真实反映了沂蒙独特的地方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沂蒙文化的宝贵材料。因此,研究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内容、特点、价值并对其档案资源的建设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宏观方面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性评述,并对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概念及内容”。一方面,从沂蒙文化、地方特色档案的定义人手,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根据沂蒙这一地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进行归纳概述,将其主要划分为地方名人档案、红色文化档案、民俗文化档案、名胜古迹档案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分析”。首先根据档案的内容分析其历史性、地域性、多样性、分散性等方面的特点,再分别从历史凭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文化教育价值、艺术传承价值、旅游产业价值这五个方面阐述建设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研了解档案资源的建设现状,总结当前在档案编研、档案展览、学术研究、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方面所取得的档案资源建设成果,以及目前依然存在着档案收集工作落后、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创新不足、缺乏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以及缺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的不足。第五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措施”,在充分阐释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档案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重视并探索档案收集模式、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确立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以及打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五个方面的措施。本文希望通过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内容、价值、建设情况、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此引发新的研究趋势,引起人们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重视,从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价值。
闵桃[2](2020)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与世界记忆工程对接的国家工程,是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认定、管理、保护和开发的系列计划和措施。2000年,受世界记忆工程和国内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影响,在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正式启动。至2018年,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已选出四批142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成功申报12项《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13项《世界记忆名录》,构筑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工程为档案文献遗产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提供了途径和平台,促进了档案文献遗产工作的发展,并有意识地发掘档案文献遗产内涵及价值,塑造文化品牌,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引发社会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广泛关注,有关档案文献遗产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直接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且工程开展近二十年,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梳理,为即将开展的工程新阶段做准备。故本文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建设为题,梳理分析遗产工程过去近二十年的实践活动。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时代背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既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的要求,又是世界记忆工程全面实施的体现。第二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实践活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围绕档案文献遗产的确定、保护与利用开展工作,建立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即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认证体系,组织了相关的整理研究项目和宣传、出版、文艺创作等开发利用活动,来保护和传承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第三部分是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活动的分析与展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为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平台,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定位偏差、组织建设不足、活动内容不平衡等问题,需从工程定位、组织功能、发展规划、合作交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
王樱[3](2019)在《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困境及推进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档案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其赋有的文化内涵不容置疑。201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本文从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概念、理念出发,分析档案服务政府购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评析A市政府和B市档案局(馆)购买档案服务的案例,总结归纳出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一是地方政府的服务理念有待转变,二是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三是优质的档案服务承接主体不足,四是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能力不足,五是监管体制的不健全。针对目前的困境,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案例分析所得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理念、建立健全购买档案服务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优质的档案服务类社会组织、增强地方政府的专业购买能力和完善评估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来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服务,有效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档案需求。
高雪璐[4](2019)在《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和通过,标志着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深刻变革。根据中央对地方机构改革的要求,各地方党委和政府纷纷出台关于当地综合档案局(馆)的机构改革方案,各省级档案局(馆)具体改革措施不一样,但整体趋势是档案局的行政职能划归党委办公厅,档案馆仍保持事业单位设置。在撰写之初,笔者收集了各省档案馆有关公共服务工作的基础数据,有针对性地发放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文中通过对数据和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并以在内蒙古档案馆工作中遇到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为引,提出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存问题;用多中心治理理论等公共管理学新兴理论和档案双重价值理论等档案学理论,分析影响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限制因素并提出对策。本文通过档案馆建筑基础薄弱、档案利用程度和方式不能满足利用者需求、数字化水平不高、编研成果缺乏影响力以及档案公共文化教育功能发挥不足等学界公认的五方面问题,提出具体详细的原因表现。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以及档案馆公有机制存在缺陷。基于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以及总结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应从五方面入手,一要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二要加强档案基础建设和资源建设;三要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四要通过内部各项工作的提升优化档案馆公共服务;五要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功能,然后对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知识,较全面地阐述了制约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各项因素和对策,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做了初步探索,为新一轮机构改革下的综合档案馆找准定位、转变职能、提升服务、开创档案事业新起点提供理论依据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思路。同时,文中所用之研究方法对档案馆进行档案利用服务满意度测评、构建利用服务评价体系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张慧[5](2019)在《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研究》文中认为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新形势下,各级地方档案馆具有的不仅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保存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档案资料的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档案“为民服务”的功能与社会需求日益突出,档案馆向公众提供档案公共服务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公共服务工作对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索档案服务社会的新格局,八年前,隶属于常州市档案局的特色档案新馆——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应运而生,积极创建涵盖全市企业档案资源保管利用、档案陈列展示和文化旅游开发等功能的新平台。几年来,中心从萌芽到壮大,保护国有资源,服务民生查档,陈列历代档案,弘扬城市精神,不断尝试向“五位一体”新型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迈进。但是,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久的新兴档案馆,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虽然在公共服务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与尝试,由于起步晚、经验少、经费缺等各种因素,中心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存在诸多缺陷,发挥的作用尚不够充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档案利用意识,不断扩大的感受档案文化魅力的需求,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急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推动新常态下常州市档案事业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以公共服务为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结合档案公共服务于档案双重价值理论,就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提供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改进措施展开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与第二章阐述了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相关理论背景。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就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上的有益探索作出总结,并对尚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指出了档案馆在公共服务保障、方式、内容以及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系统论述,参考借鉴,具有针对性的指明了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应努力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多角度挖掘档案文化价值、提升档案馆现代化服务水平、优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
长春市档案局(馆)[6](2018)在《把牢政治方向 善用各种载体 以档案宣传服务改革发展和惠及民生》文中研究指明档案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事业的重要内容。长春市档案局(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档案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努力使档案宣传工作与新时代合拍、与新思想对标、与新征程适应、与新部署衔接、与新要求同步。一、我们在档案宣传工作中的主要做法1.档案宣传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民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孙源晨[7](2018)在《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状况调研》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家庭记忆的存在形式,家庭档案的建设不仅源于家庭本身传承家庭历史、维护家庭及其成员权益的需要,更是参与建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社会记忆的需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质化信息泛滥,社会文化趋同。家庭档案,通过对“微记忆”的留存传递,满足了公众自主表达价值取向的诉求,为从更宽的视野考察群体、社会、时代的发展变迁提供可能,同时也使得社会记忆更加丰富、具象、立体。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家庭文明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经常化、群众参与广泛化、形成机制长效化,使我国家庭档案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要积极交流并引进优秀的管理模式,指导更多的家庭建立档案、管好档案、用好档案。为此,本文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调研了各地区家庭档案的管理状况,深入剖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前我国家庭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屈洁莹[8](2018)在《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文中指出档案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一定文化形态的产物。档案文化产品是依靠档案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是档案中文化内容的浓缩与精华。如今,在文化强国的发展背景下,档案文化产品具备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性。而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基于开发者视角进行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目前市场上更多是资源导向型的档案文化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文章明确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后,通过分析我国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现状,厘清了制约我国档案文化产品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为解决问题,文章探索性提出基于消费者视角进行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设想,分别从视角优势分析、消费者分析、框架与流程分析三个方面提出理论要点。最后在实践层面,从新理念、新主体、新手段、新馆藏、新市场、新定价和新产品共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高研[9](2014)在《实体档案展览研究》文中指出档案展览是一种主动化、新颖生动的档案利用服务形式,内容新颖、贴近民生、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犹如一扇窗口,使得公众得以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档案,了解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本文分六个部分探讨了实体档案展览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以及目前国内档案界关于实体档案展览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实体档案展览的概念、类型、意义、国内外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概述国内外实体档案展览的实践现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国内档案展览取得的成果以及有待改进之处;第四部分探讨实体档案展览的组织与实施,介绍了实体档案展览布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流程,并建立了实体档案展览的保障机制;第五部分重点探讨实体档案展览展厅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展厅平面与空间设计要点、展品陈列方法、陈列设备的设计要点;第六部分阐述了现代技术在实体档案展览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字导览讲解技术、展览展示技术、安全防护技术。
陆怡静[10](2014)在《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省级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档案在线服务,是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式,是档案网站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目的,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与档案在线服务关系密切的服务和档案服务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档案在线服务的内涵、基础依托、类型与优点及责任主体。接下来,本文以丰富详实的数据、形象生动的举例,深入分析了我国省级档案在线服务的现状,总结档案在线服务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在遵循档案服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经验与技术,科学地预测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发展趋势。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档案在线服务的研究,能为今后档案在线服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常熟市档案展览受到市委高度重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熟市档案展览受到市委高度重视(论文提纲范文)
(1)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 |
第2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概念及内容 |
2.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概念界定 |
2.1.1 沂蒙文化 |
2.1.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 |
2.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内容 |
2.2.1 地方名人档案 |
2.2.2 红色文化档案 |
2.2.3 民俗文化档案 |
2.2.4 名胜古迹档案 |
第3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
3.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主要特点 |
3.1.1 历史性 |
3.1.2 地域性 |
3.1.3 多样性 |
3.1.4 分散性 |
3.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价值分析 |
3.2.1 历史凭证价值 |
3.2.2 学术研究价值 |
3.2.3 文化教育价值 |
3.2.4 艺术传承价值 |
3.2.5 旅游产业价值 |
第4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
4.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果 |
4.1.1 进行档案编研传播沂蒙文化 |
4.1.2 举办档案展览弘扬沂蒙精神 |
4.1.3 开展学术研究提升沂蒙文化影响力 |
4.1.4 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档案资源 |
4.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档案收集保护工作落后 |
4.2.2 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创新性不足 |
4.2.3 缺乏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
4.2.4 缺乏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
第5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措施 |
5.1 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 |
5.2 重视并探索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收集模式 |
5.2.1 提升档案收集意识拓宽档案收集途径 |
5.2.2 建立有效的档案追踪机制和监督机制 |
5.3 转变档案服务观念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 |
5.3.1 针对受众开发多种档案文化产品 |
5.3.2 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活动 |
5.3.3 加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与旅游产业结合 |
5.4 确立档案资源建设主体健全组织机制 |
5.5 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
5.5.1 档案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内容 |
5.5.2 档案信息化的人才建设 |
5.5.3 档案信息化的资金来源 |
5.5.4 加强各个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概念解析 |
三、学术回顾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缘起 |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传统 |
一、中国古代的档案文献保护措施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文献保护工作 |
三、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程 |
第二节 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 |
一、世界记忆工程概况 |
二、世界记忆工程影响 |
第二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 |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概况 |
一、发展历程 |
二、工程组织 |
三、工程任务 |
第二节 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构筑 |
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评选 |
二、多层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形成 |
第三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 |
一、整理研究 |
二、宣传展览 |
三、出版发行 |
四、文艺创作及品牌塑造 |
第三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与展望 |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 |
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新平台 |
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
三、档案文献遗产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
第二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缺憾与展望 |
一、工程缺憾 |
二、工程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困境及推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 档案服务 |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三) 政府购买档案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 公共产品理论 |
(三)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二章 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必要性 |
(一) 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 |
(二) 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
二、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可行性 |
(一) 政府执政思维的转变 |
(二) 档案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 |
第三章 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案例与评析 |
一、A市政府购买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服务 |
(一) 购买概况 |
(二) 购买成效 |
(三) 监督评估 |
(四) 案例评析 |
二、B市档案局(馆)购买档案展览服务 |
(一) 购买概况 |
(二) 购买成效 |
(三) 监督评估 |
(四) 案例评析 |
第四章 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困境 |
一、地方政府的服务理念有待转变 |
二、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
三、优质的档案服务承接主体不足 |
四、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能力不足 |
五、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五章 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推进措施 |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理念 |
二、建立健全购买档案服务的法律法规 |
三、积极培育优质的档案服务类社会组织 |
四、增强地方政府的专业购买能力 |
五、完善评估监督体系 |
(一) 建立和健全档案服务评估制度 |
(二) 完善多元化的档案服务监督机制 |
结论 |
一、本文的结论 |
二、本文的局限 |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访谈记录1 |
附录3: 访谈记录2 |
致谢 |
(4)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档案馆 |
2.省级综合档案馆 |
3.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 |
4.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1.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 |
2.新公共服务和多中心治理理论 |
3.档案双重价值理论 |
二、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概述与现状 |
(一)综合档案馆公共性发展概述 |
1.我国档案馆发展概述 |
2.综合档案馆机构沿革概述 |
3.综合档案馆公共性概述 |
(二)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现状概述——以内蒙古档案馆为主 |
1.档案馆基本建设情况 |
2.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情况 |
3.档案开发和利用情况 |
4.档案编硏成果 |
5.档案展览宣传情况 |
6.档案信息化建设 |
三、内蒙古档案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1.建筑面积不足 |
2.硬件设施不全 |
3.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供电的依赖性很高 |
(二)档案利用程度和方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
1.档案开放程度不能满足利用者需求 |
2.档案查阅方式不能满足利用者需求 |
3.档案检索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
(三)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 |
(四)档案编研成果和研究成果不足 |
1.编研成果不足 |
2.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较少 |
(五)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教育功能发挥不足 |
1.观展人群类型受限,社会群众参与度不高 |
2.受众人群体验满意度不够高 |
3.观展后的收获一般,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
四、内蒙古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
(一)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 |
1.档案开放力度不够,无开放目录 |
2.档案工作人员供给不足,人员职能分布不均 |
3.档案展览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足 |
(二)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
1.档案工作人员思想保守,服务意识落后 |
2.档案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
3.档案馆受重视度不高 |
4.档案复合型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 |
(三)档案馆公共机制有缺陷,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 |
1.决策机制不足 |
2.工作准则和依据标准不完善 |
3.监督机制不完善 |
4.评价机制缺失 |
五、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一)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1.优化行政职能 |
2.加强制度保障 |
3.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
3.完善监督机制 |
4.建立评估机制 |
(二)加强档案基础建设和资源建设 |
1.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
2.加强馆内软件设施建设 |
3.完善档案鉴定开放工作 |
4.建设多元化全民档案资源体系 |
(三)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 |
1.做好优先数字化的档案挑选 |
2.做好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 |
4.加强数字化档案的质量监督管理 |
5.深化档案数字化成果 |
(四)提供优质的档案公共服务 |
1.转变服务理念和固态思维 |
2.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
3.完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跨馆查阅功能 |
4.大力开展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
(五)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功能 |
1.提供优质讲解服务,提升观展质量 |
2.丰富展陈内容,添加现代化科技元素 |
3.提升编研作品影响力 |
4.开发丰富的档案文创产品,用现代形象宣传档案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内蒙古档案馆利用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展览观展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3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查阅利用制度(试行) |
附录4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查阅指南(试行) |
附录5 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5)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分析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释义 |
2.1.1 档案馆 |
2.1.2 公共服务 |
2.1.3 档案馆公共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档案双重价值理论 |
3 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
3.1 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所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
3.1.1 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
3.2.1 公共服务方式传统 |
3.2.2 公共服务内容单一 |
3.2.3 公共服务保障落后 |
3.2.4 公共服务人才不足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
3.3.2 档案馆内外部关注度不够 |
3.3.3 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缓慢 |
4 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档案馆的公共服务举措 |
4.1.1 英国:打造公众休闲的便民服务环境 |
4.1.2 澳大利亚:建立丰富的档案服务网站 |
4.1.3 美国:培育高度开放的档案服务理念 |
4.2 国内其他地区档案馆公共服务的举措 |
4.2.1 上海:完善档案馆大楼的主体服务功能 |
4.2.2 武汉:开展“档案城市记忆”工程工作 |
4.2.3 湘潭:构建“三位一体”档案资源体系 |
4.2.4 海宁:创建地方特色档案开发利用体系 |
4.3 经验借鉴 |
4.3.1 推进档案馆信息化建设 |
4.3.2 挖掘地方特色档案体系 |
4.3.3 更新档案公共服务理念 |
5 进一步提升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的对策 |
5.1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
5.1.1 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进程 |
5.1.2 优化档案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建设 |
5.2 多角度挖掘档案文化价值 |
5.2.1 建立特色档案资源库 |
5.2.2 丰富档案文化教育产品 |
5.3 提升档案馆现代化服务水平 |
5.3.1 完善档案馆整体布局 |
5.3.2 夯实软硬件设施建设 |
5.4 优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
5.4.1 健全档案人才选拔机制 |
5.4.2 培养复合型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把牢政治方向 善用各种载体 以档案宣传服务改革发展和惠及民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们在档案宣传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
1. 档案宣传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民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
2. 利用档案资源, 着力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
3. 多措并举, 加强档案宣传, 着力提升全民档案意识 |
二、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
1. 把牢政治方向, 宣传党的建设, 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
2. 完善体制机制, 为档案宣传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
3. 多管齐下, 推动档案宣传工作提质增效 |
三、下一步我们的努力方向 |
(7)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状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家庭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家庭档案的内涵界定 |
一、家庭档案的缘起与发展 |
二、家庭档案的含义与特点 |
第二节 家庭档案建设的意义 |
一、对家庭本身的意义 |
二、对档案事业的意义 |
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确立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我国家庭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引导方面 |
二、宣传教育方面 |
三、技术支持方面 |
四、社会价值实现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提高社会参与度 |
一、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
二、促成多方联动 |
第二节 加强宣传教育 |
一、举行家庭建档知识宣讲与传播活动 |
二、创设家庭档案民间展示与交流平台 |
三、创新家庭档案业务咨询方式 |
第三节 提高家庭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 |
一、开发家庭档案管理软件 |
二、提供家庭档案保护、修复技术服务 |
第四节 促进家庭档案价值的社会性转化 |
一、注重家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二、运用家庭档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档案文化产品概述 |
2.1.2 档案文化产品消费者概述 |
2.1.3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及其市场概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现象分析 |
2.2.2 消费心理学理论——对象分析 |
2.2.3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过程分析 |
3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
3.1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
3.1.1 现状透视 |
3.1.2 问题分析 |
3.2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客观因素 |
3.2.2 主观原因 |
4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分析 |
4.1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优势 |
4.1.1 打通档案文化产品市场的信息流 |
4.1.2 规范需求导向的开发与营销流程 |
4.1.3 优化原有开发和营销理念 |
4.1.4 实现档案文化产品真正“走出去” |
4.1.5 从档案文化产品市场角度为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
4.2 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分析 |
4.2.1 档案文化产品消费者价值模型 |
4.2.2 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感知应用 |
4.3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框架与流程 |
4.3.1 宏观环境框架的构建 |
4.3.2 微观工作流程的优化 |
5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实践策略 |
5.1 新的理念:贯彻开发与营销一体化理念 |
5.2 新的主体:尝试开发与营销主体多元化 |
5.2.1 各大公共档案馆的主导性地位 |
5.2.2 档案馆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发 |
5.3 新的手段:丰富开发内容与营销手段 |
5.3.1 开发内容创新 |
5.3.2 营销手段创新 |
5.4 新的馆藏:建立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馆藏原料库 |
5.4.1 馆藏原料库的建立 |
5.4.2 馆藏原料库的运用 |
5.5 新的市场:明确产品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 |
5.5.1 档案文化产品市场定位 |
5.5.2 档案文化产品市场细分 |
5.6 新的定价:确定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定价 |
5.7 新的产品:创新档案文化产品的类型 |
5.7.1 档案文化新媒体产品 |
5.7.2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 |
5.7.3 档案文化休闲产品 |
5.7.4 档案文化象征性、体验性、过程性产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9)实体档案展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文献数量与发表时间分析 |
1.2.2 研究内容分析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调查法 |
1.3.2 访谈调研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4 创新和局限性 |
1.4.1 创新性 |
1.4.2 局限性 |
2 实体档案展览概述 |
2.1 实体档案展览的概念 |
2.2 实体档案展览的发展历程 |
2.3 实体档案展览的类型 |
2.3.1 以内容为标准 |
2.3.2 以展示时间为标准 |
2.3.3 以展示地点为标准 |
2.4 实体档案展览的功能 |
2.4.1 提高馆藏利用效率 |
2.4.2 促进档案部门对外宣传与交流 |
2.4.3 提升档案馆整体工作水平 |
3 国内外实体档案展览现状分析 |
3.1 国外现状 |
3.1.1 展览认知 |
3.1.2 展示内容 |
3.1.3 展示形式 |
3.1.4 展览服务 |
3.1.5 展览安防 |
3.2 国内现状 |
3.2.1 展览认知 |
3.2.2 展示内容 |
3.2.3 展示形式 |
3.2.4 展览服务 |
3.2.5 展览安防 |
3.3 对比及启示 |
4 实体档案展览的组织与实施 |
4.1 实体档案展览布展原则 |
4.1.1 科学性 |
4.1.2 艺术性 |
4.1.3 人性化 |
4.1.4 效益性 |
4.1.5 规范化 |
4.2 实体档案展览布展程序 |
4.2.1 选题研究 |
4.2.2 展览立项 |
4.2.3 内容设计 |
4.2.4 形式设计 |
4.2.5 工程委托招标 |
4.2.6 施工布展 |
4.2.7 验收评估 |
4.2.8 展前宣传 |
4.3 实体档案展览保障机制 |
4.3.1 资金技术支持机制 |
4.3.2 展览资源整合机制 |
4.3.3 展览人员管理机制 |
4.3.4 展览服务机制 |
4.3.5 展览的安全防护机制 |
4.3.6 展览相关法律机制 |
5 实体档案展览展厅设计方案 |
5.1 外景展区设计 |
5.2 门厅/序厅设计 |
5.3 陈列空间设计 |
5.3.1 展厅布局形式 |
5.3.2 展厅面积 |
5.3.3 展厅空间尺度 |
5.3.4 展厅艺术氛围的营造 |
5.4 展品陈列设计 |
5.4.1 独立式展陈 |
5.4.2 场景式展陈 |
5.4.3 交互式展陈 |
5.5 陈列设备设计 |
5.5.1 展柜与展台 |
5.5.2 展墙与展板 |
6 现代技术在实体档案展览中的应用 |
6.1 数字导览讲解技术 |
6.1.1 数字点播导览机 |
6.1.2 无线感应式导览机 |
6.2 展览展示技术 |
6.2.1 显示技术 |
6.2.2 演示技术 |
6.2.3 互动技术 |
6.3 安全防护技术 |
6.3.1 入侵报警探测技术 |
6.3.2 RFID跟踪监测技术 |
6.3.3 指静脉识别技术 |
6.3.4 防火防灾技术 |
6.4 实体档案展览技术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部分技术产品目前市场参考价 |
后记 |
(10)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省级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与创新点 |
1.4.1 基本框架 |
1.4.2 创新点 |
2 档案在线服务相关概念解析 |
2.1 服务 |
2.2 档案服务 |
2.3 档案在线服务 |
2.3.1 档案在线服务的涵义 |
2.3.2 档案在线服务的基础依托 |
2.3.3 档案在线服务的类型与优点 |
2.3.4 档案在线服务的责任主体 |
3 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现状 |
3.1 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基本概况——以省级档案馆为例 |
3.1.1 馆藏介绍 |
3.1.2 档案查询 |
3.1.3 现行文件服务 |
3.1.4 网上展览 |
3.1.5 网上教育 |
3.1.6 站内检索 |
3.1.7 互动交流 |
3.1.8 其他 |
3.2 我国档案在线服务取得的成绩 |
3.2.1 资源服务呈现多元化、层次化特征 |
3.2.2 信息技术的普遍提升 |
3.2.3 利用服务的主动性不断显现 |
3.3 我国档案在线服务存在的问题 |
3.3.1 定位问题 |
3.3.2 资源建设问题 |
3.3.3 利用服务问题 |
3.3.4 政策法规问题 |
4 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发展对策 |
4.1 思想观念上——树立现代化的服务理念 |
4.1.1 信息服务理念 |
4.1.2 面向公众理念 |
4.1.3 主动创新理念 |
4.2 资源建设上——整合以民生为重点的档案信息资源 |
4.2.1 整合的内容 |
4.2.2 整合的过程 |
4.3 利用服务上——采用新技术提升档案检索与交互服务的质量 |
4.3.1 采用复合检索技术,完善检索服务 |
4.3.2 采用 web2.0 技术,完善交互服务 |
4.4 政策法规上——构建档案服务的多元化法制保障体系 |
4.4.1 从信息服务的角度保障服务工作的开展 |
4.4.2 从信息公开的角度保障服务资源的开放与利用 |
4.4.3 从数据保护的角度保障服务环境的安全 |
5 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展望 |
5.1 档案“大服务”格局的形成 |
5.2 档案在线服务的文化休闲功能日益显现 |
5.3 档案在线服务进入“用户驱动”时代 |
5.4 档案在线服务中新兴技术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常熟市档案展览受到市委高度重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D]. 张小年. 山东大学, 2020(11)
- [2]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D]. 闵桃.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地方政府购买档案服务的困境及推进措施[D]. 王樱. 苏州大学, 2019(06)
- [4]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档案馆为例[D]. 高雪璐.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5]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公共服务研究[D]. 张慧.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6]把牢政治方向 善用各种载体 以档案宣传服务改革发展和惠及民生[J]. 长春市档案局(馆). 兰台内外, 2018(10)
- [7]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状况调研[D]. 孙源晨. 黑龙江大学, 2018(08)
- [8]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D]. 屈洁莹. 苏州大学, 2018(01)
- [9]实体档案展览研究[D]. 高研. 苏州大学, 2014(10)
- [10]我国档案在线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省级档案馆为例[D]. 陆怡静. 苏州大学, 2014(10)
标签: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与民生论文; 上海展览论文; 文献研究法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