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53例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史宝燕,李彦,李玥[1](2021)在《中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伴有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缓慢退行性变性。表现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变性或坏死,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着降低,以及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形成路易小体。帕金森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复杂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很大比例的帕金森患者的病因是两者的结合。临床诊断标准是将帕金森病定义为运动迟缓合并静止性震颤、僵直或两者兼有。除上述运动症状外,还表现为便秘、抑郁、嗅觉障碍、睡眠障碍和直立性低血压等非运动症状。目前,没有任何疗法能够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但长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会导致疗效降低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西药联合治疗在减轻帕金森病症状方面比单药治疗更有效,大多能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致残性和不可根治性,影响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日常工作,对于患者和社会经济都是巨大的负担。因此,探索新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症状的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韦晓芸[2](2021)在《活血利水安神方治疗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此课题旨在观察活血利水安神方治疗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部及门诊部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帕金森病失眠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后,接受帕金森病的常规治疗和其他合并基础疾病的对症治疗,并予口服阿普唑仑片,用量0.4~0.8mg/次,每晚睡前1次;治疗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利水安神方免煎颗粒,疗程均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采集两组患者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III(UPDRS-III)、中医疗效评定标准量表(treatment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说明活血利水安神方治疗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记录实验室检查及不良事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为50%,两组组间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2、PDSS评分:组内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D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ESS评分:组内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E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PSQI评分: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PSQI总评分降低明显;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较对照组PS-QI评分下降明显(P<0.05)。PSQI各症状积分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的组内比较上,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障碍积分比较,经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催眠药物评分比较,组内对比,治疗组经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分值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5、UPDRS-III评分: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UPDRS-III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6、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整体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活血利水安神方能明显改善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PDSS、ESS、PSQI、UPDRS-III及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
林群英[3](2021)在《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证治规律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研究与评价,初步探讨帕金森病的证治规律、中医药治疗方案和常用方药,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以辅助帕金森病病人,与西药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缓解病情的进展,减少西药的增量并可缓解西药产生的不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论文研究的方法是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询文献,找出从2008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文献。以“帕金森病”“颤症”中医药”“中医”“中药”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特别筛选研究样本量多过或等于30例的文献,建立图表数椐库分析文献的内容和总结主要信息。统计软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和中医药治疗的一般规律。1.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随机对照文献质量评价将所收集到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研究,按照临床及循证医学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把所收集到的文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进行数据记录。统计分析采用Excel各种图表和计算进行。2.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的探讨将所收集文献中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根据每篇文献的内容,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记录文献出处,作者名称、文献标题、证型、治疗方法、所用的方药以及中草药组成,还有治疗的疗程等内容,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分别设计并制作证治规律统计表、治疗方法和用药规律统计表,将Excel中所录入的内容输入统计表中,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1.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随机对照文献质量评价利用电子高级检索查询,所查到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文献有149篇。根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再去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29篇。在29篇纳入文献中,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期刊的文献有13篇,占45%。有国家基金项目支持的有3篇,有地方基金项目支持的有3篇,共占21%。在所有纳入文献中,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只有1篇,用数字表法随机方法有23篇,占80%大多数。其他的随机方法有3篇,没有描述随机方法有2篇。在所有29篇纳入文献中,都有用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方面,有19篇文献记录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平均为8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平均值65%。在不良反应率观察方面,只有8篇文献记录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平均为10%,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的平均值25%。2.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证治规律及用药规律的研究利用电子检索查询,所查到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文献共计149篇。剔除重复及无关文献,按照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再去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32篇。在32篇描述辨证规律分型的文献中,不同证型的表述有27种,出现频数最高的为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血瘀型和痰瘀型。在32篇描述了治法分型的文献中,以滋补肝肾法、益气养血法、祛痰化瘀法和活血化瘀法4种为最常见。在32篇有描述中药用药的文献报道中,共使用了 102味中药,出现频数最高的首八味药物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常用中药,这些中药为补血药白芍、熟地黄和当归,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和全蝎,平补阴阳药山茱萸,活血化瘀药川芎。其他的常用中药为补血药何首乌、补阴药枸杞子和龟甲、补阳药肉苁蓉、补气药甘草、活血化瘀药丹参和牛膝,利水渗湿药茯苓,平肝息风药地龙和僵蚕。可见补血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和滋补阴阳药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常用中药。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且可以减轻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为病人带来最好的效果,适合长期服用。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血瘀痰瘀。临床治疗应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痰化瘀法和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出现频数最高的首八味药物是白芍、熟地黄、当归、天麻、山茱萸、全蝎、川芎和钩藤,都归肝经、肾经、心经和脾经。结论本研究的结论是,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有一定的标准,接近半数发表在国家期刊,大多数有使用正确的随机对照和统计方法。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方面,加入中医药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在帕金森病的证治规律研究方面,帕金森病的主要证型是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血瘀型和痰瘀型。临床治疗以滋补肝肾法、益气养血法、祛痰化瘀法和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治疗帕金森病出现频数最高的首八味药物是补血药白芍、熟地黄和当归,镇肝息风药天麻、全蝎和钩藤,补益药山茱萸和活血药川芎。这些药物都归肝经、肾经,心经和脾经。总之,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上,应通过辨证论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配合祛痰活血化瘀和健脾疏肝等多种治法和药物,做到扶正祛邪与调理气血阴阳相结合,并且结合个体的身体体质适当加减用药,才能取得应有的满意效果。
高晓[4](2020)在《益气养血止颤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评价益气养血止颤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将选取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住院病人34例,门诊病人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已编号的纳入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进入临床试验后原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维持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多巴丝肼片治疗,每日用量125mg-1500mg,每天3-4次,入组前稳定剂量后,试验期间药量不变。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养血止颤方,疗程均为4周。疗程完成后,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Integral,TCMSI)、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后UPDR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PDRS I、II、III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UPDRS各部分评分及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PDQ-39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而且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运用益气养血止颤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的PD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UPDRS、PDQ-39以及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好。
薛妍[5](2020)在《固本定颤方治疗肾虚痰浊型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观察固本定颤方对于肾虚痰浊型帕金森病患者UPDRSⅢ、中医证候评分、改良H-Y分级以及血清Hcy、Hs-CRP等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为固本定颤方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门诊的肾虚痰浊型帕金森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巴丝肼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固本定颤方。治疗12周后,分别比较两组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的第Ⅲ部分(UPDRSⅢ)、中医证候评分、改良H-Y分级、多巴丝肼用量、血清Hcy、Hs-CRP方面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果 1治疗后两组UPDRSⅢ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皆有显着改善,且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比较,治疗组(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4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H-Y分级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多巴丝肼用量较治疗前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多巴丝肼用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多巴丝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治疗组Hs-CRP水平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固本定颤方对于肾虚痰浊型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相关血清学指标(Hcy、HsCRP);2固本定颤方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西药用量,但仍不能代替西药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暂不能达到逆转疾病的作用。图0个;表11个;参154篇。
陈信捷[6](2020)在《基于脑功能网络的针刺辅助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的中枢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大脑静息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中脑功能网络(functional brain network,fN)的研究方法,对头皮针刺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和观察,并通过基于图论的复杂脑网络分析理论构建为90节点的自动化的解剖标记模板(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的全脑二值化功能网络,探讨针刺治疗过程中TDPD患者fN的拓扑属性改变特点及其与临床量表评估结果变化的潜在关联,进而进一步挖掘rs-fMRI技术在针刺辅助治疗TD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针刺辅助治疗TDPD提供相应的神经生理学改变的证据。方法:根据本研究制定纳入标准,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TDP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方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假针刺组、以及药物组进行12周临床疗效观察研究。(1)对药物对照组疗程内予仅服用左旋多巴类抗PD药物常规基础治疗。对针刺组的TDPD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百会、双侧舞蹈震颤控制区及风池并采用捻转手法行针治疗;假针刺组的针刺部位位于“针刺组”的针刺部位旁开0.5寸,浅刺入针且不予行针手法。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运动障碍协会修订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sponsored revision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H-Y 分期量表(Hoehn-Yahr stage,H&Y)进行评估及记录。(2)对所有被试完成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常规MRI、fMRI及高分辨率3D-T1WI全脑结构像数据的采集。基于Matlab的gretna软件包对所有被试rs-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90×90的全脑功能连接矩阵,并基于图论的方式计算拓扑属性指标,具体包括①全局属性: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最短路径长度(Shortest path length,Lp)、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Eg)及小世界属性指标(Small-worldness,σ)等;②节点属性:节点度(Degree Centrality,D。)、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NE)、节点局部效率(Nodal Local Efficiency,NLE)等。(3)通过对比组间治疗前后拓扑属性指标与临床量表变化相关性,试探究针灸治疗TDPD的潜在神经生理学依据。结果:实验过程剔除1例,脱落6例,最终55例纳入分组临床疗效观察及统计分析,分别为针刺组20例、假针刺组18例、以及药物组17例。(1)基线水平资料分析:分组研究共纳入TDPD患者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0-83岁,三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分组左旋多巴类药物服用日剂量、智力评估、精神状态评估基线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基线水平的临床量表MDS-UPDRS总分及各部分评分、PDQ-39、H&Y分级等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疗效观察:①针刺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Ⅲ及MDS-UPDRS震颤评分显着降低(P<0.001),组间分析提示针刺组临床疗效对比假针刺组及对照组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差异(P<0.05)。②针刺组治疗后H&Y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假针刺组及药物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组对比假针刺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药物组有显着差异(P<0.05)。③对于PDQ-39,针刺组经治疗后分数显着降低(P<0.001),假针刺组及药物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组对比假针刺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药物组有显着差异(P<0.05)。④三组MDS-UPDRSⅡ分数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3)fMRI脑网络机制研究:①全局网络属性中,基线水平分组全局属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纳入被试σ、Lp、Eg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Cp差值组间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针刺组与药物组对比差异显着(P<0.001),余两两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节点属性中组间DC值变化对比差异显着的脑区包括有左侧杏仁核(left Amygdala,L-AMYG),右侧杏仁核(right Amygdala,R-AMYG)以及左侧尾状核(left Caudate nucleus,L-CAU)。对比药物组,针刺组L-AMYG的Dc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更显着(P<0.05)。而治疗前后组间NLE改变显着差异的脑区包括右侧辅助运动区(right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R-SMA),右侧嗅皮质(right olfactory cortex,R-OLF)以及右侧眶内额上回(right Superior frontal gyrus-medial orbital,R-ORBsupmed),其中与药物组对比,针刺组R-SMA节点NLE组间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间NE具有显着变化差异的脑区包括L-AMYG,其中与药物组对比,针刺组L-AMYG的NE值在治疗前后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与临床资料相关分析:①针刺组L-CAU的ΔDc和ΔMDS-UPDRS Ⅱ存在负相关关系(r=-0.489,P0.029)。②假针刺组L-CAU的ΔDc值与△MDS-UPDRSⅢ治疗前后变化值存在负相关关系(r=-0.508,P=0.031).且与治疗前后MDS-UPDRS总分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关系(r=-0.596,P=0.009),R-AMYG的ΔDc值与ΔPDQ-39变化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8,P=0.045)结论:(1)针刺辅助左旋多巴类抗PD药物治疗TDPD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其效果较左旋多巴类抗PD药物治疗TDPD显着,表现为对震颤、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水平多方面的调节作用,且临床疗效评估不能排除针刺安慰效应。(2)针刺辅助左旋多巴类抗PD药物治疗TDPD对比单纯左旋多巴类抗PD药物治疗对脑功能网络全局属性的调节上疗效更显着,其具体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p的异常改变而实现对全脑脑网络集团化程度的调控,进而表达为临床症状的相对改善。(3)针刺可通过对L-AMYG的NE以及Dc、对L-CAU的Dc、对R-SMA的NLE进行节点属性的调节从而调控TDPD的脑功能网络。通过组间分析提示假针刺可能具有有效性。在某些节点如R-AMYG,R-OLF以及R-ORBsupmed中的调节的组间对比分析中假针刺与针刺具有治疗方面差异性,提示头皮针刺在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穴位定位的改变可能导致节点属性激活的改变。(4)相关分析结论证据不充分,但提示针刺可能具有通过调节TDPD患者的Dc改变实现对脑网络节点属性的调节,进而改善TDPD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作用。假针刺对L-CAU及R-AMYG可能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并分别与运动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存在一定关联。
郭小草[7](2020)在《济川煎加减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济川煎加减方药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12-2019.12南京市中医院脑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60名,其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同时服用济川煎加减药方及抗帕金森西药)、对照组(单服抗帕金森西药)。两组均治疗2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以观患者便秘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同时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帕金森病问卷-39(PDQ-39)评分,以观患者便秘症状改善的同时是否带来了相应生活质量的改善。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①比较两组病例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为53.3%,对照组有效率为6.7%,两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CSS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前后CSS评分有所下降,在统计学上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的CSS评分,其差异显着(P<0.05)。③PAC-QOL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前后PAC-QOL评分下降,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AC-QOL评分虽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间的PAC-QOL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PDQ39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PDQ39评分均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在治疗后的PDQ39评分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济川煎加减可改善肾阳虚型PD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及便秘相关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服抗帕金森病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加服济川煎加减的治疗组与常规抗帕金森病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均未见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表明济川煎加减对PD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唐莉莉[8](2020)在《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温肾养肝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温肾养肝方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从脑-肠相关性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理;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差别,观察肠道菌群丰度在温肾养肝方治疗前后的改变,研究温肾养肝方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探讨温肾养肝方改善鱼藤酮诱导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相关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研究一: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安慰剂对照方法,对温肾养肝方治疗4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性评估,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原有治疗方案加温肾养肝方,对照组原有治疗方案加安慰剂颗粒。8周治疗疗程后行疗效性指标观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非运动症状评估、胃肠道症状(NMSS评分)、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39项(PDQ-39)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中医证候积分和便秘症状评分;测定实验室指标:血浆脑肠肽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研究二: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来自于南京市中医院的35名受试者,其中PD组20人、健康者15人。收集粪便样本,提取标本细菌DNA、对细菌16SrDNA的V3-V4序列进行扩增,对PD组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进行比较。PD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加温肾养肝方)10人,对照组(基础治疗加安慰剂)10人,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差异。研究三:选用10月龄健康C57BL/6小鼠,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Saline)、模型组(Model)、温肾养肝方高(Wsyg-H)、中(Wsyg-M)、低(Wsyg-L)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Sinemet),每组5只。建立鱼藤酮慢性PD模型,以息宁为阳性药物参照,来研究温肾养肝方高、中、低剂量对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温肾养肝方治疗,对小鼠回盲部粪便标本中的细菌16SrRNAV3-V4区域扩增子测序,比较P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特点及温肾养肝方干预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1.温肾养肝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总有效率75.00%,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UPDRS评分、PDQ-39评分、NMSS评分、非运动症状-胃肠道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P<0.01,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1,P<0.01),治疗组脑肠肽指标CCK、VI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1,P<0.01)。2.帕金森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粪球菌、瘤胃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类、毛螺菌较健康人群明显减少;杆菌、肠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丰度较高。经温肾养肝方治疗后,帕金森病患者乳酸乳球菌、毛螺菌科、普雷沃氏菌丰度上升,绿弯菌门丰度较前下降。3.温肾养肝方高、中、低剂量能够缩短慢性PD模型小鼠爬杆实验的转头时间(P<0.01,P<0.01,P<0.05),温肾养肝方高、中剂量能够缩短PD模型小鼠爬杆总时间(P<0.01、P<0.05);温肾养肝方高、中、低剂量能够延长PD模型小鼠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P<0.01,P<0.05,P<0.05);逆转鱼藤酮诱导的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上调TH蛋白表达,逆转PD模型小鼠α-syn表达的上调。同时温肾养肝方高剂量组可显着抑制鱼藤酮模型小鼠中脑 p-JNK、Cleaved caspase-3 及NF-κB 的表达(P<0.05,P<0.05,P<0.01),上调 Bcl-2的表达(P<0.05),并降低血清中TNF-α、IFN-γ、NF-κB、IL-1β的含量(均P<0.001);温肾养肝方主要影响PD小鼠变形菌、毛螺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结论:1.温肾养肝方可减少患者抗帕金森用药剂量,可缓解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温肾养肝方以肠道为靶点治疗帕金森病,可改善便秘症状、调节血液中脑肠肽水平。2.健康人与帕金森病患者菌群有一定差异,温肾养肝方治疗后肠道菌群发生改变。3.温肾养肝方具有显着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该复方可能从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帕金森病,增加有益菌属丰度,可降低有害菌属的大量繁殖。
周雪倩[9](2019)在《早中期帕金森病的证型分布与证候特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的证型分布规律以及证候特点,同时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希望能够进一步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推广提供重要依据。方法:1)通过多中心门诊途径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辨别及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2)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12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根据证型予平颤方加减,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予模拟中药颗粒剂,疗程2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UPDRS总评分。结果:1)308例受试者的证型分布从多到少依次是肝肾不足证型126例(40.9%),气血不足证型90例(29.2%),气滞血瘀证型48例(15.6%),痰热动风证型44例(14.3%)。性别、年龄、病程、改良Hoehn-Yahr分级、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在证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痰热动风证型的患者UPDRS评分最高,然后是气血不足证型或肝肾不足证型,气滞血瘀证型最低。四种证型在UPDRSⅣ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余均有统计学差异。非运动症状中伴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症状多见于肝肾不足和气血不足证型。伴便秘症状多见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和痰热动风证型。抑郁症状四种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疗效显着,且优于以往单用熟地平颤方,同时能有效减少UPDRS总评分。结论: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以肝肾不足证型为主,总体以虚证为主,肝肾不足在帕金森病的早中期贯穿始终。痰热动风证型的患者UPDRS评分最高,气滞血瘀证型最低。伴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症状的患者多见于肝肾不足和气血不足证型。伴便秘症状的患者多见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和痰热动风证型。临床试验发现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显着,且优于以往单用熟地平颤方,同时有效的降低UPDRS总评分。进一步证实了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蒋洋洋[10](2019)在《益阴解郁活血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状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益阴解郁活血方治疗帕金森病(P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对研究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研究、阐述,探讨本病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本研究对2017年12月到2018年8月间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的50名PD伴焦虑抑郁状态(肝肾阴虚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抗帕金森病基础药物治疗,研究组加服益阴解郁活血方(可随症加减)以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照组只加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在受试者治疗前及用药后4周末、8周末运用PD症状严重程度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受试者病情进行评分,并通过减分率计算治疗的有效率,观察受试者UPDRS量表、HAMD量表、HAMA量表评分变化及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结果:1.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UPDRS量表、HAMD量表、HA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末、8周末UPDRS量表、HAMD量表、HAMA量表评分改善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按照UPDRS量表、HAMD量表、HAMA量表评分减分率所计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嗜睡、头晕反应的患者有5例(20%)。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益阴解郁活血方在治疗PD伴焦虑抑郁状态(肝肾阴虚证)效果优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明显改善P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少西药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二、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53例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53例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药治疗帕金森病 |
1.1 作用于多巴胺能系统的药物 |
1.1.1 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 |
1.1.2 芳香胺基脱羧酶(AADC)抑制剂 |
1.1.3 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
1.1.4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
1.2 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
1.3 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药物 |
2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 |
2.1 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 |
2.2 中药复方 |
3 中西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 |
3.1 中西药合用 |
3.2 针药结合 |
3.3 推拿与药物结合 |
4 结论与思考 |
(2)活血利水安神方治疗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帕金森病失眠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 概述 |
1.2 发病机制 |
1.3 临床表现 |
1.4 诊断及量表评估 |
1.5 PD失眠的现代治疗 |
2 中医对PD失眠的追溯 |
2.1 PD失眠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对PD失眠的辨证论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资料 |
1.2 病例研究标准 |
1.3 临床研究方案 |
1.4 临床疗效观察 |
1.5 安全性评价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结果 |
2.2 治疗结果 |
2.3 安全性比较 |
3 讨论 |
3.1 血水同治法治疗失眠理论基础 |
3.2 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在PD失眠上的辨证治疗 |
3.3 中医对水瘀互结型PD失眠的认识 |
3.4 导师立方思想及组方原则 |
3.5 现代药理分析 |
3.6 活血利水安神方水瘀互结型PD失眠的临床疗效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PD及运动障碍学组2016年制定的PD的诊断标准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综述 帕金森病失眠的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证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 |
一、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相关认识 |
1. 帕金森病的相关中医病名研究 |
2.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
4.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存在的问题 |
二、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
1.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认识 |
2.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方法 |
3. 西医对帕金森病治疗方法 |
4.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对近10年帕金森病的文献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文献学研究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证治规律探讨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新加波对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和研究特点 |
1. 研究现状 |
2.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概况 |
3.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概况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结论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1. 本研究的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
附录: 纳入文献的方药和中药组成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益气养血止颤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探讨 |
1 中医对PD的认识 |
1.1 关于PD的中医病名论述 |
1.2 关于PD的中医病因病机 |
1.3 PD的中医辨证分型 |
1.4 中药汤剂的辨证治疗 |
1.5 针灸治疗 |
2 西医学对PD的认识 |
2.1 定义 |
2.2 流行病学 |
2.3 病因 |
2.4 发病机制 |
2.5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安全性程度评定标准 |
2.6 伦理学要求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比较 |
3.2 治疗后结果 |
3.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
3.4 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气血理论的探讨 |
1.1 从气血与肝脾肾的联系探讨PD的病因病机 |
1.2 从气血辨证论治PD |
2 导师对气血亏虚型PD患者的治疗思路 |
3 对益气养血止颤方的解释 |
3.1 本方来源及其临床应用 |
3.2 本方方义及其现代药理学解析 |
4 益气养血止颤方对气血亏虚型PD的疗效分析 |
4.1 益气养血止颤方对UPDRS量表的影响 |
4.2 益气养血止颤方对PDQ-39量表的影响 |
4.3 益气养血止颤方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5)固本定颤方治疗肾虚痰浊型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剔除标准 |
1.1.6 脱落标准 |
1.1.7 临床脱落病例的处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2.3 疗效评价标准 |
1.3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一般资料分析 |
1.4.2 临床资料分析 |
1.4.3 安全性分析 |
1.5 讨论 |
1.5.1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5.2 组方及药物分析 |
1.5.3 结果分析 |
1.6 不足与展望 |
1.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
2.1 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
2.1.1 概述 |
2.1.2 帕金森病病因的认识 |
2.1.3 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
2.1.4 西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
2.2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
2.2.1 中医病名的概述 |
2.2.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3 中医颤证的辨证论治 |
2.3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
附录B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基于脑功能网络的针刺辅助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的中枢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状况 |
1.2 帕金森病震颤的研究进展 |
1.2.1 西医对TDPD的治疗进展 |
1.2.2 补充和代替医疗对帕金森病震颤的治疗进展 |
1.2.3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文献研究 |
第二章 针刺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
2.1 一般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标准 |
2.1.7 实验仪器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设计 |
2.2.2 临床评估 |
2.2.3 fMRI数据采集 |
2.2.4 统计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临床资料比较 |
2.3.2 fN拓扑属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分析 |
3.1 针刺治疗TDPD的临床疗效 |
3.1.1 针刺治疗TDPD的选穴依据 |
3.1.2 假针刺组的设立依据 |
3.1.3 针灸治疗TDPD临床疗效评估 |
3.2 针刺治疗TDPD的临床疗效 |
3.2.1 针刺治疗TDPD的网络拓扑属性改变分析 |
3.3 网络拓扑属性与临床资料变化的相关分析 |
3.3.1 针刺组网络拓扑属性与临床资料变化的相关分析 |
3.3.2 假针刺组网络拓扑属性与临床资料变化的相关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济川煎加减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帕金森病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 概述 |
1.2 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PD的临床表现 |
1.4 PD的治疗现状 |
2 帕金森病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PD便秘的发病率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
2.2 PD便秘的发病机制 |
2.3 PD便秘的治疗现状 |
3 帕金森病的中医学研究 |
3.1 病名演变及其病因病机研究 |
3.2 PD的中医治疗现状 |
4 便秘的中医学研究 |
4.1 便秘的病名溯源 |
4.2 便秘的病因病机 |
4.3 PD便秘的中医治疗现状 |
5 济川煎加减治疗PD便秘理论基础 |
5.1 济川煎之由来 |
5.2 济川煎治疗便秘的相关研究 |
5.3 本方药治疗PD便秘的立论依据 |
5.4 济川煎的加减化裁治疗PD便秘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疗效资料比较 |
3 讨论 |
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3.2 量表的选用 |
3.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4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温肾养肝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帕金森病与肠道菌群失调 |
1.1 肠道菌群可维持脑内环境的稳态 |
1.2 肠道菌群在PD患者胃肠道的调节作用 |
1.3 PD起源于肠道病理学理论研究 |
1.4 肠道菌群-肠-脑轴的机制研究 |
2 基于肠道菌群研究帕金森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
2.1 温肾阳、养肝血治疗帕金森病及其肠功能障碍 |
2.2 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讨“脑-肠相关”理论 |
2.3 从“中医整体观念”探讨“脑-肠相关”理论 |
2.4 帕金森病肠道菌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
2.5 中药与肠道菌群 |
2.6 温肾养肝方方解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机制 |
3 脑肠肽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
3.1 胆囊收缩素与帕金森病相关性 |
3.2 血管活性肠肽与帕金森病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温肾养肝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的纳入、排除、剔除及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基础治疗(两组均采用) |
2.2 药物服用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情况 |
3.2 研究结果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两组数据基线相同,具有可比性 |
4.2 治疗组在改善运动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
4.3 治疗组在改善非运动症状(胃肠道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
4.4 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 |
4.5 治疗组调节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优于对照组 |
4.6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温肾养肝方对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病例筛选与标本收集 |
1.1 样本收集 |
1.2 样本收集时间 |
1.3 PD患者病例纳入标准 |
1.4 PD患者排除标准 |
1.5 粪便样本的采集 |
1.6 粪便采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观察指标 |
2.3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
2.4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
2.5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2.6 数据分析流程及差异检测 |
2.7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人口学数据和一般资料 |
3.2 测序信息预处理 |
3.3 生物多样性分析 |
3.4 肠道菌群OTU聚类分析 |
3.5 组间物种差异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健康人群与PD患者肠道菌群分析 |
4.2 温肾养肝方治疗PD前后肠道菌群分析 |
4.3 常规治疗组肠道菌群分析 |
4.4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温肾养肝方改善慢性帕金森模型小鼠相关症状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 |
1.3 实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温肾养肝方对鱼藤酮诱导的慢性PD模型小鼠行为学测试的影响 |
2.2 温肾养肝方对小鼠中脑DA神经元以及α-syn病理改变的影响 |
2.3 温肾养肝方对鱼藤酮诱导的PD模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 IFN-γ、IL-1β及NF-κB的影响 |
2.4 温肾养肝方对鱼藤酮慢性小鼠中脑p-JNK、Cleaved caspase-3、Bc12、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2.5 测序信息预处理 |
2.6 小鼠菌群OTU分析 |
2.7 组间物种差异性分析 |
3 讨论 |
3.1 温肾养肝方改善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障碍及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3.2 温肾养肝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研究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 |
附录2 H-Y分期 |
附录3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
附录4 PD NMS问卷量 |
附录5 PDQ39评分量表 |
附录6 PD中医证候量化评分 |
附件7 便秘症状评分量表(CCS) |
附录8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早中期帕金森病的证型分布与证候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早中期帕金森病的证型分布与证候特点的研究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10)益阴解郁活血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状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53例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史宝燕,李彦,李玥. 中国药事, 2021(11)
- [2]活血利水安神方治疗水瘀互结型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疗效研究[D]. 韦晓芸.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证治规律探讨[D]. 林群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气养血止颤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固本定颤方治疗肾虚痰浊型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观察[D]. 薛妍.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脑功能网络的针刺辅助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的中枢效应研究[D]. 陈信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济川煎加减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观察[D]. 郭小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温肾养肝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 唐莉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早中期帕金森病的证型分布与证候特点的研究[D]. 周雪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益阴解郁活血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状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 蒋洋洋.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