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净环保出售资产(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1](2021)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菲达环保盈利质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振[2](2021)在《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的中国已经走向时代发展的前列,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固有模式的管理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任何一家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其独有的技术和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如今的企业所有者将更多的权力授予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管理层更看重企业的短期利益,而所有者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这就使得双方之间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存在的冲突,我国引进了国外实行的股权激励,并且在我国一些企业有了很好的实施效果。为了研究股权激励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效果,本文以一家已经实施过两期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ZH公司为例,对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和研究。在分析与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采用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分析模型来分析股权激励对于短期市场的反应,通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来判断其影响程度;其次从财务绩效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经营增长状况、企业成长能力和杜邦分析进行研究;接着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对ZH公司实施效果进行定性分析,主要从股价、企业市值分析、盈余管理行为、经营行为与分红行为、人才的吸引和创新研发能力六方面进行研究;最后对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地表述。通过各方面的分析研究所得,股权激励的实施整体对ZH公司的业绩有了更好的提高;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股权激励方案的漏洞使得ZH公司在一些方面略有不足。基于上述的分析研究,本文对所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进股权激励实施的完善,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秦子蕊[3](2020)在《新能源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显示,美国能源基金会和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2005年-2020年,我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约需7万亿元。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行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生行业之一,是今后国内经济实现快速成长的新动力。大量的资金支持,是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不仅需要政府投资和补贴支持,而且更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金的作用,借助金融手段有效缓解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对新能源行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在资本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能源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途径。从我国新能源行业融资环境、融资及发展现状的角度入手,剖析了目前影响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几个问题——融资成本高、融资金额大、融资渠道单一等,并提出有关研究假设,构建资本结构静态与动态调整两种模型,选取2015-2018年沪深两市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处理,实证研究财政补贴、盈利能力、债务成本、资产结构等因素对新能源资本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新能源公司进行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新能源产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相比与静态模型来说更加准确,更能有效解释我国新能源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决定行为。(2)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政补贴、盈利能力、债务成本、资产结构等因素存在显着负相关性。(3)动态调整模型显示,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为0.7522,符合动态权衡理论,这证明了最优资本结构存在性问题,也说明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在朝着最优资本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周特特[4](2020)在《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稳定发展的重点,加大力度推进绿色经济的实施。绿色信贷由此产生,其目的就是为绿色环保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使这些企业在资金支持下更好的控制环境污染。它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不同,绿色信贷在注重环保及其社会责任的同时还会注重贷款的盈利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银行面临不同的风险。绿色信贷在我国发展的相对较晚,体质也不够建全,在面对出现的风险时,诸多的问题随之出现。因此,寻找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是绿色信贷发展的关键。从绿色信贷的根本出发,把握绿色信贷的基本点和重点,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家政策的要求,加强绿色信贷管理,优化我国银行业信贷环境,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定发展。本文选取兴业银行进行案例分析,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去研究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并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寻找银行在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本文还总结了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普遍面临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绿色信贷贷前项目调查不充分,项目评估能力不足,缺乏标准的绿色信贷评价体系和绿色信贷贷后管理的局限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贷款前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贷款企业环保信息不对称、不完善的绿色信贷相关的政治机制。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本文的研究着眼于龙净环保借贷案例,重点在于如何降低银行绿色信贷风险,以求寻找更好的管理手段,通过研究不仅有利于兴业银行更好的完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也帮助兴业银行提升绿色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我国银行业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更促进我国现代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
梁杰[5](2020)在《FM教育投资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主要围绕学费资产证券化展开,并针对FM教育投资集团,就其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双SPV”模式设计。资产证券化(简称ABS),是指拥有证券发行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子公司帮助发起人将能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开展一系列的组合包装形成有价证券后,并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并获得融资的行为。2005年,在国务院的批准下,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开启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之路,然而在短短三年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9年资产证券化又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1年又开始重新启动,初步建立了如发行、交易等各项基本制度。201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其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得到迅猛发展[9],短短不足三年便已发展成为万亿级市场。以上法规使得将资产证券化引入民办教育行业有了政策上的依据。故而民办学校可将其未来有稳定现金流的学费收益权开展包装后出售,经过资产证券化融资,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已是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所青睐,经过将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学费收益权开展证券化包装,可以解决民办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学校能够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主要是学生每年缴纳的学费及其住宿费,存在着一定波动性,而这种学费收益权能否作为基础资产,在法律上还是难以界定,故而可以采取引进信托计划,将学费收益权转化为法律关系明确的信托受益权,解决现金流不稳定的问题。本文在理论上就学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在实操上,针对FM教育投资集团的筹资困境进行了分析,涉及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方式。并利用市场上已有昆明理工大学JQ学院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福州大学YG学院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风险、收益等方面出发,提炼出了双SPV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最终得出双SPV模式有利于学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提升,有助于更便捷融资重要结论。本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其它学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推出,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丰富提供研究依据。
李帅梅[6](2019)在《我国跨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与对策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制造企业开始着手进行服务化转型,逐步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而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制造业服务化背景,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基于制造业服务化和技术创新效应的定义、特点整理出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机理: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包括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方面。在投入服务化过程中,企业通过投入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务,为制造企业注入了技术、知识和人才等高端要素,为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产生提升作用;在产出服务化过程中,企业基于产品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该过程增加了企业与客户的交流频率,客户在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对产品的反馈将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同时,制造企业在服务化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与客户、供应商、商业伙伴、政府等主体进行合作,从而会形成一个创新网络,网络内成员进行优势互补、共享知识,使得企业拥有了更加丰富的信息、知识和其他支持性资源,加速的整个网络的创新进度,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了我国上市的跨国装备制造企业118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模型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案例研究部分,本文选取“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通过对“经纬纺机”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历程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未转型阶段、初步转型阶段、全面转型阶段三个阶段,并分别对三个阶段的技术创新效应以及制造业服务化对相应阶段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基于以上三部分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如下: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呈现出“倒U型”的二次函数关系。起初,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随着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程度的加深而上升。当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程度达到一定值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与企业的服务化程度呈反向关系,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企业服务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基于该结论,本文对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以及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效应提出如下几条建议:(1)增强制造企业的服务发展观念,弱化制造观念;(2)调整服务产业结构,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3)实施人才引进策略,增强人力资源储备;(4)增强客户交流频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5)加强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创新合作网络;
陶易[7](2019)在《神雾环保债券违约成因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债市市场这些年处于飞速增长的阶段,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在持续扩大,但是债市在逐步扩容的同时,信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我国2014年首个债券违约事件的出现,债券违约事件逐渐增加,2016年债券违约金额达到了320.09亿元,在2017年经过短暂回落后,2018年又迎来债券违约的高峰,仅前三季度就达到了714.61亿元,数额惊人。为何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神雾环保是今年发生债券违约的民营上市公司之一。“16环保债”发售时,神雾环保的经营状况还没有问题,短短两年不到时间,神雾环保就面临着现金流非常紧张的局面,因此神雾环保债券违约事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本文从神雾环保债券违约案例出发,结合企业2014-2017的财务报表数据,研究其违约的原因。首先回顾了神雾环保债券违约的过程,然后分别从行业层面、公司运营层面、公司治理层面分析债务违约的原因,最后基于财务指标通过几种模型诊断神雾环保财务状况。本文发现有多重因素导致了神雾环保债券违约,除了整个行业受到下游高能耗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影响,神雾环保发展过快、应收账款难收回、大股东支持力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后本文给神雾环保及相关企业提出建议,认为行业要量化行业指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企业要优化资本结构并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在公司治理方面要优化股权结构并提高股权质押信息披露透明度。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到相关企业并能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良好发展。
王晓宁[8](2019)在《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龙净环保为例》文中认为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是指员工通过持有自己企业的股份以获得相关利益的一项激励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开始推出员工持股方案。201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具体细节做出明确规定。截至到2018年,已有上百家企业宣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然而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如何准确评价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的影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整理回顾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理论之后,本文首先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究持股计划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在完成匹配后计算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以得出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企业产生何种影响的普遍性结论。之后,本文选取A股上市企业龙净环保作为研究对象,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实践角度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的影响。龙净环保作为成功实施多期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企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分别从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两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研究。短期绩效方面,主要关注的是股票市场,利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出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公布日前后的超额收益情况。长期绩效方面,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几个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探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计算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为正值且通过了显着性检验。由此可以得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对上市企业绩效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普遍性结论。案例分析方面,龙净环保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发布日前后存在超额收益,财务数据的整体表现也优于行业内其他企业,由此可以说明,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能够改善企业绩效。
邢雪[9](2018)在《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应对比——基于龙净环保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是常见的管理层持股的路径,通常被用来解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过去股权激励一直被广泛使用,2014年6月《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员工持股计划也开始广受欢迎。本文对龙净环保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和产生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发现两种形式都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股权激励更注重激励,但仅产生短期激励效应;员工持股计划则倾向于向被授予人发放福利。本文对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对比进行了初步的案例研究,以期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汤问津[10](2018)在《龙净环保并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净环保”或“公司”)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依靠内生式生长,公司一直保有优良的业绩水平。但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基本完成,电力行业市场需求出现回落,龙净环保未来面临严峻的业务调整需求。并购是企业对外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对企业资源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既可迅速扩大规模,也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完善现有业务,积极开拓原有市场的同时,外延式扩张成为龙净环保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需要通过了解龙净环保并购真正动因和进行行业的实证研究,衡量并购是否能对龙净环保未来发展有所帮助,分析和总结经验进而帮助龙净环保实施有效的并购活动。本文把龙净环保的并购策略作为分析对象,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法、调查法、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内部及外部环境,依次对龙净环保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并结合竞争对手及公司自身的并购案例进行横向比较,拟对龙净环保未来并购策略提出几点具体对策及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同类型的环保公司在未来环保产业并购市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并购的理论概念及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章对龙净环保的并购背景进行分析;第四章研究了龙净环保竞争对新大陆环保的并购案例;第五章介绍了龙净环保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并购情况;第六章对龙净环保竞争对手的并购绩效进行对比,并运用SWOT模型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为龙净环保的并购策略,结论及研究局限性。
二、龙净环保出售资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净环保出售资产(论文提纲范文)
(2)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股权激励的定义 |
2.2 股权激励的模式与关键因素 |
2.2.1 股权激励的模式 |
2.2.2 股权激励的关键要素 |
2.3 股权激励的动因理论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2.3.3 激励理论 |
2.4 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 |
2.5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理论分析 |
2.5.1 股权激励的正效应分析 |
2.5.2 股权激励的负效应分析 |
第三章 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分析 |
3.1 ZH公司概况 |
3.1.1 ZH公司简介 |
3.1.2 ZH公司主营业务 |
3.1.3 ZH公司股权结构 |
3.2 ZH公司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
3.2.1 快速扩展智能化设备覆盖面积 |
3.2.2 弥补股权结构的缺陷 |
3.2.3 企业战略的转型 |
3.2.4 提升行业竞争力 |
3.3 ZH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过程 |
3.3.1 首期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情况 |
3.3.2 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情况 |
3.3.3 第三期股权激励方案 |
第四章 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 |
4.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资本市场变化 |
4.1.1 定义事件、事件日、事件窗 |
4.1.2 估计正常收益率 |
4.1.3 估计异常收益率和累计异常收益率 |
4.1.4 实证结果解释与评价 |
4.1.5 资本市场反应过程的评价 |
4.2 股权激励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4.2.1 盈利能力状况 |
4.2.2 资产质量状况 |
4.2.3 经营增长状况 |
4.2.4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
4.2.5 杜邦分析 |
4.3 股权激励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4.3.1 股价与企业市值分析 |
4.3.2 盈余管理行为 |
4.3.3 经营行为和分红行为 |
4.3.4 人才结构稳定性分析 |
4.3.5 创新研发能力 |
4.4 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成功之处 |
4.4.1 股权激励计划的及时推出 |
4.4.2 股权激励规模适宜 |
4.4.3 企业价值增加 |
4.4.4 提升行业竞争力 |
4.5 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不足之处 |
4.5.1 股权激励后劲不足 |
4.5.2 资本市场无法全面反映企业价值 |
4.5.3 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 |
4.5.4 企业售股条件不明确 |
第五章 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改进建议和案例启示 |
5.1 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改进建议 |
5.1.1 设置科学的方案期限,可持续发展 |
5.1.2 加强监督体制,杜绝人为控制 |
5.1.3 选择多元化的业绩指标 |
5.1.4 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
5.1.5 完善售股条件 |
5.2 ZH公司股权激励案例启示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新能源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关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 |
1.2.2 有关新能源行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
1.4.1 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
2.1 MM理论 |
2.2 税收差异理论 |
2.3 融资优序理论 |
2.4 动态权衡理论 |
第三章 新能源行业融资环境与问题分析 |
3.1 新能源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 |
3.1.2 微观环境 |
3.2 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
3.2.1 投资规模“涨跌互现” |
3.2.2 装机容量占比稳步提升 |
3.3 新能源行业融资现状 |
3.3.1 金融信贷支持现状 |
3.3.2 资本市场支持现状 |
3.3.3 风险资本支持现状 |
3.4 新能源行业融资问题分析 |
3.4.1 新能源行业融资成本高 |
3.4.2 新能源行业融资金额大、周期长 |
3.4.3 新能源行业融资风险大 |
3.4.4 新能源行业融资渠道单一 |
第四章 新能源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变量设计与假设提出 |
4.1.1 财政补贴 |
4.1.2 盈利能力 |
4.1.3 债务成本 |
4.1.4 非债务税盾 |
4.1.5 资产结构 |
4.1.6 成长性 |
4.2 模型建立 |
4.2.1 静态模型 |
4.2.2 动态调整模型 |
4.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4.3.1 数据来源 |
4.3.2 描述性统计 |
4.4 变量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
4.4.1 相关性分析 |
4.4.2 资本结构静态模型回归与结果分析 |
4.4.3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回归与结果分析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新能源公司资本优化策略 |
5.1 最优资本结构测算 |
5.2 资本结构优化区间 |
5.3 新能源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策略 |
5.3.1 出台稳定、及时的政府补贴政策支持产业有序发展 |
5.3.2 注重企业自主盈利能力 |
5.3.3 降低债务成本,发展多元化融资 |
5.3.4 合理配置有形资产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绿色信贷的内涵及其产生的作用 |
1.2.2 绿色信贷风险的管理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路线 |
1.6 创新与不足 |
1.6.1 创新 |
1.6.2 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
2.1.1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的概念 |
2.1.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
2.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理论 |
2.2.1 赤道原则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2.4 环境风险理论 |
2.2.5 负债管理理论 |
2.2.6 资产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
3.1 兴业银行发展的概况 |
3.1.1 兴业银行简介 |
3.1.2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历程 |
3.2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 |
3.2.1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的产生 |
3.2.2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基本类型 |
3.3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 |
第四章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4.1 案例基本情况 |
4.2 贷前调查评估 |
4.2.1 公司经营状况 |
4.2.2 公司财务分析 |
4.2.3 运用KMV估量违约概率 |
4.3 贷中审查审批 |
4.4 贷后管理 |
4.4.1 贷后管理内容 |
4.4.2 利用RAROC模型测算兴业银行的贷后管理效果 |
第五章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1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5.1.1 绿色信贷贷前项目调研不详实,评估能力不足 |
5.1.2 绿色信贷贷中审查企业资料不真实,缺乏标准的信贷评价体系 |
5.1.3 绿色信贷贷后追踪检查存在局限性,监管积极性不高 |
5.2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5.2.1 绿色信贷贷前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
5.2.2 贷款企业环保信息不对称 |
5.2.3 银行与环保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
6.2.1 优化绿色信贷贷前管理体系,提高客户评估水平 |
6.2.2 完善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运作机制 |
6.2.3 优化绿色信贷贷后追踪监控体系,完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5)FM教育投资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论文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学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
2.1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概况 |
2.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
2.2.1 按监管层角度划分 |
2.2.2 按基础资产划分 |
2.3 学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
2.3.1 我国学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
2.3.2 学费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构成 |
2.3.3 SPV的组织形式 |
2.3.4 学费资产证券化的主要信用风险点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
第三章 FM教育投资集团资产证券化分析 |
3.1 FM教育投资集团的筹资困境分析 |
3.1.1 FM教育投资集团简介 |
3.1.2 FM教育投资集团的资金来源 |
3.1.3 FM教育投资集团的筹资困境 |
3.2 学费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优势 |
3.2.1 有利因素 |
3.2.2 广阔的前景 |
3.3 FM教育集团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3.3.1 政策法规可行 |
3.3.2 FM教育投资集团未来现金流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模式借鉴——JQ学院与YG学院 |
4.1 SPV概念简述及双SPV结构分析 |
4.1.1 特殊目的信托(SPT)的特点分析 |
4.1.2 特殊目的实体(SPE)的特点分析 |
4.1.3 特殊目的公司(SPC)的特点分析 |
4.2 JQ学院ABS——单层SPV交易构成 |
4.2.1 昆明理工大学JQ学院概况 |
4.2.2 JQ学院ABS——单层SPV交易构成 |
4.3 YG学院ABS——双层SPV交易构成 |
4.3.1 福州大学YG学院概况 |
4.3.2 YG学院ABS——双层SPV交易构成 |
4.4 JQ学院与YG学院特征对比分析 |
4.4.1 基础资产 |
4.4.2 交易构成 |
4.4.3 增信措施 |
4.4.4 总结 |
第五章 FM教育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设计 |
5.1 SPV模式的选择 |
5.1.1 SPV的破产隔离效果 |
5.1.2 SPV的财产的独立性 |
5.1.3 SPV的法律合规性 |
5.1.4 SPV的税务政策 |
5.2 FM教育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分析 |
5.2.1 FM教育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交易构成 |
5.2.2 FM教育集团双SPV模式运作交易流程 |
5.2.3 交易参与方与各方职责 |
5.3 FM教育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的交易构成优势 |
5.3.1 解决了学费收益权法律界定模糊的问题 |
5.3.2 解决了学校资产的现金流的不稳定难题 |
5.3.3 解决了单层SPV构成破产隔离的不确定性风险 |
5.4 学费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风险与防范 |
5.4.1 发行主体学校被限制招生或停止办学的风险 |
5.4.2 产品端未来学费、住宿费现金流预测的风险 |
5.4.3 差额支付承诺人、担保人信用风险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我国跨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研究 |
1.2.2 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测量 |
1.2.3 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
1.2.4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影响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及特点 |
2.1.2 技术创新效应的定义 |
2.1.3 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 |
2.2 基础理论 |
2.2.1 价值链理论 |
2.2.2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
2.2.3 开放式创新理论 |
2.3 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 |
2.3.1 基于内部资本提升角度分析 |
2.3.2 基于外部环境推动角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跨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样本选择与变量选取 |
3.1.1 样本选择 |
3.1.2 变量选取 |
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与单位根检验 |
3.2.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3.2.2 相关性分析 |
3.2.3 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
3.3 模型设定 |
3.4 回归结果与分析 |
3.5 稳健性检验 |
3.6 本章小结 |
4 经纬纺机服务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法 |
4.2 案例企业的选取与介绍 |
4.2.1 案例企业的选取依据 |
4.2.2 经纬纺机基本情况简介 |
4.3 经纬纺机服务化转型不同阶段中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
4.3.1 经纬纺机全制造模式下技术创新效应提升缓慢(1951-2008) |
4.3.2 经纬纺机初步服务化转型阶段技术创新效应增速提升(2009-2014) |
4.3.3 经纬纺机全面服务化转型阶段技术创新效应快速增长(2015 至今) |
4.4 本章小结 |
5 对策建议 |
5.1 增强服务发展观念,促进服务化转型 |
5.2 调整服务产业结构,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
5.3 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增加人力资源贮备 |
5.4 增加客户交流频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
5.5 加强交流与合作,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附录 A: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7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B: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6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C: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5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D: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4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E: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3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F: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2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G:中国跨国制造企业2011 年相关数据 |
附录 H:中国制造业总体相关数据 |
(7)神雾环保债券违约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债券违约成因 |
1.2.2 信用风险度量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3.4 研究特色 |
1.3.5 研究局限 |
2.案例介绍 |
2.1 神雾环保公司简介 |
2.1.1 公司概况 |
2.1.2 发展历史 |
2.1.3 业务概况 |
2.2 债券违约事件介绍 |
2.2.1 债券发行信息 |
2.2.2 债券违约进程 |
2.2.3 债券违约后续处置 |
3.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分析 |
3.1 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定义 |
3.2 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现状 |
3.3 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
3.3.1 行业处于发展阶段 |
3.3.2 高能耗企业持续下降的盈利能力 |
3.3.3 EPC模式的局限性 |
4.公司运营层面分析 |
4.1 财务指标分析 |
4.1.1 企业的快速扩张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
4.1.2 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偿债能力下跌 |
4.1.3 资产周转率低,占用大量资金 |
4.1.4 急于展现技术优势,影响可持续发展 |
4.1.5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足 |
4.2 龙净环保对比分析 |
4.2.1 龙净环保简介 |
4.2.2 龙净环保发债情况 |
4.2.3 主营业务对比 |
4.2.4 应收账款对比 |
4.2.5 账款催收对比 |
5.公司治理层面分析 |
5.1 神雾集团金字塔形的股权结构 |
5.2 控股股东大量股权质押,影响投资者信心 |
5.3 神雾集团处境堪忧,对神雾环保支持有限 |
6.基于财务指标的财务困境诊断 |
6.1 比佛模型检验 |
6.2 Z-score值模型检验 |
6.3 F分数检验 |
7.神雾环保债券违约启示 |
7.1 行业层面 |
7.1.1 量化行业指标 |
7.1.2 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
7.2 公司运营层面 |
7.2.1 优化资本结构,减少负债 |
7.2.2 构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 |
7.2.3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
7.3 公司治理层面 |
7.3.1 优化股权结构 |
7.3.2 提高股权质押披露信息透明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龙净环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 |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起源 |
二、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 |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 |
二、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界定 |
二、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 |
第二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双因素经济理论 |
三、分享经济理论 |
第三节 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
一、激励企业员工 |
二、降低代理成本 |
三、优化股权结构 |
第三章 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方法 |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四、变量选择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筛选匹配模型 |
三、匹配效果检验 |
四、计算平均处理效应 |
五、稳健性检验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公司案例背景介绍 |
一、公司简介 |
二、股权结构 |
三、员工构成 |
第二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分析 |
一、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三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与实施过程 |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内容 |
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过程 |
第四节 绩效分析 |
一、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绩效分析 |
二、基于财务分析法的长期绩效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9)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应对比——基于龙净环保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 |
三、案例简介 |
(一) 案例公司简介 |
(二) 实施过程简介 |
(三) 方案设计简介 |
四、案例分析 |
(一) 从股东的角度 |
(二) 从对象的角度 |
1. 授予对象 |
2. 方案设计对比 |
3. 对被授予人的影响效果 |
(三) 从公司的角度 |
1. 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2. 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
3.对公司市值的影响 |
五、结论 |
(10)龙净环保并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并购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龙净环保并购背景分析 |
第一节 龙净环保公司概况 |
第二节 龙净环保外部环境分析 |
第四章 龙净环保并购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新大陆环保简介及并购动因分析 |
第二节 龙净环保并购概况介绍 |
第三节 龙净环保并购绩效评价 |
第五章 竞争对手并购情况分析 |
第一节 菲达环保并购情况及绩效评价 |
第二节 远达环保并购情况及绩效评价 |
第三节 清新环境并购情况及绩效评价 |
第六章 龙净环保并购对比分析 |
第一节 竞争对手并购绩效综述 |
第二节 龙净环保并购SWOT分析 |
第七章 龙净环保并购策略 |
第一节 龙净环保并购策略制定 |
第二节 结论及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龙净环保出售资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菲达环保盈利质量问题研究[D]. 杨静.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2]ZH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王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新能源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D]. 秦子蕊.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4]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周特特.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FM教育投资集团资产证券化双SPV模式设计[D]. 梁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我国跨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与对策分析[D]. 李帅梅. 江苏大学, 2019(05)
- [7]神雾环保债券违约成因研究[D]. 陶易.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8]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龙净环保为例[D]. 王晓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应对比——基于龙净环保的案例研究[J]. 邢雪. 管理会计研究, 2018(02)
- [10]龙净环保并购策略研究[D]. 汤问津. 厦门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