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晨,黄晔春[1](2021)在《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指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资源与生态主体,是人类发展的生态屏障。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生态和资源基础是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有序经营森林公园可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论述了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李爽[2](2021)在《阿尔山市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文中认为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阿尔山市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在生态旅游开发层次与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一条适合于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旨在为国内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借鉴。
张芳玲[3](2020)在《我国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地特征及整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为了响应这一指导意见,促进我国东北地区国家公园的建设以及自然保护地的整合,本文收集了我国东北地区的10类57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数据信息,包括建设年代,自然属性,边界范围或地理坐标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数据对东北地区国家公园建设的适宜区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地的整合方案。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在19562016年这60年间,经历了停滞、发展、爆发3个阶段,无论是类型、数量还是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受社会、经济、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地类型之间存在范围交叉重叠的现象,其中尤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范围重叠最多。按照自然属性给东北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进行归类,可将其大致归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草甸和地质遗迹6类,其中,东北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2)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东南密,西北疏。辽东半岛-环渤海区域,长白山区域,张广才岭区域,大黑山和小兴安岭区域是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高密度区域。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倾向于分布在临近河流,交通通达性高的区域。东北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无关。(3)我国东北地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分布区域有8处,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呼玛河-黑河鄂伦春山地,分水岗-完达山,松嫩平原,张广才岭,长白山脉和龙岗山-千山。适宜建立国家公园的区域外,共有吉林龙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靖宇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靖宇火山地质矿泉群地质公园等3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适宜进行优化整合。
朱静[4](2020)在《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业融合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衍生出智慧景区。智慧景区对完善景区的管理、发展景区的经济、提高景区的服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进而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已有多家景区开始建设智慧景区,但是对智慧景区的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理论指导,因此结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开展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率先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景区,成为内蒙古第一家智慧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走在了我国地质公园的前列。本文针对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调查及研究,对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管理、旅游营销、游客服务智慧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和方案。取得主要认识及成果如下:1、对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的内部需求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后认为: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带给游客更好的游玩体验、保护公园内独特地质遗迹、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阿尔山智慧景区建设的内部需求;而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则是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有利的外部条件。2、对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在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三个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四个问题。3、对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的建设提出了优化措施:(1)完善景区管理;(2)创新智慧景区营销;(3)优化智慧景区游客服务;(4)建立保障体系。本研究对阿尔山世界地区公园的景区管理、旅游营销、游客服务智慧化等方面的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佳蕊[5](2020)在《文旅融合下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乡村休闲游作为城市居民持续增长的愿望,是国家乡村振兴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战略的抓手,承接着城市人口对乡土文化的消费需求,探寻着现代生活与乡土情怀融合的多种可能性。但大量资本的涌入,外来人口的频繁移动和短期停留,加快了乡村人地关系的改变,更凸显出农民主体的大拆大建、私搭乱建、权属纠纷等问题。部分地区由于传统农家环境与在地情感联结的割裂瓦解,难以提供理想的乡野生活空间环境,正面临着现实的尴尬。同时,指导和监管体制、机制的滞后,使得实践中不乏缺少生态性、文化性、地域性、前瞻性的开发行为,形成了脆弱的循环系统,难以使原住民、新村民、体验群体共享最大化的文旅效益。乡村民宿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兴起的文旅产品,需要房主、投资人、设计者、运营人员等多方的参与。持续向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回报比作为一把双刃剑,生成了大基数、多表征的在线产品,更新出日趋理性成熟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使不少冲动的实践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突发考验下,其中主业经营型、扩张型、短线型、低风险分析型的民宿受到最大冲击,产业体系丰满度、延伸性、关联性较弱的民宿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但不少基础夯实、品质优越的乡村民宿,通过隔离期的自我沉淀,已重新振作回归市场。计划通过进一步评估、预测政策法规、商业竞争和不可抗力的影响,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通过部署多层次的体验内容、承担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展现品牌情感个性的凝聚力,以牵引潜在市场的用户流量;通过置入非标准化产品的产销功能、在地乡村集群的关联性,文化特色的美学表达,以强化自我成长的能力。空间环境作为乡村民宿形象感知的现实基础,设计方案的表达和选取是夯实产业系统的基础环节,其风格效果的呈现具有影响消费者旅游决策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乡村民宿定位中对功能属性、消费属性、文化属性权重的加强,将置入具有美好生活具象体验与联想意义的空间环境作为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结合阿尔山文旅资源现状,以文化形象协同性、空间体验辨识性、情感审美导向性为原则,推演文旅资源梳理组合、民宿形象定位、空间情感塑造、精神环境渲染的设计方法及策略。期望通过构建高度匹配、立体感知、多点交互的环境设计体系,使乡土文化复兴持续发展并起到补充城市文化价值的作用。最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文旅效益的最大化。
商磊[6](2020)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全域旅游视角下政府职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余年来,随着国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意愿空前高涨,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布局日趋完善,产品品质稳步提高。旅游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同时,阿尔山市也积极投身参与全域旅游改革发展。由于旅游发展模式、旅游服务功能、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执法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阿尔山市全域旅游的发展。基于此,论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政府角色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从体制机制、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产业融合、宣传营销等几个方面对阿尔山市全域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发挥情况和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从改进现有体制机制、完善全域旅游规划、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宣传营销途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政府职能优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娄鼎[7](2019)在《内蒙古养老旅游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以阿尔山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数据,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严峻,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乃至个人对这个问题也越发的重视。庞大老龄人口基数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养老压力,但同时由此诞生出的银发经济市场的规模也极其庞大。如何处理好老龄人口养老的挑战和银发经济的机遇对于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关注于银发经济中养老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养老旅游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影响养老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消费需求,企业供给和宏观环境三个角度。其次,对于养老旅游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解释与定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制问卷,调查养老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因素,构建研究模型和假设,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养老旅游产业市场消费需求主要受个人统计因素、家庭因素、旅游消费动机、旅游消费偏好、旅游目的地对老年人的友好性五个因素的影响。再从阿尔山地区养老旅游的发展现状出发,从企业供给角度分析阿尔山地区养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养老旅游消费者需求影响因素模型的结论,结合阿尔山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提出阿尔山地区未来发展养老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万云[8](2019)在《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大众徒步运动在我国不断掀起热浪,自发组织活动多样,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走向荒野、强健身心的需求推动我国国家级步道的发展。为了使未来我国森林步道的建设更加符合游客的期望和需求,同时为我国森林公园内部游步道及相关步道的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以国家森林步道属性为切入点,创新开展该课题的研究。通过国外国家步道建设标准等相关文献和专家调查,从游客需求和步道供给两个宏观角度出发,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国家森林步道属性体系,其中游客需求方面的属性包括对距离与交通成本、步道难度、步道生态的认知、游客的安全感和步道的变化对其心理影响;在步道供给方面的属性包括步道环境、资源、设施、服务管理这四个大方面,共29个属性;再引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于“认知——知识系统模型”中的影响人们心理期望来源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去分析这些因素与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关系,并在最后修正了本文所使用的模型。修正后的模型,为“属性期望模型”,是由个人基本特征、经验、观察学习所组成的知识系统,特定情境所影响的个人认知过程,以及个人对该产品的意愿程度,三个大方面共同构成的,该模型预期适用于旅游类产品属性期望和对一般产品属性期望的研究。根据以上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被调查者认为步道属性期望值高的是步道的安全性、沿途的文化状况、水文、气象、历史遗迹、地质地貌资源;步道属性期望值低的是步道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2)“知识系统”与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有一定关系:不同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家乡、学历、职业及月收入)的潜在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异;观察学习因素和个人经验因素均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存在显着的正向推动作用。(3)“情境认知”系统与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也存在一定关系:当选择徒步时间超过5天、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伴侣同行、以认识自己挑战自我为徒步动机的潜在游客,除了对国家森林步道的一些积极属性有所期望外,还对步道的难度、灾害等消极属性十分关注。(4)被调查者徒步国家森林步道的总体意愿比较强烈,其徒步的总体意愿越高,对步道管理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属性建设更期待;而对于单条步道的徒步意愿分析来看,沿途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游客对单条步道的选择偏好高低。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游客对属性的不同期望,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提供依据,同时找准不同游客需求,进行差异化的国家森林步道宣传营销。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未来可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步道分段等微观方面的研究。
孟祥娟[9](2018)在《张家口市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与管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张家口市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优势以及其发展面临的新机遇阐述,分析了其目前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确保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森林公园,需要从资产、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做出改进,从而构建现代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提高经营与管理能力。
庄振东,王欣,张莹[10](2018)在《论五岔沟林业局产业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五岔沟林业局成立于1959年,经营总面积58.5万公顷,经营范围在阿尔山市和科右前旗、扎赉特旗以及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的部分行政区域。其中,有林地面积35.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0%,林木蓄积量2525万立方米。2000年划为国家重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五岔沟林业局进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伐后,根据各基层林场的区域特点确立了不同的产业发展体系,创建并形成了以"一场一品"产业体系为主,特种种养业并存的新型产业集
二、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宜兴国家森林公园林地和林木情况 |
1.1 林地资源 |
1.2 林木资源 |
2 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
2.2 森林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不足 |
2.3 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意识淡薄 |
2.4 森林生态旅游处于初级阶段 |
3 对策 |
3.1 把握良好发展机遇 |
3.2 完善公园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展生态旅游业 |
3.3 注重科研与推广 |
3.3.1 注重技术研究 |
3.3.2 大力推广良种造林 |
3.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
4 结束语 |
(2)阿尔山市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1.1 生态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1.1.1 美学和文化价值高。 |
1.1.2 科学价值较高。 |
1.1.3 环境价值较高。 |
1.1.4 组合状况良好。 |
1.2 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1.2.1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
1.2.2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
1.3 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 |
2 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 |
2.1 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
2.2 生态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 |
3 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
3.1 开放交通,打通市场 |
3.2 重塑资源,升级产品 |
3.3 全域联动,共生共荣 |
(3)我国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地特征及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2.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自然保护地概念及发展现状 |
2.1.1 自然保护地概念 |
2.1.2 我国自然保护地类型及发展现状 |
2.2 国家公园概念及研究进展 |
2.2.1 国家公园的概念 |
2.2.2 国家公园的研究进展 |
2.3 自然保护地及国家公园分布格局研究 |
2.3.1 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和优化整合研究 |
2.3.2 国家公园选址布局研究 |
3.研究区域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地质地貌 |
3.3 气候 |
3.4 水文 |
3.5 野生动植物资源 |
4.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数量特征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自然保护地发展历程分析 |
4.2.2 自然保护地类型统计分析 |
4.2.3 自然保护地重叠情况分析 |
4.2.4 自然保护地自然属性分析 |
4.3 小结与建议 |
4.3.1 小结 |
4.3.2 建议 |
5.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探究 |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5.1.1 数据来源 |
5.1.2 研究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自然保护地省际及类型分布结构特征 |
5.2.2 自然保护地最邻近指数分析 |
5.2.3 自然保护地核密度分析 |
5.2.4 自然保护地分布与地表水域的关系 |
5.2.5 自然保护地分布与自然地貌的关系 |
5.2.6 自然保护地交通可达性分析 |
5.2.7 自然保护地分析与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
5.3 讨论与小结 |
5.3.1 讨论 |
5.3.2 小结 |
6.东北地区国家公园空间布局与自然保护地整合 |
6.1 研究方法 |
6.1.1 指标选取 |
6.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6.2 结果分析 |
6.2.1 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分析 |
6.2.2 东北地区国家公园建设的适宜区域分析 |
6.2.3 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 |
6.3 讨论与小结 |
6.3.1 讨论 |
6.3.2 小结 |
7.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东北国家公园潜在分布区内自然保护地统计表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4)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时代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1.3 技术背景 |
1.1.4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2 智慧景区的理论及相关技术 |
2.1 智慧景区的基本理论概述 |
2.1.1 智慧旅游 |
2.1.2 智慧景区 |
2.2 智慧景区的相关技术 |
2.3 技术支持 |
2.3.1 物联网技术 |
2.3.2 云计算技术 |
2.3.3 移动通信技术 |
2.3.4 人工智能技术 |
3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可行性分析 |
3.1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内部需求分析 |
3.1.1 提高景区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 |
3.1.2 带给游客更好的游玩体验的需求 |
3.1.3 保护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独特地质遗迹的需求 |
3.1.4 宣传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丰富旅游资源的需求 |
3.2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4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分析 |
4.1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现状 |
4.1.1 一个数据中心 |
4.1.2 两个网络系统 |
4.1.3 三个管控平台的建设 |
4.2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成效 |
4.2.1 智慧管理 |
4.2.2 智慧营销 |
4.2.3 智慧服务 |
4.3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4.3.1 智慧景区基础建设没有覆盖整个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 |
4.3.2 门户网站建设不完善 |
4.3.3 没有充分利用应急指挥系统 |
4.3.4 缺乏专业人才 |
5 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优化措施 |
5.1 完善景区管理 |
5.2 创新智慧景区营销 |
5.3 优化智慧景区游客服务 |
5.4 建立保障体系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文旅融合下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提质增效的乡村旅游形象 |
1.1.2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民宿形象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1.4 研究的方法、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空间环境设计的概念 |
2.1.2 乡村民宿的概念 |
2.2 国内外乡村民宿设计理论基础 |
2.2.1 地域文化传承 |
2.2.2 乡村人居环境营造 |
2.2.3 情感设计理念 |
2.3 国内外乡村民宿设计案例分析 |
2.3.1 国内乡村民宿发展及案例 |
2.3.2 国外乡村民宿发展及案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文旅融合与乡村民宿设计调研 |
3.1 乡村、文旅及民宿协同发展的基础 |
3.1.1 乡村生活中文化的持续积淀 |
3.1.2 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发展潜力 |
3.1.3 乡村系统中民宿形象的文旅内涵 |
3.2 文旅融合下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的表现形式 |
3.2.1 在地旅游功能出发的设计理念 |
3.2.2 人文体验出发的室内空间环境 |
3.2.3 乡村形象出发的室外空间环境 |
3.3 文旅融合下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
3.3.1 文化形象协同性 |
3.3.2 空间体验辨识性 |
3.3.3 情感审美导向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文旅融合下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
4.1 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目标 |
4.1.1 地域意象与民宿形象的高度匹配 |
4.1.2 文旅个性与空间环境的立体感知 |
4.1.3 环境体验与情感知觉的多点交互 |
4.2 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内容 |
4.2.1 文旅资源梳理的朦胧意象 |
4.2.2 民宿形象、人格空间与情感环境的切实体验 |
4.3 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方法 |
4.3.1 以文旅资源的组合确定民宿形象 |
4.3.2 以视觉层次的把控塑造空间情感 |
4.3.3 以环境节点的渲染实现文旅体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阿尔山西口村民宿环境设计实践 |
5.1 基本概况 |
5.1.1 辖区肌理 |
5.1.2 乡村现状 |
5.2 阿尔山西口村民宿空间环境方案设计 |
5.2.1 乡土文化指导下的认知形象 |
5.2.2 民宿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营造 |
5.2.3 精神环境的互动 |
5.3 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
5.3.1 准备阶段的数据收集整理 |
5.3.2 实施过程的简述 |
5.3.3 项目成果的预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内蒙古阿尔山市全域旅游视角下政府职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全域旅游 |
2.政府职能 |
(二)理论基础 |
1.政府角色理论 |
2.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阿尔山市全域旅游发展和政府职能发挥情况 |
(一)阿尔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 |
1.阿尔山市旅游资源情况 |
2.阿尔山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
(二)阿尔山市政府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
1.政策引领作用 |
2.服务提供作用 |
3.监督管理作用 |
4.统筹协调作用 |
(三)阿尔山市政府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
1.做好宏观引领,推进机制创新 |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
(2)创新完善政策保障 |
(3)制定全域旅游规划 |
2.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 |
(1)规划建设旅游项目 |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3)扩容提速交通路网 |
3.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
(1)推进监督体系建设 |
(2)严格行业日常监管 |
(3)丰富培训方式内容 |
4.全面统筹协调,促进融合发展 |
(1)融合一产扶持“乡村游” |
(2)融合二产拓展“工业游” |
(3)融合三产提升“休闲游” |
四、阿尔山市政府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体制机制不顺畅 |
(二)旅游规划不完善 |
(三)公共服务不健全 |
(四)产业融合不紧密 |
(五)营销意识不成熟 |
五、阿尔山市政府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一地两元制约 |
(二)规划制定滞后 |
(三)经费来源单一 |
(四)联动发展失衡 |
(五)市场推广弱化 |
六、国内外城市发展全域旅游职能发挥的实践和启示 |
(一)国内城市发展全域旅游职能发挥的实践 |
1.无锡市文旅融合构建新格局 |
2.桂林市生态保护打造新业态 |
3.迪庆州旅游扶贫探索新路径 |
(二)国内城市发展全域旅游职能发挥的启示 |
1.无锡市深挖特色文化内涵 |
2.桂林市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
3.迪庆州做实旅游富民文章 |
(三)国外城市发展全域旅游职能发挥的实践 |
1.美国佩吉镇民营战略助力旅游发展 |
2.日本宇治市丰富业态凸显地区特色 |
3.法国尼姆市优化服务满足多样需求 |
(四)国外城市发展全域旅游职能发挥的启示 |
1.美国佩吉镇引进民间资本注入 |
2.日本宇治市充实景区品牌内涵 |
3.法国尼姆市提升游客服务体验 |
七、提升阿尔山市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建议 |
(一)改进现有体制机制 |
1.做好统筹协调 |
2.打造品质景区 |
3.构建共治共享 |
(二)完善全域旅游规划 |
1.加强顶层设计 |
2.坚持多规合一 |
3.优化要素品质 |
(三)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1.引导多元投入 |
2.升级基础设施 |
3.整合监管力量 |
(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
1.延伸产业链条 |
2.丰富旅游业态 |
3.强化人才引育 |
(五)拓宽宣传营销途径 |
1.实施品牌战略 |
2.创新营销手段 |
3.开拓旅游市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内蒙古养老旅游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以阿尔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人口老龄化 |
2.1.2 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及养老旅游的区别 |
2.1.3 影响养老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 |
2.1.4 旅游产业链与养老旅游产业链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斯洛层级需求理论 |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2.3 产业经济理论 |
第3章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1 研究模型构建与问卷设计 |
3.1.1 研究模型构建 |
3.1.2 问卷设计 |
3.2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2.1 描述性分析 |
3.2.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3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3.2.4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3.3 研究结论 |
3.3.1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论 |
3.3.2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论 |
3.3.3 养老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得到的启示 |
第4章 打造阿尔山养老旅游小镇 |
4.1 阿尔山市概况 |
4.1.1 地理位置 |
4.1.2 气候条件 |
4.2 阿尔山养老旅游资源 |
4.2.1 阿尔山自然山水资源 |
4.2.2 阿尔山历史人文资源 |
4.3 阿尔山养老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 |
4.4 阿尔山养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阿尔山养老旅游的政策建议 |
5.1 推动阿尔山养老康养旅游的发展 |
5.2 推行冰雪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
5.3 完善阿尔山养老旅游产业 |
5.4 构建合理的养老旅游产品体系 |
5.5 打造具有阿尔山特色的养老旅游产品品牌 |
5.6 加强养老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
5.7 展望:阿尔山养老旅游小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 |
2.1 概念 |
2.1.1 国家公园 |
2.1.2 国家森林步道 |
2.1.3 国家森林步道属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学习理论 |
2.2.2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
2.2.3 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
2.3 研究进展 |
2.3.1 国家公园体系 |
2.3.2 国家步道发展 |
2.3.3 游客期望 |
2.3.4 影响因素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国家森林步道简介 |
3.2 国家森林步道属性体系构建 |
3.3 测量指标设计 |
3.3.1 “知识系统”指标 |
3.3.2 “情境认知”量表 |
3.4 调查问卷设计 |
3.5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5.1 问卷预调查 |
3.5.2 问卷正式调查 |
4 分析与讨论 |
4.1 信度效度分析 |
4.1.1 量表信度分析 |
4.1.2 量表效度分析 |
4.2 数据基本情况 |
4.2.1 样本人口学特征 |
4.2.2 认知——知识系统 |
4.2.3 步道属性期望值 |
4.2.4 步道意愿 |
4.3 “认知——知识系统”与步道属性的关系 |
4.3.1 人口学特征 |
4.3.2 观察学习 |
4.3.3 徒步经验 |
4.3.4 情境认知 |
4.4 步道属性期望与步道意愿的关系 |
4.4.1 总体意愿 |
4.4.2 单条步道意愿 |
4.5 国家森林步道属性期望模型修正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创新点 |
5.4 研究局限 |
5.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家森林步道简介 |
附录B 国家森林步道属性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C 调查问卷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9)张家口市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与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
1.1 生态环境优越 |
1.1.1 丰富的森林资源 |
1.1.2 多样的野生动植物 |
1.1.3 北京的供水源头 |
1.2 自然景观多样 |
1.3 历史渊源 |
1.4 交通便利 |
2 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
2.1 城市知名度得到提升 |
2.2 国家政策的扶持 |
2.3 现代消费观念的改变 |
3 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 开发程度较低 |
3.2 管理人才短缺, 观念落后 |
3.3 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树立起品牌形象 |
3.4 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与精致 |
4 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与管理对策 |
4.1 改变传统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理念 |
4.2 森林资源价值资产化 |
4.3 理顺管理体制 |
4.4 广筹资金, 创新机制 |
4.5 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 |
5 结论 |
(10)论五岔沟林业局产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五岔沟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3 发展对策 |
3.1 科学规划 |
3.2 强化政策扶持, 企业管理, 营造发展环境 |
3.3 创新机制, 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 |
四、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蒋晨,黄晔春. 山西农经, 2021(17)
- [2]阿尔山市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 李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04)
- [3]我国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地特征及整合研究[D]. 张芳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智慧景区建设和优化研究[D]. 朱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1)
- [5]文旅融合下阿尔山乡村民宿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 刘佳蕊.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1)
- [6]内蒙古阿尔山市全域旅游视角下政府职能优化研究[D]. 商磊.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7]内蒙古养老旅游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以阿尔山为例[D]. 娄鼎.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2)
- [8]游客对国家森林步道属性的期望研究[D]. 万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9]张家口市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与管理分析[J]. 孟祥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10)
- [10]论五岔沟林业局产业的发展[J]. 庄振东,王欣,张莹.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