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争抢篮板球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栾景阳[1](2021)在《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攻防技术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是全国高校最高级别的篮球联赛,其宗旨是“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随着近年来赛事的不断发展,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CUBA联赛参赛队伍已经遍布中国32各省市自治区,男女组别设置三个级别的联赛,共有1600多只队伍参赛,联赛全国现分为四个赛区(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赛区)。2018年阿里体育出资超过十亿元获得了七个赛季的独家运营权,这标志着CUBA的发展也将会有新的突破,这项赛事也成为校园体育中的重要组成。第二十一届CUBA赛事东北赛区的冠军由北京大学夺得,进入本届联赛八强的球队在比赛中都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在联赛中的录像和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八强球队在攻防技术能力都存在一些问题,各队的中锋队员的攻防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八强球队中锋队员的攻防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未来提升CUBA联赛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意义。为研究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的中锋队员攻防技术能力,找出各支球队中锋队员攻防技术能力存在的差异性,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分析法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的中锋队员攻防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锋进攻技术能力的衡量指标为得分能力、进攻篮板球能力、助攻能力、快攻能力;中锋防守技术能力的衡量指标为抢断能力、盖帽能力、犯规次数、防守篮板球能力;中锋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能够显示出中锋球员的身体素质,各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中锋队员在队伍中取得较好的成绩。2.八强中锋的进攻技术能力方面,八强中锋队员在得分能力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总投篮的次数和命中率存在两极化差异,二分球的命中占中锋队员得分的大部分,在三分球方面中锋队员的出手次数和命中率较低。八强中锋队员在进攻篮板球数量较为有优势,助攻意识不足;中锋队员参与快攻能力方面,整体水平不高,不能发起有效的快攻,失误次数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队伍的失分情况呈正相关。3.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的防守技术能力方面,八强中锋球员的抢断能力方面,呈现出两极化,整体抢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八强中锋队员的盖帽能力方面,仅有个别球员的盖帽能力突出,大多数球员不能较好的利用自身优势以及掌握好的盖帽时机给予对手封盖;在八强中锋队员的犯规次数上看,犯规的次数差异性较小,一些中锋球员在防守过程中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不足;八强中锋队员的防守篮板球能力来看,整体的防守篮板球抢获能力较高,少数球员对防守篮板球的预判不佳以及个人争抢能力不足。4.综合能力比较来看东北赛区北京大学篮球队中锋队员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属于较好水平,并且在比赛中发挥能力较好,北京大学夺得了冠军。针对研究得出结论,给出东北赛区男篮队伍训练的建议如下:1.要不断强化中锋位置球员的身体素质,在对中锋运动员选材时要对其制定科学的选材依据,具备一定的身高和体重的前提下加强体能训练,提高中锋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对抗的能力;中锋球员的身体形态、攻防技战术的训练都需要匹配队伍的阵容,适当引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念,借鉴较为合理的攻防技术加以学习。2.在中锋球员的进攻方面,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进攻策略,训练中需要强化中远距离投篮的有效性,提高三分球投篮得分能力以及罚球技术的训练;重视中锋球员的基本功训练;在比赛中扩大视野范围;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加大训练强度;减少低效率的犯规。3.在中锋球员的防守方面,要坚持在日常训练中进行防守基本功的训练,加快防守的移动速度;强化攻击性防守的训练,鼓励球员的自信心,提升防守的质量以及加强中锋队员的抢断和盖帽能力,培养球员在场上的对抗精神;日常训练中还要增加心理素质的训练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来提高球员在球场上的心理素质。4.有针对性的对中锋球员进行科学训练,通过高水平的教练引进、先进的数据化分析,动作分析以及训练设备的更新来加强训练的质量。优化联赛球员的职业生涯,向CBA联赛输送更多优秀和年轻的中锋球员。还要增加各球队之间的交流比赛,使各球队和球员相互沟通学习,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联赛的整体水平。
田朦[2](2021)在《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女篮竞技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2018年女篮世界杯》文中研究指明虽然中国女子篮球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个成绩上的“回暖”,但是始终无法有更好的成绩突破。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女子篮球队在综合竞技水平方面同世界强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中国女子篮球队攻防竞技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目前我国女子篮球在竞技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今后在竞技水平提升方面的重点,这对于我国女子篮球综合竞技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影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2018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女子篮球队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进攻指标数据、防守指标数据等不同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中国女篮竞技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在2018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队平均年龄比对手略高,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偏大。在身高方面,中国女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体重较轻、身体充实度不足的问题导致了队员缺乏良好的身体对抗能力和比赛冲击能力。(2)在2018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队球员投篮次数较少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前场篮板球、快攻得分、二次得分、封盖等几项指标上同对手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在替补球员的对比上,中国队替补球员在得分能力方面同对手存在显着差距,同时在篮板球、助攻、抢断、封盖等多项指标上也远远落后于对手。(3)在2018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队在锋线位置球员的攻防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后卫球员和中锋球员在攻防能力上同对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来看,中国队在2018年女篮世界杯上同6个对手相比,整体攻防能力位于第6位。(4)影响中国女子篮球队攻防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组织有效进攻的能力、获取进攻机会的能力以及攻防协调能力。(5)通过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女子篮球队攻防能力对比情况来看,中国女篮经过2年的时间在年龄上有所提升,同时在身高和体重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相比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2年之后的世界杯上中国女篮在命中率上并没有显着性的提高,但是在失误控制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在防守篮板、封盖、抢断等其余指标方面,2届赛事并无较大差异,依旧同欧美强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6)在坚持“小快灵”打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高大球员的进攻防守能力,逐渐向男子篮球技战术打法靠拢,不断吸收和接纳世界强队的先进打法是中国女子篮球队在未来的训练备战中应该重点强调的发展方向。(7)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篮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但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1胜4负的战绩成了奥运会上的最差战绩,这意味着两届奥运会之间中国女篮总体实力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虽然中国女篮在2018年世界杯上再次获得了第六名的成绩,但是通过比赛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女篮同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一批老队员退役之后,中国女篮如何能够快速实现竞技水平的提升将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
杜威[3](2020)在《第二届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攻防能力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8月31日第二届男篮世界杯在中国拉开帷幕,中国队与科特迪瓦、波兰、委瑞内拉分在A组,中国队作为种子队,在有利分组的情况下止步16强,从而也失去直通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只能持外卡为争取奥运会资格作最后的努力。现代篮球逐渐向着小球趋势的发展,弱化了中锋位置,所以小前锋这个要求全面技术和优秀身体条件的位置所处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从本届男篮世界杯来看,国际篮坛风云变幻,技战术风格也在悄然变化,与世界强队比较,我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还有很大差距,可能体现在小前锋这个位置的差距,小前锋球员发挥的好坏对中国男篮的成绩有很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四名(西班牙、阿根廷、法国、澳大利亚)球队小前锋的攻防能力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队小前锋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身体形态、进攻能力、防守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队小前锋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所呈现出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差距,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为中国男篮小前锋攻防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中国男篮在以后的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相比于世界强队的小前锋,中国队小前锋在年龄上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相比是最小的;在身高上与四强球队小前锋有明显优势;在克莱托指数上中国队小前锋最低,体现了身体综合素质有劣势。2.在进攻能力上,中国队小前锋场均得分排名垫底,且与西班牙、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都有显着差异;在总出手数、总命中数、三分球总出手数总命中数、罚球总出手数总命中数上,中国队小前锋都显着低于其他世界强队,并且以两分球为主、三分出手数少命中率低的得分方式,也与现今篮球运动主流趋势不符。此外,中国队小前锋的前场篮板数据显着低于西班牙队和阿根廷队,助攻数据显着低于西班牙队和澳大利亚队。3.在防守能力上,中国队小前锋在后场篮板上显着少于西班牙队和澳大利亚队,抢断数显着少于西班牙队和法国队。
程鹏[4](2019)在《中日女篮25-27届亚锦赛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自2013年第25届、2015年第26届到2017年第27届亚锦赛,中国女篮均输给日本队,无缘亚洲冠军,而日本女篮连续三届获得亚锦赛冠军,成为了亚洲女子篮球的新霸主。日本女篮和中国女篮的差距在哪里?到底中国女篮当前问题症结是什么?中国女篮当前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冲进世界强队行列?鉴于此,本文通过对25届、26届、27届亚锦赛中日女篮的攻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女篮在进攻与防守能力方面与日本女篮存在的差异。了解中国女篮的优势与特点、找出中国女篮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中国女篮未来的技战术水平和比赛成绩提供详实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结果显示,⑴中国女篮球员在身高方面体现出高大化的特点,与日本女篮相比处于绝对优势;⑵在年龄及参赛经验方面,中国女篮在第27届亚锦赛已经基本完成了队员的“新老交替”布局,而日本女篮开始进入“新老交替”的调整期;⑶日本女篮中、近距离投篮出手次数明显高于中国女篮,且总投中次数同样明显高于中国队。尤其体现在中路和两侧边角,日本女篮在2个区域的配合能力、个人攻击能力均超过中国女篮;⑷中国女篮后卫球员在助攻方面与日本女篮存在明显差距,而前锋球员在控制失误方面明显不如对手。反映出中国女篮后卫和前锋球员的进攻能力与对手存在差距。⑸在篮板球的争抢方面,中国女篮并没有因为身高的优势而将球队前后场篮板球控制的优势体现出来;⑹日本女篮防守的主动性、攻击性要优于中国女篮。
商南方[5](2019)在《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篮球竞赛是以运动员之间相互对抗与制约为前提的体育活动,运动员需要在与对手相互制约和对抗中完成攻守对抗的任务,实战能力又是运动员之间相互制约和对抗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培养实战能力对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是UBA篮球联赛、海峡两岸篮球交流赛等比赛中的传统强队,具备一定研究价值。选取该球队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其球员实战能力培养的相关要素,分析其实战能力培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其实战能力培养的整体功能,期望能为运动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为其他篮球教练员制定培养球员技术、战术及体能水平的训练计划提供借鉴。本文以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个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为主体,以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2018年的训练记录和比赛录像为研究素材,对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高雄师大篮球队整体攻守平衡,在竞赛成绩、进攻能力、防守能力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尤其在投篮、篮板球、抢断方面的能力突出,是其球员实战能力突出的重要体现。(二)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主要通过球队风格的形成机制、运动能力的储备机制、训练方法的优化机制、比赛效能的积累机制等构成其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机制。球队风格的形成机制主要通过“体能为基”、“准确为本”的训练理念、特有的球队结构、球员鲜明的个人特长等所构成;运动能力的储备机制通过长久的训练年限、多样的参训途径、丰富的大赛经历等所构成;球队因地制宜制定训练方法、紧扣实战制定训练方法、结合理论制定训练方法等构成训练方法的优化机制;注重比赛数量、质量、选择性等构成了比赛效能的积累机制。(三)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培养相关机制之间存在相互组合关系。主要为:训练方法的优化机制以球队风格的形成机制为依托,球队主要依据球队所特有的风格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有助于理清训练思路、拓宽训练途径;运动能力储备机制以比赛效能的积累机制为保障,其球员通过比赛效能积累促进运动能力储备,同时又作用于其比赛效能的积累,使之进入正循环系统。(四)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具有多种启示,主要表现为:从实战出发,着力挖掘个人潜力;从实际出发,着力发挥自身特长;从长远出发,着力形成团队优势。
高常禄[6](2018)在《第二届全国体院杯篮球联赛男篮中锋进攻技术的运用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是体育院校每年一届的篮球盛会,是各个体育院校篮球训练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综合展现,同时也是为职业篮球队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平台,体院杯篮球联赛也正在不断扩大,参赛队伍不断壮大,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在不久后,覆盖我国所有的体育专业院校,力图打造中国的NCAA,同时,希望能够探索出新的篮球竞赛运营模式,推动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全面发展,国家希望通过彰显体育院校篮球训练的水平,进一步使中国篮球在全国范围内能够以交流带动发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篮球运用模式,希望为中国体育事业更加深入的发展探索新的途径。篮球赛事中锋运动员作为整支球队的中枢,不仅仅肩负着争抢篮板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防守、进攻、投篮得分的多方面重要的责任,现代篮球运动的激烈程度,要求他们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可见中锋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第二届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中锋进攻技术的运用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在篮球比赛中,影响男篮中锋进攻技术运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体育院校男子篮球中锋队员的训练提高一些理论的借鉴。并得到如下结论:第二届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中锋队员总体身高较为合理,符合中锋的标准,前八强克托莱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中锋队员身体形态较为合理。第二届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中锋队员在进攻中直接抢位接球技术使用较多,无球跑动抢位接球应用相对较少,得分的方式主要是原地投篮和篮下勾手投篮,转身投篮得分应用也相对较多,另外,中锋队伍助攻次数相对较多。男篮中锋队员在比赛中以2分球和罚球进攻得分较多,应用3分球得分非常少,同时命中率也非常低。第二届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中锋在进攻过程中,影响中锋队伍进攻技术的因素主要有中锋队员的基本条件、技术因素、心理因素、来自敌方的防守、教练员的因素、裁判员的因素等,因此在平时中锋队员的训练过程中,要不断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并且能够跟上现代篮球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郭亚彤[7](2016)在《2015年亚锦赛中国女篮与四强对手的攻防能力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女篮继北京奥运会取得第4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6名,2014年女篮世锦赛取得第6名,是近年来亚洲球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最好名次。结合国际排名,似乎已经稳坐亚洲霸主地位。但是,连续两届亚锦赛:先败日本再两败韩国,丧失亚洲冠军竞争资格;接着两败日本,失去直通里约奥运的机会(仅冠军一个名额)。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女篮在国际上的排名虽然领先于其他三支球队,但是在亚洲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尤其是2015年第26届女篮亚锦赛过程中,中国女篮的队伍组建经过2012年、2014年两次世界大赛的锻炼和考验,依然败给日本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国女篮参加第26届亚锦赛与四强当中的日本、韩国、中华台北三支球队比赛过程中的攻防指标进行比较,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篮在比赛中的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女篮的攻防能力进行论证,总结自身的优势和差距,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当前亚洲女篮的发展特征及为即将到来的奥运女篮落选赛及2016奥运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国女篮在身高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球队平均年龄最小,但是后卫球员年龄均值中国队最大;投篮出手次数少,是这支中国女篮的薄弱环节。虽然占据身高优势,但是内线投篮没有取得绝对优势;前锋球员的得分能力有待提高。后卫及中锋球员的远投能力并不弱于外线为主的日韩球队;在篮板球争抢方面,中国女篮处于绝对优势,但是后卫和前锋球员要加强对后场篮板球的保护和争抢;在助攻方面,中国女篮的表现明显优于四强球队的其他三支;在抢断方面,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有着明显的差距;在犯规方面,中国女篮更多是被动犯规,尤其是中锋和前锋球员;攻击区域的分布比较,显示进攻时球员的移动较少,导致前场底线的移动穿插以及中路突破分球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两侧的攻击点分布较少。
侯砚凯[8](2015)在《论抢篮板球起跳时机》文中研究表明关于起跳时机,按篮板球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划分,一般分为四个起跳时机。通过对篮板球的正确的观察,合理的判断,认真分析四个起跳时机并展开研究分析,对抢篮板球的起跳时机做出准确判断。
蒋兵[9](2015)在《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抢篮板球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这也追平了中国男篮对阵亚洲其他球队的最差战绩。在刚开始的小组赛中,中国男篮三战全胜,这让我们觉得中国男篮今年可以在亚运会上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中国男篮在跟日本男篮的比赛中,中国队领先了前三节,其中最大的分差拉开到了15分,但是中国队在第四节遭遇滑铁卢,被对手逆转,最终中国队以72-79输给了日本队,给中国男篮运动员的自信心造成了比较大的打击。在接下来的小组复赛中,中国队又不敌伊朗队,最终没能进入半决赛,也与奖牌无缘了。最终中国队与卡塔尔队在五、六名排位赛中战胜对手,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本文对中国男篮运动员的篮板球拼抢技术运用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提高中国男篮运动员拼抢篮板球技术动作的运用技巧,更进一步地缩小中国男篮与世界其他强队之间争抢篮板球的差距提供微薄的力量,本篇文章通过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篮队员和与其交手的另外七支男篮队伍的篮板球拼抢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指出中国男篮目前篮板球技术特征运用与其他国家队伍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归纳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予以改进,并对中国男篮在仁川亚运会上拼抢篮板球的表现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要高于对手,平均体重要低于对手,克托莱指数低于对手,说明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在亚洲还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却明显不如对手,这可见中国男篮的身体充实度还是不如对手的,身体充实度不如对手,所以在对抗方面不占优势。2中国男篮在原地上步起跳抢篮板球数量上占有的优势不大,但是在和台北、日本、蒙古的比赛中,原地上步起跳抢篮板球占据比较大的优势。在跨一两步双脚起跳抢篮板球方面,中国男篮以总数20-17领先,可见在此起跳抢篮板球方面中国男篮还是占据一点优势。3中国男篮队员在篮板球的争抢上与对方球员的数量差距不是很大,在所进行的7场所有比赛中,中国男篮运动员在身高占有巨大优势的前提下,抢到的总篮板球数为缺209个,而对方抢到的总篮板球数达到了194个。4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抢占位置抢篮板球方面的具体表现中可以发现,男篮在卡位后自己抢篮板球方面,中国男篮运动员与对手拼抢的篮板总数为49-60,落后对手于11个篮板球之多,可见中国男篮队员与对手在争抢位置抢篮板球方面处于劣势。5中国男篮在单手抓篮板球方面优势比较大之外,双手抓篮板球与点拨球抢篮板球跟对手不分上下。6中国男篮队员拼抢篮板球主要集中在内线球员身上,中国男篮队员在争抢篮板球上参与的人数太少,从而导致全队篮板球的争抢比较被动。
邢喆[10](2015)在《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攻防能力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在菲律宾的马尼亚圆满结束,中国队遭遇“滑铁卢”。本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在希腊籍教练扬纳基斯的带领下,最终以6胜3负的战绩止步于4强,获得第5名。中国队在亚锦赛中的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拥有易建联和王治郅这两位亚洲顶级中锋的情况下,获得第5名的成绩,结合比赛,我们了解到后卫线的薄弱,是导致中国队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后卫队员的水平直接制约了中国男篮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中国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国家后卫队员在本届男篮亚锦赛中的技术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和比较分析,以及对比赛录像的解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身高方面我国后卫队员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亚洲强队优秀后卫的平均水平。但在体重,身体充实度方面明显不足,身体对抗能力较差。主要体现为在进攻时面对压迫性攻击性的防守时技术发挥不稳定,无法稳定的完成技术动作,容易出现失误。在防守时,抵挡不住对手的攻击,容易失位、犯规。年龄断层明显。体能差。2在进攻能力中,我国后卫队员主要表现为基本技术动作掌握不扎实,运用过程较为死板,无法做到根据场上情况灵活运用,尤其在对抗过程中,面对高强度、进攻性的防守时无法稳定完成自己的技术动作。投篮命中率低,尤其在本届男篮亚锦赛中,3分球和罚球命中率与国外强队比较,差距太大。组织能力方面表现为失误较多,突破能力差距明显。对于突发情况,心理素质较差,波动较大不稳定,导致各项技术动作发挥失常。个人技术有特点,但是缺乏全面型后卫队员。3在快攻方面,我国后卫队员表现为快攻意识薄弱,打法求稳不果断,出现快攻机会把握不住。在快攻时技战术运用不合理。4在防守能力中,我国后卫队员表现为防守意识差,攻击性防守能力不高,积极性低,抵挡不住对手的进攻,容易失去防守位置,被迫犯规,犯规有效率较低,不能有效阻止对方的进攻。5在抢篮球方面,我国后卫队员表现为争抢篮板球意识薄弱,争抢不积极,技术动作不合理,卡位不到位,球员之间缺乏配合。6通过个人效率值的比较,看出我国后卫队员在能力上与国外优秀后卫队员之间存在差距。我国后卫替补与主力队员之间实力差距大,不均衡。整体后卫队员缺乏全面性。
二、关于争抢篮板球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争抢篮板球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攻防技术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研究 |
1.3.2 关于篮球中锋位置的研究 |
1.3.3 关于篮球攻防技术相关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录像观察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年龄、身体形态比较分析 |
3.1.1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年龄比较分析 |
3.1.2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身高比较分析 |
3.1.3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体重比较分析 |
3.1.4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克托莱指数比较分析 |
3.2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进攻技术能力比较分析 |
3.2.1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得分能力比较分析 |
3.2.2 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进攻篮板球能力比较分析 |
3.2.3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助攻能力比较分析 |
3.2.4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快攻能力比较分析 |
3.2.5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失误次数比较分析 |
3.3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防守技术能力比较分析 |
3.3.1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抢断能力比较分析 |
3.3.2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盖帽能力比较分析 |
3.3.3 第21 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犯规次数比较分析 |
3.3.4 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防守篮板球能力比较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女篮竞技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2018年女篮世界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竞技篮球 |
1.4.2 篮球运动竞技水平 |
1.4.3 篮球攻防能力 |
1.4.4 比赛能力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录像分析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女篮的竞技水平现状探析—以2018 年女篮世界杯为例 |
3.1.1 年龄与身体形态比较 |
3.1.2 中国女篮与对手整体攻防能力的比较分析 |
3.1.3 中国女篮的综合实力评定 |
3.1.4 影响中国女篮竞技水平因素的因子分析 |
3.2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整体攻防技术统计分析 |
3.2.1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与对手整体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
3.2.2 中国女篮与对手5 场比赛的投篮情况 |
3.2.3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与对手整体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 |
3.3 中国女篮竞技水平发展变化—从2016 里约奥运会到2018 女篮世界杯 |
3.3.1 年龄与身体形态方面 |
3.3.2 进攻能力方面 |
3.3.3 防守能力方面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高大化与灵活化相结合 |
4.2.2 逐渐向男子化打法发展 |
4.2.3 逐渐适应国际化技战术打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第二届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攻防能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小前锋 |
2.1.2 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 |
2.2 从世界杯(前身为世锦赛)看中国男篮发展历程 |
2.3 中国男篮小前锋攻防能力的研究现状 |
2.3.1 中国男篮小前锋进攻能力的研究 |
2.3.1.1 关于得分能力的研究 |
2.3.1.2 关于抢前场篮板的研究 |
2.3.1.3 关于传球助攻能力的研究 |
2.3.1.4 关于控制失误能力的研究 |
2.3.2 中国男篮小前锋防守能力的研究 |
2.3.2.1 关于抢后场篮板能力的研究 |
2.3.2.2 关于抢断能力的研究 |
2.3.2.3 关于盖帽能力的研究 |
2.3.2.4 关于控制犯规能力的研究 |
2.3.3 小结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第二届男篮世界杯中国队小前锋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的比较 |
4.1.1 小前锋年龄的比较 |
4.1.2 小前锋身高的比较 |
4.1.3 小前锋体重的比较 |
4.1.4 小前锋克托莱指数比较 |
4.2 第二届世界杯男篮小前锋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进攻能力比较研究 |
4.2.1 小前锋得分能力比较研究 |
4.2.2 小前锋命中数、出手数、命中率比较研究 |
4.2.3 小前锋抢前场篮板能力比较研究 |
4.2.4 小前锋助攻能力比较研究 |
4.2.5 小前锋控制失误能力比较研究 |
4.2.6 小前锋进攻能力综合比较 |
4.3 第二届世界杯男篮小前锋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防守能力比较研究 |
4.3.1 小前锋抢后场篮板能力比较研究 |
4.3.2 小前锋抢断能力比较研究 |
4.3.3 小前锋盖帽能力比较研究 |
4.3.4 小前锋控制犯规情况比较研究 |
4.3.5 小前锋防守能力综合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身体形态方面 |
5.1.2 进攻能力方面 |
5.1.3 防守能力方面 |
5.2 建议 |
6 启示 |
6.1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 |
6.2 小前锋位置专项训练 |
6.3 篮球技战术意识培养 |
6.4 进攻和防守是相辅相成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中日女篮25-27届亚锦赛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日女篮概述 |
1.2.2 球员年龄、身高方面的研究 |
1.2.3 进攻能力方面的研究 |
1.2.4 防守能力方面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中日女篮基本情况分析 |
3.1.1 球队身高比较 |
3.1.2 球队年龄比较 |
3.1.3 球员参赛经验比较 |
3.1.4 球员位置分配及基本情况比较 |
3.2 中日女篮对阵投篮指标分析 |
3.2.1 球队投篮指标的比较 |
3.2.2 不同位置球员投篮指标的比较 |
3.3 中日女篮对阵助攻和失误指标分析 |
3.3.1 球队间助攻和失误指标的比较 |
3.3.2 不同位置球员助攻和失误指标的比较 |
3.4 中日女篮对阵篮板球指标分析 |
3.4.1 球队篮板球指标的比较 |
3.4.2 不同位置球员篮板球指标的比较 |
3.5 中日女篮对阵抢断、封盖及犯规指标的比较 |
3.5.1 球队间抢断、封盖及犯规指标的比较 |
3.5.2 不同位置球员抢断、封盖及犯规指标的比较 |
3.6 攻击区域分析 |
3.6.1 投篮区域分布比较 |
3.6.2 不同区域、距离的投篮分布比较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能力与实战能力 |
2.机制与培养机制 |
(二)关于篮球运动员实战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
(三)关于篮球运动员实战能力的培养要素研究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访谈法 |
3.观察法 |
4.个案分析法 |
5.数理统计法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个人实战能力的外在表现 |
1.比赛成绩表现 |
2.进攻能力表现 |
2.防守能力表现 |
(二)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培养的相关机制 |
1.球队风格的形成机制 |
2.运动能力的储备机制 |
3.训练方法的优化机制 |
4.比赛效能的积累机制 |
(三)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培养相关机制之间的关系.. |
1.训练方法的优化机制以球队风格的形成机制为依托 |
2.运动能力的储备机制以比赛效能的积累机制为保障 |
(四)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培养的启示 |
1.从实战出发,着力挖掘个人潜力 |
2.从实际出发,着力发挥自身特长 |
3.从长远出发,着力形成团队优势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第二届全国体院杯篮球联赛男篮中锋进攻技术的运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选题依据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篮球运动热点问题及篮球理论的相关研究 |
1.3.2 篮球运动训练方面的相关研究 |
1.3.3 中国男篮进攻方面的相关研究 |
1.3.4 中国男篮中锋进攻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录像观察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院校联赛男篮前八强中锋身体条件的情况 |
3.1.1 男篮前八强中锋年龄、身高、体重的数据分析 |
3.1.2 体育院校男篮八强前四名与后四名中锋身体条件的对比 |
3.1.3 体育院校男篮八强前四名与后四名中锋克托莱指数的对比分析 |
3.2 体育院校联赛男篮前八强中锋进攻技术的分析 |
3.2.1 中锋抢位接球的调查与分析 |
3.2.2 中锋投篮得分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3.2.3 中锋罚球及命中率的调查与分析 |
3.2.4 中锋2分球、3分球投篮命中率的调查分析 |
3.2.5 中锋助攻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
3.2.6 中锋篮板球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
3.3 体育院校男篮前八强比赛过程中影响中锋进攻技术运用的因素 |
3.3.1 身体条件因素的影响 |
3.3.2 运动技术因素的影响 |
3.3.3 体能水平的因素 |
3.3.4 心理因素的影响 |
3.3.5 积极防守的因素 |
3.3.6 教练员因素的影响 |
3.3.7 裁判因素的影响 |
3.4 提高体育院校联赛男篮中锋进攻技术运用的对策 |
3.4.1 针对性、科学选材,整体提升体育院校篮球运动员的质量 |
3.4.2 专业化、针对性、实战化的进行篮球技术训练 |
3.4.3 系统性、科学性的进行体能训练 |
3.4.4 增加本地体育院校之间篮球友谊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
3.4.5 不断加强体育院校教练员的业务培训 |
3.4.6 增加实战对抗训练,丰富比赛经验,提高心理素质,提升技战术水平 |
3.4.7 完善体育院校篮球训练管理体制,建立相应奖励措施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7)2015年亚锦赛中国女篮与四强对手的攻防能力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国女篮概述 |
1.2.2 球员基本情况的分析 |
1.2.3 得分方式及命中率 |
1.2.4 篮板球 |
1.2.5 助攻和失误 |
1.2.6 抢断和封盖 |
1.2.7 犯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 |
2.2.3 录像数据统计 |
2.2.4 数理统计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3.1 基本情况分析 |
2.3.2 进攻指标分析 |
2.3.3 防守指标的分析 |
2.3.4 攻击区域分布比较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女篮与四强对手的对阵概况 |
3.2 球员基本状况分析 |
3.2.1 球队身高、年龄比较 |
3.2.2 不同位置球员身高、年龄比较 |
3.2.3 球员位置及上场时间分布 |
3.3 进攻类指标分析 |
3.3.1 总投篮比较 |
3.3.2 2分球投篮比较 |
3.3.3 3分球投篮比较 |
3.3.4 罚球比较 |
3.3.5 前场篮板球比较 |
3.3.6 助攻和失误指标比较 |
3.4 防守类指标分析 |
3.4.1 后场篮板球比较 |
3.4.2 抢断和封盖指标比较 |
3.4.3 犯规指标的比较 |
3.5 攻击区域分析 |
3.5.1 不同距离投篮的对比 |
3.5.2 不同区域和距离的投篮对比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8)论抢篮板球起跳时机(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浅析篮板球重要性 |
三、争抢篮板球的四个时机 |
1、第一时机 |
2、第二时机 |
3、第三时机 |
4、第四时机 |
四、结论 |
(9)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抢篮板球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中国男篮与对手篮板球能力比较研究 |
1.3.2 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抢篮板球技术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中国男篮队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
3.1.1 中国男篮队员与比赛对手身体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 |
3.1.2 中国男篮运动员年龄的研究分析 |
3.2 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抢篮板球技术动作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1 中国男篮运动员与对手前场篮板球的比较分析 |
3.2.2 中国男篮运动员与对手后场篮板球的比较分析 |
3.3 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在抢篮板球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
3.3.1 中国男篮抢前场篮板球技术动作的对比分析 |
3.3.2 中国男篮抢后场篮板球技术动作的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承诺书 |
(10)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攻防能力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 |
2.1.1 关于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
2.1.2 关于中外男篮后卫队员三分球能力的研究 |
2.1.3 关于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运球传球能力的研究 |
2.1.4 关于中外男篮后卫队员篮板球能力的研究 |
2.1.5 国内有关篮球后卫队员攻防能力的研究 |
2.1.6 国外学者关于后卫队员攻防能力的研究 |
2.2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文研究思路 |
2.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2.2.2 本研究的思路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对比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身体形态及年龄指标比较分析 |
4.1.1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年龄指标的比较分析 |
4.1.2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身高指标的比较分析 |
4.1.3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体重指标的比较分析 |
4.1.4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克托莱指数的比较分析 |
4.2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进攻能力比较分析 |
4.2.1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得分能力的比较分析 |
4.2.2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组织能力的比较分析 |
4.2.3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个人快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
4.3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防守能力比较分析 |
4.3.1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个人抢断的比较分析 |
4.3.2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个人盖帽的比较分析 |
4.3.3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个人犯规的比较分析 |
4.4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抢篮板能力比较分析 |
4.4.1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个人抢前场篮板球能力的比较分析 |
4.4.2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个人抢后场篮板球能力的比较分析 |
4.5 中国队男篮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比赛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 |
四、关于争抢篮板球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第21届CUBA东北赛区男篮八强中锋攻防技术比较研究[D]. 栾景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女篮竞技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2018年女篮世界杯[D]. 田朦. 山西大学, 2021(12)
- [3]第二届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四名球队小前锋攻防能力比较研究[D]. 杜威.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中日女篮25-27届亚锦赛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D]. 程鹏.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9)
- [5]高雄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球员实战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D]. 商南方.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第二届全国体院杯篮球联赛男篮中锋进攻技术的运用与分析[D]. 高常禄.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2)
- [7]2015年亚锦赛中国女篮与四强对手的攻防能力比较[D]. 郭亚彤.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8]论抢篮板球起跳时机[J]. 侯砚凯. 青春岁月, 2015(11)
- [9]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抢篮板球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D]. 蒋兵. 西安体育学院, 2015(05)
- [10]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后卫队员与前四强后卫队员攻防能力比较分析[D]. 邢喆. 山西师范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