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尿管肾镜术处理上尿路血尿(论文文献综述)
袁伟博[1](2021)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尿管软镜类型分为两组:SD-FURS组48例患者使用斑马TM一次性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M-FURS组30例患者使用Polyscope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均体重指数、结石大小、结石的位置、结石CT值、积水情况、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值、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组的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一般资料对比:年龄、性别、平均体重指数、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结石CT值、积水情况等术前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比:SD-FUR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2.56±11.41min,M-FUR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13±16.48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结石位置患者进行区分,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肾下盏结石(SD-FURS组61.36±13.25min,M-FURS组83.00±15.88min);肾盂结石(SD-FURS组52.27±10.04min,M-FURS组68.75±14.93min);输尿管上段结石(SD-FURS组48.00±9.38min,M-FURS组59.64±10.44min)。在不同结石位置的患者中,各组间手术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对比:SD-FURS组与M-FURS组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值、血红蛋白变化值、血肌酐变化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清除率对比:SD-FURS患者总体结石清除率(SFR)为87.50%,M-FURS患者总SFR为66.67%,两组总S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石不同位置单独进行统计分析,在肾下盏结石患者中(SD-FURS组90.90%,M-FURS组40.00%),两组间S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患者中,两组间S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对比:SD-FURS组48例患者,术后发热6名,尿源性脓毒症2名,血尿9名,腰腹痛11名。M-FURS组30例患者,发热4名,血尿6名,腰腹痛9名,两组进行各项并发症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相比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操控性更好,易于学习。2.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治疗≤2cm的上尿路结石中均安全有效。3.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尤其在治疗肾下盏结石中更具优势。
韩康炎[2](2021)在《mPCNL与RIRS处理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泌尿外二科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共41例孤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进行了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手术,另外15例患者进行了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分析这些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结石位置、孤立肾类型)、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变化值、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一期清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热、出血、急性肾衰竭、石街、感染性休克)等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结石位置、孤立肾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比较结果如下:mPCNL组在一期清石率较RIRS组高(80.8%vs46.7%,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在术中出血量较RIRS组高(38.27±116.20mlvs2.67±2.38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在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较RIRS组高(13.85±6.82g/LVS7.53±7.93g/L,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较RIRS组长(5.31±1.83天VS2.00±1.00天,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50±24.04分钟,RIR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00±21.73分钟,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变化值平均为14.81±52.57umol/L,RIRS组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值变化平均为4.19±18.63umol/L,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6(34.6%),6例术后出现低热,1例出现高热,1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术后出血;RIR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20%),3例均为出现术后发热,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通道mPCNL与RIRS都是处理孤立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mPCNL在一期清石率方面有优势,RIRS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两组在肾功能改变、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区别,外科医生应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及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
黄新凯,赖海标,钟喨,黄智峰[3](2021)在《3种术式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孙氏镜、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CNL,SMP)及硕通镜碎石术处理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9年1~9月我院采用孙氏镜或SMP或硕通镜治疗1.0~2.0 cm输尿管上段或肾结石120例(每组4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孙氏镜组手术时间(45.8±13.3)min,硕通镜组(50.1±12.8)min,明显短于SMP组(106.1±20.1)min(P<0.05)。SMP组一期碎石成功率97.5%,显着高于孙氏镜组77.5%和硕通镜组75.0%(P<0.05)。SMP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4.2±6.4)g/L,显着高于孙氏镜组(4.1±2.3)g/L和硕通镜组(4.5±1.9)g/L(P<0.05)。SMP组住院时间(4.6±3.3)d,显着长于孙氏镜组(2.1±0.9)d和硕通镜组(2.5±1.1)d(P<0.05)。SMP组术后6 h疼痛VAS评分(4.1±1.7)分,显着高于孙氏镜组(2.1±0.7)分和硕通镜组(2.3±1.1)分(P<0.05)。孙氏镜组住院费用(1.1±0.4)万元,显着低于SMP组(1.8±1.3)万元和硕通镜组(1.6±0.5)万元(P<0.05)。术后3个月孙氏镜组结石清除率82.5%,SMP组97.5%,硕通镜组92.5%,3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孙氏镜组术后发热9例(22.5%),显着高于SMP组3例(7.5%)和硕通镜组1例(2.5%)(P<0.05)。SMP组肾周血肿发生率17.5%(7/40),与孙氏镜组7.5%(3/40)和硕通镜组5.0%(2/40)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孙氏镜、SMP及硕通镜碎石术都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孙氏镜、硕通镜更加微创,患者舒适度更好,住院时间更短,SMP在一期碎石成功率方面更有优势,但住院费用高、出血量多,3种术式可以成为互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王成路[4](2020)在《术前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指标筛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可用于术前预判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2例,女34例。年龄24~78岁,平均(50.5±12.5)岁。伴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9例,肾盂积水90例。既往同侧结石病史24例。肾区叩击痛阳性11例、弱阳性64例、阴性2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9例、中段结石19例、下段结石28例。结石横径为(7.75±2.68)mm;结石最大横截面积为(36.12±24.43)mm2;结石体积为(304.06±303.39)mm3;结石CT值为(775.75±318.05)HU。CT检查测量结石处输尿管壁最大厚度(UWTmax)为(3.18±1.13)mm。96例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结石是否嵌顿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数据的差异,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嵌顿性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并分析独立预测因素的最佳界值,分析该界值预测结石嵌顿的准确性的特异性,并根据该界值分组,比较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组9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清石率为93.8%。其中嵌顿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3.4±12.3)岁;伴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4例,肾积水40例;既往同侧结石史14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19例、中段9例、下段12例;UWTmax(4.15±0.94)mm;结石 CT 值(847.66±282.39)HU;结石横径(8.67±2.28)mm,结石最大横截面积(43.83±23.65)mm2,结石体积为(386.20±296.60)mm3;肾区叩击痛阳性8例、弱阳性27例、阴性5例。非嵌顿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8.7±12.7)岁;伴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5例,肾积水50例;既往同侧结石史10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30例、中段10例、下段16例;UWTmax(2.58±0.76)mm;结石CT值(698.65±325.50)HU;结石横径(7.17±2.75)mm,结石最大横截面积(31.14±23.64)mm2,结石体积为(253.04±296.29)mm3;肾区叩击痛阳性3例、弱阳性37例、阴性1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446)、年龄(P=0.08)、糖尿病史(P=0.909)、结石位置(P=0.2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WTmax(P<0.001)、高血压病史(P=0.005)、既往同侧结石史(P=0.022)、结石CT值(P=0.008)、肾积水(P=0.006)、结石横径(P=0.002)、结石最大横截面积(P=0.002)、结石体积(P=0.002)、肾区叩击痛(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P=0.640)、既往同侧结石史(P=0.408)、肾积水(P=0.998)、结石横径(P=0.633)、结石最大横截面积(P=0.945)、积结石体积(P=0.783)、结石CT值(P=0.948)、肾区叩击痛(P=0.111)皆非影响嵌顿的独立因素。UWTmax为术前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40,P<0.001)。UWT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4~0.97),UWTmax界值为3.26mm,以该界值预测输尿管结石嵌顿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87.5%。以UWTmax= 3.26mm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嵌顿组和非嵌顿组,其中嵌顿组40例,真阳性率为82.5%(33例),假阳性率为17.5%(7例);非嵌顿组56例,真阴性率为87.5%(49例),假阴性率为12.5%(7例)。ROC曲线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患者分为厚壁组(≥3.26 mm)40例和非厚壁组(<3.26mm)56例,两组输尿管水肿、息肉、狭窄的例数分别为31例和18例、12例和4例、15例和7例,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7.5%(35/40)和98.2%(5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WTmax可用于术前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且UWTmax≥ 3.26mm的患者输尿管结石发生嵌顿,以及输尿管发生水肿、息肉、狭窄的概率更高,术后结石清除率更低。
莫耀良,程勇谋,谭静,周增[5](2020)在《经自然通道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自然通道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对于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上尿路结石患者5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70例。对照组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治疗组应用经自然通道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两组患者碎石清除率、以及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时间和结石排净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血、穿孔、尿外渗、黏膜撕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中,通过经自然通道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能够有效改善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的临床效果,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减少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刘焱[6](2020)在《俯卧分腿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通过对比俯卧分腿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种体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俯卧分腿位的可行性、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共6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行俯卧分腿位PCNL,对照组32例行传统俯卧位PCNL,观察组取俯卧位于患侧逆行置入输尿管导管,然后通过超声定位,建立1824F的经皮肾工作通道,从工作通道置入11.2Fr经皮肾镜,使用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方式,在灌注泵配合下将碎石冲出。对照组则先采用截石位行患侧逆行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再转变为俯卧位完成后续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置管和体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率等资料。结果:两组经皮肾镜术均顺利进行,俯卧分腿位手术时间为123.03±36.07min,俯卧位手术时间为147.69±44.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分腿位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33.44±15.83min,俯卧位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57.60±9.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使用俯卧分腿位PCNL有效可行,减少了手术时间、通道建立及体位准备时间,并且该体位能联合输尿管硬/软镜碎石,手术效果良好。
夏樾,杨嗣星,钱辉军,宋超,廖文彪,陕光[7](2019)在《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在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在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0例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4例,女46例。中位年龄62.3岁(22~89岁)。因间断性或持续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其中29例(20.7%)伴有患侧腰腹部疼痛不适症状。中位体质指数24.6 kg/m2(22.1~28.2 kg/m2)。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包括疑似诊断)上尿路占位性病变47例;CT尿路成像(CTU)诊断(包括疑似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63例;术前膀胱排出尿细胞学检查阳性17例;膀胱镜检查均排除膀胱、尿道病变,血尿来源于左侧82例(58.6%),右侧58例(41.4%)。均全麻下行诊断性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患者取截石位。术中严格遵循"非接触技术"观念,在观察目标病灶前尽可能避免镜体或导丝所致的输尿管和集合系统黏膜损伤。先以F8/9.8半硬性输尿管镜观察全程输尿管,尽量不使用导丝引导,充分了解输尿管有无病变,如无病变则留置导丝,导丝尖端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平面以下原位不移动,依据导丝深度放置F12/14输尿管送达鞘(UAS),再置入尖端F9.9的电子输尿管软镜。集合系统镜检顺序为:先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然后肾盂、上盏、中盏,最后下盏。术中先镜检整个集合系统后再进行活检。镜检中同时切换窄光谱成像模式提高直视下的视觉效果。镜检过程中采用灌注泵恒压注水,灌注压力≤40 mmHg(1 mmHg=0.133 kPa)。所有病例均经UAS取镜检原位冲洗液行尿细胞学检查,可疑病变经工作通道由F3活检钳或套石篮取活检,活检组织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良性病变一期治愈定义为肉眼血尿消失,复发定义为肉眼血尿再次出现。恶性病变于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即刻单次膀胱腔内灌注吡柔比星或吉西他滨,术后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膀胱排出尿细胞学,行膀胱镜活检证实是否有膀胱腔内复发(IVR)。结果 本组140例均顺利完成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术后随访3~37个月,平均13个月。71例(50.7%)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微小静脉破裂39例(54.9%),血管瘤样病变12例(16.9%),静脉曲张出血3例(4.2%),纤维上皮息肉3例(4.2%),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2.8%),结核1例(1.4%),未发现明确病变11例(15.5%)。术后一期治愈66例(93.0%),复发8例(11.3%)。69例(49.3%)诊断为恶性病变,其中UTUC 67例,鳞状细胞癌2例,均行RNU+膀胱袖套状切除术。67例UTUC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CTU、排出尿细胞学、冲洗尿细胞学、诊断性电子软镜镜检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1例(61.2%)、61例(91.0%)、13例(19.4%)、38例(56.7%)、63例(94.0%),冲洗尿细胞学检出率显着高于排出尿细胞学(P<0.01),诊断性电子软镜检出率与CT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电子输尿管软镜活检和RNU术后最终病理分级总符合率为73.1%(49/67),低级别符合率为93.3%(28/30),高级别符合率为56.8%(21/37);16例(23.9%)病理级别升高,2例(3.0%)病理级别降低。术后11例(16.4%)发生IVR,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 诊断性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为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明确病因诊断与制订治疗决策提供了清晰、准确的依据。
施飞[8](2019)在《CMCh预防FURL术后感染、出血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一种经人体自然泌尿腔道进行的碎石、取石手术,虽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具有住院日期短、治疗净石率高,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的优点,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尿路感染、疼痛和血尿等并发症并不罕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影响较大。羧甲基壳聚糖冲洗液是一种能够预防黏连、促进细胞生长、组织再生、创面愈合、快速止血和强抗菌活性的冲洗液,其在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多个手术领域均有成熟和广泛应用,在预防术后感染、加强止血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题旨在分析羧甲基壳聚糖冲洗液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出血、尿路感染、疼痛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的预防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病例均采取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冲洗液采用生理盐水,观察组于碎石开始时由生理盐水改为羧甲基壳聚糖冲洗液。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h和24h血清CRP水平、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菌尿发生率,比较两组肉眼血尿时间和病例数,比较两组术后1h、术后24h和48h的疼痛程度,术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结石的清除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后2h和24h血清CRP值、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N)百分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菌尿发生率都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出血时间和出血例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1h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无差异,但观察组术后24h和48h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的结石清除效果与对照组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发率两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运用羧甲基壳聚糖冲洗液预防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尿路感染、出血和疼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谢英金[9](2019)在《结石CT值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术前行非增强螺旋CT(un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UHCT)扫描,测定上尿路结石的CT值(hounsfield unit,HU),求得平均CT值,研究结石CT值对上尿路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疗效和安全的影响,探讨其在临床运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并行PCNL及FUR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资料,依据入组和排除标准,共收据126例患者,其中PCNL组(A组)66例,FURL组(B组)60例,依据结石CT值800Hu、结石大小2cm为基准截点,分为A1、B1亚组(CT值>800Hu,结石>2cm),A2、B2亚组(CT值>800Hu,结石<2cm),A3、B3亚组(CT值<800Hu,结石>2cm),A4、B4亚组(CT值<800Hu,结石<2cm),两组患者行PCNL和FURL后,统计两组患者在结石清石率(Stone Free Rate,SFR)、碎石时间、住院天数、出血、反映感染的炎性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结石清石率(Stone Free Rate,SFR):A组与B组总的结石清石率比较:A组60(90.9%),B组38(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结石清石率明显优于B组。亚组间的比较:A1组14(87.5%),B1组6(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结石清石率优于B1组;A2组12(92.3%),B2组5(4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结石清石率优于B2组;A3组15(88.2%),B3组12(8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说明A3组结石清石率优于B3组;A4组19(95.0%),B4组15(8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说明A4组结石清石率优于B4组。2.碎石时间的比较;两组总的碎石时间比较:A组56.33±11.97min,B组64.71±16.22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碎石时间少于B组。亚组间比较:A160.35±12.37min,B1(77.13±17.81)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碎石时间少于B1组;A2(60.38±12.26)min,B2(71.76±13.11)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碎石时间少于B2组;A3(56.16±10.76)min,B3(64.35±9.27)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组碎石时间少于B3组;A4(50.62±10.86)min,B4(49.94±8.20)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4组碎石时间与B4组相似。3.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总的住院时间比较:A组(6.07±1.93)天,B组(4.32±1.83)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亚组间比较:A1组(7.13±1.96)天,B1组(6.50±1.26)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住院时间与B1组相似;A2组(6.45±1.66)天,B2组(4.21±1.10)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住院时间短于A2组;A3组(6.04±1.86)天,B3组(3.79±1.36)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3组住院时间短于A3组;A4组(5.02±1.68)天,B4组(3.03±1.35)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4组住院时间短于A4组。4.术后出血方面比较:A组患者发生术中、术后出血9例,其中2例出血较严重,1例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考虑为肾脏叶间动脉出血,另1例发生在术后6天,出血呈间断性,稍活动后明显,考虑为假性动脉瘤,均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后好转,其余7例患者出血予绝对卧床休息、对症等保守治疗后好转。B组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明显的出血。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在术后出血方面明显少于A组。5.炎性反应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指标异常,包括体温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降钙素升高等。A组患者有3例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体温超过38℃,WBC>12*109/L),其中有一例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经更换用敏感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痊愈;B组患者有20例出现炎性反应指标异常,其中6例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体温超过38℃,WBC>12*109/L),2例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其程度均较经皮肾镜组重,脓毒血症患者转入ICU换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从总体上看,B组发生感染的机率高于A组,特别是在CT值大>800Hu,结石>2cm的A1、B1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结石CT值<800Hu、结石直径<2cm的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具有相似的结石清除率和碎石时间,但输尿管软镜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并发症少等更微创优点。2.结石CT值>800Hu,结石直径<2cm,估计碎石时间长者,可选择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3.结石CT值<800Hu,2cm<结石直径<3cm,可选择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3cm<结石直径<4cm,评估风险后,可选择分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或联合术后ESWL碎石术。4.结石CT值>800Hu,结石直径>2cm,选择经皮肾镜碎石术效果更佳,并发症可能更少。
郝昌军[10](2018)在《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远期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肾移植病人的泌尿系结石治疗过程中,因移植肾是较为珍贵的孤立肾,且移植手术机会难得,具有特殊性,所以治疗上需格外注意对移植肾功能的保护。同时移植肾、输尿管解剖结构的改变,治疗上存在一定特异性,增加了治疗的困难。通过对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诊治的数据分析,总结经验,探讨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相关因素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系统回顾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辽宁省北部战区总医院及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两家肾移植中心随访系统中801肾移植后患者中27例患有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及10例在其他医院移植于我院处理结石患者,共37例患者诊治资料,年龄23~62岁;男,27例,女,10例;术前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及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结石发病时间为1年~10年。术式为异体肾移植术,33例尸体肾移植,1例亲体肾移植,3例为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肾位于右侧髂窝,移植肾动静脉与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肾输尿管与同侧膀胱壁行膀胱粘膜下抗返流吻合。31例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均常规采用钙调蛋白抑制剂+抗增殖药物+糖皮质激素三联用药方案。术后肌酐水平为56mmol/1~512 mmol/l。结石位于肾内15例,输尿管上段14例,输尿管下段6例,移植肾、输尿管同时存在结石2例。结石原因大体为:输尿管支架继发结石、供肾结石、感染、输尿管狭窄、高尿酸血症、免疫抑制剂、继发甲旁亢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体外震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支架置入及联合治疗。37例患者中,其中1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中3例因感染一期行经皮肾造瘘术,引流控制感染后,二期经皮肾镜碎石,1例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8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5例行保守治疗;4例体外震波碎石后排出结石,其中1例碎石前置入输尿管支架管;1例患者行输尿管切开取石;1例单纯性输尿管支架置入配合药物治疗。经治疗后,肌酐明显下降,肾功能逐渐恢复。随访6个月~1年,治疗后6个月其中16例恢复正常,21例肌酐150umol/l左右,治疗后1年肌酐基本维持于治疗后6个月水平。5例患者于治疗后1年左右有小结石复发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结石部位、梗阻时间、术前肌酐水平、治疗方法、是否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血尿情况、术后石街形成情况、术后肾功恢复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肾实质厚度等情况、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进行分组建立表格数据库,随访治疗肌酐恢复水平情况。收集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单因素统计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上述的因素对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远期肾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根据t检验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检测结果,性别、年龄、治疗方法、术后血尿、术后感染、术后是否石街、术后肌酐、术后复发情况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不大(P>0.05);而术前肌酐、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结石梗阻部位、是否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移植肾实质厚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恢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这些因素可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可见术前肌酐、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为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与常规结石的治疗大致相同,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治疗方案,及早解除梗阻,注意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根据统计学结果术前肌酐、结石梗阻部位、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是否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移植肾实质厚度这些因素可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恢复。术前肌酐、移植肾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为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输尿管肾镜术处理上尿路血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尿管肾镜术处理上尿路血尿(论文提纲范文)
(1)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输尿管软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应用进展 |
2.1 上尿路结石治疗现状 |
2.2 输尿管软镜技术的发展 |
2.3 输尿管软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
2.4 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适应症 |
2.5 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术后并发症 |
2.6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病例纳入标准 |
3.1.3 病例排除标准 |
3.2 主要仪器及材料 |
3.3 手术方法 |
3.3.1 术前检查 |
3.3.2 术前准备 |
3.3.3 术者要求 |
3.3.4 手术过程 |
3.4 术后处理 |
3.5 观察与随访 |
3.5.1 术前观察指标 |
3.5.2 术中术后观察指标及随访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4.2 术中及术后指标对比 |
4.2.1 手术时间对比 |
4.2.2 术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
4.3 结石清除率对比 |
4.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第5章 讨论 |
5.1 SD-FURS与 M-FURS综合性能及操控性对比分析 |
5.2 SD-FURS与 M-FURS经济成本与医疗花费对比分析 |
5.3 SD-FURS 组与M-FURS 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对比分析 |
5.4 SD-FURS与 M-FURS结石清除率的对比分析 |
5.5 SD-FURS与 M-FURS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获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2)mPCNL与RIRS处理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的收集 |
2.2 一般资料 |
2.3 纳入及排出标准 |
2.4 围手术期处理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
3.2 mPCNL组与RIRS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一期清石率对比 |
4.2 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差值 |
4.3 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血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值 |
4.4 手术时间 |
4.5 术后住院时间 |
4.6 术后并发症 |
4.7 不足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附录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综述 孤立肾结石微创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C 致谢 |
附录 D 个人简历 |
(3)3种术式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孙氏镜组 |
1.2.2 SMP组 |
1.2.3 硕通镜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术前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指标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5)经自然通道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1.一般资料 |
2.仪器 |
二、方法 |
1.分组 |
2.对照组治疗方法 |
3.治疗组治疗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讨论 |
(6)俯卧分腿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两组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 |
2.2 围术期及术后指标特征 |
2.3 对比结果 |
3.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CMCh预防FURL术后感染、出血和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1.绪论 |
2.第一部分羧甲基壳聚糖冲洗液预防FURL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
2.1 引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资料 |
2.2.1.1 研究对象 |
2.2.1.2 纳入标准 |
2.2.1.3 排除标准 |
2.2.1.4 试验分组 |
2.2.1.5 主要设备和仪器 |
2.2.2 方法 |
2.2.2.1 术前准备 |
2.2.2.2 输尿管镜碎石操作 |
2.2.2.3 观察指标 |
2.2.2.4 质量控制 |
2.2.2.5 统计学处理 |
2.3 结果 |
2.3.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2.3.2 两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 |
2.3.3 两组血清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
2.3.4 两组SIRS发生率和菌尿发生率的比较 |
2.4 讨论 |
3.第二部分羧甲基壳聚糖冲洗液预防FURL术后出血和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方法 |
3.2.1 资料 |
3.2.1.1 研究对象 |
3.2.1.2 纳入标准 |
3.2.1.3 排除标准 |
3.2.1.4 试验分组 |
3.2.1.5 主要设备和仪器 |
3.2.2 方法 |
3.2.2.1 术前准备 |
3.2.2.2 输尿管软镜碎石操作 |
3.2.2.3 观察指标 |
3.2.2.4 质量控制 |
3.2.2.5 统计学处理 |
3.3 结果 |
3.3.1 两组出血的比较 |
3.3.2 两组疼痛的比较 |
3.3.3 两组结石清除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出现率的比较 |
3.4 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9)结石CT值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10)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远期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发病症状 |
3. 入院检查 |
4. 治疗方法 |
5. 治疗结果 |
6. 术后随访 |
7. 预防复发措施 |
8. 分组标准 |
9.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输尿管肾镜术处理上尿路血尿(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D]. 袁伟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2]mPCNL与RIRS处理孤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D]. 韩康炎. 汕头大学, 2021(02)
- [3]3种术式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对比[J]. 黄新凯,赖海标,钟喨,黄智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02)
- [4]术前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指标筛查[D]. 王成路. 苏州大学, 2020(02)
- [5]经自然通道末段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J]. 莫耀良,程勇谋,谭静,周增.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3)
- [6]俯卧分腿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比较[D]. 刘焱.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在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诊断中的价值[J]. 夏樾,杨嗣星,钱辉军,宋超,廖文彪,陕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09)
- [8]CMCh预防FURL术后感染、出血和疼痛的临床研究[D]. 施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结石CT值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影响的研究[D]. 谢英金. 西南医科大学, 2019(10)
- [10]移植肾上尿路结石患者远期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D]. 郝昌军.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