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酶制剂在猪鸡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钱浩[1](2021)在《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制备、特性及体外消化研究》文中认为植酸盐作为一种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可以抑制肉仔鸡对蛋白质、矿物元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从而影响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植酸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的降解家禽饲料中存在的植酸盐并起到释放出无机磷的作用,提高磷在肉仔鸡体内的吸收率,帮助肉仔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但植酸酶本身作为一种蛋白极易受到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干扰而丧失活性,限制了植酸酶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无毒、廉价、生物降解性好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壳聚糖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对植酸酶进行物理包埋是提高植酸酶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论文以壳聚糖为底物,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植酸酶为活性成分,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CSNPs-Phy),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研究影响制备CSNPs-Phy的因素以及优化制备工艺,并深入研究和探讨这种包被植酸酶材料在体外的相关特性,包括:耐高温、强酸、强碱、抗胰蛋白酶降解、体外蛋白释放、酶制剂储存等,最后通过两步法模拟肉仔鸡饲料体外消化模型,探讨游离植酸酶和包被植酸酶在体外消化模拟中对肉仔鸡饲料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几点:1.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CSNPs-Phy,发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更小,同时分析了壳聚糖溶液浓度、反应体系p H、初始加酶浓度和交联时间四个因素对壳聚糖纳米粒包封植酸酶的影响;另外通过对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制备CSNPs-Phy的较优条件为:壳聚糖溶液浓度4.0 mg/m L,反应体系p H值为5.00,交联时间为45 min,初始植酸酶浓度为5.0 mg/m L,且在较优条件下制备的CSNPs-Phy的粒径大小为249.73 nm,Zeta电位值为38.73 mv,PDI为0.196,包埋率为69.23%,载药量为18.04%。通过FTIR和DSC对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证实了壳聚糖纳米粒对植酸酶蛋白进行了物理包封。2.对CSNPs-Phy的体外特性研究发现:CSNPs-Phy较游离植酸酶有着更广泛的温度和p H使用范围以及更好的耐高温、强酸、强碱的能力,同时对胰蛋白酶降解表现得更加稳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表明植酸酶在得到壳聚糖纳米粒包封后减弱了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同时壳聚糖纳米粒对植酸酶蛋白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离子强度高的缓释介质可以加速植酸酶蛋白的释放,蛋白释放动力学模型也取决于壳聚糖纳米粒所处的缓释介质类型。添加1.0%的蔗糖作为CSNPs-Phy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有效的防止其在储存期间发生粒子聚集,大大提高了CSNPs-Phy在储存期间的稳定性。3.通过两步法模拟肉仔鸡饲料体外消化,发现包被植酸酶因自身更好的稳定性,使其与游离植酸酶相比能够更好的促进肉仔鸡饲料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本论文首次研究了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与传统的饲料酶制剂不同,同时验证了包被植酸酶在体外比游离植酸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以更好的促进饲料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肉仔鸡饲料添加剂。
夏昊[2](2021)在《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饲料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提升饲料的品质,酶制剂在饲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酶制剂,能够克服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不良作用,进而提升饲料的消化率,为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分析了酶制剂的种类,并就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姜碧薇[3](2021)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70%或更高,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粗饲料适口性较差,难消化。通过对粗饲料进行处理,改善其适口性,增强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了其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以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处理剂,选取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分六个试验,分别研究了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纤维结构以及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多样性、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瘤胃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系统研究该处理方式对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粗饲料处理提供更多方法,同时改善粗饲料适口性,为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试验一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五组,其中对照组为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为单独使用纤维素酶处理(酶活≥l0000U/g)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Ⅱ组为单独使用复合益生菌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Ⅲ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15),试验Ⅳ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0),试验V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5),经发酵30天后检测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酶菌比8:20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且经该比例发酵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最多,霉菌数量最少,菌落总数居中,并减少了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二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根据试验一的方法对粗饲料进行处理,发酵30天后用扫描电镜对各组粗饲料进行纤维结构观察。分别取荞麦秸秆、稻草、苜蓿干草叶片和苜蓿干草茎秆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纤维结构均有所破坏,破坏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试验Ⅳ组>试验Ⅴ组>试验Ⅲ组>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酶菌比8:20条件下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纤维结构的破坏力最强,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三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宁夏滩羊羯羊40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0只。日粮精粗比为3:7,对照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比例为20:80),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干草比例为20:80);对照Ⅱ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稻草和苜蓿干草(稻草与苜蓿比例为60:40),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稻草和苜蓿干草,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1)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用于测定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显着降低了舍饲滩羊瘤胃内戊酸浓度(P<0.0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挥发酸浓度,但差异不显着(P>0.05)。2)饲养试验结束当天,口腔采集瘤胃液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酶菌混合发酵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提高了其瘤胃细菌的OTU数目,改变了滩羊瘤胃内细菌的多样性。门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厚壁菌门的占比数量,降低了拟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蓝藻门的数量;属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普雷沃氏菌属、库特氏菌属、瘤胃球菌NK4A214属、鲁梅尔芽孢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的数量,降低了滩羊瘤胃内克里斯滕森R7菌属的数量。试验四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后,对滩羊瘤胃细菌的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产生了一定影响。以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主要功能酶是参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的酶类。滩羊瘤胃内的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以及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这3条通路的基因数量极显着高于未处理的粗饲料(P<0.01)。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提高了滩羊瘤胃细菌当中嘧啶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以及二羧酸代谢的基因数量。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主要是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提高了滩羊瘤胃内的部分半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部分非结构碳水化合物酶的活性,促进了滩羊对粗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试验五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于饲养试验开始当天、第30d和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静脉采血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之后称重。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极显着提高滩羊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料重比(P<0.01),提高滩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显着提高滩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血清尿素含量(P<0.01)。试验六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5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羊只禁食24 h,禁水2h后屠宰,用于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取相应肉样,规定时间内进行肉品质及羊肉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羊肉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2.56%、2.23%、3.22%和1.69%,GR值比对照组Ⅰ组降低了 8.43%;试验Ⅱ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Ⅱ提高了 2.95%、1.29%、2.20%和2.58%,GR值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1.28%,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净肉重的趋势,同时有降低GR值的趋势。试验Ⅰ组失水率、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7.25%、1.79%和15.13%,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5.64%和3.63%。试验Ⅱ组失水率、剪切力、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4.23%、1.55%和27.74%,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02%和2.86%。试验Ⅰ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9.25%,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4.31%,试验Ⅱ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3.06%,粗蛋白含量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39%。说明本试验日粮条件下,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产肉性能和胴体瘦肉率的趋势。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改善滩羊肉色和肉品质、降低滩羊肉脂肪含量和提高滩羊肉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上所述,应用酶菌混合8:20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可显着降低其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改善发酵品质并破坏其纤维结构。用酶菌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提高滩羊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降低了其血清尿素含量,提高了屠宰性能,改善其肉品质,同时能够影响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提高其瘤胃内部分纤维降解菌的数量和部分功能基因和部分碳水化合物酶的基因数量。因此,本试验日粮条件下,运用纤维素酶(酶活≥10000 U/g)与复合益生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饲喂效果较优,有益于滩羊的健康养殖,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孟亦蒙[4](2020)在《三种不同替抗物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指标、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魔芋甘露寡糖、复合酶制剂这三种替抗物质对肉兔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和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硫酸粘杆菌素(CGB)、复合芽孢杆菌(MSI)、魔芋甘露寡糖(MOS)、复合酶制剂(MEP)添加比例分别为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复合芽孢杆菌400mg/kg、魔芋甘露寡糖100 mg/kg、复合酶制剂6g/kg的5种全价配合饲料并制粒。实验兔选用35日龄左右的精神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肉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兔。饲喂的日粮为基础日粮和添加硫酸粘杆菌素和MSI、MOS、MEP的日粮,各个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大致相同,饲养场地管理条件也一致,肉兔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组抽取一只肉兔,屠宰后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MSI、MOS、MEP对肉兔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影响不显着(P>0.05)。MEP组的日增重比CGA组和CGB组分别提高了8.87%、5.38%;饲料转化率极显着的低于CGA组、CGB组,分别减少了8.90%、4.95%,MSI组的平均日增重比CGA组提高了5.06%,MSI组的料重比极显着低于CGA组和CGB组,分别减少7.42%、3.41%;在生产性能上MEP组的平均日增重较高,饲料转化率比较高,优于其他试验组。添加MSI、MOS、MEP对肉兔的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2)添加MSI、MOS、MEP对小肠空肠淀粉酶活性、小肠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活性、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小肠回肠的淀粉酶、小肠空肠的胰蛋白酶、小肠回肠的胰蛋白酶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MOS和MEP时,空肠淀粉酶、十二指肠淀粉酶,胃蛋白酶、盲肠纤维素酶和十二指肠胰蛋白酶都显着高于CGA组,添加MSI时空肠淀粉酶、胃蛋白酶、盲肠纤维素酶显着的高于CGA组。(3)添加MSI、MOS、MEP对TP、TCHO、溶菌酶、Ig A、Ig M、C4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ALB、GLO、BG、BUM、Ig G、ALP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MEP时,Ig A、Ig M的含量高于其他添加剂组,显着地高于CGA组和CGB组,分别提高99.30%、86.19%和59.66%、86.17%。添加MSI时,含量最高的是TP,与CGA组相比较差异显着,提高了39.73%,TCHO的含量低于CGA组和CGB组,分别降低了25.62%、23.46%,溶霉菌的含量最高,与CGA组和CGB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分别提高了45.21%、35.87%,添加MOS时,C4含量要高于其他组,显着的高于CGA组和CGB组,分别提高了24.99%、28.78%。(4)添加MSI、MOS、MEP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比值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MEP时的肠绒毛高度最高,显着高于MOS组,添加MSI时能显着降低实验兔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着低于CGA组(P<0.05),比CGA组降低了36.61%。综上所述,添加MEP要优于添加MSI和MOS,MEP可以更好的替代抗生素,提高了生长性能,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和消化道酶活性。所以推荐在肉兔的日粮中添加MEP来替代抗生素。
赵帅奇[5](2020)在《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日粮中蛋白质的来源可以影响到动物的生产性能与消化酶分泌,本论文研究的是育成期蛋鸡饲粮中添加杂粕是否会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及消化酶分泌产生影响。试验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对照组,在等能、等蛋白、总可消化氨基酸相等的条件下,以棉粕、菜籽粕蛋白取代10%的豆粕蛋白饲喂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在饲养的第13周、15周、18周进行屠宰,对其生产性能与肠道发育进行评定。选取378只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SBM),玉米-棉粕-豆粕型日粮(CSM),玉米-菜籽粕-豆粕型日粮(RCM)。通过在育成期蛋鸡中使用棉粕与菜籽粕等蛋白替代豆粕蛋白,研究杂粕对育成期蛋鸡生产性能及消化酶分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13周,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的试验鸡体重有下降趋势(P=0.0662)。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容物中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在3个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饲喂状态下,与对照组和菜籽粕组相比,棉粕组的试验鸡胰腺组织内的胰脂肪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而胰淀粉酶、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活性在3个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道形态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15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和菜籽粕组的回肠器官指数显着降低(P<0.05),棉粕组的试验鸡回肠的淀粉酶活性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棉粕组相比,菜籽粕组回肠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和菜籽粕处理组十二指肠的脂肪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菜籽粕组的试验鸡十二指肠中的糜蛋白酶活性升高显着(P<0.05),棉粕组回肠内容物中的糜蛋白酶活性显着增加(P<0.05)。饲喂状态下菜籽粕组胰腺中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与禁食状态的胰腺组织相比,饲喂状态下胰腺组织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不同日粮蛋白源未对15周育成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道形态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育成期蛋鸡在第1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的胰腺器官指数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菜籽粕组相比,棉粕组空肠内容物中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升高,差异显着(P<0.05)。在禁食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棉粕组和菜籽粕组的胰腺组织中的淀粉酶活性显着性降低(P<0.05);试验鸡在饲喂条件下与对照组和菜籽粕组相比,棉粕组的试验鸡胰脂肪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与禁食状态下的胰腺组织相比,饲喂时胰腺组织的淀粉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差异显着(P<0.05)。日粮中添加棉粕、菜籽粕取代10%的豆粕蛋白对育成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隐窝的比值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综合结果分析,日粮中以棉粕、菜籽粕代替10%的豆粕蛋白,对育成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器官指数、肠道发育和消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张恒硕[6](2020)在《低蛋白日粮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产蛋后期峪口京白1号蛋鸡为研究对象,在能量水平、三种限制性氨基酸水平一致的情况下,探究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肝脏健康以及肠道健康等的影响,并在降低1%蛋白水平下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α-月桂酸单甘油酯,探究该营养调控方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为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低蛋白日粮提供参考。本试验选择63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产蛋率基本一致的峪口京白1号蛋鸡648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108羽,分4个重复,每重复9格,每格3羽。对照组饲喂粗蛋白水平16.77%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降低粗蛋白水平0.5%%、1%和1.5%,并补充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使之与对照组对应氨基酸水平一致。试验Ⅳ组在试验Ⅱ组的基础上添加600 mg/kg复合酶制剂,试验Ⅴ组在Ⅳ组的基础上再添加400 mg/kg α-月桂酸单甘油酯。预试期7天,正式期56天。试验结束次日进行屠宰试验,采集样品并检测。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生产性能方面,产蛋率上,各组间无显着差异,蛋白水平下降,产蛋率有降低的趋势,试验组Ⅰ、Ⅱ、Ⅲ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0.42%、0.78%、0.63%(P>0.05),而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α-月桂酸单甘油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0.83%、0.65%(P>0.05);料蛋比上,日粮蛋白水平下降,有提高料蛋比的趋势,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与试验组Ⅱ(同蛋白水平组)相比降低了 2.12%,差异显着(P<0.05);平均蛋重上,各组间无显着差异;合格蛋率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合格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1%、2.0%(P<0.05);次品蛋率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降低了次品蛋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 25.12%、45.73%(P<0.05)。蛋品质方面,蛋壳强度上,与试验组Ⅰ相比,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和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提高了蛋壳强度(P<0.05);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了蛋白高度与哈氏单位(P<0.05);蛋黄颜色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提高蛋黄颜色深度(P<0.05)。2.对蛋鸡各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粗蛋白消化率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粗脂肪消化率(P<0.05);干物质、粗纤维、粗灰分消化率方面,各组差异均不显着。3.对蛋鸡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免疫指标:白介素IL-2含量,与试验组Ⅰ以及试验组Ⅳ相比,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提高了血清白介素IL-2 的含量(P<0.05);不同蛋白水平及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对脾脏指数、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白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无显着影响(P>0.05)。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方面,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较对照组、试验组Ⅰ、Ⅱ分别提高了 20.6%、25%、20.6%,差异显着(P<0.05);丙二醛含量,蛋白水平降低显着提高了蛋鸡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降低了蛋鸡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消化酶指标:脂肪酶活性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脂肪酶活性(P<0.0 5);胰蛋白酶活性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活性(P<0.05);淀粉酶活性方面,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或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淀粉酶活性(P<0.05)。4.对蛋鸡肝脏健康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脏器指数指标:肝脏指数方面,与试验组Ⅱ相比,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降低了肝脏指数(P<0.05)。肠道形态结构指标:十二指肠隐窝深度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高度上,蛋白水平降低显着降低了蛋鸡空肠的绒毛高度,差异显着(P<0.05),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P<0.05);空肠绒隐比上,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均显着提高了空肠绒隐比(P<0.05)。盲肠菌群指标:各组菌群多样性无显着差异。日粮蛋白水平下降对蛋鸡盲肠菌群结构有显着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降低0.5%,显着降低了脱硫弧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但也显着提高了梭杆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蛋白水平降低1.0%,显着降低了弯曲杆菌门、脱硫弧菌门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蛋白水平降低1.5%,显着降低了葡萄球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但也显着降低了别样杆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与同一蛋白水平的试验组Ⅱ相比,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显着提高了艾克曼菌科等菌以及消化球菌科、布劳特菌属等菌的相对丰度;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显着降低了氨基酸球菌科、琥珀酸弧菌科等菌的相对丰度。总体上,蛋白水平降低改变了盲肠肠道菌群结构,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可以改变蛋鸡盲肠肠道菌群结构。综上所述,蛋鸡日粮蛋白水平下降,对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血清生化、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无显着影响;降低了抗氧化性能;影响了肠道结构;对盲肠菌群多样性无显着影响,改变了盲肠菌群结构。单独添加复合酶制剂提高了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提高了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提高了抗氧化性能;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同时添加复合酶制剂与α-月桂酸单甘油酯提高了蛋鸡生产性能,改善了蛋品质;提高了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提高了蛋鸡免疫性能与抗氧化能力;提高了消化酶活性,降低了肝脏指数,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改变了盲肠菌群结构。
王铭超[7](2019)在《蜘蛛酶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肉产品的需求量和肉品质在不断提升。当前减少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保证食品绿色安全也是大众日益所重视的,因而近年来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正受到严格限制。经研究发现酶制剂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且绿色环保,具备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在优势。本论文分别研究了蜘蛛酶对奶牛产奶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蜘蛛酶对大尾寒羊的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等应用效果,探究蜘蛛酶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的使用功效及适宜用量,以推进蜘蛛酶在市场的应用,这对于发展绿色、环保饲料及促进养殖效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试验一蜘蛛酶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血清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泌乳奶牛体重、泌乳天数与产奶量相近或相似的原则选用40头泌乳后期奶牛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蜘蛛酶,预试验3d,正式试验进行18d。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10g/(头·d)、试验组Ⅱ:基础日粮+15g/(头·d)、试验组Ⅲ:基础日粮+20g/(头·d),试验结果:(1)试验得出,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在整个试验阶段呈现减少的趋势,添加蜘蛛酶制剂试验组的产奶量与对照组的产奶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各组试验前后产奶量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日均产奶量下降5.58%,试验Ⅰ、Ⅱ、Ⅲ组的日均产奶量分别降低4.87%,2.58%,4.78%。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蜘蛛酶制剂后对产奶量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趋势。(2)饲粮中添加蜘蛛酶后,泌乳奶牛一些乳成分有着明显的变化。试验组Ⅰ、Ⅱ、Ⅲ的乳体细胞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Ⅲ乳糖率比试验组Ⅰ显着提高了 4.06%。试验组Ⅰ的乳尿素氮含量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其它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蜘蛛酶添加剂能够提高乳脂水平,降低乳体细胞数,改善牛奶品质。(3)试验得出,试验组Ⅲ的AL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Ⅱ的GLU浓度升高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Ⅲ(P<0.05)。试验组Ⅱ、Ⅲ的TCHO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各组其它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添加蜘蛛酶不会对泌乳奶牛血清生化产生不良影响。总结试验结果得出,添加蜘蛛酶在-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并且不会对泌乳奶牛血清生化产生不良影响。推荐蜘蛛酶在泌乳奶牛中的添加量为10g/(头·d)。试验二蜘蛛酶制剂对大尾寒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选用健康的40头大约35kg公羊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分为4组,每组10头大尾寒羊,预试验7d,正式试验进行27d。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中添加250g/t蜘蛛酶)、试验组Ⅱ(基础日粮中添加500g/t蜘蛛酶)、试验组Ⅲ(基础日粮中添加750g/t蜘蛛酶),结果显示:(1)试验得出,在各组大尾寒羊初始体重无差异的基础上,日粮中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的生产性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促进。试验组Ⅱ大尾寒羊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Ⅲ(P<0.05),比它们分别提高了15.38%,11.11%。各组其它指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表明在大尾寒羊的日粮中添加蜘蛛酶制剂可以促进大尾寒羊的生长性能,并适当降低了料重比,节约成本。(2)各试验组的屠宰率比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提高趋势,分别提高了 3.40%,7.10%,3.04%。各组的净肉率、肉骨比及眼肌面积指标无差异(P>0.05)。说明在大尾寒羊日粮中添加蜘蛛酶能够提高大尾寒羊的产肉能力,但可能由于试验周期稍短,试验结果差异性不显着。(3)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组Ⅱ的滴水损失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了 14.39%(P<0.05),试验组Ⅰ、Ⅲ滴水损失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 5.04%,4.68%,无显着差异(P>0.05)。其它各组指标没有差异性(P>0.05)。总的来说,这些肉品质数据的变化说明了添加蜘蛛酶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尾寒羊的产肉能力,减少羊肉的滴水损失,有利于改善羊肉嫩度。
王凯[8](2017)在《发酵苜蓿营养特性及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苜蓿为原料,采用发酵技术、肉鸡饲养试验等方法,研究生物添加剂对发酵品质的影响,并添加发酵苜蓿于日粮,研究对肉鸡生长、屠宰、肉品质、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筛选出最佳的添加量和水份为:106 cfu/g酵母菌+107 cfu/g干酪乳杆菌+0.1%纤维素酶+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水份为60%,该条件下发酵30 d分析发现:感官鉴定为优级品质;pH为4.17;LA、AA、CL、α-AL、LPS、ACP、总菌落数、乳酸菌菌落数、酵母菌菌落数为各添加组最高,PA、NPN、NH3-N、霉菌菌落数为各添加组最低;CP、NSI、FAA、各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DF、ADF、NDIP、ADIP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肉鸡饲养试验中,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白羽肉鸡240只,分4个处理,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和试验III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3%、5%和7%的发酵苜蓿。试验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ADG、ADFI、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免疫器官指数、TP、ALB、GLO、AST、ALT、GLU、LPS、HDL-C含量(P>0.05),降低了BUN、TG、CHO和LDL-D含量(P>0.05);其中试验III组腹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T-AOC、T-SOD、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前期试验II组和III组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肉品质方面:试验组肉鸡肌肉滴水损失率、剪切力低于对照组(P>0.05);24 h腿肌p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和III组腿肌剪切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总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肉中脂肪酸含量(除二十二碳酸)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结构及内容物方面:试验III组小肠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pH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肠壁厚度、纤维素酶、α-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绒毛高度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回肠隐窝深度、肠壁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盲肠耗氧微生物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沙门氏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和III组乳酸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苜蓿发酵最佳添加量是106 cfu/g酵母菌+107 cfu/g干酪乳杆菌+0.1%纤维素酶+106cfu/g枯草芽孢杆菌,水份60%。在单胃动物肉鸡的佳量添加最为5%7%,可以提高生长和屠宰性能,改善饲料报酬,提升免疫性能和肉品质,增加肠壁厚度,减少肠道有害菌的数量。发酵苜蓿产生的积极效果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合成蛋白能力,改善肠道黏膜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马剑青[9](2017)在《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日粮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通过筛选高产蛋白酶米曲霉及其固态发酵条件优化,获得高酶活固态发酵物,并应用于肉仔鸡饲粮,为解决提高肉仔鸡日粮蛋白等养分利用提供技术手段。共包括3个试验。试验一:高产蛋白酶米曲霉菌株的筛选经过对多个米曲霉孢子样品进行平板初筛测定产圈、固态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获得两株分别高产酸性蛋白酶米曲霉菌株0-8和高产中性蛋白酶米曲霉菌株2-9。试验二: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优化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其两株米曲霉产蛋白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酸性蛋白酶0-8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6 h、初始水分47.4%、接种量1.5×107个/mL、麸皮含量80%、玉米浆/豆粕1/3,优化后酸性蛋白酶活力达到1 4416.64 U/g,比优化前提高了61%;产中性蛋白酶2-9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初始水分47.4%、接种量1.5×107个/mL、麸皮含量80%、玉米浆/豆粕3/1,优化后中性蛋白酶活力达到1 8415.15 U/g,比优化前提高64%。试验三:米曲霉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日粮养分消化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的42日龄AA肉仔鸡公雏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米曲霉0-8发酵物500 g/t、米曲霉2-9发酵物500 g/t和两种混合500 g/t的试验饲粮,试验分为适应期10 d和试验期5 d,全收粪法收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 g/t的米曲霉发酵物2-9有提高肉仔鸡粗蛋白消化率的趋势(P<0.1),添加米曲霉发酵物组均有提高肉仔鸡能量代谢率的趋势(P<0.1)。添加米曲霉发酵物对饲料有效能值没有影响(P>0.05)。从而可以得出:筛选出的高产米曲霉0-8和2-9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在豆粕玉米浆为固态发酵基质,麸皮为载体的培养基中产酶较高,日粮添加米曲霉高酶活发酵物有益于肉仔鸡的生产。
张广民[10](2015)在《饲用酶制剂应用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酶制剂认识越来越深入,饲用酶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饲料领域。而饲用酶制剂在不同畜禽不同阶段的配套应用技术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尚需深入系统研究,文章对饲用酶制剂在畜禽饲料中的添加量、后处理工艺、酶制剂组合应用技术以及未来酶制剂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二、酶制剂在猪鸡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制剂在猪鸡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制备、特性及体外消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酸 |
1.2 植酸酶 |
1.2.1 植酸酶在饲料中应用 |
1.2.2 植酸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限制 |
1.2.3 植酸酶的包埋和固定化 |
1.3 壳聚糖纳米粒概述 |
1.3.1 壳聚糖纳米粒 |
1.3.2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1.4 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
1.4.1 提高酶蛋白稳定性 |
1.4.2 缓释药物 |
1.4.3 增强抗菌剂的抑菌效果 |
1.5 肉仔鸡体外胃肠道消化模拟研究 |
1.5.1 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研究的方法 |
1.5.2 影响体外消化的因素 |
1.6 论文设计思路 |
1.6.1 研究背景 |
1.6.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条件优化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剂与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CSNPs-Phy的制备 |
2.2.2 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和Zeta电位的测定 |
2.2.3 包埋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2.3 CSNPs-Phy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
2.3.1 壳聚糖分子量对制备CSNPs粒径的影响 |
2.3.2 单因素实验 |
2.3.3 正交实验 |
2.3.4 重复性验证实验 |
2.4 CSNPs-Phy的表征 |
2.4.1 FTIR |
2.4.2 DSC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CSNPs-Phy的制备及工艺条件优化 |
2.5.2 CSNPs-Phy的表征 |
2.6 小结 |
第三章 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的体外特性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试剂与材料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
3.2.2 游离植酸酶和包被植酸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
3.2.3 CSNPs-Phy的体外蛋白释放实验 |
3.2.4 CSNPs-Phy的体外生物降解实验 |
3.2.5 冻干保护剂对CSNPs-Phy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游离酶和包被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
3.4.2 CSNPs-Phy的体外蛋白释放 |
3.4.3 CSNPs-Phy的体外生物降解实验结果 |
3.4.4 添加冻干保护剂对CSNPs-Phy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对肉仔鸡饲料的体外消化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试剂与材料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实验日粮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两步法模拟肉仔鸡胃肠道消化过程 |
4.2.2 游离酶和包被酶对饲料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3 数据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酶制剂的相关特征分析 |
1.1 应用酶制剂的作用 |
1.2 酶制剂使用效果不一致的原因 |
2 酶制剂的主要种类 |
2.1 作用于黏性谷物的酶制剂 |
2.2 作用于非黏性谷物的酶制剂 |
2.3 微生物植酸酶 |
2.4 淀粉酶和蛋白酶 |
2.5 作用于非谷物类的酶制剂 |
3 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分析 |
4 结语 |
(3)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分布及利用情况概述 |
1.2.1 农作物秸秆概念及种类 |
1.2.2 中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
1.2.3 秸秆的饲用价值 |
1.2.4 影响秸秆饲料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
1.2.4.1 木质素 |
1.2.4.2 植物单宁 |
1.2.5 秸秆饲料的生物加工处理方式 |
1.2.5.1 酶制剂处理方式 |
1.2.5.2 微生态制剂处理方式 |
1.3 饲用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
1.3.1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 |
1.3.2 纤维降解酶在植物细胞壁降解中的作用机理 |
1.3.3 纤维降解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4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
1.4.1 益生菌制剂的发展 |
1.4.2 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理 |
1.4.3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4.3.1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
1.4.3.2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发酵机理 |
1.4.3.3 益生菌制剂处理粗饲料 |
1.5 粗饲料处理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
1.5.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
1.5.2 反刍动物对植物细胞壁的消化吸收 |
1.5.3 扫描电镜的发展与应用 |
1.6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
1.6.1 粗饲料处理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6.2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1.6.3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
1.6.3.1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 |
1.6.3.2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类 |
1.6.3.3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作用机理 |
1.6.3.4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8 研究内容 |
1.9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处理 |
2.1.2 样品收集与测定 |
2.1.2.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测定 |
2.1.2.2 荞麦秸秆、稻草与苜蓿干草的发酵品质测定 |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
2.2.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 |
2.3.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日粮的处理 |
3.1.2 试验器材 |
3.1.3 试验试剂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
3.2.2 酶菌混合处理对稻草纤维结构的影响 |
3.2.3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茎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
3.2.4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叶片纤维结构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4.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4.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
4.1.5 试验仪器 |
4.1.6 试验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方法 |
4.1.6.1 瘤胃液的采集 |
4.1.6.2 瘤胃发酵参数测定 |
4.1.6.3 瘤胃菌群的测定 |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7.1 瘤胃参数相关数据统计 |
4.1.7.2 瘤胃菌群测定数据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4.2.2.1 16S rDNA基因V3+V4区域扩增结果 |
4.2.2.2 稀释曲线 |
4.2.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OTU及物种数量的影响 |
4.2.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
4.2.2.5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Beta多样性的影响 |
4.2.2.6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
4.2.2.7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
4.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
4.2.3.1 对舍饲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
4.2.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
4.2.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4.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5.1.2 试验仪器 |
5.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5.1.4 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
5.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5.1 瘤胃液的采集 |
5.1.5.2 宏基因组测定 |
5.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
5.2.2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
5.2.3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
5.2.4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
5.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6.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6.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
6.1.5 试验样品采集 |
6.1.5.1 生长性能数据的采集 |
6.1.5.2 血液样本的采集 |
6.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6.1.6.1 生长性能指标 |
6.1.6.2 血液生化指标 |
6.1.7 数据统计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重变化的影响 |
6.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6.2.3 经济效益分析 |
6.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6.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6.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
6.3.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动物分组 |
7.1.2 试验日粮 |
7.1.3 饲养管理 |
7.1.4 样品和数据采集 |
7.1.5 分析测定方法 |
7.1.5.1 屠宰性能测定 |
7.1.5.2 羊肉理化性质指标分析 |
7.1.5.3 羊肉营养成分分析 |
7.1.6 数据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7.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
7.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7.3 讨论 |
7.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7.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
7.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八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
8.1 总体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三种不同替抗物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指标、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抗生素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
1.1.1 抗生素的概念 |
1.1.2 抗生素的使用历史 |
1.1.3 抗生素在家兔生产上的应用 |
1.1.4 使用抗生素产生的问题 |
1.1.5 禁抗历史 |
1.2 酶制剂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
1.2.1 酶制剂的概念 |
1.2.2 复合酶制剂的分类 |
1.2.3 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理 |
1.3 益生菌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
1.3.1 益生菌的概念 |
1.3.2 益生菌的种类 |
1.3.3 益生菌的作用 |
1.4 甘露寡糖及其在兔生产上的应用 |
1.4.1 甘露寡糖的概述 |
1.4.2 甘露寡糖的来源及理化特性 |
1.4.3 甘露寡糖的生物活性 |
1.5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养管理 |
2.1.4 试验饲粮 |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长性能 |
2.2.2 免疫器官指数 |
2.2.3 血液指标 |
2.2.4 消化道酶活性 |
2.2.5 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
2.3 讨论 |
2.3.1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肉兔死淘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对肉兔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3 对肉兔血液指标的影响 |
2.3.4 对肉兔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
2.3.5 对肉兔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现状 |
1.2 限制棉粕、菜籽粕利用的原因 |
1.3 棉粕与菜籽粕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现状 |
1.4 家禽消化道消化酶的分泌规律 |
1.4.1 内源酶的分泌变化规律 |
1.4.2 日粮结构对内源酶活性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2 试验育成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5 消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2.6 肠道组织切片的制作 |
2.7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消化道形态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
5 结论 |
6 课题创新点与展望 |
6.1 课题创新点 |
6.2 课题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6)低蛋白日粮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痛点一:我国蛋白原料短缺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
1.2 痛点二:饲料利用率低,尤其是蛋白利用率低 |
2. 低蛋白日粮 |
2.1 低蛋白日粮概念 |
2.2 理想蛋白质概念 |
2.3 蛋鸡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 |
2.4 低蛋白日粮应用现状和理论尚待完善的探讨 |
2.5 低蛋白日粮饲料添加剂营养调控技术 |
3.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二、试验研究与分析讨论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时间和地点 |
1.2 试验设计 |
1.3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1.4 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 |
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2.3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4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指数的影响及肝脏切片观察 |
2.5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的影响 |
2.6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指标的影响 |
2.7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8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9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肠道健康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3.3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健康的影响 |
3.5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指标的影响 |
3.7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8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9 低蛋白日粮及营养调控技术对蛋鸡产蛋后期肠道健康的影响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蜘蛛酶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饲用蛋白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1.1.1 国内外饲用蛋白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1.1.2 饲用蛋白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添加方法 |
1.1.3 饲用蛋白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
1.1.3.1 饲用蛋白酶制剂在家禽上的应用 |
1.1.3.2 饲用蛋白酶在猪上的应用 |
1.1.3.3 饲用蛋白酶制剂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
1.1.4 饲用酶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2 蜘蛛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1.2.1 蜘蛛酶来源 |
1.2.2 蜘蛛酶的主要作用机制 |
1.2.3 蜘蛛酶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 |
1.2.3.1 蜘蛛酶在家禽上的应用 |
1.2.3.2 蜘蛛酶在猪上的应用 |
1.2.3.3 蜘蛛酶在奶牛上的应用 |
1.3 展望 |
2 引言 |
试验一 蜘蛛酶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血清理化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
1.4 饲养管理 |
1.4.1 试验场所 |
1.4.2 预试验阶段 |
1.4.3 正式试验阶段 |
1.4.4 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测定 |
1.4.5 血样的采集及血清指标测定 |
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蜘蛛酶对泌乳奶牛产奶量的作用效果 |
2.2 蜘蛛酶对乳成分的影响 |
2.3 蜘蛛酶对泌乳奶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蜘蛛酶对泌乳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3.2 蜘蛛酶对乳品质的影响 |
3.3 蜘蛛酶对泌乳奶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二 蜘蛛酶制剂对大尾寒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基础日粮 |
1.4 饲养管理 |
1.4.1 试验场所 |
1.4.2 预试验阶段 |
1.4.3 正式试验阶段 |
1.5 测定指标 |
1.5.1 大尾寒羊生产性能指标 |
1.5.2 大尾寒羊屠宰性能测定 |
1.5.3 大尾寒羊肉品质测定 |
1.6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日粮中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蜘蛛酶对大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8)发酵苜蓿营养特性及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 |
1.1.1 苜蓿中的粗蛋白及应用 |
1.1.2 苜蓿中的碳水化合物及应用 |
1.1.3 苜蓿中的维生素及应用 |
1.1.4 苜蓿中的矿物质及应用 |
1.1.5 苜蓿中的其他活性成分及应用 |
1.2 苜蓿的加工及利用 |
1.2.1 苜蓿的放牧 |
1.2.2 苜蓿的青饲 |
1.2.3 苜蓿的干草调制 |
1.2.4 苜蓿的草粉及草颗粒制作 |
1.2.5 苜蓿的青贮 |
1.2.6 苜蓿的叶蛋白提取 |
1.3 我国养鸡业发展及鸡对苜蓿的利用现状 |
1.3.1 我国养鸡业发展状况 |
1.3.2 鸡的生理消化结构及特点 |
1.3.3 苜蓿在养鸡生产上的应用 |
1.3.3.1 苜蓿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 |
1.3.3.2 苜蓿在肉鸡生长上的应用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品质和营养成份的影响 |
引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原料 |
2.1.2 发酵苜蓿方法 |
2.1.3 试验菌种的培养及计数 |
2.1.4 主要试验器材及试剂 |
2.1.5 发酵苜蓿感官评定 |
2.1.6 发酵苜蓿成分测定及方法 |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水份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2 酵母菌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3 乳酪杆菌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4 纤维素酶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5 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6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品质和营养成份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感官品质、pH、有机酸的影响 |
2.3.2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纤维含量的影响 |
2.3.3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含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2.3.4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酶活性的影响 |
2.3.5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3.6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发酵苜蓿对肉鸡的生长、肉品质和肠道内容物性状的影响 |
引言 |
实验一 发酵苜蓿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1.2 苜蓿来源及处理 |
3.1.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1.1.4 试验日粮配制和饲养管理 |
3.1.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1.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1.2 结果与分析 |
3.1.2.1 发酵苜蓿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2 发酵苜蓿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1.2.3 发酵苜蓿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2.4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清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2.5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2.6 发酵苜蓿对肉鸡粪便营养成分的影响 |
3.1.3 讨论 |
3.1.3.1 发酵苜蓿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3.2 发酵苜蓿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1.3.3 发酵苜蓿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3.4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清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3.5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3.6 发酵苜蓿对肉鸡粪便营养成分的影响 |
3.1.4 结论 |
试验二 发酵苜蓿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2.1.2 苜蓿来源及处理 |
3.2.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2.1.4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3.2.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2.1 发酵苜蓿对肉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3.2.2.2 发酵苜蓿对肉鸡腿肌肉品质的影响 |
3.2.2.3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2.4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3 讨论 |
3.2.3.1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肉色、pH、滴水损失、剪切力的影响 |
3.2.3.2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3.3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4 结论 |
试验三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指数及内容物性状的影响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3.1.2 苜蓿来源及处理 |
3.3.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3.1.4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3.3.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3.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3.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2 结果与分析 |
3.3.2.1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指数的影响 |
3.3.2.2 发酵苜蓿对肉鸡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的影响 |
3.3.2.3 发酵苜蓿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
3.3.2.4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pH的影响 |
3.3.2.5 发酵苜蓿对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 |
3.3.3 讨论 |
3.3.3.1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指数及肠壁厚度的影响 |
3.3.3.2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pH的影响 |
3.3.3.3 发酵苜蓿对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酶活的影响 |
3.3.3.4 发酵苜蓿对肉鸡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3.3.4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文章 |
(9)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日粮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文献综述 |
1 米曲霉 |
1.1 米曲霉的生物学特性 |
1.2 米曲霉在工业上的应用 |
1.2.1 米曲霉在豆豉、豆酱生产中的应用 |
1.2.2 米曲霉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 |
1.2.3 米曲霉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
1.2.4 米曲霉在曲酸生产中的应用 |
1.2.5 米曲霉在酿酒制曲、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
1.3 米曲霉发酵工艺的研究 |
1.3.1 固态发酵 |
1.3.2 液态发酵 |
2 蛋白酶 |
2.1 蛋白酶的性质及分类 |
2.1.1 蛋白酶的性质 |
2.1.2 蛋白酶的分类 |
2.2 蛋白酶的生产和应用 |
2.2.1 蛋白酶的生产 |
2.2.2 蛋白酶的应用 |
3 米曲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3.1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
3.1.1 非淀粉多糖 |
3.1.2 植酸 |
3.1.3 大豆抗营养因子 |
3.2 米曲霉对动物机体的作用 |
3.3 米曲霉对饲料的作用 |
3.3.1 提高饲料蛋白 |
3.3.2 饲料原料的脱毒 |
3.3.3 制成微生物制剂 |
4 微生物酶制剂的应用现状 |
4.1 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4.2 猪生产中的应用 |
4.3 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6 主要研究内容 |
试验一 高产蛋白酶米曲霉菌株的筛选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 |
1.1.2 试剂和原料 |
1.1.3 试验仪器 |
1.1.4 培养基 |
1.1.5 试剂配制 |
1.1.5.1 配制福林试剂: |
1.1.5.2 配制乳酸缓冲液(p H3.0) |
1.1.5.3 配制磷酸缓冲液(p H7.5) |
1.1.5.4 配制10.00 mg/mL酪素溶液 |
1.1.5.5 配制100μg/mL酪氨酸标准溶液 |
1.2 方法 |
1.2.1 孢子数测定 |
1.2.2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1.2.3 菌株初筛 |
1.2.4 菌株复筛 |
1.2.5 粗酶液的制备 |
1.2.6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2.7 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 |
1.2.8 蛋白酶活力的计算 |
2 结果 |
2.1 培养基的选择 |
2.2 初筛 |
2.3 复筛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 |
1.1.2 试剂和原料 |
1.1.3 试验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酶活测定 |
1.2.2 时间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3 含水量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4 温度和翻曲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5 接种量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6 氮源种类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7 碳源种类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8 碳氮比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9 麸皮(载体)添加量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 |
1.2.10 正交试验 |
2 结果 |
2.1 时间 |
2.2 含水量 |
2.3 温度与翻曲 |
2.4 接种量 |
2.5 氮源种类 |
2.6 碳源种类 |
2.7 碳氮比 |
2.7.1 玉米浆与有机氮 |
2.7.2 玉米浆与无机氮 |
2.8 麸皮(载体)添加量 |
2.9 正交试验 |
3 讨论 |
3.1 培养基发酵条件对产酶的影响 |
3.2 培养基组成对产酶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米曲霉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日粮养分利用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 |
1.1.2 培养基 |
1.1.3 试验地点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饲养管理 |
1.2.3 试验安排及样品处理 |
1.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文章总结 |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 本论文的创新点 |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10)饲用酶制剂应用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饲用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
2 饲用酶制剂的主要应用技术 |
2.1 饲用酶制剂的添加量 |
2.2 饲用酶制剂复配技术 |
2.3 饲用酶制剂评估技术 |
2.4 饲用酶制剂的后处理技术 |
3 饲用功能性酶制剂 |
4 未来发展方向 |
四、酶制剂在猪鸡饲料中的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壳聚糖包埋的植酸酶纳米粒制备、特性及体外消化研究[D]. 钱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J]. 夏昊. 畜禽业, 2021(03)
- [3]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D]. 姜碧薇. 宁夏大学, 2021(02)
- [4]三种不同替抗物质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指标、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D]. 孟亦蒙.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5]不同日粮蛋白来源对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D]. 赵帅奇.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低蛋白日粮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D]. 张恒硕. 浙江大学, 2020
- [7]蜘蛛酶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D]. 王铭超.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8]发酵苜蓿营养特性及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D]. 王凯.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9]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日粮养分利用的影响[D]. 马剑青.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2)
- [10]饲用酶制剂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 张广民. 养猪,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