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指肠肿瘤影像学检查选择及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1](2021)在《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2021,上海)》文中研究表明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和对检查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2](2021)在《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文中提出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态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为了体现近年来胰腺癌诊治理念的更新,促进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进行修订,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胰腺癌诊断、外科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胰腺癌合并寡转移、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标本的标准化检测及切缘状态评估、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系统治疗、基因学检测、术后随访等若干热点问题,评述现状与进展,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提出40项指导性建议,并根据证据质量对每项建议进行推荐强度分级,以规范我国胰腺癌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多学科特别是外科诊治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杨尹默,田孝东[3](2021)在《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文中研究说明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态势。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居第10位,女性居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病死率的第4位[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病死率的第6位[2]。作为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胰腺癌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等临床特点,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4](2021)在《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态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为了体现近年来胰腺癌诊治理念的更新,促进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进行修订,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胰腺癌诊断、外科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胰腺癌合并寡转移、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标本的标准化检测及切缘状态评估、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系统治疗、基因学检测、术后随访等若干热点问题,评述现状与进展,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提出40项指导性建议,并根据证据质量对每项建议进行推荐强度分级,以规范我国胰腺癌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多学科特别是外科诊治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5](2021)在《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文中提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6](2021)在《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文中研究表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病人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流程。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7](2021)在《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文中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胰腺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和健康体检的普及,pNEN的临床检出率亦呈上升趋势。同时,学术界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使得pNEN的诊疗水平显着提升。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8](2021)在《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文中研究表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患者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姚幸雨[9](2021)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2)研究3D打印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患者术后返院复查随访资料获得肿瘤结局(结局定义为复发转移);2)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同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并对内镜手术与外科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术后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危险因素再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得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手术方式复发率的比较采用校正X2检验;3)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行内镜治疗的17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5例直径较大、结构复杂且手术过程困难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三维重建并3D打印。把3D打印模型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相对比,评估3D打印技术在术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内镜诊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结果:1)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男性90例(58.82%),女性63例(41.18%);G1期114例(74.51%),G2期25例(16.34%),G3期14例(9.15%),接受内镜手术112例(73.20%),外科手术41例(26.80%),5年内复发转移人数26人(16.99%)。手术部位在十二指肠、食管、胃和直肠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31%、3.92%、3.27%和8.50%。采用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92%和13.0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直径、不同病理分级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肿瘤复发转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的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17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中,间质瘤42例(24.42%)、平滑肌瘤105例(61.05%)、神经内分泌瘤7例(4.07%)、脂肪瘤8例(4.65%)、异位胰腺10例(5.81%)。患者年龄50.44±10.01岁,最小17岁,最大76岁;肿瘤直径1.48±1.05cm,最小直径0.3cm,最大直径6.5cm。男性89例(51.74%),女性83例(48.26%);小于55岁113例(65.70%);大于等于55岁59例(34.30%);食管76例(44.19%)、胃90例(52.33%)、十二指肠6例(3.49%);肿瘤直径小于1cm 55例(31.98%)、直径1cm-2cm之间89例(51.74%)、大于2cm 28例(16.28%);EMR切除45例(26.16%)、ESD切除92例(53.49%)、EFTR切除2例(1.16%)、STER切除31例(18.02%)、双镜联合手术切除2例(1.16%);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穿孔4人(2.33%),术中大出血或术后迟发性出血3人(1.74%),术中出现气腹1人(0.58%);3)15例完成3D打印的模型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器官、大血管等结构的毗邻关系。通过3D建模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空间角度从不同方位对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从而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将模型与所切除肿瘤进行对比,3D打印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发生位置、形状、大小、生长方向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学关系。结论:1)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镜下切除经济安全有效。2)3D打印模型的清晰度远远高于CT、EUS等二维图像,同时它使肿瘤结构变得具象化,可以让医生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与判定,能够帮助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肿瘤情况,避免以往传统手术的相对盲目性,给予患者制定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杨泽煌[10](2021)在《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率低,发现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针对这部分已无手术机会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EBS)或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有着积极意义。但哪种治疗方式更佳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和对比EBS和PTBS两种方式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两种治疗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入院并接受EBS或PTBS治疗的87例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患者接受EBS治疗,38例患者接受PTBS治疗。分别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TBIL、ALT、AST、GGT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肝功能程度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BS组和PTBS组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为85.7%和78.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7)。2.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和36.8%,无统计学差异(P=0.413)。其中EBS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43),PTBS组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更高(P=0.040),均有统计学差异。3.87例患者中共72例胆道引流有效,总体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0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2%和13.5%。E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3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5%和12.4%;PT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31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0%和15.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989,P=0.320)。支架数目是支架通畅率的影响因素(χ2=12.855,P<0.001),其中单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33天,双支架的中位通畅时间为160天。4.8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05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2%和8.3%。E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9%和11.8%;PT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时间为218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4%和4.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57,P=0.6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数目和胆道引流效果与总体生存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引流效果(HR=13.375,P<0.001)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胆道引流有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0天,胆道引流无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0天。结论:1.对于Ⅲ、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是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关键。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BS)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两种治疗方式均可起到这一作用。两者在肝功能的改善程度、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双侧支架相比单侧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方面更有优势,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行双侧支架引流。
二、十二指肠肿瘤影像学检查选择及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指肠肿瘤影像学检查选择及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胰腺癌的诊断 |
1.1 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 |
1.2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胰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
1.3 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
1.4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胰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
1.5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
2 胰腺癌分期与可切除性评估 |
3 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3.1 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 |
3.2 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 |
3.3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价 |
3.4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 |
4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
4.1 胰腺癌病人术前营养评估与营养支持 |
4.2 术前胆道引流 |
4.3 术前腹腔镜探查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
4.4 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在胰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
4.5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治疗中的应用 |
4.6 胰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 |
4.6.1 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
4.6.2 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
4.6.3 胰体尾癌切除术标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
4.6.4 胰体尾癌切除术扩大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
4.7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根治术 |
4.8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姑息性外科治疗 |
5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策略 |
6 胰腺癌合并寡转移的治疗策略 |
7 胰腺癌病人术后管理的若干热点问题 |
7.1 胰腺癌术中营养管路放置及术后营养支持策略 |
7.2 胰腺癌术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 |
7.3 胰腺癌术后腹腔引流管的管理 |
8 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
9 胰腺癌手术标本的标准化检测及切缘状态评估 |
1 0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化疗、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
1 1 基因学检测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
1 2 胰腺癌术后病人随访 |
(5)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级与分期 |
1.1 定义 |
1.2 病理学分类和分级 |
1.3 分期 |
2 临床表现与分类 |
2.1 功能性pNEN |
2.1.1 胰岛素瘤 |
2.1.2 胃泌素瘤 |
2.2 无功能性pNEN |
2.3 遗传相关性pNEN |
3 诊断 |
3.1 临床特点 |
3.2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检查 |
3.3 功能性pNEN的实验室检查 |
3.4 影像学检查 |
3.5 病理学检查 |
3.6 遗传相关性pNEN |
4 手术治疗 |
4.1 术前评估 |
4.2 功能性pNEN的术前准备 |
4.3 局部可切除pNEN的手术治疗 |
4.4 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pNEN的手术治疗 |
4.5 遗传相关性pNEN的手术治疗 |
5 术后辅助治疗 |
6 局部不可切除和转移性pNEN的综合治疗 |
6.1 生物治疗 |
6.2 系统化疗 |
6.3 靶向治疗 |
6.4 PRRT |
6.5 症状控制治疗 |
6.6 肝转移瘤的局部治疗 |
7 预后与随访 |
8 附录 |
(7)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级与分期 |
1.1 定义 |
1.2 病理学分类和分级 |
1.3 分期 |
2 临床表现与分类 |
2.1 功能性p NEN |
2.1.1胰岛素瘤 |
2.1.2胃泌素瘤 |
2.2 无功能性p NEN |
2.3 遗传相关性p NEN |
3 诊断 |
3.1 临床特点 |
3.2 外周血生物标记物检查 |
3.3 功能性p NEN的实验室检查 |
3.4 影像学检查 |
3.5 病理学检查 |
3.6 遗传相关性p NEN的诊断 |
4 手术治疗 |
4.1 术前评估 |
4.2 功能性p NEN的术前准备 |
4.3 局部可切除p NEN的手术治疗 |
4.4 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p NEN的手术治疗 |
4.5 遗传相关性p NEN的手术治疗 |
5 术后辅助治疗 |
6 局部不可切除和转移性p NEN的综合治疗 |
6.1 生物治疗p NEN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SA)和干扰素-α。 |
6.2 系统化疗 |
6.3 靶向治疗 |
6.4 PRRT |
6.5 症状控制治疗 |
6.6 肝转移瘤的局部治疗 |
7 预后与随访 |
8 附录 |
(9)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3D打印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 综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现状和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1.4 肝门部胆管癌分型标准 |
2.1.5 肝门部胆管癌不可切除的诊断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数据收集方法 |
2.2.3 术后疗效定义 |
2.2.4 并发症定义 |
2.2.5 观察指标 |
2.2.6 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肝功能指标比较 |
3.3 引流有效率比较 |
3.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5 支架通畅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
3.6 生存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十二指肠肿瘤影像学检查选择及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2021,上海)[J].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8)
- [2]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07)
- [3]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J]. 杨尹默,田孝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7)
- [4]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21(07)
- [5]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J].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 协和医学杂志, 2021(04)
- [6]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J].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06)
- [7]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J].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6)
- [8]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J].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21(06)
- [9]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D]. 姚幸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10]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D]. 杨泽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肿瘤论文; 神经内分泌肿瘤论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论文; 胰腺肿瘤论文; 内分泌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