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冯帅[1](2021)在《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文中研究说明
朱慧利[2](2020)在《我国保险公司独立董事作用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内外部治理也逐渐加强,但是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投保人利益保护,保险公司营业亏损,管理交易等问题。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保险公司进行外部监管,保险公司也在逐步加强其内部治理,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包括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高管治理等方面。本文从独立董事作用角度分析其治理有效性。通过对国内外保险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我国保险公司独立董事相关研究比较匮乏,很少有学者从独立董事角度对保险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本文选取117家保险公司包括60家财险公司和57家人身险公司作为样本,建立了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 2014-2018年间独立董事作用有效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保险公司中的独立董事比例对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占比、偿付能力溢额、过度投资和过度风险承担没有显着的影响。保险公司独立董事的经管背景对关联交易比例表现为显着的负向影响作用。说明独立董事的经管背景能有效抑制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减少公司的风险。保险公司独立董事的财会审计、保险精算和金融背景对偿付能力溢额均表现为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保险公司独立董事的硕博学历对关联交易占比表现为显着的负向影响作用。独立董事硕博比例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溢额显着正向影响,说明独立董事硕博学历水平有助于保险公司提高偿付能力。独立董事的年龄对付能力溢额和过度风险承担表现为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女性独立董事比例对与过度投资显着负相关说明女性独立董事抑制过度投资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总体上,保险公司独立董事能有有效发挥作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独立董事假设,才能使保险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起到监督咨询作用。
王怡苏[3](2020)在《独立董事责任的有限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公司作为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理论界都对公司治理始终保持着热烈的讨论。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发布的《关于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建立。到现在为止,独立董事的制度在我国还是不够完善,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独立董事责任制度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立法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特殊的规定,因此,近年来独立董事在实践中为违反义务承担责任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时承担与执行董事惩罚力度一样的法律责任,因此理论界与学术界开始重视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问题。在实践中独立董事的某些职责应受到法律原则的限制或豁免。但是,由于我国对独立董事责任的限制和免除的法律规定普遍模糊,独立董事的责任很少可能受到减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职的热情以及积极性,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也不利于法院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司法审判,所以明确独立董事的责任范围,设计适用于独立董事责任的限制与免除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独立董事的责任进行限制并不意味着帮助独立董事无条件的免除其责任,而是对于那些在对独立董事合理范围之外的责任进行免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独立董事的利益,同样又可以在独立董事故意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处罚。本文从独立董事义务是独立董事责任的前提入手,论述了独立董事责任的法理基础。介绍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现状,以及为什么要对独立董事的责任进行限制与免除。同时在借鉴域外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制度设计建议,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理论基础。法律义务是法律责任的重要基础,是产生法律责任的前提。就我国情况来看,我国的独立董事主要包括勤勉义务、忠实义务、以及特别义务。接着介绍了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法理基础,通过法理学的方法在理论层面肯定了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意义与实践空间,为接下来的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是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现实需求。首先介绍了我国独立董事承担责任的现状。根据近年来证监会对独立董事的处罚进行统计,以表格的形式主观的展现独立董事承担责任情况是否普遍以及独立董事承担了多重的责任。接着挑选了近年来独立董事承担责任的典型案件进行分析,主要是对独立董事提出的意见、法院的裁判理由、证监会的处罚理由进行介绍,可以看出独立董事很难逃脱处罚。其次介绍了独立董事承担责任有限性的客观因素。独立董事在履职的过程中,平时几乎很少有机会出现在上市公司,在召开决议的时候才会来到公司,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获得的上市的公司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对于公司资源的获取也是有限的,获得的报酬也是有限的,同时独立董事往往是在上市公司兼职,其所能投入的精力也不多。独立董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专业知识差异也较大而。且有的独立董事不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与能力。以上分析的客观要素决定了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我国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意义,可以帮助督促独立董事更加勤勉的履行其职责,维护中小股东与独立董事本身的合法权益。第三部分是中外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独立责任有限性制度的比较研究,得出来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可以解决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弊端和不足的制度建议。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了不履行应有义务的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日本还对独立董事的责任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限制和免除制度。其目的是使独立董事比其他董事承担更轻的法律责任,以确保更有能力的主管可以减少担忧担任独立董事。根据美国法律,独立董事的职责包括签署法律文件和董事会决议,只要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并根据公司提供的信息或根据某些专业人员(例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等)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查即可。即使最终判决是错误的,也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不会让独立董事负担对公司的赔偿责任,这可以使独立董事在任职时减少了后顾之忧,符合法律原则的公平性原则。第四部分是独立董事有限性的制度设计。尽管许多独立董事已在立法一级获得授权,但由于其薪酬有限以及信息来源是有限的,而且在实践中独立董事多为兼职。因此它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参与公司的特定事务。为独立董事履职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加独立董事的任职动力。笔者在对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域外经验中可以借鉴的地方。主要是从事前免除与事后免除两大类方式进行设计。事前免除的方式可以在独立董事的赔偿责任发生之后,快速准确的帮助独立董事解决其承担责任以及赔偿问题。事后免除的方式是独立董事责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配合事前免除的方式进行的。两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独立董事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独立董事更加勤勉尽责的履职其工作职责。
郭晨[4](2019)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研究 ——基于万科三位独董言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独立董事表现出的不作为和失职让人们对独董的作用产生怀疑,“花瓶独董”、“独董不独立”、“独董不懂事”成为人们对独立董事的评价,独董制度因未实现预期目的而广受诟病。最近,万科独董刘姝威对宝能的炮轰又将独董制度推向了风口浪尖,其写给证监会主席的信和发布的《宝能的“颜色革命”》的文章更是引发公众争论,独董应该如何履职成为热议,而回想“万宝之争”管理层和大股东华润对深圳地铁重组决议进行对峙的过程中,万科前任独董首次扮演了一个异常重要的角色,张利平的“回避投票”和华生的赞成深铁重组并披露公司内部信息的行为对该事件的发展方向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也收到了各界人士的质疑之声,引起公众对独董的再思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包含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主要创新点,然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与分析综述,理清独立董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二部分简要分析我国独董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产生与发展,认为职能定位、文化因素及制度设计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制约了独董制度的发展,以便后文能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环境对独董的履职行为进行深入剖析。第三部分通过以万科董事会中出现的引起热议的独立董事相关问题作为出发点,以三位独董张利平、华生、刘姝威的言行为切入点对其履职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并从他们的行为探讨万科独董本身以及独董制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普遍性问题,对探究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责和履职边界具有很大帮助。第四部分分析万科三位独董行为引出的万科独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独董制度的完善具有的重大启示,据此提出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合理化建议。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麦展棠[5](2017)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引入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视角》文中指出独立董事是董事会的成员。独立董事制度出现是随着公司不断发展,逐步出现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后,为解决在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公司的状况下,如何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而建立。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也是基于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和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的境况而强制要求的。虽然独立董事制度被寄于保障中小股东及相关利益人的权益的使命,而且在法律、法规上高规格地赋予独立董事相关权利、职权。然而,独立董事制度未在操作上,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相互困扰问题,而未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其功能。在外部问题上,集中体现在受公司治理结构、环境,股权比例等顶层、根本属性因素,而产生的一系列结构性和制度性的问题和困难;在内部问题上,主要由于选聘制度、行使职权、资格能力以及权益风险等实施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因素,通过其直接、间接、延伸或衍生出操作性问题和困难。因为独立董事是通过董事会会议以及以董事的身份发挥其职能和作用,所以,要发挥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必然要从保障和提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着手,从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因素对症下药。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原因有方方面面,有独立董事制度自身因素、有独立董事个人素质因素,也有制度外部法律环境因素,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找出独立董事独立性不足的原因。找准影响独立性的原因后,本文试图从引入独立董事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视角来分析保障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可行性,并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对独立董事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指出引入该制度能克服独立董事独立性不足的困境,最后从该制度自身改进、改变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完善外部法律环境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该制度实效性的途径。独立董事有其不尽完善的一面,但其制度设计是具有先进性和适应性,只要通过多途径和手段对其独立性加以保障,使其更符合现代公司治理发展的需要,相信独立董事制度能发挥其作用,保障我国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以及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高悦[6](2017)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的十余年中,理论界与实务界始终对此争论不断。很少有像独立董事制度这样一方面得到了顽强的强制实施,一方面却引起了如此热烈争议的监督性质的制度设计。积极意义上,独立董事可以对公司治理层和大股东起到了牵制、制衡作用,对平衡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矛盾、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矛盾等问题均有帮助;而质疑者认为,公司独董只是上市公司美化形象的道具,称其为“花瓶董事”,认为该制度并未真正起到实质作用。而在其中,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一直是各方研究的重点。在职能方面,其他国家大多将独立董事作为监督机构,将其职能定位于监督。但由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欧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均有不同,即我国同时设置了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因此独立董事的职能也会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经验虽有借鉴意义,但不能直接使用。本文由万科“6.17”董事会及其会后事件为切入点,在分析这次事件中存在的尚无定论的法律问题后,探寻其根源,发现问题在于独立董事的职权仍界定不清,而职权的根源又在职能。因此,本文在对案例中体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首先对独立董事的职能进行细致分析,并最终将其确定在监督职能和在决策中倾向性保障中小股东利益上;其后依据对其职能的定位,对独立董事的相应职权,以及相关保障进行逐层递进的分析,并最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完善意见。
高垚[7](2017)在《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文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了十几年之久,但该制度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像我们最初引进之一制度时预想的那样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在双层监督机制下暴露了更多的问题。所以,制度本身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这一制度所表现出来的疲软状态。由此,在我国多年来一直受到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与探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制度摆脱花瓶的宿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公司发展的实践也要求我们必须对独立董事制度加以重视。近年来由于股市的动荡不安,对许多上市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越来越呼吁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从法律层面以及实践层面上加以运用。公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有独立董事。正如独立董事的名称一样,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就是“独立”二字,失去了独立性的独立董事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中独立性因种种原因屡屡被破坏,本文试图从独立董事这一制度的本质出发,研究造成该制度在我国缺乏独立性的原因,而最为关键的是找出完善这一制度的良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同时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独立董事一般理论的概述,分为三部分,第一,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概念、特征、发展历史、以及功能定位。这部分内容是研究的基础,相关概念的清晰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基础。在这部分中独立董事的特征和功能定位是重点。独立董事的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兼职性、客观性和专业性。第二,介绍了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该意义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对内,二是对外。第三,介绍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有哪些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和分析国外主要国家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以及对我国有哪些启示。主要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一个是作为独立董事制度创始国的美国,一个是与我国存在一些相似性的日本。通过对这两个国家独立董事独立性法律规制的研究得到了以下四方面的启示:第一,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相结合;第二,促进利益机制向多元化发展;第三,重视社会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四是市场调节与法律规制互为补充。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法律规制,以及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具体原因。该部分内容从现实入手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实态进行了分析,选取典型案例作为引入,具体分析了独立性缺失的几个方面。接下来通过罗列具体的法律或规定对现有的具体法律规制予以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原因:既有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同时也有现实的原因,例如:薪酬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成本效益的不相对等。第五部分,是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法律规制的完善。首先,完善股权结构,通过法律的规定逐步向分散的股权结构转变,在股权结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要抑制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控制,加强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其次,划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责,探讨独立董事制度永远绕不开监事会,要明确二者的职责分工,建立起双层的监督体系和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再次,建立专门机构综合管理独立董事,也就是独立董事的备选机构。第四个方面,完善独立董事的聘用及罢免,关于选聘方面可以尝试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而对于罢免程序要通过具体的规定使罢免程序规范有序。最后,关于独立董事薪酬的设想。
王雪丹[8](2017)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文中认为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正式推行了独立董事制度。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23条,成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引进该制度的创新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重大问题,例如独立董事实际在运行中并不独立、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进行完整和有效地解决,独立董事制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及灵魂,是独立董事最基本的品格,也是其任职和行权的基础。失去独立性的独立董事,也即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为独立董事不得与公司股东及其管理层有实质性的利益关系,所以独立董事在履职过程中被认为是客观、公正的。因此,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制约公司大股东滥用职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域外有关国家关于独立董事的界定,归纳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含义以及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独立董事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以及缺陷的原因分析。在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独立董事的具体实践,为更好地保障独立董事独立性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意见。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是关于域外有关国家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第一部分主要列举了美国、英国、日本在不同时期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同规定。虽然,美国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发源地,但是由于美国各州都有各自的立法权,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并未有统一的规定。在英美法系中,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国家之一。实际上,英国并没有独立董事的称谓,只有非执行董事;且英国的非执行董事制度并未有立法上的规定,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报告在总体上架构了独立董事制度。大陆法系的日本,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时间较晚,且适用并不广泛,其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日本公司治理原则》,而我国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大多散见于各规范性文件中。综上,笔者通过对各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同规定,总结出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共性。在分析共性的基础上,归纳出独立董事独立性所具有的特点。第二章主要是关于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分析。结合目前的立法形式与立法内容可知,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现状并不尽人意,立法层级较低、内容分散模糊。通过数据分析独立董事的履职情况,实际上我国引入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独立董事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独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当初引入该制度的初衷。针对实际操作中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影响独立董事实际不独立的原因,主要从制度本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独立董事的个人素质。第三章主要是关于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完善措施。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较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应将独立董事纳入法律的范畴,进一步丰富独立董事在任职资格、任职条件、任职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力争在立法层面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法律规制的前提下,辅之必要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独立董事人才市场以及不断完善独立董事的监管机制。
王华,沈洋[9](2016)在《独立董事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上市公司治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在提高公司业务水平、完善内部控制、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发挥独立董事巨大效用的前提是他们能够尽忠职守,这就要让他们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报酬,许多上市公司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独立董事能够充分行使职权、发挥应有职能的重要保障。完善独立董事激励制度是独立董事制度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这决定着独立董事的工作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出来。文章将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我国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并参照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谈一谈自己对独立董事激励制度的一些认识,希望对促进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断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贡晨飞[10](2016)在《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立董事制度是平衡和监督公司权利的一种管理制度,该制度可以牵制公司大股东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保障公司规范运行。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使我国公司更好的发展,可却存在既不独立也不"懂事"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介绍,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发展,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及其发挥的作用,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求有效的机制方法,从而保障该制度在我国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二、浅议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保险公司独立董事作用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保险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节 保险公司治理相关文献综述 |
一、保险公司治理 |
二、保险公司独立董事治理 |
第三节 独立董事作用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外独立董事作用研究 |
二、国内独立董事作用研究 |
三、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一节 理论分析 |
一、独立董事与委托代理理论 |
二、独立董事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独立董事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四、独立董事作用机理 |
第二节 保险公司独立董事有关研究假设 |
一、独立董事比例有关假设 |
二、独立董事背景有关假设 |
三、独立董事学历有关假设 |
四、独立董事年龄有关假设 |
五、独立董事性别有关假设 |
第四章 保险公司独立董事作用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二、变量设计 |
三、研究模型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过度投资模型测算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一、独立董事比例稳健性检验 |
二、独立董事背景稳健性检验 |
三、独立董事学历稳健性检验 |
四、独立董事年龄稳健性检验 |
五、独立董事性别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独立董事责任的有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理论基础 |
一、独立董事责任的源起与发展 |
二、独立董事义务是独立董事责任的前提 |
(一)勤勉义务 |
(二)忠实义务 |
(三)特别义务 |
(四)独立董事义务产生独立董事责任 |
三、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法理基础 |
第二章 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现实需求 |
一、独立董事承担责任的实践现状 |
(一)立法现状 |
(二)承担责任现状 |
二、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客观因素 |
(一)独立董事履职信息与资源有限 |
(二)独立董事投入精力有限 |
(三)专业知识差异较大 |
(四)独立董事的任职风险与其利益及保障不匹配 |
三、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意义 |
(一)督促独立董事更加勤勉地履行职责 |
(二)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
(三)维护独立董事的合法权益 |
第三章 中外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比较研究 |
一、日本独立董事责任的限制与免除 |
二、美国独立董事责任的限制与免除 |
三、我国独立董事责任的限制与免除 |
四、美日两国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制度借鉴 |
第四章 我国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制度设计 |
一、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重构原则 |
(一)权责相统一原则 |
(二)利益均衡原则 |
二、独立董事责任有限性的制度设计建议 |
(一)确定以过错原则为主的归责原则 |
(二)完善独立董事责任的认定标准 |
三、建立独立董事责任限制和免除机制 |
(一)事前免除 |
(二)事后免除 |
(三)建立法律责任之外的其他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研究 ——基于万科三位独董言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相关研究评价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
2 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 |
2.1 独董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与独立董事制度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独立董事制度 |
2.1.3 信号传递理论与独立董事制度 |
2.2 我国独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2.2.1 我国引入独董制度的历程 |
2.2.2 我国独董制度的现状 |
2.3 我国独董制度目前的发展困境 |
2.3.1 职能定位问题制约其发展 |
2.3.2 文化因素制约其发展 |
2.3.3 独董制度设计不完善制约其发展 |
3 万科三位独董言行引发争议的案例过程分析 |
3.1 万科集团简介 |
3.2 引发独董问题的案例回顾 |
3.3 对独董张利平的言行分析 |
3.3.1 对深铁重组案回避投票:独董有权回避表决吗? |
3.3.2 从张利平言行看独董制度存在的问题 |
3.4 对独董华生的言行分析 |
3.4.1 赞成深铁重组:丧失独立性还是首次展现独立性? |
3.4.2 披露公司内部信息:违反了法律法规? |
3.4.3 指控宝能华润:是行使独董权利吗? |
3.4.4 从华生言行看独董制度存在的问题 |
3.5 对独董刘姝威的言行分析 |
3.5.1 多次抨击宝能:还具备任职资格吗? |
3.5.2 致信证监会:履职方式是否合适? |
3.5.3 发布《宝能的“颜色革命”》:沦为管理层“代言人”? |
3.5.4 从刘姝威言行看独董制度存在的问题 |
4 万科三位独董言行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启示 |
4.1 细化独董独立性的界定标准 |
4.2 建立独董的回避表决制度 |
4.3 加强对独董知情权的保障 |
4.4 建立对独董信息披露的指引 |
4.5 界定独董履职边界,构建问责机制 |
4.6 完善独董激励机制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引入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界定 |
2.1 独立董事的概念与特征 |
2.1.1 独立董事的概念 |
2.1.2 独立董事的特征 |
2.2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概念和内涵 |
2.2.1 独立性概念 |
2.2.2 独立性内涵 |
2.3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价值目标 |
2.3.1 实现公司内部权力制衡 |
2.3.2 弥补监督机制弱化的缺陷 |
2.3.3 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
第三章 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及独立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
3.1 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 |
3.1.1 独立董事“不独立” |
3.1.2 独立董事“不懂事” |
3.1.3 独立董事“不理事” |
3.2 独立董事独立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
3.2.1 独立董事内部机制的因素 |
3.2.2 独立董事的自身因素 |
3.2.3 制度外部环境的因素 |
第四章 引入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保障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可行性分析 |
4.1 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概念 |
4.1.1 执业资格制度的概念 |
4.1.2 独立董事执业资格制度的概念 |
4.1.3 独立董事事务所制度的概念 |
4.2 独立董事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机制设计 |
4.2.1 独立董事执业资格制度的机制设计 |
4.2.2 独立董事事务所制度的机制设计 |
4.3 引入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保障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可行性分析 |
4.3.1 克服选任制度非独立性的困境 |
4.3.2 克服薪酬制度非独立性的困境 |
4.3.3 克服任期过长非独立性的困境 |
4.3.4 克服专业资质非独立性的困境 |
4.3.5 克服履职时间非独立性的困境 |
4.3.6 克服人情关系非独立性的困境 |
第五章 提升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实效性的途径 |
5.1 改进制度主体自身特征 |
5.1.1 建立全国独立董事协会 |
5.1.2 建立独立董事行业准则 |
5.1.3 提高独立董事的执业水平 |
5.2 转变服务对象的特征 |
5.2.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5.2.2 处理好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关系 |
5.2.3 改善独立董事行权环境 |
5.3 完善制度外部法律环境 |
5.3.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法律体系 |
5.3.2 完善相关配套法律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独立董事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独立董事概念及其特征 |
2.1.1 独立董事的定义 |
2.1.2 独立董事的特征 |
2.2 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
2.2.1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和发展 |
2.2.2 独立董事制度理论基础 |
2.3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概况 |
2.3.1 独立董事分布情况 |
2.3.2 独立董事履职情况 |
第3章 万科“6.17”董事会及相关事件分析 |
3.1 万科、“6.17”董事会及会后事件 |
3.2 案例反映出的独立董事履职问题 |
3.2.1 独立董事职权界限不具体 |
3.2.2 独立董事履职保障与监管不完善 |
第4章 独立董事的职能与职权 |
4.1 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 |
4.1.1 董事会职能定位 |
4.1.2 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 |
4.1.3 独立董事的决策职能 |
4.1.4 独立董事监督与决策职能的平衡 |
4.2 独立董事的职权界限 |
4.2.1 实现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相应职权 |
4.2.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划分 |
第5章 独立董事履职的保障与监管 |
5.1 专业知识 |
5.2 信息支持 |
5.3 时间投入 |
5.4 激励与约束机制 |
5.4.1 激励机制 |
5.4.2 约束机制 |
第6章 完善独立董事履职相关制度的建议 |
6.1 完善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制度 |
6.2 完善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 |
6.3 完善独立董事相关立法结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2 独立董事制度的一般理论 |
2.1 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
2.1.1 独立董事的含义 |
2.1.2 独立董事制度的特征 |
2.1.3 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历史 |
2.1.4 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定位 |
2.2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
2.2.1 公司内部治理的意义 |
2.2.2 公司外部社会性的意义 |
2.3 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影响 |
2.3.1 动摇制度本身的基础 |
2.3.2 影响公司治理的完善 |
2.3.3 限制独立董事独立权的行使 |
3 国外主要国家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及启示 |
3.1 主要国家的法律规制 |
3.1.1 美国的法律规制 |
3.1.2 日本的法律规制 |
3.2 对我国的启示 |
3.2.1 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相结合 |
3.2.2 促进利益机制向多元化发展 |
3.2.3 重视社会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 |
3.2.4 市场调节与法律规制互为补充 |
4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现状及法律规制的缺失 |
4.1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 |
4.1.1《公司法》的规制 |
4.1.2《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规制 |
4.1.3《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制 |
4.2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缺乏的原因 |
4.2.1 法律规制过于笼统 |
4.2.2 薪酬机制依赖性过高 |
4.2.3 发表独立意见风险较大 |
4.2.4 成本-效益不相对等 |
4.3 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实态分析 |
5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法律规制的完善 |
5.1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5.1.1 建立分散的股权结构 |
5.1.2 有效抑制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控制 |
5.1.3 加强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
5.2 明确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责分工及责任承担 |
5.2.1 建立分工明确的双层监督体系 |
5.2.2 建立具体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
5.3 建立统一的独立董事备选机构 |
5.3.1 建立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独立董事资格标准 |
5.3.2 提高独立董事的职业道德标准 |
5.3.3 明确独立董事备选机构的职能 |
5.4 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与罢免程序 |
5.4.1 建立市场化的选聘机制 |
5.4.2 建立规范的罢免程序 |
5.5 完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 |
5.5.1 建立双层薪酬体制 |
5.5.2 明确薪酬发放主体 |
5.5.3 明确薪酬组成部分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域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 |
第一节 域外有关国家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 |
一、美国独立董事制度 |
二、英国独立董事制度 |
三、日本独立董事制度 |
第二节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含义及特点 |
一、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含义 |
二、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特点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现状 |
一、立法形式 |
二、立法的具体内容 |
第二节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三节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原因 |
一、制度本身因素 |
二、外部环境因素 |
三、独立董事的个人素质 |
第三章 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完善措施 |
第一节 独立董事的立法形式 |
第二节 独立董事独立性在立法上的具体内容 |
一、完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条件及程序 |
二、完善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
第三节 完善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外部策略 |
一、建立健全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制度 |
二、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监管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9)独立董事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独立董事及其激励制度 |
(一)独立董事及独立董事制度 |
(二)独立董事激励 |
三、独立董事激励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其必要性 |
(一)中国的现状 |
(二)外国的现状 |
(三)独立董事激励的必要性 |
四、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适当津贴的确定 |
(二)激励的方式比较单一 |
(三)由谁支付 |
(四)知情权等权利的缺失 |
五、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发展的建议 |
(一)建立独立董事工作评价体系 |
(二)建立独立董事市场和长期激励机制 |
(三)设立薪酬委员会 |
(四)给予独立董事足够的行权保障 |
六、个人认识———利益分享与情感激励 |
七、结语 |
(10)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独立董事的定义及内涵 |
二、外国独立董事制度 |
(一)美国独立董事制度。 |
(二)日本独立董事制度。 |
三、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
四、独立董事在中国的现状 |
(一)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过度。 |
(二)独立董事既不独立也不“懂事”。 |
(三)相应的法律缺陷。 |
五、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完善的措 |
(一)完善选拔、薪酬机制。 |
(二)建立激励、声誉机制。 |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
四、浅议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 冯帅.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2]我国保险公司独立董事作用实证研究[D]. 朱慧利. 南开大学, 2020(07)
- [3]独立董事责任的有限性研究[D]. 王怡苏.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4]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研究 ——基于万科三位独董言行分析[D]. 郭晨. 云南大学, 2019(03)
- [5]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引入执业资格制度和事务所制度的视角[D]. 麦展棠. 兰州大学, 2017(04)
- [6]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 高悦. 天津财经大学, 2017(05)
- [7]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D]. 高垚. 河北经贸大学, 2017(02)
- [8]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D]. 王雪丹. 华东政法大学, 2017(07)
- [9]独立董事激励问题研究[J]. 王华,沈洋.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6(08)
- [10]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J]. 贡晨飞. 商,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