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白玥[1](2020)在《基于软交换的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的改造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力通信的主要业务类型分为关键运行业务和事务管理业务两类,其中关键运行业务信息量不大,但对通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事务管理性业务则具有业务种类多、变化快、通信流量大的特点。近年来公司各单位的行政语音系统发展迅猛,现有的电力程控交换机技术水平落后,核心设备运行至今已有十多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基于这种条件,在保留传统语音业务的基础上引入语音通信网的新技术和新业务,实现现有系统的增容和新业务的接入,对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系统中的各项协议、SIP特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将软交换技术和传统程控交换cc08进行了比较,引出电力行业升级语音交换系统的可行性结论。以鄂尔多斯电网行政交换网升级改造需求为主要研究目标,包括组网设计、网络与承载方案、互联互通、终端接入等方面的问题,重点研究了鄂尔多斯行政交换网的组网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以语音交换系统的改造工程为依托,完成了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的升级改造,通过实际大话务量测试的各项性能指标,验证了软交换网改造后的性能提高了鄂尔多斯电力通信的稳定性,为内蒙古电力公司电网的稳定运行以及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保坤,武文学[2](2020)在《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文中指出相对于传统程控交换机的硬交换概念,软交换实现了硬件的软件化,采用软件实现控制功能和网络分层功能,并已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论文讨论了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目前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发展方向,最后给出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软件换能够实现跨域控制,满足用户对话音、视频音频各种多媒体实时业务,是实现新一代话音通信及多媒体和数据交互的核心技术,是下一代网
屈毅,张卫婷[3](2020)在《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系统概述、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控制算法、总结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随机分布系统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把握系统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研究的领域;在分析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明确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算法是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随机系统研究前提是系统变量的统计特性服从高斯分布,采用差分或微分建立系统的模型,已具备了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系统,主要研究与应用成果有马尔可夫控制、方差控制、自校正控制等,其目
赵雪[4](2019)在《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语音通信的交换方式已经从最初的空分交换方式发展到了现下的分组交换方式。科技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不前,在下一代的语音通信系统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IP数据包软交换方式将会逐步缩减现有其它电话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空间。本文对当前使用的各类语音通信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国内地铁行业内应用比较成熟的数字程控交换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重点针对软件换技术进行了相关技术及应用探讨,对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应用特点、软件交换能够提供的新功能和具体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成都地铁未来的线网规划要求,考虑未来用户规模和业务的规划,对后期地铁线路形成网络后的公务电话系统维护和扩展方面进行探讨。在分析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系统建设、维护成本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地铁语音电话网络设计方案。本文中的软交换设计紧密结合了成都地铁未来的建设发展趋势,以成都地铁7、10号线的环形地铁线路工程与COCC控制中心工程为实际案例背景,结合语音设备的地域分布和用户数量分布的具体情况,对基于软交换的7、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COCC专用电话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对如何进行电话系统组网进行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研究。通过对未来地铁内网用户规模的预估,确定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放式数据通信平台,计算机网络自诞生以来不是那么安全的。因此,针对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文中结合已有的地铁软交换应用案例,对如何保障安全这一重要因素和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地铁通信新技术采用以前,有必要进行相关应急灾备倒切的研究工作,为后续地铁软交换维保工作提供应急情况下的设备保障,提高维保效率。通过对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技术进行的详细论述和研究,充分展现了软交换技术在地铁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设计未来地铁通信系统建设的新方案后,不仅给后期地铁运营期间的通信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也进一步增强了地铁专业人员对软交换技术的掌握力度。
樊丽珍[5](2017)在《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单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含义,针对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其应用效果,促进网络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好的为用户提供通信网络服务。
吴燕群,林文明[6](2016)在《移动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这也使得我国移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发展的速度逐渐跟不上人们的需求,从而国家的通信技术人员只有不断更新通信技术和引进先进设备。其中软交换技术就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引入使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蓬勃发展。下面将针对软交换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1软交换技术的概述1.1移动通信软交换技术的定义移动通信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演变的核心内容之一。在
庞爱丽[7](2014)在《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设计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通信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技术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电信业务和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性转变和固定业务向移动业务的战略性转变。面对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电信运营商不仅需要依靠用户量的增长来提供收入增长,而且要在新的业务应用和消费模式中找到新的发展向。这就要求运营商一方面采用新的网络技术和产品有效的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采用新的网络技术使目前和将来即将出现的多网运营的建设得以兼顾。产业界已达成共识:目前分离的语音、数据,多媒体和移动网络必将逐步融合演进至集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了下一代网络产生的背景,对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2、叙述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体系结构,介绍了 NGN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研究了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策略。分别针对PSTN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国际互联网、接入网、传输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3、研究了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核心—软交换技术,包括软交换的概念、整体结构和关键协议,分析了软交换的接入能力、业务能力、网络管理机制以及技术优势。重点研究了软交换的业务和应用的开发情况,并且对软交换和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出了融合演进策略。根据NGN和软交换技术自身的特点,对现有网络与软交换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进行了研究。4、论述了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工程的设计方案,利用黑龙江电信现有的城域网资源和可利用的本地接入网资源,按照NGN网络分层的要求,从网络容量和可扩展性,运营成本和能力以及投资等几方面,对黑龙江电信的NGN试验网工程设计了方案,研究制定了路由组织、私网穿越、QoS实现、网络带宽等方案;通过对网络的安全分析提出了防护方案,并且提出了计费、网管、同步的方案。同时,对用户编号、IP地址分配、信令点编码等网络资源进行了规划。从而优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和成本。
王丽丽[8](2014)在《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已成为驱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要素。电力系统行政交换网络是为电力系统生产和经营管理业务建立的网络,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潮下,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可视化调度、可视化检修、可视化应急通信等业务的需求不断提出,新业务给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和视频业务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语音业务。现有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各业务独立组网、分离运行,综合业务提供能力差,网络扩展和运维成本高,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多元化、可视化和宽带化的发展需求。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传统网络向NGN演进提供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软交换技术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为承载网,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融合。电力系统引人软交换技术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软交换技术和电力系统通信两个方面出发,对唐山电力通信网、行政程控交换网和数据承载网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进而提出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建设方案,针对唐山电力的特点探索统一通信业务平台的组建原则和建设方案,软交换系统接入现网方案和用户割接方案。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的实施为唐山电力通信系统向下一代网络平滑过渡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更是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应用体验。
沈佑田[9](2013)在《计算机软交换技术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软件应用渗透到高速发展的各领域。近几年计算机软交换技术受到国内外电子通信业的广泛关注,伴随着网络信息交换的迫切需要有了进一步发展,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软交换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技术层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解析,介绍了计算机软交换技术的特征,涉及的协议,软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利用软交换技术的网络设备在现实中的技术应用。展望软交换技术发展的前景和当前发展软交换技术面临的问题。
刘俊杰[10](2012)在《软交换技术及其在NGN建设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科技进步等因素一直在推动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单一的语音通话变为数据、图像、语音等的综合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将变得更加的复杂、丰富、个性化和智能化,原有的网络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人们期待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来提供新一代的通信业务。在这种背景下,NGN,一种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使得在新的一代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可以说NGN开启了传统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步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IP网络的建设步伐。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分组交换控制技术,成为了NGN网络建设中的核心技术。随着3G牌照的发放,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开始了分组交换网络的建设工程,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减少网络建设投资、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如何提高网络质量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分别介绍软交换技术及NGN网络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如何利用软交换技术建设NGN网络,实现现有网络向NGN网络的平滑过渡,同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来详细的介绍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利用软交换技术对原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为NGN网络的思路和具体过程。
二、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软交换的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的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现状分析 |
1.2.1 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 |
1.2.2 国家电网公司语音软交换系统应用现状概况-以河南省电网为例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介绍 |
2.1 传统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分析 |
2.1.1 C&C08呼叫处理系统概述 |
2.1.2 软交换的概念 |
2.2 软交换的协议研究 |
2.2.1 软交换与协议 |
2.2.2 H.323协议 |
2.2.3 SIP协议 |
2.2.4 H.248协议 |
2.2.5 SIP与H.323的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现状 |
3.2 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存在的问题 |
3.3 鄂尔多斯电网软交换系统建设发展目标 |
3.4 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鄂尔多斯电网软交换系统的组网设计 |
4.1 接入方式设计 |
4.1.1 终端用户接入 |
4.1.2 软交换系统的接入 |
4.1.3 IP电话系统的接入 |
4.2 服务器与存储容量设计 |
4.2.1 服务器设计 |
4.2.2 存储容量设计 |
4.3 网络设计 |
4.3.1 对承载网的要求 |
4.3.2 端到端时延 |
4.3.3 丢包率 |
4.3.4 软交换承重带宽要求 |
4.4 安全防护及可靠性要求 |
4.4.1 数据网的安全性要求 |
4.4.2 信息安全防护 |
4.4.3 通信业务安全 |
4.4.4 环境和可靠性要求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验证 |
5.1 呼叫模型 |
5.2 最大注册用户数测试 |
5.3 域内用户呼叫处理能力测试 |
5.4 域内呼叫处理稳定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 |
2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2.1 软交换在语言长途网的应用 |
2.2 软交换在固网智能改造中的应用 |
3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 |
3.1 推动传统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过渡 |
3.2 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
(3)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 |
1.1 系统概述 |
1.2 系统研究意义 |
2 系统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系统静态模型 |
2.2 系统的动态模型 |
3 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
3.1 系统常用性能指标 |
3.2 常用控制算法 |
(4)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软交换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介绍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成都地铁通信系统概述 |
2.2 成都地铁电话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公务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2.2.2 专用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2.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1 设计原则 |
2.3.2 常用的地铁电话通信系统交换技术 |
2.3.2.1 程控交换的特点和功能 |
2.3.2.2 软交换技术特点和功能 |
2.3.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公务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
2.3.4 与其它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
2.4 软交换技术应用故障情况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与容灾测试 |
3.1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
3.1.1 系统构成及方案说明 |
3.1.2 业务功能 |
3.1.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3.2 成都地铁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
3.2.1 系统结构及方案说明 |
3.2.2 业务功能 |
3.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3.3 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测试 |
3.3.1 测试目的 |
3.3.2 容灾方式 |
3.3.3 容灾演练前准备 |
3.3.4 演练实施方案 |
3.3.5 容灾测试内容及测试结果 |
3.3.6 容灾演练影响 |
3.4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方案选择 |
3.4.1 1:1配置模式 |
3.4.2 1:0配置模式 |
3.4.3 两种容灾方式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专用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
4.1 软交换在COCC专用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
4.2 成都地铁COCC线网专用电话系统方案设计 |
4.2.1 组网规划 |
4.2.2 业务功能 |
4.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4.2.4 互联互通接口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软交换技术的含义 |
二、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1、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位置。 |
2、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功能。 |
3、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策略。 |
(7)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任务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 |
2.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
2.2 NGN的体系结构 |
2.3 NGN的主要技术特点 |
2.4 NGN的关键技术 |
2.4.1 软交换技术 |
2.4.2 高速路由/交换技术 |
2.4.3 大容量光传送技术 |
2.4.4 宽带接入技术 |
2.5 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研究 |
2.5.1 PSTN网络的演进 |
2.5.2 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 |
2.5.3 国际互联网的演进 |
2.5.4 接入网的演进 |
2.5.5 传输网的演进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交换技术及发展 |
3.1 软交换的概念 |
3.2 软交换的整体架构 |
3.3 软交换的关键协议 |
3.4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
3.4.1 特点综述 |
3.4.2 软交换综合接入能力 |
3.4.3 强大的业务能力 |
3.4.4 策略化的网络管理机制 |
3.5 软交换的技术优势 |
3.5.1 成本优势 |
3.5.2 业务优势 |
3.6 软交换的业务和应用的开发情况 |
3.6.1 主要应用方式 |
3.6.2 在IP城域网上提供本地电信业务 |
3.6.3 在骨干数据网上提供长途电信业务 |
3.6.4 与IN进行网络和业务互通 |
3.6.5 与现有H.323 VOIP互通的方案 |
3.7 软交换与现有网络的关系 |
3.7.1 软交换对PSTN向下一代网络融合演进解决方案 |
3.7.2 软交换和H.323 VoIP网络互通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方案 |
4.1 网络实施方案 |
4.1.1 工程概况 |
4.1.2 互通方案 |
4.1.3 路由组织 |
4.1.4 信令网关(SG)设置方案 |
4.1.5 私网穿越设备 |
4.2 承载网建设方案 |
4.2.1 网络传送层建设 |
4.2.2 QoS实现方案 |
4.2.3 网络带宽需求 |
4.3 网络资源规划 |
4.3.1 用户编号方案 |
4.3.2 IP地址分配方案 |
4.3.3 信令点编码 |
4.4 网络安全 |
4.4.1 安全分析 |
4.4.2 防护方案 |
4.5 运营支撑系统方案 |
4.5.1 计费 |
4.5.2 网管 |
4.6 同步 |
4.6.1 时间同步 |
4.6.2 时钟同步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软交换与电力通信网 |
2.1 下一代网络(NGN)简介 |
2.2 下一代网络的优势 |
2.3 电力通信网研究 |
2.3.1 电力通信网发展现状 |
2.3.2 电力通信网承载的业务 |
2.3.3 电力通信网存在问题分析 |
2.4 软交换在电力通信系统技术发展中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交换技术和关键协议 |
3.1 软交换技术简介 |
3.2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
3.3 固定软交换网络 |
3.4 软交换使用的主要协议 |
3.4.1 会话启动协议(SIP) |
3.4.2 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解决方案 |
4.1 唐山电力行政交换系统现状和技术选择分析 |
4.1.1 唐山电力行政交换系统现状 |
4.1.2 唐山电力新建行政交换系统需求分析 |
4.1.3 唐山电力行政交换系统的技术选择 |
4.1.4 软交换技术比较分析 |
4.2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承载网的选择 |
4.2.1 软交换对承载网的技术要求 |
4.2.2 唐山电力分组交换网络调研 |
4.2.3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承载网的选择和建设方案 |
4.3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组网方案 |
4.3.1 方案总述 |
4.3.2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组网方案和网络拓扑图 |
4.3.3 唐山电力行政程控交换系统支持的业务 |
4.3.4 网络管理系统要求和功能 |
4.4 唐山电力行政程控交换系统向软交换系统过渡方案研究 |
4.4.1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接入现网方案 |
4.4.2 模拟分机用户割接至软交换方案 |
4.4.3 多媒体彩铃的实现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统一信业务平台方案探索 |
5.1 UC统一通信平台建设的原则 |
5.2 功能需求 |
5.3 针对唐山供电公司提出的技术建议方案 |
5.3.1 总体架构 |
5.3.2 应用系统架构 |
5.3.3 唐山电力行政程控软交换系统统一通信平台各业务模块部署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计算机软交换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软交换技术产生背景及应用现状 |
1.1 产生背景 |
1.2 软交换应用现状 |
2. 软交换技术 |
2.1 技术特征 |
2.2 软交换体系结构 |
2.3 软交换网络设备 |
3. 软交换技术前景 |
3.1 有远景的技术 |
3.2 待研究的问题 |
4 结语 |
(10)软交换技术及其在NGN建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2 软交换技术基础 |
2.1 软交换起源及概念 |
2.2 软交换的体系架构 |
2.2.1 软交换的总体架构 |
2.2.2 接入层 |
2.2.3 传输层 |
2.2.4 控制层 |
2.2.5 业务层 |
2.3 软交换的功能特点 |
2.3.1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
2.3.2 软交换的优点 |
2.3.3 软交换的意义 |
2.4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
3 NGN网络 |
3.1 什么是NGN |
3.2 NGN体系结构 |
3.3 NGN的关键技术 |
4 软交换技术在NGN中的应用——运营商组网方案 |
4.1 NGN组网策略 |
4.2 NGN体系各层组网方案 |
4.2.1 控制层软交换组网方案 |
4.2.2 局端网络组织方案 |
4.2.3 PSTN汇接局优化改造和长途分流 |
4.2.4 接入层的网络组织方案 |
4.2.5 应用层网络建设要求 |
4.2.6 承载网建设方案 |
4.3 PSTN平滑过渡NGN整体组网解决方案——全网智能化 |
4.3.1 全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及特点 |
4.3.2 全网智能化的模式 |
4.3.3 全网智能化的组网方案 |
4.3.4 软交换设备内置SSP功能时的组网方案 |
4.3.5 PSTN网络具有SSP功能时的组网方案 |
5 跨大区全网智能化工程技术方案 |
5.1 工程概述 |
5.2 网络规划 |
5.3 双归属实施方案 |
5.3.1 数据设定原则 |
5.3.2 端局数据设定说明 |
5.3.3 软交换中心SoftX3000数据设定说明及编号方案 |
5.3.4 信令链路配置说明 |
5.3.5 中继电路配置说明 |
5.3.6 新增端局、局向配置说明 |
6 L省W运营商智能网系统融合实施方案 |
6.1 L省W运营商智能网系统融合实施目标 |
6.2 智能网系统融合技术方案建议 |
6.2.1 L省W运营商现有智能网络结构 |
6.2.2 L省W运营商各地市原智能网结构及说明 |
6.2.3 L省W运营商原SSP智能网承载业务说明 |
6.2.4 L省W运营商新建NGN智能网结构及业务概要 |
6.3 融合后业务流程说明 |
6.3.1 SSP融合后业务流程触发顺序原则 |
6.3.2 融合后业务触发流程说明 |
6.3.3 融合后原特殊业务的处理 |
7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软交换的鄂尔多斯电网语音交换系统的改造设计[D]. 白玥. 内蒙古大学, 2020(04)
- [2]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 罗保坤,武文学. 电子世界, 2020(15)
- [3]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研究综述[J]. 屈毅,张卫婷. 电子世界, 2020(15)
- [4]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5]浅析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应用[J]. 樊丽珍. 中国新通信, 2017(20)
- [6]移动通信中软交换技术分析[J]. 吴燕群,林文明. 电脑迷, 2016(04)
- [7]黑龙江电信NGN试验网设计方案研究[D]. 庞爱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4)
- [8]唐山电力行政软交换系统方案研究[D]. 王丽丽.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9]计算机软交换技术的分析研究[J]. 沈佑田. 煤炭技术, 2013(01)
- [10]软交换技术及其在NGN建设中的应用[D]. 刘俊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