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舒血宁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2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韩断[1](2020)在《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下抑郁症以其高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等特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聚焦。抑郁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现阶段临床上抑郁症患者普遍接受的治疗方式是以长期口服抗抑郁药物为主,但这些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起效慢,服用周期长,撤药反应明显,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尚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或者效果不明显而不愿服用药物。另由于各种原因如精神疾病偏见带来的病耻感,或由于对抑郁症缺乏相应的认识等,导致抑郁症患者在疾病初期临床就诊率和治疗率低。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在“针灸临床研究报告的回顾与分析”报告中指出抑郁症是已经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明针灸治疗明确的疾病之一。电针治疗抑郁症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罗和春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几十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科学地证明了电针百会和印堂穴用于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参阅文献,发现实验设计方案多选用抗抑郁药作为对照组,很少将电针治疗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研究,且多数研究都没能进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从而很难掌握其远期疗效。本研究设计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希望为针灸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提供临床思路。[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明确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双太阳、双合谷)这组穴方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及通过对比分析明晰电针和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同时观察远期疗效,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依据,以期望在临床推广。[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针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电针组)25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2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统计的病例数为45例。两组均选用的穴位均为百会、印堂、四神聪、双太阳、双合谷。电针组于百会、印堂、双太阳4个穴位的针柄上接电针仪(SDZ-V型),选择连续波,频率为1Hz~2Hz,幅度以患者感觉有针尖跳动感且舒适为度。对照组在上述穴位上不接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时间为每次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6周(共计18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末、第4周末及第6周末各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1次,6个月后随访,评估HAMD量表1次。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通过治疗前后HAMD量表减分率得出两种疗法的有效率;统计分析各量表的评分及相应的因子评分,观察结果。[结果]1.经过一个疗程6周共计18次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23/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1%(22/15),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6>0.05);2.HAMD、SDS、HAMA和SAS量表评分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MD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4.SDS、HAMA和SAS量表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开始后第2周,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HAMD量表因子评分比较,睡眠障碍因子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P=0.01<0.05);其他各因子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个月后随访结果和治疗6周结束后,HAMD量表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和单纯针刺对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作用;2.在改善HMAD量表评分上,电针组优于单纯针刺组;3.电针和单纯针刺对治疗抑郁症伴有的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效果相当;4.两组在治疗开始的第2周即快速起效;5.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电针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更有优势;6.6个月后治疗效果仍可以维持;
赵振海[2](2018)在《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联合抗抑郁药治疗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以显着而持久的心情低落、兴趣下降、身体疲乏和精力减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患病率高、治愈率低、自杀率和复发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5000万~6000万抑郁症患者,不仅其自身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如何提高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其中治疗难度最大、危害最重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随着抑郁症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深刻认识到除生物学因素以外,社会和心理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多个国家抑郁症治疗指南以及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任何一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皆为首选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表明,心理治疗对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减少其复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易感因素,其长期疗效可能优于药物治疗。因此,抑郁症的心理治疗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的各个环节都与文化因素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西方心理治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西方的心理治疗用于中国人有其较大的不足和局限性。鉴于此,研究、发展适合中国人的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1.目的根据汪卫东教授的人格毕生发展假说“蚕茧理论”,通过大样本的“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ang’s Memory-Trac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ventory,WMPI)的测评,研究正常人与心理疾病患者的人格发展特点,分析“胆气”与人格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胆气的差异,阐述“胆气”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研究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技术)联合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TIP技术对提高人格要素“胆气”的作用;探讨TIP技术的临床优势及意义。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2.1理论研究研究抑郁症与人格的相关性,通过文献复习、分析、整理,尤其是总结汪卫东教授的人格毕生发展假说“蚕茧理论”,分析抑郁症发病与中医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人格要素“胆气”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2.2调查研究本课题以WMPI为研究工具,采用横断调查法,研究对象为正常人、精神疾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分析WMPI中胆气分量表与其他分量表和量表总分的相关性;分析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胆气的差异性,分析验证胆气的作用、重要性及意义。2.3临床研究以40例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简称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TIP技术(简称TIP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WMPI胆气分量表进行测评,通过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观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两组的的临床疗效,探讨TIP技术在治疗重度抑郁发作中的作用以及临床优势,探讨TIP技术提高人格要素“胆气”的作用。3.结果3.1 理论研究3.1.1 应对方式不当,消极的防御方式及归因方式是患抑郁症高危因素;高神经质、高内倾、依赖和自我批评、诉情障碍、消极完美主义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人格易感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过度自卑、缺乏自信心,对自我的形象和力量过度贬低,从而易患抑郁症。3.1.2汪卫东教授提出了人格毕生发展的假说,即人格蚕茧理论。他认为个体的人格产生、发展是以时间为“纲”,以发展要素为“目”的立体式螺旋上升过程,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动态平衡是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3.1.3“勇怯,”是人格发展的初始因素,随后形成“胆气”,这是个体最重要、最核心的人格要素。勇怯主要来源于亲子关系状况,勇怯之间具有动态的阴阳平衡关系,胆气的勇怯决定了胆主决断功能的强弱,胆气的勇怯与情志活动紧密相关,胆气的提高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胆气虚怯可能是抑郁症最核心的病因病机。3.2调查研究3.2.1通过WMPI大样本的数据分析,WMPI总分与胆气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37;其次是自我,为0.805。胆气分量表评分与WMPI总分和其他分量表分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胆气与人格总分、自我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是0.837、0.728。统计学检验表明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在总分、胆气分和人际关系、世界观、思维方式、性发展、教养方式、生活事件、意志力等维度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3.2.2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胆气量表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童年期胆气总分及胆气的四个维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期和青年期,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在胆气及人际恐惧、适应力这两个维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恐惧和莫名恐惧没有差异。研究表明童年期胆气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要重视胆气以及人际恐惧和适应力的提高。3.2.3胆气勇怯平衡能够调节情志、维持个体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健全。胆主决断和情志之间关系密切,胆气和情志最相关,胆通过对情志作用而影响五脏六腑,侧面印证了“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及“百病皆生于气”。调查研究验证了胆气虚怯是抑郁症最核心的病因病机,由此可见胆气对于心理健康非常重要。3.3临床研究3.3.1治疗有效率及HAMD评分改善情况两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指标HAMD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第8周的抑郁症状改善最明显,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两组组间比较显示,以减分率作为疗效指标,治疗8周后TIP组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8周TIP组HAMD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重线性回归逐步法(α1=0.05,α1=0.10)筛选对治疗8周HAMD得分有影响的因素,发现最终影响治疗8周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有:基线得分情况、年龄、分组代表的治疗方法。提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治疗前病情越重,年龄越大疗效越差,采用TIP技术治疗的疗效越好。对于重度抑郁发作,TIP技术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明显优于支持性心理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 WMPI胆气分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4周、8周总分及各维度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8周与治疗4周相比无明显变化;TIP组除莫名恐惧外,治疗4周和8周总分及各维度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8周除莫名恐惧外,总分及各维度分较治疗4周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4周与治疗8周两组间除莫名恐惧外,TIP组胆气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P组除莫名恐惧外,胆气总分及各维度分随疗程呈进行性下降,胆气异常改善作用持续加强。4.结论4.1抑郁症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先天禀赋不强、应激事件刺激、应对方式不当、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归因方式等密切相关。“胆气”是个体最核心的人格要素,胆气勇怯失衡,“胆主决断”功能失职可能是抑郁症发病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研究表明胆气虚怯可能是抑郁症发病最核心的病因病机。4.2 WMPI人格量表调查研究表明人格总分与胆气具有最高的相关性,“胆主决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与情志最为相关。胆气可以调节情志、促进人格发展和健全、维持心理健康。胆气分量表调查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胆气及胆气的四个维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童年期胆气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调查研究验证了胆气虚怯是抑郁症患者最核心的病因病机。抑郁症的治疗首先要重视胆气虚怯的治疗。4.3 TIP技术可以提高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矫正胆气虚怯。TIP技术属于本土创新心理治疗方法,是治疗抑郁症的治本之策,对于提高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有着积极作用。TIP技术治疗抑郁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徐伟婷[3](2017)在《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很高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本论文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内分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海马c-jun、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等角度入手,探讨了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观察了54例患者,其中电针组28例,百忧解26例。电针组患者头部取百会、印堂穴,肝郁脾虚配阳陵泉、三阴交穴,心脾两虚型配内关、三阴交穴,肝肾阴虚配太溪、三阴交穴。得气后接电针仪,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6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口服,每日一次,20mg/次,共服用6周。结果显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百忧解相同,但电针对焦虑躯体化症状及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百忧解,且副作用明显少于百忧解。实验研究: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200-230g,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及百忧解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及百忧解组动物制备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模型组令实验动物自然恢复,不给予任何治疗;电针组在造模同时取百会、三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一次,共21天;百忧解组在造模同时同时采用百忧解灌胃治疗,治疗剂为1.67mg/kg,每日一次,共21天。研究结果如下:1.造模后的大鼠在规定时间内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而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加实验动物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减少大鼠鼠尾悬挂实验大鼠不动时间,表明电针可以显着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2.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升高。电针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浆CORT和ACTH水平,使之趋于正常。3.模型组大鼠海马c-ju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图象分析表明BDNF阳性细胞光密度降低。电针治疗后c-j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且阳性细胞光密度增加。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fos阳性细胞光密度也增加。电针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c-fos阳性细胞光密度也显着降低。文献研究(一)国内外研究进展1.祖国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识1.1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疾病。抑,有抑制,压抑,按压的含义。郁,有忧愁,忧伤,愁闷,沉闷的含义。抑郁是病人抑制自己内心忧愁苦闷体验,使其不向外表露出来的意思。祖国医学多以郁证或郁病为名。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以"五郁"立论,为后世治"郁"学术思想开创先河。1.2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抑郁症除了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外,还包括许多躯体不适如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性欲减低、头痛、头晕、口渴、咽喉不适、胸闷、心慌、胃痛、腹胀、大便不调等。中医学虽无抑郁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状、病因及病机的论述却散在于许多古代医籍中,内容极为丰富。祖国医学中百合病、脏躁、梅核气、郁症等病描述的症状与抑郁症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常用治疗上述疾病的方药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应以中医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脏腑辨证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方药进行治疗。(二)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识1.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Deperssion)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指心境显着而持久的低落,至少为期二周以上,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疾病。此病常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1]。此病非意志力能克服,若未经治疗,症状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2.抑郁症的流行病学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曾患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抑郁症,15%的重度抑郁者可因自杀而导致死亡。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抑郁症列为21世纪发展中国家致残的首要因素。3.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抑郁症的病因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然而,各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这些研究似乎能解释部份抑郁症的原因,但仍然有其局限性。现在一般认为抑郁症是由遗传倾向和早年不幸的生活事件如儿童虐待或照顾缺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无疑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这些相互作用导致系统,CRF和NE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和外周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神经生物学变化持续到成年,导致应激反应系统功能亢进,从而对成人的各种形式的应激敏感,这种应激反应系统的功能亢进被假定为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的易感性的基础。如果反复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就有可能出现抑郁症或焦虑症。另外,从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角度也能解释一部份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4.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动物模型可以将临床治疗学与基础研究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为精神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手段,对于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寻找和筛选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种方法可以用作抑郁动物模型的制备。这些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激模型,神经生化机能改变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孤养和分养动物模型等。结论:电针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电针可通过降低降低血浆血浆CORT和ACTH水平、提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调节海马c-jun及c-fos蛋白表达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起作用的。本课题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总结归纳了抑郁症的中医病名溯源、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认识以及传统治疗方法和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概况。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内分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海马c-jun、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等角度入手,探讨了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百忧解相同,但电针对焦虑躯体化症状及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百忧解,且副作用明显少于百忧解。因此,电针治疗抑郁症更适合于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针可通过降低降低血浆血浆CORT和ACTH水平、提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调节海马c-jun及c-fos蛋白表达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起作用的。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概况的回顾与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等诸多方法,其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但在诊断和疗效标准、证型规范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一般的临床经验总结或诊疗观察上,因此提出以下相应的研究设想。1.需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标准统一化。中医药治疗本病,无论是采用辩证分型或专病专方及针灸治疗,均有较好疗效,许多资料都设立了对照组,证明了其疗效优于西药或与西药相比无明显差异。因为研究方法的不规范,诊断和疗效评判标准的差异,以致影响了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影响了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总体水平的评估,因此就需要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评判标准统一化,在临床研究方面须设计周密,使辨证和用药及针灸处方更客观。2.加强病因病机研究综观古代和现代的有关文献,无论是从西医还是中医学角度,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以致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足够的可供参考的客观评价指标。我们应当采用现代思维方法及研究手段,多从中医角度来探索其致病因素。3.积极开展药理药比研究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靠西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有的其至还很严重,反而使病人加重抑郁、焦虑状态。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待开发,努力研制开发对治疗该病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新药,有可能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突破口。而要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药,就要运用所建立的"证"的动物模型,进行中药药理药化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临床研究,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筛选出临床疗效显着、有应用前景的中药,进一步开发成为新药。因此如何有效地改革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使本病的治疗朝规范化、简单比方面迈进,已成为当务之急。4.加强综合治疗及其获效机制研究因为本病难愈,所以应用一种疗法或单方单药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奏效,或仅仅收到短暂效果,如能采取综合治疗,就可体现明显的优势。针药并用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在临床上已证明其疗效确切。因此,针灸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针刺疗法已是医疗竞争中必须拥有的技术力量,其增效互补作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针刺原理的研究,对针灸治疗作用机制作深层次的阐明,以揭示其奥秘,为全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鹏飞[4](2014)在《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性疾病。本文主要对针刺治疗抑郁的现状做一综述。
张晓南,黄世敬[5](2014)在《银杏叶抗抑郁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银杏叶制剂的药理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将银杏叶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总结为4个方面,分别是对神经递质类的调节,包括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抗自由基作用保护神经元;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作用;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神经元,并分析了银杏叶制剂在临床分别于中、西药联用的疗效特点、起效时间和用药周期的特点,总结提出临床抑郁症应早期联合使用银杏叶,发挥其显效快速的特点,并应当推广配合使用,起到预防和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作用。
肖启,王鹤秋,顾成宇,任志斌,李冰凌[6](2013)在《舒血宁注射液合并米氮平治疗抑郁症48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临床常用抗抑郁的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状,还可改善焦虑症状和认知损害[1],但仍然有较多的副作用或经过药物治疗后病情仍迁延,且有复发和加重的趋势,尚无更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4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周磊[7](2011)在《电项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而,对抑郁症的治疗日显重要。而西医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许多药物的副作用,例如失眠、恶心、口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使用及疗效,传统中医治疗抑郁症疗效显着,尤其是针灸疗法报道较多,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机理研究。本课题从电项针疗法研究入手,将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左洛复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抑郁症:中西医基础与临床》2006年第一版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左洛复组)、治疗组(B电项针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6周)后分别按照Davis JM的HAMD划界分,中医症候积分和SDS进行评分结果:(1).HAMD减分疗效做标准进行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5),组间治疗前后总减分差值无显着差别(p>0.05);以HAMD有效率做标准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着(p<0.05)(2).以中医症状减分疗效为标准进行比较,两组内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别显着(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总减分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别(p<0.05);以中医症候有效率做标准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3).以SDS评分疗效做标准进行比较,两组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别显着(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总减分差值有显着差别(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电项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显着。2.电项针治疗抑郁症效果优于左洛复(有效成分舍曲林辉瑞公司研制),且副作用小可操作性强。
黄艳[8](2010)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P300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观察抑郁症患者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药)的同时,进行针刺督脉经穴为主的针药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比较,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及提高其治疗效果,探讨督脉调神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优势。同时从认知及内分泌学的角度来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以期拓宽针药结合治病的临床应用范围。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编码分成单纯西药组(30例)和针药结合组(30例)两组。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口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症药物,共服6周。针药结合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百会、印堂、风府、大椎、风池(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隔日针刺1次,1周治疗3次,共针刺治疗6周。随证配穴:肝气郁结加太冲;肝郁痰阻加丰隆、太冲;心脾两虚加足三里、脾俞;肝肾阴虚加太溪、肝俞、肾俞。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治疗6周,6周后总结、统计并比较二组的疗效。目前,抑郁症治疗以西药抗抑郁为主,抗抑郁症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能预防其复发,并有较多的毒副作用,如眩晕、头痛、失眠、紧张、激动、焦虑、恶心、呕吐、口干、消化不良和腹泻;也可见有厌食、体重减轻、倦怠、失眠、颤抖、惊厥和性欲减退及性功能障碍等,长期服用可能会损害肠胃功能及肝肾功能,致患者难以坚持服药,服药时间长还有一定的依赖性。(1)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比对照组高26.7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对焦虑/躯体症状、睡眠情况改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自觉症状及睡眠情况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较单纯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针刺具有减轻西药治疗抑郁症的毒副反应的作用。Asberg副作用量表(SERS)评定结果显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的副作用在治疗6周后,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5)针药结合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P3波。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治疗后,两组同期P3潜伏期及波幅有统计意义(p<0.05)。(6)针药结合治疗能提高甲状腺功能TSH水平。甲状腺功能检测在治疗后,两组同期的TSH有统计意义(p<0.05)。1、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针药结合能更好的改善焦虑和躯体等症状且起效早,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针药结合既是一种能提高治疗抑郁症疗效、又可减轻西药副作用的理想方法。4、针药结合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波P3的作用。5、针药结合能改善甲状腺功能TSH水平。
苏亚妹[9](2010)在《五脏俞埋线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研究五脏俞简易穴位埋线结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00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称HAMD)评分的影响,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途径。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抑郁症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及对照组帕罗西汀组(治疗中脱失共12例),实际参加研究者58例。对照组每日晨起口服帕罗西汀20mg,连续服用6周;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取穴:双侧心俞、肺俞、脾俞、肝俞和肾俞,虚证配足三里、实证配丰隆。每周埋线一次,连续埋线6次,同时服用帕罗西汀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p300测定及HAMD评分共2次;在治疗1周及6周后行抗抑郁药物副反应评定量表评定共2次。结果①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患者HAMD评分、P300潜伏期、药物副反应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②两组间治疗后在对患者HAMD评分、药物副反应积分影响方面比较,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在患者P300潜伏期变化方面比较,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在患者P300波幅变化方面,治疗前后两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帕罗西汀组治疗抑郁症疗效均较好;②五脏俞埋线加帕罗西汀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抑郁症安全、方便、有效;③P300潜伏期延长是抑郁症的状态性标志,而P300波幅似无特殊意义;认知电位P300作为电生理检查,是抑郁症临床疗效的客观评定依据之一。
王欣君[10](2009)在《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SSRIS抗抑郁药起效较慢,因此对抑郁症的病程和预后转归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延迟起效会增加病人的致残或意外发生的危险性,而且抗抑郁药的副反应也会因起效慢而加重病情和降低依从性。因此,快速起效的抗抑郁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症状、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而且也会减少功能损害和降低自杀的危险性,同时,快速起效对抑郁症的社会经济负担减轻亦具重要意义。来自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起效快(与SSRIS相比较而言),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效应规律和特点之一,探索其中的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阐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特点,有利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快捷的抗抑郁治疗措施。【方法】①将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50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②制作慢性应激模型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氟西汀)、电针组、针药组,治疗7天时进行大鼠Open-Field法行为学评价、糖水消耗实验和real-time RT PCR法测定中缝核、海马、额叶皮质的5-TH1A受体mRNA、5-TH2A受体mRNA表达。【结果】①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积分在第1、2、4周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比SSRI类抗抑郁药起效快,疗效好。SDS积分在治疗前后无差异,但减分率有差异(P<0.05)。针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量表分值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量表分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来看,在治疗2周时,肝郁脾虚组与心脾两虚组疗效相当,脾肾阳虚组疗效较差(P<0.01);治疗4周后三组证型积分无差异,但肝郁脾虚组减分率低于其它2组(P<0.05)。②对于抑郁模型大鼠,治疗7天时各组行为学评分、体重和糖水消耗量比较,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组的行为学评分、体重和糖水消耗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组的垂直分、体重未出现差异(P>0.05)。但在水平分和糖水消耗量上,电针组、针药组高于模型组、药物组(P<0.05),电针组和针药组相当(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治疗7天后,额叶皮质5-HT1A受体mRNA和5-HT2A受体mRNA的表达各组间并无差异。海马5-TH2A受体mRNA表达下降,而5-TH1A受体mRNA表达上升。对于5-HT2A受体mRNA,电针组和针药组在中缝核、海马都有显着提高,而药物组在中缝核没有变化,在海马虽有提高但又低于电针组和针药组。电针组和针药组比较,电针组在中缝核和海马5-HT2A受体mRNA表达显着高于针药组。【结论】①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SSRI类抗抑郁药,且起效速度快,以对HAMD抑郁量表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改善明显为特点;②针药结合可以提高抑郁症及其引起的睡眠障碍的疗效,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上均有优势;③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各个证型的疗效不同,肝郁脾虚组与心脾两虚组疗效相当,脾肾阳虚组疗效相对次之;④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表来评价临床疗效时评分出现差异,故而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特点的量表以及疗效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⑤在动物实验中,针药结合抗抑郁也表现出快速起效,以改善水平穿越活动和嗜糖水性为特点,且电针组和针药组起效相当;⑥电针和针药结合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海马5-HT2A受体水平,降低5-HT1A受体水平,同时避免了激发中缝核的负反馈机制而起作用的。⑦考虑到电针和针药结合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相当,而药物并未起效,所以认为电针在快速起效中起了主要作用。
二、舒血宁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2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舒血宁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2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1. 抑郁症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2. 抑郁症的病因和诱因 |
2.1 遗传因素 |
2.2 神经生化 |
2.3 脑影像学研究 |
2.4 心理社会因素 |
3. 抑郁症的症状学特征 |
3.1 情绪症状 |
3.2 认知表现 |
3.3 动力性表现 |
3.4 躯体性症状 |
4. 抑郁症的诊断 |
4.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4.2 常用的抑郁测评量表 |
5 抑郁症治疗方法 |
5.1 药物治疗 |
5.2 心理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与针灸治疗研究现状 |
1. 中医学文献对抑郁症的认识 |
1.1 文献中的“抑郁症” |
1.2 抑郁症和心(神)的关系 |
1.3 抑郁症和脑的关系 |
2. 针灸治疗抑郁症 |
2.1 针灸“治神” |
2.2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现状 |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试验设计类型 |
1.2 试验所在地 |
1.3 试验时间 |
1.4 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1.8 剔除标准 |
1.9 脱落标准 |
1.10 随机分组 |
1.11 盲法实施 |
1.12 研究干预措施 |
2. 研究观察指标 |
2.1 一般情况记录 |
2.2 结局观察指标 |
3. 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
4. 数据统计 |
5. 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两组疗效分析比较 |
6. 讨论 |
6.1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学认识 |
6.2 选穴依据 |
6.3 疗效结果分析和探讨 |
6.4 创新 |
6.5 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 |
附件2: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件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附件4: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联合抗抑郁药治疗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抑郁症的西医诊疗 |
1.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研究 |
3. 抑郁症的诊疗现状研究 |
4.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抑郁症的中医诊疗 |
1. 抑郁症的中医概述 |
2.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
3. 抑郁症的辨证论治研究 |
4. 抑郁症的针灸治疗研究 |
5. 抑郁症的中医心理治疗研究 |
6.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概述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前言 |
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人格要素“胆气”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
1. 中医心理学的人格内涵及形成 |
1.1 人格定义及内涵 |
1.2 中医心理学的人格内涵 |
1.3 中医学对人格形成的认识 |
2. 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 |
2.1 抑郁症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 |
2.2 抑郁症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 |
2.3 抑郁症人格的测评 |
3. 汪卫东教授人格发展“蚕茧”理论” |
3.1 人格发展“蚕茧”模型概述 |
3.2 蚕茧理论的人格发展模式概述 |
3.3 蚕茧理论的人格结构概述 |
4. 基于忆溯性方法的抑郁症人格研究 |
4.1 人格倾向与人格障碍 |
4.2 基于忆溯性方法的人格倾向分类 |
4.3 人格倾向理论下的抑郁症分类 |
5. 人格要素胆气与抑郁症 |
5.1 胆气概述 |
5.2 胆气与安全感 |
5.3 胆气与人际关系 |
5.4 胆气与胆主决断 |
5.5 胆气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
6. 结果 |
7. 讨论 |
8. 小结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基于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的胆气研究 |
1. 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 |
1.1 WMPI的研制 |
1.2 WMPI的理论、研究方法与结构 |
1.3 WMPI的内容与效度 |
2. WMPI大样本数据对胆气的研究 |
2.1 研究内容 |
2.2 资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抑郁症患者的WMPI胆气研究 |
3.1 研究内容 |
3.2 资料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TIP技术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发作 |
1 临床研究内容及路线图 |
2. 临床研究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和研究工具 |
2.3 病例入组及排除标准 |
2.4 治疗方法和质量控制 |
2.5 临床观察指标及量表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创新点 |
研究不足之处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件2: 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WMPI)胆气分量表 附件3: 抑郁症疾病知识调查表 附件4: 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部分) 附件5 |
(3)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一.祖国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识 |
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三.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及相关研究概况 |
一、抑郁症的定义 |
二、抑郁症的流行病学 |
三、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四、西药治疗抑郁症的现况及疗效评定 |
五、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六、其他动物模型 |
第二章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第二节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一、病例分组 |
二、一般病例资料 |
三、治疗方法 |
第三节 量表评定 |
一、于治疗前 |
二、于治疗前 |
三、疗效标准 |
第四节 结果 |
一、电针对抑郁患者症状的改善 |
二、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副反应的比较 |
三、临床总体疗效评价比较 |
四、电针对抑郁症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
第六节 讨论 |
第三章 电针治疗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及神经内分泌调的调节作用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节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jun、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二节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语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语 |
一、临床研究 |
二、实验研究 |
第二节 展望 |
一、需尽快使诊断规范化 |
二、加强病因病机研究 |
三、积极开展药理药比研究 |
四、加强综合治疗及其获效机制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体针治疗 |
2 电针治疗 |
3 针灸综合疗法 |
4 针药合用 |
(5)银杏叶抗抑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杏叶抗抑郁基础研究 |
1.1 对递质类的调节 |
1.2 抗自由基作用保护神经元 |
1.3 类BNDF作用 |
1.4 抗PAF作用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神经元 |
2 银杏叶抗抑郁临床研究 |
2.1 合并西药 |
2.2 合并中药 |
2.3 用药时间及周期 |
3 讨论 |
(7)电项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1、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1.1 郁证的病名 |
1.2 郁证的病因病机 |
1.3 郁证的辨证论治 |
2、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
3、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现状 |
3.1 临床应用研究 |
3.2 针灸治疗抑郁症机理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治疗方法 |
4、疗效观察及评分标准 |
4.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4.2 中医症状、体征 |
4.3 SDS评分 |
4.4 疗效指标及评定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治疗结果根据各个标准总结如下 |
2、不良反应 |
讨论 |
1、本研究立题依据 |
2、电项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 |
2.1 电项针调节脑干功能 |
2.2 电项针改善脑血液循环 |
2.3 针刺可以调节脑电活动 |
2.4 针刺可以调节细胞免疫 |
2.5 针刺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
3、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HAMD抑郁评分量表 |
附录2 中医症状评分表 |
附录3 SDS抑郁自测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P30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临床症状 |
1.3 病因病机 |
1.4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 |
1.5 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情绪研究 |
2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病位病性 |
2.4 病证诊断 |
2.5 辩证分型 |
3 治疗进展 |
3.1 中医治疗抑郁症治疗进展 |
3.2 西药治疗抑郁症 |
3.3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 |
3.4 其他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一般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方法 |
1.5 疗效评定标准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2 临床研究结果 |
2.1 针药结合和单纯西药对抑郁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
2.2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
2.3 治疗组HAMD量表各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
2.4 针药结合改善SDS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 |
2.5 针药结合改善睡眠的作用优于单纯西药 |
2.6 针药结合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
2.7 针药结合治疗可改善中医证候 |
2.8 针药结合有改善认知功能电位的作用 |
2.9 针药结合改善甲状腺功能TSH水平 |
3 讨论和体会 |
3.1 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
3.2 研究思路及目标 |
4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份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五脏俞埋线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正文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二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录四 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 |
附录五一般情况表 |
附录六 患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一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郁的涵义 |
2 郁证的中医历史沿革 |
3 郁证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4 抑郁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现代研究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3 抑郁症的治疗目的 |
4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
5 抑郁症的长期治疗 |
6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
7 SSRIs抗抑郁的弊端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针灸治疗抑郁症概况 |
1 病因病机 |
2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一 基于西医评价的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病例标准 |
4 排除病例标准 |
5 治疗方案 |
6 统计学处理 |
7 疗效观察 |
8 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二 基于中医评价的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 |
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同临床研究一中的诊断标准。 |
4 治疗方案同临床研究一中的针药组的治疗方案 |
5 疗效观察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1 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 |
实验研究 电针结合氟西汀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5-TH1A受体mRNA、5-TH2A受体mRNA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舒血宁合并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2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D]. 韩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联合抗抑郁药治疗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研究[D]. 赵振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3]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D]. 徐伟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J]. 刘鹏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14(32)
- [5]银杏叶抗抑郁作用[J]. 张晓南,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9)
- [6]舒血宁注射液合并米氮平治疗抑郁症48例[J]. 肖启,王鹤秋,顾成宇,任志斌,李冰凌. 浙江中医杂志, 2013(04)
- [7]电项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D]. 周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5)
- [8]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P300的影响[D]. 黄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五脏俞埋线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D]. 苏亚妹. 贵阳中医学院, 2010(07)
- [10]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D]. 王欣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标签:抑郁症症状论文; 抑郁症自我疗法论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抑郁发作论文; 抑郁症遗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