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味之素”

“味精”和“味之素”

一、“味精”和“味の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曼[1](2021)在《“味精大王”吴蕴初:致富不忘报国》文中研究指明吴蕴初(1891—1953年),江苏省嘉定县(今属上海)人。他十多岁时因家贫辍学,回嘉定第一小学当英文教师得以糊口,15岁时考入陆军部上海兵工学堂半工半读学化学,以刻苦好学成为德籍教师杜博赏识的高材生。1911年吴蕴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兵工学堂任教员,并在杜博开办?

金禛,刘炳华[2](2020)在《谷氨酸钠发展史及其教育价值》文中指出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科书中与谷氨酸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依据HPS科学教育理念,介绍谷氨酸钠的发现、研究与生产的发展史,包括化学家吴蕴初对我国谷氨酸钠工业所做的贡献;揭示谷氨酸钠发展史的教育价值。

夏东东[3](2020)在《民国时期化学工业技术的传入及其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燃烧是人类所接触到的第一种化学反应,也可称之为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人类掌握火种之后,接连着学会了利用火进行照明、冶炼等,但是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活动的起源很早,但是其发展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探索过程,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趋势。民国时期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中国化学史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在中国工业史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化学工业落后,重工业发展水平低下,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不足,但在化学工业史中,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时期,但是仍取得了民国时期化学工业的短暂辉煌。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化学工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且民国时期作为我国化学工业重要的转折点,研究这一时期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关于民国时期化学工业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简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第二章,从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归纳。第三章,对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较全面地梳理了民国时期化学工业从萌芽、兴盛到衰落的演变历程,将民国时期化学工业技术传入的三个阶段,大致划分为“早期萌芽”(1912-1926年)、“中期发展”(1927-1937年)、“晚期衰落”(1938-1949年)并进行了历史内容分析。第四章,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着重总结了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对中国化学史的影响,概况归纳了民国时期化学工业技术传入对民国时期化学、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对民国工业、经济乃至新中国科技的积极影响,并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解释了相关因素的制约和互动,为断代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案例。

黄继红,蔡凤英,关丹,卢涛,杜丽平,侯银臣,廖爱美,魏兆军[4](2020)在《中国味精工业100年综述》文中提出味精最初是1866年德国人从植物蛋白质中提炼过,1908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教授在海带中发现并提取的。我国的味精产业起始于1919年,是我国着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经3年多的钻研研制而成,自1992年以后,我国的味精年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文章综述了创新驱动使我国味精行业从一个高能耗、高粮耗、高污染的行业迈向成熟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了绿色生产味精的强国梦。

吕天石[5](2019)在《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文中指出天津自1860年开埠以来,逐渐成长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进出口港口。至民国时期,天津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洋货进口港。天津港的贸易数据成为反映华北地区经济的重要晴雨表。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梳理了1912年至1937年间的天津港进口贸易的各项有关数据,以洋货为抓手深入研究了其在津的进口转运情形、销售流程、售价、商家、消费群体等多种因素,探讨了天津港口贸易与民众生活的互动关系。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的洋货涵盖了纺织品、食品、五金、工业制品、建筑材料、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燃油类等几大类。本文的研究主体部分按衣、食、住、行这民众日常生活的四方面来分别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进口商品,且多为近代工业制成品作为研究抓手。同时运用大量档案、报刊广告与图表等资料加以阐释民国时期天津港洋货贸易与民众生活变迁之间的关系。在“衣”部分,笔者研究了天津港进口的纺织品、成衣、鞋帽与日化用品,探究了这些商品与民众身体变迁的关系。“食”部分则通过研究天津港的进口食品与药品贸易,从而探究这些商品与民众餐饮习俗变迁的关系。“住”的部分通过研究一些与民众居住空间有关的近代特色洋货产品在天津港的进口情形及华北地区的销运情况,探讨了天津港进口贸易与民众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行”的部分研究民众出行与沟通。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交通工具、通讯传媒设备与民国时期华北民众的交通方式与沟通方式的变迁。观察进口商品货物类型的变化,则呈现出以纺织品、食品为重点向以工业制成品、交通工具为重点的转变趋势。而进口来源国别的变化趋势更是非常明显,即由英、德、法等老牌欧洲国家向日、美、苏等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日本转变。纵观1912年至1937年二十余年间天津港进口贸易,棉布、成衣、日化产品等生活用品改变了民众的衣着与穿戴;面粉、糖类等食品原料或制成制品的进口改变了民众的餐饮习惯与消费意识;五金、机器、电料等则改善了民众的居住空间与生存条件;车辆与通讯工具的进口更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民众的沟通效率。然而港口贸易的繁盛之下还有许多幻象。首先就是关税主权的丧失使得海外贸易收入并不能用来改善民生,而正常的中外贸易本身就已经是外国压迫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再辉煌的贸易数额都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其次在华北地区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洋货所带来的影响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别。大部分普通民众不可能享受到所有进口产品的红利,只能停留在个别进口货品的使用这一层次。第三个幻象来自于洋货与国货的竞争关系。洋货的进口对于民族工业而言有两方面作用:从正面驱动力而言,各类进口产品先进的技术启发了国货的改良,进口机器与外国技师的到来更是直接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生产力;而从反面来看,摧毁民族产业的罪魁正是大量倾销的外国货品。最后,日本因素不容忽视,日本势力在华北地区先倾销后走私的经济侵蚀政策严重破坏了天津港口正常的洋货贸易。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港进口的商品已经全面呈现了由欧美货品向日本货品的趋势。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洋货与华北民众的生活变迁有很大关联性。虽然还存在很多幻象,但这些商品毕竟能够开一时风气之先,为华北地区的民众打开了近代化生活的大门。

邓雪甜,林泽芸,陈超伦,王萌,杨蓉,张恒,赵军龙[6](2019)在《鲜味之源——谷氨酸钠》文中研究表明以访谈的形式讲述了谷氨酸钠即味精的发现历史以及它的鲜味在菜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鸡精与味精进行了对比,并且对味精有害的谣言进行否定,以消除人们一直以来对味精的误解。

李榕樟[7](2019)在《实业救国求进取 筚路蓝缕创伟业——记“国货大王”原中国国货股份公司董事长方液仙》文中研究说明方液仙是新兴工业的开拓者,目睹列强侵略,国家受难,他开办自己的化工事业,筚路蓝缕创办企业填补中国工业的空白,制造产品成功地把日货挤出了中国市场,体现出近代民族工商业者的开拓创新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成就非凡。根据史料和家谱记载,方液仙,名传沆,宁波镇海县桕墅人,1893年10月24日生于上海,是方氏家族在上海的第五代传人。其祖辈于清乾嘉年间到上海创业,

杨立赟[8](2018)在《味精是如何在中国失宠的?》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迎合健康饮食风潮,杭州西湖边的老牌酒店望湖宾馆决定不在餐厅里使用味精。且不说顾客吃不吃得惯,一开始,最不能接受的是厨师。他们甚至不会做菜了。"厨师们用惯了味精有了依赖,离开了这种调味品,连烧菜都没有了手感。"望湖宾馆的厨师长方星说。相对于定时定量的西餐烹饪,中餐的调味中常常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少许"。这种"少许"就是一种经验累积,一道菜里放多少味精、盐、糖、酱油,从来不是靠称重,而是厨师的感觉。少了这"少许"味精,

董晴川[9](2017)在《“味精大王”吴蕴初的第一桶金》文中研究指明1923年,一位名叫吴蕴初的中国人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他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推出了"佛手"牌味精。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人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一起。微小颗粒引发创业灵感1906年的黄浦江、外白渡桥边,时常蹲坐着一个衣衫单薄的少年。少年发现有人力车辆或者驴马车通过时,都会奔上去帮人拉推,以得几文钱回谢。这位少年就是当时还在上海兵工学堂化学

姜朋[10](2015)在《天厨往事》文中指出上世纪二十年代,吴蕴初使用反向工程的手段,提炼出谷氨酸钠,从而开办工厂生产味精,并申请注册了"味精"专用名称及专用商标。由味精起步,吴蕴初及其背后的股东团队逐步向产业链上游稳步迈进。在实现我国化工行业多个第一的同时,"天"字号化工集团也初步成型。

二、“味精”和“味の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味精”和“味の素”(论文提纲范文)

(1)“味精大王”吴蕴初:致富不忘报国(论文提纲范文)

自己研制味精技术
不断突破日用化工技术
积极回报社会和国家

(2)谷氨酸钠发展史及其教育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课标和教材中涉及谷氨酸钠的内容
2 谷氨酸钠的历史与吴蕴初
    2.1 谷氨酸与谷氨酸钠的历史
        (1) 鲜味与L-谷氨酸
        (2)谷氨酸的发现与“水解法”制谷氨酸钠
        (3)“化学合成法”与“发酵法”制谷氨酸钠
    2.2 “味精大王”吴蕴初
    2.3 味精的安全性
3 谷氨酸钠历史的教育价值
    3.1 提供情境素材和具体的化学问题
    3.2 培养学生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思维
    3.3 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3)民国时期化学工业技术的传入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一)民国时期社会状况研究文献
        (二)化学工业发展研究文献
        (三)化学工业影响研究文献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特色
        (二)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背景及状况
    一、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
    二、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状况
        (一)民国时期化学工业的整体状况
        (二)具体工艺水平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民国时期化学工业技术传入的历史进程
    一、早期萌芽(1912-1926 年)
        (一)化学工业技术传入对整体工业水平的影响
        (二)化学工业技术传入对建立化学研究社团的影响
    二、中期发展(1927-1937 年)
        (一)制酸工业技术传入
        (二)制碱工业技术传入
        (三)其他化学工业技术传入
        (四)化学研究建制化
    三、晚期衰落(1938-1949)
        (一)化工发展衰落
        (二)化学研究实践化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传入对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民国时期化学工业的进步
        (一)为化学工业发展开拓崭新思路
        (二)为化学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三)为化学工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
    二、带动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要素
    三、奠定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一)提供理论依据
        (二)奠定实业基础
        (三)助推现代化学起步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国味精工业100年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味精工业100年来进步情况
    1.1 生产规模扩大
    1.2 谷氨酸的生产方法及菌种进化
        1.2.1 谷氨酸的生产方法
        1.2.2 谷氨酸生产菌种的进化
        1.2.3 主要营养(碳源)对谷氨酸菌种的代谢调控
        1.2.4 菌株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细胞膜磷脂形成
    1.3 谷氨酸发酵工艺改进
        1.3.1 淀粉液化工艺进步
        1.3.2 发酵底物浓度的几度调整
        1.3.3 谷氨酸提取
        1.3.4 精制方面
        1.3.5 从末端治理到循环经济
    1.4 技术装备趋向大型化
2 国内味精行业发展方向
    2.1 核心技术持续创新
    2.2 可持续性原则,绿色智能制造
    2.3 专业与多元化发展

(5)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理路
    四、概念界定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介绍
第一章 北方洋货集散地:民国时期的天津港进口贸易总体情况
    1.1 国际航运视域下的民国时期天津港口与进口船舶情况
    1.2 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洋货的情况与变化趋势
        1.2.1 进口洋货的总体情况
        1.2.2 进口洋货的历年变化趋势
    1.3 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货品结构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穿戴与装扮
    2.1 棉纱与棉布——天津港进口大宗纺织品情况
        2.1.1 棉纱的情况
        2.1.2 棉布的情况
        2.1.3 纺织品的贸易——“西货”与“东货”的此消彼长
    2.2 洋装在身——天津港进口洋装、洋帽及装饰物情况
        2.2.1 洋装成衣与国产“机制洋装”
        2.2.2 进口洋帽及装饰物
    2.3 从“多余物”到“必需品”——天津港进口日化用品情况
        2.3.1 进口香皂与天津制皂工业
        2.3.2 进口牙膏、香水和其他化妆品
    小结
第三章 饮食与医药
    3.1 天津港进口大宗食品及相关商品情况
        3.1.1 面粉与糖——天津港进口大宗食品的规模化
        3.1.2 农作物种子、肥料——农业相关产品的进口
        3.1.3 从传统香料到味精——调味品的转变
    3.2 天津港新式食品、饮料的进口与餐饮风气变迁
        3.2.1 进口洋酒的销售与管控
        3.2.2 西式汽水饮料与甜品的引进
        3.2.3 罐头食品的进口与国产化
        3.2.4 天津与世界非主要国家食品贸易情形
    3.3 天津港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进口与转运
    小结
第四章 建筑工程与居住环境
    4.1 天津近代住建材料的引进与使用
        4.1.1 从木材到钢筋水泥——天津进口住建材料的新变化
        4.1.2 从洋漆垄断到国货崛起——天津油漆工业的奇迹
    4.2 天津港进口工程机器及设备的情况
        4.2.1 精密建工仪器的引进
        4.2.2 大型建工机器的引进
    4.3 天津港进口贸易下的城市住宅内部空间变迁
        4.3.1 新式室内用品的进口情形
        4.3.2 冰箱——现代家用电器的出现
    小结
第五章 交通工具与通讯传媒设备
    5.1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交通工具的引进
        5.1.1 汽车入津与民众对汽车的认识
        5.1.2 自行车的传入及在华北地区的推广
    5.2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通讯设备的引进
        5.2.1 无线电设备与技术在天津及华北的扩散
        5.2.2 电话设备与技术在天津及华北的扩散
    5.3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新型传媒设备及传媒技术的引进
        5.3.1 照相机的引进与国产化
        5.3.2 电影、电视技术的传播
    小结
第六章 繁盛与幻象:对天津港口贸易与华北民众生活变迁的思考
    6.1 洋货贸易影响下的民国时期天津民众生活
    6.2 数据繁盛的背后
        6.2.1 关税与主权
        6.2.2 城市与乡村
        6.2.3 洋货与国货
    6.3 日本因素与走私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实业救国求进取 筚路蓝缕创伟业——记“国货大王”原中国国货股份公司董事长方液仙(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试身手历经挫折
二、积极推动中国制造
三、国货运动勇立潮头
四、“一胞双胎”影响渐大
五、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8)味精是如何在中国失宠的?(论文提纲范文)

(10)天厨往事(论文提纲范文)

吴蕴初其人
研发“味精”
天厨味精无限公司
天厨味精与佛手商标
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管理
    反向解析, 独立研发
    商标缠斗
技术撬动资本
专利扑朔
后续

四、“味精”和“味の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味精大王”吴蕴初:致富不忘报国[N]. 王红曼. 学习时报, 2021
  • [2]谷氨酸钠发展史及其教育价值[J]. 金禛,刘炳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15)
  • [3]民国时期化学工业技术的传入及其影响研究[D]. 夏东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中国味精工业100年综述[J]. 黄继红,蔡凤英,关丹,卢涛,杜丽平,侯银臣,廖爱美,魏兆军. 中国调味品, 2020(03)
  • [5]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D]. 吕天石. 河北大学, 2019(05)
  • [6]鲜味之源——谷氨酸钠[J]. 邓雪甜,林泽芸,陈超伦,王萌,杨蓉,张恒,赵军龙. 大学化学, 2019(08)
  • [7]实业救国求进取 筚路蓝缕创伟业——记“国货大王”原中国国货股份公司董事长方液仙[J]. 李榕樟. 上海企业, 2019(08)
  • [8]味精是如何在中国失宠的?[J]. 杨立赟.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45)
  • [9]“味精大王”吴蕴初的第一桶金[J]. 董晴川. 时代报告, 2017(08)
  • [10]天厨往事[J]. 姜朋. 清华管理评论, 2015(12)

标签:;  ;  

“味精”和“味之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