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水产值得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何妤如[1](2021)在《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渔业经过数年发展,先后解决了“捕鱼难”、“养鱼难”及“吃鱼难”等问题,奠定了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关治理手段也不断完善。渔业领域主要矛盾已从基本温饱和生计问题,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境、人权、产权和公平等维度。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渔业伦理研究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我国现代渔业治理体系中更强调管理和法律等“硬”手段,忽视了伦理道德的“软法”作用。当前政府和民间推行的多项渔业活动已呈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现代多目标治理场景需要引入价值判断加以权衡。如果说关涉伦理的讨论在中国过去的渔业治理中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那么到了新时代,伦理研究就好比是万事俱备下的那股“东风”。传统渔业管理关注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制度突破。政策和法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病”。它可以将电鱼、毒鱼、偷渔者绳之以法,却无法强制要求渔民必须善待生态环境、关心鱼类福祉。它可以明示、预防、规范和校正渔业的行为和后果,却无法指导渔业利益相关方的道德行为选择。它可以为失海渔民提供各类政策保障,却无法弥合渔民海洋纽带被切断后的心理创伤。它可以依照科学模型和数据制定总可捕量(TAC)目标,却无法对渔家妇女在职业、情感和生活上的遭遇加以同情和关心。正如决定技术的往往是非技术因素,涉渔法律和政策不应被指望能解决所有问题。倘若文化、伦理不能发挥价值规训作用,那么政策和法律也终将失范。当前,养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公正已为时代大势所趋,现代渔业治理不仅要务实,也要务虚,以便从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治理措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际上,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会渗透到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可持续、负责任渔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明确性的规则指引,在治理中开展价值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以及不断涌现的现代性社会问题,让形而上学的价值回溯变得更为必要而迫切: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是什么?伦理判断有哪些原则和标准?何种治理才是伦理意义上具备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治理?如何破解渔业治理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中国怎样利用已有道德资源和智慧应对渔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此种认识,本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出现渔业生态和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尝试建构渔业伦理的理论体系,详述渔业伦理的由来、定义、主要原则和类别。将抽象的伦理考量运用于对治理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符合渔业价值的治理范式,从渔业治理的“元层次”,谈到相关现代治理理论,再到针对治理实践的分析评估。现代渔业治理在追求各类目标时,容易陷入价值冲突的困境。本文针对治理实践中的普遍问题,提出“应然”层面的解决方案。伦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现代渔业治理。因此,文章结合中国本土的涉渔道德资源和渔业实际状况,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治理路径,以渔业领域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基础为导向,为推动渔业的“天人合一”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路。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道德的价值系统。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从根本上触及了“为什么要对鱼谈伦理?”这一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论辩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人伦”语境,让“渔业”和“伦理”的结合有了学理上的支撑。道德共同体得到拓展,将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纳入道德考量范畴。但完全以生态为中心又会减损人类福祉,人与自然应当被视作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整体。“为己利TA”的价值取向既能为己谋福,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利TA(既有属人的“他/她”,又有属自然的“它”)因素,因而是渔业伦理所追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善。渔业资源是渔业存在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波动性、竞争性、整体性、多样性等五大特性。从价值构成上看,它在使用、生态和选择等层面具有功效价值,在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伦理、文化等层面具有非功效的内在价值。对渔业资源价值的充分认识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而鱼类为人类所提供的多元价值是人类养护渔业资源的基础。养护伦理强调的是如何科学人道地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鱼类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权利主体甚至是诉讼主体成为环境伦理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鱼的道德地位与福利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渔业的伦理维度涉及“渔业”和“伦理”的互动关系。鱼类依次满足了人类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在享受水生动物开发权利的同时,理应履行与之对等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人类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福祉,须建立一套指导渔业行为、受到大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渔业伦理规范。渔业伦理以渔业现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为研究对象,是指导渔业行为的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涉渔法律和伦理可共同为基于价值的渔业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渔业伦理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得到普遍认可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道德原则,对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开展事前指导和事后评判。在渔业伦理中,渔业正义是最高原则;渔业福祉、渔业自由和渔业公平是三大基本原则;而以《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代表的伦理性国际文书,以及符合国家/地区具体渔况的纲要构成了具体原则。根据渔业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属性和所涉问题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产业伦理和科技伦理四大类别,这四大类在伦理要求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但都应服从上述伦理原则。将伦理原则和要求融合进现代渔业战略管理过程,可能会产生“为善者诸事顺”的良心效应,从而实现治理的最终目的——“善治”。为克服多元价值冲突带来的治理障碍,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研究治理现象背后的治理逻辑,寻求协同发展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组合的最优解:当参与式治理导致监管过于复杂、进入无休止协商状态时,就启动科层模式;当科层模式无法触及所有渔业问题或获得渔业利益相关方广泛接受时,就开启市场或参与式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起作出最终决策的元治理者的角色。可持续渔业治理研究中涌现出诸多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其中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管理和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前者主要聚焦渔业生态系统方法、预防性原则等整体思维,而后者主要涉及管理策略评估,正当性理论,系统治理等理念工具。在构建起理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新生物技术的实践伦理发展出的伦理分析矩阵,以及Rapfish评估工具,促进了对伦理原则遵守情况的考察,有助于为负责任渔业实践提供“良善之策”。现代渔业治理时常陷入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权利困境,众渔业利益相关方不得不在多项行动方针之间艰难行使选择权。遵循特定伦理原则选择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涉及违反其他某项伦理原则。可持续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出现在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目标的决策选择过程之中。如何平衡现代人和未来人的资源利益是最首要、最核心的议题;渔业所涉水陆空间差异和相关社会生态问题构成了空间正义研究的一个典型样本;而人际关系中整体、长远利益与个体、短期利益的冲突影响到资源的公平分配,渔家妇女和小型渔业等弱势参与方应当得到更多的道德注意力。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人与人因抢夺野生资源所导致的公地悲剧或囚徒困境,又有在人与鱼道德地位孰高孰低的辩难中掉入的激进环保主义陷阱,还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执行障碍。上述困境的破解之道不仅具有制度属性,也深刻地蕴含着价值属性。从制定目标,到开展决策,再到执行、监督和评估,伦理视角可渗透至治理的全部流程。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可从制定伦理目标和开展伦理决策着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丰富道德资源的支持。生态方面,我国渔业治理史就是一部鱼类资源养护史,古今实践中折射出关怀鱼类福利、师法自然等生态感悟。社会方面,我国传统乡土社会文化里蕴含着包括群体意识和互助伦理、涉渔组织的参与式伦理在内的道德及礼俗规范。“三渔”问题是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伦理性挑战,其本质是渔业的过密化,渔民的过溺化,以及渔村的过疏化。为解决渔业渔民渔村的问题,新中国开展了各项改革措施。新中国绿色渔业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历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探索、改革攻坚与走向成熟三大阶段。在气候变化、疫情冲击、渔业资源衰退、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渔业治理者迎难而上,实现生计型治理→发展型治理→可持续治理的价值飞跃,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伦理的中国特色可持续渔业发展道路,培育出政府元治理者主导下,科层、市场和参与式治理协同开合的多元治理形态,形成了顺应自然、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立体复合、科技导向、体系健全、应兜尽兜的发展模式。随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发展在收获伟大果实的同时,也为未来可持续、负责任渔业发展积累了大量可贵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渔业治理中,我国各渔业利益相关方应本着福祉、自由和公正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渔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丁施清[2](2021)在《水分解电催化剂的掺杂调控及其同步辐射表征》文中提出当今世界的发展对能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燃烧性能好、利用率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得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与其他石油裂解等传统技术相比,电解水是制备氢气的一种常见方法,整个过程环境友好。实际上,水的解离需要一个很高的能量势垒,而催化剂的使用能够显着降低反应势垒,加快反应的进行,使得使用较低的电能就能实现水的分解产氢和产氧。在众多电解水催化剂中,贵金属(如Pt,Ir等)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昂贵的价格和有限的资源阻碍了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作为潜在的替代,过渡金属基催化剂逐渐被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同步辐射表征技术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原位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原子角度更加细致的分析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配位信息,促进了催化反应过程和机理得深入理解。依托同步辐射光源,本论文选取几种电解水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以掺杂调控为研究重点,通过单金属掺杂、双金属掺杂、金属与非金属共掺杂等策略,结合同步辐射等表征手段,深入研究了掺杂对催化剂电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全解水催化剂,产氢催化剂,产氧催化剂的设计系统揭示了不同原子间的协同作用方式,为设计高效电解水催化剂提供了有用的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CoP纳米片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W,Fe原子双掺杂的磷化钴CoP材料,并作为全解水催化催化剂。XRD、TEM等表征结果发现,W,Fe只是以单原子的形式掺杂到磷化钴的晶格中,并没有改变CoP的主相。XPS测试表明,W,Fe的掺杂引入有效优化了 CoP的电子结构,使得电子从Co原子转移到P原子上。全解水反应前后的对比分析表明,负载于碳纳米管上得W,Fe@CoP/CNTs催化剂经历了结构重构,对于产氧反应,会重构成Co基氧化物/氢氧化物;而对于产氢反应,会重构为磷酸盐-Co颗粒的核壳结构。因此,W和Fe的共掺杂可以使CoP产生更多的缺陷,从而加快了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重构,最终形成了高效的活性位点。2.通过高温烧结法合成制备了 Ru单原子负载P,N共掺杂的石墨烯材料,并作为电解水产氢催化剂。理论计算和XAFS表征发现,Ru和P原子的共同引入到N掺杂石墨烯中,优化了其电子结构和反应动力学,在材料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Ru-N4-P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Ru原子和P原子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Ru的掺杂提升了催化剂的导电性,P的掺杂为催化剂提供了高效的产氢催化位点。原位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显示,在HER反应过程中会持续生成一种P-Hads反应中间体,这个中间体有利于电催化产氢的快速进行。3.通过水热和离子交换两步法合成了贵金属Ir掺杂的二氧化锰MnO2材料,并作为中性电解水产氧催化剂。测试结果表明,Ir是以原子的形式插入到MnO2的层间,没有改变原有的主相结构,而是影响了 Mn原子中心的电子结构,使得Mn原子中心聚集了更多的电子,并诱导了氧缺陷结构的形成。Ir掺杂效应为MnO2带来更多稳定以及高本征催化活性的活性位点,提高了贵金属Ir原子的利用率,也改善了MnO2在中性环境下的产氧性能。
黄张帆[3](2021)在《三种多糖对花鲈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但养殖动物出现生长缓慢、病害频发等现象,且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水产品质量亟待提高。此外,鱼粉作为水产饲料优质蛋白,其短缺致使饲料中脂肪添加比例上升,从而导致水产动物出现厌食与脂肪沉积等现象。该类问题是制约我国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该类问题,本研究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黄芪多糖、茯苓多糖与枸杞多糖三种多糖,探讨其对于花鲈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免疫、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参照花鲈营养需求,设计粗蛋白水平约为46%,粗脂肪水平约为10%的基础饲料。本试验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0.4、0.6、0.8、1.0 g/kg黄芪多糖,以投喂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对花鲈进行28天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摄入0.4-0.6 g/kg黄芪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花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并降低饵料系数(P<0.05),且日粮摄入0.8 g/kg黄芪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花鲈肝脏与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P<0.05)。日粮摄入0.6-0.8 g/kg黄芪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日粮摄入0.6 g/kg黄芪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花鲈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而摄入0.8 g/kg黄芪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花鲈肝脏中溶菌酶活性(P<0.05)。日粮摄入0.6 g/kg黄芪多糖能够显着改善花鲈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清生化指标(P<0.05),且日粮摄入黄芪多糖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花鲈肝脏中ACC1、ACC2、PPAR-α、CPT1、HSL等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P<0.05)。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饲料中添加约0.7 g/kg黄芪多糖对花鲈各方面影响最佳。(2)茯苓多糖对花鲈生长、免疫、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4、0.8、1.2、1.6、2.0 g/kg茯苓多糖,以投喂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对花鲈进行28天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摄入1.2 g/kg茯苓多糖能够显着改善花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饵料系数(P<0.05),且日粮摄入0.8 g/kg茯苓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花鲈肝脏与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P<0.05)。花鲈日粮摄入1.6 g/kg茯苓多糖后,其血清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与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但花鲈摄入茯苓多糖后,其非特异性免疫以及脂肪代谢指标未发生显着变化。综合分析茯苓多糖对于花鲈生长、消化与抗氧化能力方面的影响,饲料中添加约1.4g/kg茯苓多糖对花鲈影响最佳。(3)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免疫、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75、1.0、1.25 g/kg枸杞多糖,以投喂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对花鲈进行49天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摄入1 g/kg枸杞多糖能够显着提高花鲈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并降低饵料系数(P<0.05);日粮摄入0.75 g/kg枸杞多糖显着提高了花鲈肝脏与肠道中淀粉酶活性(P<0.05)。各组间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日粮摄入0.75 g/kg枸杞多糖后花鲈血清中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得到显着改善(P<0.05);而摄入0.5-1.25 g/kg枸杞多糖后花鲈肝脏中SREBP-1、PPAR-α、CPT1与HSL等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得到显着改善(P<0.05)。综合分析枸杞多糖对于花鲈生长、消化及脂代谢方面的影响,饲料中添加约1.0 g/kg枸杞多糖对花鲈影响最佳。(4)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肝脏组织形态及脂代谢的影响基于之前试验中黄芪多糖与枸杞多糖所表现出的降脂效果,继续探究在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与枸杞多糖对花鲈脂代谢的影响。保持饲料中粗蛋白一致,设计饲料脂肪水平约为12.5%(middle lipid,ML)与15%(high lipid,HL)的高脂饲料,分别于其中添加0.6、0.8、1.0 g/kg黄芪多糖,并以之前所用基础饲料(low lipid,LL)作为阴性对照,对花鲈进行56天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脂肪水平饲料中添加0.6-1.0 g/kg黄芪多糖对花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与消化酶活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P<0.05),且能改善花鲈形体指标、抗氧化指标与血清生化指标(P<0.05)。不同脂肪水平饲料中添加0.6-1.0 g/kg黄芪多糖均能调节花鲈肝脏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且改善其肝脏中脂肪沉积与肝脏组织形态。(5)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肝脏组织形态及脂代谢的影响分别于ML饲料与HL饲料中添加0.75、1.0、1.25 g/kg枸杞多糖,以LL饲料作为阴性对照,对花鲈进行56天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饲料脂肪水平条件下,0.75-1.25 g/kg枸杞多糖的摄入均能够显着改善花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抗氧化能力指标与血清生化指标(P<0.05)。日粮摄入枸杞多糖能够改善花鲈的肝脏组织形态与脂肪沉积,且显着改善了花鲈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本试验中未观察到枸杞多糖对于花鲈形体指标方面显着影响(P>0.05)。于不同脂肪水平饲料中添加0.75-1.25 g/kg枸杞多糖均对于花鲈肝脏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改善调节作用(P<0.05)。
袁浩天[4](2021)在《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水产养殖是养殖业的重要分支,更是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我国渔业总产量的80%左右。多数水产品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较少,具备很高的营养价值。养殖水产品持续稳定供给对国家食物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连续发布多个文件规划布局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河北省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省份之一,扇贝与淡水鱼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产品供应源。养殖水产品对水质条件要求十分严苛,极易受到气温、降雨等因素影响,同时河北省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遭受干旱、暴雨甚至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对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较大威胁。河北省最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办水产养殖保险,但因赔付率过高,未能持续发展。2013年后,河北省陆续在唐山曹妃甸、石家庄鹿泉等地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试点,为当地养殖户带来风险保障。但是总体而言,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发展速度较慢,发展历程曲折,许多地区的养殖户仍处于无险可保的状态。当前,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面临发展困境:财政对保费补贴不足使养殖户需求受限;保险经营机构存在赔付成本高与经营难度大的难题,供给积极性受限;现有的保险产品无法满足大量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养殖户缺乏对保险的客观认识与无力承担高昂的保费。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养殖户投保水产养殖保险。本文围绕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展开研究,对河北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条件、相关风险及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梳理介绍,通过向河北省水产养殖户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访问,寻找影响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需求的因素,了解养殖户对水产养殖保险的认识与看法;通过咨询访问水产养殖保险经营机构,探究制约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供给的原因;并结合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保费补贴目录,坚持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强保险产品研发和保险科技应用,构建多元化水产养殖保险产品体系,控制水产养殖保险费率水平与加强水产养殖保险宣传教育六方面提出优化策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选题较新。目前国内关于水产养殖保险的研究已有多篇,但是针对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很少。在河北省水产养殖业减量增收、绿色发展的转型阶段,研究水产养殖保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调查的样本数量与问卷问题数量有限,对各家保险经营机构的水产养殖保险产品与其他地区水产养殖保险试点情况仍需更加深入、详细地了解。
李长伟[5](2020)在《水产养殖废水中雌二醇的生物降解机制及去除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其所产生的养殖废水量极大,且高密度、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可能会导致雌激素如雌二醇(E2)的累积。E2是天然雌激素中内分泌干扰活性最强的一类,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特性,且在ng/L的水平便能引发水产品的内分泌紊乱及雌性化现象,因此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水产养殖废水常常采用生物降解法去除氨氮等污染物,而生物降解对于E2的去除而言同样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且经济的方法,但其去除机理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本文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E2的生物降解,从细胞、反应器2个水平展开了研究。为明确不同微生物种群对E2的生物降解机制,以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鞘氨醇单胞菌两种常见的功能降解菌为代表,从AOB数量及功能酶酶活的角度,探究了E2对AOB的影响;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了E2暴露下鞘氨醇单胞菌的胞内差异代谢物;为探究生物膜反应器对E2的去除,以常见的硝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为代表,明晰了MBBR对E2的去除路径分布,并将去除路径与生物膜特性参数进行关联,为雌激素的高效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氨氧化菌为硝化功能菌,在硝化反应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降解E2的能力。本文以纯种氨氧化菌Nitrosomonas europaea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E2的降解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44),其动力学常数为4.07μg L-1 h-1。E2的降解与N.europaea的亚硝态氮积累呈显着线性负相关关系(r=-0.924,P=0.001)。然而,E2对N.europaea具有一定的危害性,50 ng/L时便可降低N.europaea的氨氮氧化速率(ammonia oxidation rate,AOR)、细菌密度和氨单加氧酶(AMO)酶活。且随着E2浓度的升高,E2对N.europaea的抑制作用增强。(2)相较于硝化菌,异养菌在数量上往往具有绝对的优势。为研究异养菌对E2的降解,本文以纯种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MCCC 1A06484)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批次实验,发现鞘氨醇单胞菌优先利用易降解的葡萄糖、琥珀酸钠和乙酸钠而非E2,且其他碳源的存在使得E2的降解增加了20.1%。E2的共代谢与鞘氨醇单胞菌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利用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E2暴露可引起鞘氨醇单胞菌中脂类、核苷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膜转运的代谢发生变化,因此推测以上代谢过程参与了E2的生物降解。此外,通过对比有、无E2时鞘氨醇单胞菌的胞内差异代谢物,推测磷脂酰胆碱的上调可作为细菌降解E2的标志。(3)硝化菌和异养菌共同构成了硝化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因而本文以硝化MBBR为代表,进一步探究了E2在反应器水平上的降解特性。在海水水产养殖系统中,首先针对海水水产养殖废水高盐胁迫下MBBR硝化启动缓慢的问题,采用逐渐增加进水盐度的策略使得启动周期缩短了16-18天。接下来,向启动后的MBBR进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E2,结果发现当进水E2从10μg/L增至1 mg/L时,MBBR的氨氮去除率从94.7±2.1%显着降低至85.6±2.1%(P<0.05)。鉴于E2在实际环境中的浓度在ng/L的水平,E2对反应器水平上的硝化作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进水E2为10μg/L时,MBBR对E2的去除率为84.5±2.0%;而当进水E2升至1 mg/L时,E2去除率也显着增加(98.7±0.4%,P<0.05),这可能与细菌的应激反应有关。(4)为进一步明确E2在硝化MBBR中的去除路径,对3个不同C/N下的MBBR(C/N0、C/N2和C/N5)展开研究。为期65天的MBBR连续降解实验表明,C/N0、C/N2和C/N5均可实现E2的高效去除,E2去除率保持在99%以上(P>0.05)。批次实验表明,C/N0、C/N2和C/N5对E2的去除均主要来源于异养活动,即使是未添加有机碳的C/N0,约占总去除的85%(P>0.05),其次为硝化作用(10-11%)和吸附作用(4-5%)。E2去除路径与生物膜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较低的生物膜表面粘附力可能导致较高的E2吸附。与C/N0和C/N5相比,C/N2中较高的氨氧化速率与氨氧化过程对E2去除的较高贡献相一致。另外,异养活性与异养过程对E2去除的贡献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99,P<0.05)。
朱程[6](2020)在《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海岸带养殖池提取算法》文中研究指明海岸带池塘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全球的食品、营养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池塘养殖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以实现可持续的渔业用海管理。遥感技术可以为养殖池监测提供重要手段,特别是中等分辨率遥感图像能够实现大范围的地物覆盖,然而由于其分辨率较低导致养殖池边缘较弱以及附近诸如海洋等其它水体干扰的存在,给提取养殖池带来了较大困难。在光学遥感中养殖池提取通常采用的分类方法,需要依赖大量训练样本和费时的训练过程,且移植性较差,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工参与少且移植性好的提取算法。而已有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养殖池提取方法,目前需要利用较多的辅助数据,因此有必要研究不需要辅助数据并人工参与少的提取算法。另外也有必要分析两类提取算法与已有算法的提取性能优势。因此,本文分别从中等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Landsat-8和SAR图像Sentienl-1出发,研究了海岸带养殖池的提取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给出了一种联合指数法和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的Landsat-8多光谱图像养殖池提取算法。为了避免像素的椒盐噪声和异物同谱的问题,该算法采用超像素作为研究基元,给出一种边缘断点连接策略形成闭合轮廓目标,并用其去引导超像素的生成:通过自动挑选海陆种子点构建基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的线性混合模型和α水分数模型来解决水体指数阈值人工选取的问题;最后通过给出一种整合边缘特征和光谱特征的区域合并准则来去除海洋干扰目标。实验选择具有时间和空间差异的渤海、辽宁、山东和广东四个地区,通过Kappa指数和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两种性能指标与已有方法进行实验对比,本文算法的Kappa指数与对比方法相近,IOU比对比方法高出5%左右。针对Landsat-8图像,实验表明此算法不需要人工参与,同时通过针对不同地区的养殖池进行的提取实验,验证了此算法的可移植性,养殖池提取性能优于对比算法。(2)给出了一种Radon变换多特征融合的Sentinel-1 SAR图像海岸带养殖池提取算法。为了大幅提高海岸带养殖池的提取效率,给出一种基于Sentinel-1整幅图像的海岸线检测算法,通过海岸线自动确定海岸带的范围;为了解决光学图像中密集型养殖池提取难的问题,首次将Radon变换引入到养殖池的提取中,并分析Radon变换特征的特点,从极角的标准差、极径的等差数列匹配度、极角直方图的熵和极角直方图的中心聚集度四个方面来构建养殖池的特征;最后给出一种基于Radon变换直线数规则的构建方法,来实现Sentinel-1图像的养殖池提取。实验选择具有空间差异的渤海和广东两个地区,通过Kappa指数和IOU两种性能指标与已有方法进行实验对比。本文算法相比于对比方法Kappa指数和IOU均能有3%以上的提升,验证了本文算法相对于已有算法的性能优势,并且此算法不需要辅助数据,并具备人工参与少的优势。
宋超[7](2020)在《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药被广泛使用于农产品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水产品生产方面很少使用农药,但通过面源径流、本底残留等途径,农药也会进入水产养殖环境,在水产品中产生残留,并通过膳食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为保障我国居民膳食安全,将农药纳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例行监测计划势在必行。然而,国家在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时需要形成一个风险优先次序的等级来指导和优化监管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需要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精准化问题。本论文以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为例,依据农药进入其养殖环境的途径,识别在中华绒鳌蟹可食部位残留的农药种类,通过膳食风险排序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弄清楚不同养殖模式或环节下农药对中华绒鳌蟹膳食安全和生存安全的影响程度,为中华绒鳌蟹质量安全的农药精准化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有机氯类农药在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广泛残留。从主产区江苏采集70个样本(含有2100个中华绒鳌蟹个体,雌雄各半),分析中华绒鳌蟹可食部位中常见的23种有机氯类农药,结果表明,有98.57%(70个中的69个)个样本检测到总有机氯残留,其值范围为0.72-51.51μg·kg-1,其中DDTs和HCHs是总有机氯的两个最大的贡献者,检出值范围分别为0.14-30.89μg·kg-1和0.23-4.04μg·kg-1。p,p’-DDE对DDTs的贡献最高,平均占比为61.19%,表明有氧条件是DDT污染物老化和降解的因素。另外,在少数样本中检测到较高比例的DDTs,表明DDTs的来源既因本底存在,也有近阶段输入。而HCHs的溯源结果表明其近阶段很少或根本没有使用。就膳食风险而言,我国居民每天至少被允许有8只中华绒螯蟹个体的消费,这表明膳食风险较低。(2)在潜在残留农药的识别和确证方面,开发了一套有效的非靶向筛查策略,并应用于对全国池塘精养和稻田综合种养产出的中华绒鳌蟹中的潜在农药进行筛查。结果表明,因面源径流进入养殖环境,并在中华绒鳌蟹可食部位残留的农药有涕灭威、生物苄呋菊酯、噻嗪酮、灭蝇胺、呋虫胺、异丙威、杀线威、二甲戊灵、抗蚜威、灭多威和敌百虫等11种。研究首先利用UHPLC-HRMS,在本地自建了一个中华绒鳌蟹养殖或者水产养殖中可能被带入的农药质谱数据库。通过对全国各地区养殖的中华绒鳌蟹进行非靶向分析发现,在已建库的198种常见农药中筛查出11种,并得到确证。其中杀虫剂建库种类81种,筛查出10种;除草剂建库种类59种,筛查出1种;抗菌剂58种,没有筛查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检出最频繁的农药类别,其检出率达到82.46%,其中以灭多威(59.65%)的检出频率最高。而农药的生物浓缩属性决定了其在中华绒鳌蟹中残留量大小,具备高生物浓缩效应的农药易在生物体内蓄积,而生物苄呋菊酯正是具有该类属性的农药类别,使其成为我国中华绒鳌蟹中被检出残留量最大的农药种类。农药在中华绒鳌蟹中的残留均为间接进入养殖环境引起,其膳食风险较低。(3)针对前期研究中的两大类农药,即有机氯类农药和非靶向筛查出的农药,建立了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残留的农药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危害识别与暴露途径迭加指示膳食风险的原理,构建了膳食风险排序的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在北方地区各农药残留的膳食风险总得分范围是0至28,在南方地区各农药残留的膳食风险总得分范围是3至36,南方地区地方比北方地区得分高1至7分。研究锁定有机氯中的DDT,如p,p’-DDD、o,p’-DDT和p,p’-DDT,以及非靶标筛查得到的生物苄呋菊酯是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残留风险最大的农药种类。国家在进行中华绒鳌蟹质量安全监管时可优先关注这些种类,在实施农药减量政策时也可从这些种类最先入手,控制或去除这些种类农药的有效措施是清淤、截断面源径流等。(4)作为种植业广泛使用的农药,氯虫苯甲酰胺(CAP)通过面源径流或稻田综合种养等方式进入水产养殖环境,虽然在中华绒鳌蟹可食部位没有检出残留,但它在环境中的暴露可能引起水产动物急性或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结合田间模拟和野外取样实验,考察了长江下游流域稻蟹综合种养生态系统中CAP的行为和分布,并进一步量化了中华绒鳌蟹的存活风险和膳食风险。结果发现,通过喷雾方式施用的CAP有82.22%进入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其余因挥发损失。当残留在水稻植株底部土壤的CAP(占71.95%)渗入稻田周边环沟时,使得环沟水体中CAP浓度会在1天时达到峰值(1.35μg·L-1),而环沟内底泥CAP浓度会在3天后达到稳定值(2.55μg·kg-1),该水平的环境暴露会对中华绒鳌蟹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长江下游的野外取样试验结果显示,虽然CAP被广泛使用于稻蟹综合种养生态系统,但检出值在水体中均小于1μg·L-1,在土壤中均小于1μg·kg-1。所有采集的中华绒鳌蟹样品的可食部位很少有检出CAP的残留,表明残留膳食风险较低,也与非靶向筛查的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有效使用比例并减少总使用量的方式会使CAP在稻蟹综合种养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变得安全有效。
张智一[8](2020)在《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和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水鱼类作为能为人类提供高级蛋白质的食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在捕捞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业作为海水鱼类生产供应的重要部分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使用了工厂化养殖模式及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但使用比例较低,大部分养殖生产活动仍处于较为粗放的传统养殖阶段。同时,由于此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度较高,往往容易产生产业集聚,这种集聚也衍生出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前的养殖模式发展难以为继,为使产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业亟待进行符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革新以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革新的基础在于对现存海水鱼类养殖业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途径在于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进行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革新。摸清我国海水鱼类养殖模式应用和产业集聚现状是进行符合生态经济发展革新的基础,研究产业集聚区域各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估其生态经济绩效是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本研究以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为切入点,使用海水鱼类养殖主要生产区域相关数据,分析和测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主要养殖品种和不同养殖模式的产业集聚分布情况。使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对产业集聚区域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生产活动生态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的两个方面(生态经济效率和生态经济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以两方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其生态经济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博弈模型推演与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工厂化养殖模式下产量最高的大菱鲆主要在辽宁省和山东省形成了产业集聚且辽宁省集聚更为明显;池塘养殖模式下产量最高的海鲈鱼在广东省形成了产业集聚;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大黄鱼产量最高,其在福建省形成了产业集聚;深水网箱模式主要生产品种为卵形鲳鲹,其在海南省与广西省形成了产业集聚且广西省养殖专业化程度更高。(2)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发现:(1)养殖相关技术领域和企业的资金扶持以及税收减免政策的增加,能够通过降低养殖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生产收益和养殖投资,但养殖生产、鱼药和饵料投放以及各类资源应用的增加能够使化学成分排放增加;(2)政策规定的可用养殖面积变动能够通过影响新增养殖场建设投资对养殖生产收益、化学成分排放、地下水资源损失、土地占用面积、空气污染程度以及区域捕捞资源衰退造成影响;(3)规定的可用养殖面积的增加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的养殖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能够促进产业养殖模式革新,提高养殖生产收益和养殖投资,降低养殖生产化学物质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对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生产系统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要素流向进行分析,发现:(1)养殖阶段饲料投喂是造成各模式养殖生产活动生态经济绩效受到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和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因养殖模式特性,受此类影响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工厂化养殖养殖面积受政策影响较大,养殖尾水的排放以及高浓度矿物质反冲地下水均会对区域水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进而影响下期养殖的食品安全与产品价格以及区域捕捞资源;(3)普通池塘养殖模式在土地租用周期内受到影响较小,其养殖排放在区域水环境吸收富营养物质超出环境修复能力的情况下,会对下期养殖产品质量和价格造成影响;(4)普通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生产直接在水环境中进行,养殖尾水的排放对区域水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进而影响下期养殖的食品安全与产品价格以及区域捕捞资源;(5)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在建造时有国家资金支持,因主要在距岸较远的海域分布,造成的环境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3)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如下:(1)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测度中53.13%的样本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样本规模效率对生态经济效率促进作用较大。在不考虑养殖规模的情况下:山东省的生态经济绩效表现在三省中为最佳,尽管在规模效率方面表现较差,但其纯技术效率及平均综合得分均为最高;辽宁省位列第二,河北省表现排名最低。在考虑养殖规模的情况下,小规模养殖户整体生态经济绩效表现较规模养殖户有一定差距,尽管小规模养殖户的规模效率较高,但其纯技术效率及平均综合得分较低。(2)普通池塘养殖模式整体生态经济绩效综合得分48.72%高于平均值,样本纯技术效率对生态经济效率促进作用较大。小规模养殖户尽管生态经济效率较高,但在考虑成本利润率和边际贡献率时,生态经济绩效表现较规模养殖户有一定差距。(3)普通网箱养殖模式整体生态经济绩效综合得分22.58%高于平均值,样本规模效率对生态经济效率促进作用较大,规模养殖户生态经济绩效表现显着优于小规模养殖户。(4)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不仅在生态经济效率测度中体现出了较其他模式而言的优势,还在生态经济绩效的评价中表现优越。但需要看到的是,深水网箱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率受到高昂建造费用和运营费用的影响,在生态经济效率受到了一定制约,总体绩效虽呈现较好的综合表现,但效率仍待进一步提高。(4)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现状来看,促进其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存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绩效。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绿色发展的阻碍为其对地下水的严重依赖严重依赖和威胁以及极高的自然资源消耗,其养殖投喂饵料多为鲜活饵料,不仅容易导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还极易影响产品品质。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能否进行养殖尾水无害化处理,以尽量减少养殖尾水中氮、磷和COD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化学成分的排放。普通网箱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鲜活饵料的使用和近岸区域高密度网箱分布,这两者不仅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及鱼病高发风险,还使得近岸底泥集聚加剧,危害近岸水体环境。深水网箱养殖模式虽对环境危害较小,但高昂的养殖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限制了模式应用和推广。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前人对我国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发展、大菱鲆养殖的产业集聚分布情况与成因等方向进行了研究,本文则创新性地对我国海水鱼类各主要养殖品种以及主要养殖模式的产业集聚分布情况展开研究,拓展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围。(2)前人对于海水鱼类养殖的研究往往针对养殖业的某个具体部分展开,研究缺乏整体性,本文创新性地以系统的视角对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部分进行研究,将海水鱼类养殖生产活动各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生态经济领域的分析研究,拓宽了海水鱼类养殖经济领域研究的角度。(3)前人对于海水鱼类养殖的生态经济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在对产业集聚区域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绩效分析中,不仅扩展了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范围,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展生态经济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基于研究,本文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1)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主要建议:(1)以政策资金扶持为主、以政府引导为辅的方式促进工厂化循环水模式推广利用;(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降低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使用成本;(3)加强配合饲料的研发,提高配合饲料使用率;(4)引导健康消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对池塘养殖模式的主要建议:(1)加强饲料研发及应用指导,降低饵料投喂引起的养殖富营养化成分;(2)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尾水处理设施的推广使用;(3)提高天气观测水平,保障产业发展;(4)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产业运行风险。(3)对网箱养殖模式的主要建议:(1)持续扶持深水网箱建设,鼓励中小型养殖户进行合作投资;(2)引入正规金融服务,保障产业稳健发展;(3)创新养殖经营模式,引导产业绿色转型;(4)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以市场带动模式推广;(5)科学合理规划深水网箱养殖区域,加强扶持绿色生态深水网箱建设;(6)着力开发特种渔业保险,切实帮助养殖户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孙振凯[9](2020)在《基于抖音短视频的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传播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抖音平台的兴起,掀起了新媒体领域的短视频风潮,抖音成为继微信、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体平台。中央文件强调区域品牌是乡村振兴和地区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如何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上,协调各方建设水产区域品牌、监管各方合理使用品牌,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选取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选的十个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通过对视频样本的分析,探究高影响力区域品牌在抖音的传播现状。经过调查发现,其在视频画面上明显偏好收获和煮食;在语言上缺少人文属性,偏好仅展示产品;在传播效果方面呈现出互动效果和消费意愿普遍不佳的特点,传播内容主要由企业号产出,但账号传播力不足且各品牌发展差异大。结合学界已有的对区域品牌的各项研究成果来看,本研究认为目前该领域广泛存在着政府主体缺位、内容缺乏区域视角、传播意识不足的问题。基于对产业发展现状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梳理,本文分别从传播体系、内容方向、账号运营三个层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张家豪[10](2019)在《“地方性”国立大学的困境 ——国立山东大学研究(1930-1949)》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深入,近代大学作为重要的学术共同体,也是晚清民国生产知识、思想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的提出,也促使大学史研究不断升温。中国近代大学有国立、省立、私立、教会等多种形式,其中国立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然而各个国立大学的规模建制及教研水平差距甚大,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学拥有各种资源优势,但也有一些校史较短、与中央关系疏远的国立大学历经坎坷,教学成就有限。若欲全面了解民国高等教育的多般面相,应对此类带有地方性、边缘性的国立大学抉隐索微,探讨其困境成因,借此透视不同地区政府、社会与大学的互动以及民国高等教育的不平衡性。在这方面,国立山东大学便是一个恰当的样本。作为传统文化大省,近代山东在文教事业方面的成就并不突出。虽然当地政府曾借清末新政之机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式大学堂,但教学成绩有限。而且在其后近30年时间里,山东陷于内乱、灾荒和政争,省内社会环境混乱,亦无法得到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教育资源稀缺,因而高等教育发展缓慢。除教会大学外,1927年前山东各类高校从未培养出合格的本科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内环境暂时趋于和平稳定。在蔡元培、何思源、傅斯年等官员学者的提议下,行政院批准在山东创设国立大学。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成立。作为中央平衡全国教育布局的计划之一,国立山东大学是近代山东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国立大学,却带有浓厚的“地方性”:该校虽然位于经济大市,但其自身基础不固,与中枢较为疏远,在当时13所国立大学中相对边缘化。山大自中央所得拨款极其有限,多数时间依赖省府“协款”及其他零碎款项勉力维持,师资设备得以不断添置,但由此也造成学校自身发展计划时常受到省府干预;学校周边环境安谧、商业发达,是教学研究的福地,也使学校在发展海洋生物等学科方面具有先天地理优势;山大员生数量稀少而关系融洽,大部分师生很少介入政治或社会运动,学风朴实而不流于浮躁。经多年勠力经营,至1937年前山大已成为具有3院8系,文、理、工科均衡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并顺利培养出200余名合格的本科生,对省内文教事业贡献颇着。不过在此期间,部分学生受国难的刺激而发起数次学潮,虽然规模有限,亦表现出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但也使得杨振声、赵太侔两任校长及部分教员离职,造成了师资流失。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态势因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而中断。卢沟桥事变后,沿海战区大学大多在日寇侵逼下陆续迁徙至西南、西北地区办学,民族文化命脉在战时得以赓续,而山大则没有这么幸运。因韩复榘应战不力,日军很快沿津浦线侵入山东,山大本来历史浅短,设备未周,校方对战事应变迟缓、准备仓促,且与教育部联络不畅,师生西迁数千里后,校产已丢弃大半,人员流失严重。由于学校仅成立数年,规模有限,经此一役实已耗尽办学资本,不得不接受教育部停办的指令,并入中央大学,成为唯一一所因战争解散的国立大学。剩余校产也被其他教育机构“借用”。重庆政府时期,山大校友多次向中央政府呼吁恢复母校,但学校在战时复员并不易实施,直至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不久,该建议方得到教育部批准。经过近一年的接洽校舍、添购设备、招徕师资、招收新生等繁杂工作,山大于1946年底成功在青岛复员开学。此时全校为5院14系建制,师生人数较之前倍增。而且学校真正实现“国立”的名义,校款全由教育部提供;但另一方面,战争对山大以及山东本省环境的摧残却一时不易恢复,学校解散时“借用”给各机关的校产也难以索回或损毁,原校区亦被强占。1946年的复校工作无异于“新创”:适龄学生人数大增,学校科系相应增加,但校舍需重新争取;图书仪器多为现购,教员须多方接洽;以周边环境而言,山东自战后便不断爆发国共两党的武装冲突,交通路线时常瘫痪,内战阴影笼罩青岛,导致市内难民云集,物价高过平沪,山大师生教学、生活大受影响,离职退学者亦所在多有。直到1949年6月青岛解放前,山大有不少课程仍无法顺利开出,日常教学工作也不时因罢课罢教和课外活动而中断,复校之初即筹划的两个研究所亦徒具空壳,未培养出研究生。在1927-1937年间的13所国立大学中,多数学校能借助自身政治背景、文化环境、办学基础方面的优势或特殊情形下的机遇取得较为出色的教学成绩,除个别特例外,各校在战争中尚能延续办学,并循序扩大规模。相比之下,山大的发展轨迹却相当曲折,洵属罕见,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校在地域环境、文化积淀、教育基础和政治背景方面的劣势。山东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资源配置不佳,省内政局混乱,缺乏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社团来扶助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发展缓慢,造成山大建校基础薄弱;国民党政权自两广起家,政府内鲁籍乃至北方人士较少,缺乏话语权,加之山东地方政府与中央不睦,导致山大不受南京政府重视;国立大学的经济实力一般与其政治地位相关,因此山大在战前难以获得教育部的拨款以及其他基金会等团体的支持,大多数时间依赖省政府“协款”维持办学,学校规模有限,在和平环境中尚有发展之机,而一旦遭遇战争则不堪侵毁;在1946年复员后,山大得以获教育部供款,且成功聘到一些知名学者,不过由于山东政治经济形势恶劣,这种变化成效一时未能彰显,直至青岛解放前学校一直处于恢复整顿的状态。总之,虽然山大在全校师生的筹划运作下,教学成绩尚属中规中矩,且还能在战后重整旗鼓,扩大规模,但由于办学根基不固、缺乏优势资源,导致山大在民国时期教学成就有限。梳理国立山东大学在民国年间的办学历程,了解地方性、边缘化的国立大学的运作经验,有助于还原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为今日大学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二、哪些水产值得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些水产值得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二章 渔业伦理的理论建构 |
2.1 渔业伦理的立论基础 |
2.1.1 逻辑起点 |
2.1.2 资源养护 |
2.1.3 可持续利用 |
2.2 渔业伦理的概念、地位和原则 |
2.2.1 概念溯源及研判 |
2.2.2 学科关联 |
2.2.3 相关原则 |
2.3 基本分类 |
2.3.1 渔业生态伦理 |
2.3.2 渔业社会伦理 |
2.3.3 渔业产业伦理 |
2.3.4 渔业科技伦理 |
第三章 基于伦理的渔业治理范式分析 |
3.1 渔业治理的元层次 |
3.1.1 合法性与正当性 |
3.1.2 渔业元治理 |
3.2 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 |
3.2.1 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治理理论 |
3.2.2 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治理理论 |
3.3 渔业伦理分析和评估 |
3.3.1 伦理分析矩阵 |
3.3.2 伦理评估工具 |
第四章 现代渔业治理的伦理进程 |
4.1 可持续渔业中的维度指向 |
4.1.1 时间维度 |
4.1.2 空间维度 |
4.1.3 人际维度 |
4.2 渔业治理之伦理难题 |
4.2.1 人与人的博弈 |
4.2.2 人与鱼的博弈 |
4.2.3 知与行的脱节 |
4.3 渔业治理之伦理突围 |
4.3.1 制定渔业伦理目标 |
4.3.2 开展渔业伦理决策 |
第五章 中国渔业治理的伦理议题 |
5.1 中国渔业道德基础与现代问题 |
5.1.1 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渔业伦理元素 |
5.1.2 中国现代渔业问题的伦理之维 |
5.2 中国现代渔业治理的绿色转型 |
5.2.1 发展阶段与模式进化 |
5.2.2 基于伦理的转型实践 |
5.2.3 未来发展的伦理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缩略语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水分解电催化剂的掺杂调控及其同步辐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催化分解水 |
1.2.1 析氢反应 |
1.2.2 析氧反应 |
1.3 电解水催化剂 |
1.3.1 析氢反应催化剂 |
1.3.2 析氧反应催化剂 |
1.3.3 全解水催化剂 |
1.4 催化剂的掺杂调控 |
1.4.1 金属元素掺杂 |
1.4.2 非金属元素掺杂 |
1.4.3 金属元素与分金属元素共掺杂 |
1.5 同步辐射表征技术 |
1.5.1 同步辐射表征技术简介 |
1.5.2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简介 |
1.5.3 X射线精细结构原理 |
1.5.4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实验方法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W、Fe双金属掺杂调控磷化钴的全解水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合成 |
2.2.2 结构表征 |
2.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2.3 结果讨论和分析 |
2.3.1 W,Fe@CoP/CNTs催化剂结构和形貌的表征 |
2.3.2 W,Fe@CoP/CNTs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2.3.3 W,Fe@CoP/CNTs催化剂的电化学重构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Ru负载P,N共掺杂石墨烯的电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合成 |
3.2.2 材料表征 |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3.2.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3.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3.3.1 理论预测 |
3.3.2 Ru-NPC的形貌表征 |
3.3.3 Ru-NPC的结构表征 |
3.3.4 Ru-NPC的电催化产氢性能的研究 |
3.3.5 Ru-NPC的活性位点中P原子的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铱掺杂二氧化锰的中性电解水产氧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材料合成 |
4.2.2 结构表征 |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Ir@δ-MnO2/CNT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4.3.2 Ir@δ-MnO2/CNT的电化学产氧性能的研究 |
4.3.3 Ir@δ-MnO2/CNT的电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三种多糖对花鲈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花鲈生物学特性及其增养殖现状 |
1.1.1 花鲈生物学特性 |
1.1.2 我国花鲈增养殖现状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三种中药多糖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
1.3.1 黄芪多糖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
1.3.2 茯苓多糖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
1.3.3 枸杞多糖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
1.3.4 小结 |
1.4 鱼类脂肪代谢研究现状 |
1.4.1 脂类及其生理功能 |
1.4.2 脂肪的消化吸收 |
1.4.3 脂肪的合成代谢 |
1.4.4 脂肪的分解代谢 |
1.4.5 鱼类脂肪代谢的调控 |
1.5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生理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2.1.2 试验鱼饲养管理与试验设计 |
2.1.3 样品采集 |
2.1.4 相关指标分析及测定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黄芪多糖对花鲈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3 黄芪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2.2.4 黄芪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黄芪多糖对花鲈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2 黄芪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2.3.3 黄芪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茯苓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生理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3.1.2 试验鱼饲养管理与试验设计 |
3.1.3 样品采集 |
3.1.4 相关指标分析及测定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茯苓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茯苓多糖对花鲈消化酶的影响 |
3.2.3 茯苓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3.2.4 茯苓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茯苓多糖对花鲈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茯苓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2 茯苓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3.3.3 茯苓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生理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4.1.2 试验鱼饲养管理与试验设计 |
4.1.3 样品采集 |
4.1.4 相关指标分析及测定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 |
4.2.1 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枸杞多糖对花鲈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3 枸杞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4.2.4 枸杞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5 枸杞多糖对花鲈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性能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2 枸杞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4.3.3 枸杞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肝脏组织形态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5.1.2 试验鱼饲养管理与试验设计 |
5.1.3 样品采集 |
5.1.4 相关指标分析及测定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 |
5.2.1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指标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
5.2.2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消化指标的影响 |
5.2.3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5.2.4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2.5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6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5.2.7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肝脏油红O染色影响 |
5.3 讨论 |
5.3.1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生长、形体及消化的影响 |
5.3.2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3.3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5.3.4 高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花鲈肝脏组织形态学及油红O染色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消化、肝脏组织形态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6.1.2 试验鱼饲养管理与试验设计 |
6.1.3 样品采集 |
6.1.4 相关指标分析及测定 |
6.1.5 数据分析 |
6.2 结果 |
6.2.1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指标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
6.2.2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消化指标的影响 |
6.2.3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6.2.4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6.2.5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6.2.6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6.2.7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肝脏油红O染色影响 |
6.3 讨论 |
6.3.1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生长、形体及消化的影响 |
6.3.2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6.3.3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6.3.4 高脂饲料中添加枸杞多糖对花鲈肝脏组织形态学及油红O染色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4)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写作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河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及风险分析 |
2.1 河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 |
2.1.1 河北省水产养殖业生产条件 |
2.1.2 河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
2.2 河北省水产养殖业风险分析 |
2.2.1 自然灾害风险 |
2.2.2 环境污染风险 |
2.2.3 养殖技术风险 |
2.2.4 市场价格风险 |
3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
3.1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发展历程 |
3.2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相关政策 |
3.3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产品类型 |
3.3.1 传统型水产养殖保险 |
3.3.2 指数型水产养殖保险 |
3.4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经营状况 |
4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分析 |
4.1 针对养殖户的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
4.1.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4.1.2 问卷发放过程及数据收集 |
4.2 针对养殖户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描述分析 |
4.2.1 养殖户基本情况 |
4.2.2 养殖风险及养殖户受损情况 |
4.2.3 养殖户投保意愿及投保情况 |
4.2.4 养殖户对水产养殖保险认知情况 |
4.2.5 养殖户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期望水平 |
4.3 针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访问提纲设计思路及调查过程 |
4.4 针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调查结果分析 |
5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发展困境分析 |
5.1 财政补贴支持不足 |
5.2 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赔付成本高 |
5.3 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经营难度大 |
5.4 保险产品无法满足养殖户需求 |
5.5 养殖户无力承担高昂保费 |
5.6 养殖户缺乏对保险的客观认识 |
6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优化发展策略 |
6.1 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保费补贴目录 |
6.2 坚持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
6.3 加强保险产品研发和保险科技应用 |
6.4 构建多元化水产养殖保险产品体系 |
6.5 控制水产养殖保险费率水平 |
6.6 加强水产养殖保险宣传教育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经营机构访谈提纲 |
附录B 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水产养殖废水中雌二醇的生物降解机制及去除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字母顺序)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水产养殖简介 |
1.1.2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
1.2 水产养殖废水雌激素污染 |
1.2.1 雌激素简介 |
1.2.2 雌二醇性质与危害 |
1.2.3 雌二醇来源 |
1.2.4 雌二醇污染水平 |
1.3 雌二醇的去除 |
1.3.1 生物处理法 |
1.3.2 高级氧化技术 |
1.3.3 其他工艺 |
1.4 生物处理中雌二醇的去除路径 |
1.4.1 物理吸附 |
1.4.2 生物降解 |
1.4.3 其他路径 |
1.5 课题选题依据 |
1.6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氨氧化菌对雌二醇的降解研究 |
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菌种选择 |
2.2 批次实验设计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2.3.1 水质分析 |
2.3.2 雌激素定量分析 |
2.3.3 细菌数量计数 |
2.3.4 氨单加氧酶酶活测定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氨氧化菌对雌二醇的降解动力学分析 |
2.5.2 雌二醇对氨氧化菌氨氧化性能的影响 |
2.5.3 雌二醇对氨氧化菌数量的影响 |
2.5.4 雌二醇对氨氧化菌酶活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鞘氨醇单胞菌对雌二醇的降解研究 |
3.1 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3.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3.1.2 菌种选择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设计 |
3.2.1 批次实验 |
3.2.2 胞内代谢组学实验 |
3.3 分析测试方法 |
3.3.1 雌激素定量分析 |
3.3.2 总有机碳浓度测定 |
3.3.3 胞内代谢物提取与测定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鞘氨醇单胞菌对雌二醇的去除 |
3.5.2 雌二醇去除与其他碳源利用的相关性 |
3.5.3 代谢组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硝化MBBR对海水水产养殖废水中雌二醇的去除研究 |
4.1 MBBR系统简介与实验用试剂、材料 |
4.1.1 MBBR系统参数 |
4.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4.1.3 实验仪器 |
4.2 实验设计 |
4.2.1 海水MBBR启动 |
4.2.2 MBBR对海水水产养殖废水中雌二醇的降解 |
4.3 分析测试方法 |
4.3.1 水质分析 |
4.3.2 雌二醇定量分析 |
4.3.3 生物膜中氨氧化菌和亚硝态氮氧化菌的荧光定量 |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海水MBBR启动优化 |
4.5.2 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海水MBBR硝化性能的影响 |
4.5.3 MBBR对海水水产养殖废水中雌二醇的降解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C/N下 MBBR对雌二醇的去除路径研究 |
5.1 反应器系统简介与实验用试剂、材料 |
5.1.1 反应器组成与运行参数 |
5.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5.1.3 实验仪器 |
5.2 批次实验设计 |
5.2.1 雌二醇去除路径 |
5.2.2 雌二醇去除路径与生物膜参数相关性 |
5.3 分析测试方法 |
5.3.1 水质分析 |
5.3.2 生物膜多糖、蛋白定量 |
5.3.3 生物膜傅立叶红外线光谱测定 |
5.3.4 生物膜表面粘附力测定 |
5.3.5 雌激素定量分析 |
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5 结果与讨论 |
5.5.1 MBBR硝化性能 |
5.5.2 MBBR对雌二醇的去除 |
5.5.3 MBBR对雌二醇的去除路径分析 |
5.5.4 MBBR中雌二醇去除与填料表面生物膜参数相关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海岸带养殖池提取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养殖区提取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养殖区提取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基于SAR图像的养殖区提取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2 研究区域和数据预处理 |
2.1 研究区域 |
2.2 遥感图像数据 |
2.3 真值图和评价标准 |
2.4 预处理 |
2.4.1 Landsat-8遥感图像预处理 |
2.4.2 Sentinel-1遥感图像预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3 联合指数法和SLIC的Landsat-8图像海岸带养殖池提取算法 |
3.1 存在问题分析 |
3.2 改进算法原理分析 |
3.2.1 养殖池提取算法总体框架 |
3.2.2 边缘图引导的改进SLIC超像素算法分析 |
3.2.3 自适应指数法的水体目标生成算法分析 |
3.2.4 改进区域生长准则的海洋检测算法分析 |
3.3 实验对比与分析 |
3.3.1 数据集与参数设置 |
3.3.2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
3.3.3 整幅图像的养殖池提取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Radon变换多特征融合的Sentinel-1图像海岸带养殖池提取算法 |
4.1 存在问题分析 |
4.2 改进算法原理分析 |
4.2.1 养殖池提取算法总体框架 |
4.2.2 基于Sentinel-1整幅图像的海岸线检测算法分析 |
4.2.3 基于养殖池的Radon变换四种特征的构建与分析 |
4.2.4 一种Radon变换直线数规则的构建与养殖池提取算法分析 |
4.3 实验对比与分析 |
4.3.1 数据集与参数设置 |
4.3.2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
4.3.3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4.3.4 整幅图像的养殖池提取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中英文对照及缩写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
1.1.2 中国水产养殖和中华绒鳌蟹养殖的现状 |
1.1.3 农药使用及在水产品中的残留 |
1.2 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有机氯农药在中华绒鳌蟹中的残留状况及风险评估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化学品 |
2.2.2 采样点位布置和样本 |
2.2.3 提取、净化和仪器分析 |
2.2.4 膳食风险的表征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中的OCPs残留状况的描述 |
2.3.2 残留的DDTs和 HCHs的组分与分布 |
2.3.3 中华绒螯蟹膳食消费的风险评估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华绒鳌蟹中农药残留的非靶向筛查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试剂与标准品 |
3.2.2 标准品储备 |
3.2.3 样品信息 |
3.2.4 样品前处理 |
3.2.5 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参数 |
3.2.6 数据库的建立、筛查与定量分析 |
3.2.7 数据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通过非靶向分析筛查出的农药种类 |
3.3.2 筛查出的农药与其性质、养殖方式和地区之间的关联 |
3.3.3 农药残留对中华绒鳌蟹膳食风险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华绒鳌蟹中农药残留的膳食健康风险排序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残留农药基础数据库构建 |
4.2.2 膳食风险排序模型构建 |
4.2.3 数据获得与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各因子的赋分结果 |
4.3.2 各农药残留的膳食风险总得分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长江下游流域稻蟹综合种养生态系统中典型农药氯虫苯甲酰胺使用的风险评估 |
5.1 引言 |
5.2 实验方法 |
5.2.1 现场模拟和取样实验 |
5.2.2 不同基质中CAP残留物的预处理和仪器分析 |
5.2.3 生存风险特征描述 |
5.2.4 螃蟹消费的可食性风险评估 |
5.2.5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田间模拟实验中CAP的用法和归趋 |
5.3.2 长江下游流域稻蟹综合种养生态系统和中华绒鳌蟹精养池塘CAP的暴露水平和生存风险特征 |
5.3.3 中华绒鳌蟹消费的膳食风险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8)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
2.1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研究进展 |
2.1.1 海水鱼类养殖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2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集聚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3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经济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4 海水鱼养殖生态经济绩效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5 小结 |
2.2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 |
第三章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产业集聚现状研究 |
3.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养殖业发展概况 |
3.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现状 |
3.2.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面积变动 |
3.2.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产量变动 |
3.2.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困境 |
3.2.4 小结 |
3.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现状 |
3.3.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面积变动 |
3.3.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产量变动 |
3.3.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发展困境 |
3.3.4 小结 |
3.4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现状 |
3.4.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面积变动 |
3.4.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产量变动 |
3.4.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发展困境 |
3.4.4 小结 |
3.5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养殖产业集聚分布测度 |
3.5.1 研究方法 |
3.5.2 主要养殖品种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3 工厂化养殖模式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4 普通池塘养殖模式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5 网箱养殖模式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6 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 |
4.1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4.1.1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概述 |
4.1.2 研究问题 |
4.1.3 研究方法 |
4.2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2.1 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2.2 普通池塘养殖模式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2.3 网箱养殖模式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3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要素流向分析 |
4.3.1 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要素流向分析 |
4.3.2 普通池塘养殖模式要素流向分析 |
4.3.3 网箱养殖模式要素流向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1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5.1.1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
5.1.2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5.2 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区域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2.1 数据来源 |
5.2.2 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区域生态经济效率 |
5.2.3 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区域生态经济绩效 |
5.2.4 讨论与小结 |
5.3 广东省海鲈鱼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3.1 数据来源 |
5.3.2 广东省海鲈鱼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率 |
5.3.3 广东省海鲈鱼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 |
5.3.4 讨论与小结 |
5.4 广西省卵形鲳鲹普通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4.1 数据来源 |
5.4.2 广西省卵形鲳鲹普通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率 |
5.4.3 广西省卵形鲳鲹普通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 |
5.4.4 讨论与小结 |
5.5 海鲈鱼普通池塘与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5.1 数据来源 |
5.5.2 海鲈鱼普通池塘与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率 |
5.5.3 海鲈鱼普通池塘与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 |
5.5.4 讨论与小结 |
5.6 本章小结 |
5.6.1 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结果 |
5.6.2 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对比 |
第六章 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绿色养殖发展路径研究及对策建议 |
6.1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模式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6.1.1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模式转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6.1.2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模式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6.2 海水鱼类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6.2.1 普通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政府与养殖户间的博弈 |
6.2.2 普通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养殖户之间的博弈 |
6.2.3 海水鱼类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6.3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6.3.1 风险共担的深水网箱模式经营模式探索 |
6.3.2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模式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抖音短视频的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综述 |
1.1.1 短视频相关文献研究 |
1.1.2 区域品牌相关文献研究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问题 |
2 抖音短视频的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内容分析及传播现状 |
2.1 抖音短视频的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内容分析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样本 |
2.1.3 类目建构 |
2.2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传播现状 |
2.2.1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内容表征 |
2.2.2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内容含义 |
2.2.3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内容反馈 |
3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传播特征及问题诊断 |
3.1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传播特征 |
3.1.1 短视频呈现出新的区域品牌媒介生态 |
3.1.2 水产区域品牌短视频正在“野蛮生长” |
3.2 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的传播问题 |
3.2.1 传播主体变化,政府主体缺位 |
3.2.2 缺乏区域视角,内容聚焦产品 |
3.2.3 传播意识不足,媒介素养低下 |
4 传播体系构建策略 |
4.1 区域政府顶层设计 |
4.2 建立品牌内容体系 |
4.3 统一内容宣传口径 |
5 内容表现拓展策略 |
5.1 提高内容附加,增加区域人文内容 |
5.2 官方账号参与,融入城市形象宣传 |
5.3 建立行业协会,推动区域一品多标 |
6 账号运营强化策略 |
6.1 下乡入户,激发短视频拍摄意愿 |
6.2 打磨爆款,积累账号粉丝影响力 |
7 总结与反思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地方性”国立大学的困境 ——国立山东大学研究(1930-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学术前史 |
(一) 关于中国近代大学的通论性研究 |
(二) 大学个案及专题研究 |
(三) 关于国立山东大学的研究 |
(四) 对已有成果的检讨及本选题努力的方向 |
三、写作视角和方法 |
(一) 选题的概念界定 |
(二)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三)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山东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国立山东大学的源起 |
一、近代山东高等教育的起步阶段 |
(一) 近代山东高等教育的变迁—以济南、青岛两地为例 |
(二) 近代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现象之成因 |
二、国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及更名国立山东大学 |
(一) 筹备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
(二) 具体建校工作 |
(三) 国立山东大学的定名 |
三、山东大学起源考辩 |
(一) 山大校史的阐释史 |
(二) 编写校史的争议与山东大学校史起点的考订 |
小结 |
第二章 战前的国立山东大学(1930-1937) |
一、山大与中央及地方政府关于经费及科系设置问题的博弈 |
(一) 杨振声掌校时期的山大与地方政府的互动 |
(二) 1932年后政府与校方的合作与分歧 |
(三) 学校经费的争取 |
二、办学方针与学校建设 |
(一) 办学方针 |
(二) 营建方面 |
(三) 设备方面 |
(四) 院系建制 |
(五) 师资延聘 |
(六) 校务行政 |
三、战前山大的教学与日常生活 |
(一) 战前山大招生与教研工作 |
(二) 青岛环境与山大学生日常生活 |
(三) 对于“新月派”和“大同盟派”几个问题的澄清兼谈山大教员群体之交往 |
四、战前山大的学生运动 |
(一) 反甄别运动的波澜 |
(二) “九·一八”后的赴京请愿 |
(三) 1932年的“六月风波”与杨振声的黯然下台 |
(四) 学运低潮期的活动(1932-1936) |
(五) 山大学生响应北平“反对华北自治化”学运及其解决 |
(六) 山大的风潮之特殊性与得失 |
小结 |
第三章 全面抗战与国立山东大学的停办及复校 |
一、鲁青地区的沦陷 |
二、国立山东大学的西迁与停办 |
三、鲁殿重光——艰难复校的历程 |
(一) 山大解散后争取复校的工作与复员政策的确立 |
(二) 复校工作的具体开展 |
小结 |
第四章 战后山大的恢复与重整(1946-1949) |
一、“祸乱边缘的都市”——内战中的鲁青地区 |
(一) 国民党接收青岛后的内外局势 |
(二) 美国势力在青岛 |
(三) “难民城”和“乞丐市” |
(四) 经济问题 |
(五) 青岛市政府甄审政策的失误 |
二、经费与学校的恢复建设 |
(一) 校舍与设备的扩充 |
(二) 教员的招聘与薪资 |
(三) 行政组织的完善 |
(四) 院系建制的扩充 |
三、战后山大的教学与师生的日常生活 |
(一) 学生的招收与救济 |
(二) 日常教学与测验 |
(三) 校内的社团及课余活动 |
(四) 社会服务工作 |
四、战后山大的学生运动 |
(一) 复员初期的预备工作及“六·二”运动 |
(二) “六·二”运动后的蓄势待发(1947年6月-1948年秋) |
(三) 特刑庭事件及教师第二次罢教 |
(四) 护校运动 |
小结 |
第五章 国立山东大学发展的困境 |
一、“中心”地区国立大学的发展优势 |
(一) 政治中心及次中心里的国立大学 |
(二) 经济中心里的国立大学 |
(三) 文化中心里的国立大学 |
二、另一所地方性国立大学——国立四川大学的机遇 |
三、国立山东大学的发展困境及其成因 |
(一) 演变态势与发展困境 |
(二) 成因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哪些水产值得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D]. 何妤如.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水分解电催化剂的掺杂调控及其同步辐射表征[D]. 丁施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三种多糖对花鲈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D]. 黄张帆. 集美大学, 2021(01)
- [4]河北省水产养殖保险调查报告[D]. 袁浩天.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5]水产养殖废水中雌二醇的生物降解机制及去除路径研究[D]. 李长伟. 浙江大学, 2020
- [6]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海岸带养殖池提取算法[D]. 朱程.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我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D]. 宋超. 南京大学, 2020(04)
- [8]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D]. 张智一.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1)
- [9]基于抖音短视频的高影响力水产区域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孙振凯. 浙江传媒学院, 2020(12)
- [10]“地方性”国立大学的困境 ——国立山东大学研究(1930-1949)[D]. 张家豪.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