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T89C51并行加载DDS芯片AD9850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宗接华[1](2012)在《基于DDS的实用信号发生器设计》文中指出信号发生器在实验室和电子领域的使用频率很高,在教学科研、生产、遥感遥测等众多场合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号源的分辨率、频谱纯度、频率范围等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采用以往的频率合成方法设计的信号源在技术上存在分辨率不高、频率精度低、频带窄、输出波形种类少等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基于DDS的高精度信号源的出现使以上问题的解决变为可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提出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的概念,该合成技术实现了全数字化的合成。由DDS技术实现的信号发生器具有很高的频率精度和分辨率,同时频率切换快、相位噪声低,与传统信号发生器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当前信号发生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基于DDS芯片的信号发生器。本设计以DDS芯片AD9850为核心,以ATMEL公司的单片机芯片AT89S52为控制核心,液晶屏作为显示界面,对信号发生器进行设计。本设计输出频率范围可以达1Hz~10MHz,频率分辨率为0.1Hz,频率精确度达到10-6。本文首先介绍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历史,剖析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原理,并比较了其参数性能及价格,最后决定采用AD9850芯片来实现该系统。详细阐述了DDS的数学原理,包括DDS的结构组成和杂散分析等,并给出了如何有效减小杂散的方法。介绍了信号发生器系统的整体设计。分别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电路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AD9850信号发生模块以及信号处理模块等部分。系统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了软件部分整体设计、AD9850频率控制字设计、按键扫描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对信号源系统的调试分析进行了阐述。主要对信号源系统的上电调试进行说明,并对频率输出信号进行了测试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吉强[2](2011)在《基于DDS技术线性调频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文中认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具有频率转换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合成波形的主流方法。介绍了DDS芯片AD9850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线性调频正弦信号发生器,并利用单片机控制芯片AD9850使其产生的正弦信号频率连续可调,讨论了AD950与单片机的接口,并给出了按步进1HZ或1KHZ进行线性调频的具体实现方案。
沈放,谢风连[3](2011)在《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频率特性测试仪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控制核心,由正弦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显示等功能模块组成,通过键盘控制来实现幅频特性的测量,包括参数预置、点测结果的显示,以及用普通示波器显示幅频特性曲线。系统采用数字控制DDS芯片AD9850产生100Hz~100KHz正弦信号,频率值与步长均能灵活准确地预置,被测网络采用有源带通双T网络,中心频率及带宽均达到要求。
陈捷[4](2010)在《DDS技术在高频信号发生器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技术是一种用数字控制信号的相位增量技术,具有频率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可灵活产生多种信号的优点。分析了DDS工作原理,以单片机AT89C52及DDS芯片AD9850为核心,采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完成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吉强[5](2009)在《基于DDS技术的瓦斯抽放电磁激励装置研制》文中指出根据正弦波电磁场影响煤层瓦斯吸附的机理,外加电磁场可以降低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改变瓦斯释放速度。研制了一种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线性调频正弦电磁波发射装置,并通过单片机来控制正弦电磁波的频率,改变瓦斯的释放速度。
章小宝[6](2009)在《基于AD9850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正弦信号发生模块组成。采用数控的方法控制DDS芯片AD9850产生1Hz-35MHz正弦信号,1Hz-1MHz方波,输出方波频率为500KHz时上升沿和下降沿有点失真,幅度为5V,最高输出正弦波频率为35MHz无失真,幅度为0.6V。测试信号发生模块产生的1kHz正弦信号。
刘国英[7](2009)在《脉冲、恒定和交变磁场发生器的研制》文中认为生物磁学是一门研究磁场与生物特性和生命活动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边缘科学,经过近几十年发展,目前已在农学、环保、医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科学领域内,不同磁场类型、不同磁场作用时间的磁处理,对促进种子萌发、生长、提高抗逆性、改善经济现状有重要影响。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仪器,它能够产生不同波形、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除供通信、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测试用外,还广泛用于其他非电测量领域。本论文中三种信号发生器作为磁场的信号源,为磁场线圈中电磁转化提供能量。论文中的三种信号发生器:脉冲、恒定、交变信号发生器,均是采用单片机控制外围电路来实现,微控制器通过将设置好的控制字传送给D/A转换器,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波形处理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后送给外部磁场线圈,为线圈磁场中微生物的发酵实验提供磁环境。系统中的难点是交变信号的产生,设计中采用了直接数字频率特性合成(DDS)芯片AD9850来实现,通过设置外围电路使发生器输出幅度为1V定值的正弦波。系统最终输出波形信号幅值的调节,采用了乘法器芯片AD633,芯片的一路输入通道接入1V正弦波信号,另一路输入通道接入TLC5615的输出信号,控制器通过调节TLC5615来实现对正弦信号的幅值控制。这种设计方式大大简化了外围电路设计,有利于缩小仪器体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论文中的三个设计装置,电路主要部分均经过了实际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设备性能基本能够满足预期要求。
冯志涛[8](2009)在《适用于潜标的多普勒测流技术研究及关键部件的实现》文中指出声学多普勒测流技术是现代海流监测技术的革命性成果之一,近十几年来,声学多普勒测流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本论文是基于为声学多普勒海流计国产化服务出发,依托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声学多普勒测流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积累,研究并设计出一款多功能、低功耗、小型化、低价格、实时化的新型声学多普勒海流计。通过参阅大量水声学文献和借鉴国际同类产品的设计经验,本论文设计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声学多普勒海流计电路部分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海流计的各项战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了利用复自相关技术估计信号频率的算法,并且利用计算机进行了仿真验证。详细介绍了声学多普勒海流流速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部分的设计过程,系统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为控制和信号处理核心,接收电路各信号放大、滤波部分功能均借助于专用芯片实现,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正交解调模块电路的性能。声学发射信号形成电路是本论文的重点,它是基于DDS(直接频率合成技术)技术实现对发射信号波形、频率、相位等参数的控制。将DDS技术应用于声学测流领域具有发射信号稳定度高、工作频段宽、频率分辨率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本论文设计并制作出声学发射信号形成电路板,经过上电试验,效果非常理想。
刘龙,张振中,戴哲[9](2009)在《基于DDS技术的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信号源》文中研究说明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要求中频回波信号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为此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以DDS芯片AD9850为中频信号的合成与输出芯片,以单片机AT89C51为频率控制字的输出芯片,结合其他外围元件设计了一套中频信号源,并以AD9850的频率控制字为基础,针对AD9850的控制时序,进行了单片机内的软件设计。实践证明,该信号源输出的中频信号稳定性好、精度高,完全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袁爱霞,孙娇燕,刘军政[10](2008)在《基于AD9850的DS/FH混合扩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采用DDS芯片AD9850作为跳频器和载波调制器,通过单片机软件编程控制,给出了一种混合扩频信号发生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构成简单、跳频速率及载波调制方式可控,输出信号稳定,并且系统的跳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二、AT89C51并行加载DDS芯片AD9850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89C51并行加载DDS芯片AD9850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DS的实用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频率合成技术发展概述 |
1.3 DDS 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直接频率合成技术原理 |
2.1 DDS 的原理和特点 |
2.2 DDS 的结构组成 |
2.2.1 相位累加器 |
2.2.2 正弦查询表 |
2.3 DDS 频谱分析 |
2.3.1 DDS 数学原理 |
2.3.2 理想情况下的频谱特性 |
2.4 杂散分析 |
2.5 DDS 杂散抑制方法及分析 |
2.5.1 采用抖动注入技术 |
2.5.2 ROM 幅度表压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号源的总体设计 |
3.1 指标要求 |
3.2 总体方案的分析 |
3.2.1 系统框图 |
3.2.2 DDS 芯片的选取 |
3.2.3 AD9850 芯片的介绍 |
3.2.4 AT89S52 的功能和结构 |
3.3 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信号的产生与控制电路模块设计 |
4.1.1 AD9850 电路设计 |
4.1.2 MCU 控制电路 |
4.2 人机交互电路模块设计 |
4.2.1 键盘输入电路 |
4.2.2 液晶显示电路 |
4.3 信号处理模块 |
4.3.1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4.3.2 输出放大电路 |
4.4 电源电路设计 |
4.5 电路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
4.5.1 电源与接地的处理 |
4.5.2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开发环境 |
5.2 μC/OS-II 操作系统 |
5.2.1 系统特点 |
5.2.2 系统工作原理 |
5.2.3 系统移植 |
5.3 软件总体设计 |
5.4 程序模块设计 |
5.4.1 主程序设计 |
5.4.2 初始化程序设计 |
5.4.3 显示驱动程序设计 |
5.4.4 AD9850 控制字设计 |
5.4.5 按键扫描程序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调试分析 |
6.1 硬件调试 |
6.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2.1 示波器测试 |
6.2.2 频谱仪测试 |
6.3 系统改进方案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系统原理图及 PCB 图(部分) |
附录 C 测试效果及系统实物图 |
附录 D 部分源程序 |
(2)基于DDS技术线性调频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DDS芯片AD9850的基本工作原理 |
2 信号发生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
2.1 调频过程及实现方案 |
2.2 1HZ步进 |
2.3 1KHZ步进 |
3 结束语 |
(3)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
1.1 设计任务 |
1.2 设计要求 |
(1) 制作幅频特性测试仪, 用示波器显示幅频特性 |
(2) 制作一被测网络 |
2 设计方案论证比较 |
2.1 信号源方案 |
2.2 滤波器方案 |
2.3 被测网络方案 |
2.4 检波方案 |
2.5 频率电压转换方案 |
2.6 控制模块方案 |
2.7 显示模块方案 |
2.8 总体设计 |
3 单元电路设计 |
3.1 信号源电路 |
3.1.1 DDS扫频信号原理 |
3.1.2 AD9850的结构及特性 |
3.1.3 AD9850的控制方式 |
3.2 滤波器电路 |
3.3 被测双T网络 |
3.4 有效值检波电路 |
3.5 频率电压转换电路 |
3.6 幅值放大电路 |
3.7 单片机系统 |
3.7.1 复位电路 |
3.7.2 晶振电路 |
3.7.3 显示及键盘电路 |
3.7.4 并口下载电路 |
4 软件设计 |
4.1 DDS部分软件 |
4.2 键盘扫描及按键识别程序设计 |
4.3 AD9850控制字的计算 |
4.3.1 正弦信号的产生 |
4.3.2 方波信号产生 |
5 系统测试 |
5.1 系统调试 |
5.2 测试使用仪器 |
5.3 测试结果 |
5.3.1 正弦信号产生器测试结果 |
5.3.2 双T网络测试结果 |
5.3.3 幅频特性测试结果 |
(4)DDS技术在高频信号发生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DDS工作原理 |
2 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
3 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
3.1 频率控制字的计算 |
3.2 相位控制字的计算 |
3.3 并行方式加载频率/相位控制字 |
3.4 并行方式传送C语言程序 |
4 结束语 |
(5)基于DDS技术的瓦斯抽放电磁激励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正弦波电磁场影响煤层瓦斯吸附的机理 |
2 DDS芯片AD9850的基本工作原理 |
3 可调频率正弦电磁波发射装置 |
4 结语 |
(6)基于AD9850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
1.2 DDS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DDS信号源系统设计[1] |
2.1 正弦波生成方案 |
2.2 正弦波的生成 |
3 软件设计 |
3.1 软件功能的实现 |
3.2 软件流程图 |
3.2.1 总设计流程图 |
3.2.2 外设流程图 |
3.2.3 AD9850流程图 |
4 结束语 |
(7)脉冲、恒定和交变磁场发生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脉冲磁场发生器的电路设计 |
2.1 脉冲磁场发生器的总体结构概述 |
2.2 脉冲磁场发生器各部分硬件电路详解 |
2.2.1 微控制器AT89C52 |
2.2.2 LCD液晶显示模块接口电路 |
2.2.3 外接I~2C存储器电路模块 |
2.2.4 按键接口电路模块 |
2.2.5 功率驱动电路模块 |
2.3 脉冲磁场发生器系统的软件设计 |
2.3.1 系统软件设计步骤 |
2.3.2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说明 |
2.3.3 参数设置部分软件设计 |
2.3.4 液晶屏显示子程序设计 |
第3章 恒定磁场发生器的电路设计 |
3.1 恒定磁场发生器的总体结构概述 |
3.2 恒定磁场发生器各部分硬件电路详解 |
3.2.1 信号发生处理模块 |
3.2.2 电流反馈信号处理模块 |
3.2.3 磁场强度测量模块 |
3.3 恒定磁场发生器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章 交变磁场发生器的电路设计 |
4.1 交变磁场发生器的总体结构概述 |
4.2 交变磁场发生器各部分硬件电路详解 |
4.2.1 交变信号发生模块 |
4.2.2 交变信号幅度控制模块 |
4.2.3 交变信号处理模块 |
4.2.4 电流反馈信号采集模块 |
4.3 正弦磁场发生器系统的软件设计 |
4.3.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说明 |
4.3.2 系统自调节部分软件设计 |
第5章 结论 |
5.1 测试结果 |
5.2 设计中的新颖点 |
5.3 磁场发生器系统中的抑制干扰措施 |
5.4 需要继续完善的部分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8)适用于潜标的多普勒测流技术研究及关键部件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定点海流观测方法比较及发展趋势 |
1.2.1 机械旋浆式海流计 |
1.2.2 电磁海流计 |
1.2.3 声学多普勒海流计 |
1.3 当代频率合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所进行的工作及安排 |
第二章 声学多普勒海流计整体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总体说明 |
2.2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分析 |
2.2.1 系统功能 |
2.2.2 多普勒效应 |
2.2.3 系统总体结构 |
2.2.4 系统工作模式 |
2.3 系统工作指标分析 |
2.3.1 流速测量范围 |
2.3.2 测量脉冲频率和发射信号脉宽的确定 |
2.3.3 方位和倾斜传感器指标的确定 |
2.3.4 声学换能器发射功率估算 |
2.3.5 工作深度指标的确定 |
2.3.6 系统水下工作时间 |
2.3.7 数据存储容量估算 |
2.3.8 环境适应性指标要求 |
2.4 频率估计算法研究 |
2.4.1 复自相关算法测频可行性分析 |
2.4.2 复自相关算法测频方法的实现 |
2.4.3 复自相关算法测频matlab仿真 |
2.4.4 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声学多普勒海流计测流系统电路设计总体结构 |
3.2 中央控制及信号处理单元 |
3.3 系统声脉冲信号形成单元设计方案及原理 |
3.3.1 脉冲信号形成电路设计方案 |
3.3.2 DDS原理及结构分析 |
3.4 系统声脉冲信号发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4.1 MSP430F149与AD9850接口设计 |
3.4.2 AD9850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3.4.3 后级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3.5 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
3.5.1 电源纹波滤波和屏蔽 |
3.5.2 制作PCB电路板时的注意事项 |
3.6 正交解调模块电路设计 |
3.7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
3.8 电源电路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声学信号发射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
4.1 MSP430F149单片机开发环境 |
4.2 AD9850概述与参数设置 |
4.3 声脉冲形成部分软件编程 |
4.3.1 声学测流发射脉冲形成及脉宽控制程序 |
4.3.2 AD9850并行加载程序 |
4.4 A/D转换模块程序设计 |
4.5 频率估计算法软件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软硬件调试和分析 |
5.1 MSP430F149单片机调试工具和调试方法 |
5.2 试验系统简介 |
5.3 中央控制与数据处理单元的调试及调试结果 |
5.4 脉冲形成实验板的调试 |
5.4.1 脉冲形成试验板概述 |
5.4.2 AD9850发射矩形包络单频连续正弦波调试 |
5.4.3 后级处理电路调试 |
5.4.4 脉冲形成电路电路板脉宽定时调试 |
5.5 正交解调试验板的调试 |
5.6 声学多普勒测流系统误差源分析 |
5.6.1 DDS杂散分析 |
5.6.2 声速误差 |
5.6.3 波束配置误差 |
5.6.4 频率测量误差 |
5.6.5 其他误差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AD9850的DS/FH混合扩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DDS芯片AD9850简介 |
2 DS/FH混合扩频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 |
2.1 信 源 |
2.2 直扩电路 |
2.3 控制系统 |
2.4 跳频器/载波调制器 |
3 系统软件设计 |
4 结束语 |
四、AT89C51并行加载DDS芯片AD9850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DS的实用信号发生器设计[D]. 宗接华. 湖南大学, 2012(03)
- [2]基于DDS技术线性调频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J]. 吉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33)
- [3]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J]. 沈放,谢风连. 科技广场, 2011(03)
- [4]DDS技术在高频信号发生器中的应用[J]. 陈捷.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0(09)
- [5]基于DDS技术的瓦斯抽放电磁激励装置研制[J]. 吉强. 煤矿机械, 2009(11)
- [6]基于AD9850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研究与设计[J]. 章小宝. 科技经济市场, 2009(11)
- [7]脉冲、恒定和交变磁场发生器的研制[D]. 刘国英. 河北大学, 2009(03)
- [8]适用于潜标的多普勒测流技术研究及关键部件的实现[D]. 冯志涛.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2009(10)
- [9]基于DDS技术的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信号源[J]. 刘龙,张振中,戴哲.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9(04)
- [10]基于AD9850的DS/FH混合扩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J]. 袁爱霞,孙娇燕,刘军政.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