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魏玉成[1](2021)在《化症2号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应用化症2号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来为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名医堂梁文珍教授门诊处病属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的患者,从中按时间顺序挑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化症2号方治疗,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观测治疗前后患者肌瘤大小、主要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用药安全等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变化子宫肌瘤大小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肌瘤治疗前后大小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差值更大,可认为化症2号方与桂枝茯苓胶囊均能缩小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体积,且化症2号方疗效更佳。2.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化症2号方与桂枝茯苓胶囊临床疗效存在差异。3.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3.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化症2号方与桂枝茯苓胶囊均能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临床证候,且化症2号方改善相关临床证候效果较桂枝茯苓胶囊更为显着。3.2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化症2号方对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相关中医证候疗效更佳。3.3治疗前后月经变化(1)治疗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多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期延长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色暗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夹血块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化症2号方可改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所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暗、经夹血块。(2)对照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多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期延长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色暗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夹血块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桂枝茯苓胶囊亦可改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所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暗、经夹血块。(3)治疗后两组月经量多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期延长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色暗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夹血块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了经夹血块,其余两组间月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化症2号方对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相关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暗疗效较桂枝茯苓胶囊更佳;经夹血块方面,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化症2号方与桂枝茯苓胶囊在改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相关经夹血块方面疗效没有不同。4.安全性方面,化症2号方组在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检测均为正常。结论:化症2号方能缩小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体积,能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临床证候,能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经量,缩短经期,改善经色,减少月经血块,同时本临床观察也证实了梁文珍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指导思想:子宫肌瘤的核心病机即瘀滞,对于此类病症,可采用攻血逐瘀之法,但用药不宜过于峻猛,以防损伤正气,反无益于攻逐之事。
全孝心(JEON HYO SIM)[2](2020)在《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课题采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针刺以选取下列的穴位关元、曲骨、气海、天枢(双)、水道(双)、中脘、三阴交(双)等为主,观察本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来判断本疗法的临床疗效,探索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做为温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供取穴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入符合相应入选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患者病例60例,研究对象为2019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针灸科和妇科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治疗组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以中药治疗,每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如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气滞较重者,加川楝子、青皮;痛经及经闭者,加泽兰、益母草;血瘀较重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郁金等。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选穴如下:主穴:关元、曲骨、气海、天枢(双)、水道(双)、中脘、三阴交(双);配穴: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法,留针35分钟;然后在患者留针期间行温针灸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水道、气海、曲骨、三阴交,每穴施灸3壮。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经周期。在治疗结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可比性分析得出,两组在一般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二)通过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证候积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中医症状均明显改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三)两组均能使月经情况(如经量、经质),经期的伴随症状(如痛经、乳房胀、腰酸等),以及舌苔、脉象等方面均显示有明显的改善,表明了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有其优势所在。(四)通过对观察前后月经量、下腹坠胀评分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评分减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五)通过对观察前后月经质地、痛经、腰部酸痛、乳房胀痛、小腹疼痛评分比较得出,治疗后温针灸组的评分减低,治疗后中药组的评分相等。温针灸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灸治疗后明显改善,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六)通过对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76.7%,两组间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综合疗效方面,温针灸优于对照组。(七)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温针灸组治愈5例,治愈率为16.7%;显效有2例,显效率为6.7%;有效有21例,有效率为70%;无效有2例,无效率为6.7%。其中中药组治愈3例,治愈率为10%;显效有3例,显效率为10%;有效有17例,有效率为56.7%;无效有7例,无效率为23.3%。治疗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76.7%,经chi-square检验,两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27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温针灸和中药组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均有效果,可温针灸治疗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效果良好,同对照组相比,在月经情况、经期的伴随症状等明显的改善。温针灸在本研究中未出现任何的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刘彩凤[3](2020)在《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1.1对中医软坚散结法或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以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三种疾病为例)的近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客观评价软坚散结法治疗常见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常见结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1.2对治疗肝经结节性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中药复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每种疾病的高频用药、核心用药组合,发掘核心方剂,总结软坚散结法治疗每种疾病的临床运用规律。1.3探索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三种疾病中的两种或三种疾病同时发生在相同患者的中医辨治规律。2研究方法:2.1 Meta 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软坚散结法或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依据改良版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man5.3作为分析辅助工具,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森林图模型展示分析结果,绘制漏斗图使纳入文献发表偏倚情况一目了然。2.2数据挖掘搜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方剂药物稀疏矩阵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应用Clementine12.0建立Apriori模型进行数据关联规则分析。应用IBM Statistic23软件进行R型聚类分析,挖掘软坚散结法治疗每种疾病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组合、核心方剂,并挖掘新的有效方剂。3研究结果:3.1软坚散结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1)甲状腺结节:研究共纳入34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乳腺增生症:研究共纳入40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乳腺增生结节大小、结节硬度、相关激素(E2、P)水平、乳房疼痛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子宫肌瘤:研究共纳入29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医疗法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相关激素(FSH、LH、E2、P)水平、乳房疼痛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医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2数据挖掘结果(1)甲状腺结节:共筛选处方96首,药物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5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夏枯草、浙贝母、柴胡、莪术、牡蛎。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夏枯草、郁金;莪术、浙贝、夏枯草;夏枯草、陈皮(莪术、浙贝母、牡蛎并列第3)。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郁金、夏枯草、陈皮、甘草、茯苓、连翘;C2方:三棱、莪术、青皮;C3方:海藻、昆布、半夏、当归。C4方:浙贝母、牡蛎、玄参。(2)乳腺增生症:共筛选处方112首,药物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5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柴胡、香附、当归、白芍、浙贝母。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柴胡、香附;柴胡、当归;柴胡、白芍;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三棱、莪术、青皮、王不留行、海藻、昆布、牡蛎;C2方:浙贝母、瓜蒌、穿山甲、夏枯草、延胡索、丹参;C3方:白术、茯苓、白芍、当归;C4方:枳壳、甘草、川芎、柴胡、陈皮、香附。(3)子宫肌瘤:共筛选处方70首,药物使用频次在35次以上的共2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莪术、三棱。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三棱、莪术;三棱、莪术、夏枯草;三棱、莪术、桃仁。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三棱、莪术、香附、丹参;C2方:夏枯草、牛膝、牡蛎、海藻、昆布、荔枝核;C3方:鸡内金、山楂、黄芪、党参、白术;C4方:柴胡、白芍、土鳖虫、鳖甲、水蛭;C5方:桃仁、穿山甲、赤芍、川芎、当归、桂枝、茯苓、丹皮。4研究结论:4.1 Meta分析结论软坚散结法单独或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在改善病灶大小、硬度、总有效率、及相关激素水平等方面较单纯使用西医常规疗法有一定优势,并且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4.2数据挖掘结论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用药以化痰散结药为主,配合理气药、化瘀药,夏枯草、浙贝母的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海藻玉壶汤、消瘰丸为主。可见人体上部甲状腺结节病理变化以痰凝为主,可伴血瘀和气滞,消瘿散结、化痰行气为主要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用药以疏肝理气药为主,配合养血活血药、化痰散结药,柴胡、香附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为主。可见人体中部乳腺增生症病理变化以肝郁气滞为主,伴有血虚、血瘀、痰凝等特点,疏肝理气、养血柔肝为主要治法。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用药以活血破血消症药为主,莪术、三棱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为主。可见人体下部子宫肌瘤病理变化以血瘀为主,破血消症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若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中的两种、或三种疾病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可根据患者的整体表现判断患者以痰凝、气滞、血瘀中的何种病理变化为主,以此为处方用药的基本依据,病灶所在人体的上、中、下部位为辅助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三种疾病的常用中药具有多靶点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灵活选择中药。
侯卫婷[4](2020)在《通任暖宫灸对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通任暖宫灸对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探索能够阻断子宫肌瘤生长和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症状的有效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脱落4例后,入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通任暖宫灸治疗,每周3次,治疗6个月,月经期停止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次/天,25mg/次,从月经干净第1天开始服用,治疗6个月,并对两组于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子宫及肌瘤体体积、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P<0.05)。3.子宫及肌瘤体体积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及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及瘤体体积测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子宫及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在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症状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子宫肌瘤的症状以及降低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FSH、LH、E2、P),且通任暖宫灸组在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及降低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方面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2.两组在改善子宫及肌瘤体积方面未见明显差异;3.通任暖宫灸操作规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钟惠玲[5](2020)在《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采用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病,观察并分析本治疗方案对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在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方面的疗效,探讨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子宫肌瘤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以探索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病安全有效的新方案。研究方法:将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子宫肌瘤,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30例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范围,并对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予理冲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子宫肌瘤大小、子宫体积大小及总体疗效等,所有观察指标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理冲汤加减及穴位贴敷药物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提示各年龄段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认为本次研究的患者经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的改变与年龄无关。2.对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进行记录分析,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3.51±1.73cm3,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2.52±1.56cm3,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本方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疗效确切。3.根据自制的中医症状积分表,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记录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为15.37±5.85,治疗后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为6.50±5.13,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4.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估,未出现不良事件。研究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且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与年龄无关;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可显着改善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对月经量多、经淡色暗、经行夹血块及经期小腹疼痛的改善效果明显;本治疗方法简便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宋琼[6](2020)在《行气消症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比较行气消症方和丹鳖胶囊在缩小肌瘤大小和改善临床症状两方面上的临床疗效,从而评判行气消症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效果,为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来源于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进行诊断并治疗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行气消症方进行治疗,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口服,一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连服14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对照组予中成药丹鳖胶囊进行治疗,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口服,一次5粒,一日三次,连服14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计算患者治疗前后肌瘤缩小的程度及伴随症状改善的程度,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将其标准量化为临床数据,以统计学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疗效的判定。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缩小的面积组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在缩小肌瘤方面效果明显;(2)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缩小的面积组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丹鳖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在缩小肌瘤方面效果明显;(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子宫肌瘤的面积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缩小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丹鳖胶囊;(4)治疗组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60.00%,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优于丹鳖胶囊;(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组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在改善伴随症状方面效果明显;(6)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组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丹鳖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在改善伴随症状方面效果明显;(7)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在改善伴随症状方面效果优于丹鳖胶囊;(8)治疗组治疗伴随症状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治疗伴随症状总有效率66.67%,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在改善伴随症状疗效优于丹鳖胶囊。结论:导师自拟方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不仅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并且在改善伴随症状如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经质、抑郁急躁、胸闷、乳胀等效果显着;治疗期间无一患者有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因此本方从疗效及安全性角度考量,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牛毅[7](2020)在《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课题基于导师从《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子宫肌瘤的思想,收集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子宫肌瘤患者63例。理论结合临床,探讨从“阳虚阴盛是子宫肌瘤发病根本原因”这种立论治疗子宫肌瘤更符合临床实际,旨在为子宫肌瘤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治疗上的新思路。研究方法采用门诊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收集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完成60例,剔除1例,脱落2例),所有病人均使用中药方剂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收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子宫大小、肌瘤大小变化,通过SPSS 22.0统计分析,采用单组目标值法,研究基于“阳虚阴盛是子宫肌瘤发病根本原因”理论,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临床效果评定:通过多种指标对比,经治疗后,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75.00%,疗效明显。2.中医证候评定:经治疗后,患者小腹疼痛及月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小腹疼痛症状改善达55.56%,月经量多症状患者改善达41.18%,月经延长症状患者改善达91.67%,月经色黑深暗症状改善达45%,经质有块症状患者改善达75.00%,患以上任一症状患者改善达93.33%;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70.00%;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有显着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大小及肌瘤大小评定:治疗后子宫体积减小例数为30例,不变24例,增大6例;治疗后肌瘤大小减小例数为45例,不变4例,增大11例;治疗后子宫体积及肌瘤大小较治疗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安全性评定: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其他毒副作用等不适症状,生命体征平稳,本次临床治疗安全可靠。研究结论针对女性子宫肌瘤,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疗效作用机理与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不仅可以减小或控制肌瘤大小,还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可见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该病安全有效。
李青霖(Lee Ching Lam Jessica)[8](2019)在《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在挖掘近20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开始出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观察组研究文献,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并以中医活血化瘀法、单用中药内服方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作研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期望能探索出新的临床治疗和处方用药思路。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及归纳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电子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及归纳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1.Meta分析:系统评价用方法学评价主要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文献;对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纳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 5.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2.中医药的频数及聚类分析:检索1998-2018年中医活血化瘀法、单纯中药内服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及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用药规律的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Meta分析:检索1998-2018年期间有关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检索出1,032篇,经文献质量评价,本研究纳入30篇文献均为C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低。纳入30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1)中医活血化瘀法(包括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中医活血化瘀法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7,0.29),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总有效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子宫体积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8.60,95%,CI(-67.22,-49.97),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子宫体积缩小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9.70,95%,CI(-52.86,-46.55),P<0.00001],雌二醇(E2)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2.65,-1.66),P<0.00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5%,CI(1.59,3.56),P<0.0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2)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的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月经量减少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观察组)对米非司酮(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16,0.28),P<0.00001],总有效率在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子宫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04,95%,CI(-68.11,-49.98),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子宫体积缩小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05,95%,CI(-53.26,-46.84),P<0.00001],P<0.00001],雌二醇(E2)水平降低在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2.68,-1.61),P<0.00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1,95%,CI(1.41,3.47),P=0.0006],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P<0.01)。2.频次分析:(1)中医活血化瘀法常用的药物种类频次依次是理气药(21.75%)、活血化瘀药(21.28%)、清热药(17.97%)、利水渗湿药(14.89%)、补虚药(14.89%)。常用的药物频次依次是赤芍(8.75%)、丹皮(8.51%)、桂枝(8.27%)、桃仁(8.27%)、茯苓(8.27%)、当归(8.04%)、香附(7.57%)、枳壳(7.09%)、乌药(7.09%)、薏苡仁(6.62%)。(2)单纯内服中药方常用的药物种类频次依次是活血化瘀药(27.17%)、补虚药(19.29%)、清热药(16.00%)、理气药(9.42%)、利水渗湿药(6.40%)。常用的药物频次依次是桃仁(4.77%)、赤芍(4.43%)、获苓(4.28%)、桂枝(4.12%)、丹皮(4.00%)、莪术(3.94%)、三棱(3.69%)、当归(3.69%)、香附(2.58%)、黄芪(2.34%)。虫类药在175味药物占6味,占所有药物3.43%,使用频次79味次,占全部用药频次达2.43%。按出现频数计算,依次是水蛭、±鳖虫、地龙、僵蚕、蜈蚣、虻虫。消食药占5味,是所有药物的2.86%,使用频次48味次,占全部用药频次达1.48%。按出现频数计算,依次是鸡内金、山楂、谷芽、莱菔子、神曲。3.聚类分析结果:C1:莪术、三棱C2:乌药、鸡血藤、薏苡仁、枳壳、香附、红花C3:穿山甲、水蛭、牛膝、海藻、昆布、鳖甲、丹参、夏枯草、牡蛎、甘草、川芎、白术、党参、黄芪C4:当归C5:茯苓、桂枝、丹皮、桃仁、赤芍结论:本文的研究运用统计学Meta分析、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做了系统整理研究以及比较中西药的有效率,综合起来,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包括单用中医活血化疲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的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月经量减少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在不同方面有优势,中医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西药米非司酮疗法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P<0.01),其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容易诱发闭经。随着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研究日渐增加,为未来单纯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是有一定成效,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低,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以后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应严谨地遵循循证医学相关原则,严格把握控制质量,并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优势,为中医药物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活血化瘀法及单纯内服中药方的药物包含首五味药赤芍、丹皮、桂枝、桃仁、茯苓,提示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桂枝茯苓丸作基础方;治法治则以活血化瘀法、补益肝肾脾、滋养阴血疗法、益气扶正法;治疗子宫肌瘤不同阶段使用的中药剂型。虫类药药性猛、起效速、疗效佳,适用于子宫肌瘤重症。应用虫类药时宜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剂量,中病即止。配伍消食药助消食化积,防止药物伤脾,护脾胃以免进一步损伤正气。本文的创新性:在挖掘近20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开始出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观察组研究文献,2013年至2018年40篇文献研究共选出3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38篇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作为研究。随着未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增加,为单纯中药治疗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的不足与展望:关于用药规律的研究局限于单纯内服中药方,未有全面包括中西药结合治疗、针灸法治疗、针灸结合中药等的文献研究,希望将来能更深层地挖掘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通过研究获取更有价值的临床用药规律。由于个人时间与能力所限,未能有系统全面地评价子宫肌瘤的文献,希望以后能再加以补充深入研究。
谭忠伦[9](2019)在《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中老年子宫肌瘤的应用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对中老年子宫肌瘤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47例中老年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依病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药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激素受体及肿瘤细胞因子等的表达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统计显示,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及肿瘤体积均有缩小,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有效治疗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兔抗人单克隆抗体(Bax)、肿瘤抑制基因(p53)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FSH、LH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2、P含量及ER、PR、ki-67、bcl-2、Bax、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得到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及焦虑状态未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抑郁及焦虑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4.17%,对照组复发率为29.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中老年子宫肌瘤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FSH、LH、E2、P的含量, ER、PR、bcl-2等因子的阳性表达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更佳。
陈狄麟(Chan Dick Lun)[10](2019)在《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以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配合META分析以及用药规律分析,全面地评价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在科研设计、实施过程、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现状和存有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文献质量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以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传统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试验使用随机对照设计的方案,如使用抛硬币或以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或试验提及“随机分组”等字样;(2)治疗效果标准采用总有效率、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的检测、性激素变化等作为疗效指标,并有统一的疗效标准;(3)试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研究干预措施:以中药制剂(单味药、中成药、汤剂等))与西药组、其他中药或中成药、安慰剂或空白组等对比,以及中药配合特定治法与单用其治法的对比的文献,给药途径不受限制。2.检索策略透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检索文献。检索年限范围定为2004-2018。以主题词为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中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子宫肌瘤;干预措施的主题词:中医,中药,中成药;研究方案设计的中文主题词为:“随机”,“空白”,“对照”;英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fibromyoma uteri”,“uterine leiomyoma”,“uterus myoma”;干预措施的英文主题词为:“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dicine complementary”;研 究 方 案 设 计 的 英 文 主 题 词 为:“randomize”,“placebo”,“control”。3.方法学评价遵循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方法的原则,制订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系统评价表》,由两位评价人员阅读全文,并按照统一的评价表独立对所有研究试验进行评阅。若双方存在分歧,则两位评价者再深入研究或邀请第三方辅助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作出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部分的质量评分。每部分的积分根据标准订为0-2分,总积分为0-7分。1-3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同时,对文献的一般情况、随机方法、盲法的运用、分配隐藏、组间均衡性、不良反应、失访、统计学方法、结论推导等方面作出描述性的分析。4.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创建数据库,并录入和管理有关数据。Meta分析利用Cochrane平台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协助完成系统评价的分析计算过程。如果分析指标是二分变量,则应将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用作合并统计量;如果有必要分析数值变量,则采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为合并统计量。对各实验结果作出异质性检验,如果存有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表达。反之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表达。结果:通过搜索各个数据库,最初获得原始85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212篇,留下644篇,在阅览了题目及摘要后,剔除其他疾病21篇,留下623篇,仔细阅读全文后,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纳入126篇,均为中文文献。近年来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量呈增加的趋势,在纳入的126篇文献当中,有56篇文献(44.4%)发表于2016至2018年之间。基金支持有2篇(1.6%),无一篇多中心研究者。文献中38篇(30.2%)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没有作出具体描述;84篇(66.7%)提及“随机”等字眼,未对其方法作出详细描述。只有一篇论文(0.8%)采用双盲法。本研究中的118篇文献(93.7%)的组间均衡性好。有37篇(29.4%)报告了每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和症状,并作出统计学检验。仅得3篇(2.4%)文章提到失访。35篇(27.8%)提供了实际的检测统计量与P值范围;有90篇文献(71.4%)只给出P值的范围。126篇文献中,有40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可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降低血性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使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结合米非司酮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治疗本病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雌孕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上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低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棱甲消症汤在总疗效和缩减肌瘤体积方面优胜于桂枝茯苓胶囊。本研究亦分析了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对药物药类、四性、五味及归经的的分析,可以得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方面以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常用中药包括桃仁、赤芍、茯苓、三棱、当归、莪术、桂枝、柴胡、丹皮和牡蛎。结论:1.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西药,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3.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将来在中药治疗肌瘤的研究中,应提高科研方法学质量。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会削减其论证的力度,本系统评价仍未能够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立下确切的定论。展望未来学者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研究,从而提高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推广中药在现今医学领域的发展。
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化症2号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 |
1.2.2 气滞血瘀证的辨证诊断 |
1.2.3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标准 |
1.2.4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2.1.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2.1.3 治疗前子宫肌瘤大小比较 |
2.1.4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1.5 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疗效性指标 |
2.3.2 安全性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4.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
2.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两组子宫肌瘤治疗前后大小比较 |
2.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5.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比较 |
5.1 治疗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比较 |
5.2 对照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比较 |
5.3 治疗后两组月经情况比较 |
6.安全性方面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治疗 |
2.西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 |
2.1 病因 |
2.2 治疗 |
3.梁文珍教授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及经验总结 |
3.1 瘀滞乃病机之核心,气滞血瘀是病机之主要 |
3.2 化瘀乃子宫肌瘤治疗始终坚持之法 |
4.化症2 号方方药组成及用药分析 |
4.1 方药组成 |
4.2 用药分析 |
5.结果及分析 |
5.1 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变化 |
5.2 治疗后临床疗效 |
5.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 |
5.3.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
5.3.2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 |
5.3.3 治疗前后月经变化 |
5.4 安全性方面 |
6.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子宫肌瘤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中医学认识 |
二、子宫肌瘤中医治疗 |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 |
一、子宫肌瘤西医病因病机 |
二、子宫肌瘤西医发病机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及终止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四、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五、统计学方法 |
六、技术路线 |
第三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
一、一般情况比较 |
二、疗效观察 |
第三章 讨论和分析 |
第一节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认识 |
二、经穴分析 |
三、方药分析 |
第二节 临床疗效探讨 |
一、结果及分析 |
二、临床疗效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3)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循证医学和数据挖掘相关概念及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
研究一 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Meta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Meta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
研究一 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论 |
附录 |
创新点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通任暖宫灸对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 |
2 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 |
3 西医对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4 子宫肌瘤的西医治疗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史采集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表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剔除标准 |
2.7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节点 |
3.3 观察指标 |
3.4 随访记录 |
3.5 安全性检查 |
3.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子宫肌瘤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4.3 临床总体疗效评定 |
5 研究结果 |
5.1 研究资料的一般情况 |
5.2 一般资料 |
5.3 疗效评价 |
5.4 脱落率及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理论依据 |
2 理冲汤加减方药分析 |
2.1 组方分析 |
2.2 药物分析 |
3 穴位贴敷理论探讨 |
3.1 穴位贴敷机制分析 |
3.2 穴位贴敷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
3.3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可行性 |
3.4 穴位贴敷的不足 |
4 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机理探讨 |
4.1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
4.2 活血祛瘀,散结消症 |
5 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 |
6 结果分析 |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6)行气消症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及病情分级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研究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不良事件及访视安排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和数据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病例入组情况 |
2.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
3.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
4.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
1.1 子宫肌瘤发病的高危因素 |
1.2 西医对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认识 |
1.3 西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 |
2.中医学理论依据 |
2.1 中医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 |
3.行气消症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 |
3.1 行气消症方的组成 |
3.2 导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经验介绍 |
3.3 行气消症方的方药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子宫肌瘤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案设计 |
2.1 研究样本数量估算 |
2.2 治疗方案 |
2.3 收集数据指标 |
2.4 数据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治疗前后对比 |
3.3 临床疗效结果评定 |
3.4 各年龄段总疗效情况 |
3.5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现代医学的认识及治疗 |
2.传统医学的认识及治疗 |
3.导师的临床思想 |
3.1 “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
3.2 血瘀是子宫肌瘤形成的直接原因和表现 |
3.3 阳虚阴盛是导致子宫肌瘤形成的根本原因 |
3.4 现代人阳虚成瘀的原因 |
3.5 导师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 |
4.方药探析 |
5.结果分析 |
5.1 一般结果分析 |
5.2 月经情况及小腹疼痛情况分析 |
5.3 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
5.4 妇科B超情况分析 |
5.5 综合疗效分析 |
5.6 各年龄段总疗效分析 |
5.7 安全性分析 |
6.预防与调护 |
6.1 防未病 |
6.2 既病防变 |
6.3 瘥后防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中西医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排除及剔除病例情况记录 |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一节 西医研究概况 |
一、西医学病因 |
二、西医学诊断标准 |
三、西医学治疗现状 |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
一、中医学病因 |
二、中医学病机 |
三、证型 |
四、中医诊断标准 |
五、中医学治疗现状 |
第二章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一、制定检索策略 |
二、文献检索 |
三、献纳入排除标准 |
四、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
五、Meta分析方法 |
六、评价结果 |
七、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 |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文献检索 |
四、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五、统计分析与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一、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 |
二、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中老年子宫肌瘤的应用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肿瘤体积的变化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含量及受体表达的变化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生活质量的评价 |
2.6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
2.7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
1.1 概述 |
1.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
1.2.1 病因病机 |
1.2.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治则治法 |
1.2.3 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 |
1.3 现代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
1.3.1 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2 宫肌瘤的西医治疗 |
1.4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
1.4.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
1.4.2 系统评价的定义 |
1.4.3 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
1.4.4 本研究展开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
1.5 小结 |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
2.1 研究对象 |
2.1.1 文献检索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2 《评价表》的内容 |
2.2.3 文献质量评价 |
2.3 研究结果 |
2.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
2.3.2 纳入研究文献中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3 疗效评价标准 |
2.3.4 科研方案设计的质量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确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1.2 制定检索策略与筛选文献 |
3.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3.1.4 资料提取 |
3.1.5 统计分析(进行META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文献情况 |
3.2.2 不同中药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
3.2.3 不同中药或中药结合米非司酮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
3.2.4 不同中药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
4.1 文献一般情况 |
4.2 辨证分型、经典方剂、用药频数分析 |
4.2.1 辨证分型 |
4.2.2 经典方剂频数分析 |
4.2.3 用药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其临床意义及研究不足 |
5.1.1 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 |
5.1.2 本研究META分析的不足 |
5.2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
5.2.1 活血化瘀为主 |
5.2.2 治疗子宫肌瘤须同时注重补虚 |
5.2.3 重视热邪、气滞、水湿 |
5.2.4 肝、心、脾、肾同治 |
5.3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
5.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
5.3.2 样本含量的估算 |
5.3.3 方法学质量 |
5.3.4 随机化 |
5.3.5 盲法的运用 |
5.3.6 分配隐藏 |
5.3.7 组间均衡性 |
5.3.8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5.3.9 疗效判定指标与疗效标准 |
5.3.10 不良反应报告及失访 |
5.3.11 统计方法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四、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化症2号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魏玉成.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D]. 全孝心(JEON HYO SIM).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D]. 刘彩凤.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通任暖宫灸对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D]. 侯卫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理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D]. 钟惠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行气消症方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宋琼.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研究[D]. 牛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D]. 李青霖(Lee Ching Lam Jessica).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中老年子宫肌瘤的应用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 谭忠伦. 中国医药导刊, 2019(10)
- [10]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D]. 陈狄麟(Chan Dick L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