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社戏中写情绪的七种方法
- 答:鲁迅先生的《社戏》对于心情的描写特别有高妙之处。
心情之一:急
鲁迅先用“我急得要哭”,点出“急”。这是典型的直接写、正面写。然后写因为“急”,我产生了幻觉:“我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激烈的情绪使“我”有了幻想,虽然没有用“急”字,但写得很到位。接下来的一段鲁迅又换了个写法,也还是不用“急”字,而是写了我的状态“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其他孩子都开开心心地讲戏”“只有我不开口”,写的是我的行为,在这个“不开口”中,我们能感觉到,“迅哥儿”已经“急”出生活常态,要“急”出毛病了。
心情之二:喜
首先,还是直接写。写了四个字:“我高兴了”。其次,跟写“急”一样,也写“幻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是快乐带来的幻觉,因为快乐,放松了,膨胀了,要飞升了、飘扬了,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看见我。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比天高比海宽;倒霉的时候呢,身体会收缩会变得沉重,希望被世界忽略遗忘才好。以身体的幻觉来写“高兴”,非常高明,人人读了都感同身受。再次,也跟写“急”是一样的,写动作,写状态。主要有两句:第一句“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这个“一哄”要好好体会-这两个字中有声音、有动作、有神态、有心情、有群体形象、还可以想像出个体表现,用词朴实,但很经推敲;第二句“大家跳下船”也写得好,它和前边的“一哄”相呼应,如果换为“大家上了船”,就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了
问:读完朝花夕拾,搜集鲁迅资料,让做一个关于鲁迅的文化小论文!! 字数不限最好600字以
- 答:多年以来,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难以说清,本文根据大、小传统的划分方法,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接受与超越。 所谓大传统,一般是指贵族、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主流文化或者社会中的上层精英文化,而所谓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从鲁迅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对野史杂说的兴趣,可以发现他与小传统的精神联系。鲁迅在大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参照下,思索小传统的现代意义。小传统中的自然人性,强悍的生命活力,真实的生命形态,成为鲁迅的思想资源和构建新文化的主体内容;同时,鲁迅舍弃了小传统的盲目性与粗鄙性。这样,鲁迅实现了对小传统的吸收与超越。
问:鲁迅的负面情绪
- 答:鲁迅的创作表现了很多文学主题,而其中一个表现较为突出、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畅快淋漓地“恨”,由“恨”主题而引起的批判、憎恨、复仇等情绪的爆发。这个主题的复杂表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种视角,多个侧面。创作是创作心理的直接显现,鲁迅“恨”的主题的形成是他复仇心态的反映,时代遭遇、个性化的生活域界及心理体验是他主题选择的不竭源泉。在鲁迅的创作中,“恨”-复仇主题是贯穿始终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线索窥探鲁迅创作的整体。鲁迅的“恨”植根于他深沉而博大的爱,对弱势群体的爱与怜悯正是他的憎恨、厌恶、批判、复仇等情绪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