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德清县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薛永强[1](2021)在《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民国时期浙江省疫病频生,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及生产生活。在此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浙江积极构建本省的疫病防控机制,通过设置防疫机构、颁布相关法规、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等,致力于疫病的救治与预防工作。浙江省防疫事业的推进涉及应急性疫病救治和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推动浙江防疫事业走上正轨。应急性疫病救治方面,政府根据疫病种类,设置专项防治机关,调查疾病成因,开展防治工作。在疫病救治过程中,政府还联合社会力量防疫,有效快速地扑灭疫情,降低危害。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方面,涉及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学校卫生、卫生运动等多个路径。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与群众的观念、利益出现了矛盾,民众的犹疑观望也导致防疫工作一度停滞。随着政府的宣传教育及防疫措施取得成效,民众开始转变观念,积极配合防疫。尽管在建设防疫机制过程中,时常面临经费、资源、人才奇缺等因素的掣肘,但浙江省防疫机制的初步建立,对于疫病防治而言事半功倍,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浙江地区的卫生状况。
葛俊良[2](2020)在《我国地方环境治理中的民主协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协商治理意味着环境治理由依靠政府威权解决问题向主体间达成合意的过程转变。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引导利益相关方理性互动,形成政策建议,有助于强化环境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而可视为健全环境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试图回答地方政府如何影响和塑造环境协商治理实践以及地方环境协商治理机制如何具体运行这两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常见的环境治理范式进行宏观层面的考察和梳理,分析和比较不同环境治理范式的主要内容和实践现状,着重探讨协商治理与多中心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网络化治理等环境治理范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协商治理是环境社会治理的一种基础性范式。在此基础上,依据环境议题属性和协商主体间关系标准,将国内环境协商治理实践划分为回应型、自治型、咨询型和监督型四种类型,并分别阐述其议题属性、协商功能、社会参与形式和制度化平台等。根据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协商治理的利益动机,本研究从议题边界、功能定位、参与主体、程序流程和协商方式五个角度剖析国内环境协商治理的实践取向,指出其兼具公共性和工具性的双重治理动机,但基于治理有效性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性取向更为明显。协商民主对公共理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特定环境问题、规范公众参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组织机构职能、提供环境政策咨询和推动环境政策落实等工具性的协商动机所取代。从环境协商治理实践出发,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民主协商的重心停留在治理层面,聚焦于包括环境议题在内的社会民生事务,注重对社会各阶层意见和诉求的包容、吸纳和整合。通过协商民主与地方或基层治理的整合,以推动社会的动员、整合和合作,进而达成有效治理的目标,这也是协商民主本土化实践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对环境协商治理机制呈现出的这种工具性取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Z省J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协商主体的行为逻辑、主体间相互关系和环境协商治理机制等问题的阐述,勾勒出J市环境协商治理的整体图景;并采用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从环境协商议题、环境协商策略和环境协商成效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地方环境协商治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协商平台的搭建和协商参与者的挑选,体现出党委领导、利益相关和便于治理的原则;环境协商议题设置的关键在于响应者响应的有效性与积极性;公共性环境治理主体会根据具体协商情境,选取恰当的协商策略并加以组合式运用,使之与环境协商议题的特征相匹配;从所选案例来看,国内地方环境协商治理机制呈现出比较好的治理绩效,而环境协商治理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环境协商议题特征、协商策略运用以及这两者间的匹配性等因素的影响。
刘远志[3](2020)在《地理空间视角下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 ——以德清县目标六为例》文中提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是指导世界各国今后十多年发展的重大全球性公共政策和政治纲领,议程提出了包含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领域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169个子目标。SDGs践行情况的定量评估与监测,是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SDGs的评估监测涉及的因素众多、技术繁杂,目前尚处于概念设计、方法探讨和单指标、小范围试点阶段。其中核心的技术难题是融合地理信息和统计数据的指标定量计算问题以及全球统一指标框架下解决区域SDGs的量化评估的问题。本文以SDG6(“确保人人享有和可持续地管理水和卫生设施”)为例,在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德清县),探索区域SDG目标的监测评估方法,在建立本土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对地观测技术(EO)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重点研究典型指标的空间型监测方法,实现了SDG6的所有指标的量化评价和目标综合评估与分析。为国内外其他区域开展SDG6综合评估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与范例,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中国国别方案和研究区实际,以适应性、可量测、全覆盖为原则,提出基于联合国SDGs指标框架(SGIF)的SDG6本土化指标体系(包含7个指标、11个指数),发展了3种空间型监测方法对难以通过传统统计数据进行评估的重点指标进行量测,结合统计学方法实现了SDG6所有指标的量化计算。提出了县域尺度下,指标和目标的综合评估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区域SDG6评估监测方法是可行的。(2)针对SDG6中长时序水资源信息的高效、准确提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样本库的水体信息自动提取方法。基于长时序Landsat卫星数据,考虑不同的水体类型(一级水系、二级水系、湖泊、湖泊中心、湖泊边缘、河湖交界等)、不同气象条件(无云、薄云、厚云),建立长时间序列水体样本库(包括年季、雨季旱季、季度、月,薄云等)。根据不同区域特征和需求,按照一定规则(如卫星成像时间)进行样本库自动匹配,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实现长时间序列水资源信息的快捷、自动化提取。(3)针对涉水生态系统长时序地表覆盖信息提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物光谱周期特征的长时序地表覆盖自动提取方法。以单个像元长时序周期性特征为基础,通过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稳定样点的采样和拟合计算,形成不同地物类型的拟合参数样本集,利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建立不同地物类型拟合参数的模型;利用CCDC算法对研究区长时序Landsat影像的每个像素进行连续变化检测,确定单个像素地物类别的突变点(时间),确定突变点前后拟合曲线的参数,按照拟合参数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类,确定突变点前后的地物类型,借助云平台强大的计算功能(Google Earth Engine(GEE))逐一提取像元的长时间地物类别,实现长时序地表覆盖类型自动化提取。(4)针对公共卫生设施服务范围和人口的评估计算,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出行方式的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模型。通过市政厕所的空间化数据结合众源数据(百度,高德等)获得研究区的城市公用厕所的分布,利用城市路网数据计算公共卫生设施的通达性,考虑到城市人群不同的出行意愿,建立了一种顾及出行方式(步行或乘车)的公共卫生设施服务便捷性计算方法。最后,与人口密度数据相结合,形成带有“时空坐标”的评估结果,并对指标计算结果进行动态表达。
龚思涵[4](2019)在《2019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文中研究指明独特的地域位置和经济地位决定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促进长三角农业、生态和产业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2019年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进展主要围绕五大方面展开,即以农业机械化、产权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为引领的乡村规划建设,以新型服务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乡村产业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宅基地权益实现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和以村级各类主体明晰界定为主线的乡村治理,而这也奠定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趋势。
王文姬[5](2019)在《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学校是学生和教师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除了具备教育职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卫生职能。我国通过构建学校卫生管理体制来保障和督促学校顺利实施卫生职能,学校卫生监督机制作为此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时常出现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学校卫生工作的多种问题,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不足之处日益明显。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还属于我国的二线城市,相比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而言,其学校卫生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本文以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运行构架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校卫生监督机制运行模式经验,加以融会贯通。最后,创新提出了引入社会组织、家庭和社区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达到构建健康校园环境,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同时,从完善现行监督机制、引入外部协调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有效配置现有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吴斌[6](2019)在《德清县莫干山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兴起,许多地区纷纷抓住机遇,将城镇建设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山地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山地城镇由于自身存在的交通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其发展山地旅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对原本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开发建设来促进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山地地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全文主要内容共有6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选题的背景、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对山地旅游、旅游城镇和山地旅游城镇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第三章分析了国内外山地旅游城镇典型案例,从而总结出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并提出策略,可广泛应用到此类型的山地旅游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第四章针对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莫干山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查阅,分析并提出莫干山城镇建设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结合案例总结得到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莫干山镇开发建设策略。对莫干山旅游资源产业功能进行规划,提出一套适应山地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并对其特色风貌改造等进行具体规划。最后根据“人文”与“生态”并重的保护原则,明确了在开发过程中要挖掘文化内涵,保护文物古迹和当地生态。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通过选取国内的黄山汤口镇、庐山牯岭镇和国外的意大利小镇因斯布鲁克作为山地旅游城镇发展的经典成功案例,分析其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的历程,归纳总结其开发建设经验如下:一、山地资源丰富,生态永续发展;二、地域特色鲜明,人文内涵突出;三、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四、发展定位精准,居民组织、政府支持。并根据经验启示归纳总结出山地旅游城镇的开发建设策略如下:一、找准定位,区域协同发展;二、布局空间,合理分期开发;三、组织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四、传承文化,发掘特色旅游;五、控制规模,保护生态环境;六、共同进步,公众参与开发。同时,结合莫干山镇的旅游资源、城镇建设等现状条件,并在科学合理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总结出莫干山镇发展成为山地旅游城镇的相关开发建设策略如下:一、接轨区域发展的城镇职能定位;二、基于山地旅游资源的产业功能规划;三、适应山地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四、符合山地旅游城镇的城镇风貌改造;五、“人文”与“生态”并重的保护原则。希望莫干山镇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能对目前尚在探索阶段的山地旅游城镇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引导山地旅游城镇建设的合理开展和实施,促进山地旅游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张一鸣,王莹莹,王学才,董晓莲,江峰,付朝伟,王娜,姜庆五[7](2018)在《德清县青春期女生碘营养及甲状腺异常状况》文中研究指明碘元素是合成人体内多种生长激素的原料,素有"智力元素"之称。碘缺乏是儿童发育迟缓、大脑损伤和智力下降的主因[1],现阶段全世界约有25%的学龄儿童患有碘缺乏症[2]。青春期儿童处于性器官发育、第二生长高峰等关键时期,对碘需要量相应增加;同时,由于饮食习惯、摄食量的差异,女生碘摄入量往往低于男生,因此青春期女生更易发生碘缺乏。国外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的14~15岁女生
赵丽华[8](2017)在《72所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某县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对某县35所中小学及37所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学校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和重点工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35所学校37所幼儿园中采用集中式供水的共有71所,其中城市集中供水学校(幼儿园)32所,农村集中供水学校(幼儿园)39所,分别占44.44%和54.17%。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1所,供桶装纯净水的学校幼儿园1所,安装直饮机供开水的64所,占88.89%。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和民办托幼机构饮用水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以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蔡剑,陈恩富,丁华,孙昼,许向军,童卫胜,王学才,陈颖峰[9](2013)在《一起两校同源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文中认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为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是引起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2]。浙江省近年来已有多起诺如病毒引起暴发疫情的报道[1,3-5],给全省带来了较大疾病负担。2012年11月23日,浙江省临安市浙江农林大学报告一起学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事件,次日,湖州市德清县高级中学也出现症状类似的暴发疫情,经实验室初步检测核实,均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经现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蒋然子[10](2013)在《中小学校供水与学生卫生知识的现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中小学校供水情况、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知识水平和行为的现状,为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干预计划或政策提供基线资料。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陕西省、广西省、湖南省、安徽省和重庆市的10个县的100所学校为调查现场,完成机构基线调查与学生卫生知识调查。调查数据用EpiData3.1进行录入,同时进行逻辑纠错,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机构调查的数据作统计描述以及学校类型和学校所在地之间的比较;对学生问卷的抽样调查分析涉及统计描述以及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地、性别、调查方式和年龄组间的统计推断;对学生问卷的卫生知识和行为部分采用赋值法(正确=1,不正确=0)求得总分,并把总分作为因变量和其他相关的协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学校中影响其卫生知识和行为评分的主要因素。统计描述时,对于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用均值(x)反映其集中趋势,用标准差(S)反映其离散趋势;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M)反映其集中趋势,用四分位数间距(QL-QL)反映其离散趋势。统计推断对于率的资料采用x2检验,必要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假设检验水准定为α=0.05。结果:1)学校卫生管理情况:学校大部分的卫生管理工作实施率在80%以上,但是学校学生卫生自我评价的开展率较低,为48.9%。仅有不到一半的学校(42.9%)聘请健康教育老师,12%的学校配置专职的校医(或保健教师)。学校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较高,为95%,但是卫生习惯的形成率却较低。非寄宿学校的大部分卫生管理工作差于寄宿学校,乡村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差于县城学校。2)学校供水情况:学校对“饮水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熟悉的较多,而对“二次供水卫生规范”和“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熟悉较少。但是在学校类型和学校所在地的比较中未发生学校对供水卫生政策的了解有统计学差异。集中式供水的覆盖率较低,为50.0%,非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多采用集中的自来水,而寄宿学校和乡村学校多采用自备水源。学校自备水源周边的防护率为90.9%,但是水源和蓄水池的消毒率均较低,不到一半的学校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在这些学校中仅30.4%的学校有完备的消毒记录。37所学校有二次供水设施,一半以上均无消毒设备,仅有32.4%的学校开展一年二次的水质检测。学校中供学生使用的水龙头总数虽然能达到,但分布在男女厕所的水龙头数较少。调查的学校中有一半的学校的供水设施能得到很好的维护,运行良好。学校管理者认为供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主要是系统老化和系统设计不当。3)学生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有87%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卫生知识同样重要;多数学生对卫生知识感兴趣。学生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对预防腹泻途径的正确认识率只有17.4%,对通过洗手能预防的疾病的正确认识率仅有11%,对“直接喝哪种水不生病”的正确认识率只有36%。在卫生知识的知晓方面县城学生知晓率(%)普遍高于乡村学生知晓率(%,P<0.05),女生的知晓率(%)普遍高于男生知晓率(%,P<0.05)。对于女生来说,约有57.6%的学生不知道女生的生理期,寄宿学校的女生对生理期的知晓率高于非寄宿学校的女生(P<0.05)。县城的女生对女生生理期的知晓率高于乡村的女生(P<0.05)。结论:1)大多数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实施率在80%以上,卫生管理制度比较全,城市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好于农村学校;2)95%学校开始了健康教育,但50%以上学校缺乏专门健康教育教师;3)大多数学校供水来源为自来水和自备水源,不同学校水源存在差异,大多数学校供水设施老化,管理人员不熟悉二次供水的知识和规范标准;4)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不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健康教育课、学校环境卫生、厕所卫生等。学校应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卫生行为的指导工作。
二、浙江省德清县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德清县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浙江省疫病传播概况 |
1.1 疫病传播状况 |
1.1.1 烈性传染病 |
1.1.2 急性传染病 |
1.1.3 慢性传染病 |
1.1.4 寄生虫病 |
1.2 疫病传播原因分析 |
1.2.1 浙江省自然环境 |
1.2.2 社会文化因素 |
1.3 疫病传播特点分析 |
1.3.1 病种多样,呈季节性、地域性特征 |
1.3.2 灾异与疫情相伴 |
1.3.3 疫情频繁,致死率高 |
第二章 浙江省防疫机制建设 |
2.1 浙江省卫生行政体系建设 |
2.1.1 省级卫生行政机构 |
2.1.2 市(县)卫生行政机构 |
2.2 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 |
2.2.1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
2.2.2 建立卫生防疫机构 |
第三章 浙江省疫病应急救治 |
3.1 浙江省疫病官方应对 |
3.1.1 官方应急救治的常规举措 |
3.1.2 以血吸虫、姜片虫为中心考察官方应急救治 |
3.2 社会应对 |
3.2.1 民间的自发防疫 |
3.2.2 红十字会的慈善防疫 |
3.2.3 教会医院的福音防疫 |
第四章 浙江省疫病防控下的公共卫生建设 |
4.1 环境卫生 |
4.1.1 街道清洁与垃圾处理 |
4.1.2 粪便管理和厕所改良 |
4.1.3 殡葬管理 |
4.1.4 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 |
4.2 饮食卫生 |
4.2.1 饮水改良 |
4.2.2 食品监管 |
4.3 学校卫生 |
4.3.1 颁布规则,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 |
4.3.2 卫生教育与宣传 |
4.3.3 健康教育与防疫 |
4.4 卫生运动与婴儿健康比赛 |
第五章 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成效 |
5.1 浙江省疫病防治成就 |
5.1.1 初步建立疫病防治机制 |
5.1.2 一定程度上转变民众卫生防疫观念 |
5.2 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 |
5.2.1 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 |
5.2.2 人才短缺,卫生防疫机制不健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地方环境治理中的民主协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协商民主与协商治理的研究 |
1.2.2 关于环境民主的研究 |
1.2.3 关于当前中国环境治理困境的研究 |
1.2.4 关于环境协商治理机制的研究 |
1.3 核心概念阐释 |
1.3.1 环境与环境治理 |
1.3.2 环境社会治理 |
1.3.3 协商治理 |
1.3.4 环境协商治理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章节安排 |
2 环境协商治理理论与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2.1 常见的环境治理范式 |
2.1.1 环境单中心治理范式 |
2.1.2 环境多中心治理范式 |
2.1.3 环境协同治理范式 |
2.1.4 环境整体性治理范式 |
2.1.5 环境网络化治理范式 |
2.1.6 环境协商治理范式 |
2.2 环境协商治理的理论基础 |
2.2.1 环境建构主义理论 |
2.2.2 生态现代化理论 |
2.2.3 环境正义理论 |
2.2.4 环境民主理论 |
2.3 环境协商治理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
2.4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3 我国地方环境协商治理的四种实践 |
3.1 国内地方环境协商治理实践的类型划分 |
3.2 回应型环境协商治理实践 |
3.3 自治型环境协商治理实践 |
3.4 咨询型环境协商治理实践 |
3.4.1 人民政协制度框架下的环境协商 |
3.4.2 环境议题的协商式电视问政 |
3.5 监督型环境协商治理实践 |
3.5.1 专题询问会 |
3.5.2 环保社会组织的协商监督 |
4 民主协商:我国地方环境治理的一种工具性机制 |
4.1 环境协商治理的议题边界 |
4.2 环境协商治理的功能定位 |
4.3 环境协商治理的主体挑选 |
4.4 环境协商治理的程序设计 |
4.5 环境协商治理的方式选择 |
5 环境协商治理何以可能:基于Z省J市环境协商治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
5.1 Z省J市开展环境协商治理实践的基本情况 |
5.1.1 Z省J市开展环境协商治理实践的主要背景 |
5.1.2 Z省J市环境协商治理实践的参与主体及相互间关系 |
5.1.3 Z省J市各方力量参与环境协商治理实践的行为逻辑 |
5.2 Z省J市环境协商治理机制的建构 |
5.2.1 环境公民身份的塑造 |
5.2.2 环境协商治理具体机制的建构 |
5.3 我国地方环境协商治理运行机制的多案例比较 |
5.3.1 选取案例的基本情况介绍 |
5.3.2 我国地方环境协商治理运行机制的组织基础 |
5.3.3 环境协商治理机制的议题设置:环境问题如何被建构为环境协商议题? |
5.3.4 环境协商治理的策略选择:注重与环境协商议题特征的匹配性 |
5.3.5 环境协商治理的效果 |
5.3.6 小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3)地理空间视角下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 ——以德清县目标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目标解读及本土化 |
2.1 SDG6解读 |
2.1.1 SDG6指标框架 |
2.1.2 国内外SDG6情况 |
2.1.3 SDG6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系 |
2.2 SDG6本土化 |
第3章 SDG6量化计算与评估 |
3.1 SDG6指标量化计算 |
3.1.1 基于时序样本库的水体信息自动提取 |
3.1.2 基于地物光谱周期特征的长时序地表覆盖自动提取 |
3.1.3 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模型 |
3.1.4 其他统计的方法 |
3.2 评估方法 |
3.2.1 指标评估 |
3.2.2 目标评估 |
第4章 SDG6区域实践 |
4.1 研究区概况 |
4.2 评估所需的数据 |
4.2.1 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 |
4.2.2 时序地理信息提取结果 |
4.2.3 时序地表覆盖提取结果 |
4.2.4 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模型结果 |
4.2.5 人口密度数据 |
4.2.6 其他统计数据 |
4.3 SDG6区域量化计算结果 |
4.3.1 各指标计算结果 |
4.3.2 整体评估结果 |
4.4 结果分析 |
4.4.1 清洁用水 |
4.4.2 水资源总量、质量与效率 |
4.4.3 典型涉水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
4.5 建议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4)2019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三角农业建设:传统与技术结合 |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化农业结构并举 |
(二)加快农业技术科技化与产权化 |
二、长三角乡村建设:规划指导、环境维新 |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 |
(二)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
(四)“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引领 |
三、长三角乡村产业建设:新型业态融合数字经济 |
(一)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与新型服务业 |
(二)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培育发展 |
(三)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四、长三角农村改革:聚焦集体“三资” |
(一)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完善 |
(二)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
(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
五、长三角乡村治理:村级治理主体明晰 |
六、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发展之趋势展望 |
(5)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境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理论阐释 |
2.1 概念确定 |
2.1.1 学校的界定 |
2.1.2 卫生监督的定义及特征 |
2.1.3 学校卫生的内涵及其公共物品属性 |
2.1.4 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及其外部性特征 |
2.2 学校卫生监督机制构建的相关理论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外部性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2.2.4 机制设计理论 |
3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
3.1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
3.1.1 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 |
3.1.2 卫生监督机构基本情况 |
3.1.3 卫生监督员情况 |
3.1.4 经常性卫生监督情况 |
3.1.5 卫生行政处罚情况 |
3.1.6 部分学校校医调研情况 |
3.2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成效分析 |
3.2.1 日常监督工作稳定提升 |
3.2.2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初见成效 |
3.2.3 卫生管理档案基本完善 |
3.3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行政处罚力度弱效果差 |
3.3.2 监督员工作量大配置堪忧 |
3.3.3 饮用水卫生安全风险高 |
3.3.4 内设医疗机构存在隐患 |
3.3.5 托幼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位 |
4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运行架构及案例分析 |
4.1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建设历程 |
4.1.1 建设初始阶段 |
4.1.2 建设启动阶段 |
4.1.3 建设完善阶段 |
4.2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运行架构分析 |
4.2.1 构成要素分析 |
4.2.2 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
4.2.3 组织结构分析 |
4.3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运行的典型案例分析 |
4.3.1 案例概况 |
4.3.2 案例选取依据 |
4.3.3 案例分析 |
4.4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
4.4.1 职责交叉的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
4.4.2 客体提供职责内公共物品的意愿不高 |
4.4.3 学校卫生监督执行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
4.4.4 主客体人力资源不足机构建设不完善 |
4.4.5 法律赋予机制运行手段的效力不足 |
4.5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4.5.1 机制信息传递效率不高,监督成本增加 |
4.5.2 各单位利益不能相互协调,激励不相容 |
4.5.3 基础资源配置不合理,保障效果不佳 |
4.5.4 行政权力小于行政责任,政府缺位 |
4.5.5 监督机制干预效力弱,负外部性明显 |
5 国内外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经验借鉴 |
5.1 国外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经验 |
5.1.1 美国WSCC学校卫生工作模式 |
5.1.2 英国的学校社区复合模式 |
5.1.3 日本的社会组织参与模式 |
5.2 国外学校卫生监督机制的启示 |
5.2.1 重视多主体的协作 |
5.2.2 重视学校健康教育 |
5.2.3 重视专业队伍建设 |
5.3 国内发达地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经验借鉴 |
5.3.1 浙江省新型执法模式 |
5.3.2 上海市科学的学校卫生监督积分指标体系 |
5.3.3 香港“小政府大社会”的学校卫生管理理念 |
5.4 国内发达地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启示 |
5.4.1 执法模式较为新颖 |
5.4.2 运行模式较为科学 |
5.4.3 管理理念较为先进 |
6 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
6.1 构建多元化协同治理机制 |
6.1.1 创新机制的构建思路 |
6.1.2 创新机制中各主体作用 |
6.2 完善现行监督机制,信息互通激励相容 |
6.2.1 信息互通,建立跨部门行政协调机制 |
6.2.2 明确职责,形成各部门责任分担机制 |
6.2.3 科学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
6.2.4 权责统一,发挥机制运行手段的作用 |
6.3 引入外部协调机制,带动多主体参与监督 |
6.3.1 有效合作,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 |
6.3.2 合理引导,积极组织家庭参与 |
6.3.3 加强影响,促进法律体系建设 |
6.4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6.4.1 专业的培训考核机构 |
6.4.2 严格的准入制度 |
6.4.3 提升行政部门专业素养 |
6.4.4 提高校医工资待遇 |
6.5 有效配置现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6.5.1 建立社区参与的公共服务机制 |
6.5.2 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执行能力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德清县莫干山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2 山地旅游城镇研究进展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山地旅游 |
2.1.2 旅游城镇 |
2.1.3 山地旅游城镇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2.1 山地旅游资源 |
2.2.2 山地旅游城镇规划 |
2.2.3 山地旅游城镇发展模式 |
2.2.4 山地旅游城镇建设影响因素 |
2.2.5 研究展望 |
3 国内外山地旅游城镇典型案例及其启示 |
3.1 国内外经典案例 |
3.1.1 “黄山门户”——汤口镇 |
3.1.2 “云中山城”——牯岭镇 |
3.1.3 因斯布鲁克 |
3.2 国内外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经验与启示 |
3.2.1 山地资源丰富,生态永续发展 |
3.2.2 地域特色鲜明,人文内涵突出 |
3.2.3 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 |
3.2.4 发展定位精准,居民组织、政府支持 |
3.3 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策略 |
3.3.1 找准定位,区域协同发展 |
3.3.2 布局空间,合理分期开发 |
3.3.3 组织交通,完善基础设施 |
3.3.4 传承文化,发掘特色旅游 |
3.3.5 控制规模,保护生态环境 |
3.3.6 共同进步,公众参与开发 |
4 莫干山山地城镇建设现状分析 |
4.1 莫干山山地城镇建设 |
4.1.1 区位交通条件 |
4.1.2 社会经济概况 |
4.1.3 历史发展沿革 |
4.2 莫干山镇现状分析 |
4.2.1 旅游资源概况 |
4.2.2 城镇建设概况 |
4.2.3 SWOT分析 |
4.3 莫干山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
4.3.1 城镇发展定位不明确 |
4.3.2 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 |
4.3.3 优势资源价值发挥不足 |
4.3.4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4.3.5 快速发展导致生态破环 |
4.3.6 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
5 莫干山镇开发建设策略 |
5.1 接轨区域发展的旅游城镇职能定位 |
5.2 基于山地旅游资源的产业功能规划 |
5.2.1 莫干山镇产业功能规划 |
5.2.2 莫干山镇特色旅游产品 |
5.2.3 莫干山镇休闲度假旅游 |
5.3 适应山地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
5.3.1 道路系统 |
5.3.2 慢行系统 |
5.3.3 绿道系统 |
5.3.4 广场和停车场 |
5.4 符合山地旅游城镇的城镇风貌改造 |
5.4.1 控制景观界面 |
5.4.2 布局景观轴线 |
5.4.3 设置景观节点 |
5.4.4 改造建筑风貌 |
5.5 “人文”与“生态”并重的保护原则 |
5.5.1 挖掘文化内涵引导的文物古迹保护 |
5.5.2 控制建设规模的生态保护原则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德清县青春期女生碘营养及甲状腺异常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盐样采集及检测 |
1.2.2 尿样采集及检测 |
1.2.3 甲状腺B超检查 |
1.3 评价标准 |
1.3.1 食用盐碘标准 |
1.3.2 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
1.3.3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 |
1.3.4 青春发育分期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青春期女生家庭食用盐碘含量 |
2.2 青春期女生尿碘含量 |
2.2.1 不同时间尿碘含量 |
2.2.2 不同碘盐类型、青春发育分期女生尿碘含量 |
2.3 青春期女生甲状腺肿大及结节检出情况 |
3 讨论 |
(8)72所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 |
2.3 使用直饮机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情况: |
2.4 自建设施供水学校卫生管理情况: |
3 讨论 |
(9)一起两校同源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实验室检测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疫情概况 |
2.2 两所学校疫情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
2.3 实验室检测 |
2.4 卫生学调查 |
3 讨论 |
(10)中小学校供水与学生卫生知识的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调查现场 |
2.1.2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方法 |
2.2.2 数据录入 |
2.2.3 统计分析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学校基本情况 |
3.2 学校卫生管理情况 |
3.2.1 学校卫生管理总体情况 |
3.2.2 寄宿学校与非寄宿学校卫生管理情况比较 |
3.2.3 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学校卫生管理情况的比较 |
3.3 学校供水情况 |
3.3.1 学校对国家有关供水卫生政策的了解情况 |
3.3.2 饮用水管理人员的配备 |
3.3.3 供水方式 |
3.3.4 自备水源的类型及防护消毒情况 |
3.3.5 桶装饮用水 |
3.3.6 二次供水 |
3.3.7 水龙头配置情况 |
3.3.8 水量满足需要的情况 |
3.3.9 学生主要的饮水方式 |
3.3.10 水污染事件 |
3.3.11 供水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
3.3.12 水费运行调查结果 |
3.3.13 限水措施 |
3.4 学生卫生知识调查结果 |
3.4.1 学生看待学习与卫生知识的情况 |
3.4.2 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
3.4.3 学生对卫生知识感兴趣的情况 |
3.4.4 学生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 |
3.4.5 学生选择能直接饮用的水的看法 |
3.4.6 学生对手不干净是否会传播疾病的看法情况 |
3.4.7 学生对预防腹泻途径看法的比较 |
3.4.8 学生对喝生水的后果的看法 |
3.4.9 学生对洗手可能预防的疾病的看法 |
3.4.10 学生洗手习惯的分布情况 |
3.4.11 学生的洗手办法分布情况 |
3.4.12 学生夏天洗澡频率分布 |
3.4.13 学生的水杯专用情况 |
3.4.14 学生吃蔬菜水果前的清洗频率分布 |
3.4.15 学生随地吐痰的频率分布 |
3.4.16 学生睡前刷牙情况比较 |
3.4.17 学生剪指甲情况比较 |
3.4.18 学生是否有专用洗脸毛巾比较 |
3.4.19 学生丢果皮纸屑的地点分布比较 |
3.4.20 女生对生理期的知晓情况比较 |
3.4.21 学生卫生知识和行为得分与其在学校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4.22 学校中学生卫生知识和行为得分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学校构成情况 |
4.2 学校卫生管理情况 |
4.3 学校供水情况 |
4.3.1 学校对国家供水卫生政策的了解 |
4.3.2 供水方式及供水的管理 |
4.3.3 学校供水量与学生的饮水方式 |
4.3.4 供水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
4.4 学生卫生知识知晓情况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浙江省德清县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D]. 薛永强. 河北大学, 2021(02)
- [2]我国地方环境治理中的民主协商机制研究[D]. 葛俊良. 浙江大学, 2020(02)
- [3]地理空间视角下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 ——以德清县目标六为例[D]. 刘远志.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2019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A]. 龚思涵.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9卷 总第19卷)——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文集, 2019
- [5]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机制创新研究[D]. 王文姬. 贵州大学, 2019(06)
- [6]德清县莫干山山地旅游城镇开发建设策略研究[D]. 吴斌.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德清县青春期女生碘营养及甲状腺异常状况[J]. 张一鸣,王莹莹,王学才,董晓莲,江峰,付朝伟,王娜,姜庆五. 中国学校卫生, 2018(11)
- [8]72所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J]. 赵丽华. 宁夏医学杂志, 2017(08)
- [9]一起两校同源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J]. 蔡剑,陈恩富,丁华,孙昼,许向军,童卫胜,王学才,陈颖峰.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9)
- [10]中小学校供水与学生卫生知识的现况研究[D]. 蒋然子. 中南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