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肝癌TACE后CT表现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菅若含[1](2021)在《参灵方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参灵方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的作用,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为参灵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住院病人,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治疗,辨证为脾肾两虚型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无脱落病例。TACE术后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退热、镇痛、止呕、护肝、护胃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灵方水煎剂,疗程为1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的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程度、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的中医临床症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肝功能(ALT、AST、TBIL);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生存质量:KP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腹部CT结果。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程度、持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肝功能(ALT、AST、TBIL),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大小以及KPS评分的变化。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疾病分期及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指标: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程度在TACE术后第1天、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程度在TACE术后第3天至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术后第1天下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79%,对照组总有效率54.5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ALT、AST、TBI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TBIL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P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FP水平无显着差异。4.肿瘤疗效: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存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灵方可以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修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孙伟[2](2021)在《热休克蛋白90α预测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和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肝癌发现时绝大多数已是中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或完全消融的机会,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最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在TACE治疗之前或治疗过程中如果能找到用于预测或监测TACE治疗疗效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进行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很有可能成为预测或监测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将回顾性地分析血浆Hsp90α水平与TACE治疗4周后治疗反应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进行肝癌TACE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查阅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特征、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数据。进行患者TACE治疗前的血浆Hsp90α水平高低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分析,进行肝癌TACE治疗应答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以TACE治疗前血浆Hsp90α水平高低、TACE治疗后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分级为分类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将结果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再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评估与患者TACE治疗预后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收集我院9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58岁(最小30岁,最大81岁)。TACE治疗前血浆Hsp90α的高表达与肿瘤>5cm(P=0.004)、AFP>400ng/mL(P=0.013)、有血管侵犯(P<0.001)、BCLC分期倾向B、C期(P<0.001)显着相关。TACE治疗应答组在治疗后4周复查的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出现显着下降(P<0.001),TACE治疗未应答组在治疗后4周复查的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3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hild-Pugh分级(比值比[Odds ratio,OR]0.208,P=0.004)、血管侵犯(OR=0.1 62,P=0.006)、基线 Hsp90α 表达水平(OR=0.286,P=0.012)、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25%~50%OR=5.625,P=0.003;>50%OR=47.250,P<0.001)与TACE治疗应答有显着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Child-Pugh 分级(OR=0.186,P=0.046)、血管侵犯(OR=0.132,P=0.025)、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25%~50%OR=5.061,P=0.013;>50%OR=86.831,P<0.001)是TACE治疗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ACE治疗前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长于Hsp90α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9.7个月v.s.8.4个月,P=0.036);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50%的患者的中位PFS与降低百分数在25%~50%和<25%的患者相比有显着差异(13.5个月v.s.9.6个月v.s.7.4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期HR=2.804,P=0.008;C期HR=4.628,P<0.001)和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25%~50%HR=0.569,P=0.051;>50%HR=0.198,P<0.001)是 TACE 治疗后 PFS 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CE治疗4周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能预测TACE治疗是否应答以及TACE治疗预后。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是TACE治疗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BCLC分期和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变降低百分数是TACE治疗后PFS是独立危险因素。背景与目的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新发病人约89万例,死亡约45万例,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或)放化疗联合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肿瘤出血,超过10%的患者会因为肿瘤溃疡、医源性的假性动脉瘤和放化疗而合并肿瘤相关出血。治疗不及时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见的保守处理包括局部压迫、鼻腔填塞、包扎缝合等,即使通过保守治疗控制了出血,肿瘤也可能在不可预测的时间间隔再次出血。外科治疗通常被认为是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选择,方法是切开探查并结扎受累血管,但是,由于放射性坏死、感染、瘘管或先前手术探查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等因素的影响,手术治疗常常是复杂的。此外,这种治疗与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和高风险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是通过在肿瘤血管内引入栓塞剂来关闭供给肿瘤的血管。自1970年Duggan首次将栓塞作为选择性控制出血的方法以来,该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殊形状的导管、微导管和同轴导管的引入允许超选择性进入血管,可以更精确地将栓塞剂注入到血管中。近年来,介入栓塞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急症处理。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发生难治性出血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介入栓塞治疗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采用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治疗21例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肿瘤治疗史、出血史、血管造影表现、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血管造影和栓塞的适应症包括持续或反复的肿瘤出血不能通过保守治疗控制。异常影像学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肿瘤染色。结果21例患者造影阳性率为90%(19/21),其中表现为异常肿瘤染色10例,造影剂外溢6例,造影阴性2例,假性动脉瘤1例,假性动脉瘤伴造影剂外溢1例,颈外动脉起始部破裂1例。1例颈动脉破裂患者转入综合性医院治疗,余20例患者共行22次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22/22)。4例患者在30 d内发生再出血,临床成功率为80.0%(16/20)。5例(25.0%)患者出现轻度颌面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外科结扎手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术可发现并明确出血原因,可选择性的闭塞责任血管,对于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患者,它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重复的治疗方法。
邓林[3](2021)在《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肝癌TACE术后复发预测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基于多模态MRI预测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目的应用多模态MRI预测分析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首次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4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中,26例患者复发,22例未复发。2.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复发组患者在甲胎蛋白(AFP)>400μg/L占比、谷氨酰基转移酶(ALT)水平、临床分期、术前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复发组血清白蛋白>35g/L占比、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3.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复发组瘤灶数目相对较多、瘤灶最大径较大,DWI/T2WI错配占比及瘤内动脉占比比例更高、强化类型以3型和4型居多,包膜完整比例和瘤体平均ADC值、最小ADC值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FP>400μg/L占比(OR=7.237,P=0.026)、NLR(OR=6.499,P=0.022)、强化类型(OR=14.248,P=0.031)、DWI/T2WI错配占比(OR=8.233,P=0.020)、瘤体平均ADC值(OR=0.150,P=0.049)、瘤体最小ADC值(OR=0.003,P=0.041)是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1.TACE术后的HCC复发与AFP、NLR、肿瘤强化类型、DWI/T2WI错配、瘤体ADC值独立相关。2.多模态MRI凭借多序列成像优势,结合临床特征,可以很好的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章基于多层螺旋CT评价碘油摄取预测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评价瘤灶碘油摄取及廓清情况,探索其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39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术后1周及1~2月行上腹部CT检查。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碘油摄取类型及廓清速率,并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分析术后复发及碘油廓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未复发组HCC患者碘油摄取类型以Ⅰ型为主,复发组的碘油摄取类型以Ⅱ、Ⅲ、Ⅳ型为主;复发组的瘤灶碘油廓清率更快,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碘油沉积类型、碘油廓清速率、T1WI信号强度间均有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碘油廓清速率是预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瘤灶强化类型(OR=2.237,P=0.004)、T1WI信号强度(OR=9.236,P=0.015)及最小ADC值(OR=0.013,P=0.014)是预测瘤灶碘油廓清速率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瘤灶内良好的碘油沉积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CT可以很好显示瘤灶内碘油的沉积和廓清情况。2.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碘油廓清速率是预测TACE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瘤灶强化类型、T1WI信号强度、瘤灶最小ADC值是预测瘤灶碘油廓清速率快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恩成[4](2021)在《ADC值联合Gd-EOB-DTPA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普美显(Gd-EOB-DTPA,钆塞酸二钠注射液)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以介入治疗手段为唯一治疗方式的肝细胞癌患者52人,其中男33人,女19人,共计检出HCC病灶106个。依照2020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及2012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联合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推荐的m RECIST标准作为评估癌灶在TACE术后是否有残存诊断的参考标准,以术后DSA造影及病理穿刺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以Gd-EOB-DTPA、DWI及两者联合对TACE术后的癌灶进行诊断,评价三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使用ROC曲线分析术后有效组及无效癌灶的ADC值,探讨ADC值对TACE术后癌灶的诊断价值,Kappa检验分析Gd-EOB-DTPA及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别计算HCC病灶于术前及术后动脉期的对比增强比(CER)和信号比(SIR),两者的数值和ADC值在TACE术前、术后之间的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它们在TACE术后评价疗效的价值。结果入组52例患者基于金标准共检出HCC癌灶106个,术后坏死癌灶67个,术后残存癌灶39个,坏死癌灶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DWI序列为低信号,ADC图高信号,肝胆特异期(HBP)为低信号。残存癌灶多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高信号,在动脉期快速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减退,DWI序列为高信号,ADC图低信号,HBP为明显低信号。癌灶术前的ADC值为(1.40±0.23)×10-3mm2/s,低于术后(1.76±0.33)×10-3mm2/s,P<0.001。术后有效组的ADC值为(1.90±0.30)×10-3mm2/s高于无效组(1.51±0.23)×10-3mm2/s,术后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ADC分界阈值为1.745×10-3mm2/s。Gd-EOB-DTPA及DWI诊断术后癌灶的敏感度均为92.31%,特异度分别为94.03%、95.52%,经Kappa一致性检验计算Gd-E0B-DTPA与金标准两者之间对TACE术后癌灶的诊断结果,Kappa值=0.859,P<0.001,两者同时使用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44%、100%。癌灶术后的CER值为0.55±0.36,SIR值为0.96±0.15,两者均低于术前,P<0.001,其中有效组较无效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1)介入术后残存癌灶多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高信号,DWI序列为高信号,ADC图低信号,在动脉期快速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减退,HBP为明显低信号。(2)术后ADC值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价值,Gd-E0B-DTPA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两者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更高。(3)癌灶术后的CER值及SIR值均低于术前,有效组较无效组降低更为明显。
许梅[5](2020)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的情况,探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作用及安全性,以及对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情况的影响,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n=23),对照组给予TACE术后患者常规西医对症处理(退热、止吐、护肝、止痛),治疗组予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d1穴位埋线治疗以及d1-d7桂枝加大黄汤随证加减水煎剂内服治疗,于术后d1-d7监测记录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前d1及术后d7的肝功能情况,分别于术后d1-d7运用中医证候积分表进行证候积分评测、以及KPS评分。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桂枝加大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1)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前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KP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组在发热程度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腹胀便秘程度分级上,治疗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治疗组在恶心呕吐程度分级上病例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治疗组肝区疼痛发生病例及疼痛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症状持续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两组的KP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后d7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发热、腹胀便秘、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程度,以及缩短该症状的持续发生时间,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中医临床证候及KPS评分,以及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
杨晓曼[6](2020)在《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究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DEB-TACE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周接受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扫描,并于CT检查后1~5天接受DSA检查。本研究最终纳入32例患者共计49个活性灶(残存或复发灶)。所用机器为GE Revolution CT,扫描结束后将原始灌注图像与100kVp-like水平的能谱增强图像结合重建,获得一站式灌注图像,将所有图像传至GE公司的ADW 4.7后处理工作站,对残存或复发灶及肝实质进行能谱、灌注数据分析。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肝动脉血流量(a-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及表面通透性(PS);能谱参数: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碘浓度差值(NIC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残余或复发灶与正常肝实质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能谱、灌注各参数及联合运用不同参数时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诊断效能。结果:1.灌注参数的诊断价值HCC DEB-TACE术后残余或复发灶的a-BF、HAF、PS、BV、BF较正常肝实质升高,MTT较正常肝实质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F、HAF 的 AUC 分别为 0.884、0.831,余灌注参数 AUC<0.75;a-BF、HAF 的灵敏度分别为87.8%、85.7%,特异度分别为84.4%、87.5%。2.能谱参数的诊断价值残余或复发灶的能谱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P-NIC)较正常肝实质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迟期标准化碘浓度(DP-NIC)较正常肝实质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PP-NIC)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残余或复发灶与正常肝实质各期相间标准化碘浓度差值PA-NICD、DP-NICD、DA-NIC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IC的AUC为0.913,余能谱参数AUC<0.35;AP-NI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89.8%、87.5%。3.灌注参数联合能谱参数的诊断价值灌注参数a-BF与能谱参数AP-NIC联合运用时AUC为0.987,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100.0%、89.8%、86.5%、100%、93.8%;灌注参数HAF与能谱参数AP-NIC联合运用时AUC为0.943,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4.8%、93.9%、90%、90.2%、90.1%;灌注参数a-BF、HAF与能谱参数AP-NIC联合运用时AUC为0.98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100.0%、89.8%、86.5%、100%、93.8%。HAF、AP-NIC联合使用的AUC小于a-BF、AP-NIC联合使用的AUC及a-BF、HAF、AP-NIC联合使用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F、AP-NIC联合用于诊断时的AUC与a-BF、HAF、AP-NIC联合用于诊断时的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灌注参数a-BF、HAF和能谱参数AP-NIC对HCC DEB-TACE术后活性灶的检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运用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灌注参数或能谱参数,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陈禄凑[7](2020)在《超声造影结合外周血PD-1评估肝癌TACE术后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肝动脉栓塞术(TACE)后部分肿瘤未完全坏死,肿瘤微环境下可导致大量癌细胞残留及复发。近年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被认为是使肿瘤能够免疫逃脱尤为重要的路径之一。超声造影(CEUS)精准地评价肿瘤组织内血流灌注情况,已成为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疗效的一线成像方法。本课题通过CEUS结合外周血PD-1,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二者变化水平与疗效的关系,联合二者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无更好预后作用。方法(1)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30例,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乙肝病史,入选标准:①单发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5cm);②患者拒绝手术或不适宜手术,均接受TACE治疗;③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④术前均有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⑤无严重心肺脑肾功能不全;⑥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⑦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⑧无TACE治疗相关药物过敏史;⑨既往未经过抗肿瘤相关免疫治疗病史。(2)肝癌TACE术:介入科医生采用Seldinger技术行TACE。参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估(RESCIST)判断TACE术后疗效。(3)采用GE Logiq-E9超声诊断仪,探头为C1-5。超声造影剂选用声诺维,持续动态观察病灶血流灌注情况,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强弱及与周边组织对比,记录增强模式、开始增强的时间、增强强度。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均行超声造影检查。(4)PD-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8+T、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情况。TACE术前和术后3月统一由同一护士采外周血5-10ml送检验室进行检测。结果(一)肝癌TACE治疗前、治疗后3月临床基本资料比较:TACE治疗前,有3例出现转移(转移至肺2例,胃1例),27例局限于肝内单发病灶。有17例为高-中分化肝癌,13例为低分化肝癌。TACE治疗后,AF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肿瘤直径未见明显缩小(P>0.05)(二)肝癌TACE治疗前、治疗后3月超声造影表现:30例患者TACE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13例低分化肝癌表现为快进快出,17例高-中分化肝癌主要表现为快进慢出。TACE治疗后3个月,复查超声造影显示上述病灶增强范围较治疗前均有不等缩小,低分化肝癌主要表现为周边不规则或小团块增强,高中分化肝癌主要表现为12例周边不规则增强,1例内部不规则增强,4例周边小团块增强。经TACE治疗后,增强时间较前增加,增强强度较前下降。(三)肝癌TACE治疗前、治疗后3月PD-1表达水平比较:TACE治疗前、治疗后3月,CD8+T细胞上、CD4+T细胞上PD-1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四)肝癌TACE治疗疗效评价、PD-1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TACE治疗后3月,有4例患者表现为部分缓解,10例患者处于疾病稳定状态,16例患者肿瘤进展,缓解率约46.7%。TACE治疗后3月,16例肿瘤进展患者CD8+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五)病理分化程度与PD-1表达水平的关系:17例高-中分化肝癌患者在经TACE治疗前后,CD8+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不论TACE治疗前、后,低分化肝癌患者CD8+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较高-中分化肝癌显着增加(P<0.05)。(六)肝癌TACE治疗前后PD-1与超声造影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D8+T细胞上PD-1与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呈负相关,与增强强度呈无明显相关。CD4+T细胞上PD-1与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呈无明显相关。结论第一,肝动脉栓塞术于肿瘤直径大于5cm的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完全控制肿瘤进展,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以制定最佳治疗策略。第二,超声造影针对性的观察治疗后病灶内部及周边血供状况,能客观评价肝癌TACE治疗后病灶内有无残留。第三,肝癌患者外周血PD-1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治疗效果相关,低分化肿瘤患者外周血PD-1表达较高,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四,超声造影结合PD-1表达有助于早期、全面地判断患者的病况和预后。
赵凯杰[8](2020)在《基于方证相应应用柴平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柴平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最终治疗组纳入32例,3例患者因不愿继续服用中药而中途退出;对照组33例,2例患者因治疗疗程未足,强烈要求出院。对照组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护肝降酶以及一般物理降温、止吐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免煎颗粒剂柴平汤治疗,疗程7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不同时间段体温(治疗前、治疗后1d、治疗后3d)、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功能(PT)、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组内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结束后,对比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对比体温方面,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分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1d、3d体温分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体温下降方面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对比胆红素方面,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水平无显着差异。5.对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ALT、AST、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后ALT、AST、ALB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治疗组ALT、AST、ALB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患者治疗前后PT、AFP进行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应用柴平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具有确切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TACE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ALT、AST、ALB等肝功能指标,且无毒副作用。但对于改善PT、AFP、TBIL未见明显的差异。2、经研究总结,初步提炼出柴平汤方证:主症:(1)发热或自觉发热;(2)胁肋胀闷、疼痛不适;(3)口苦;(4)恶心呕吐;次症:(1)脘腹胀满、纳差;(2)大便溏泻;(3)倦怠乏力,嗜睡,手足沉重;舌脉:舌红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间,脉弦,或滑,或弦滑。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初步的依据,确定中医经典与现代肝病的关联提供循证依据。
梁新梅[9](2020)在《扶阳益肝汤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扶阳益肝汤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TACE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阳益肝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实体瘤大小、甲胎蛋白(AFP)、凝血功能(P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 L)、血清白蛋白(ALB)的改变,评价扶阳益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率、死亡率和安全性。结果:(1)随访半年内,试验组复发率(25%vs 47.5%,P<0.05)和死亡率(20%vs 42.5%,P<0.05)显着低于对照组。(2)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4周、12周后,试验组Karnofsky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3)实体瘤大小及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4周后,试验组ALT、AST水平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实体瘤大小、AFP、PT、TBi L、ALB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瘤体缩小、AFP水平的降低、ALB水平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PT、ALT、AST、TBi 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的明显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较对照组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例较少,表明扶阳益肝汤安全性更好。结论:扶阳益肝汤可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半年内复发率和死亡率,缩小肿瘤病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总体临床疗效,同时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康晓萍[10](2020)在《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滋水涵木法(一贯煎配合三阴交穴位艾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常规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生活质量、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肝功能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骨髓抑制)的影响,以探讨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丰富临床肝癌TACE术后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TACE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水涵木法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均记录和评价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AFP值、CRP值、肝功能和术后不良反应方面的变化,并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有12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脱落和剔除3例患者;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的KPS评分及疗效改善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FP值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CRP值较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主要不良反应方面,治疗后发现除了骨髓抑制在两组患者间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按照不良反应轻重程度分级,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较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协助降低AFP值和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改善肝癌患者TACE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的远期预后疗效需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二、原发性肝癌TACE后CT表现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TACE后CT表现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参灵方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 |
1.1 肝癌的流行病学 |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 诊断 |
1.4 治疗 |
2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3 中西医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相关研究及认识 |
3.1 西医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认识 |
3.2 中医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3 数据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基线资料 |
4.2 症状疗效指标 |
4.3 实验室指标 |
4.4 肿瘤疗效 |
4.5 生活质量(KPS评分) |
4.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参灵方组方依据 |
2 参灵方方义分析 |
3 参灵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结果分析 |
4.1 参灵方对TACE术后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
4.2 参灵方对TACE术后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 |
4.3 参灵方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
4.4 参灵方对中医症状疗效的影响 |
4.5 参灵方对肝功能的影响 |
4.6 参灵方对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 |
4.7 参灵方对甲胎蛋白(AFP)的影响 |
4.8 参灵方对肿瘤疗效的影响 |
4.9 参灵方对KPS评分的影响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热休克蛋白90α预测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和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血浆热休克蛋白90A预测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血浆热休克蛋白90 α在恶性肿瘤临床诊疗中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与学位论文相关文章 |
个人简历 |
(3)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肝癌TACE术后复发预测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基于多模态MRI预测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图片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多层螺旋CT评价碘油摄取预测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图片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4)ADC值联合Gd-EOB-DTPA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手术过程 |
4.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 |
5.影像学分析 |
5.1 诊断金标准 |
5.2 影像学定性分析 |
5.3 影像学定量分析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基线资料 |
2.影像学表现 |
3.影像学定量分析 |
4.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
5.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结果分析 |
讨论 |
1.现阶段肝癌TACE术后评价其疗效的功能性成像影像学方法 |
2.ADC值联合Gd-EOB-DTPA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影像学检查对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及TACE综合征的研究 |
1 肝癌流行病学 |
2 肝癌的治疗 |
3 TACE术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
4 小结 |
文献研究二:中医对肝癌的认识和TACE综合征的研究 |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2 肝癌TACE后的中医认识 |
3 中药治疗 |
4 外治治疗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背景 |
2 导师学术思想 |
3 临床运用 |
4 作用及药理分析 |
5 穴位分析 |
6 特色与优势 |
7.疗效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 TACE 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肝细胞癌的治疗及影像评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超声造影结合外周血PD-1评估肝癌TACE术后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使用仪器 |
3. 使用试剂及药物 |
4. 研究数据 |
(二) 研究方法 |
1. 技术路线图 |
2. 肝癌TACE术 |
3. 超声造影 |
4. PD-1检测 |
5.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一) 肝癌TACE治疗前、治疗后3月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
(二) 肝癌TACE治疗前、后超声造影表现 |
(三) 肝癌TACE治疗前、治疗后3月PD-1表达水平比较 |
(四) 肝癌TACE治疗疗效评价、PD-1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 |
(五) 病理分化程度与PD-1表达水平的关系 |
(六) 肝癌TACE治疗前后PD-1与超声造影相关性 |
三、分析与讨论 |
四、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PD-1/PD-L1与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基于方证相应应用柴平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认识 |
1.1 肝癌病名溯源 |
1.2 肝癌病因病机探讨 |
2 现代医学对肝癌的研究 |
2.1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 |
2.2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 |
3 关于TACE的研究 |
3.1 TACE治疗原理 |
3.2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
4 中医药结合治疗TACE术后综合征 |
4.1 经典古方 |
4.2 专方验方 |
4.3 中药制剂 |
5 经方辨治肝癌 |
5.1 经方对肿瘤的认识 |
5.2 方证辨证的认识 |
6 柴平汤的认识 |
6.1 柴平汤文献记载 |
6.2 柴平汤现代医学用法研究 |
7 导师运用柴平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学术思想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入选病例情况 |
4.2 治疗前基础比较 |
4.3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 |
4.4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
4.5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及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治疗TACE术后综合征的不足 |
2 柴平汤方解 |
3 柴平汤临床应用TACE后患者疗效分析 |
3.1 柴平汤对ALT、AST影响 |
3.2 柴平汤对ALB影响 |
3.3 柴平汤对PT、AFP影响 |
3.4 柴平汤对TBIL影响 |
3.5 柴平汤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 |
3.6 柴平汤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扶阳益肝汤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1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 |
1.2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
1.4 肝癌TACE术的应用现状 |
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概述 |
2.1 病因病机 |
2.2 肝癌介入术后的辨证论治 |
3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诊疗的不足及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分组方案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标准 |
1.7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临床疗效指标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病例脱落、剔除情况 |
2 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 |
3 两组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 |
3.1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的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
4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
4.1 两组治疗后实体瘤m RECIST评价的比较 |
4.2 两组治疗前后AFP水平变化的比较 |
4.3 两组治疗前后PT的比较 |
4.4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 L、ALB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肿瘤复发率比较 |
6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死亡率的比较 |
7 不良反应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扶阳理论与“内阳外阴”阴阳本体结构理论 |
1.1 对扶阳理论的认识 |
1.2 “内阳外阴”阴阳本体结构理论的阐释 |
1.3 扶阳思想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的相通性 |
2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之本及治疗方向 |
2.1 肝癌的发病:阳虚为本 |
2.2 基于扶阳思想与阴阳本体结构理论认识肝癌的病机及治法 |
3 扶阳益肝汤配伍及药理作用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疗效比较分析 |
4.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疗效比较分析 |
4.3 两组治疗后实体瘤m RECIST评价结果分析 |
4.4 两组治疗后AFP疗效比较分析 |
4.5 两组治疗后PT疗效比较分析 |
4.6 两组治疗后ALT、AST疗效比较分析 |
4.7 两组治疗后TBiL、ALB疗效比较分析 |
4.8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分析 |
4.9 不良反应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退出(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药物及给药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检查项目 |
3.2 疗效性观测项目 |
3.3 观察方法 |
3.4 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方法 |
5 伦理学原则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
3.1 中医临床证候总评分比较 |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较 |
3.3 两组患者KPS评分疗效比较 |
3.4 两组患者AFP值疗效比较 |
3.5 两组患者CRP值疗效比较 |
3.6 两组患者肝功能疗效比较 |
3.7 两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
4 安全性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原发性肝癌的西医认识 |
1.1 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1.2 西医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现状 |
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认识 |
2.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 |
3 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肝癌现状 |
4 课题设计背景 |
4.1 滋水涵木法治疗肝癌的研究背景 |
4.2 中医理论对TACE术后的认识背景 |
5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5.1 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分析 |
5.2 AFP水平变化疗效分析 |
5.3 炎症反应水平变化疗效分析 |
5.4 肝功能水平变化疗效分析 |
5.5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分析 |
5.6 本课题中医证候疗效与滋水涵木法的关系 |
6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原发性肝癌TACE后CT表现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参灵方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菅若含.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热休克蛋白90α预测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和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D]. 孙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肝癌TACE术后复发预测因素研究[D]. 邓林.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ADC值联合Gd-EOB-DTPA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D]. 刘恩成.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许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杨晓曼. 郑州大学, 2020(02)
- [7]超声造影结合外周血PD-1评估肝癌TACE术后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D]. 陈禄凑.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基于方证相应应用柴平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赵凯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扶阳益肝汤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D]. 梁新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康晓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原发性肝癌论文; 肝癌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 肝癌介入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