蛭石复合肥试验报告

蛭石复合肥试验报告

一、蛭石复合肥试验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安之冬[1](2021)在《水稻育秧基质配施化肥与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机插秧苗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营养土及有机物料复混的育秧基质尚存在人工成本高、肥效差别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选用粮食产区易得的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复混制得育秧基质,对育秧基质进行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些缺点,保障基质中有效养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本研究水稻育秧基质以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按体积3:2:2:3配成。通过田间秧盘育秧试验,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育秧基质配施化肥和生长调节剂对机插秧苗素质、养分吸收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育秧基质配施不同量的氮肥(纯N 0 g/盘、0.5 g/盘、1.0 g/盘、2.0 g/盘、3.0 g/盘)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影响,结果显示:秧苗地上部植株及根系各参数指标在0~2.0 g/盘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在2.0 g/盘达到最大值。育秧基质配施2 g/盘氮肥时,所育秧苗株高、茎粗和生物量等均显着高于不施肥对照,总根长和根系活力也表现出显着优势,壮苗指数达到12.94。配施3.0 g/盘时秧苗根系干物质量低、根系活力差,根冠比显着降低,壮苗指数显着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育秧成苗数低(P<0.05)。从养分吸收角度看,百株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和净累积量随着基质氮肥配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2.0 g/盘处理达到最高值。高氮(3.0 g/盘)配施水平下,抑制了秧苗根系生长及其对氮磷钾素的吸收累积。2.基质复混0.05~0.1 mg/L浓度萘乙酸,所育秧苗株高、茎基宽及干物质量等地上部植株生长显着高于不施调节剂对照(P<0.05),特别是根系形态表现出良好长势。但施用萘乙酸达到1 mg/L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壮苗指数显着低于对照,这表明高浓度萘乙酸处理对水稻秧苗产生了毒害作用。基质配施100 mg/L~300 mg/L浓度的腐植酸,秧苗各指标随腐植酸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300 mg/L时达到最大值,秧苗素质显着提高,但与200 mg/L浓度所育秧苗差异不显着。腐植酸添加浓度超过300 mg/L时,秧苗素质呈下降趋势,但植株生长正常。这说明,腐植酸添加浓度在200~300 mg/L范围较为适宜。3.以试验所制基质配方育秧并进行田间移栽试验,施肥基质(SF)和腐植酸优化配方基质(HSF)所育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根系形态指标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在育秧10 d后显着优于无施肥(F)处理(P<0.05)。相同施肥量下,HSF所育水稻秧苗在秧龄20 d时秧苗壮苗指数相比SF提高8.54%;氮磷钾养分净吸收量在各采样点增幅分别为氮素3.65%~8.09%、磷素5.35%~9.75%、钾素6.32%~9.55%,在秧龄15 d达到5%的显着性差异水平(P<0.05)。HSF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分别比SF高2.63%和1.19%,水稻产量增加4.30%,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与商品基质(M)相比,HSF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分别高1.65%和0.62%,水稻产量增加2.17%,但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比例为3:2:2:3复混育秧基质,基质培肥量为每盘2 g N、1 g P2O5、1 g K2O,同时添加200 mg/L~300 mg/L的腐植酸,此基质配方能为秧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累积量,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曲艳[2](2020)在《八宝景天园艺性状及繁殖更新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是景天科景天属的多年生多肉植物,具强壮的根颈,由于花色艳丽,抗逆能力强,可作为优质的观赏植物。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八宝景天常存在叶片发黄、茎秆细小、长势不整齐等现象,影响观赏美感,降低观赏价值;另外八宝景天的有性繁殖能力弱,种子产量极低,对大批量的生产不具优势,只能凭借营养繁殖进行扩繁,但尚未有扦插方式的完备方案。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绿化地内的八宝景天群施用复合肥,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八宝景天的株型、茎性状和叶性状的影响;同时在施用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叶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下比较分析八宝景天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及种子产量,以期对不良性状进行改善;并以八宝景天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和茎秆,在不同的扦插基质、扦插部位和激素种类下,研究其营养繁殖特性;并比较分析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八宝景天越冬芽的生根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施肥处理可以有效的改善八宝景天的园艺性状。能够增加植物的高度,扩展植株幅度,加粗茎秆,不但丰富美感,还可提高对不利环境因素的抵御能力;施肥还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加厚,可以使叶片看起来更加翠绿饱满,彰显了景天属植物特有的观赏优势;(2)施用N-P复合肥、特殊微量元素肥料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面积生殖枝数、花序数/生殖枝、小花数/花序,但对种子数/小花未产生作用,不能促进种子的形成;(3)扦插繁殖以茎秆扦插和叶片扦插为主,其中推荐茎秆扦插为首选方式。最适的处理组合为扦插基质采用草炭土:蛭石比例为2:1,于植物拔节期取上部的茎秆、蘸生根粉溶液后扦插和采用扦插基质为草炭土:蛭石为1:1,于植物拔节期取上部的茎秆、蘸取吲哚丁酸钾溶液后扦插;(4)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越冬芽数量和重量。植物生长早期提高土壤肥力可显着的提高越冬芽的生根情况,生根率可达90%以上。考虑经济及繁衍程度问题,推荐呼和浩特地区可以越冬芽进行补充繁殖方式。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施肥可有效改善呼和浩特地区八宝景天外观性状,提高其观赏价值。但施肥仅在提高种子生产的一些特性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效果,对种子的形成没有作用,在呼和浩特地区种子生产问题尚未解决。作为替代繁殖方式,完善并优化了八宝景天扦插营养繁殖方案,并提出了越冬芽繁殖方式。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呼和浩特地区的八宝景天植物绿化管理提供参考,也能够为八宝景天的后续繁殖更新研究奠定基础。

李炜[3](2019)在《不同氮源素水平对糖渣的发酵腐熟的影响及在蔬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广西存在大量糖渣尚无有效的产业化利用途径的问题以及广西对质优价廉蔬菜基质的巨大需求,本实验以广西糖渣为主要原料,在充分研究糖渣理化性状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硫酸铵调整糖渣碳氮比,进行堆沤腐熟发酵,筛选出最适宜糖渣发酵腐熟的氮素水平,并进一步以最适宜的氮素水平腐熟发酵的糖渣,与草炭、珍珠岩复配成混合基质,通过研究不同配方的混配基质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明确适宜蔬菜育苗的混配基质的最优配比,为利用糖渣进行蔬菜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对广西糖渣基质化的产业化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硫酸铵作为氮源将糖渣的碳氮比分别调至30:1、25:1和20:1,以未添加硫酸铵的糖渣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碳氮比为30:1时糖渣堆体升温速度最快,且保持高温的时间最长,降温速度最快;pH和EC值最早达到稳定状态,C/N比下降最为迅速,最早达到稳定状态,腐熟基质中全钾和全磷的含量变化均达到腐熟基质的要求,将腐熟基质进行蔬菜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碳氮比为30:1的腐熟基质播种的黄瓜种子、番茄种子的出苗率及出苗指数最高。2.用碳氮比30:1发酵腐熟的糖渣与草炭和珍珠岩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结果表明:以体积比为5:4:1的混配基质培育黄瓜幼苗,可显着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鲜重;以体积比4:5:1的混配基质培育番茄幼苗可显着提高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但植株的干鲜重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明显。3.将碳氮比30:1发酵腐熟的糖渣与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5:4:1混配,再分别添加浓度为5%、10%、15%的贵州木霉菌液(NJAU4742),与未添加贵州木霉菌液的对照相比,发现添加贵州木霉菌液后的混配基质均能有效提高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其中,以浓度为10%的木霉菌液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可有效提高黄瓜幼苗的生长。综上所述,以硫酸铵作为氮源将糖渣的碳氮比调至30:1再进行发酵,其发酵效果最优,可达到育苗基质的要求;将碳氮比30:1发酵腐熟的糖渣与传统的育苗基质草炭、珍珠岩混配,分别以体积比5:4:1和4:5:1的配比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糖渣可替代40%~50%体积的草炭进行蔬菜育苗,有效降低基质中的草炭比例,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混配基质中进一步添加贵州木霉菌液,以10%的添加量对黄瓜幼苗的促长作用最为明显,可在黄瓜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王田堂,文钢,杜涛,张旭[4](2019)在《保水材料在透水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膨胀蛭石和高吸水树脂作为透水砖的保水材料制备高保水性透水砖。分析了膨胀蛭石和高吸水树脂掺量对高保水性透水砖的吸水性、保水性、透水系数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膨胀蛭石掺量为石材质量的6%,吸水树脂掺量为石材和水泥总质量的0.6%时,高保水透水砖的综合性能最佳,吸水率较空白组增大4.5倍(为0.28 g/cm3),保水性能提高3~4倍,抗压强度降低31%(为26.2 MPa),透水系数降低50%(为1.4×10-2 cm/s)。

朱宁[5](2018)在《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栽后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寻以药渣、牛粪为主的农业废弃物作为育秧基质的可行性,以及不同理化性质稻草基质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2个试验:(1)使用药渣、牛粪、稻草为原料设不同配比的基质进行育秧试验,研究不同育秧基质对秧苗综合素质和机插水稻大田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以稻草育秧基质为基础,设不同pH和有机肥处理的稻草育秧基质对水稻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药渣稻草不同配比及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试验表明,体积比(40%药渣+10%稻草+25%泥炭+20%红壤土+5%蛭石)和体积比(60%药渣+10%牛粪+25%红壤土+5%蛭石)两个配比基质育秧效果最好,秧苗生长速度快,地上部性状及根系指标最优,干物质积累多,生理活性高,秧苗素质最好。(2)在使用不同有机肥培肥的稻草基质育秧情况下,总体来说,有机肥培肥的基质育秧效果优于或等同于三元复合肥,100L稻草基质的有机肥培氮量应不低于75g。基质培氮用量75g/100L处理的叶、根干物质量、假茎宽、秧苗充实度、壮苗指数均为最优,但培氮量的上限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明。不同pH处理稻草基质育秧试验表明,秧苗最适宜在pH55.5的稻草基质上生长,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不适宜根系的生长,在pH5和pH5.5的稻草基质环境下生长的秧苗叶片色绿,假茎宽大,根系生长优良,并且其有利于秧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提高秧苗充实度和壮苗指数。(3)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效果差异显着,其中体积比(60%药渣+15%牛粪+20%红壤土+5%蛭石)秧苗素质最好,出叶速度总体最快,叶片宽大,叶绿素积累量高,茎杆粗壮,在根系指标上,该处理的秧苗发根力和根系氧化力都显着大于其他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也高于其他处理,秧苗充实度和壮苗指数高,地上部氮素含量高。(4)将不同育秧基质培育的秧苗移栽到大田中之后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体积比(60%药渣+15%牛粪+20%红壤土+5%蛭石)处理素秧苗质好,发根力强,根系氧化力高,移栽到大田后田间发根力强,返青快,并能缩短移栽后返青时间,促进早分蘖,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同时干物质积累量大,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阶段积累量大。表明,该处理有利于大田期水稻的群体干物质积累,为水稻成熟期穗数、每穗粒数及结实率的增加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同时与对照相比,该处理显着提高了有效穗和每穗粒数,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明显。

孙信成,刘娜,詹远华,田军,张忠武,杨连勇,陈位平,彭元群[6](2017)在《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黄瓜为试材,采用生物菌种、复合肥、鸡粪和基质拌土等4种土壤处理方法,测定了黄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以改善设施盐碱地栽培条件下的黄瓜品质。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显着性差异,4种处理的品质均优于对照。其中生物菌种拌土处理的株高显着比对照低10.78%,茎粗、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65%、19.79%、20.77%、86.29%、58.90%。综合比较,生物菌种拌土处理能显着促进黄瓜生长和提高品质。

李晨[7](2017)在《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种子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Arecaceae)植物之一,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纤维作物,是改善石漠化生态环境的优良经济林木。棕榈一般采用传统的种子繁殖方式,但在自然条件下其种子存在发芽率低、生长周期长、出苗不整齐等缺点,难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本研究就不同恒温浸种催芽方法、不同贮藏处理、不同基质配比等方面,采用Q2技术和田间试验,通过对萌发启动时间(IMT)、萌发氧气消耗速率(OMR)、理论萌发时间(RGT)等Q2值,以及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力和种苗形态指标的测定,进行棕榈种子育苗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试验采用三种不同浸种温度(25 ℃、30 ℃、35 ℃),四种不同浸种时间(2d、3d、6 d、9 d)进行催芽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各个催芽处理对棕榈的活力和发芽力均有提高,其中30 ℃恒温水浸种6 d的催芽处理显着缩短了种子萌发启动时间(IMT)及理论萌发时间(RGT),提高种子萌发氧气消耗速率(OMR)和种子发芽力。因此,30 ℃浸种6 d的催芽处理对促进棕榈种子活力的效果最好。2、本试验选取了 4 ℃低温冷藏(CS)、常温沙藏(SS)和常温贮藏(AS)三种贮藏方式,与新鲜种子(FS)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种贮藏处理对种子的活力均有所降低,但CS处理下的各指标与FS最接近,发芽率达到70.67%,表明4 ℃低温贮藏(CS)处理的棕榈种子可以维持较高的种子活力,是最佳的贮藏棕榈种子的方法。3、本试验将六种育苗基质(纯椰糠、纯泥炭、纯黄土、椰糠:河沙=5:5、泥炭:蛭石=6:1、椰糠:蛭石=6:1)进行对比试验。在处理⑤的基质环境下,棕榈种子出芽快速整齐,根系生长健壮,发芽率高达86.67%,发芽指数达4.27。播种后约120 d,株高高达30 cm,各测量指标均显着优于其他处理组。故以处理⑤(泥炭:蛭石=6:1)的育苗基质表现最好。

车升国[8](2015)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认为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物专用化是我国复合(混)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我国不同类型大田作物的区域分布特点,系统研究区域作物需肥规律、气候特性、土壤特点、施肥技术等因素,开展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原理,研究建立了“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原理与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氮磷钾施肥总量以及基肥和追肥比例,从而获得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基肥、追肥中氮磷钾配比,也即复合(混)肥料配方。通过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配比,使作物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肥料养分损失率、养分环境输入量、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生态等因素对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过程定量化。根据区域作物施肥量来确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可同时实现氮磷钾三元素的精确投入。(2)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小麦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获得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1,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5:0.51。不同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小麦区1:0.42:0.15、1:0.60:0.21;黄淮海冬小麦区1:0.45:0.40、1:0.79:0.70;黄土高原冬小麦区1:0.50:0.09、1:0.77:0.14;西北春小麦区1:0.47:0.47、1:0.80:0.81;新疆冬春麦兼播区1:0.27:0.25、1:0.65:0.59;华东冬小麦区1:0.42:0.38、1:0.61:0.54;中南冬小麦区1:0.24:0.28、1:0.35:0.43;西南冬小麦区1:0.34:0.26、1:0.57:0.43;青藏高原冬春麦兼播区1:0.62:0.70、1:1.04:1.17。(3)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玉米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93:0.69。不同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播玉米区1:0.65:0.52、1:1.39:1.11;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1:0.37:0.18、1:0.62:0.30;北方春播玉米区1:0.45:0.08、1:1.73:0.32;西北灌溉玉米区1:0.39:0.36、1:0.95:0.86;南方丘陵玉米区1:0.27:0.40、1:0.50:0.73;西南玉米区1:0.41:0.29、1:1.22:0.87。(4)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水稻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4:0.56,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5:0.96。不同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早熟单季稻区1:0.47:0.18、1:0.94:0.35;华北单季稻区1:0.35:0.28、1:0.61:0.50;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29:0.58、1:0.49:0.98,早稻1:0.34:0.37、1:0.57:0.63,单季稻1:0.53:0.95、1:0.92:1.63;江南丘陵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42:0.75、1:0.63:1.12,早稻1:0.44:0.80、1:0.67:1.22,单季稻1:0.51:0.45、1:0.75:0.67;华南双季稻区晚稻1:0.33:0.50、1:0.61:0.92、早稻1:0.39:0.74、1:0.71:1.36;四川盆地单季稻区1:0.58:0.83、1:1.05:1.49;西北单季稻区1:0.53:0.30、1:0.90:0.52;西南高原单季稻区1:0.77:0.97、1:1.32:1.66。(5)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马铃薯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1:0.89,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54:1.59。不同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一作区1:0.39:0.56、1:0.53:0.77;中原二作区1:0.39:0.58、1:1.10:1.62;南方二作区1:0.15:1.04、1:0.26:1.85;西南混合区1:0.47:1.55、1:0.79:2.60。(6)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油菜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3:0.7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1.16:1.11。不同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春油菜区1:0.70:0.55、1:0.80:0.63;长江下游冬油菜区1:0.50:0.24、1:0.86:0.40;长江中游冬油菜区1:0.60:0.56、1:1.13:1.07;长江上游冬油菜区1:1.00:1.20、1:1.20:2.34。(7)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棉花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7:0.6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7:1.17。不同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棉区1:0.45:0.94、1:0.84:1.76;西北内陆棉区1:0.44:0.44、1:0.74:0.73;长江流域棉区1:0.24:0.65、1:0.45:1.20。(8)根据农田士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花生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全国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5:0.8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8:1.10。不同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花生区1:0.22:0.69、1:0.35:1.11;黄河流域花生区1:0.59:0.86、1:0.76:1.10;长江流域花生区1:0.31:0.90、1:0.48:1.40;东南沿海花生区1:0.35:1.07、1:0.78:2.41。(9)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大豆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不同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春大豆区1:0.43:0.33、1:0.43:0.33;黄河流域夏大豆区1:0.6:0.72、1:0.73:0.87;长江流域夏大豆区1:0.48:0.79、1:0.48:0.79;南方多熟制大豆区1:0.60:1.07、1:0.60:1.07。

元玉碧[9](2014)在《西红花生长特性及增产技术措施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研究基质、覆盖方式、切球措施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探讨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开花及其产量的影响,为西红花种球和花丝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种球大小,再次是种植时间。确定最优组合为:种植密度12cm×8cm,种球大小2025g,种植时间10月23日。2.基质处理提高了西红花叶片中SOD和CAT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代谢水平,最终提高了西红花种球的产量。草炭、蛭石、珍珠岩各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6%,6.4%,3.4%。3.地膜和拱棚改善了西红花越冬的寒冷环境,降低了胁迫程度,相应的保护酶活性也较低,MDA含量积累较少,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积累速度加快。揭膜后,地膜和拱棚内的西红花叶片有早衰的现象,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略低于无膜。种球产量方面,拱棚和地膜分别比无膜提高了24.5%、10.3%。4.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切和切开处理的保护酶活性均低于不切,抗性较弱。渗透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水平都较低。切、切开处理的西红花种球产量分别比不切降低了17.9%、30.9%。5.种球大小对种球质量变化、花朵的鲜质量分配、折干率的影响不明显。种球越大,主芽越长,露叶、现蕾、开花越早。大种球的开花数量是中种球和小种球的1.43倍、2.34倍,花丝产量是中种球和小种球的1.61倍、2.27倍。叶面肥对种球质量变化影响不明显。磷酸二氢钾、赤霉素处理的主芽长度分别比尿素高29.03%、16.13%,露叶期、现蕾期、开花期均比尿素提前12d,开花数量分别是尿素处理的1.28倍、1.16倍,花丝产量分别是尿素处理的1.25倍、1.10倍。磷酸二氢钾、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花丝、雄蕊的鲜质量分配,但磷酸二氢钾、赤霉素处理的花丝、雄蕊、花瓣的折干率均低于尿素处理。

范晓瑜[10](2014)在《蛭石/PVC隔声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弥补传统隔声材料的不足,本文选用蛭石和BaSO4同聚氯乙烯树脂(PVC)进行复合。蛭石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吸音性能优良的矿物,常作为硬质吸声材料在建筑领域使用,并具有质轻、防火且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少见在隔声降噪领域的应用报道。BaSO4是一种重质材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及优异的耐光性、耐腐蚀性等,因其能提高塑料制品的刚性、硬度、耐磨性、抗老化性等,常作为填料被广泛应用于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改性中。本文用蛭石、BaSO4制备了一系列的PVC基隔声复合材料,通过蛭石、BaSO4与PVC树脂复合,以研究其隔声、阻燃及力学性能,希望能为降噪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本文以无机颗粒粉末/PV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蛭石粉末、BaSO4粉末与PVC树脂复合后的材料的隔声性能、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作了研究。首先,通过烘烤、混合、开炼、模压等一系列工序研制成颗粒粉末/PVC隔声复合材料;然后通过使用扫描电镜、双通道声学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氧指数测定仪等对材料的微观形貌、隔声性能、阻尼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蛭石/PVC复合材料、BaSO4/PVC复合材料、BaSO4/蛭石/PVC复合材料各项性能,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改进优化。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蛭石/PVC复合材料是一种质量轻、隔声性能好的复合材料;声压级对材料的隔声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在面密度相近的情况下,随着蛭石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隔声量在中、高频段的增加较为明显;当面密度增大时复合材料的隔声量开始增幅大,后逐渐趋缓,增加面密度对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提高是有限的。蛭石的添加使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但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使复合材料的刚度增大。(2)在面密度相近的情况下,BaSO4/PVC复合材料随着BaSO4含量的增大在中、高频区的隔声量略有提高,阻燃性能有所改善。BaSO4/蛭石/PVC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加工性能较蛭石/PVC复合材料有所改善,随着BaSO4含量的增加BaSO4/蛭石/PVC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和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同时拉伸力学性能下降,刚度增大。

二、蛭石复合肥试验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蛭石复合肥试验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育秧基质配施化肥与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水稻机插秧研究进展
        1.1.1 水稻机插秧发展概况
        1.1.2 机插秧秧苗特点
        1.1.3 机插秧秧苗素质
    1.2 水稻育秧基质
        1.2.1 育秧基质发展现状
        1.2.2 育秧基质的物料配比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1.2.3 育秧基质的养分调控及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1.3 植物生长物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4 腐植酸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5 水稻秧苗素质对水稻大田生育期产量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图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3.2 试验材料概况
    3.3 试验设计与管理
        3.3.1 基质配施不同浓度化肥育秧试验
        3.3.2 基质配施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育秧试验
        3.3.3 基质优化配方田间验证试验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1 基质养分含量测定
        3.4.2 秧苗植株生长指标
        3.4.3 秧苗根系指标
        3.4.4 苗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量
        3.4.5 水稻生育期产量及构成要素
        3.4.6 经济效益分析
    3.5 数据处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质配施化肥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1.1 配施不同浓度氮肥育秧基质养分含量分析
        4.1.2 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
        4.1.3 水稻秧苗地下部生长特征
        4.1.4 育秧基质配施氮肥对秧苗素质的综合影响
        4.1.5 育秧基质配施氮肥对秧苗地上部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4.2 育秧基质配施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2.1 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
        4.2.2 水稻秧苗地下部生长特征
        4.2.3 育秧基质配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的综合评价
    4.3 腐植酸优化基质配方田间验证试验
        4.3.1 不同育秧基质养分含量比较
        4.3.2 不同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评价
        4.3.3 不同育秧基质处理对秧苗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4.3.4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4.3.5 基质成本核算及综合效益评价
5 讨论
    5.1 平衡施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5.2 配施不同浓度萘乙酸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5.3 配施不同浓度腐植酸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5.4 水稻秧苗素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八宝景天园艺性状及繁殖更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八宝景天生物学特性
    1.3 八宝景天繁殖方式
        1.3.1 有性繁殖
        1.3.2 营养繁殖
    1.4 存在问题与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物候期观测
        2.4.2 植株形态
        2.4.3 茎性状
        2.4.4 叶性状
        2.4.5 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2.4.6 花粉粒活性观测
        2.4.7 扦插生根生长指标测定
        2.4.8 越冬芽生根生长指标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八宝景天物候期观测
    3.2 施肥下八宝景天园艺性状的比较
        3.2.1 施肥下八宝景天株型的比较
        3.2.2 施肥下八宝景天茎性状的比较
        3.2.3 施肥下八宝景天叶片性状的比较
    3.3 施肥下种子生产的比较
        3.3.1 施肥下单位面积生殖枝数量的比较
        3.3.2 施肥下花序数/生殖枝的比较
        3.3.3 施肥下小花数/花序的比较
        3.3.4 施肥下种子数/小花及种子产量的比较
    3.4 八宝景天种子败育原因分析
        3.4.1 土壤肥力对花粉粒活力影响比较
        3.4.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下种子生产的比较
        3.4.3 特殊微量元素肥料下种子生产的比较
    3.5 八宝景天营养繁殖
        3.5.1 不同扦插材料根系发生情况
        3.5.2 越冬芽生长及生根
4 讨论
    4.1 施肥对八宝景天园艺性状的影响
    4.2 八宝景天种子生产及生产障碍析因
    4.3 八宝景天营养繁殖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不同氮源素水平对糖渣的发酵腐熟的影响及在蔬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农林废弃物基质化研究进展
        1.1.1 国外农林废弃物政策研究进展
        1.1.2 常见的农林废弃物基质化资源研究进展
    1.2 农林废弃物高温好氧发酵腐熟技术研究进展
        1.2.1 高温好氧发酵控制因素
        1.2.2 有机物发酵过程的有机质腐殖化与氮素损失
    1.3 发酵腐熟后基质质量的评价方法
        1.3.1 物理评价法
        1.3.2 化学评价法
        1.3.3 生物评价法
    1.4 糖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1.4.1 研制动物饲料
        1.4.2 堆腐有机肥
        1.4.3 工业用途
        1.4.4 制作栽培基质
    1.5 微生物菌肥在植株生长中的作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质优价廉的蔬菜育苗基质需求紧迫
        1.6.2 研究意义
    1.7 创新点或特色
    1.8 技术路线
2 不同施氮水平对糖渣发酵腐熟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发酵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
        2.2.2 发酵过程中堆体pH值和EC值的变化
        2.2.3 发酵过程中堆体C/N比的变化
        2.2.4 发酵过程中堆体全磷含量的变化
        2.2.5 发酵过程中堆体钾含量的变化
        2.2.6 糖渣发酵腐熟后对黄瓜种子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的影响
        2.2.7 糖渣发酵腐熟前后对番茄种子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糖渣混配基质对蔬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3.1 糖渣基质的配比筛选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黄瓜和番茄幼苗培育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配糖渣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
        3.2.2 糖渣混配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2.3 糖渣混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浓度贵州木霉菌液在糖渣基质育黄瓜幼苗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浓度的贵州木霉菌液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接种量的贵州木霉菌液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接种量的贵州木霉菌液对黄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讨论
    5.1 全文总结
    5.2 全文讨论
    5.3 不足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保水材料在透水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
    1.1 试验设计
    1.2 原材料
    1.3 试样制备
    1.4 性能测试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水树脂掺量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
        2.1.1 吸水树脂掺量对拌和用水量的影响
        2.1.2 吸水树脂掺量对透水砖保水性影响
        2.1.3 吸水树脂掺量对透水砖透水效果的影响 (见表2)
        2.1.4 吸水树脂掺量对透水砖抗压强度的影响 (见表3)
    2.2 膨胀蛭石掺量对透水砖性能影响
        2.2.1 膨胀蛭石掺量对拌和用水量的影响
        2.2.2 膨胀蛭石掺量对透水砖保水性的影响 (见图2)
        2.2.3 膨胀蛭石掺量对透水砖透水性能的影响 (见表5)
        2.2.4 膨胀蛭石掺量对透水砖抗压强度的影响 (见表6)
    2.3 复合保水材料掺量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
3 结语

(5)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栽后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机插稻营养土育秧基质研究现状
        1.1 水稻营养土育秧基质类型
        1.2 水稻营养土育秧基质的配制
        1.3 水稻营养土育秧基质的特点
    2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研究现状
        2.1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概况
        2.2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类型
        2.3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适宜的理化性质
        2.3.1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适宜的物理性质
        2.3.2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适宜的化学性质
        2.4 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效果研究
        2.4.1 传统机插稻代土育秧基质研究
        2.4.2 以农业废弃物为主的代土基质育秧效果
第二章 不同基质育秧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物料配比的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一 药渣稻草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育秧管理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 秧苗素质
        1.4.2 根系盘结力
        1.4.3 清水发根力
        1.4.4 基质养分及植株生理生化指标
        1.5 有关指标计算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渣稻草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出叶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2.2 药渣稻草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苗高生长的影响
        2.3 药渣稻草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根系性状的影响
        2.4 药渣稻草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干物质的影响
        2.5 药渣稻草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糖、氮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二 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育秧管理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5 有关指标计算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出叶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2.2 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苗高生长的影响
        2.3 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根系性状的影响
        2.4 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5 牛粪药渣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糖、氮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不同有机肥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一 不同有机肥处理的稻草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育秧管理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5 有关指标计算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2.1 基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秧苗出叶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2.2 基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秧苗苗高生长的影响
        2.2 基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秧苗根系性状的影响
        2.3 基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秧苗干物质的影响
        2.4 基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糖、氮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二 不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育秧管理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 基质pH测定
        1.5 有关指标计算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秧苗秧苗出叶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秧苗苗高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秧苗根系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 不同pH值处理的稻草基质对秧苗糖、氮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基质育秧效果比较及其对水稻栽后生长的影响
    一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水稻育秧效果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育秧管理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5 有关指标计算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秧苗出叶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秧苗苗高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5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秧苗糖、氮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二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水稻大田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秧苗田间发根力
        1.3.2 干物质的测定
        1.3.3 茎蘖动态
        1.3.4 考种与测产
        1.5 有关指标计算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机插后田间发根力和秧苗分蘖力影响
        2.2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机插后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 不同基质育秧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
    1.1 机插水稻育秧基质适宜的理化性质指标
        1.1.1 机插水稻育秧基质适宜的培肥量
        1.1.2 机插水稻育秧基质适宜的pH
    1.2 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效果比较及其对水稻栽后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项目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2.1.1 株高
        2.1.2 茎粗
        2.1.3 叶绿素含量
    2.2 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7)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种子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棕榈概况
        1.1.1 分布与起源
        1.1.2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3 栽培历史和现状
        1.1.4 利用价值
    1.2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1.2.1 外界因素
        1.2.2 内部因素
        1.2.3 贮藏条件
        1.2.4 育苗基质栽培研究
    1.3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1.3.1 物理方法
        1.3.2 化学方法
        1.3.3 生物处理
    1.4 种子活力的研究进展
        1.4.1 种子活力研究意义及概念
        1.4.2 种子活力测定技术——Q2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不同温度浸种的棕榈种子活力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材料处理
        2.2.1 实验前种子处理
        2.2.2 不同温度浸种处理
        2.2.3 实验仪器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Q2测定
        2.3.2 发芽力测定
        2.3.3 统计与分析
    2.4 测定结果
        2.4.1 不同温度浸种对棕榈种子Q2值的影响
        2.4.2 不同温度浸种对棕榈种子发芽力的影响
    2.5 讨论
第3章 不同贮藏条件下的棕榈种子活力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材料处理
        3.2.1 不同贮藏处理
        3.2.2 实验前种子处理
        3.2.3 实验仪器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Q2测定
        3.3.2 发芽力测定
        3.3.3 统计与分析
    3.4 测定结果
        3.4.1 不同贮藏处理对棕榈种子Q2值的影响
        3.4.2 不同贮藏处理对棕榈种子发芽力的影响
    3.5 讨论
第4章 不同基质配比对棕榈育苗生长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点及概况
    4.2 材料处理
        4.2.1 实验前种子处理
        4.2.2 不同基质配比
    4.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3.1 发芽力测定
        4.3.2 株高、茎粗测定
        4.3.3 统计与分析
    4.4 测定结果
        4.4.1 不同基质配比对棕榈发芽力的影响
        4.4.2 不同基质配比对棕榈育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棕榈优质种苗育苗技术规程
附件2: 棕榈种苗
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致谢

(8)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状况
        1.2.1 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1.2.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1.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研究进展
        1.3.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因素
        1.3.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1.3.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养分元素配伍与效应
        1.3.4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增效技术研究
        1.3.5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的增产效果与环境效应
        1.3.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工业化实现
        1.3.7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1 研究方法
        2.3.2 参数获取与数据来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3.1 引言
    3.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与方法
        3.2.1 配方依据
        3.2.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
    3.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施肥量模型参数的确定
        3.3.1 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
        3.3.2 环境养分输入量
        3.3.3 肥料养分损失率
        3.3.4 矫正参数的确定
    3.4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3.4.1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原则与方法
        3.4.2 区域农田作物施肥配方区划的确定
        3.4.3 区域农田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确定
    3.5 模型评价
    3.6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4.1 引言
    4.2 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4.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4.4.1 区域小麦施肥量确定
        4.4.2 区域小麦施肥量验证
        4.4.3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4.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5.1 引言
    5.2 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5.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5.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5.4.1 区域玉米施肥量确定
        5.4.2 区域玉米施肥量验证
        5.4.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5.4.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6.1 引言
    6.2 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6.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6.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6.4.1 区域水稻施肥量确定
        6.4.2 区域水稻施肥量验证
        6.4.3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6.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6.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7.1 引言
    7.2 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7.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7.4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7.4.1 区域马铃薯施肥量确定
        7.4.2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7.4.3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7.5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8.1 引言
    8.2 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8.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8.4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8.4.1 区域油菜施肥量确定
        8.4.2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8.4.3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8.5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9.1 引言
    9.2 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9.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9.4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9.4.1 区域棉花施肥量确定
        9.4.2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9.4.3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9.5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0.1 引言
    10.2 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10.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10.4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0.4.1 区域花生施肥量确定
        10.4.2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10.4.3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10.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1.1 引言
    11.2 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11.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11.4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1.4.1 区域大豆施肥量确定
        11.4.2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11.4.3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11.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12.1 主要结论
        12.1.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12.1.2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5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6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7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8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9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据来源
    附录2 作物统计数据
    附录3 长期施肥试验基本概况
    附录4 土壤养分统计分析
    附录5 小麦、玉米、水稻各地区肥料施用量
    附录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附录7 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施肥建议
致谢
作者简介

(9)西红花生长特性及增产技术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西红花概述
    1.2 西红花生物学特性
        1.2.1 露地越冬繁殖种球
        1.2.2 室内越夏培育开花
    1.3 西红花的药理研究进展
        1.3.1 抗癌和抗肿瘤
        1.3.2 保肝利胆强肾
        1.3.3 免疫调节
    1.4 西红花栽培研究进展
        1.4.1 种球处理
        1.4.2 覆盖方式
        1.4.3 切球措施
        1.4.4 叶面肥调控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概况
    3.3 试验设计
        3.3.1 种植时间、种球大小及种植密度三因素正交试验
        3.3.2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3.3.3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3.3.4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3.3.5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开花及其产量的影响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4.2 农艺性状测定
    3.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种植时间、种球大小、种植密度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4.2.1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 SOD 活性的影响
        4.2.2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 CAT 活性的影响
        4.2.3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 MDA 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6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
        4.2.7 西红花种球产量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性
    4.3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4.3.1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 SOD 活性的影响
        4.3.2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 CAT 活性的影响
        4.3.3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 MDA 含量的影响
        4.3.4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5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6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
        4.3.7 西红花种球产量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性
    4.4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4.4.1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 SOD 活性的影响
        4.4.2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 CAT 活性的影响
        4.4.3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 MDA 含量的影响
        4.4.4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4.5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4.6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
        4.4.7 西红花种球产量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性
    4.5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开花及其产量的影响
        4.5.1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重量的影响
        4.5.2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主芽生长的影响
        4.5.3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开花时期的影响
        4.5.4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开花数量的影响
        4.5.5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花丝产量的影响
        4.5.6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花朵鲜质量分配和折干率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种植时间、种球大小、种植密度对西红花种球产量的影响
    5.2 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5.3 不同覆盖方式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5.4 不同切球措施对西红花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种球产量的影响
    5.5 种球大小和叶面肥对西红花种球开花及其产量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蛭石/PVC隔声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关于噪声
        1.1.2 降噪机理
        1.1.3 聚氯乙烯及其填料
        1.1.3.1 聚氯乙烯
        1.1.3.2 蛭石
        1.1.3.3 BaSO_4
    1.2 降噪材料研究概况
        1.2.1 高阻尼材料
        1.2.2 吸声材料
        1.2.3 隔声材料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样制备
    2.4 分析测试
        2.4.1 厚度和面密度的测试
        2.4.2 扫描电镜观察
        2.4.3 隔声性能测试
        2.4.4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2.4.5 拉伸性能测试
        2.4.6 刚柔性测试
        2.4.7 阻燃性测试
第三章 蛭石/PVC 隔声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样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3.1 PVC 树脂配方
        3.2.3.2 蛭石/PVC 隔声复合材料的制备
    3.3 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1 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
        3.3.2 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刚柔性
        3.3.2.1 蛭石含量对复合材料刚柔性的影响
        3.3.2.2 面密度对复合材料刚柔性的影响
    3.4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观察
    3.5 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3.5.1 声压级对蛭石/PVC 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
        3.5.2 蛭石含量对蛭石/PVC 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
        3.5.2.1 蛭石含量对蛭石/PVC 复合材料隔声量的影响
        3.5.2.2 蛭石含量对蛭石/PVC 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
        3.5.3 面密度对蛭石/PVC 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
    3.6 蛭石含量对蛭石/PVC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aSO_4/蛭石/PVC 基隔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样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3 BaSO_4/PVC 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3.1 BaSO_4/PVC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1.1 BaSO_4/PVC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4.3.1.2 BaSO_4/PVC 复合材料的刚柔性
        4.3.2 BaSO_4/PVC 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4.3.3 BaSO_4/PVC 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4.4 BaSO_4/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4.1 BaSO_4/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4.1.1 添加 BaSO_4后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变化
        4.4.1.2 添加 BaSO_4后复合材料刚柔性的变化
        4.4.2 BaSO_4/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观察
        4.4.3 BaSO_4/蛭石/PVC 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4.4.3.1 添加 BaSO_4后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变化
        4.4.3.2 添加 BaSO_4后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变化
        4.4.4 BaSO_4/蛭石/PVC 隔声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蛭石复合肥试验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育秧基质配施化肥与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D]. 安之冬.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2]八宝景天园艺性状及繁殖更新特性研究[D]. 曲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不同氮源素水平对糖渣的发酵腐熟的影响及在蔬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 李炜. 广西大学, 2019(12)
  • [4]保水材料在透水砖中的应用研究[J]. 王田堂,文钢,杜涛,张旭. 新型建筑材料, 2019(01)
  • [5]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栽后生长的影响[D]. 朱宁.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6]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孙信成,刘娜,詹远华,田军,张忠武,杨连勇,陈位平,彭元群. 北方园艺, 2017(14)
  • [7]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种子育苗技术研究[D]. 李晨.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8]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D]. 车升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9)
  • [9]西红花生长特性及增产技术措施研究[D]. 元玉碧.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10]蛭石/PVC隔声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 范晓瑜.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蛭石复合肥试验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