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头搅拌水泥土防渗墙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苹[1](2019)在《田山引黄灌区沉沙池大堤渗透机理及截渗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田山引黄电灌工程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农业电力排灌工程,田山灌区分布于平阴、肥城两县(市),设计实现的灌溉面积31.7万亩,实现排涝面积1.6万亩,解决县城81个村庄6.2万人吃水困难,担负着平阴县城周围57平方公里的防洪、排涝任务。田山灌区自1999年开始列入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对一、二级泵站、三级泵站的大部分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对近60千米的总千渠和分干渠进行了防渗改造,建设了部分管理设施。工程经过改造之后,供水能力、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灌区水利用率也得到提高,灌溉成本降低,为灌区的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但是近年来灌区农业灌溉供水量较少,灌区工程利用率很低,如何充分发挥灌区工程优势,促进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仍是灌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田山灌区沉沙池截渗防渗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大堤除险加固的各种方案,探讨了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防渗处理时可采用的工程截渗措施,分析其防渗特点、施工工艺、工程造价、防渗参数及对地层的适用条件等。针对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的地质条件,通过有限元渗流计算,在防渗效果方面对垂直防渗、天然防渗、水平防渗等方案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水平防渗长度和垂直防渗深度对渗漏量及出逸坡降等参数的影响。综合经济比较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选择适用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地质条件的最优防渗方案,探讨减少田山灌区渗漏量的经济合理的防渗方案及有效避免灌区外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工程措施。并就具体的截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地质资料,从渗流计算,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投资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最终选择用液压开槽机构筑塑性混凝土防渗薄墙作为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坝基截渗方案,不仅在技术上合理,而且经济上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范例。
常文娟[2](2018)在《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布局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是当前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水安全保障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人多地少水缺,以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省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进入二十一世纪,山东又先后修建了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干线及配套工程等。引黄济青工程和后来的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同为胶东四市的发展提供客水资源,缓解了胶东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为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但是青烟威潍胶东四市为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与当地可用水资源有限和外调客水能力不足形成了突出矛盾。近些年,受厄尔尼诺极端灾害天气影响,胶东地区连年遭遇干旱,对外调客水的需求量剧增。当前,胶东外调客水主要有三个工程,其一是胶东调水工程,其二是黄水东调工程,其三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水东调工程仍在建设阶段尚未达到通水要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境内与胶东调水工程共用引黄济青部分渠道。因各种原因,胶东调水工程原输水能力不足,仍不能保障足量引用客水。因此,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势在必行且非常迫切。本论文根据胶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并分析胶东调水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现有工程基础上解决胶东供需水矛盾的挖潜增效方案。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论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远距离调水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对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得出胶东地区急需增加外调客水的迫切性。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建模比较,从胶东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降水量、水资源量、水利工程状况以及供用水状况系统分析胶东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本地水、客水、非常规水等水源组合情况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得出目前的调水指标远不能满足胶东地区用水需求,因此急需扩大调水工程规模。(3)对比胶东调水工程、黄水东调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现状,分析对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的必要性。论文查阅了三大工程历史和现状资料。通过调查现状水利工程,论证对胶东调水工程尤其是子槽卡脖子段进行挖潜增效的必要性。(4)分析胶东调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子槽段过流能力不足的问题和原因。(5)对胶东调水工程小清河子槽卡脖子段挖潜增效方案进行比选和设计。针对工程现状及运行状况提出对小清河子槽进行改造以增加子槽过流能力的方案研究和在子槽下节制闸处新建泵站提水的方案研究,通过优选确定较优方案后进行方案设计。(6)对挖潜增效最优方案进行效果评价。泵站提水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增加调水流量4.97m3/s,年均增加调水量15000万m3,有效缓解了胶东地区缺水形势,并有效降低小清河子槽运行水位,保证了子堤安全,减少了两岸农田的洇碱。综合来看,本论文通过分析胶东地区近几年水资源短缺和胶东地区调水动脉的建设或挖潜改造效果进行梳理比较,提出最科学、经济、快捷的方案。针对胶东调水工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工程挖潜中的关键段小清河子槽卡脖子段存在的问题,近期和远期考虑统筹结合,提出利用现有工程挖潜增效解决胶东地区水危机的技术研究,对利用远距离调水工程实现全省尤其是胶东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胶东地区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王天云[3](2017)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文瀛湖水库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瀛湖水库经防渗改造,对围堤进行了垂直防渗处理,对库区渗漏"天窗"采取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相结合的方案,将原有的渗漏通道截断,彻底根治了库区蓄水后因围堤渗漏形成的库外库现象;起到了比较好的防渗效果。说明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水泥土防渗墙在大同市文瀛水库中的应用是成功的,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杨超[4](2015)在《东风水库防渗漏施工技术》文中指出针对东风水库工程中渗漏类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库工程防渗技术处理措施。
向建[5](2014)在《郎源水库大坝防渗方案分析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有的水库中,绝大多数修建于1958年至1976年间,大部分水库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有的水库甚至就没有设计,即使有设计,也往往缺乏足够的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且当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极不完善;施工设备简陋,大搞群众运动和人海战术;建设投资不足,频繁停建、缓建造成不少“半拉子”工程。这些先天形成的因素,致使大部分水库的建设从设计到施工均难以保证质量,给水库留下了众多隐患。随着大江大河的初步治理及防洪减灾体系的不断完善,病险水库已成为防洪体系中最为薄弱环节和防洪安全的最大隐患,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事关防洪安全的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十分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快。目前国内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目前已进入尾声,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正处于建设的高峰期,且小型水库数量众多,约占水库总数的95%,其除险加固工作又受到经济条件、施工条件及建设周期等因素影响,投资规模及建设标准等达均不到中型水库的水平。在众多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大坝防渗加固尤为重要,是保证大坝安全及水库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据统计我国95%的水库大坝为土石坝,针对土坝坝体和坝基防渗加固,如何选取最为经济、适用的防渗体系及施工工艺,对大坝加固后的防渗效果至关重要。本论文以郎源水库除险加固大坝防渗工程为例,该水库为国内重点小(一)型水库,其大坝防渗加固经历了两次不同防渗工艺的设计与施工,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防渗体系及施工工艺,取得的防渗效果也截然不同,通过对郎源水库大坝所经历的两次不同工艺防渗体系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监测进行全过程分析研究,对两次不同防渗体系做出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等。在郎源水库第二次防渗加固取得较好防渗效果后,肯定了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接基岩帷幕灌浆这一防渗体系在国内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坝防渗中的重要地位,并找出该方案在朗源水库大坝防渗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得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经济条件下,选取合适防渗体系及施工工艺的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渗效果。并在施工材料、施工工序、设备选型等方面提出创新意见,提出加入化学灌浆作为防渗体系的改进措施,使防渗体系能达到最佳防渗效果。
王继堂,毛孟国,王成华[6](2014)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截渗墙在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截渗墙施工技术,即运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截渗桩机,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多桩相割搭接的水泥土墙,用水泥土墙作防渗墙,从而达到截渗目的。该技术具有造价低、防渗效果好、功效高、取材方便等优点,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王庆博[7](2012)在《青州市黑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黑虎山水库位于青州市王坟镇境内弥河支流石沟河的中游,控制流域面积190kmm2,总库容0.536亿m3。上部流域为狭长叶状分布的青石山区,流域平均宽度约8.56km,植被良好,有着名的国家风景区仰天山公园。黑虎山水库为中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及坝后供水控制闸等建筑物组成。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轴线长480m,桩号0+000~0+480,最大坝高40.5m,最大坝底宽236.40m,坝顶宽12.20m,坝顶高程172.50m,心墙顶高程172.00m。副坝为均质坝,轴线长957m,桩号0+480~1+437,最大坝高24.0m,最大坝底宽137.0m,坝顶宽6.0m,坝顶高程172.5m,防浪墙顶高程173.1m。目前该水库存在诸多安全问题。首先,大坝填筑质量差,上游干砌乱石段护坡质量差、风化严重、未设反滤层,塌陷变形,坝后无排水体;主坝上游坝坡在正常工况与地震设防烈度Ⅶ度条件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清基不彻底,基岩透水率大,主坝齿槽与坝基卵砾石和副坝坝基黄土状壤土(具中等强烈湿陷性)与坝基卵砾石问发生接触冲刷破坏;主、副坝坝体及副坝上游铺盖发生多条裂缝,主坝裂缝未处理,副坝未作防渗工程坝段仍产生裂缝;主坝右岸山岩裂隙发育,透水率大,绕渗严重,与壤土心墙间存在渗透变形隐患。非常溢洪道下游为村庄和耕地,不具备运行条件。其次,坝下放水洞管身与坝体填土间存在接触冲刷的可能;洞基井柱桩坐落在不同岩性土基上,不均匀沉降已引起洞身裂缝严重,内衬钢管锈蚀严重;竖井强度及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闸门与启闭机设施老化锈蚀、破损严重,不能安全运行。第三,溢洪道两岸山体陡立,页岩夹层破碎,抗风化能力低,稳定性差,护砌工程不完善,挑流坎防冲齿槽不满足防冲要求,泄流回水冲刷;溢洪道无闸控制,不能充分发挥工程防洪、兴利效益。通过相关权威部门的机构的对大坝现状质量评价及现状复核情况的实地勘察,针对黑虎山水库大坝主要存在:坝基卵砾石层清基不彻底、坝下基岩局部透水性强、主坝上部心墙防渗不满足要求、右坝肩绕渗、副坝坝基存在接触冲刷、坝坡不稳定、干砌石护坡质量差、坝体及铺盖裂缝、副坝(含非常溢洪道自溃坝段)坝体质量差、坝后无排水设施、监测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本次除险加固设计重点进行坝基截渗、基岩灌浆、坝体防渗加固、坝肩绕渗处理、副坝坝基湿陷性黄土处理、坝坡稳定性加固、上游护坡石翻修、坝顶设施完善、坝后排水设施改造、观测设施完善等。
林永泽[8](2010)在《小型水利枢纽工程与除险加固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实例对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对常用的各种防渗处理方式、方法进行了总结整理,并结合贵州省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现状提出当前适用性较高的防渗方法。
黄国平[9](2005)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的4个主体工程土建标段施工技术的工作概况、基本施工方法、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效果、采用的主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杜晓红[10](2005)在《马旺水库大坝截渗方案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我国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逐年加大,但病险水库数量多,资金缺口大,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马旺水库除险加固这个工程实例,认真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水库除险加固的各种方案,并就具体的大坝截渗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地质资料,从渗流计算,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投资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最终选择出在技术上最合理,经济上最可行的方案,使资金落到最合理处。并为今后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了一个参照实例。文中最后对所选择的最终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该项目合理可行的结论。本文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前我国水库概况及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2) 马旺水库工程概况(3) 国内外大坝截渗方案研究的现状(4) 针对马旺水库具体情况研究确定其大坝截渗的最优方案(5) 结论及展望。
二、多头搅拌水泥土防渗墙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头搅拌水泥土防渗墙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田山引黄灌区沉沙池大堤渗透机理及截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防水技术研究进展 |
1.2.2 国内外防渗技术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田山引黄灌区概况 |
2.1 地理概况 |
2.2 工程概况 |
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2.4 灌区工程地质问题 |
2.4.1 灌区渗漏 |
2.4.2 库岸稳定 |
2.4.3 固体径流 |
2.4.4 上游水质 |
2.5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章 田山引黄灌区沉沙池大堤稳定渗流分析 |
3.1 大堤现状质量分析 |
3.1.1 大堤建基面质量分析 |
3.1.2 坝体堆石填筑质量分析 |
3.2 大堤渗流安全分析 |
3.2.1 现有渗流原型观测资料 |
3.2.2 观测资料分析评价 |
3.3 大堤安全结构分析 |
3.3.1 地质指标及断面选择 |
3.3.2 渗流分析 |
3.3.3 渗流计算 |
3.3.4 COMSOL Multiphysics渗流数值仿真分析 |
第4章 田山引黄灌区沉沙池大堤防渗方案研究 |
4.1 工程方案 |
4.1.1 水平防渗 |
4.1.2 垂直防渗 |
4.2 渗流角度截渗方案研究 |
4.2.1 渗漏原因分析 |
4.2.2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
4.2.3 渗流角度防渗方案选择 |
4.3 墙体材料 |
4.3.1 墙体材料的发展 |
4.3.2 塑性墙体材料的运用 |
4.3.3 墙体材料的选择 |
4.4 施工角度截渗方案的选择 |
4.4.1 砼防渗墙 |
4.4.2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 |
4.4.3 垂直截渗方案选择 |
4.5 投资角度截渗方案的选择 |
4.5.1 工程单价 |
4.5.2 工程方案投资 |
4.6 截渗墙施工与设计 |
4.6.1 施工方法选择 |
4.6.2 防渗墙设计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胶东调水工程挖潜的外部条件分析 |
2.1 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2.1.1 胶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2.1.2 胶东地区供水量分析 |
2.1.3 胶东地区需水量分析与预测 |
2.1.4 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2.2 对胶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
2.2.1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指标体系 |
2.2.2 确定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
2.3 胶东地区各调水动脉工程现状情况分析 |
2.3.1 胶东调水工程 |
2.3.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2.3.3 黄水东调工程 |
第3章 胶东调水工程现状情况分析 |
3.1 胶东调水工程现状 |
3.2 胶东调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方案研究及比选 |
4.1 子槽改造方案研究 |
4.1.1 方案研究 |
4.1.2 方案比选 |
4.2 新建泵站方案研究 |
4.2.1 方案研究 |
4.2.2 方案比选 |
第5章 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方案确定与设计 |
5.1 方案确定 |
5.2 方案设计 |
5.2.1 泵型优选 |
5.2.2 泵站布置 |
5.2.3 堤防工程 |
5.2.4 防渗工程 |
5.2.5 泵站出水池出口挡水围堰 |
第6章 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方案效果分析 |
6.1 运行流量 |
6.2 调水量 |
6.3 子槽水位 |
6.4 综合效益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文瀛湖水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简介 |
1.2 工程地质 |
2 设计要求 |
3 水泥土防渗墙施工 |
3.1 水泥土防渗墙防渗方案 |
3.1.1 坝基、坝体垂直防渗 |
3.1.2 库内渗漏“天窗”垂直防渗 |
3.2 水泥土防渗墙施工工艺 |
3.3 水泥土防渗墙施工方法 |
3.4 水泥土防渗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3.4.1 施工前控制 |
3.4.2 施工过程控制 |
3.5 水泥土防渗墙质量检测结果 |
4 工程完工后观测资料分析 |
4.1 初期运行监测资料分析 |
4.2 2016年水库渗漏分析 |
4.3 库区周围地区的浸没定性分析 |
5结论 |
(4)东风水库防渗漏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东风水库简介 |
2 东风水库渗漏的类型分析和产生的原因 |
2.1 水库坝体渗漏 |
2.2 水库坝基渗漏 |
2.3 水库绕坝渗漏 |
2.4 水库接触渗漏 |
3 东风水库防渗漏主要技术措施 |
3.1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
3.1.1 基本原理 |
3.1.2 工艺方法介绍 |
3.1.3 适用范围 |
3.1.4 经济估算 |
3.2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
3.2.1 基本原理 |
3.2.2 工法介绍 |
3.2.3 适用范围 |
3.2.4 技术指标 |
3.2.5 经济估算 |
3.3 深层搅拌法水泥土防渗墙技术 |
3.3.1 基本原理 |
3.3.2 工法介绍 |
(5)郎源水库大坝防渗方案分析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水库现状 |
1.1.2 小型水库大坝病害特征 |
1.1.3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特点 |
1.2 国内水库大坝防渗技术分析 |
1.2.1 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技术 |
1.2.2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技术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
第2章 郎源水库工程概况 |
2.1 工程概况 |
2.2 水文气象及水文地质 |
2.2.1 水文气象 |
2.2.2 水文地质 |
2.3 工程地质 |
2.3.1 坝址地质概况 |
2.3.2 坝身现状及质量评价 |
2.3.3 坝基现状及质量评价 |
2.4 安全鉴定 |
第3章 第一次防渗加固方案设计与实施 |
3.1 大坝防渗加固方案设计 |
3.1.1 防渗方案比选 |
3.1.2 防渗体系设计 |
3.2 大坝防渗加固方案实施 |
3.2.1 劈裂灌浆施工 |
3.2.2 高压摆喷灌浆施工 |
3.3 监测分析与运行效果 |
第4章 第二次防渗加固方案设计与实施 |
4.1 补充勘察及防渗设计 |
4.1.1 补充勘察 |
4.1.2 第二次防渗设计 |
4.2 第二次防渗加固方案实施 |
4.2.1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施工 |
4.2.2 基岩帷幕灌浆施工 |
4.3 监测分析与蓄水验收 |
4.3.1 、监测分析 |
4.3.2 、蓄水安全鉴定 |
第5章 防渗方案分析与改进 |
5.1 防渗方案分析 |
5.2 方案改进与创新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语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专着和论文发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截渗墙在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
1.1 工程概况 |
1.2 工程地质条件 |
2 成墙技术 |
2.1 技术原理 |
2.2 成墙工艺 |
2.2.1 设备特点 |
2.2.2 施工工艺流程 |
2.2.3 成墙方法 |
3 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3.1 调正桩机 |
3.2防止水泥浆离析 |
3.3桩深控制 |
3.4墙体连续性控制 |
3.5孔径控制 |
4结语 |
(7)青州市黑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工程概况 |
1.2 设计任务简述 |
1.3 相关文件 |
1.4 依据规范规程 |
1.5 工程规模 |
1.6 特征指标 |
1.7 水文 |
1.7.1 水文气象 |
1.7.2 设计洪水 |
1.7.3 施工期洪水 |
1.7.4 施工期设计洪峰、洪量分析成果 |
1.8 工程地质 |
1.9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程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2.1 工程现状 |
2.2 工程存在主要问题 |
第三章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
3.1 工程总体布置 |
3.2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
3.2.1 坝体结构 |
3.2.2 主坝主河槽段坝基截渗处理 |
3.2.3 主、副坝二级阶地段(0+400~0+930)加固处理 |
3.2.4 主坝防渗体加固 |
3.2.5 主坝右坝肩绕渗处理 |
3.2.6 主、副坝坝坡稳定性加固 |
3.2.7 非常溢洪道坝段加固处理 |
3.2.8 主副坝上、下游护坡设计 |
3.2.9 坝顶构造设计 |
3.2.10 坝体及坝面排水设计 |
3.2.11 大坝观测及其他工程设计 |
3.2.12 大坝渗流验算 |
3.2.13 坝体稳定性分析 |
3.2.14 主、副坝防渗墙体应力变形分析 |
3.3 放水洞除险加固设计 |
3.3.1 放水洞总体布置 |
3.3.2 竖井稳定性分析 |
3.3.3 放水洞构件结构设计 |
3.3.4 放水洞处坝体施工 |
3.3.5 放水洞处大坝防渗设计 |
3.4 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
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 |
4.1 工程概况 |
4.1.1 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 |
4.1.2 水文地质 |
4.1.3 水文气象 |
4.1.4 建材供应 |
4.1.5 施工交通 |
4.1.6 施工供电 |
4.1.7 施工供水 |
4.2 天然建筑材料 |
4.2.1 填筑土料 |
4.2.2 块石料及砼骨料 |
4.3 施工导流 |
4.3.1 导流标准确定 |
4.3.2 导流方式选择 |
4.3.3 导流时段 |
4.3.4 导流设计 |
4.3.5 围堰筑拆施工 |
4.3.6 施工排水 |
4.4 施工方法 |
4.4.1 土石方与拆除工程 |
4.4.2 砌石工程 |
4.4.3 截渗工程 |
4.4.4 灌注桩工程 |
4.4.5 砼工程 |
4.4.6 机电金属结构制作安装 |
4.5 施工总布置 |
4.5.1 料场布置 |
4.5.2 土石方及拆除料堆存与弃置 |
4.5.3 施工道路 |
4.5.4 施工仓库与加工厂 |
4.5.5 生活福利设施 |
4.5.6 临时占地 |
4.6 施工总进度 |
4.7 技术供应 |
4.7.1 材料用量表 |
4.7.2 机械用量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小型水利枢纽工程与除险加固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渗墙类型及其特点 |
1.1 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 |
1.2 锯槽法成墙工艺 |
1.3 链斗法成墙工艺 |
1.4 薄型抓斗成墙工艺 |
1.5 射水法成墙工艺 |
2 灌浆类型及其特点 |
2.1 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
2.2 高压喷射灌浆 |
2.3 坝基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 |
3 结论 |
(10)马旺水库大坝截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 1 水库除险加固选题背景 |
1. 1. 1 我国水库的基本情况 |
1. 1. 2 病险水库的基本情况 |
1. 1. 3 病险水库加固选题 |
1. 2 病险水库加固现状 |
1. 2. 1 病险水库的病险问题分析 |
1. 2. 2 病险水库加固的主要措施 |
1. 2. 3 大坝截渗的研究现状 |
1. 2. 4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性 |
1. 3 工程简介 |
1. 3. 1 工程概况 |
1. 3. 2 工程任务和规模 |
1. 3. 2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1. 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技术路线 |
1. 4. 1 研究目的 |
1. 4. 2 技术路线 |
1. 4. 3 创新和独到之处 |
1. 4. 4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渗流分析 |
2. 1 工程地质 |
2. 1. 1 地形地貌 |
2. 1. 2 地层岩性 |
2. 1. 3 地质构造 |
2. 1. 4. 水文地质条件 |
2. 1. 5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 |
2. 1. 6 坝址区地质概况 |
2. 1. 7 坝体质量及评价 |
2. 1. 8 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2. 2 渗流分析 |
2. 2. 1 地质指标及计算断面的选择 |
2. 2. 2 渗流分析 |
第三章 工程方案的分析与选择 |
3. 1 工程方案比选 |
3. 1. 1 水平防渗 |
3. 1. 2 垂直防渗 |
3. 2 从渗流分析角度选择大坝防渗方案 |
3. 2. 1 渗漏原因分析 |
3. 2. 2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
3. 2. 3 从渗流分析角度选择防渗方案 |
3. 3 墙体材料 |
3. 3. 1 墙体材料的发展 |
3. 3. 2 塑性墙体材料的运用 |
3. 3. 3 本工程中墙体材料的选择 |
3. 4 从施工的角度选择坝基截渗方案 |
3. 4. 1 砼防渗墙 |
3. 4. 2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 |
3. 4. 3 从施工角度选择垂直截渗方案 |
3. 5 从投资角度选择坝基截渗方案 |
3. 5. 1 工程单价 |
3. 5. 2 工程方案投资 |
第四章 截渗墙的施工与设计 |
4. 1 砼防渗墙的施工工艺选择 |
4. 1. 1 造孔机具及施工工艺的发展 |
4. 1. 2 施工方法的选择 |
4. 2 防渗墙的设计 |
4. 2. 1 防渗墙插入基岩的深度 |
4. 2. 2 渗墙平面布置 |
4. 4. 3 施工工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 1 结论 |
5. 1. 1 截渗方案选择的结论 |
5. 1. 2 工程效益 |
5.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多头搅拌水泥土防渗墙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田山引黄灌区沉沙池大堤渗透机理及截渗方案研究[D]. 杨苹. 山东大学, 2019(09)
- [2]胶东调水工程挖潜增效方案研究[D]. 常文娟. 山东大学, 2018(02)
- [3]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文瀛湖水库中的应用[J]. 王天云. 山西水利, 2017(10)
- [4]东风水库防渗漏施工技术[J]. 杨超.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5(02)
- [5]郎源水库大坝防渗方案分析与实施[D]. 向建. 山东大学, 2014(04)
- [6]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截渗墙在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中的应用[J]. 王继堂,毛孟国,王成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4(05)
- [7]青州市黑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研究与设计[D]. 王庆博. 山东大学, 2012(06)
- [8]小型水利枢纽工程与除险加固技术的应用[J]. 林永泽. 广东科技, 2010(02)
- [9]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施工技术[J]. 黄国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S1)
- [10]马旺水库大坝截渗方案研究[D]. 杜晓红. 河海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