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

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

一、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凡[1](2021)在《能源结构转变背景下西咸新区适宜性乡村供暖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为了有效治理社会发展带来的日益凸显的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遏制限制柴草、减少煤炭燃料的使用,以改变现有能源使用方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而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使用柴草、煤炭燃料作为冬季采暖的主要能源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环保政策相继推出,能源结构转变促使能源使用方式发生改变,乡村居民开始更多的使用小型辅助采暖家用电器来满足冬季采暖需求,然而采暖效果并不理想。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现代化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现代化不仅要求建设美丽的乡村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而基础设施是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乡村的不断发展,乡村经济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乡村居民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冬季采暖需求随之增加,乡村供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乡村建设问题。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满足乡村采暖需求,合理有效的进行乡村供暖规划。本研究通过对西咸新区全域村庄现状的分析,了解西咸新区全域村庄的基本情况,结合采暖需求的预测,明确西咸新区全域村庄采暖的现实困境。经过与相关实践先进经验的对比,从规划角度分析得出造成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规划以及相关规范标准的滞后。因此,为了持续推动乡村现代化,必须从城乡融合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区域城乡建设现状,推动城市供暖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并结合各种供暖技术的技术经济测算及适用性分析,以及各种供暖方式进行可行性研究,尊重乡村现实情况,选定适宜于西咸新区全域村庄的供暖方式。进而依据村庄分类筛选与适宜性评价的结果,综合确定全域村庄的适宜性供暖方式,最终形成区域-集中-分散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供暖方式。并根据已选定的供暖方式对区域供暖和集中供暖的管网进行规划布置,对相关设施技术指标进行测算制定供暖标准,同时根据全域村庄城镇化时序制定相应的村庄供暖设施建设改造时序,最终形成既能够促进城乡融合,满足乡村现代化需求,又符合全域村庄现实情况的适宜性供暖规划方案。经过本次研究,可以明确大城市周边地区有条件的村庄可以通过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解决采暖需求。通过使用合理的村庄分类,将同一类型村庄统一考虑,从区域层面出发逐类规划村庄供暖方式,有助于更好的解决乡村采暖需求。解决区域村庄采暖问题,不再是单纯的工程技术设计问题,面对村庄分布数量较多的地区,合理的统筹规划可以找出有效的解决路径。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采暖方式综合使用的方式,制定满足村庄建设发展的供暖设施配置与建设时序,同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村民主体选择,能够符合村庄实际情况,更合理的满足乡村发展需求,同时减少重复建设与过量投资。

康萍萍[2](2021)在《从“农”到“工”:尖山农场职工生计模式变迁研究》文中提出从“农”到“工”农场职工生计模式的变迁是尖山农场70多年开发建设的历史还原,经过几代垦荒人的耕耘与奉献、辛勤与汗水,把农场从一片荒芜人烟的荒原改造成如今经济多元化、社会繁荣化、生态效益化、环境友好化、城镇宜居化的农垦新城。农场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推动了农场职工生计模式的变迁。职工生计模式从“农”到“工”的变化是与国家、社会以及农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农场的农业发展及其各项事业都在朝着现代化进军,但是职工大量外流,农场的继续发展也面临着后续人才补给不足、留守老人儿童增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尖山农场为个案,考察了农场职工从1949年建场计划经济阶段到深化改革时期的生计模式变迁。因农场不同于农村和城市,尖山农场属于国营农场,促使职工生计模式的变迁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与类似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农场职工生计模式变迁置于国家与农场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制度背景下,更注重职工个人因特定的利益诉求而产生的不同的理性行动。本文将“结构—制度”分析法和“历史进程”分析法结合,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入手全面分析职工生计模式变迁的阶段与原因。本文由导论和五章构成。导论部分说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前人研究及述评。第一章论述了尖山农场的概况,主要从历史沿革、自然条件、产业结构以及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概述农场的发展进程,为农场职工生计模式的变迁提供历史进程和制度性资料;第二章论述了尖山农场职工计划经济时期(1949-1983年)“全农型”生计模式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其消亡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论述了市场经济时期(1984-2008年)农场职工“多农少农”生计模式的形成、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其进行评析;第四章论述了农场深化改革时期(2009-至今)职工“多工少农”生计模式的形成、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评析;第五章从现代化和社会分化两个角度来分析农场职工从“农”到“工”生计模式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农场职工从“农”到“工”生计模式的变迁是社会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路径,是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可以更直观的理解生计模式的转变是不可逆转的,家庭、农场、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其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改变其原本的生产生活现状以及思想状态,以快速融入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同时研究尖山农场职工生计模式的变迁,不仅仅是对农场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剪影,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论述职工从“农”到“工”的生产生活状态来发现农场发展内部存在的问题,每一种生计模式都不是人们可以完全自由选择的,而是社会发展和农场实际的生产生活发展现状促使职工们逐渐形成某种特定的生计模式。因此每一种生计模式的变迁背后都是农场的职工群众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为了家庭的继续发展要不断转变自己的生存策略,尝试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从农场方面来说,要想可持续发展,人才引进是头等大事,农场需要转换思想,在保持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济实体,一些企业不能只挂名不创造经济产值,一直靠农场资金扶持,长期以来都会成为农场发展的束缚。

宋仁豪[3](2021)在《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中小型城市消防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以吉安市中心城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中小型城市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中业态越来越丰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也面临着众多的火灾隐患。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完善城市消防安全系统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双评估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中小型城市消防建设滞后,交通通达性较弱,用地布局混杂等特征,导致中小型城市存在频发性的消防安全问题,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因此应开展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及时消除消防隐患。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型城市特征,列出了影响城市火灾风险的指标因子,研究细化了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方式。运用专家赋分法确定每一种因子的权重系数,通过对每个区域单元空间叠加,得出每个区域单元的火灾风险评估分值,并以此对火灾风险评估进行可视化处理。根据各区域单元的空间叠加评估结果,利用Arc GIS软件中自然间断法,将城市火灾风险划分为:火灾风险高地区、火灾风险较高地区、火灾风险中等地区、火灾风险较低地区、火灾风险低地区五个级别。其次,基于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结果,依照相关消防设施布局规范标准,在考虑城市消防救援响应时间原则和消防救援通道的行车速度的基础上,构建定位-配给模型,拟定消防站点选址,优化城市消防设施布局并划分各消防救援站管理辖区。最后以吉安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和消防设施布局优化为工作实例研究,利用指标因子及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吉安市中心城区火灾区域分级。基于吉安市火灾风险评估的结果,按照吉安市中心城区路网结构构建网络分析模型,以消防救援时间作为限定因素,结合现有消防站点及相关规划确定的消防站点,得出在具体限制条件下的吉安市中心城区消防布局优化方案。在消防安全覆盖率以及救援时间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下,证实了本文构建的优化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达到了完善吉安市消防设施布局,优化吉安市中心城区消防资源配置的目的。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4](2020)在《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延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延安市城镇燃气管理办法》《延安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办法》的通知》文中指出延政办发[2020]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延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延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延安市城镇燃气管理办法》《延安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20年7月7日

何林[5](2018)在《北京地区农村能源应用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与物质保障,农村地区能源供应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内容之一,是农村居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十三五”期间,农村地区将成为本市调整能源结构,实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既定目标的主战场。从能源使用品种看,加快压减燃煤,强化天然气、电力保障,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将成为本市能源结构转型的主方向。北京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影响地区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村能源建清洁化建设目标,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宜居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北京市开展了大气清洁空气行动,其中农村地区传统用能以煤炭为主的取暖方式改天然气或电等清洁能源,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作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重要工作之一。农村生活用能中可以用于替代煤的主要是天然气、LPG、电和太阳能。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比较“煤改气”和“煤改电”工程的投资、运行成本及环境效益,故不对LPG、太阳能独立采暖、天然气或电与太阳能的耦合利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已实施煤改清洁能源项目村庄用气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评价,总结“煤改气”村庄的用能规律,从技术、经济、环保、政策等角度评价“煤改气”和“煤改电”村庄的用能效果,提出北京市农村“煤改气”的政策建议,以保证农村煤改清洁能源项目的科学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

田迎亮[6](2018)在《燃气领域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燃气行业存在的燃气发展专项规划相对滞后,非法建设和经营管道及车用燃气,部分管网老化严重,建筑物违规占压燃气管网,瓶装燃气分销站点安全条件不能满足安全运营要求,用户安全用气常识不足等安全隐患,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谢家棣[7](2016)在《赣州中油洁能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市场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赣州地区液化石油气市场持续走弱,赣州中油洁能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州公司)作为赣州地区唯一的液化石油气二级库,曾经在承接上游批发业务和下游零售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赣州公司的优势逐步减弱,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赣州公司角色和定位也发生了改变,对此,需要对赣州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调整,研究制定符合形势要求的市场发展策略和实施方案,以保持赣州公司在赣州地区液化石油气市场中确立的优势地位。本文以赣州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引用市场发展策略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具体的企业营销策略管理工具,结合国内液化石油气行业现状,对赣州公司的内部探究和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特点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赣州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的综合利用,系统全面地分析赣州公司的市场发展策略,着重寻找公司经营管理与未来市场发展的矛盾,洞察公司面临的挑战,从而得出公司切实可行的市场发展策略,并提出保障市场发展策略的相关措施。本文全面分析赣州公司所处的环境,深刻剖析了赣州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赣州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同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赣州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陈本聪[8](2016)在《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行业,瓶装液化石油气是城乡居民常用的燃料,盛装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属于特种设备,液化石油气及其钢瓶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失序,恶性竞争,造成短斤缺两、掺混“二甲醚”、使用过期瓶、报废瓶等现象。液化石油气和钢瓶质量不稳定,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影响较大。而气体计量不足,也损害了群众利益。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开展整治工作,但效果不明显,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瓶装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安全涉及充装单位、供应站、政府部门、用户和社会组织等,市场治理的制度设计不完善,有些环节权责不清,利益与责任不对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恶性竞争等市场失灵现象。如何完善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的治理和气瓶的管理,确保瓶装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安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实证调研等方法,运用公共治理、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分析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对其存在的市场竞争失序、气瓶管理混乱、质量安全责任追溯难、政府监管失效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研究。借鉴境内外一些地区的经验做法,从市场治理的视角,提出完善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对策与建议。强调完善治理的制度设计,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使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有机结合,构建新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体系。这对于探索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体系及气瓶监管的改革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马俊峰[9](2016)在《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气站企业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关注,气站企业所使用的储气罐、气瓶等设备绝大多数是特种设备,这类设备及其贮存的介质,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系数高的安全监管重点行业,对气站企业安全监管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应用研究很有必要。本论文通过查阅气站充装等安全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新成果,结合B县实际情况对气站安全监管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深究气站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探析气站企业安全监管的利害关系,寻找一个合理的监管机制促使气站企业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对气站企业的安全来说,政府安全监管部门要发挥职能协作力、严格依法,督促气站企业落实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气站企业时刻从诚信经营理念的角度出发严格实施标准规范作业生产,激励和调动气站企业人员严格较真的安全主动意识,间接影响带动气瓶使用客户认识到气瓶使用中依规作业的重要性和安全意识到位的必要性,保证充装、运输、使用环节的安全。本文对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着重对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用户安全自知三个角度进行探析和规范,既要严审事前气站企业硬件投入,又要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把气站企业和气瓶使用的事故安全防范工作提前预警,追求切实可行可靠的应急防控机制。一方面能够使政府职能改革中的安全监管明确思路,有效的提高安全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督促气站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接地气,提高气站企业积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主动性,增强气站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本研究在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中运用“双随机”抽查方式,杜绝人情执法,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尝试,积极鼓励安全监管人员和气站作业人员发扬新主人翁精神,主动作为,强调气站企业安全监管创新思路,提升气站企业安全监管能力,对今后气站企业安全监管推进有一定的有益参考。

李想[10](2015)在《沼气集中供气运行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我国沼气集中供气盈利能力差、持续运营难等问题,开展基于沼气集中供气运行效果的技术与经济性优化以及能源价值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厌氧消化工艺、系统能源输入以及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方法优化沼气集中供气经济性,提出沼气集中供气财政扶持对策,并从沼气集中供气对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影响的角度研究其能源价值,得出以下结论:黄淮海区是沼气集中供气比例最高的地区,集中供气农户占全部农户的比例为1.10%。三个典型工程模式都位于黄淮海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沼气集中供气户均月用气量在13.58-27.83m3,冬季月用气量明显增加,为18.47-27.48m3。对于处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更应注意保温增温以保证沼气冬季的正常供给。在沼气集中供气情况下,沼气替代秸秆及薪材成为了集中供气农户主要的能源消费种类之一,其它的主要能源消费种类为电、煤、太阳能,改变了以煤炭、秸秆及薪柴、太阳能、电为主要能源消费种类的传统农村生活用能结构。集中供气农户的沼气用能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52%-9.55%。对于大型沼气工程,原料限制、进料负荷低、温度控制以及沼液储存和利用均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混合原料、提高进料负荷以及加强回流等措施来提高沼气工程的运行效率;对于小型沼气工程,提高进料负荷和发酵温度的保障都至关重要。西牛良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物能转化率最高,17.64kg猪粪可以产1m3沼气。太阳能加热和沼气加热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现有的经营管理条件下,若无建设补贴,沼气集中供气项目缺乏经济性,大多处于亏本运行,部分只能微利运行。建设补贴能够改善沼气集中供气的经济性,加之运行管理优化能够提高厌氧消化物能转化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有效改善沼气集中供气的经济性,可以实现沼气集中供气的盈利运行。在考虑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化肥施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外部性收益的情况下,沼气集中供气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建设和运营都可以实现市场化。当前应尽快实施建设补贴和用气补贴政策,促进沼气集中供气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从中长期来看,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化肥使用,将温室气体减排的外部性效益转化为沼气集中供气的实际收益,推进沼气集中供气的市场化建设与运营。托管运营和建管一体化是充分体现市场化特色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沼气集中供气后续管理可持续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能源结构转变背景下西咸新区适宜性乡村供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背景一:环保政策措促使能源结构转型
        1.1.2 背景二:乡村振兴持续推动乡村现代化
        1.1.3 项目背景:西咸新区乡村建设规划
        1.1.4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能源结构转变
        1.3.2 适宜性规划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乡村基础设施
        1.5.2 乡村采暖方式
        1.5.3 相关政策解读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西咸新区现状研究
    2.1 西咸新区总体认知
        2.1.1 西咸新区概况
        2.1.2 总体规划解读
    2.2 西咸新区市政供热工程现状与规划
        2.2.1 热源建设现状
        2.2.2 管网建设现状
        2.2.3 供热工程规划
    2.3 西咸新区乡村现状研究
        2.3.1 乡村概况及村庄分布
        2.3.2 乡村人口密度及分布
        2.3.3 经济发展及村民收入
        2.3.4 房屋建设及宅基地分布
    2.4 乡村采暖现状及需求分析
        2.4.1 村庄采暖现状分析
        2.4.2 村庄采暖需求分析
    2.5 西咸新区乡村采暖现实困境
        2.5.1 现状采暖效果差需求迫切
        2.5.2 新型采暖技术适用性较差
        2.5.3 主要问题总结
    2.6 相关案例分析及思路借鉴
        2.6.1 各地区案例分析
        2.6.2 案例经验总结及思路借鉴
    2.7 本章小结
3 适宜性供暖规划策略及可行性研究
    3.1 造成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3.1.1 基础设施缺少城乡统筹规划
        3.1.2 规划建设标准的落后与缺失
    3.2 适宜性供暖规划的基本要求及保障依据
        3.2.1 使用环保的供暖方式是规划的基本要求
        3.2.2 城乡融合发的展理念是规划的政策保障
        3.2.3 持续推动乡村现代化是规划的决策依据
    3.3 适宜性规划目标和思路
        3.3.1 规划目标
        3.3.2 规划思路
    3.4 适宜性供暖规划策略
        3.4.1 统筹规划——集中供热管网覆盖乡村
        3.4.2 分类规划——按照村庄分类依类规划
        3.4.3 因地制宜——多种采暖方式综合使用
    3.5 区域供暖的可行性研究
        3.5.1 区域供暖的必要性
        3.5.2 区域供暖的可行性
    3.6 分散独立供暖方式选择
        3.6.1 易用性选择
        3.6.2 经济性比较
    3.7 本章小结
4 西咸新区适宜性乡村供暖规划实践
    4.1 村庄分类及特征分析
        4.1.1 有效的村庄分类
        4.1.2 基于村庄特征分析的村庄分类筛选
    4.2 村庄适宜性供暖方式选择
        4.2.1 供暖方式的初步判定
        4.2.2 区域供暖的影响因素
        4.2.3 区域供暖适宜性评价
    4.3 供暖方式适宜性规划
        4.3.1 供暖方式
        4.3.2 热源及管网
        4.3.3 村庄管网建设
        4.3.4 建设及配置时序
        4.3.5 供暖及运行标准
    4.4 建设引导措施
        4.4.1 投资与政策支持
        4.4.2 运行与管理维护
        4.4.3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与创新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创新
    5.2 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从“农”到“工”:尖山农场职工生计模式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状况
        1.生计策略类型研究
        2.可持续生计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1.生计模式类型研究
        2.生计模式变迁原因研究
        3.生计模式变迁的影响研究
        4.生计模式的优化研究
        (三)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
        (一)国营农场
        (二)生计模式
    四、理论工具
        (一)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
        (二)社会分化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
        2.半结构访谈法
        (二)分析方法
        1.历史进程分析
        2.“结构—制度”分析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黑龙江省尖山农场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一)“开拓团”旧址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尖山农场
        (三)市场经济时期的尖山农场
        (四)深化改革时期的尖山农场
    二、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条件
        (三)土壤条件
        (四)水文条件
        (五)自然资源
    三、产业结构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三)工业化现状
        (四)农旅产业发展现状
    四、企业文化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农型”生计模式
    一、“全农型”生计模式的形成
    二、“团队化”的生产方式
        (一)以第一产业为生
        (二)“指令性”集中经营
        (三)“包定奖”生产责任制
        (四)等级工资制
    三、“集体化”的生活方式
        (一)生活资料统一分配
        (二)计划型消费
        (三)有限的社会交往
        (四)闲暇生活比较单一
    四、“全农型”生计模式的消亡
第三章 市场经济时期的“多农少工型”生计模式
    一、“多农少工型”生计模式的形成
    二、农场管理、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
        (一)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
        (二)农场生产自主权的转变
        (三)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土地收入“定额上缴,自负盈亏”
    三、“社会化”的生活方式
        (一)职工自购生活资料
        (二)发展型消费增多
        (三)社会交往范围扩大
        (四)闲暇生活空间拓展
    四、“多农少工型”生计模式评析
        (一)运行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四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多工少农型”生计模式
    一、“非农化”主导的生产方式
        (一)农场土地生产高度集中化
        (二)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
        (三)“离土又离乡”式发展
        (四)“非农收入”超过“农业收入”
    二、“网络化”的生活方式
        (一)生活资料网购化
        (二)消费方式多元化
        (三)社会交往外展化
        (四)休闲娱乐多样化
    三、“多工少农型”生计模式评析
        (一)运行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五章 尖山农场职工生计模式变迁的逻辑
    一、现代化逻辑
        (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内在需求
        (二)农场城镇化的必经路径
    二、社会分化逻辑
        (一)从结构同质性到结构异质性
        (二)从功能统一性到功能专门化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尖山农场职工生计模式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中小型城市消防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以吉安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中小型城市发展与消防工作的矛盾
        1.1.3 空间数据处理方法的成熟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概念界定
2.相关理论研究及中小型城市特性综述
    2.1 国内外相关规划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小结
    2.2 中小型城市特性综述
        2.2.1 中小型城市交通通达性特性
        2.2.2 中小型城市功能布局复杂
        2.2.3 中小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3.火灾风险评估及城市火灾风险分区研究
    3.1 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3.2 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基本方法和原则
        3.2.1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3.2.2 火灾风险评估的原则
    3.3 中心城区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3.3.1 中心城区火灾风险因子选取
        3.3.2 中心城区火灾风险因子确定与量化
        3.3.3 中心城区火灾风险分区
    3.4 本章小结
4.消防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4.1 消防设施布局现状研究
        4.1.1 消防设施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
        4.1.2 消防设施布局建设相关技术规范
    4.2 消防设施布局选址原则及影响因素
        4.2.1 消防设施布局选址原则
        4.2.2 消防设施布局影响因素
        4.2.3 消防设施布局选址优化方法
    4.3 本章小结
5.吉安市中心城区消防布局规划实证研究
    5.1 吉安市综合概况
    5.2 相关规划概述
        5.2.1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
        5.2.2 《吉安市中心城区消防专业规划(2013-2020)》
    5.3 研究区消防概况
        5.3.1 研究区概况
        5.3.2 消防建设现状
        5.3.3 历年火灾情况
    5.4 吉安市中心城区火灾风险评估
        5.4.1 吉安市中心城区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5.4.2 吉安市中心城区火灾风险评估
    5.5 吉安市中心城区消防设施布局优化
        5.5.1 数据处理
        5.5.2 网络模型构建
        5.5.3 消防设施选址与布局优化
        5.5.4 管理辖区划分
6 对中小型城市消防设施布局优化借鉴
    6.1 “评估-布局-辖区划定”的科学布局方式
    6.2 合理运用区域“网格化”消防模式
    6.3 构建立体消防体系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城市火灾风险评估调查表
    附录二:专家打分数据一致性检验
    附录三:吉安市中心城区一级消防重点单位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北京地区农村能源应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论文研究背景及思路
    1.1 城镇燃气行业的发展
    1.2 北京燃气市场供应情况
    1.3 北京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现状
        1.3.1 北京农村生活用能总体情况
        1.3.2 农村炊事用能结构特点
        1.3.3 农村采暖用能结构特点
    1.4 论文研究思路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2.1 国内外农村采暖研究现状
        2.1.1 国外农村采暖研究现状
        2.1.2 国内北方及寒冷地区农村采暖研究现状
        2.1.3 北方农村及我国严寒地区未来采暖的发展趋势
    2.2 理论依据
        2.2.1 环境效益费用分析
        2.2.2 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
第3章 北京农村地区采暖能源供应分类
    3.1 电
        3.1.1 地源热泵
        3.1.2 蓄热式电暖器
        3.1.3 空气源热泵
        3.1.4 农村“煤改电”设备安装情况
    3.2 天然气
        3.2.1 管道气供气
        3.2.2 CNG供气
        3.2.3 LNG供气
        3.2.4 历年农村“煤改气”气源情况
第4章 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综合比较
    4.1 用电规律及用电指标
        4.1.1 农村居民用电情况
        4.1.2 农村电网负荷变化规律分析
        4.1.3 用电指标
    4.2 “煤改电”相关政策
    4.3 “煤改电”工程投资分析
        4.3.1 工程投资测算
        4.3.2 “煤改电”责任主体投资分摊
    4.4 用电成本分析
    4.5 “煤改气”气源方式选择
        4.5.1 历年农村“煤改气”气源情况
        4.5.2 村内管线部分
        4.5.3 户内管线部分
    4.6 用气规律与用气指标
        4.6.1 用气规律
        4.6.2 用气指标
    4.7 “煤改气”相关政策
    4.8 “煤改气”工程投资分析
        4.8.1 西XX村投资分析
        4.8.2 统计以往投资分析
        4.8.3 工程投资对比分析
        4.8.4 责任主体投资分摊
    4.9 用气成本分析
第5章 “煤改气”“煤改电”综合对比
    5.1 资源保障对比
        5.1.1 天然气资源保障情况
        5.1.1.1 管道气方式供应保障
        5.1.1.2 非管道天然气供应保障
        5.1.2 电力资源保障情况
        5.1.3 电力与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对比
    5.2 用能舒适度对比
    5.3 经济性对比
        5.3.1 初始投资对比
        5.3.2 能源费用对比
        5.3.3 综合运行成本对比
    5.4 生命周期环境效益分析
    5.5 对比总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燃气领域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燃气领域存在的问题
2 整改措施
    2.1 加强燃气设施规划建设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2.2 加强燃气施工管理并完善验收程序
    2.3 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生产运营管理
        2.3.1 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2.3.2 完善燃气行业应急预案
    2.4 引进先进工艺监控设施
    2.5 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2.6 规范液化气气瓶燃气企业经营行为
    2.7 建立区四级监管网络
3 结语

(7)赣州中油洁能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市场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现状
        1.3.1 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现状
        1.3.2 赣州市液化石油气市场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赣州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要素
        2.1.2 经济环境要素
        2.1.3 社会环境要素
        2.1.4 科技要素
    2.2 赣州市场行业环境分析
        2.2.1 行业竞争者
        2.2.2 潜在市场进入者
        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2.2.4 客户的议价能力
        2.2.5 替代品威胁
    2.3 公司外部环境机会
    2.4 公司外部环境威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 赣州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1 公司背景
        3.1.2 公司的组织架构
        3.1.3 财务状况分析
        3.1.4 人力资源分析
        3.1.5 业务能力分析
    3.2 公司内部优势
    3.3 公司内部劣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司SWOT分析
    4.1 公司SO战略
    4.2.公司WO战略
    4.3 公司ST战略
    4.4 公司WT战略
    4.5 SWOT矩阵
    4.6 市场发展策略选择
第五章 公司市场发展策略制定
    5.1 产品策略
    5.2 价格策略
    5.3 渠道策略
    5.4 促销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司市场发展策略实施和保障
    6.1 公司市场发展策略实施
    6.2 公司市场发展策略保障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治理理论研究
        1.3.2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监管的研究
        1.3.3 液化石油气行业的气瓶安全管理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阐述
    2.1 基本概念
        2.1.1 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概念
        2.1.2 瓶装液化石油气质量安全的涵义
        2.1.3 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的特征
        2.1.4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治理理论与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
        2.2.2 市场失灵理论与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
第三章 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现状
        3.1.1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基本状况
        3.1.2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法律制度
        3.1.3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的治理主体
        3.1.4 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监管措施
    3.2 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存在的问题
        3.2.1 气瓶管理混乱,气瓶监管困难
        3.2.2 市场竞争失序,市场监管失效
        3.2.3 责任链条模糊,安全责任追溯难
第四章 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市场治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4.2 利益相关者利益取向扭曲
    4.3 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4.4 政府监管措施不力
    4.5 第三部门力量薄弱
第五章 境内外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经验借鉴
    5.1 境内外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分析
        5.1.1 香港的气体安全监管分析
        5.1.2 境内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监管分析
    5.2 境内外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经验借鉴
        5.2.1 政府监管机构单一
        5.2.2 市场治理主体多元化
        5.2.3 政府监管措施到位
        5.2.4 引入技术力量促进市场规范
第六章 优化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的对策
    6.1 完善市场治理制度设计
        6.1.1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市场监管效率
        6.1.2 强化市场进出机制,保障市场良性发展
        6.1.3 健全企业诚信制度,培育市场经济精神
        6.1.4 完善责任追溯机制,构建有效责任链条
        6.1.5 推行公众责任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6.2 构建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机制
        6.2.1 完善政府部门监管措施,确保监管到位有效
        6.2.2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2.3 发挥行业组织治理功能,促进市场自律有序
        6.2.4 加强社会公众监督作用,保障燃气高质安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安全管理理论综述
        2.1.1 国外安全管理理论综述
        2.1.2 国内安全管理理论综述
    2.2 气站企业安全生产及监管相关理论
        2.2.1 气站的概念
        2.2.2 安全监管的定义
        2.2.3 机制的定义
        2.2.4 气站安全监管机制
第3章 B县气站企业及安全监管机构的现状及调查分析
    3.1 B县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机构现状分析
        3.1.1 B县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机构现状
        3.1.2 B县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工作流程现状
        3.1.3 B县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3.2 B县气站企业现状分析
        3.2.1 B县气站企业现状
        3.2.2 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问卷调查
        3.2.2.1 气站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
        3.2.2.2 气站企业作业人员的调查分析
        3.2.2.3 气站企业客户群体的调查分析
        3.2.3 B县气站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体系及规范性研究
    4.1 B县气站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关系分析
        4.1.1 B县管理标准化与安全隐患的逻辑关系
        4.1.2 B县气站企业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图
        4.1.3 B县气站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岗位作业风险控制
    4.2 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理念
    4.3 B县气站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
    4.4 强化气瓶用户安全使用的规范
第5章 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体系的运行环境分析
    5.1 气站企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5.2 气站企业诚信经营理念的探索
    5.3 B县政府气站企业安全监管理念的创新
第6章 案例——B县A液化气站安全管理标准化应用效果
    6.1 A液化气站情况介绍
    6.2 B县A液化气站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效果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与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沼气集中供气运行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沼气集中供气发展趋势与典型模式
    2.1 我国沼气集中供气发展趋势
    2.2 沼气集中供气典型工程模式
    2.3 典型模式集中供气效果
    2.4 小结
第三章 沼气集中供气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
    3.1 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变化趋势
    3.2 沼气集中供气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研究
    3.3 沼气集中供气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4.1 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分析
    4.2 物流与能流转化趋势与平衡研究
    4.3 系统能源输入与加温方式比较
    4.4 厌氧残留物的物流价值趋向优化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沼气集中供气经济性分析与模拟优化
    5.1 成本-效益经济分析方法
    5.2 沼气集中供气经济性分析
    5.3 运行优化情景下沼气集中供气经济性分析
    5.4 基于外部性收益的沼气集中供气经济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沼气集中供气运行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6.1 体现市场化特色的运行管理机制
    6.2 以因地制宜创新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对策
    6.3 经济性评价和财政扶持政策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能源结构转变背景下西咸新区适宜性乡村供暖规划研究[D]. 王立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从“农”到“工”:尖山农场职工生计模式变迁研究[D]. 康萍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中小型城市消防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以吉安市中心城区为例[D]. 宋仁豪.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延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延安市城镇燃气管理办法》《延安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办法》的通知[J].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20(08)
  • [5]北京地区农村能源应用比较研究[D]. 何林.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2)
  • [6]燃气领域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析[J]. 田迎亮. 山西科技, 2018(04)
  • [7]赣州中油洁能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市场发展策略研究[D]. 谢家棣. 华南理工大学, 2016(12)
  • [8]惠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治理研究[D]. 陈本聪. 华南理工大学, 2016(12)
  • [9]B县气站企业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马俊峰. 山东大学, 2016(12)
  • [10]沼气集中供气运行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D]. 李想.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加强农村液化气站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