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屏幕工作对生物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

电视屏幕工作对生物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

一、视屏作业对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1](2021)在《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职业紧张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威胁着职业人群的职业生命质量。我国职业紧张研究起步较晚,从理论研究到评价方法与欧美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的研究成果仍不足以满足当前职业紧张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有限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一些个体特征、职业特征可能是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但并未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职业紧张可能的影响因素。且目前大部分研究关注的人群主要是医护人员、警察、教师等,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职业人群尚存在疑问。因此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了解供电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现况,分析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对职业紧张的影响,系统地探讨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为更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紧张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对某电网企业各变电站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51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测量研究对象JDC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职业倦怠情况。(2)测定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水平,分析代谢异常对职业紧张的影响作用。(3)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分析氧化应激、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对职业紧张的影响作用。结果:(1)在JDC模式中月收入、运动情况、高温高空作业和VDT作业对职业紧张有影响;在ERI模式中年龄、工种、睡眠时间、VDT作业是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2)工作要求、付出、内在投入程度越高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得分及检出率和职业倦怠检出率越高,自主程度、社会支持、回报程度越高,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得分及检出率和职业倦怠检出率越低。(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ERI模式职业紧张是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JDC职业紧张是抑郁症状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4)代谢异常指标数量越多,付出、内在投入得分及E/R比值越高,回报得分越低。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代谢异常对D/C比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对ERI职业紧张的影响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ERI模式中,高职业紧张组T-AOC水平低于低职业紧张组,5-HT水平高于低职业紧张组。JDC模式中的工作要求维度与MDA水平呈负相关。T-AOC与TG水平呈负相关,SBP、DPB与SOD水平呈负相关。(6)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代谢异常对职业紧张的总效应显着,对中介变量T-AOC的效应显着,控制代谢异常后T-AOC对职业紧张效应不显着,bootstrap法检验显示T-AOC的中介效应不显着。结论:(1)供电企业职工两种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较高,高温高空作业、VDT作业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增加职业紧张发生的风险。(2)职业紧张会增加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职业倦怠发生的风险。(3)代谢指标异常数量上升会增加ERI模式职业紧张程度,但对JDC模式职业紧张影响不明显。(4)低T-AOC水平可能与高职业紧张有关联,5-HT水平上升会增加ERI模式职业紧张发生的风险,MDA水平与工作要求呈负相关。(5)T-AOC在代谢异常与职业紧张中的中介效应不显着,代谢异常对职业紧张的影响作用尚不能认为是通过影响抗氧化能力介导的。

孙娜[2](2020)在《不同焦虑程度的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收集失眠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对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失眠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找到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失眠合并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门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失眠患者,调查他们的临床基本资料、性格特点等,利用调查表(自拟)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进行评估;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基础上增减其中的症状条目评估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利用HXD-1型心驿测试仪测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脑功能活动;抽取晨起空腹血检测白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研究结果1失眠患者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134例失眠患者,男女比例为1:1.73;年龄最大79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5.84±13.18岁。失眠病程最长的30年,最短的1月,平均病程57.18±7.16月。脑力劳动者103例,体力劳动者31例。合并高血压32例(占23.9%)、合并颈椎病34例(占25.4%),合并甲状腺疾病12例(占9.0%)、合并脑血管病11例(占8.2%)。2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以HAMA评分14分为界,将134例失眠患者分为焦虑组(≥14分)和非焦虑组(<14分)。焦虑组89例(66.4%),非焦虑组45例(33.6%);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在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性质上无明显差异(P>0.05)。焦虑组的SDS评分高于非焦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失眠患者的性格特点、工作生活方式: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在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大、既往经常熬夜、吃得快、咀嚼不充分、喜食肉类的生活工作方式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思虑过多、追求完美、胆小易惊、受过惊吓、时间紧迫感的性格特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分析:本研究中失眠患者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有大便粘滞不爽(59.0%)、纳食不消(43.3%)、脘闷食少(40.3%)、口黏不爽(39.6%)、大便干燥(37.3%)、排便次数增多(35.1%)、腹胀(32.1%)、排便不尽感(32.1%)、大便不成形(28.4%)、呃逆嗳气(18.7%)、反酸烧心(14.9%)。不同性别的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组失眠患者大便粘滞不爽、口黏不爽、纳食不消、脘闷食少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P<0.05);且焦虑组的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高于非焦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失眠患者的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不同性别的失眠的患者的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失眠患者的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不同性别的失眠患者的SDNN、rMSSD、PNN50、VLF、L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SDNN、rMSSD、PNN50、VLF高于男性,男性的LF高于女性。焦虑组和非焦虑组LF、H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的HF、LF均高于非焦虑组。7失眠患者的脑功能分析:不同性别的失眠患者的脑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的工作负荷高于非焦虑组,非焦虑组的大脑活力高于焦虑组;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失眠患者的工作负荷、大脑活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失眠合并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本研究中失眠合并焦虑患者的症状频数分析显示:位居前十的症状依次为心烦易怒、大便粘滞不爽、健忘、多思善虑、心悸、肩背部发僵、口苦口干、头晕、纳食不消、脘闷食少;从这些症状初步推断病位主要在肝、心、脾,并与“气”密切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失眠合并焦虑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总的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研究结论1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大、既往经常熬夜、吃得快、咀嚼不充分、喜食肉类与失眠合并焦虑的发生密切相关,健康有序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失眠合并焦虑的发生。2失眠合并焦虑患者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与焦虑程度相关,精神心理因素异常可能在失眠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3失眠合并焦虑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紊乱,与失眠合并焦虑患者阴阳失和的基本病机相契合。4失眠合并焦虑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

刘斌,陈慧峰,闫雪华,黄梓培,余日安[3](2020)在《广东省某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文中指出[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人群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迅速增加,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供电企业存在的应激源较多,是职业紧张的高发行业。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工人职业紧张相关研究缺乏,特别是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对工人职业紧张的影响方面。[目的]通过对广东某供电企业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其职业紧张现状,探讨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紧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广东某供电企业1 09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供电企业行业特点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设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的ERI指数对职业紧张进行评估,ERI指数=付出得分/(回报得分×0.545 4),若ERI指数> 1则为高度职业紧张。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高度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91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1%。调查对象包括男性859人(占88.4%),女性113人(占11.6%)。检出高度职业紧张者514人,检出率为52.9%。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已婚职工高于未婚者;年龄<30岁的职工低于30岁及以上者;调度工和检修工高于其他工种;收入高的职工高于收入低者;睡眠时间<6 h的职工高于7 h及以上者;饮酒者高于不饮酒者;接触噪声、电磁辐射和高温高空作业、视屏作业的职工高于不接触此类因素的职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30岁职工相比,30岁~(OR=2.438,95%CI:1.507~3.943)和40岁~(OR=2.407,95%CI:1.472~3.934)职工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与客服及其他工种相比,检修工和调度工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OR=1.841,95%CI:1.140~2.973;OR=2.417,95%CI:1.149~5.083);与睡眠时间>7 h者相比,睡眠时间<6 h及6~7 h者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OR=1.735,95%CI:1.182~2.547;OR=1.518,95%CI:1.069~2.115);与不接触视屏作业者相比,接触视屏作业者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OR=1.419,95%CI:1.043~1.932)。[结论]该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较高,年龄在30岁以上、检修和调度人员、睡眠时间短、接触视屏作业是高度职业紧张发生的危险因素。

陈望军[4](2019)在《噪声污染对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探索噪声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寻找噪声污染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体内因素以及预防损伤干预措施。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探讨噪声污染对机体生命系统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和探索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方法:给与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不同强度的噪声刺激,或先给予干预措施,再给予相同噪声刺激,用ELISA(1)检测噪声刺激组、对照组大鼠血液、脑组织核苷酸、儿茶氨酚类激素、热休克蛋白-70的水平。结果:1.将Wistar大鼠分别置于强度为35d B、65d B、85d B噪声污染环境中20天,大鼠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8.22%、53.96%、72.95%,利血平+85d B噪声组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了7.49%;肾上腺素(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3.69%、74.12%、87.73%,利血平+85d B噪声组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了9.28%;大鼠血液多巴胺(D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5.32%、18.27%、24.71%,利血平+85d B噪声组D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了27.65%。实验结果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2.大鼠血液环磷酸腺苷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4.53%、36.29%、72.84%,利血平+85d B噪声组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比对照组升高了6.32%。大鼠血液环磷酸鸟苷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4.43%、66.64%、87.74%,利血平+85d B噪声组环磷酸鸟苷(c GMP)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了11.68%。实验结果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3.将大鼠置于35 d B、65 d B、85 d B强度的噪声污染环境中20天,大鼠脑组织中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伏隔核,丘脑,杏仁核脑组织c-fos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着升高,且随噪声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利血平组c-fos表达水平比照组有所升高,但与刺激组比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着升高,利血平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比噪声污染组明显降低。结论:实验结果发现,噪声污染能显着影响体内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脑组织内c-fos,Hsp-70表达显着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A)是噪声污染引起损伤的主要因素;利血平可降低或耗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环境噪声0类标准强度的噪声(35d B)刺激也能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和蛋白表达异常,并造成机体损伤。实验结果为修订噪声污染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晓燕[5](2018)在《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职业倦怠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检测工人血浆神经内分泌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来进一步揭示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此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的基因水平探讨5-HTT(SLC6A4)、NET(SLC6A2)、DRD2及GR(NR3C1)基因多态性与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在探讨基因主效应的同时,对基因-基因交互效应及基因-环境交互效应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从客观生理变化、基因易感性及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职业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丰富和完善新疆地区职业人群职业紧张与身心健康的研究资料,为今后制定和提高煤化工企业工人身心健康水平,防治身心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市煤化工企业一线作业工人1791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RI)以及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2)随机抽取问卷工人的20%作为血浆生理指标的测定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神经递质(5-HT、NE、DA)、内分泌激素(ACTH、Cor)及细胞因子(IL-1、IL-2)等血浆生理指标含量的测定,3)随机抽取问卷工人中的30%作为此次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应用im LDRTM基因分型技术对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LC6A4(5-HTTLPR、rs11080122、rs3794808)、去加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SLC6A4(rs2242446、rs4783899)、多巴胺D2受体基因(rs6277、rs2242592)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rs41423247、258747)9个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791份,回收问卷1653份,其中有效问卷1472份,问卷有效率为89.05%。调查结果为:1)不同个体特征组工人OSI-R得分和在不同职业紧张组间的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未婚、大专及本科受教育程度、本地工人、工龄≤10 a、固定白班和两班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为混合性、吸烟及饮酒的工人职业紧张程度和得分均较高(P<0.05)。同时,不同个体特征组工人ERI得分和在不同付出-回报失衡组间分布的比较,其结果与OSI-R结果基本一致。此外,高职业紧张组的工人高付出低回报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中职业紧张组,其付出、过度投入及ERI指数的得分也高于低、中职业紧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付出和过度投入及付出回报失衡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本次调查的工人中高职业倦怠者共有465人,占总人数的31.59%。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龄、月收入、倒班、职业健康状况、吸烟及饮酒组的工人职业倦怠程度和得分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已婚、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工龄>20 a、月收入>4000元、两班倒、职业健康状况异常、吸烟及饮酒的工人职业倦怠程度和得分均较高(P<0.05)。3)不同职业紧张组工人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高职业紧张组的工人高职业倦怠者所占比例高于低、中职业紧张组,中职业紧张组的工人高职业倦怠者所占比例高于低职业紧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职业紧张组的工人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低、中职业紧张组工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付出-回报失衡组工人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高付出-低回报组的工人中,高职业倦怠者所占比例高于非高付出-低回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付出低回报组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高付出低回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龄、个体应对资源、个体紧张反应、职业任务、婚姻状况、收入及付出是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其中,工龄、个体紧张反应、职业任务、婚姻状况、收入及付出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个体应对资源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2、1)煤化工企业工人个体特征因素对血浆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及免疫因子水平存在一定影响。其中,不同性别、居住地区及吸烟情况的工人其血浆5-HT含量存在不同;不同居住地区工人血浆DA和Cor含量不同;不同工龄组工人血浆Cor含量不同;不同班倒情况组工人血浆ACTH含量不同;不同学历和工龄组工人血浆IL-2含量不同;不同吸烟情况组工人血浆IL-1含量不同,且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对个体特征因素进行控制,然后对不同职业紧张组工人血浆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职业紧张组工人血浆5-HT、NE、ACTH及Cor含量高于低职业紧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和IL-2含量含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付出-低回报组(ERI>1)工人血浆DA、NE及IL-2含量高于非高付出-低回报组(ERI≤1),5-HT、ACTH及Cor及IL-1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职业倦怠组工人血浆5-HT、NE及Cor含量高于低职业倦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CTH、IL-1及IL-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工龄、付出、个体紧张反应、5-HT、NE、Cor及IL-2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其中,婚姻状况、工龄、付出、个体紧张反应、5-HT、NE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关系,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而性别、Cor及IL-2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对职业紧张-生理指标-职业倦怠之间的关联进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生理指标变化对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职业紧张对生理指标变化有直接影响,生理指标变化很可能是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影响的中介因素。3、1)对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对象的职业倦怠及各位点基因型的遗传平衡情况进行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婚姻、工龄、月收入、职业紧张及付出-回报失衡程度组工人职业倦怠情况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基因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说明各基因位点在研究人群中处于遗传平衡状态。2)5-HTT基因5-HTTLPR位点LL基因型、S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是高职业紧张和高职业倦怠的易感基因型,而rs11080122和rs3794808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组间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T基因rs2242446位点CT基因型和rs4783899位点GT基因型是高职业紧张和高职业倦怠的易感基因型;DRD2基因rs6277和rs2242592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组在不同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组间频率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R基因rs41423247位CC基因型是高职业紧张和高职业倦怠的易感基因型。此外,rs41423247的CG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和rs258747位点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以增加高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3)通过分析单倍体型与职业倦怠易感性的关系发现:5-HTT基因5-HTTLPR、rs3794808及rs11080122三个位点的LCC和LTC为职业倦怠的危险单倍型,STC为保护单倍型;NET基因rs2242446和rs4783899两个位点的TG为保护单倍型;GR基因rs258747和rs41423247两个位点的TG和CG为危险因素单倍型,TC为保护单倍型。4)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5-HTTLPR和rs2242446位点组成的交互模型是基因与基因组成的最佳交互模型,进一步引入职业紧张和ERI之后,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发现,5-HTTLPR、rs41423247、职业紧张组成的交互模型是最佳交互模型。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会使煤化工工人发生高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OR=7.565,95%CI:1.96729.085)。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新疆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职业倦怠发生中职业紧张的影响效应。1)此次煤化工工人中高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为31.59%,该结果略高于国内外报道的一般人群调查结果,因此值得注意。因职业紧张因素和紧张反应的升高,以及紧张应对资源缺乏等导致工人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继而导致职业倦怠发生程度升高。同时,工龄、婚姻及经济收入等个体特征因素也存在影响。建议用人单位和卫生服务部门积极合作,根据其职业倦怠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通过降低职业紧张、增加应对资源,加强工人的身心健康意识来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2)进一步通过构建职业紧张-生理反应-职业倦怠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提示生理反应在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其中,神经递质5-HT和NE的作用明显。虽然激素和免疫因子在紧张和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未发现,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客观生理指标对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3)更深层次的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提示5-HTT基因5-HTTLPR位点、NET基因rs2242446和rs4783899位点及GR基因rs41423247位点是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的易感基因型。同时,各基因的不同SNP位点间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存在联合作用,用GMDR对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显示5-HTTLPR、rs41423247及职业紧张之间对工人高职业倦怠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预防时,对于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应避免或减少外界高危因素的刺激。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早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职业人群重大心理、生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孙畅[6](2017)在《失眠患者临床特征及叙事医学中医平行病历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失眠患者临床的采集及统计分析探讨失眠患者临床特征,根据生物学以外临床特征的重要性,提出全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故事,构建中医平行病历的必要性。研究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导师门诊的符合标准的95名失眠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收集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评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水平的评估。根据所收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自2015年至2017年邀请本院不同科室五位副高级以上专家对患者进行床旁访谈并进行回顾性思考。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并整理成文,共积累访谈案例10篇。研究结果通过对近两年,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门诊失眠患者的信息采集及整理,发现失眠伴焦虑状态人群(66.32%)与非焦虑人群(33.68%)的比例为1:1.97,提示失眠患者常伴随焦虑状态。PSCI及HAMA评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PSQI评分最低为7分,最高为20分,平均分12.58±3.528。HAMA评分最低分为3分,最高为44分,平均分19.14±9.122。非焦虑状态与伴焦虑状态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分别10.50(6)和13.33±3.943,P值<0.05,提示焦虑与否的PSQI评分有差异,其中非焦虑组与焦虑组秩均值分别为37.83和53.17,说明焦虑患者的PSQI评分较非焦虑组高。HAMA分组对PSQI各成分影响的统计结果显示,HAMA分组对PSQI总分、睡眠质量(习惯性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白天功能紊乱)的评分有影响,且此5项r值均>0,P值<0.05,可以认为焦虑分组与PSQI各成分正相关,r值的绝对值比较显示:焦虑与否对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的影响最显着,其次是PSQI评分,然后为睡眠障碍,最末为睡眠质量。非焦虑与焦虑组失眠患者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2.2与1:2.94。可见在失眠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年龄方面最高为40-59岁中老年人群(41.05%),其次为20-39岁的青中年人群(36.84%),最末为60-80岁老年人群(22.11%)。失眠患者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值为4:1,,单纯失眠患者组比值为4.3:1;伴焦虑状态组中比值为3.85:1。每组人群均可发现从事脑力劳动的失眠人数明显高于体力劳动的,而单纯失眠人群中的差异更明显。文化程度方面,小学文化2例(占2.11%)初中文化共17例(占17.89%),高中或中专文化28例(占29.47%),大学文化41例(占43.16%),研究生文化7例(占7.37%)。一般资料中频数描述可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失眠均有显着影响,但并未得到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临床特征:失眠的主要特征分别为入睡困难84例(88.42%)、多梦83例(87.37%)、易醒83例(87.37%)、醒后疲乏78例(82.11%)和早醒73例(76.84%)。并且发现非焦虑组睡不实、易醒27例(占84.38%),早醒23例(占71.88%)。焦虑组睡不实、易醒56例(占88.89%),早醒50例(占79.37%)。失眠伴焦虑患者更易出现睡不实、易醒的临床特征。次要临床特征:将性格特点与生活工作方式各项与HAMA分组进行卡方检验,按α=0.05的标准,发现只有性格特点中的爱操心与HAAMA分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P值>0.05。但根据频数描述结果可知,爱操心70例(73.68%)、急脾气61例(64.21%)、爱生气58例(61.11%)、追求完美53例(55.79%)、承担过多41例(43.16%)等性格特点及工作压力大32例(占33.68%),视频作业56例(占58.95%),长期一个姿势36例(占37.89%)等生活方式均与失眠密切相关。通过对失眠患者临床特征的总结,揭示次要特征与失眠密切相关,明确生物学以外临床特征的重要性。尝试将叙事医学理论引入临床,邀请5位副高级以上专家对病人进行床旁访谈,并整理成文。为中医平行病历的构建提供经验以及参考。研究结论1.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病程时间及性格特点、工作生活方式均与失眠相关;2.女性、高知分子、中青年、脑力劳动者,病程时间长;急脾气、爱生气,爱操心;工作压力大、生活应激事件,起居不规律等非生物学特征均为失眠次要临床特征;3.通过临床访谈与写作,进行将叙事医学引入中医临床的探索,构建中医平行病历。

骆玉洁[7](2017)在《具有适应性的青年VDT作业者LED办公光环境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为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团队名称:健康照明创新团队,编号:CXTDX201601005),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光暴露安全预测的工厂动态光环境研究》(51378518)和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开放课题《具有昼夜适应性的工厂流水线光环境研究》(2016ZA02)的延伸研究课题。近年来,VDT作业已成为现代办公中最具代表性的作业形式。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青年VDT作业者对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办公照明的向往逐渐变为可能。青年VDT作业者对于办公光环境的适应性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差异,本研究以青年VDT作业者的办公光环境偏好为切入点,对其适应性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分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三部分展开。在理论研究部分,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青年VDT作业者对于水平照度达到500lx及以上,垂直照度在300lx左右,色温在3300K-5300K(若选用LED光源,则不宜高于4000K)的办公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好。在调查研究部分,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大中型城市中需要长期进行电脑办公的青年VDT作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电脑屏幕尺寸、情绪、季节、疲劳程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青年VDT作业者对于办公光环境的适应性。在实验研究部分,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室模拟实验——LED光源下的偏好色温选择实验和LED光源下的全天分时段协作偏好调光实验发现:水平照度500lx,垂直照度300lx,色温3800K为现行规范下,针对青年VDT作业者而言,最具有适应性的恒定办公光环境的照度及色温取值。但对青年VDT作业者进行电脑办公而言,规范中的500lx的水平照度值偏低,750lx或将成为一个更加适宜的水平照度建议值。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青年VDT作业者对于非偏好动态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差,对于恒定光环境与偏好动态光环境的适应性各有千秋。在恒定光环境下,其注意力、记忆力、对比敏感度及远、近视力的表现更好;在偏好动态光环境下,其自觉症状评价、色觉表现更好。最终,本研究通过对上述三部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对具有适应性的青年VDT作业者LED办公光环境设计以及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合理建议,为未来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办公照明设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栋[8](2013)在《失眠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中医相关证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精神心理与躯体两个方面,研究失眠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与焦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关系;并且探讨焦虑患者的中医相关证候。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纳入,对其进行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匹兹堡睡眠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失眠、紧张数字评价量表的调查。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及有无焦虑临床症状,将有焦虑临床症状的及量表得分≥14分的患者分为焦虑组,无焦虑临床表现且量表得分<14分的患者分为无焦虑组。研究失眠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生活因素及躯体症状对焦虑的出现率和焦虑程度的影响,并统计失眠伴有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分析其中医的相关证候。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相关性分析等。结果:1.失眠的患者中约有80%伴有焦虑;失眠伴有焦虑的患者主要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1:4;年龄主要分布在30-40岁和50-60岁之间的中青年及中年人;职业特点以脑力劳动者为多,脑力与体力的比约为2.5:1;文化程度以大学学历最多,高中次之;常伴随有颈椎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2.焦虑患者失眠的特点,根据数字评价量表得分,以入睡困难和睡不实易醒最高,分别为5.05和5.03,其次为醒后疲,4.11,多梦4.04,早醒为3.31。匹兹堡睡眠量表得分,睡眠潜伏期2.18,睡眠质量2.31,白天功能紊乱2.18。两个量表所得到的结果一致。3.失眠伴焦虑患者常见的精神心理因素的出现率为:急脾气83.02%,爱生气70.44%,操心多74.84%,承担过多57.23%,追求完美60.38%,时间紧迫感33.96%,容易紧张72.33%;其中是否爱生气,是否承担过多和是否容易紧张,焦虑的出现率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而是否急脾气、操心多、追求完美、时间紧迫感,焦虑的出现率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总的精神心理因素各组之间焦虑的出现率亦有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精神心理因素个数的多少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具有极其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4.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社会生活因素出现率:工作生活压力大44.03%,应激事件多42.14%,视屏作业静坐少动57.23%。其中是否应激事件多,焦虑的出现率具有显着差异(P<0.05);是否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和是否是视屏静坐的生活方式,焦虑的出现率尚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社会生活因素各组之间焦虑的出现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生活因素个数的多少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具有极其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5.躯体症状既是焦虑的躯体化表现,也是其影响因素。躯体症状以颈肩发僵、疼痛为主要表现。有无颈肩发僵,患者焦虑的出现率尚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焦虑程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颈肩疼痛,患者焦虑的出现率和焦虑程度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颈肩发僵、颈肩疼痛与视屏作业和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6.中医症状中心烦、入睡困难、睡不实易醒、易急易怒、健忘是失眠伴焦虑患者出现率最高的五个症状,分别为79.87%,75.47%,73.58%,71.70%,71.70%。颈肩发僵的出现率则达到了66.67%。中医证候多表现为心肝火旺、肝肾亏虚、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和经脉不通。其中以肝火旺盛,扰乱心神,导致心肝火旺证最为常见。结论:失眠中约有80%的患者伴有焦虑,失眠伴焦虑的患者多发生于女性,年龄以中青年和中年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多从事脑力劳动。失眠症状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睡不实易醒,醒后疲乏。精神心理因素与焦虑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爱生气、承担过多、容易紧张最为明显,且这些精神心理因素具备的越多,患者的焦虑程度就越重。社会生活因素的多少也是影响焦虑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应激事件过多与焦虑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躯体症状既是焦虑的躯体化表现,也是其影响因素。躯体症状以颈肩发僵、疼痛为主要表现。视屏作业与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虽然与焦虑尚无直接关系,但它与颈肩发僵疼痛关系密切,而颈肩发僵疼痛亦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且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临床表现除失眠症状外还常见心烦,易急易怒,健忘,疲乏无力,颈肩发僵,腰膝酸软等。中医证候多表现为心肝火旺、肝肾亏虚、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和经脉不通。其中以肝火旺盛,扰乱心神,导致心肝火旺最为常见;火盛伤阴或病程日久,暗耗阴液,则致肝肾亏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则致心脾两虚;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扰心神;此外,还可在上述证候的基础上伴随有经脉不通的表现。

夏安新[9](2013)在《妊娠早期常用电器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电磁污染防护措施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电视、移动电话、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复印机等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电子产品周围存在不同强度的电磁场,使我们暴露于电磁场中。众多研究表明,电磁也是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愈来愈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暴露是否对妊娠结局有影响以及防辐射服等预防电磁污染措施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比较母亲在怀孕早期常用电器暴露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暴露对早期妊娠的影响,找出导致不良妊娠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电磁污染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我国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妊娠期间居住在天津市、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组选择排除母体染色体异常后经临床确诊为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死胎、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的所有孕妇,共199例。对照组随机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单胎、足月、活产、无出生缺陷、出生后1小时内体重≥2500g的新生儿的产妇,共20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统一标准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了解两组孕妇妊娠早期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常用电器暴露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分析电磁暴露对早期妊娠的影响及预防电磁污染措施的有效性。对所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之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筛选出两组数据,一组为单因素分析中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并且专业知识判断可能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另一组为单因素分析中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防护措施相关因素,两组数据分别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电磁污染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因素。结果:妊娠早期常用电器暴露对妊娠结局影响单因素分析中,病例组在使用电脑、使用复印机、使用电磁炉的比例及每周使用时间,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携带手机的比例及每周携带时间,使用无绳电话的比例及每周使用时间,使用微波炉的比例和使用时距微波炉的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与不良妊娠发生相关的独立变量,引入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后显示稽留流产史、经量减少、孕早期服过药物、工作紧张、经常用化妆品是发生异常妊娠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电磁暴露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电磁污染防护措施单因素分析中,病例组穿防辐射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穿防辐射服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在饮食方面,病例组经常吃西红柿、油菜、海带、瘦肉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在穿防辐射服的比例、经常吃西红柿、油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暴露于电视、电脑、复印机、电磁炉、电热毯、手机、无绳电话、微波炉等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磁场中对胚胎发育没有影响。提示孕期使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电器是相对安全的。稽留流产史、经量减少、孕早期服过药物、工作紧张、经常用化妆品是发生不良妊娠的危险因素。妊娠早期穿防辐射服、经常吃西红柿、油菜可预防电磁污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赵亮亮,张恒东[10](2012)在《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眼睛损伤及防护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使用率不断提高,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的机会增多。VDT若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显示质量,而且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显示,VDT作业人员容易用眼过度,引起视疲劳、眼睛疾病等;长期从事VDT作业人员颈、肩、手腕和背等部位骨骼肌肉可能出现僵硬、酸痛等疲劳状况以及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其中视觉系统功能改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视屏作业对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屏作业对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职业紧张对心理健的康影响
    1.3 职业紧张与代谢异常的关系研究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现况及结局相关性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人口学特征资料
        2.3.2 职业紧张调查
        2.3.3 抑郁症状调查
        2.3.4 焦虑症状调查
        2.3.5 职业倦怠调查
        2.3.6 质量控制
        2.3.7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电网企业职工一般情况调查
        2.4.2 JDC模式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分析
        2.4.2.1 不同个体特征JDC职业紧张检出率比较
        2.4.2.2 JDC模式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3 ERI模式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分析
        2.4.3.1 不同个体特征ERI职业紧张检出率比较
        2.4.3.2 ERI模式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4 职业紧张与焦虑症状相关分析
        2.4.4.1 不同个体特征焦虑症状得分与检出率比较
        2.4.4.2 职业紧张各维度焦虑症状得分和检出率比较
        2.4.4.3 两种职业紧张模式下焦虑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5 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相关分析
        2.4.5.1 不同个体特征抑郁症状得分与检出率比较
        2.4.5.2 职业紧张各维度抑郁症状得分和检出率比较
        2.4.5.3 两种职业紧张模式下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6 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2.4.6.1 不同个体特征职业倦怠检出情况比较
        2.4.6.2 职业紧张各维度的职业倦怠得分与检出率比较
        2.4.6.3 两种职业紧张模式下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 讨论
        2.5.1 两种模式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分析
        2.5.2 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影响
        2.5.3 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2.5.4 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代谢异常对职业紧张的影响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代谢指标测量与检测
        3.3.2 质量控制
        3.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3.4.1 不同个体特征代谢组分水平比较
        3.4.2 代谢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4.3 不同代谢异常情况的职业紧张水平比较
        3.4.4 代谢异常对JDC模式职业紧张的影响作用分析
        3.4.5 代谢异常对ERI模式职业紧张的影响作用分析
    3.5 讨论
        3.5.1 代谢健康的影响因素
        3.5.2 职业紧张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职业紧张与氧化应激标志物和神经递质、炎症因子的关系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主要仪器和试剂
        4.3.2 氧化抗氧化指标检测
        4.3.2.1 丙二醛MDA水平检测
        4.3.2.2 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
        4.3.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
        4.3.3 神经免疫因子水平检测
        4.3.4 实验室质量控制
        4.3.5 统计方法
    4.4 结果
        4.4.1 不同个体特征氧化抗氧化指标水平比较
        4.4.2 不同职业紧张程度氧化抗氧化指标水平比较
        4.4.3 职业紧张各维度与氧化抗氧化指标偏相关分析
        4.4.4 氧化抗氧化标志物对职业紧张的影响分析
        4.4.5 不同代谢健康情况的氧化抗氧化标志物水平比较
        4.4.6 代谢指标与氧化抗氧化标志物的偏相关分析
        4.4.7 氧化抗氧化标志物对代谢异常的影响分析
        4.4.8 不同个体特征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4.4.9 不同职业紧张程度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4.4.10 职业紧张各维度与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偏相关分析
        4.4.11 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对职业紧张的影响分析
        4.4.12 不同代谢健康情况的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4.4.13 代谢指标与神经递质、炎症因子的偏相关分析
        4.4.14 代谢指标与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对代谢异常的影响分析
        4.4.15 职业紧张与代谢健康的中介效应分析
    4.5 讨论
        4.5.1 职业紧张与氧化应激标志物、神经免疫因子的关系
        4.5.2 氧化应激标志物、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在职业紧张与代谢健康中的作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不同焦虑程度的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失眠合并胃肠道功能异常的中医认识
        1 失眠合并胃肠道功能异常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家对失眠合并胃肠道功能异常的认识
        3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失眠合并胃肠道功能异常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 睡眠的生理过程
        2 失眠流行病学及危害
        3 失眠合并胃肠道症状的发病机制
        4 综合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广东省某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1.2.2指标定义
        1.2.3 职业紧张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员工高度职业紧张状况
    2.3 高度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噪声污染对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噪声
        1.1.1 噪声的概念
        1.1.2 噪声的种类及来源
        1.1.3 噪声的危害
    1.2 噪声污染
        1.2.1 “噪声污染”概念之界定
        1.2.2 噪声污染的特点
        1.2.3 噪声污染对机体生命系统的影响
2 噪声污染对大鼠血液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噪声刺激箱(自制)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设置噪声污染环境
        2.2.3 标准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制作
    2.3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2.4.2 噪声污染对Wistar大鼠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2.5 分析与讨论
3 噪声污染对大鼠血液核苷酸水平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噪声刺激箱(自制)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
        3.2.2 设置噪声污染环境
        3.2.3 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制作
    3.3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动物的一般状况
        3.4.2 噪声污染对Wistar大鼠血液环磷酸腺苷水平的影响
        3.4.3 噪声污染对Wistar大鼠血液环磷酸鸟苷水平的影响
    3.5 分析与讨论
4 噪声污染对脑神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噪声刺激箱(自制)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动物分组
        4.2.2 设置噪声污染环境
        4.2.3 大鼠组织采集固定
    4.3 统计学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4.4.2 噪声污染对大鼠脑组织即刻应激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4.4.3 噪声污染对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 表达水平的影响
    4.5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水平变化的关系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环境、基因及其交互作用对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倦怠发生的作用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失眠患者临床特征及叙事医学中医平行病历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失眠的研究进展
        1 失眠的现代研究进展
        2 失眠的中医研究进展
    综述二 叙事医学的研究进展
        1 叙事医学的发展背景
        2 叙事医学的内涵
        3 叙事医学的应用
        4 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6 不足与思考
    第二节 叙事医学中医平行病历的构建
        1 叙事医学与中医学
        2 叙事医学的应用基础
        3 叙事医学理念的临床实践探索
        4 中医平行病历内容的构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具有适应性的青年VDT作业者LED办公光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针对VDT作业的办公空间光环境研究现状
        1.3.2 偏好光环境的研究现状
        1.3.3 人工光环境与疲劳的关系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适宜VDT作业的LED办公照明设计的理论研究
    2.1 VDT作业的类型与特征
    2.2 VDT作业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2.2.1 VDT作业对视觉系统生理机能的影响
        2.2.2 VDT作业者的视觉疲劳感
        2.2.3 VDT作业者的视觉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VDT作业对作业者心理的影响
        2.3.1 技术应激
        2.3.2 VDT作业者的心理疲劳
        2.3.3 VDT作业者的心理健康
    2.4 针对VDT作业的办公照明设计建议
        2.4.1 照度控制
        2.4.2 色温控制
        2.4.3 亮度控制
        2.4.4 眩光控制
    2.5 LED运用于办公照明的优势
        2.5.1 节能环保
        2.5.2 超长寿命
        2.5.3 诱虫性低
        2.5.4 体积小巧
        2.5.5 瞬间点亮
        2.5.6 色温、照度、颜色可调
    2.6 适宜VDT作业的LED办公照明设计发展趋势
        2.6.1 节能控制
        2.6.2 健康照明
        2.6.3 个性控制
        2.6.4 功能适应
3 针对进行电脑办公的青年VDT作业者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VDT作业的现状
        3.3.2 VDT作业光环境的现状满意度
        3.3.3 理想的VDT作业光环境
        3.3.4 偏好光环境产生的影响
        3.3.5 偏好光环境选择的影响因素
    3.4 小结
4 LED光源下的偏好色温选择实验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条件
    4.4 实验对象
    4.5 实验步骤
    4.6 实验结果分析
    4.7 小结
5 LED光源下的全天分时段协作偏好调光实验
    5.1 实验前准备工作
        5.1.1 实验室空间改造
        5.1.2 实验室调光系统改造
        5.1.3 实验被试者筛选
    5.2 实验概述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原理
        5.2.3 实验条件
        5.2.4 实验对象
        5.2.5 实验步骤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VDT作业情况分析
        5.3.2 自觉症状评价的分析
        5.3.3 注意力测定对比分析
        5.3.4 记忆力测定对比分析
        5.3.5 FM100孟塞尔色觉测试数据分析
        5.3.6 远视力测定对比分析
        5.3.7 近视力测定对比分析
        5.3.8 远视力与近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5.3.9 自觉症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5.3.10 恒定光环境下不同时段的光环境评价分析
        5.3.11 偏好调光结果分析
        5.3.12 对比敏感度的数据分析
    5.4 讨论与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B. 实验量表
    C. 分析结果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失眠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中医相关证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焦虑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焦虑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妊娠早期常用电器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电磁污染防护措施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选择
        1.1.2 对照选择
        1.1.3 入选标准
    1.2 问卷调查
    1.3 相关定义
    1.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二、结果与分析
    2.1 孕妇一般情况的比较分析
    2.2 妊娠早期常用电器暴露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2.3 其它相关因素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2.4 各因素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2.5 妊娠早期电磁污染防护措施对妊娠的影响单因素分析
    2.6 妊娠早期电磁污染防护措施对妊娠的影响多因素分析
三、讨论
    3.1 妊娠早期常用电器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2 其他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2.1 母体方面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2.2 胎儿方面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2.3 免疫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3 妊娠期电磁污染的预防措施
    3.4 不良妊娠的预防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及异常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眼睛损伤及防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视屏作业的影响因素
2 视屏与人群眼部疾病现状
    2.1 视屏引起的屈光及调节功能异常
    2.2 视屏引起的眼表功能异常
3 视屏作业人群的防护措施
    3.1 视屏作业管理
    3.2 VDT作业环境管理
    3.3 VDT作业工人健康管理
    3.4 VDT作业工人个人防护

四、视屏作业对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斌.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2]不同焦虑程度的失眠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 孙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广东省某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J]. 刘斌,陈慧峰,闫雪华,黄梓培,余日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03)
  • [4]噪声污染对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D]. 陈望军. 甘肃政法学院, 2019(01)
  • [5]煤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 高晓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2)
  • [6]失眠患者临床特征及叙事医学中医平行病历构建[D]. 孙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具有适应性的青年VDT作业者LED办公光环境研究[D]. 骆玉洁. 重庆大学, 2017(06)
  • [8]失眠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中医相关证候的研究[D]. 徐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妊娠早期常用电器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电磁污染防护措施有效性研究[D]. 夏安新.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1)
  • [10]视屏显示终端作业对眼睛损伤及防护探讨[J]. 赵亮亮,张恒东. 中国职业医学, 2012(04)

标签:;  ;  ;  ;  ;  

电视屏幕工作对生物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