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种引产方法终止孕14~28周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常颖,赵晓敏,李姗姗,李雯,申永梅,张蕾,陈叙[1](2021)在《绒毛取样未培养法用于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438例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未培养法检测绒毛染色体核型时染色体嵌合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绒毛取样,用未培养法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检出染色体嵌合者,通过羊膜腔穿刺进行补充分析。分析这些孕妇的产前诊断指征、妊娠结局,以及染色体嵌合的检出及后续诊断和结局。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共纳入438例孕妇,颈项透明层增厚(56.6%,248/438)是主要的产前诊断指征。(2)438例中,336例(76.7%)足月分娩,其中327例无母婴合并症;28例(6.4%)早产。1例(0.2%)穿刺1周内发生胎膜早破,8例(1.8%)穿刺1周后至孕28周发生流产或胎死宫内。这9例中的4例为染色体异常,5例染色体核型正常。65例(14.8%)选择性终止妊娠。(3)共发现12例(2.7%)染色体嵌合病例,均经羊膜腔穿刺核型分析验证,其中4例为局限性胎盘嵌合,6例绒毛染色体核型与羊水核型均为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为真正胎儿嵌合,1例为假阳性。3例妊娠至足月分娩,1例早产分娩,8例引产(21-三体及超声发现结构异常各3例,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和孕妇自行选择引产各1例)。结论未培养法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存在一定的嵌合比例。应结合羊膜腔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详细、系统的超声评估。
李馨[2](2021)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对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影响、临床处理、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2016年09月至2021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合并sIUFD(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本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不合并sIUFD(且相同MC与DC比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间母体一般情况、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妊娠结局。(2)研究组按发生sIUFD双胎的绒毛膜性分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3.1例及双绒毛膜(dichorionic,DC)双胎59例;按发生sIUFD孕周分早孕期30例,中孕期35例及晚孕期25例;按发生sIUFD原因分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5例及其他原因85例;医源性减胎18例及其他原因72例;按sIUFD死胎位置分靠近宫颈口 14例及远离宫颈口 26例,分析各组间存活胎儿的妊娠结局。(3)分析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sIUFD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式。[结果](1)一般情况:sIUFD组平均产次小于对照组(P<0.05);sIUFD组辅助生殖受孕率、不规律产检率、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平均年龄、平均孕次、孕前体质指数、肥胖率、高龄率、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IUFD发生原因:死因不明占60.0%(54例)、医源性减胎占20.0%(18例)、胎盘因素占11.2%(10例)、胎儿先天异常占3.3%(3例)、母体因素占3.3%(3例)、脐带因素占2.2%(2例)。(3)sIUFD母体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sIUFD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流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sIUFD存活胎儿妊娠结局:①sIUFD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高于对照组,活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发生sIUFD存活胎儿妊娠结局比较:MC双胎组存活胎儿胎死宫内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均高于DC双胎组(P<0.05);两组间存活胎儿活产、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孕周发生sIUFD存活胎儿结局比较:中孕期发生sIUFD存活胎儿活产率低于晚孕期发生sIUFD存活胎儿活产率(P<0.05)。早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组、早孕期发生sIUFD与晚孕期发生sIUFD组间存活胎儿活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晚孕期发生sIUFD的早产、新生儿转NICU发生率高于早孕期发生sIUFD的早产、转NICU率(P<0.05);晚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中孕期发生sIUFD与早孕期发生sIUFD组间早产、转NICU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④因TTTS发生sIUFD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因其他原因发生sIUFD(P<0.05)。⑤减胎组与非减胎组间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活产、早产、新生儿出生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死胎靠近宫颈内口较死胎远离宫颈内口早产率高(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23.5%(4例)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58.8%(10例)表现为出血性脑损伤,17.6%(3例)表现为颅内囊性结构(不能明确是否为出血灶)。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组因TTTS发生sIUFD占17.6%、sIUFD发生孕周≥28周占52.9%、分娩孕周<37周占100.0%均高于非脑损伤组(0.0%、2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组因TTTS减胎发生sIUFD、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sIUFD、MC双胎率、阴道分娩率与非脑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方式:MC双胎发生sIUFD的平均孕周大于DC双胎发生sIUFD的平均孕周(P<0.05)。MC双胎发生sIUFD分娩孕周均小于DC双胎发生sIUFD分娩孕周(P<0.05)。晚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小于早孕期发生sIUFD的分娩孕周,晚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小于中孕期发生sIUFD的分娩孕周(P<0.05);早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无明显差异(P>0.05)。MC双胎发生sIUFD的孕周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r=-0.661,p=0.010),DC双胎发生sIUFD的孕周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r=-0.383,p=0.007)。sIUFD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不良孕产史、不规律产检、MC双胎、辅助生殖受孕双胎是发生sIUFD的相关因素。(2)本研究sIUFD发生原因不明占最多,产科医师应明确发生原因、明确存活胎儿染色体及结构是否异常,对后续治疗及下次妊娠意义重大。(3)sIUFD母体不良妊娠结局主要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应关注整个孕期血压情况。(4)sIUFD存活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增加,主要表现为存活胎儿妊娠丢失、早产的发生率增加,活产率下降。MC双胎发生sIUFD、中晚孕期发生sIUFD、因TTTS发生sIUFD、死胎靠近宫颈内口存活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以上人群应加强产检,进行早产预测与评估。(5)本研究结果表明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主要与早产有关,产前应完善存活胎儿头颅核磁检查,产后应关注其远期预后。(6)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发生sIUFD、TTTS发生sIUFD存活胎儿妊娠丢失率高,若胎儿已具备存活能力,应考虑终止妊娠。早中孕期发生sIUFD严密监测下可选择继续妊娠;晚孕期发生sIUFD应结合发生原因,适时终止妊娠。严密监测下MC双胎发生sIUFD可期待至34周,DC双胎发生sIUFD可期待至36周以上。(7)sIUFD不是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指征,阴道分娩并不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段宝敏,侯菲,赵宁宁,任伟,韩彩霞,刘海英[3](2020)在《妊娠期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妊娠期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索妊娠期白血病最佳临床管理办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79 890例孕产妇中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共22例(0.028%),包括妊娠前诊断的白血病5例[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妊娠后首次诊断的白血病17例[9例AML,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根据入院孕周及白血病确诊孕周,将22例患者分为早期组(初诊孕周<14周,5例)、中期组(初诊孕周≥14周且<28周,11例)、晚期组(初诊孕周≥28周,6例,其中2例为既往诊断白血病)。最终妊娠结局包括流产、引产、早产、足月产及母婴死亡。分析白血病的临床处理、产科处理对最终母婴结局的影响,随访了解孕妇原发病进展和生育情况及白血病、孕期治疗对婴儿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22例妊娠期白血病患者中,14例(63.6%)(包括早期组全部5例和中期组中9例)选择放弃妊娠,其中4例妊娠早期流产,10例妊娠中期引产;14例中有12例接受先期化疗诱导白血病病情缓解后流产或引产。其余8例患者(包括中期组中2例、晚期组全部6例)继续妊娠并分娩活婴,其中3例接受分娩前化疗。结论妊娠期白血病是产科高危病例,但在良好的管理及治疗下患者仍有望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在遵循白血病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孕周、患者意愿制订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方案,选择准确的化疗时机有利于母婴预后。
武松芬[4](2020)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引产产程及引产成功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引产产程及引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引产成功率观察组(97.8%)高于对照组(80.0%),宫腔残留率观察组(11.1%)低于对照组(28.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时间、胎盘排出时间、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子宫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疼痛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Ⅲ级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引产效果显着,能够缩短产程及提高引产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
刘菊梅[5](2020)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对比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疾病活动与非活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药物使用,研究疾病活动时的临床特点以及本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对孕期疾病活动早期认知,更好指导临床实践,改善妊娠结局。研究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9年7月确诊妊娠合并SLE并在该院终止妊娠72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免疫指标、用药及母儿并发症等。参照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估将其分为非活动组33例(≤4分)和活动组39例≥5分)。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两组年龄、孕次、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孕期SLEDAI评分高于非活动组,住院治疗的时间长于非活动组,非活动组在风湿免疫科随诊较活动组频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患者在孕期活动情况及临床特点:孕中晚期疾病活动共32例(82.05%),此期疾病活动较为明显,但不同孕期SLE疾病活动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疾病活动主要的表现是皮疹及血液系统的变化,孕中晚期是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肾脏病变尤为常见。活动组皮疹及狼疮性肾炎表现均较非活动组常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免疫学指标及治疗上的比较: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滴度显着高于非活动组,活动组补体C3及C4降低较非活动组常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组使用羟氯喹的比例高于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疾病活动对母儿的影响:活动组胎儿丢失率较非活动组高,早产率明显升高,活产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胎儿平均分娩孕周小于非活动组,胎儿出生体重明显轻于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少、肺部损害、心脏损害、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终止妊娠方式比较:在妊娠成功56例分娩方式中,剖宫产39例(69.64%),阴道分娩17例(30.36%),两组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LE疾病活动引起并发症导致的剖宫产17例(43.59%)。研究结论:1、孕期SLE病情活动集中在孕中晚期,但在孕期疾病活动程度无差别,疾病活动的孕产妇住院治疗的时间明显延长,于风湿免疫科随诊次数少。2、孕早期疾病活动的主要表现是皮疹及血液系统的变化,孕中晚期更多的是累及多系统,孕期疾病活动主要表现是皮疹及狼疮性肾炎,抗ds-DNA抗体滴度升高,补体C3及C4降低,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疾病活动,适当调整用药,控制疾病恶化。孕前、孕期和产后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至关重要,加强孕期管理,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3、SLE患者应选择适当的妊娠时机,疾病缓解期受孕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孕期疾病活动时妊娠丢失及早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患者,疾病活动易累及重要器官病变,即疾病活动可以预示不良妊娠结局及孕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妊娠成功的孕妇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无明显差别,对于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原则上考虑阴道试产,因病情恶化不能控制时,不论胎儿是否成熟,需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孕期控制疾病活动,减少母胎并发症的发生可相对降低剖宫产率。
高雅[6](2019)在《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的引产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中期妊娠是指妊娠满14周且不足28周之间。该妊娠阶段因子宫下段正在形成且胎盘占据子宫壁一半的面积,从而胎盘位置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机会多。胎盘前置状态是指妊娠28周之前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完全性(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部分性(胎盘下缘部分覆盖宫颈内口),边缘性(胎盘下缘达到或接近宫颈内口),以及低置胎盘(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2cm)。近年来随着围产保健的完善以及产前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胎儿发育异常可逐渐通过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手段被检测出来,同时伴随着高危妊娠的增加,一些胎死宫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孕产妇在中期妊娠阶段诊断出胎死宫内或胎儿发育异常时便面临着终止妊娠的选择,当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胎盘前置状态时,引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感染,切除子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孕产妇的生命。然而大部分孕产妇在选择中孕引产时仍有再次妊娠的愿望。针对这种两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孕周胎盘前置状态所用引产方式的结局,研究有助于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引产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中期妊娠不同胎盘类型、不同孕周引产方式的结局,研究适宜的引产方式,进而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5例。根据超声(ultrasonic,US)或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胎盘位置分为A组边缘性(胎盘下缘达到或接近宫颈内口)47例,B组部分/完全性(胎盘下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48例,结合不同引产方式的引产特点按照孕周<16周与≥16周进一步分为A1、A2组和B1、B2组。2.研究方法查阅并记录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终止孕周,胎盘类型,引产方式,引产时间,引产出血量,住院天数,引产成功情况以及引产后出血,感染,血栓等临床资料。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两组间采用t检验,正态且方差齐性比较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边缘组(A组)的引产情况药物引产的引产时间长于依沙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的引产出血量少于依沙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的住院天数长于依沙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与依沙吖啶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部分/完全组(B组)的引产情况药物引产的引产时间分别长于依沙吖啶、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药物引产、UAE+依沙吖啶、剖宫取胎术,剖宫取胎术的引产时间短于其余4种引产方式,UAE+药物引产的引产时间长于UAE+依沙吖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取胎术的引产出血量多于其余4种引产方式,UAE+依沙吖啶的引产出血量多于药物引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取胎术的住院天数长于其余4种引产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药物引产的引产成功率低于UAE+依沙吖啶和剖宫取胎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胎盘类型在不同孕周的引产情况4.1边缘组(A组)不同孕周的引产情况A1组中药物引产9例;A2组中药物引产的引产时间长于依沙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的引产出血量少于依沙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的住院天数长于依沙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与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部分/完全组(B组)不同孕周的引产情况B1组药物引产6例,依沙吖啶1例;B2组中药物引产的引产时间分别长于依沙吖啶、UAE+药物引产、UAE+依沙吖啶、剖宫取胎术,剖宫取胎术的引产时间短于其余4种引产方式,UAE+药物引产的引产时间长于UAE+依沙吖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取胎术的引产出血量多于其余4种引产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取胎术的住院天数长于其余4种引产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药物引产的引产成功率低于UAE+依沙吖啶和剖宫取胎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胎盘类型引产情况的比较A组的引产时间长于B组,A组的引产出血量少于B组,A组的住院天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引产方式在不同孕周引产情况的比较药物引产在<16周的引产时间短于≥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在<16周的引产出血量少于≥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在不同孕周的住院天数、引产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引产方式急诊手术情况本资料中共6例因引产时阴道出血量多行急诊钳刮术,其中A1组药物引产1例,A2组药物引产1例,依沙吖啶1例,B1组药物引产1例,B2组UAE+药物引产2例。药物引产、依沙吖啶、UAE+药物引产的急诊钳刮率分别为9.68%、3.03%、33.33%。8.引产并发症8.1出血B2组中有1例引产时出血量达1200ml,为孕25+2周因胎儿发育异常行剖宫取胎术,术中因失血量多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4U。8.2感染有10例产后出现发热,其中A2组依沙吖啶3例,B2组中UAE+药物引产2例,UAE+依沙吖啶2例,剖宫取胎术3例。8.3血栓B2组有1例,为孕21+2周行UAE+依沙吖啶引产,产后超声提示右小腿肌间静脉低回声(血栓形成并闭塞)。结论<16周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的患者经阴道引产成功率高,药物引产出血量少;≥16周边缘性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的患者依沙吖啶效果稳定,部分/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中孕引产的患者,辅助UAE经阴道引产相较剖宫取胎术可减少引产出血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孕妇需要权衡利弊,慎重选择;钳刮术是处理引产过程中阴道出血量多等急诊情况的手术方式之一。
王佳倞[7](2019)在《24例单绒双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诊疗方法、妊娠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简称单绒双羊双胎,将24例合并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sIUGR)产妇作为sIUGR组,并根据sIUGR胎儿的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将sIUGR组分为Ⅰ型11例、Ⅱ型4例、Ⅲ型9例。再将同时期我院分娩的42例非复杂性MCDA作为对照组;并分析比较两组之间以及sIUGR组3种分型之间的新生儿结局及其预后。[结果]sIUGR组异常脐带入口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sIUGR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sIUGR组大胎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及受限儿平均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并且sIUGR组大胎儿与受限儿出生体重之差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3例存活新生儿出现轻度脑损伤(13/84,15.5%),sIUGR组中却有25例存活新生儿发生轻度脑损伤(25/48,52.1%),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轻度脑损伤率较sIUG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sIUGR组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发生4例新生儿死亡,对照组发生2例新生儿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MCDA合并sIUGR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4例,Ⅲ型9例;三种分型中,Ⅰ型sIUGR的大胎儿出生体重高于Ⅱ型及Ⅲ型sIUGR,Ⅰ型sIUGR的受限儿出生体重也高于Ⅱ型及Ⅲ型sIU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型sIUGR大胎儿出生体重及Ⅱ、Ⅲ型sIUGR受限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分型间的双胎出生体重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型sIUGR的双胎体重差值最小,分别低于Ⅱ型及Ⅲ型sIU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型与Ⅲ型sIUGR的双胎出生体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sIUGR分娩孕周大于Ⅱ型,Ⅰ型sIUGR的分娩孕周也大于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型较Ⅲ型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UGR三种分型之间,新生儿发生轻度脑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型sIUGR新生儿轻度脑损伤发生率较Ⅱ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型与Ⅲ型、Ⅱ型与Ⅲ型sIUGR新生儿轻度脑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中大胎儿与受限儿的轻度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中有20对围生儿均存活,4例存活儿围生期死亡;其中出生时放弃抢救死亡4例(8.33%);在孕26周前确诊为sIUGR较晚于26周确诊sIUGR的新生儿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三种分型之间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IUGR组异常脐带入口发生率较非复杂性MCDA高,且sIUGR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非复杂性MCDA组;非复杂性MCDA组较sIUGR组新生儿的轻度脑损伤发生率低;②:在孕26周前确诊为sIUGR较晚于26周确诊sIUGR的新生儿死亡率高;③:sIUGR组的三种分型中,Ⅱ型及Ⅲ型sIUGR双胎胎儿出生体重均低于Ⅰ型,而Ⅱ型sIUGR双胎胎儿出生体重最低;Ⅲ型sIUGR分娩孕周在三种分型中最早。
陈诚[8](2019)在《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用药现状与妊娠结局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妊娠期间的安全用药对于母婴均至关重要。但大多数药物缺乏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数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用药现状及用药安全性,并随访该人群用药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明确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异常新生儿情况的相关性,为促进妊娠期安全用药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妊娠期用药咨询专科门诊就诊的咨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妊娠期用药咨询数据管理系统”对研究人群进行详细的登记纳入和持续性随访。在登记随访的基础上,首先评估了研究人群的用药概况及用药安全性,并对使用高风险药物(D或X级药物)的人群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孕妇高风险药物使用的可能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研究人群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随访结果,探讨了孕妇年龄、妊娠史、用药数量、用药风险级别及用药时期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最后以利巴韦林作为具体的研究药物,分析了妊娠期利巴韦林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等的相关性,提供了更多利巴韦林在妊娠期的安全性信息。结果:观察时期内共纳入635名咨询孕妇,完成随访567例,失访率10.71%。研究人群中70%以上是在未知妊娠状态下使用了药物,人均用药3种,并且超过90%的用药是在妊娠早期(<12周);最常见的用药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使用率最高的三类药物为中成药、抗菌药及抗过敏药。研究人群使用的药物中,B级和C级药物种类数最多且使用率最高,并且约35%的孕妇有过至少一次高风险药物(D级或X级药物)使用或暴露,最常用的X级药物为利巴韦林;单因素分析发现,多次妊娠者较初次妊娠者更可能使用高风险药物,有不良妊娠史者较无不良妊娠史者更可能使用高风险药物,孕周≤12周者较孕周>12周者更可能使用高风险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周≤12周者使用高风险药物的概率是孕周大于12周者的2.25倍(95%置信区间为1.29-3.91)。研究人群的活产率为81.66%,自发流产率为7.76%,选择性终止妊娠发生率为4.94%,早产率为9.05%。对不同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发现,用药风险等级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影响,相比于使用其他等级药物者,X级药物使用者的活产率更低、自发流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更高,D级和X级药物使用者选择性终止妊娠发生率更高。另外,与未暴露人群相比,妊娠期利巴韦林暴露人群自发流产的发生风险可增加2倍以上,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发生风险可增加7倍以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可增加6倍以上,但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并未见增加。结论: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中使用高风险药物(D级或X级药物)者较多,且大部分药物为孕早期未知妊娠状态下的意外暴露,而高风险药物的使用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关。因此,加强对育龄女性用药意识的宣传,减少妊娠期药物意外暴露的发生;同时持续对使用高风险药物的孕妇进行监测和随访,收集更多高风险药物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信息,对于推动妊娠期的安全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梁正仪[9](2018)在《不同引产方式对中期妊娠的引产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引产方式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引产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进行引产,对照组采取乳酸依沙吖啶进行引产,对比分析两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及引产后出血量、患者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为100.00%,显着高于对照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引产时间短于对照组,引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4.00%,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妊娠引产方式较多,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红,陈勤芳[10](2018)在《终止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引产方法终止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的结局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在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7例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下引产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简称药流组,1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简称羊利组,8例;天花粉引产简称天花粉组,6例。比较不同引产方法的结局,观察UAE在引产中的作用。结果 3组一般情况、引产结局中住院时间、感染、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花粉组引产出血量小于其他两组,而引产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组和羊利组引产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羊利组(16例)和药流/羊利+UAE组(5例):药流/羊利+UAE组住院时间长(P=0.033)、感染概率高(P=0.039)、引产时间长(P=0.007),有统计学意义。引产同时UAE不能增加引产成功率(P=0.295),能有效减少引产出血(P=0.006),27例中18例引产成功,9例引产失败。结论采用天花粉引产终止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安全有效,引产出血量少。终止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同时行UAE不能增加引产成功率,能够有效减少产时出血。
二、3种引产方法终止孕14~28周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种引产方法终止孕14~28周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引产产程及引产成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引产成功率、宫腔残留率比较 |
2.2 两组宫缩时间、胎盘排出时间、失血量、产程时间比较 |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5)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资料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分组情况 |
3 观察及记录指标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妊娠期临床表现 |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
3.4 胎儿情况 |
3.5 孕产妇并发症 |
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1 患者基本情况 |
2 妊娠合并SLE疾病特点 |
2.1 不同妊娠时期病情活动程度及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
2.2 孕期SLE疾病活动的临床特征、用药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分析 |
3 胎儿结局的比较 |
4 孕产妇并发症的比较 |
5 孕产妇终止妊娠方式比较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
6 妊娠合并SLE孕妇死亡病例 |
第4章 讨论 |
1 妊娠对SLE患者病情的影响 |
2 S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3 妊娠期SLE病情活动的临床表现及部分检查特点 |
4 妊娠期SLE疾病活动时药物的选择 |
5 SLE患者的妊娠管理 |
5.1 妊娠时机的选择 |
5.2 妊娠期监测 |
5.3 适时终止妊娠及分娩方式选择 |
5.4 SLE患者产后护理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 |
附录二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 |
综述 Th17/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6)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的引产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24例单绒双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首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用药现状与妊娠结局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妊娠期安全用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妊娠期用药风险分级 |
1.2.2 妊娠期安全用药评价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妊娠期用药咨询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 |
2.1 研究方法 |
2.2 妊娠期用药咨询数据管理系统的组成 |
2.2.1 孕妇基本信息 |
2.2.2 孕妇产检结果 |
2.2.3 孕妇用药情况 |
2.2.4 咨询建议 |
2.2.5 随访结果 |
2.3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随访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
2.3.1 目标人群的纳入 |
2.3.2 目标人群的随访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用药现状及随访结果 |
3.1 数据及研究方法 |
3.1.1 数据来源 |
3.1.2 数据清洗 |
3.1.3 统计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基本信息 |
3.2.2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用药概况 |
3.2.3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用药安全性评价 |
3.2.4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随访结果 |
3.3 讨论 |
3.3.1 用药现状 |
3.3.2 随访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妊娠期暴露于利巴韦林的安全性研究 |
4.1 数据及研究方法 |
4.1.1 暴露组人群 |
4.1.2 对照组人群 |
4.1.3 随访方式 |
4.1.4 结局指标 |
4.1.5 统计分析 |
4.2 研究结果 |
4.2.1 利巴韦林暴露人群的基本信息及用药情况 |
4.2.2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对比 |
4.2.3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对比 |
4.2.4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情况对比 |
4.3 讨论 |
4.3.1 利巴韦林在妊娠期的暴露问题 |
4.3.2 既往临床研究结果 |
4.3.3 本研究的创新与成果 |
4.3.4 研究局限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9)不同引产方式对中期妊娠的引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引产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引产成功率的比较 |
2.2 两组引产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2.4 两组总满意率的比较 |
3 讨论 |
(10)终止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药流组 |
1.2.2 羊利组 |
1.2.3 天花粉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基本情况和引产结果比较 |
2.2 引产结果分析 |
3 讨论 |
3.1 3种引产方法比较 |
3.1.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
3.1.2 依沙吖啶 |
3.1.3 天花粉蛋白 |
3.2 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时出血紧急处理 |
3.3 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在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的作用 |
四、3种引产方法终止孕14~28周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绒毛取样未培养法用于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438例回顾性分析[J]. 常颖,赵晓敏,李姗姗,李雯,申永梅,张蕾,陈叙.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05)
- [2]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D]. 李馨.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妊娠期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J]. 段宝敏,侯菲,赵宁宁,任伟,韩彩霞,刘海英. 白血病·淋巴瘤, 2020(09)
- [4]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引产产程及引产成功率的影响[J]. 武松芬. 药品评价, 2020(14)
- [5]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的分析[D]. 刘菊梅. 扬州大学, 2020(04)
- [6]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的引产方式研究[D]. 高雅. 郑州大学, 2019(08)
- [7]24例单绒双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D]. 王佳倞.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8]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用药现状与妊娠结局随访研究[D]. 陈诚.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不同引产方式对中期妊娠的引产效果[J]. 梁正仪.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3)
- [10]终止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的临床分析[J]. 张红,陈勤芳.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05)
标签: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论文; 终止妊娠论文; 引产过程论文; 孕期出血论文; 妊娠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