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的影响

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的影响

一、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1](2021)在《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前期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毒瘀肝络”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强调化瘀通络、解毒散结,以芪术颗粒(黄芪、莪术、白术、丹参等)用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防治。前期研究发现芪术颗粒可减弱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 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至于芪术颗粒如何影响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毛细血管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合临床、整体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完善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弹性纤维值的影响,研究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2.通过体内实验(Wistar大鼠)与体外实验(大鼠LSEC)相结合,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发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03月-2021年0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肝炎门诊及消化科病房就诊的18-65岁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芪术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芪术颗粒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停药后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弹性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动物实验:雄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40只,其体重约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组大鼠外其它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以3ml/kg的剂量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在建模的同进行药物灌胃。造模4周时,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asson及HE染色来评估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造模成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进行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陷窝蛋白-1(Caveolin-1)、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蛋白的表达。3.细胞实验:将Wistar大鼠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4周诱导肝纤维化,通过原代分离正常大鼠LSEC及肝纤维化大鼠LSEC。制备正常大鼠含药血清、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血清。正常组(正常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芪术颗粒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芪术颗粒含药大鼠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大鼠血清)分别常规培养48h。采用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各组LSEC,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LSEC的窗孔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LSEC表型CD31、SE-1(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标记物)及整合素α Vβ 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R as/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试验(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芪术颗粒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值为53.53±6.83岁,病程6.23±3.24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复方鳖甲软肝片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值为54.13±6.21岁,病程6.00±2.83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病因均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的影响: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和ALT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纤维化四项的影响: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 Ⅳ 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芪术颗粒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肝脏弹性值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的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均高于正常水平,早期肝硬化患者给与芪术颗粒治疗后肝脏弹性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芪术颗粒治疗12周后患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肝区(胁肋部)疼痛、气短懒言、胸闷善太息的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芪术颗粒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其中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状,芪术颗粒明显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P<0.05)。芪术颗粒在缓解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2.动物实验(1)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4周后处死大鼠,取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进行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增生的纤维组织和纤维隔形成,表明本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同时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2)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很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显着降低(P<0.05)。(3)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的表达,其中模型组肝组织染色强度最强,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中CD31、CD34平均光密度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大鼠肝组织很少表达vWF和Caveolin-1蛋白,vWF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显着增加。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5)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新生MVD的影响:分别用CD31、CD34标记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新生MVD分析,经CC14处理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VD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芪术颗粒或者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处理,大鼠肝组织新生MVD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实验(1)LSEC的观察: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LSEC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模型组LSEC中CD146+细胞和SE-1+细胞的比例均在90%以上。(2)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窗孔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正常LSEC的表面可见许多窗孔,模型组出现LSEC窗孔的减少,肝纤维化LSEC经芪术颗粒药物血清处理后LSEC窗孔增加。(3)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表型的影响:模型组大鼠LSEC表达CD31和SE-1的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LSEC中CD31和SE-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整合素α Vβ 3-FAK-R 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整合素α Ⅴ β 3/GAPDH比值显着升高(P<0.01),肝纤维化大鼠LSEC给予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LSEC中整合素α Ⅴβ 3/GAPDH比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肝纤维化大鼠LSEC后,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对比,芪术颗粒组整合素αV β 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1.芪术颗粒治疗3月后可明显改善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评分,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可降低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2.芪术颗粒可显着抑制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可减少肝纤维化肝组织中CD31、CD34、vWF和Caveolin-1的表达,降低肝窦微血管密度,减少肝窦微血管增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3.芪术颗粒可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为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窗孔的减少,改善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的表型,同时可调控LSEC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

徐俊[2](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抗纤软肝颗粒(KXRG)对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为KXRG抗肝纤维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观察KXRG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及肝组织炎症免疫相关通路的影响。随后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将KXRG组小鼠粪菌移植到伪无菌小鼠体内,观察KXRG是否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影响肝内免疫及炎症相关因子,进一步探讨KXRG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以期能为KXRG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作用靶点。方法:1.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肠道菌群的影响。80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恩替卡韦(ETV)治疗,治疗组(44例)使用ETV联合使用中药KXRG治疗,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LSM),并用16S r RNA技术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2.采用40%CCl4橄榄油溶液间断性皮下注射8周,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予以KXRG水溶液(3.9g/kg)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正常组、模型组、KXRG组小鼠体重,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肠道、肝脏病理学变化;运用16S r RNA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S、IL-1β、IL-6、TNF-α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 PCR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及基因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和RT-q PCR检测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3.予以肝纤维化小鼠混合抗生素(氨苄西林1g/L、万古霉素0.5g/L、硫酸锌霉素1g/L、甲硝唑1g/L)灌胃7天,构建伪无菌小鼠模型,运用FMT将正常组、模型组、KXRG组的小鼠粪菌混悬液以200μl/只进行灌胃移植至正常组小鼠粪菌移植组(FMT-control)、模型组小鼠粪菌移植组(FMT-model)、KXRG组小鼠粪菌移植组(FMT-KXRG),以未处理的C57BL/6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肠道、肝脏病理学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S、IL-1β、IL-6、TNF-α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 PCR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及基因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和RT-q PCR检测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治疗组44例,对照组36例。(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差异及治疗前肝功能肝脏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ALT、AST、GG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ALT、AST、TBIL、GGT行组间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显着(P<0.05)。(3)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LSM影响的结果显示: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L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LSM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OTU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相比,治疗组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显着增高(P<0.05);PCo A及UPGMA样本间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两组样本界限明显。菌群结构及丰度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拟杆菌门丰度明显升高,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丰度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毛螺菌科、拟杆菌科丰度明显升高,肠杆菌科、梭杆菌科、韦荣氏菌科、链球菌科丰度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梭杆菌属丰度显着降低(P<0.05)。基于KEGG数据库和COG数据库,对两组差异菌群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与肠道感染、细胞凋亡、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脂多糖的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m TOR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紧密连接、胆汁分泌、转录相关因子、VEGF信号通路、抗原的处理与提呈、内质网的蛋白加工、细菌毒素、ECM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昼夜节律、p53信号通路等301种生物功能相关。2.实验研究第一节结果显示:(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肝脏指数上升,ALT、AS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小鼠体重明显上调、肝脏指数下调,肝功能指标ALT、AST表达下调(P<0.05)。(2)KXRG可以改善CCl4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组与KXRG组在OTU指数、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体现菌群差异的LEf Se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脱铁杆菌门、GCA_900066575、脱铁杆菌科、Coriobacteriia、Coriobacteriaceae_UCG_002、脱铁杆菌目、红蝽菌目、Atopobiaceae、Mucispirillum、Faecalibaculum的丰度明显降低,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科、葡萄球菌属、凸腹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红游动菌属、Paenalcaligenes、产液阿德勒克罗伊茨菌丰度明显增加。(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明显改变,但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小鼠肠道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上调(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损害和胶原纤维化沉积明显,血清内毒素LPS、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上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胶原沉积减轻,LPS、IL-1β、IL-6、TNF-α表达下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P<0.05)。3.实验研究第二节结果显示:(1)与Control组相比,FMT-model组AST、ALT、HA、LN、PC-Ⅲ、C-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FMT-model组相比,FMT-control组、FMT-KXRG组小鼠AST、ALT及HA、LN、PC-Ⅲ、C-Ⅳ表达明显下调(P<0.05)。(2)与Control组相比,FMT-model组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FMT-model组相比,FMT-control组、FMT-KXRG组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3)与Control组相比,FMT-model组小鼠炎症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LPS、IL-1β、IL-6、TNF-α表达明显上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与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FMT-model组相比,FMT-control组、FMT-KXRG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及胶原沉积有所改善,内毒素LPS及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下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也显着下降(P<0.05)。结论:1.KXRG可以改善乙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肝脏硬度值,同时可以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与丰度。2.KXRG可以通过调节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下调肝TLR4/My D88/NF-κB通路,改善肝内炎症及胶原沉积,影响肝纤维化进程。

于亚男[3](2021)在《滇产铁皮石斛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不同剂型的滇产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from Yunnan,DCY)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生化学指标的影响,同时通过体外观察铁皮石斛多糖(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DCP)对活化肝星状细胞系LX2(Hepatic stellate cell LX2,HSC-LX2)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一:选取86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模型组71只,模型组大鼠行CCl4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每周3次,同时称体重。连续注射5周后,随机处死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各5只,行肝组织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再随机选取8只正常组大鼠为阴性对照组(NG),剩余MG 64只大鼠随机分为DCY粉剂组(DDG)、鲜榨组(FDG)、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CG)和模型组(MG),其中粉剂组和鲜榨组又随机分别分为低浓度组(DGl,0.15g/m L)、中浓度组(DGm,0.45g/m L)、高浓度组(DGh,0.75g/m L)。DCY的粉剂和鲜榨组分别给药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0.15g/m L、0.45g/m L、0.75g/m L,CG给予秋水仙碱浓度为0.002%,同时MG和N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剂量均为3 m L/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后,各组大鼠称体重,断头处死,立即在无菌条件下剖腹行腹主动脉采血,然后观察肝的色泽、质地,并取肝称肝重,计算肝脏指数(Liver index,LI);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法,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应用血液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P、AST、GPT的改变,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的变化。(2)实验二:体外传代HSC-LX2,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培养,以5×104/孔的细胞密度种入6孔板,分阴性对照组和DCP组进行划痕实验,其中DCP组给予含药浓度为400ug/m L,然后检测HSC-LX2在2 h、6 h、12 h、24 h、48 h的细胞迁移率;另体外培养HSC-LX2,以1×103/孔的细胞密度种入96孔板,分为阴性对照组(NG)、25ug/m L DCP组(DCPG-25)、50ug/m L DCP组(DCPG-50)、100ug/m L DCP组(DCPG-100)、200ug/m L DCP组(DCPG-200)、400ug/m L DCP组(DCPG-400),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DCP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并计算DCP对HSC-LX2的抑制率;同上方法体外培养HSC-LX2,以5×104/孔的细胞密度接种至6孔板内,分为阴性对照组(NG)、100ug/m L DCP组(DCPG-100)、200ug/m L DCP组(DCPG-200)、400ug/m L DCP组(DCPG-400),细胞培养12h时后,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DCP的浓度为100μg/m L、200μg/m L、400μg/m L,各孔加入同等液量1.5 m L,作用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实验一:(1)一般情况及肝脏外观的变化:模型制备期间MG大鼠一般状态差,体重呈缓慢上升态势,两种剂型的DCY给药干预后,DDG、FDG、CG三组大鼠一般状态好转。NG大鼠肝脏多分为6叶,呈棕红色,表面滑润,质地柔软;MG大鼠肝脏则偏暗红色,肝表面可见弥漫性小结节,质地偏韧;DDG、FDG、CG三组大鼠肝脏质地较韧并有颗粒感,但与MG比较均有较明显改善。(2)LI变化:与NG比较,MG大鼠LI明显升高(P<0.01);CG、DDG、FDG的LI较NG偏高,但分别与N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G比较,DDGl、DDGm、DDGh、FDGl、FDGm、FDGh、CG的LI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CG比较,DDGl、DDGm、DDGh、FDGl、FDGm、FDGh各组的LI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DGh比较,DDGl的LI降低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DGh比较,FDGl和FDGm两组的L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显示,NG大鼠肝脏细胞形态正常,核圆居中,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紧密;MG大鼠肝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广泛形成脂肪空泡,可见大量假小叶形成,汇管区扩大,有炎细胞浸润;CG、DDG、FDG大鼠的肝损伤均有明显改善。Masson染色显示,NG大鼠肝组织中的肝细胞形态正常,肝细胞索排列规则,细胞内未见明显脂肪空泡,汇管区无明显胶原纤维沉积;MG大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可见大量假小叶形成,汇管区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CG、DDG、FDG大鼠的肝损伤明显缓解,假小叶形成减少,汇管区纤维化程度降低。随着DCY各剂型给药浓度的增高,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改善更加明显,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NG相比,MG、DDGl和FDGl大鼠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MG相比,DDGm、DDGh、FDGm和FDGh各组的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CG比,DDGl、FDGl、DDGm和FDGm各组的TGF-β1表达差异均十分显着(P<0.01);DDGl、DDGm与DDGh相比,FDGl、FDGm与FDGh相比,TGF-β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DCY能降低大鼠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且可能有剂量依赖性。(5)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NG相比,MG大鼠血清ALP、AST、GPT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MG相比,DDGl、DDGm、DDGh、FDGl、FDGm、FDGh各组大鼠血清ALP、AST、GPT的表达均降低(P<0.01);与CG相比,DDGl、DDGm、DDGh、FDGl、FDGm、FDGh各组大鼠血清ALP、AST、GPT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Gl、DDGm与DDGh相比,FDGl、FDGm和FDGh相比,各组大鼠血清ALP、AST、GPT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NG相比,MG大鼠血清HA、LN、PC-III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MG相比,DDGl、DDGm、DDGh、FDGl、FDGm、FDGh各组大鼠血清HA、LN、PC-III的表达均降低(P<0.05);与CG相比,DDGm、DDGh、FDGm和FDGh各组血清HA、LN、PC-III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DGl和FDGl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剂量药物干扰组进行组内比较时,仅LN的表达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即DDGl与DDGh相比,FDGl与FDGh相比,LN的表达差异均十分显着(P<0.01)。(2)实验二:(1)一般情况:传代的HSC-LX2贴壁后,光镜下显示细胞生长旺盛,胞质透亮,细胞伸展呈星状,核仁清晰,细胞碎片少。(2)划痕实验:给药组细胞迁移率显着降低,表明DCP可通过抑制HSC-LX2的迁移来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3)MTT法检测结果:随着DCP给药浓度的增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各浓度给药组分别与NG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DCPG-25、DCPG-50、DCPG-100、DCPG-200和DCPG-400各组进行两两比较,HSC-LX2的增殖抑制率均显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DCP可抑制HSC-LX2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4)流式细胞术结果:随着给药浓度增加,HSC-LX2的生长密度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并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各浓度给药组分别与NG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CPG-400比较,DCPG-100和DCPG-200凋亡率较低,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DCP能显着促进HSC-LX2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两种剂型DCY均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一般状态、肝功能、肝纤维化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降低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DCP能抑制活化的HSC-LX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随着给药浓度的升高,体内外检测指标大部分得到明显改善。因此,铁皮石斛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

段桂姣[4](2021)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肝脏硬度值(LSM)、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HBV DNA、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结果:(1)两组肝功能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AST、AL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AST、ALT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2)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上升,CD8+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肝脏硬度值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肝脏硬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6)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提高HBV DNA转阴,降低肝脏硬度值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综合疗效,且安全性好。(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可能通过上调CD3+、CD4+,下调CD8+,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黄小梅[5](2021)在《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vimentin、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各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相关指标及Vimentin、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阐明养营活血汤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作用以及丰富肝纤维化“营虚血瘀”的病机内涵。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营活血汤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通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创建模型的方式进行造模,每隔2天交替注射石蜡油和40%CCL4混合液及其猪血清,8周后再判断是否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此来决定是否继续注射。要判断该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可以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及做病理切片。模型建立成功后,各治疗组每天在规定的时间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同时,给予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相应的生理盐水溶液量,观察并记录大鼠的的基本情况,连续给药8周后,收集肝组织样品并利用实时荧光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法等来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Vimentin、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监测其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模型对照组、养营活血汤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vimentin和β-caten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进行比较,养营活血汤组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vimentin和β-caten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养营活血汤治疗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vimentin和β-caten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与秋水仙碱治疗组进行比较,养营活血汤治疗组vimentin和β-caten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秋水仙碱治疗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模型对照组、养营活血汤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及m RNA转录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进行比较,养营活血汤组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及m RNA转录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养营活血汤治疗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及m RNA转录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与秋水仙碱治疗组进行比较,养营活血汤治疗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及m RNA转录水平高于秋水仙碱治疗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病理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组织出现变性及坏死,还有炎性细胞浸润到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处,肝细胞甚至出现空泡样改变,出现假小叶,有部分纤维组织发现异常增生,这是模型对照组整体呈现的病理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情况较为明显;比照模型对照组,各个治疗组肝细胞的异常表现均有所减轻,纤维组织增生也比较少。4.秋水仙碱治疗组、养营活血汤治疗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Ⅳ-C、PCⅢ的值以及血清中ALT及AST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养营活血汤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的相关指标,通过抑制vimentin、和β-catenin基因m RNA转录水平的相对量以及viment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 m 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肝纤维化的作用。

成茂源[6](2020)在《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干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并从lnc RNA和m RNA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丰富“主客交”学说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方法:1.实验一: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加减三甲散1号方组)、2号方组(加减三甲散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剂的方法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1号方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2号方组以去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检测血清ALT、AST。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2.实验二: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的方式剂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加减三甲散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IV浓度。高通量二代测序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肝组织lnc RNA和m RNA表达谱。结果:1.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2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1号方组比较,2号方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与加减三甲散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大鼠ALT、AST水平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AL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AST水平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1号方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3.信号通路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纤维化指标: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均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HA浓度增大,差异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LN、PCⅢ、CⅣ浓度减小(P﹤0.05)。加减三甲散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测序结果:实验二中,预测出新的lncRNA1976条。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Inc RNA基因共340个(187个上调,153个下调)。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251个(上调139个,下调112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93个(上调48个,45下调)。差异lnc RNA靶基因共同功能主要为:自然杀伤细胞介导免疫,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调控等。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m RNA基因1635个(上调1451个,下调184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加减三甲散组和模型组m RNA差异基因共同途径为:PPAR信号通路。结论:1.采用四氯化碳诱导法可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加减三甲散1号方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好于去除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3.加减三甲散(加减三甲散1号方)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不经过WNT/β-catenin通路作用。4.加减三甲散改变肝纤维化模型大鼠lnc RNA和m RNA的表达谱,这可能是加减三甲散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部分作用机制。

陈美岑[7](2020)在《基于“肝—肠轴”研究柔肝化纤颗粒调控肠道菌群失衡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控作用及临床疗效,并基于“肝-肠轴”学说,探讨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明确诊断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结合柔肝化纤颗粒,观察疗程为12周。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ALT、AST、ALB、TBIL)、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HA、LN)、凝血功能(PT、PTA)、大便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血浆内毒素水平(ET)、安全性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肝功能: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ALB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治疗后,两组HA、PC-Ⅲ、Ⅳ-C、LN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HA、PC-Ⅲ、LN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IV-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PT均较前降低,PTA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凝血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肠道菌群:经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前明显提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酸杆菌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较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浆内毒素水平:治疗后,两组ET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E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症侯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能改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凝血功能、中医症候积分等,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柔肝化纤颗粒能有效调控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水平,对肝脏的“二次打击”有减轻的作用,基于“肝-肠轴”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肝硬化的发展的效果,给乙肝肝硬化治疗带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曹婷婷[8](2020)在《益气活血、清化瘀毒法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肝纤维化中医发病病机特点,分别观察和评价益气活血法、清化瘀毒法及两种治法的复法对于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益气活血法、清化瘀毒法及其复法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C组)、丹参组(D组)、黄芪组(E组)、丹参黄芪按1:1配比复方组(F组),丹参黄芪按1:2配比复方组(G组),丹参黄芪按2:1配比复方组(H组),其中B-H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制成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完成造模后,C-H组分别给予秋水仙碱、丹参颗粒剂、黄芪颗粒剂灌胃,复方制剂组分别给予丹参:黄芪按照1:1比例剂量灌胃,丹参:黄芪按照1:2比例剂量灌胃,丹参:黄芪按照2:1比例灌胃。干预4周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运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I型胶原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Smad2,β-catenin,Cyclin D1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2,β-catenin,Cyclin D1蛋白含量。实验二: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紫七软肝颗粒低剂量组(0.3375g/kg)、紫七软肝颗粒中剂量组(0.675g/kg)和紫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1.35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制成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完成造模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4周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运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SOD、HYP和MDA的水平,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2,p-Smad2蛋白含量。实验三: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加味紫七软肝颗粒低剂量组(0.506g/kg)、加味紫七软肝颗粒中剂量组(1.0125g/kg)和加味紫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2.025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制成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完成造模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4周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运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SOD、HYP和MDA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lnc-LFAR1,TGF-β1,Smad2,p-Smad2mRNA含量,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脏的TGF-β1,Smad2,p-Smad2蛋白含量。结果:实验一:与B组比较,各中药组肝功能指标中ALT、ALP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P<0.05),优于西药对照组,但中药组组间无差异。与B组比较,E组和F组α-SMA和colI表达最少。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B组比较,F、G组TGF-β1下降明显(P<0.05),各组Cyclin D1均明显下降(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Cyclin D1下降显着(P<0.05);C组TGF-β1、β-catenin下调效果优于多数中药组(P<0.05),但与F组疗效相当;各中药治疗组组间疗效无显着差异。实验二: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均显着下降(P<0.05),各组间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各中药组间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氧化应激指标均显着改善(P<0.05),不同剂量中药组组间疗效比较无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治疗组TGF-β1、β-Smad2降低明显(P<0.05),但组间没有差异。实验三: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功能主要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秋水组比较,加紫高组ALT、AST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与秋水组比较,加紫高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加紫中组PⅢP、IVC较秋水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SOD下降,MDA、HYP均升高(P<0.05);与秋水仙碱相比,加紫高组SOD升高明显(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紫中组、加紫高组lnc-LFAR1显着降低(P<0.05);各治疗组TGF-β1均显着降低(P<0.05);秋水组、加紫中组、加紫高组Smad2显着降低(P<0.05);秋水组、加紫中组、加紫高组P-Smad2显着降低(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TGF-β1、p-Smad2下降明显(P<0.05);加紫高组、加紫中组Smad2下降明显(P<0.05)。结论:1.益气活血法可以显着降低ALT、ALP及肝纤指标,降低TGF-β1、Smad2、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以1:1比例复方制剂疗效最佳,提示益气与活血药物等剂量配比疗效最优,且益气活血法对于改善肝纤指标疗效显着。2.清化瘀毒法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肝纤指标,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还能显着降低大鼠肝脏TGF-β1、p-Smad2蛋白的表达,进而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对抗肝纤维化,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其中尤其对于肝功能指标疗效显着。3.益气活血联合清化瘀毒法对肝功能指标、肝纤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有较好疗效,其中高剂量组对部分指标的疗效甚至优于西药对照组秋水仙碱。同时实验还发现益气活血联合清化瘀毒法可下调lnc-LFAR1的表达,进而使TGF-β/Smad通路上相关细胞蛋白表达也呈现下降,提示中药可能通过作用于lnc-LFAR1来干预TGF-β/Smad通路,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张石蕾[9](2020)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CPhGs脂质体,并表征其特性;考察CPhGs和CPhGs脂质体体外释放行为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体内实验,探讨CPhGs脂质体对BSA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体外实验,观察CPhGs脂质体对HSCs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胶原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观察CPhGs脂质体对rrPDGF-BB刺激HSCs增殖的影响,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CPhGs脂质体对MAPK和FAK/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揭示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并阐明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薄膜分散一次包封法、薄膜分散二次包封法、逆向蒸发法、真空冷冻干燥薄膜分散二次包封法制备CPhGs脂质体,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Zeta电位、HPLC法测量药物包封率、载药率,评价并确定其最佳制备方法。(2)以原料药为对照组,采用HPLC检测并阐明CPhGs脂质体的体外释药规律,LC-MS法测定CPhGs脂质体中松果菊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分析药代动力学特征。(3)使用BSA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体内观察CPhGs脂质体及CPhGs原料药对BSA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分析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指标以及ECM蛋白、MAPK通路、炎症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CPhGs脂质体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4)体外观察CPhGs脂质体对HSCs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对细胞活力、细胞毒性的影响,从细胞学水平阐述CPhGs脂质体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CPhGs脂质体对rrPDGF-BB/FAK/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从分子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1)采用薄膜分散一次包封法制备的3个不同批次CPhGs脂质体包封率平均值为28.55%,载药率为2.73%;采用薄膜分散二次包封法制备的3个不同批次CPhGs脂质体包封率平均值为38.46%,载药率为3.71%;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的3个不同批次CPhGs脂质体包封率平均值为33.88%,载药率为3.28%,薄膜分散二次包封法制备的CPhGs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率均是最高;在以薄膜分散二次包封法制备的CPhGs脂质体基础上,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CPhGs脂质体冻干粉,复溶后CPhGs脂质体冻干粉外观形态良好,冻干前后纳米粒的粒径和包封率变化均不大,说明其稳定性良好,为后续实验提供足够的样品量。(2)体外释药结果显示,最适合CPhGs和CPhGs脂质体的模型分别是一级动力学和Higuchi方程,CPhGs脂质体没有显示任何突释效应;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参数表明,CPhGs原料药和CPhGs脂质体组在相同剂量灌胃给药的情况下,CPhGs脂质体给药后Cmax明显提高(P<0.05),CPhGs脂质体组给药0.75h之后的血药浓度均远远大于原料药组(CPhGs脂质体组35.95±3.95 ng/ml vs CPhGs原料药组27.14±0.93 ng/ml),给予CPhGs原料药后大鼠血浆中松果菊苷的浓度较低,CL为2.07±0.39 ml/h/kg,t1/2显着延长(CPhGs脂质体组5.33±0.43h vs CPhGs原料药组2.07±0.61h,P<0.05),MRT显着延长(CPhGs脂质体组5.87±0.32h vs CPhGs原料药组2.80±0.47h,P<0.05),Tmax显着增加(CPhGs脂质体组1.60±0.55h vs CPhGs原料药组0.60±0.22h,P<0.05);CPhGs脂质体组大鼠血浆中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较CPhGs原料药组显着提高,为原料药组的273.30%。(3)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CPhGs脂质体和CPhGs原料药干预均可使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脾脏指数降低,其中CPhGs脂质体组大鼠肝脏、脾脏指数与CPhGs原料药组相比显着降低;并且,相同剂量的CPhGs脂质体组大鼠血清ALT、AST、ALP、TBIL、TBA、γ-GT、TGF-β、肝纤维化四项LN、HA、PCⅢ、IV-C以及肝组织HYP含量总体上较CPhGs原料药组有明显的下降,大鼠肝脏病理损伤情况也有所改善;免疫组化和WB实验结果均显示CPhGs脂质体组ECM标志性分子α-SMA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模型组、CPhGs原料药组以及空白脂质体组大鼠相比,CPhGs脂质体给药组大鼠肝组织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ERK 1/2、p-JNK 1/3和p-P38以及炎症相关蛋白NF-κB、AP-1、Cox-2、HMGB1有所下调,IκBα有所上调。(4)体外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CPhGs脂质体对HSCs的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24h的IC50值为42.535μg/ml;CPhGs脂质体(29.45、14.72、7.36μg/ml)对HSCs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29.45μg/ml的CPhGs脂质体可诱导HSCs晚期凋亡,晚期凋亡细胞比例高于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在浓度为14.72μg/ml和7.36μg/ml的CPhGs脂质体组中,早期凋亡细胞比例要明显高于晚期凋亡细胞;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CPhGs脂质体处理HSCs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rrPDGF-BB组比较,不同浓度CPhGs脂质体组均可抑制rrPDGF-BB诱导的HSCs的增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rrPDGF-BB组相比,29.45、14.72、7.36μg/ml CPhGs脂质体组CollagenⅠ、α-SMA、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MMP-1 mRNA表达水平均增多(P<0.05)。在rrPDGF-BB刺激活化的HSCs中,CollagenⅠ和α-SMA mRNA表达水平显着提升,经三个剂量组的CPhGs脂质体干预均可以减少CollagenⅠ、α-SMA、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尤其是29.45μg/ml高剂量CPhGs脂质体组效果最为明显。WB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ollagenⅠ、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PhGs脂质体7.36μg/ml、14.72μg/ml和29.45μg/ml三个剂量组中CollagenⅠ、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三个剂量组的CPhGs脂质体处理HSCs 24小时后,HSCs中p-PI3K和p-Akt水平持续下降;和rrPDGF-BB刺激组相比,rrPDGF-BB刺激+FAK基因过表达组中FA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rrPDGF-BB刺激+FAK基因过表达对照组中FAK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和rrPDGF-BB刺激+FAK基因过表达组相比,rrPDGF-BB刺激+FAK基因过表达对照组和rrPDGF-BB刺激+FAK基因过表达+CPhGs脂质体给药组磷酸化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结论:采用薄膜分散二次包封法制备得到CPhGs脂质体纳米粒,形态圆整、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小、稳定性好;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备的CPhGs脂质体纳米粒在一定程度上有缓释作用,并且明显改变了CPhGs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减缓了药物的消除时间,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CPhGs脂质体能不同程度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脾指数,改善血清肝功能酶指标,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减轻肝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与沉积,通过MAPK通路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变化;CPhGs脂质体给药组能在无细胞毒性的基础上明显减少HSCs的活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rPDGF-BB刺激的HSCs的细胞增殖,能通过PDGF/FAK/PI3K/Akt通路对rrPDGF-BB刺激的HSCs中ECM蛋白表达产生调控。研究结果为CPhGs脂质体纳米粒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唐露露[10](2020)在《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调控细胞自噬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实验一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对TX小鼠肝纤维化及细胞自噬调控研究目的:Wilson病肝纤维化是铜离子在肝脏沉积引起慢性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早期干预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肝豆扶木汤(Gandoufumutang,GDFMT)对Wilson病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以Wilson病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毒乳鼠(Toxic milk mice,TX mice)为研究对象,以GDFMT为干预手段,以PI3K/Akt/mTOR通路为切入点,围绕调控细胞自噬,以抑制肝纤维化为目标,探讨GDFMT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DFMT高、中、低剂量组和青霉胺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小鼠作对照组。按70kg体重成人日用量的9倍进行换算,GDFMT组高、中、低剂量组按31.2、15.6、7.8g生药/kg进行灌胃。青霉胺组按照0.1g/kg研成粉剂用蒸馏水配成混悬液。以0.2mL/10g小鼠体质量的容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ELISA法测定血清肝纤四项(HA、LN、PC-Ⅲ、C-Ⅳ)、肝功能(ALT、AST、TP、ALB、TBIL)、氧化应激(SOD、GSH-PX、MDA)、羟脯氨酸(Hyp),及肝组织SOD、GSH-PX、MDA和Hyp;HE、Masson及苦味酸—天狼星红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观察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Beclin-1/Actin、LC3-Ⅱ/LC3-Ⅰ、p62/Actin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肝组织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达;RT-qPCR观察肝组织 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 表达。结果:1.GDFMT对TX小鼠肝纤维化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影响(1)血清肝功能(ALT、AST、TP、ALB、TBIL):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活力升高,TP、ALB含量降低,TBIL含量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和青霉胺组ALT、AST活力降低,TP、ALB含量升高,TBIL含量降低(P<0.05,P<0.01);GDFMT低剂量组TBIL含量降低(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中剂量组AST活力升高(P<0.05);GDFMT低剂量组ALT、AST活力升高,TP含量降低(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ALT、AST活力升高、TP含量降低(P<0.01)。(2)血清肝纤四项(HA、LN、PC-Ⅲ、C-Ⅳ)和羟脯氨酸(Hyp):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A、LN、PC-Ⅲ、C-Ⅳ、Hyp含量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中剂量组和青霉胺组HA、LN、PC-Ⅲ、C-Ⅳ、Hyp含量降低(P<0.05,P<0.01);GDFMT 高剂量组 HA、LN、PC-Ⅲ,Hyp 含量降低(P<0.01);GDFMT低剂量组HA含量降低(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HA、LN、PC-Ⅲ、C-Ⅳ、Hyp含量升高(P<0.05,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HA、LN、PC-Ⅲ、C-Ⅳ、Hyp含量升高(P<0.05,P<0.01)。(3)血清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和青霉胺组SOD、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P<0.01);GDFMT低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2.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1)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和Hyp: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SOD、GSH-PX活力降低,MDA、Hyp含量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剂量组和青霉胺组SOD、GSH-PX活力升高,MDA、Hyp含量降低(P<0.05,P<0.01);GDFMT中剂量组Hyp含量降低(P<0.01);GDFMT低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SOD活力降低,MDA、Hyp含量升高(P<0.05,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中剂量组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P<0.01);GDFMT低剂量组SOD、GSH-PX活力降低,MDA、Hyp含量升高(P<0.05,P<0.01)。(2)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半定量SSS评分和天狼星红染色阳性胶原面积百分比:①模型组肝纤维化SSS评分和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和青霉胺组SSS评分和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P<0.01);GDFMT低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SSS评分和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升高(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SSS评分和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升高(P<0.01)。(3)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自噬小体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在细胞核附近可见典型的自噬小体,由双层、单层膜包裹部分胞质形成的封闭结构,部分自噬小体的内膜被溶酶体酶降解,自噬小体周围还可见单层膜结构包裹着一些被降解的胞浆成分及少量的类似自噬小体的结构。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和青霉胺组可见自噬小体数量减少,GDFMT低剂量组自噬小体数量未见明显改变。3.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PI3K/Akt/mTOR通路关键分子及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1)Western blot 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Beclin-1/Actin、LC3-Ⅱ/LC3-Ⅰ、p62/Actin 表达水平: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Actin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上调(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Actin表达水平上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下调(P<0.05,P<0.01);青霉胺组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 表达水平上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下调(P<0.05,P<0.01);GDFMT低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Actin 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 表达水平上调(P<0.01);GDFMT 中剂量组p62/Actin 表达水平下调(P<0.05);青霉胺组 p-AKT/AKT、p-mTOR/mTOR、p62/Actin表达水平下调(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高剂量组p-AKT/AKT、p-mTOR/mTOR、p62/Actin 表达水平上调(P<0.01);GDFMT 低剂量组p-PI3K/PI3K、p-AKT/AKT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Actin表达水平上调(P<0.05,P<0.01)。(2)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达水平:Beclin-1、LC3-Ⅱ和p62免疫荧光呈红色荧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eclin-1、LC3-Ⅱ表达升高,p62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和青霉胺组Beclin-1、LC3-Ⅱ表达降低,p62表达升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无明显变化。(3)RT-qRCR 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 PI3K、AKT、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①各组肝组织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1),Beclin-1、LC3-Ⅰ、LC3-Ⅱ mRNA 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GDFMT高、中剂量组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Beclin-1、LC3-Ⅰ、LC3-Ⅱ mRNA 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P<0.01);青霉胺组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P<0.01);GDFMT低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GDFMT高剂量组比较,GDFMT低剂量组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1),Beclin-1、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GDFMT中剂量组Beclin-1、LC3-Ⅱ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青霉胺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④与青霉胺组比较,GDFMT高剂量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1);GDFMT中剂量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LC3-Ⅱ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GDFMT低剂量组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1)GDFMT能有效降低Wilson病肝纤维化动物模型TX小鼠血清肝功能ALT、AST 活力和 TBIL 含量,升高 TP、ALB 含量,降低 HA、LN、PC-Ⅲ、C-Ⅳ、Hyp含量,改善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良好的抗Wilson病肝纤维化作用。(2)GDFMT能升高TX小鼠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活力,降低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肝组织细胞自噬活性。实验二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对铜负荷HepG2细胞自噬调控研究目的:实验一研究结果表明,肝豆扶木汤能改善TX小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自噬。本实验将进一步探讨GDFMT对Wilson病铜损害的主要细胞——肝细胞自噬调控研究。以Wilson病体外肝细胞模型——铜负荷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含药血清对铜负荷HepG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CuCl2(200 μmol/L)构建铜负荷HepG2细胞模型,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HepG2细胞+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HepG2细胞+CuCl2+正常大鼠血清)、GDFMT组(HepG2细胞+CuCl2+GDFMT含药血清)、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组(HepG2 细胞+NVP-BEZ235+正常大鼠血清)、GDFMT+NVP-BEZ235 组(HepG2 细胞+NVP-BEZ235+GDFMT含药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流式细胞观察细胞ROS荧光强度;免疫荧光观察细胞LC3-Ⅱ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观察细胞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Beclin-1/Actin、LC3-Ⅱ/LC3-Ⅰ、p62/Actin 表达;RT-qPCR 观察细胞 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 表达。结果:1.Elisa观察细胞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SOD、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10%GDFMT含药血清组SOD、GSH-PX活力上升,MDA含量下降(P<0.01);NVP-BEZ235组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P<0.05)。③与10%GDFMT含药血清组比较,10%GDFMT+NVP-BEZ235 组 SOD、GSH-PX 活力下降,MDA 含量上升(P<0.01)。2.流式细胞观察GDFMT细胞ROS平均荧光强度: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ROS含量上升(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10%GDFMT含药血清组ROS含量下降(P<0.01)。③与10%GDFMT含药血清组比较,10%GDFMT+NVP-BEZ235组ROS含量上升(P<0.05)。3.免疫荧光观察细胞LC3-Ⅱ蛋白表达水平:LC3-Ⅱ免疫荧光呈红色荧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C3-Ⅱ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10%GDFMT组LC3-Ⅱ表达下调。与10%GDFMT组比较,10%GDFMT+NVP-BEZ235组LC3-Ⅱ表达上调。4.Western Blot 观察细胞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Beclin-1/Actin,LC3-Ⅱ/LC3-Ⅰ、p62/Actin表达水平: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Actin 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上调(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10%GDFMT 组 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Actin 表达水平上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 表达水平下调(P<0.05,P<0.01)。③与10%GDFMT 组比较,10%GDFMT+NVP-BEZ235 组 p-AKT/AKT,p-mTOR/mTOR 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Actin,LC3-Ⅱ/LC3-Ⅰ 表达水平上调(P<0.05,P<0.01)。5.RT-qPCR 观察细胞 PI3K,AKT、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 mRNA相对表达水平:①各组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Beclin-1,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10%GDFMT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Beclin-1、LC3-Ⅰ、LC3-Ⅱ mRNA 表达水平下调(P<0.01);NVP-BEZ235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③与10%GDFMT组比较,10%GDFMT+NVP-BEZ235 组Beclin-1、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结论:(1)GDFMT能升高铜负荷HepG2细胞SOD、GSH-PX活力,降低ROS、MDA含量,上调PI3K/AKT/mTOR通路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自噬活性。(2)PI3K/AKT/mTOR通路阻断剂NVP-BEZ235能部分减弱GDFMT对铜负荷HepG2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3)GDFMT能抑制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高铜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二、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 肝穿活检病理学
        2. 影像学检查
        3. 血清学
        4. 肝静脉压力梯度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1. 肝脏的结构
        2. 肝窦内皮的结构与功能
        3.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
        4.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调控机制
        5.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实验一 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性
不足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肝纤维化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2 中医“从脾治肝”历史沿革
    3 粪菌移植研究进展
    4 肠道菌群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及治疗新策略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抗纤软肝颗粒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抗纤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影响
        1 对象、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粪菌移植对伪无菌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作用
        1 对象、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二:综述 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三:部分实验结果
致谢

(3)滇产铁皮石斛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对照表
前言
实验技术路线
第一章 不同剂型铁皮石斛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主要仪器及器械
    1.2 实验方法
        1.2.1 分组与模型制备
        1.2.2 大鼠死亡率
        1.2.3 标本采集和留取
        1.2.4 指标检测
        1.2.5 统计学处理
    1.3 实验结果
        1.3.1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的分析
        1.3.2 两种剂型药物干扰后肝脏指数的变化
        1.3.3 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1.3.4 TGF-β1表达水平
        1.3.5 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指标的变化
    1.4 讨论
        1.4.1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可成功复制
        1.4.2 铁皮石斛干预SD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1.5 小结
第二章 铁皮石斛多糖对活化肝星状细胞LX2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种类
        2.1.2 药物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细胞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DCP溶液制备
        2.2.2 细胞培养
        2.2.3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DCP对HSC-LX2迁移率的影响
        2.2.4 采用MTT法检测DCP对HSC-LX2增殖抑制率的影响
        2.2.5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P对HSC-LX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2.6 统计学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HSC-LX-2一般情况
        2.3.2 DCP对细胞迁徙率的影响
        2.3.3 DCP对HSC-LX2增殖的影响
        2.3.4 DCP对HSC-LX2凋亡率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病位和辨证论治的认识
        1.4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肾阴虚证的研究
        1.6 细胞免疫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2.1 疾病概述和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
        2.4 现有的治疗手段
        2.4.1 病因治疗
        2.4.2 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
    3 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纤维化的研究
    4 肝纤维化的免疫相关性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指标
        2.2.2 安全性指标
        2.3 中医证候积分
        2.4 临床疗效判定
        2.4.1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性别比较
        3.1.2 两组年龄比较
        3.1.3 两组病程比较
        3.1.4 两组HBV DNA水平比较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肝功能比较
        3.2.2 两组LSM、HBV DNA转阴率比较
        3.2.3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3.2.4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2.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6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3.2.7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评价
    4 讨论与分析
        4.1 中医免疫观与慢性肝病的研究
        4.1.1 中医正气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机制的关系
        4.1.2 中医药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细胞免疫的关系
        4.2 柔肝化纤颗粒的立方依据
        4.3 柔肝化纤颗粒组方浅析
        4.4 柔肝化纤颗粒的药理学研究
        4.5 柔肝化纤颗粒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4.6 研究结果分析
        4.6.1 对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的影响
        4.6.2 对肝功能、LSM和 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
        4.6.3 对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4.6.4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6.5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分析
    5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vimentin、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养营活血汤药物制备
        1.3 主要药物与试剂
        1.4 主要设备与仪器
    2.实验方法
        2.1 肝纤维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灌胃
        2.2 血清及组织样本采集
        2.3 血清指标的检测
        2.4 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2.5 实时荧光定PCR检测
        2.6 Western blot法测定
    3.数据处理
结果
    1.一般情况
    2.SD大鼠血样本相关指标的检测
        2.1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分析
        2.2 各组大鼠血清中PCⅢ、Ⅳ-C、LN、HA变化分析
    3.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4.RT-PCR检测结果
        4.1 各蛋白的表达曲线
        4.2 RT-PCR检测各组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
    5.各组蛋白WB检测结果
讨论
    1.养营活血汤的选用
        1.1 养营活血汤的来源
        1.2 养营活血汤的组成
        1.3 基于HF论养营活血汤的病机
    2.养营活血汤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比较
    3.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制备方法
    4.Vimentin、E-cadherin和β-catenin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纤维化的中医研究概况与展望
    1.中医的病因病机
    2.西医的发病机制
    3.肝纤维化的证型
    4.肝纤维化的中医药的治疗
        4.1 单味中药
        4.2 中药复方
        4.3 针灸的运用
        4.4 中医经验方
    5.小结与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6)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1.1 病名探讨
        1.2 病因病机探究
        1.3 治法探讨
    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2.1 肝纤维化的病因
        2.2 肝纤维化的诊断
        2.3 肝纤维化的治疗
    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主客交”学说
        3.1.1 “主客交”学说的创立
        3.1.2 “主客交”含义
        3.1.3 “主客交”学说的发展
        3.1.4 “主客交”学说的特点
        3.2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
        3.3 “主客交”之治疗——三甲散及加减运用
        3.4 加减三甲散及其运用
    4 肝纤维化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4.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4.2 Wnt信号转导通路
        4.3 Wnt/β-catenin与肝纤维化
    5 LncRNA与肝纤维化
        5.1 LncRNA概况
        5.2 LncRNA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一 加减三甲散功效对比及wnt信号通路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主要试剂
        1.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1.4 实验药物
        1.1.5 实验场地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干预用药的用法用量及制备方法
        1.2.3 造模方法
        1.2.4 药物干预方法
        1.2.5 血清标本采集与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大鼠肉眼下观察
        1.3.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
        1.3.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1.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观测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1.6 实验结果
        1.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1.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1.6.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1.6.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变化
        1.7 讨论
        1.7.1 加减三甲散2号方的由来
        1.7.2 对肝纤维大鼠模型的评价
        1.7.3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7.4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1.7.5 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1.7.6 对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 实验二加减三甲散干预肝纤维化大鼠lnc RNA和 m RNA表达谱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4 实验药物
        2.1.5 实验场地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干预用药的制备及用法用量
        2.2.4 药物干预方法
        2.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大鼠肉眼下形态观察
        2.3.2 小鼠肝脏组织形态
        2.3.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2.4 高通量测序肝脏组织m RMA和 lnc RNA
        2.4.1 RNA抽提和质检
        2.4.2 文库构建
        2.4.3 上机测序
        2.4.3.1 获得reads
        2.4.3.2 数据预处理
        2.4.3.3 基因组比对(Mapping genome)
        2.4.4.4 基因饱和度分析
        2.4.4.5 mRNA和lncRNA差异基因筛选
        2.4.4.6 GO 富集分析和 KEGG pathway 富集分析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2.6 实验结果和分析
        2.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2.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2.6.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2.6.4 大鼠肝脏组织mRNA表达谱的变化
        2.6.5 大鼠肝脏组织lnc RNA表达谱的变化
        2.7 讨论
        2.7.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2.7.2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2.7.3 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7.4 对大鼠肝脏组织lncRNA和mRNA的影响及与“主客交”的联系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附图 部分原始图片
附件 2:文献综述 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基于“肝—肠轴”研究柔肝化纤颗粒调控肠道菌群失衡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1.1 肝硬化病名记载
        1.2 肝硬化病因病机
        1.3 肝硬化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2.1 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2.2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3 “肝-肠轴”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3.1 中医对“肝-肠轴”的认识
        3.1.1 肝与大肠相通
        3.1.2 肝脾相关
        3.2 “肝-肠轴”对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3.2.1 肝-肠轴
        3.2.2 肝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衡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终止试验的条件
        1.5 脱落及处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2.1 常规实验室检查
        2.2.2 大便肠道菌群
        2.2.3 血浆内毒素
        2.2.4 中医症候积分
        2.2.5 安全性指标
        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3.1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2.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3.3 治疗前后肝纤四项比较
        3.4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3.5 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3.6 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3.7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8 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
        3.9 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4.1 乙肝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衡与“肝-肠轴”的关系及菌群失衡治疗
        4.2 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与“肝-肠轴”学说的相关性
        4.3 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肝硬化代偿期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益气活血、清化瘀毒法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西医理论研究
        1.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
        2.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
        3. 肝纤维化的诊断
        4. 肝纤维化的治疗
    二、中医理论研究
        1. 中医古代文献对肝纤维化相关疾病的认识
        2. 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3.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4. 实验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气活血法对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Smad2,β-catenin,Cyclin D1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样本采取
        2.5 指标检测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病理组织学结果
        3.3 免疫组化对α-SMA和Ⅰ胶原蛋白检测结果
        3.4 血清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3.5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
        3.6 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Smad2,β-catenin,Cyclin D1mRNA结果
        3.7 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2,β-catenin,Cyclin D1蛋白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丹参、黄芪单药及复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作用
        4.2 丹参、黄芪单药及复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纤指标的作用
        4.3 丹参、黄芪单药及复方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2、β-catenin、CyclinD1的作用
    实验二 清化瘀毒法对于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2,p-Smad2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样本采取
        2.5 指标检测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病理组织学结果
        3.3 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
        3.4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3.5 肝脏SOD、HYP及MDA检测结果
        3.6 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2、p-Smad2蛋白表达结果
        4. 讨论
        4.1 紫七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的作用
        4.2 紫七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HA、PⅢP、IVC的作用
        4.3 紫七软肝颗粒肝纤维化模型大鼠SOD、MDA、HYP含量的作用及分析
        4.4 紫七软肝颗粒对TGF-β1,Smad2,p-Smad2蛋白表达的作用
        4.5 紫七软肝组方探讨
    实验三 益气活血、清化瘀毒法对肝纤维化大鼠lnc-LFAR1、TGF-β1,Smad2,p-Smad2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样本采取
        2.5 指标检测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
        3.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3.4 肝脏SOD、HYP及MDA检测结果
        3.5 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的lnc-LFAR1、TGF-β1,Smad2及p-Smad2mRNA结果
        3.6 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2、p-Smad2蛋白表达结果
        4. 讨论
        4.1 加味加味紫七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作用
        4.2 加味紫七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纤指标HA、PⅢP、IVC水平的作用
        4.3 加味紫七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SOD、HYP和MDA含量的作用
        4.4 加味紫七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lnc-LFAR1、TGF-β1,Smad2,p-Smad2表达的作用
全文讨论
    1. 益气活血法旨在治疗疾病根本病机
    2. 清化瘀毒法重在消除疾病主要病理因素
    3. 益气活血和清化瘀毒法具有协同作用
结语
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创新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对BSA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2 CPhGs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3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1.4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1.5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1.6 血清TGF-β、肝纤四项及肝组织HYP检测
        1.7 肝组织标本大体观
        1.8 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1.9 免疫组化
        1.10 聚合酶链式反应
        1.11 蛋白免疫印迹
        1.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对HSC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调控细胞自噬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对TX小鼠肝纤维化及细胞自噬调控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试剂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和给药
        2.2 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2.3 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观察
        2.4 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
        2.5 Western blot观察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蛋白表达
        2.6 免疫荧光观察肝组织Beclin-1、LC3- Ⅱ、p62蛋白表达
        2.7 RT-qPCR观察肝组织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表达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GDFMT对TX小鼠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4.2 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4.3 透射电镜观察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自噬小体的影响.
        4.4 Western blot观察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 p-mTOR/mTOR、 Beclin-1/Actin、 LC3-Ⅱ/LC3-Ⅰ、p62/Actin表达水平影响
        4.5 免疫荧光观察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达水平
        4.6 RT-qPCR观察GDFMT对TX小鼠肝组织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表达水平影响
    5 讨论
        5.1 Wilson病肝纤维化中医病机
        5.2 Wilson病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
        5.3 细胞自噬及调控机制
        5.4 细胞自噬与Wilson病肝纤维化
        5.5 研究对象和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5.6 实验指标的意义与结果分析
    6 结论
实验二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GDFMT对铜负荷HepG细胞自噬调控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肝豆扶木汤含药血清制备
        2.3 MTT法筛选GDFMT含药血清最佳浓度和时间
        2.4 细胞分组及给药方法
        2.5 ELISA检测细胞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
        2.6 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ROS含量
        2.7 免疫荧光观察LC3- Ⅱ蛋白表达
        2.8 Western blot观察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Beclin-1/Actin、LC3-Ⅱ/LC3- Ⅰ 、p62/Actin表达
        2.9 RT-qPCR观察PI3K、AKT、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 mRNA表达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GDFMT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筛选
        4.2 ELISA法观察GDFMT对铜负荷HepG2细胞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4.3 流式细胞观察GDFMT对铜负荷HepG2细胞ROS荧光强度的影响
        4.4 免疫荧光观察GDFMT对铜负荷HepG2细胞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5 Western blot观察GDFMT对铜负荷HepG2细胞p-PI3K/PI3K、 p-AKT/AKT、p-mTOR/mTOR、#Beclin-1/Actin 、LC3-Ⅱ/LC3-Ⅰ、p62/Actin表达水平影响
        4.6 RT-qPCR观察GDFMT对铜负荷HepG2细胞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表达水平影响
    5 讨论
        5.1 HepG2细胞的选择
        5.2 GDFMT含药血清的制备和药效学的确定
        5.3 细胞自噬与氧化应激
        5.4 细胞自噬是一把双刃剑
        5.5 实验指标意义和结果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噬与氧化应激在 Wilson 病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 张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D]. 徐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滇产铁皮石斛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D]. 于亚男. 大理大学, 2021(09)
  • [4]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 段桂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vimentin、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D]. 黄小梅.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D]. 成茂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肝—肠轴”研究柔肝化纤颗粒调控肠道菌群失衡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D]. 陈美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益气活血、清化瘀毒法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曹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石蕾.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调控细胞自噬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D]. 唐露露.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软肝灵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Ⅳ-C、LN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