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评价方法探讨

农用地评价方法探讨

一、农用地估价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楚超[1](2020)在《汉台区农用地基准地价研究》文中指出农用地,土地的重要利用类型之一,不只是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功能,同时社会功能也非常重大。作为土地资产,农用地在经济和生态以及社会各个层面上具有重要价值。农用地价格评估是对农用地价值客观合理的估算和判定,是农用地资产属性的客观表现,对于农用地保护和市场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西方国家关于农用地价值理论相对完善,对农用地价格研究也较为成熟。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土地制度,人们对于农用地价值、农用地价格构成缺乏系统的认识,没有形成完善的农用地价格体系,使得农用地估价研究相对滞后;同时由于农用地价格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国家无法对农用地市场中的土地价格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为了对农民之切身利益予以更好的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对现有的农用土地市场予以完善化,对农用地的整体使用效率予以提升,为此要构建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农用地价格体系和价格评估体系。文章先对农用地价格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了分析,基于此,针对农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理论、评估原则本文给出看法,同时对评估理论、评估原则和农用地价格之间的关系予以了阐述。而后按照基础评估理论,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农用地估价规程》(GB/T 28406-2012)所规定之方法、所规定之具体技术路线,选择汉台区作实例,构建起农用地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农用地基准地价当前的评估程序进行完善、对评估体系进行构建。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1、针对汉台区耕地,完成了质量定级工作,展开了估价试点,获得农用地对应的定级数据、估价数据。以《农用地估价规程》所规定之路线和方法为基础,在技术程序上进行了合理而且规范化的制定,在评估汉台农用地的基准地价的时候,所运用的主要方法为样点平均法、定级指数模型,最终划分汉台农用地为六个不同的级别,根据水田和旱地这两个类型确定对应的基准地价。2、基于前述数据所得,帮助汉台区构建起不同农业用地类型的地价模型。按照《农用地估价规程》所规定之五种模型展开筛选,构建起定级单元对应的平均地价以及定级指数关系模型,基于地类展开比较分析,最终以水田、旱地这两类对象构建起多项式地价模型。3、通过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建立耕地基准地价体系,可以为土地整治、农用地流转、耕地占补平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对完善土地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杜婉婷[2](2020)在《长春市九台区国有农用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研究》文中指出农用地定级是土地评价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土地综合管理的抓手;为促进土地资产的合理配置,土地估价应运而生。论文以农用地定级、估价的基础理论为原点,参照相关的规程,在做好基础资料调查整理的前提下开展研究。选取长春市九台区作为研究区域,在数据方面,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两大统计公报及该领域的统计年鉴作为支撑;在方法上,引入BP神经网络分析法对国有农用地级别进行划定,探索收益还原法与成本逼近法结合使用,按水田、旱地两种类型分别进行基准地价评估,同时借助于ArcGIS、MATLAB等软件技术平台,对长春市九台区国有农用地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为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城乡统一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管控农用地占补平衡等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以中心城镇为圆心国有农用地级别呈圈层递降;以公路主干道为轴,国有农用地级别呈带状向两侧递降;以主干的水系为轴,国有农用地级别呈带状递降;国有农用地级别反映出耕地在利用效益上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利用效益与级别成正相关。如水田的经营效益比旱田的经营效益高,水田的级别比旱田的级别高。(2)国有农用地基准地价主要体现的是级别价,在级别基础上计算基准地价,所以在分布上与农用地级别分布相同,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3)本研究对基准地价的评估以级别为基础,研究结果符合九台区实际,地价调整幅度在不同级别、不同地类之间交叉,表明在相同地类中不同级别的价格过渡平稳、衔接合理。(4)以级别为基础测算基准地价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明确估价单元在研究区农用地整体范围内的地价水平,降低主观性对估价过程的干扰,使结果趋于客观、科学。其次,定级与估价同步进行大幅度减少了重复工作,例如基础数据调查及处理。第三,定级与估价结合可使二者良性互动,实现二者成果的相互更新与修正。(5)在学习中,LM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具有训练时间短、次数少精度高的优势,本文的研究实例充分说明,将人工神经网络运用于国有农用地级别划定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农用地定级指数计算的BP网络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影响因子权重不需人为确定,从而降低了结果的主观性;第二,BP神经网络不具有简单数学推理的局限性,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直观的推理判断,计算结果较为精确;第三,可行性高,完成对网络的训练及给定输入后,可直接得到输出结果,简单易用。(6)基于BP神经网络分析划定国有农用地级别是比较合理的,基本符合九台区农用地定级的实际情况;在定级基础上进行基准地价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秦朕[3](2020)在《美国农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分析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序的农地流转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农地流转仍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农地价格确定有的存在随意性,没有真正反映农地价格形成的科学机理和地域分异规律。本文选择与我国国土规模相当,地理纬度相近,农业生产发展自然条件具有类比性的美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农地市场交易价格的特征,形成机制和空间差异,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培育和价格管理提供借鉴。首先,为了理解农地价格特征,进行美国农地价格的时空差异的分析。其次,为探究农地价格的形成机制,从农地属性、环境因素、区位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五个方面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美国各州的面板数据进行农地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最后,从两方面评价美国农地价格的合理性,一是选取农地价格增长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比值、与农业产值增长率比值以及与农场净收入增长率比值这三个指标,从与经济发展一致性的角度进行地价合理性评价;二是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地价对农场净收入的贡献率,通过区域之间地价贡献率与农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分析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1998年至2019年美国农地价格上涨趋势明显,2014年后农地价格趋于稳定,各农业分区地价虽有差异但变化趋势与总体类似;空间维度上,1998年和2019年农地价格在东西方向表现为东部和西部高于中部地区,在南北方向表现为中部地区高于南北两端。(2)农地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表明选取的相关因素对农地价格的解释能力较强。农地规模、农地质量、电力投入、环境质量、交通便利程度、农产品价格、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和长期政府债券收益对农地价格有积极影响;而与市场中心的距离和非农产值的比重和对农地价格有负面作用。(3)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区域分布看,美国农地价格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基本存在一致性;美国农地价格对农场净收入的贡献率偏低,总体平均在2.39%,各区域间地价贡献率高低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反向关系;从以上两方面认为美国农地价格合理。

朱鹏达[4](2019)在《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农用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作为农用地流转的前提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实践中,依然存在定价不合理、不规范,流转价不能完全反应农用地流转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要明晰农用地流转价值,就要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个方面入手,当前我国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仅针对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导致定价不合理,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极大地影响了农用地流转工作,乃至影响农村改革。本文以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利用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相关理论,分析了农用地流转价值的构成要素,特别强调,农用地流转价值应由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部分组成;其次,介绍我国农用地流转以及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现状,指出我国农用地流转工作不断深入,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的存在缺陷;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农用地流转价值各项因素,并确定其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农用地流转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者共同作用;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农用地流转价值可能为零,解释了民间自发流转中出现的零地租问题。

朱奎[5](2019)在《基于博弈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 ——以江苏省四市区调查数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一直是农用地流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承包户和经营户的收益情况,关系着农用地流转的实际效益。近年来,由于国家的政策倾向和农民的产权意识增强,农用地流转价格在不断的上涨,农民获得了较高的土地收益。随着“三权分置”的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都有相应明确的产权划分,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成为农用地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论文从承包户和经营户价格博弈的角度来研究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以确定农用地经营权流转的合理价格和科学可行的价格评估方法,完善农用地价格体系,促进农用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理论分析部分,主要应用博弈理论、土地产权理论、价值与价格理论等对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对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农用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内涵和价格体系等进行了说明。再以价格博弈为基础,探讨承包户和经营户都可接受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合理价格区间,结合Hurwicz准则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的流转价格,以此建立一套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的方法。在实证研究部分,以江苏省四市区的调查数据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和定量研究,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研究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情况,判断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实际情况合理与否,对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进行了修正。最后对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实际价格和流转价格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承包户和经营户的各自收益情况。基于此,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合理价格在承包户意愿流转的最低价格和经营户意愿接受的最高价格之间,农用地流转实际价格在此区间内才能满足流转双方的预期收益,农用地流转可以有序进行,否则,农用地流转难以持续进行;(2)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合理价格区间值为级差地租Ⅱ,通过Hurwicz准则求得承包户和经营户意愿流转农用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171和0.4829,并求得合理价格区间内满足承包户和经营户各自流转意愿和利益的流转价格,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确定可以看作级差地租Ⅱ在流转双方的分配过程,既可以满足经营户的收益又可以提高承包户的收入;(3)以江苏省四市区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情况为例,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三年期限的平均价格为2317.34元/亩,农用地流转实际价格在合理价格区间内且与确定的流转价格相当,说明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为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提供借鉴;(4)承包户和经营户的预期收益和价格博弈受小麦等农产品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农用地经营规模不足使得经营户收益偏低,可能会导致非粮化和非农化的现象出现。因此,为确定合理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和促进农用地流转,从农用地流转市场、农民的土地流转价格意识、政府行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耿敬杰[6](2018)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是推动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有序流转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学术界对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国家也未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这就导致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体系的缺失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不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相关理论,价格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机制。进而扭转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在整个地价评估体系中较为薄弱的局面,为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流转提供价格参考。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综合利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计量法,依托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来展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理论基础;第二,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多位专家访谈来选取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影响因素的指标,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第三,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并根据权重值大小进行排序;第四,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本研究将马克思经济理论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同时吸收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理论的合理部分,同时选取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及产权理论、区位理论等共同构成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研究理论基础。同时要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带来的有利外部环境,而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又为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提供良好的现实基础。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当前集体建设用地价格普遍存在价格扭曲问题。造成这种价格扭曲的原因主要有土地二元结构造成的权利不平等,政府干预失灵与市场调节失灵并存,缺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机制等方面。科学合理的集体建设用地价格机制应该建立在尊重产权具有的双重稀缺性、可交易性及细分性等基本特征基础上,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管制为辅所形成的价格机制。第二,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将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影响因素划分为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区域因素)及微观因素,并构建由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权重计算得出在一级指标中,中观因素的影响最为显着(0.594),其次是微观因素(0.249),最后是宏观因素(0.157)。在二级指标中,区位繁华程度对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影响最为显着(0.228),土地管制状况的影响排在第二位(0.144),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排在第三位(0.136)。第三,根据不同特征分别选取和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将“先分等后定级,等别级别分别划定”作为分等定级的总体技术要求。在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时选取区位因素、集聚因素、基础设施、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区域土地供需状况6个方面共计21个影响因子,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单元综合分值并确定土地等别。将区位繁华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经济与人口发展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产业集聚程度和环境保护程度6大因素10个影响因子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于点状与面状因素采取不同的计算方式,并形成最终的定级结果。第四,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思路、原则、方法及范围划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要按照“参考相关估价技术规范,借鉴流转试点的成熟经验,确立基准地价评估步骤”的基本思路,遵循合法原则、同地同权同价原则、纯地价评估等7项基本原则。考虑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育不健全的客观现实,选择成本逼近法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针对集体建设用地分布特点划定不同的评估范围和定价单元,并与其他类型土地基准地价进行衔接。第五,案例分析结果及验证。贵州省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结果:铜仁市境内10个县级行政区被划分为三个等别,所辖171个乡镇(含办事处)按土地用途及综合评分划为四个级别,并将分等定级结果绘制成GIS图形直观地展现出来。将2018年1月1日作为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期日,采用成本逼近法测算铜仁市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耕地占用税、社保基金等8项成本支出,并根据测算结果确定同一类型、相同级别集体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测算结果为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范围为256元/平方米至381元/平方米;住宅用地基准地价范围从226元/平方米到340元/平方米;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范围从182元/平方米到280元/平方米。通过与铜仁市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对比分析,以及与其他类型用地基准地价衔接分析发现,该评估结果处于较为合理的价位区间,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政策建议:国家在推动集体建设用相关改革时必须要立足于农村的客观实际;利用好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政策红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壁垒,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层面尽快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规程和技术规范等。

邵亚星[7](2018)在《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根据农用地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及《农用地估价规程》(GB/T 28406-2012)规定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在做好基础资料调查整理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运用GIS、SPSS等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运用规程中给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结合实践开展的工作成果,以黄山区为例,建立农用地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程序,开展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研究。得到以下成果内容:1、完成了黄山区耕地质量定级和农用地估价试点工作,得到黄山区农用地定级和估价的数据结果。参照《农用地估价规程》规定的技术路线、方法,制定了合理规范的技术程序,主要采用样点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对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最终将黄山区农用地分为四个级别,并按水田、旱地两种类型分别得出其基准地价。2、建立了农用地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和定级评价实施方案。在进行农用地定级资料的收集中综合应用了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和国家农用地定级规程两套体系的思路。通过对比两个体系的内容,在自然因素的方面,借鉴运用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通过外业调查和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综合地区发展状况,得出影响农地质量的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最后确定选取了以下因子: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况、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水源类型、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块大小、田块形状、利用方式、人均耕地、中心城镇影响度、道路通达度。3、根据上述数据结果建立黄山区农用地各地类地价模型。对《农用地估价规程》中规定的五种模型进行筛选,建立定级单元平均地价与定级指数关系模型,按地类不同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水田和旱地类型的多项式地价模型。

吴婉莹[8](2018)在《广东省林地定级与估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地是林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伴随着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林权深化改革,科学的林地定级和估价研究能优化林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林地管理工作的落实,提高林地生产活动的效益和水平,是促进林地有偿流转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立足于林地的利用特点,吸收借鉴当前关于林地定级和估价的相关研究,以区位理论、土地肥力理论和地租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研究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等,对广东省林地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林地流转中林地估价不规范、交易价格缺乏指导等问题进行剖析,选择以林地定级为基础的林地估价为切入口,对林地定级和估价的方法选用进行探讨。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林地立地等级和经济区位质量的因素,构建林地定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析分析法系统分析各项指标对林地质量的影响权重,同时对选取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林地定级的结果作为林地分级估价的参考依据。在林地估价的研究中,结合当前林地估价主流研究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林地使用年限,提出以年金资本化法为基础的林地估价公式并进行详细阐述,评估不同级别的林地价格,且对研究单元的差异化进行修正处理,编制系统科学的修正参照标准。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整体林地情况,以四会市林地数据作为基础对本文选用的林地定级和估价方法进行运算,从回归分析和置信检验的实证结果看,与当前四会市林地质量和流转价格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并以研究结果为基础构建通过置信检验的林地估价回归模型,使得林地定级和估价更为实用,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为规模化林地评估提供了便捷性。论文基于广东省林地流转现状,探讨适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的林地定级和估价方法研究,对规范和指导林地资产评估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降低了林地估价的评估成本,增加了科学性和操作性,对促进林地有偿流转和深化林权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赵楠[9](2018)在《“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用地价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制度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制度创新,而“三权分置”则是继其后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是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在“三权分置”新格局形成的背景下对农用地价格进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通过阐述农用地“三权分置”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相关法律条例和学者的观点,对农用地三项权利的权属性质进行了定位,同时对“三权分置”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农用地“三权”体系,即明晰“三权”的权利主体,配置“三权”新的权能内容,并依据新的权能内容,分析、明确农用地三项权利的价值内涵。以明确农用地“三权”的价值内涵为前提,在明晰农用地价格概念和评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地经济、社会及生态价格的评估方法,分别构建与农用地“三权”价值内涵相对应的价格评估体系,同时分析了各体系中的评估要点,并以泰兴市某一宗农用地流转案例进行实例研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待估农用地基本概况进行阐述,结合构建的农用地“三权”价格评估体系及研究区域实际,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保险费法、间接法和固碳制氧法评估农地所有权的经济价格、社会保障价格、社会安全价格和生态价格;农地承包权价格采用收益还原法评估;农地经营权价格则采用收益还原法和市场比较法两种方法评估。最后,为减少土地评估的法律风险,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农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和农业补贴政策两方面,对“三权分置”的相关政策内容提出完善建议。

寇卫利,刘志刚,梁昌献,魏莉莉,杨雪静[10](2018)在《基于地块尺度的农用地精准估价GIS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当前农用地估价系统存在估价精度低、时实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农用地实时动态精准估价方法,并基于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原型实现。本研究主要采用高效的GIS技术,以地块为单元精确定位评价对象,且综合更多的现地测量信息,以高效地辅助农用地估价工作精准的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农用地估价的时实性、准确度和动态度。

二、农用地估价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用地估价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汉台区农用地基准地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
        2.1.2 基准地价
        2.1.3 农用地基准地价
    2.2 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基本理论
        2.2.1 地租、地价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其他理论
    2.3 农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原则
        2.3.1 预期收益原则
        2.3.2 替代原则
        2.3.3 报酬递增/减原则
        2.3.4 贡献原则
        2.3.5 合理利用原则
        2.3.6 变动原则
        2.3.7 供需原则
        2.3.8 估价时点原则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行政区概况
    3.2 自然概况
        3.2.1 地质地貌
        3.2.2 土壤
        3.2.3 气候
        3.2.4 水文
    3.3 社会经济概况
        3.3.1 经济发展概况
        3.3.2 人口概况
        3.3.3 农业概况
    3.4 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3.4.1 土地利用现状
        3.4.2 土地利用特点
    3.5 耕地利用现状
        3.5.1 耕地坡度情况
        3.5.2 耕地等别情况
第四章 农用地定级
    4.1 定级对象和定级单元划分
    4.2 资料收集与外业调查
    4.3 农用地定级技术方案选择
    4.4 确定定级因素及权重
    4.5 定级指数计算
    4.6 级别划分
    4.7 级别总体分析
        4.7.1 各级别耕地数量特征
        4.7.2 各级别分地类耕地数量特征
        4.7.3 级别总体分布特点
第五章 农用地基准地价计算
    5.1 确定耕地利用类型
    5.2 估价方法的确定
        5.2.1 样点地价平均法技术路线
        5.2.2 定级指数模型法技术路线
    5.3 选择估价样点
    5.4 样点地价的测算和检验
        5.4.1 土地还原率测算
        5.4.2 测算样点地价
        5.4.3 样点数据的检验与整理
    5.5 样点地价平均法测算基准地价
    5.6 定级指数模型法测算基准地价
    5.7 基准地价的综合确定
    5.8 基准地价结果分析
        5.8.1 基准地价总体特征分析
        5.8.2 同一级别内各地类耕地基准地价分布特点
        5.8.3 基准地价成果与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比较
    5.9 基准地价成果应用
        5.9.1 在农用地流转过程中的应用
        5.9.2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5.9.3 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5.9.4 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5.9.5 在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中的应用
        5.9.6 宗地地价评估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长春市九台区国有农用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与方法
    2.1 农用地定级理论
        2.1.1 理论基础
        2.1.2 定级方法
    2.2 农用地估价理论
        2.2.1 基础理论
        2.2.2 估价方法
    2.3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2.4 BP神经网络理论
        2.4.1 基本原理
        2.4.2 算法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选择依据
    3.2 区域概况
        3.2.1 地理区划概况
        3.2.2 自然环境概况
        3.2.3 经济社会概况
    3.3 数据来源
        3.3.1 农用地利用资料
        3.3.2 社会经济资料
        3.3.3 区位资料
        3.3.4 质量调查评价资料
        3.3.5 图件资料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有农用地定级模型研究
    4.1 建模思想
    4.2 评价指标体系
    4.3 模型构建
        4.3.1 神经网络结构类型的选择
        4.3.2 评价模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4.3.3 激活函数的确定
        4.3.4 学习速率的选择
        4.3.5 期望误差的选取
        4.3.6 对神经网络的算法改进
        4.3.7 训练样本的筛选和训练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用地定级模型计算流程
    4.5 国有农用地定级结果及分析
        4.5.1 级别划定
        4.5.2 数量分布
        4.5.3 空间分布
        4.5.4 分布特点
第5章 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5.1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的关系
    5.2 基准地价内涵
        5.2.1 国有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设定
        5.2.2 国有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设定具体条件
    5.3 基准地价评估思路、方法
        5.3.1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思路
        5.3.2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
    5.4 样点调查和样点地价测算
        5.4.1 地价样点调查
        5.4.2 样点地价的测算
        5.4.3 测算有样点地价定级单元的平均地价
        5.4.4 计算各级别基准地价
    5.5 基准地价成果分析
        5.5.1 基准地价分布情况
        5.5.2 基准地价变化规律
    5.6 基准地价修正体系
        5.6.1 地价影响因素选择及权重确定
        5.6.2 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计算
        5.6.3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编制
第6章 国有农用地定级及基准地价结果合理性分析
    6.1 级别校验
    6.2 耕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相关性分析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美国农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数据与来源
        1.3.4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农地价格内涵
    2.2 中国农地价格定价模式及问题
        2.2.1 中国农地流转价格定价模式及其利弊
        2.2.2 中国农地流转价格存在的问题
    2.3 农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2.3.1 国外农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2.3.2 国内农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2.4 农地价格评估研究
        2.4.1 国外农地价格评估研究
        2.4.2 国内农地价格评估研究
    2.5 研究评述与展望
3 美国农业概况介绍
    3.1 自然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
        3.1.1 自然资源
        3.1.2 农业经济发展
    3.2 美国农业开发历史回顾——西进运动
    3.3 美国土地利用
    3.4 美国农业发展特点
        3.4.1 土地制度
        3.4.2 农业地域专业化
        3.4.3 农业生产机械化
        3.4.4 农业生产规模化
4 美国农地价格的时空格局研究
    4.1 美国农地价格的时间变化规律
    4.2 美国农地价格的空间变化规律
        4.2.1 描述性统计
    4.3 小结
5 美国农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5.1 模型设定
    5.2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5.2.1 因变量
        5.2.2 自变量
        5.2.3 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研究
        5.3.1 模型回归估计
        5.3.2 回归结果分析
    5.4 小结
6 农地价格合理性研究
    6.1 美国农地价格与经济发展一致性
        6.1.1 农地价格增长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比值分析
        6.1.2 农地价格增长率与农业产值增长率的比值分析
        6.1.3 农地价格增长率与农场净收入增长率的比值分析
    6.2 农地价格对农场净收入贡献率
        6.2.1 模型构建和指标选取
        6.2.2 弹性系数的确定
        6.2.3 农地价格贡献率的测度
        6.2.4 地价贡献率合理性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7.3.1 研究创新点
        7.3.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4)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用地流转
        2.1.2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
    2.2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基础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地租理论
        2.2.3 农用地价值论
        2.2.4 区位理论
        2.2.5 农用地评估原则
第3章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现状及问题
    3.1 农用地流转现状
        3.1.1 全国农用地现状
        3.1.2 农用地流转现状
    3.2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现状
        3.2.1 土地价值评估行业现状
        3.2.2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程序
        3.2.3 不同估价目的的农用地流转估价
        3.2.4 现行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体系
    3.3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的问题
        3.3.1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
        3.3.2 土地流转平台不成熟
        3.3.3 执业人员与执业机构资质不足
        3.3.4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第4章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和模型选取
        4.1.1 指标体系构建
        4.1.2 数据来源
        4.1.3 相关性分析
    4.2 模型选取
        4.2.1 模型选取
        4.2.2 估计方法选择
    4.3 实证分析
        4.3.1 空间自相关分析
        4.3.2 SARAR模型分析
    4.4 实证分析结论
第5章 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相关建议
    5.1 完善农用地流动价值体系
        5.1.1 完善经济价值指标
        5.1.2 引入社会价值指标
        5.1.3 引入生态价值指标
    5.2 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体系
        5.2.1 加强农用地流转市场和流转平台建设
        5.2.2 建立专门的农用地流转监管机构
        5.2.3 建立农用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5.2.4 协调监管机构、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市场和农民关系
    5.3 完善宣传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博弈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 ——以江苏省四市区调查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土地产权的相关研究
        1.3.2 农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3 农用地价值与流转价格的研究
        1.3.4 农用地估价方法的研究
        1.3.5 博弈论的相关应用
        1.3.6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流转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农用地
        2.1.2 农用地经营权
        2.1.3 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产权理论
        2.2.2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
        2.2.3 价值与价格理论
        2.2.4 土地供求理论
        2.2.5 博弈理论
    2.3 农用地流转分析
        2.3.1 我国农用地流转现状
        2.3.2 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分析
        2.3.3 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内涵与体系分析
        2.3.4 农用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承包户和经营户各自收益的博弈研究
    3.1 农用地价值与收益分析
        3.1.1 农用地预期价值与估值
        3.1.2 承包户和经营户的各自收益情况
    3.2 博弈基础
        3.2.1 承包户的博弈基础
        3.2.2 经营户的博弈基础
    3.3 博弈过程分析
    3.4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4.1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4.2 研究假设条件
        3.4.3 博弈模型的建立
        3.4.4 博弈模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博弈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定价分析
    4.1 基于博弈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合理价格区间计算
    4.2 应用Hurwicz准则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确定
        4.2.1 Hurwicz准则的应用
        4.2.2 影响系数的确定
        4.2.3 定价过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苏省四市区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实证研究
    5.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5.1.1 研究区域概况
        5.1.2 样本数据来源
    5.2 调查数据的分析
        5.2.1 调查数据内容的选择
        5.2.2 农用地种植情况分析
        5.2.3 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实际价格情况分析
    5.3 基于博弈的合理价格区间测算
        5.3.1 合理价格区间的计算
        5.3.2 合理价格区间的修正
    5.4 应用Hurwicz准则的流转价格计算
    5.5 研究结果分析
        5.5.1 实际价格和流转价格的对比分析
        5.5.2 承包户和经营户的流转收益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6)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
    第二节 最核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经济理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效用价值理论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
        三、马克思产权理论
    第三节 其他相关理论基础
        一、区位理论
        二、供求理论
        三、发展理论
第二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的现状分析与形成机制
    第一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的现状分析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的来源分析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与价格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的供求分析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
        一、价格扭曲现象的原因
        二、价格形成机制的原理分析
第三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AHP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内涵介绍
        二、层次分析法基本运作步骤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一、影响因素分析
        二、构建递阶层次模型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影响因素权重计算与结果分析
        一、构造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第一节 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及评估流程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的评估流程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及权重分析
        一、分等因素权重确定及分值测算
        二、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及分值计算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原则及思路分析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范围与地价衔接
第五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案例分析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述
        一、铜仁市概况
        二、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分布及流转数据统计
    第二节 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评估
        一、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分等评估
        二、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定级评估
    第三节 铜仁市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一、评估期日及相关指标说明
        二、评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评估结果及验证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7)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概况
    1.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基础理论
    3.1 基本概念
        3.1.1 农用地定级与估价
        3.1.2 基准地价
        3.1.3 农用地基准地价
    3.2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理论依据
    3.3 基本原则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为例
    4.1 研究区概况
    4.2 估价对象及技术方法的确定
        4.2.1 估价对象确定
        4.2.2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技术方法
    4.3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4 农用地定级过程
        4.4.1 农用地定级技术方法
        4.4.2 定级单元的确定
        4.4.3 定级因素及权重的确定
        4.4.4 计算定级指数及初步划分农用地级别
        4.4.5 级别检验及农用地级别的确定
    4.5 计算农用地各级别基准地价
        4.5.1 确定土地利用类型
        4.5.2 估价样点的选择
        4.5.3 样点地价的测算
        4.5.4 测算有样点地价定级单元的平均地价
        4.5.5 建立定级单元平均地价与定级指数关系模型
        4.5.6 计算各级别基准地价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成果应用
    5.1 结果分析
        5.1.1 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分布状况
        5.1.2 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体系与耕地地力评价体系的对比
        5.1.3 黄山区农用地基准地价与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衔接
    5.2 应用
        5.2.1 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5.2.2 在征地补偿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5.2.3 在农用地流转中的应用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6.1 结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广东省林地定级与估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区位理论
        2.2.2 土地肥力理论
        2.2.3 地租理论
3 广东省林地资源现状
    3.1 广东省林地数量与结构
    3.2 广东省林地流转现状
    3.3 林地流转与林地定级及估价的联系
4 林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与分级
    4.1 林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
        4.1.1 林地定级指标选取原则
        4.1.2 林地定级指标选取
        4.1.3 林地定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林地定级单元划分及分值计算方法
    4.3 基于四会市数据的林地定级结果
        4.3.1 林地定级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
        4.3.2 指标定级分数量化
        4.3.3 林地定级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5 林地估价研究
    5.1 林地估价的原则与常用方法
        5.1.1 林地估价原则
        5.1.2 林地估价常用方法
    5.2 林地估价方法的确定
    5.3 林地定级评价单元地价修正
    5.4 基于四会市的林地估价结果
        5.4.1 林地各级别估价结果
        5.4.2 林地地价修正标准的确定
    5.5 构建回归模型进行林地价格预判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用地价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三权分置”相关研究
        1.2.2 农用地估价相关研究
        1.2.3 研究小结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农用地“三权分置”基本问题研究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1 农用地概念及属性
        2.1.2 “三权分置”含义
        2.1.3 相关理论基础
    2.2 “三权分置”历史演进
    2.3 “三权”权属性质定位
    2.4 “三权分置”实践意义
第3章 农用地“三权”体系和价值内涵研究
    3.1 明晰“三权”权利主体
        3.1.1 农用地所有权主体
        3.1.2 农用地承包权主体
        3.1.3 农用地经营权主体
    3.2 法定“三权”权利内容
        3.2.1 农用地所有权内容
        3.2.2 农用地承包权内容
        3.2.3 农用地经营权内容
    3.3 明确“三权”价值内涵
        3.3.1 农用地所有权价值内涵
        3.3.2 农用地承包权价值内涵
        3.3.3 农用地经营权价值内涵
第4章 农用地“三权”价格评估方法研究
    4.1 相关概念、原则和理论基础
        4.1.1 农用地价格概念
        4.1.2 农用地估价主要原则
        4.1.3 相关理论基础
    4.2 农用地所有权价格评估方法
        4.2.1 农用地经济价格评估方法
        4.2.2 农用地社会价格评估方法
        4.2.3 农用地生态价格评估方法
    4.3 农用地承包权价格评估方法
    4.4 农用地经营权价格评估方法
第5章 农用地“三权”价格评估应用案例
    5.1 研究区域农用地现状
        5.1.1 农用地利用现状
        5.1.2 农用地流转现状
    5.2 待估农用地基本概况
    5.3 待估农用地所有权价格评估
        5.3.1 待估农用地经济价格评估
        5.3.2 待估农用地社会价格评估
        5.3.3 待估农用地生态价格评估
    5.4 待估农用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价格评估
        5.4.1 待估农用地承包权价格评估
        5.4.2 待估农用地经营权价格评估
    5.5 评估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确立农地经营权抵押制度
        6.2.2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6.3 相关讨论
        6.3.1 创新之处
        6.3.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硕士攻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基于地块尺度的农用地精准估价GIS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用地估价的理论基础
    1.1 农用地估价的基本概念
    1.2 农用地估价的基本流程
2 实时动态估价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基于地块的动态估价模式
    2.2 统一存储双通道访问的数据管理模式
    2.3 基于地块的农用地精准估价系统的模型框架
    2.4 基于地块的农用地精准估价详细过程
3 农用地实时动态估价原型系统的实现
    3.1 原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3.2 原型系统实现的关系算法
        3.2.1 农用地估价关键算法
        3.2.2 宗地查询代码
    3.3 原型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4 结论

四、农用地估价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汉台区农用地基准地价研究[D]. 楚超. 长安大学, 2020(06)
  • [2]长春市九台区国有农用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研究[D]. 杜婉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3]美国农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分析的研究[D]. 秦朕. 浙江大学, 2020(01)
  • [4]农用地流转价值评估研究[D]. 朱鹏达. 沈阳大学, 2019(08)
  • [5]基于博弈的农用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 ——以江苏省四市区调查数据为例[D]. 朱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D]. 耿敬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7]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区为例[D]. 邵亚星.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8]广东省林地定级与估价研究[D]. 吴婉莹.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用地价格研究[D]. 赵楠.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基于地块尺度的农用地精准估价GIS模型研究[J]. 寇卫利,刘志刚,梁昌献,魏莉莉,杨雪静. 农机化研究, 2018(01)

标签:;  ;  ;  ;  ;  

农用地评价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