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鹅羽绒生长发育与周龄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敏学[1](2021)在《伊犁鹅及其杂交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参数及肠道发育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炎坤,徐思源,李杨,杨朋坤,刘健,范佳英,韩占兵[2](2021)在《子鹅羽毛的生长与脱换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羽毛(绒)不仅是鹅的防寒保暖和保护体表的组织,更是鹅业生产的重要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了解鹅羽毛(绒)的生长发育和脱换规律以及相关因素对羽毛(绒)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掌握调控羽毛生长的措施,有助于指导鹅业生产实践。文章综述了子鹅羽毛的生长及脱换的自然规律,讨论了饲料营养、遗传、环境和管理、内分泌等因素对羽毛生长发育的影响,阐述了结合羽毛生长发育规律在育雏温度调整、子鹅饲料配制、子鹅日常管理、出栏时间确定等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养鹅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周静鹏,陈志,杨章平[3](2020)在《鹅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养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对鹅需求量的增多,鹅的生长营养需求研究也在飞速发展,同时,也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如制定针对地方鹅的营养需求标准,另外,地方鹅的营养需求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研究也不多见。因此,总结了鹅的营养需要,为后续研究开辟新思路、新方法提供有力支撑。
王惠影,刘毅,李光全,龚绍明,何大乾[4](2020)在《不同起源白鹅绒用性能测定及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文中认为为评估不同品种白鹅绒用性能和体尺指标,建立活体羽绒预测模型,研究选取皖西白鹅和罗曼鹅各60只,测定其4月龄体重、体尺指标以及产绒量、蓬松度和羽枝长度等产绒性能,并进行羽绒产量预测。结果显示:①罗曼鹅体重、体斜长、胸围和背宽高于皖西白鹅,胸骨长略低于皖西白鹅,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②罗曼鹅产绒量和蓬松度均显着高于皖西白鹅(P<0.05),羽枝长度、清洁度和含脂率均高于皖西白鹅,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③基于体尺指标,建立鹅羽绒产量评估模型:绒重=0.003×体重-1.343×体斜长+3.048×胸围+9.575×背宽-4.142×胸骨长-45.948。研究表明,4月龄罗曼鹅产绒量和蓬松度均显着高于皖西白鹅,基于体尺指标建立的鹅羽绒产量评估模型可对羽绒产量进行估测。
李典辉[5](2020)在《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扬州鹅作为高产优势鹅品种,且体型适中,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鲜美,整齐度高,遗传性能稳定,深受养殖户欢迎。但近几年来,随着肉鹅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大体型、花斑(头部、背部两侧存在灰色斑块)鹅品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需求,开展了扬州鹅分化选育,初步形成了扬州鹅A品系(YA,高产型)、扬州鹅B品系(YB,兼用型)、扬州鹅C品系(Yc,快长型),同时还发现,有部分鹅羽色呈现花斑羽。为了探明分化选育过程中,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变化以及花斑羽色遗传规律,本文以扬州鹅育种中心选育的3个扬州鹅品系为实验对象,对3个扬州鹅品系的STR遗传多样性检测,进一步通过杂交试验验证不同品系间是否存在杂种优势?并通过组建花斑羽与白羽鹅正反交实验群体,开展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的研究。研究将为扬州鹅配套系选育,提高肉鹅生产性能奠定了科学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为探明扬州鹅分化选育后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对扬州鹅3个品系在10个微卫星基因座上STR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从2-10个不等,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0,平均PIC为0.49,其中只有Yc品系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2>0.5,其他两个品系PIC<0.5,为中度多态。因此认为Yc品系的遗传变异程度仍较高,需进一步进行选育提纯,降低其遗传多样性以期提高不同品系间杂种优势。2、为验证扬州鹅不同品系间是否存在杂种优势,选择A品系和C品系为研究对象,经测定发现,YCA受精率与孵化率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0.8%,5.6%;YCA出雏重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10周龄平均体重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YCA组合在体尺方面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屠宰性能方面:YCA的腿肌率与胸肌率杂种优势率明显分别为9.12%与5.45%。肌肉营养价值测定结果显示YCA腿肌pH值中含量最高,YCA胸肌中最低(P<0.05);蛋白含量在YCA腿肌中最高,而YCA组合的胸肌中含量最低(P<0.05);水分含量以Yc♂×Yc♀组合腿肌最低,而YCA组合胸肌最高(P<0.05)。扬州鹅不同品系杂交,在生长发育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而在肉品质性状上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3、为揭示扬州鹅花斑羽色遗传规律,建立白羽(Yw)与花斑羽(Ysp)杂交组合,根据后代羽色分离,不断假设验证,提出该羽色性状分离现象有3个不同位点控制,控制黄色绒羽位点W为显性上位,控制斑块羽位点S为隐性遗传,羽色稀释基因D,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局部花斑),且发现雏鹅喙黑色斑点与花斑羽色呈连锁遗传。并根据该遗传规律,提出了花斑鹅杂交配套技术方案YsP♂(wwssdd)×Yw♂(wwssDD)。进一步研究发现,花斑羽初生重显着高于全白羽(P<0.05),并将这种优势保持到10周龄。综上所述,YA和YB品系遗传多样性已处于较低水平,Yc仍需进一步加强选育提纯,降低其遗传多样性;扬州鹅不同品系杂交可在生长发育性状获得一定的杂种优势,随着C品系进一步选育,可以预见今后杂种优势会更加明显。斑纹羽色性状由3个位点控制,控制黄色绒羽位点W为显性上位,控制斑纹羽位点S为隐性遗传,控制羽色稀释基因D呈不完全显性遗传,且发现雏鹅喙黑色斑点与花斑羽色呈连锁遗传,并提出了花斑鹅杂交配套技术方案Ysp♂(wwssdd)×Yw♀wwssDD)。
李瀚清[6](2020)在《单色光调控扬州鹅生长、肉品质及生长轴基因表达研究》文中指出家禽视网膜和松果腺可以接受外界光照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生长轴,调控家禽生长发育。肉鹅对不同颜色光谱刺激响应可能存在差异。为此,本研究选取600只1日龄同批次扬州鹅,随机均匀饲养于4栋相同鹅舍,分别采用白光、红光、绿光与蓝光处理70天,比较各组间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生长轴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如下:1.单色光对扬州鹅生长性能的影响:绿光处理组肉鹅各时期平均体重显着高于(P<0.05)对照白光处理组。绿光与蓝光处理组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白光与红光处理组。绿光处理组料重比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2.单色光对扬州鹅胸肌肉品质和胸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绿光处理组肌苷酸含量最低,且显着低于蓝光处理组(P<0.05);白光处理组剪切力与胸肌红度值a*均显着低于(P<0.05)其他三组,白光处理组胸肌亮度值L*最高,与蓝光处理组差异显着(P<0.05)。绿光处理组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三组,且与对照白光组差异显着(P<0.05)。绿光处理组肌纤维面积最大,显着高于(P<0.05)其他三组。3.单色光对扬州鹅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影响:30日龄蓝光处理组与绿光处理组扬州鹅下丘脑GHRH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P<0.05)白光处理组与红光处理组;50日龄绿光处理组表达量显着高于白光处理组和红光处理组(P<0.05);70日龄红光处理组表达量显着低于蓝光与绿光处理组(P<0.05)。30日龄绿光处理组胸肌IGF-I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50日龄绿光处理组表达量显着高于白光处理组(P<0.05);70日龄绿光处理组表达量显着高于白光和红光处理组(P<0.05)。30和70日龄扬州鹅胸肌IGF-IR m RNA表达量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50日龄绿光处理组显着高于红光处理组(P<0.05)。30日龄绿光处理组胸肌GHR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白光和红光处理组(P<0.05);50日龄绿光处理组表达量显着高于红光处理组(P<0.05)。单色绿光饲养可提高扬州鹅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加风味氨基酸含量和肌纤维面积。单色绿光刺激可上调下丘脑GHRH基因表达量,促进扬州鹅胸肌GHR和IGF-I基因上调。
熊子标[7](2020)在《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消化生理和机体免疫的影响》文中认为酵母培养物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发育、调节肠道发育、改善肉品质等功能,目前,关于酵母培养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猪、牛、鸡、鸭和水产等动物,在鹅上的研究较少。然而,我国却是世界养鹅大国,鹅养殖量和种质资源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本试验以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消化生理和机体免疫的影响,以期寻找到最适宜的添加量,为酵母培养物在鹅业生产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单因素试验,选取300只1日龄体况健康,体重相近(95.57±2.42g)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公母各半,试验期70天,分别为:0%组(基础日粮,即对照组)、0.5%组(基础日粮+0.5%酵母培养物)、1%组(基础日粮+1%酵母培养物)、2%组(基础日粮+2%酵母培养物)、4%组(基础日粮+4%酵母培养物)。本试验结果如下:日粮添加酵母培养物的经济效益分析。在四川白鹅日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总收益,但以对照组为收益率的基准点(0)时,发现仅有0.5%组和2%组的收益率大于1,其中以2%的收益率最大,为5.6;边际成本和边际产量曲线在1%-2.5%添加水平之间出现两个交点,其中以靠近2%组的交点高于靠近1%组的点;在敏感系数值中,仅有2%组的敏感系数大于1,为3.43。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的影响。酵母培养物可显着提高四川白鹅的平均日增重、龙骨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0.5%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2%组的胸肌率、尿酸、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和生长激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而料重比和腹脂率则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4%组的体斜长和颈长显着长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抗氧化酶和肉品质的影响。酵母培养物对不同组织和部位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或含量影响结果不一致。在胸肌中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以2%组的含量最高(P<0.05),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以1%组的含量最高(P<0.05),丙二醛以对照组含量最高(P<0.05);肝脏中,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以1%组的含量最高,但与2%组和4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过氧化氢酶以2%组的含量最高(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以4%组含量最高(P<0.05),丙二醛以对照组含量最高(P<0.05);在血清中,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以2%组含量最高(P<0.05),丙二醛以对照组含量最高(P<0.05)。日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着降低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和剪切力(P<0.05),显着提高色调值(P<0.05);2%组的粗脂肪含量和色度值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而肌纤维面积和直径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消化生理的影响。酵母酵母培养物可显着提高CP的利用率,胰腺中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着降低肝脏指数和肌胃指数(P<0.05);2%组的胰腺指数、腺胃指数、空肠重、胃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中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空肠和十二指肠中的绒毛高度、黏膜厚度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4%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显着长于其他处理组(P<0.05),回肠中的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机体免疫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5%组的脾脏指数和IgG含量显着降低(P<0.05),C4、IL-2和溶菌酶的含量显着增高(P<0.05);1%组的IgM、C3和溶菌酶的含量显着增高(P<0.05);2%组的法式囊指数、IgM、C4、IL-2和溶菌酶的含量显着增高(P<0.05);4%组的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5),C3含量显着增高(P<0.05)。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粮添加0.5%、1%和2%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养鹅收益率,2%添加水平是养鹅利润的敏感系数和生产边际效益点。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四川白鹅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机体免疫能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嫩度、促进消化器官生长和肠道发育。其中以2%添加水平的平均日增重、血清生长激素含量、胸肌率、消化酶活性、IgM、C3、C4、IL-2和溶菌酶含量最高,料重比和腹脂率最低。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白鹅日粮中酵母培养物的推荐添加量为2%。
李庆山[8](2020)在《麻公鸡慢羽亚型的羽毛发育与体重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鸡的快慢羽性状是描述初生雏鸡羽毛生长速度的性状,由性染色体上4个等位基因(Kn、Ks、K、k)和常染色体上3个等位基因(T、ts、t)控制,影响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的生长。因快慢羽等位基因作用的不同,构成了快慢羽雏鸡羽毛表型的多样性。在雏鸡出壳24 h内,可用肉眼自别雌雄。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相对差值,将快羽分为2类亚型:R1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5 mm以上)和R2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2-5 mm);慢羽分为6类亚型:微长型L1(覆主翼羽比主翼羽短2 mm以内)、等长型L2(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微长型L3(覆主翼羽比主翼羽长2 mm以内)、倒长型L4(覆主翼羽比主翼羽长2 mm以上)、未出型L5(主翼羽未长出),未出型L6(主翼羽、覆主翼羽均未长出)。快慢羽性状属于伴性遗传,广泛应用于羽速的自别雌雄。纯合(以下简称“Ho”)慢羽公鸡(ZKZK)与杂合(以下简称“He”)慢羽公鸡(ZKZk)K基因的剂量效应不同,其羽毛生长存在差异,研究其羽毛生长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构建高效的自别雌雄体系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本研究首次基于慢羽6种亚型分类方法,探究了清远麻鸡M系纯合慢羽公鸡(QYM)与天农麻鸡商品代慢羽公鸡(TNM)主翼羽生长、覆主翼羽生长、尾羽生长、主翼羽成熟性能及体重增长6方面工作,其结果如下:1、观测0-42日龄QYM与TNM各亚型主翼羽生长。结果表明,生长速度符合:L1>L2>L3>L4>L5>L6。QYM与TNM各亚型主翼羽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3周龄和2-4周龄。主翼羽绝对生长曲线呈钟状对称正态曲线,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抛物线形,均符合一般性状生长规律。2、观测0-42日龄QYM与TNM各亚型覆主翼羽生长。结果表明,1-2周龄未出型Ho L6最短,3-6周龄发生转置为最长的亚型。1-6日龄各亚型生长迅速,7日龄后迅速下降,21日龄后趋势平稳,L6生长高峰出现在2周龄。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抛物线形,符合一般生长规律;绝对生长曲线呈指数函数形式。3、以第3根和第4根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相对差值为代表进行快慢羽雌雄鉴别切实可行。慢羽亚型公鸡精确鉴定以出雏后24小时内最佳;QYM和TNM慢羽羽型精确鉴定时间分别为1-5日龄与1-3日龄。4、观测0-11周龄QYM与TNM各亚型尾羽生长。结果表明,生长速度符合:L1>L2>L3>L4>L5>L6。5、观测4-11周龄QYM和TNM慢羽各亚型公鸡主翼羽成熟数量、首次羽毛成熟的周龄及更换。结果表明,L1、L2和L3羽毛成熟性能最好,未出型L6较差,此现象与羽毛成熟速度有关。6、QYM与TNM公鸡主翼羽与体重生长相关程度优于尾羽。本研究从不同基因型方面探究了慢羽各亚型公鸡主翼羽、覆主翼羽和尾羽生长、主翼羽成熟性能及体重生长规律,提出了羽毛生长、羽毛成熟性能及体重增长优良的亚型,为清远麻鸡慢羽公鸡精准表型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邝金龙[9](2019)在《巢湖麻鸭M系肉用性能测定和IGF2BP1基因多态性及关联分析》文中提出巢湖麻鸭是我国地方遗传资源,为适应产业化饲养的发展,需要对其开展选育利用及生产性能分析。为探究巢湖麻鸭选育群的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测定巢湖麻鸭M系第3世代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和12周龄体重。应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数学模型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数学模拟;测定10周龄和12周龄公母鸭的屠宰性能;并分析IGF2BP1基因多态性对巢湖麻鸭M系生长和肉质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巢湖麻鸭M系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初生重在公母之间没有差别。从第4周开始,公鸭体重明显高于母鸭(P<0.05)。10周龄体重公鸭为1753.69±108.08g,母鸭为1614.69±116.28g。12周龄体重公鸭为1971.50±153.51g 母鸭为 1796.52±108.33g。利用 Logistic、Gompertz 和 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生长发育规律模拟,拟合度(R2)分别为0.983、0.993、0.996,拟合度最高为Von Bertalanffy模型(R2=0.996)。拐点体重分别为899.72、693.90、575.96。拐点周龄分别为4.40、3.46、2.94。用3种非线性模型对各个生长时间点的体重进行估计,比较模型拟合的理论体重和观测体重可以看出,Von Bertalanffy模型计算的各时间点的体重除初生重外都比较接近,因此认为Von Bertalanffy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2.IGF2BP1基因多态性分析利用PCR-SSCP技术在IGF2BP1基因第2内含子上发现了一段23bp的碱基缺失,位置为1442-1464,野生型为AA,突变型为AB。分析其群体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Hardy-Weinberg平衡χ2适应性。巢湖麻鸭AA型数量占公鸭的90.36%,占母鸭的84.86%,占群体的87.46%。AB型数量占公鸭的9.64%,占母鸭的15.14%,占群体的12.54%。AA型数量远远高于AB型。等位基因A的频率占群体的93.73%,也远远高于等位基因B的频率。群体中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11,为低度多态,杂合度为0.1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0.22。χ2检验结果表明群体在此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公母群体AA型平均体重均高于AB型,但不同基因型之间体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10周龄时,公鸭AA型半净膛率显着高于AB型(P<0.05),母鸭AB型肝脏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着高于AA型(P<0.05)。12周龄时,母鸭AA型肝脏重显着高于AB型(P<0.05),其他指标无显着性差异。公鸭屠宰性能不同基因型无显着性差异。对不同基因型巢湖麻鸭M系肌肉品质进行分析。10周龄时,公鸭胸肌AB型干物质含量、干肉中IMF含量、鲜肉中IMF含量显着高于AA型(P<0.05)。公鸭腿肌AA型蒸煮损失、红度(a)、干物质含量、干肉中IMF含量、鲜肉中IMF含量均显着高于AB型(P<0.05)。说明该位点多态对公鸭胸肌、腿肌中IMF的含量影响相反。母鸭不同基因型之间肉质性状无显着性差异。12周龄时,公鸭胸肌AB型剪切力、黄度(b)、鲜肉中IMF含量均显着高于AA型(P<0.05)。公鸭腿肌AA型红度(a)显着高于AB型(P<0.05)。母鸭胸肌AB型鲜肉中IMF含量显着高于AA型(P<0.05)。母鸭腿肌AA型亮度(L)显着高于AB型(P<0.05),AB型鲜肉中IMF含量显着高于 AA 型(P<0.05)。综上所述,巢湖麻鸭M系第3世代生长发育规律呈不规则“S”型,生长曲线模型以Von Bertalanfffy模型最优。在IGF2BP1基因上检测到的缺失突变对体重无显着影响,对屠宰率和肝脏重、心重影响比较大,对公鸭肌肉中IMF含量影响较大。
谢文燕[10](2019)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黄羽肉鸡是我国特有家禽品种,羽毛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其重要的商品性状,决定其销售价格。然而,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约有15%的黄羽肉鸡出现羽毛发育迟缓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羽现象,降低了其活体外观及屠体品质,但其原因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研究了黄羽肉鸡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胚胎期毛囊形态发生过程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并基于鸡胚胎模型,探究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Dickkopf-1(DKK1)对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旨在为阐明黄羽肉鸡羽毛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论文分为3个部分,具体为:试验1:旨在探究黄羽肉鸡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分别在黄羽肉鸡胚胎期E8(Embryonic day,胚龄)、9、10、11、12、13、15、17、19、DOH(Day of hatching,出壳当天)及出壳后D7(Day,日龄)、14、21、35、49、63、77、91、105和119,每个时间点选取20枚鸡胚(或20只鸡)采集不同羽区羽毛样品,测定羽毛质量和长度,并采用Logistic、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曲线模型对羽毛质量和羽毛长度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试验2:研究了黄羽肉鸡胚胎期羽毛毛囊形态发生过程及在此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分别在胚胎期E7(第7胚龄)、8、9、10、11、12、13、15、17、19及DOH每个时间点选取12枚鸡胚,采集其背部皮肤组织样品。采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观察毛囊形态发生过程,并测定毛囊密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背部皮肤毛囊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试验3:探究了胚蛋注射DKK1对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将质量均一的120枚受精蛋(9胚龄),随机分为4个处理,处理1不注射任何溶液(CON组),处理2注射100μL/枚的PBS(PBS对照组),处理3注射100μL/枚含600 ng DKK1的溶液(600 ng DKK1组),处理4注射100μL/枚含1,200 ng DKK1的溶液(1,200 ng DKK1组)。出壳当天统计出雏率,并收集DOH羽毛样品测定羽毛质量;采集皮肤组织样品,H&E染色观察毛囊发育情况,并测量毛囊密度与毛囊直径,同时测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表明:(1)黄羽肉鸡在胚胎期E10羽毛开始生长,E13~E17羽毛生长速度较快,E17~DOH羽毛生长速度变慢;与Logistic和Bertalanffy生长曲线模型相比,Gompertz曲线(Y=798.48e-203431.24exp(-0.87t),R2=0.997,Y为羽毛质量表达式,e为常数,t为胚龄)最适合拟合胚胎期全身羽毛生长。黄羽肉鸡出壳后,羽毛从DOH~D14生长缓慢,从D21~D91快速生长,D91后生长速度较慢。三个曲线模型均能较好拟合黄羽肉鸡生长全期全身羽毛生长情况(R2>0.970),且以Bertalanffy模型Y=116.88×(1-0.86e-0.02t)3为最优拟合模型,拟合度最高及残差平方和最小(R2=0.987,RSS=101.760)。(2)从E7~E9黄羽肉鸡背部皮肤突起逐渐增加,E9羽芽开始形成,E10~E11背部羽芽逐渐伸长,E12~E13表皮细胞聚集并内陷形成毛囊壁,E15毛囊形态发生基本完成;E12出现初级毛囊,E15出现次级毛囊;初级毛囊密度在E12~E15逐渐增加,之后逐渐下降,次级毛囊密度在E15~DOH逐渐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β-catenin蛋白质在E8时表达量较低,E9~E12时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E13~DOH表达量逐渐回落(P<0.05);其下游TCF4、Cyclin D1和c-Myc蛋白质表达量与β-catenin趋势一致。β-catenin蛋白质免疫荧光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一致。(3)与CON和PBS组相比,胚蛋注射DKK1对黄羽肉鸡孵化率和出壳重无显着影响(P>0.05),但会显着降低全身及腹部、颈部、翅部、头部和腿部等羽区羽毛的相对质量(P<0.05);与CON和PBS组相比,胚蛋注射600 ng/枚和1,200 ng/枚DKK1均会显着降低毛囊密度和毛囊直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DKK1显着下调皮肤毛囊组织中β-catenin及其下游TCF4、Cyclin D1和c-Myc蛋白质的表达(P<0.05),β-catenin免疫荧光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相一致。结论:(1)黄羽肉鸡羽毛在胚胎期和生长期均呈现缓慢-快速-缓慢的生长趋势,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分别适合模拟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的生长发育过程。(2)毛囊在E7~E15逐渐形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在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表达量显着上调。(3)胚蛋注射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显着抑制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直接参与黄羽肉鸡的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
二、鹅羽绒生长发育与周龄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鹅羽绒生长发育与周龄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子鹅羽毛的生长与脱换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羽毛的发生、生长和成熟 |
1.1 羽毛的发生 |
1.2 羽毛的生长 |
1.3 羽毛的成熟与换羽 |
2 影响羽毛生长的因素 |
2.1 饲料营养因素 |
2.1.1 饲料蛋白质的影响 |
2.1.2 饲料脂肪的影响 |
2.1.3 饲料中维生素的影响 |
2.1.4 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影响 |
2.1.5 其他营养因素的影响 |
2.2 遗传因素 |
2.3 环境和管理因素 |
2.4 内分泌对羽毛发育的影响 |
2.4.1 甲状腺功能和羽毛生长的关系 |
2.4.2 雌激素对羽毛发育的影响 |
3 子鹅羽毛脱换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
3.1 为育雏温度调整提供依据 |
3.2 为子鹅饲料配制提供依据 |
3.3 为子鹅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
3.4 为确定子鹅出栏时间提供依据 |
(3)鹅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鹅的营养需要研究 |
(一)能量、粗蛋白质需求 |
(二)氨基酸需求 |
(三)粗纤维需求 |
(四)钙磷需求 |
(五)维生素需要 |
二、展望 |
(4)不同起源白鹅绒用性能测定及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饲养管理 |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4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起源白鹅体重和体尺分析 |
2.2 不同起源白鹅羽绒品质分析 |
2.3 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 |
3 讨论 |
4 结论 |
(5)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见缩写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扬州鹅的由来及发展 |
1.2.1 扬州鹅的由来 |
1.2.2 扬州鹅的特点 |
1.2.3 扬州鹅的发展现状 |
1.2.4 扬州鹅产业发展问题 |
1.3 STR的DNA标记 |
1.3.1 STR DNA由来及结构 |
1.3.2 STR多态性形成的机制 |
1.3.3 STR标记技术的优点与缺陷 |
1.4 微卫星标记应用进展 |
1.4.1 各领域微卫星的研究进展 |
1.5 鹅的STR应用研究进展 |
1.6 禽类羽色的研究现状 |
1.6.1 羽色的形成与作用 |
1.7 禽类羽色主要的研究方向 |
1.7.1 禽类羽色形成相关基因研究 |
1.7.2 禽类羽色形成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研究 |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 |
2.1 材料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常规引物的筛选 |
2.1.4 普通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2.1.5 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 |
2.1.6 扬州鹅YA与Yc品系杂交组群与饲养管理 |
2.1.7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
2.1.8 杂种优势率计算 |
2.1.9 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PCR扩增产物检测与毛细管电泳检测 |
2.2.2 微卫星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 |
2.2.3 扬州鹅3个品系的遗传变异 |
2.2.4 扬州鹅Y_A、Y_C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杂种优势 |
2.3 讨论 |
2.3.1 PCR反应体系的选择 |
2.3.2 PCR产物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
2.3.3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
2.3.4 扬州鹅C品系的杂种优势验证 |
第3章 扬州鹅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组建试验鹅群 |
3.1.2 仔鹅的试验与管理 |
3.1.3 主要仪器与材料 |
3.1.4 羽色观察与记录 |
3.1.5 体重测定 |
3.1.6 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黄绒羽型(白羽)与花斑型杂交后代羽色分离 |
3.2.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羽色变化规律 |
3.2.3 不同羽色表型对0~10周龄的体重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黄绒羽型(白羽)与花斑型杂交后代羽色分离 |
3.3.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羽色变化规律 |
3.3.3 不同羽色表型对0~10周龄的体重的影响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6)单色光调控扬州鹅生长、肉品质及生长轴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1.我国肉鹅的养殖现状及特性 |
1.1 我国肉鹅养殖现状 |
1.2 鹅的生物学特性 |
2.影响肉鹅生长性能的生理因子 |
2.1 下丘脑-垂体-生长轴(Growth hormone-somatomedins Axis) |
2.1.1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抑素(SS)对生长的影响 |
2.1.2 生长激素(GH)对生长的影响 |
2.1.3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的影响 |
2.2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生长的调节 |
3.光照对禽类生长的影响 |
3.1 禽类接收光的作用机制 |
3.2 光照时间对禽类的影响 |
3.3 光照强度对禽类的影响 |
3.4 光源对禽类的影响 |
3.5 光色(波长)对禽类的影响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色光对扬州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单色光对扬州鹅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2.3 HE染色与肌纤维面积分析结果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1 单色光对扬州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单色光对扬州鹅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3.3 单色光对扬州鹅胸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
3.4 单色光对扬州鹅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消化生理和机体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酵母培养物 |
1.1.1 酵母培养物的概念 |
1.1.2 酵母培养物的成分 |
1.1.3 酵母培养物作用机理 |
1.1.4 酵母培养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2 鹅业发展概况 |
1.2.1 世界鹅养殖现状 |
1.2.2 我国鹅养殖现状 |
1.2.3 四川白鹅养殖现状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日粮添加酵母培养物的经济效益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及试验日粮 |
3.1.2 饲养管理 |
3.1.3 经济效益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酵母培养物的部分预算分析 |
3.2.2 酵母培养物的边际效益分析及其敏感系数 |
3.3 讨论 |
3.3.1 酵母培养物的部分预算分析 |
3.3.2 酵母培养物的边际效益分析及其敏感系数 |
3.4 小结 |
第4章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及试验日粮 |
4.1.2 饲养管理 |
4.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血清生化的影响 |
4.2.3 酵母培养物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3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抗氧化酶和肉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设计及试验日粮 |
5.1.2 饲养管理 |
5.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5.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抗氧化酶的影响 |
5.2.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肉品质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抗氧化酶的影响 |
5.3.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肉品质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消化生理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设计及试验日粮 |
6.1.2 饲养管理 |
6.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6.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6.1.5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
6.2.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消化器官的影响 |
6.2.3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消化酶的影响 |
6.2.4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肠道形态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
6.3.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消化器官的影响 |
6.3.3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消化酶的影响 |
6.3.4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肠道形态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7章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机体免疫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设计及试验日粮 |
7.1.2 饲养管理 |
7.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7.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7.1.5 数据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免疫器官的影响 |
7.2.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免疫因子的影响 |
7.3 讨论 |
7.3.1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免疫器官的影响 |
7.3.2 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免疫因子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麻公鸡慢羽亚型的羽毛发育与体重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羽速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 |
1.2 羽速研究进展 |
1.2.1 羽速分型标准 |
1.2.2 慢羽亚型数量分布 |
1.2.3 羽速与羽毛生长发育 |
1.2.4 羽速与羽毛成熟度 |
1.2.5 羽速与体重增长 |
1.3 羽速基因研究进展 |
1.4 清远麻鸡选育概况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二章 麻鸡慢羽不同亚型公鸡羽毛生长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饲养管理 |
2.1.3 测定内容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1-7 日龄慢羽公鸡翼羽生长曲线研究 |
2.2.2 1-7 日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差值分析 |
2.2.3 1-6 周龄慢羽公鸡翼羽生长曲线研究 |
2.2.4 1-6 周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差值分析 |
2.2.5 麻鸡慢羽公鸡尾羽生长曲线研究 |
2.3 讨论 |
2.3.1 慢羽公鸡主翼羽生长 |
2.3.2 慢羽公鸡覆主翼羽生长 |
2.3.3 慢羽公鸡翼羽差值 |
2.3.4 慢羽公鸡尾羽生长 |
2.4 小结 |
第三章 清远麻鸡慢羽公鸡不同亚型通管性能的分析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饲养管理 |
3.1.3 测定内容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慢羽公鸡主翼羽通管数研究 |
3.2.2 慢羽公鸡主翼羽首次通管周龄 |
3.2.3 慢羽公鸡主翼羽更换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慢羽公鸡早期体重生长相关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饲养管理 |
4.1.3 测定内容 |
4.1.4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慢羽公鸡各亚型累积生长 |
4.2.2 慢羽公鸡各亚型绝对生长 |
4.2.3 慢羽公鸡各亚型相对生长 |
4.2.4 慢羽公鸡体重、PF4 和TF生长相关研究 |
4.3 讨论 |
4.3.1 慢羽公鸡各亚型体重生长 |
4.3.2 慢羽公鸡体重与PF4 和TF生长相关性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9)巢湖麻鸭M系肉用性能测定和IGF2BP1基因多态性及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地方鸭品种资源及生产现状 |
1.1 我国肉鸭产业 |
1.1.1 地方鸭品种类型及特点 |
1.1.2 我国鸭品种遗传标记与选育研究进展 |
2 生长曲线模拟概述 |
2.1 生长曲线概述 |
2.2 生长曲线模型及应用 |
3 IGF2BP1基因概述 |
3.1 IGF2BP1基因的发现及生物学功能 |
3.2 IGF2BP1基因的研究进展 |
4 基因多态性 |
4.1 基因多态性的种类 |
4.2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应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体重测定 |
1.2.2 屠宰指标测定 |
1.2.3 肌肉品质测定 |
1.2.4 DNA提取 |
1.3 基因多态性分析 |
1.3.1 引物设计 |
1.3.2 PCR-SSCP检测 |
1.3.3 PCR产物纯化及克隆测序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巢湖麻鸭M系生产性能 |
2.1.1 巢湖麻鸭M系体重分析 |
2.1.2 巢湖麻鸭M系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
2.1.3 巢湖麻鸭M系屠宰性能分析 |
2.1.4 巢湖麻鸭M系肉质性能分析 |
2.2 IGF2BP1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 |
2.2.1 PCR扩增及基因分型结果 |
2.2.2 IGF2BP1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分析 |
2.2.3 克隆测序结果分析 |
2.2.4 基因型与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关联分析 |
2.2.5 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3 讨论 |
3.1 巢湖麻鸭M系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
3.2 IGF2BP1基因多态性分析 |
3.3 IGF2BP1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关联分析 |
3.4 IGF2BP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家禽羽毛生长发育过程 |
1.2 调控羽毛生长发育的机制 |
1.3 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KK1 调控羽毛毛囊发育的可能机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设备与试剂耗材 |
2.2 黄羽肉鸡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孵化和饲养管理 |
2.2.4 样品采集 |
2.2.5 模型表达式与数据统计分析 |
2.3 黄羽肉鸡胚胎期羽毛毛囊发育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规律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3.3 孵化管理 |
2.3.4 样品采集 |
2.3.5 石蜡包埋及组织切片的制作 |
2.3.6 H&E染色 |
2.3.7 免疫荧光 |
2.3.8 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 |
2.3.9 皮肤毛囊发育切片的观察 |
2.4 胚蛋注射DKK1对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影响 |
2.4.1 试验材料 |
2.4.2 种蛋孵化 |
2.4.3 试验设计 |
2.4.4 胚蛋注射流程 |
2.4.5 样品采集 |
2.4.6 皮肤毛囊形态学观察 |
2.4.7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黄羽肉鸡胚胎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3.1.1 黄羽肉鸡胚胎期全身羽毛发育规律及模型拟合 |
3.1.2 黄羽肉鸡胚胎期腹部羽毛质量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1.3 黄羽肉鸡胚胎期腹部羽毛长度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1.4 黄羽肉鸡胚胎期胸部羽毛质量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1.5 黄羽肉鸡胚胎期胸部羽毛长度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2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3.2.1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全身羽毛发育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2.2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腹部羽毛质量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2.3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腹部羽毛长度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2.4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胸部羽毛质量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2.5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胸部羽毛长度变化规律及模型拟合分析 |
3.3 黄羽肉鸡胚胎期毛囊发育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规律 |
3.3.1 黄羽肉鸡胚胎期毛囊形成过程 |
3.3.2 胚胎期不同胚龄黄羽肉鸡的毛囊密度变化 |
3.3.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黄羽肉鸡胚胎期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3.4 胚蛋注射DKK1对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影响 |
3.4.1 胚蛋注射DKK1不影响黄羽肉鸡出壳胚体重和孵化率 |
3.4.2 胚蛋注射DKK1显着降低黄羽肉鸡羽毛相对质量 |
3.4.3 胚蛋注射 DKK1 抑制黄羽肉鸡的毛囊发育 |
3.4.4 胚蛋注射DKK1 抑制黄羽肉鸡皮肤毛囊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 |
4 讨论 |
4.1 黄羽肉鸡胚胎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 |
4.2 黄羽肉鸡生长全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 |
4.3 黄羽肉鸡胚胎期毛囊发育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 |
4.3.1 黄羽肉鸡胚胎期毛囊形成过程 |
4.3.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黄羽肉鸡胚胎毛囊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4.4 胚蛋注射 DKK1 显着抑制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 |
5 结论 |
6 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活动 |
四、鹅羽绒生长发育与周龄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伊犁鹅及其杂交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参数及肠道发育的比较研究[D]. 赵敏学.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子鹅羽毛的生长与脱换规律探讨[J]. 黄炎坤,徐思源,李杨,杨朋坤,刘健,范佳英,韩占兵. 家畜生态学报, 2021(04)
- [3]鹅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J]. 周静鹏,陈志,杨章平. 河南农业, 2020(24)
- [4]不同起源白鹅绒用性能测定及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J]. 王惠影,刘毅,李光全,龚绍明,何大乾. 中国家禽, 2020(07)
- [5]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D]. 李典辉. 扬州大学, 2020
- [6]单色光调控扬州鹅生长、肉品质及生长轴基因表达研究[D]. 李瀚清.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7]酵母培养物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消化生理和机体免疫的影响[D]. 熊子标. 西南大学, 2020(01)
- [8]麻公鸡慢羽亚型的羽毛发育与体重性能的研究[D]. 李庆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9]巢湖麻鸭M系肉用性能测定和IGF2BP1基因多态性及关联分析[D]. 邝金龙.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10]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机制研究[D]. 谢文燕. 华南农业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