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现象学的“废话”笔记

论语言现象学的“废话”笔记

一、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论文文献综述)

艾云[1](2017)在《是掌灯、听雪、守夜,还是穿过门的无常——记萌萌》文中指出一、珞珈山初识1989年深秋的一天第一次见到萌萌。在武汉,在珞珈山,听张志扬《上帝何以成为存在》的讲座。萌萌正值华年,光彩照人。她被人簇拥着走进会场。我倒抽了一口气,惊诧如此粗粝俗常存在,竟有生得如此灵毓之女子。她皮肤皙白像大理石那样,有轮廓分明的下颌,不属于小小的瓜子脸,而是正大仙容的那种端宁。她身段

方婷[2](2015)在《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意象问题都作为中西诗歌的中心问题被反复探讨,而汉语新诗自然意象的专题研究却较为少见。随着自然主题在当代文学中的进一步诗学化,当代诗歌批评和研究也对此给予了相应的关注。但一般对自然主题的探讨都依托于生态文学理论之下,倾向于从社会学、伦理学和人类学的背景展开思考与分析,并不能充分面对诗歌内部的诗学问题、技艺问题和现代意识,缺乏深入的文本细读。本论文将自然意象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基本视点,以文史互证、比较研究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方法,通过对1949年以后汉语新诗中涉及自然意象的诸多诗歌进行文本梳理和阐释,考察当代诗歌自然意象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语境下的衍变轨迹,进而反思当代诗歌在面临共同的自然主题时,生发出怎样的诗学变化与新的传统。自然意象作为本论文的中心概念,有其产生的诗学根基和思想渊源,且意象作为诗歌理论的重要范畴经历了由古典玄学思想向西方意象诗学回流的过程。讨论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的问题,不仅在于当代诗人如何描写自然,更重要的是诗人借由自然形象传达了怎样的幽微之意,且同一时期不同诗人在处理同一自然意象时形成了怎样的差异和文化选择,自然意象裹挟着的现代经验和意识的发生,以及对古典山水传统的重新认识。对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的意识形态思维、抒情方式、语言修辞、现代感知和批判意识等问题的探讨,也成为本文的行文线索。基于此,本论文根据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中心诗学问题的转移,以文本为依据分别从意识形态隐喻、伦理象征、诗艺变奏和风景诗学四个方面对自然意象的衍变进行考察,理解其间的缘由与得失。第一章以1949至1976年诗歌自然意象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对这一时期的主流政治写作和潜在写作中自然意象的意识形态隐喻作了分类探析。主流自然意象主要显现为意识形态隐喻的政治与国家属性,而潜在写作中自然意象主要凸显为苦难境遇的象征和怀疑、抗争精神。尤其牛汉和穆旦的诗歌,在诗歌勇气和批判意识上具有先觉意识。第二章围绕80年代前期的诗歌,尤其是“今天派”诗人笔下的自然意象进行史料分析和文本考察,发现“今天派”诗人倡导的人道主义诗歌精神主要是以诗歌中“自然与人”的主题回归为切入口,将自然与民主问题进行捆绑,自然意象主要显现为伦理维度的重建、意象的人格化象征和抒情主体分化的特点,其中顾城晚期诗歌和多多诗歌在自然意象知觉化和技艺创造上作了主动变革。第三章以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诗歌流派中的自然意象为考察视点,着重从语言策略和诗歌技艺角度对口语诗、新乡土诗和西部诗的自然意象进行了深入的细读分析。这三个诗歌流派的代表性在于,它们包含着自然语象、传统乡愁、田园记忆、地方经验等与自然密切相关的主题在当代诗歌中现代转型的问题。其中吕德安、韩东、海子、昌耀、沈苇等人的写作为这种转型提供了可能的思考。第四章将“风景”作为新的认识装置对新世纪至今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的现代感知和批判意识进行探讨。这一章既是对全文视野的拓展,也是文体上的进一步创造。笔者以雷平阳、杨键、高春林、陈先发诗歌为例探讨了具有忧患意识和挽歌色彩的自然意象情感向度的不同,以孙文波、桑克、泉子诗歌为例分析了具有观看和语言反省意识的自然意象文化向度的区分,以哑石、雷武铃、蒋浩、李森的诗歌为例将具有纯粹风景感知倾向的自然意象作了进一步设想。总之,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衍变中隐现着一条逐步破除政治意识形态隐喻,确立自然与人的现代关系和现代意识的线索。自然意象内蕴的流转植根于密压之下政治批判意识的形成,人道主义诗歌精神的重启,古典山水精神的反思,以及现代风景感知的确立。它不仅关乎诗歌中的自然主题,也关涉到诗歌的抒情主体、语言策略、认识装置等多个方面。其中不少文本,尤其是80年代以后的诗歌,以自觉的诗学实践为汉语新诗注入了新的诗歌元素和视野,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和启发意义。

刘丁汉[3](2004)在《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文中研究表明0.题解与摘录一篇学术论文(或札记)不是一篇废话。当然,并非说它不可能是,而是说它不可以是。按照"规矩",一篇学术文章总得说点"什么",而废话的意思,若望文生义,就是没有"什么",说了等于白说。

刘丁汉[4](2004)在《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文中研究指明0.题解与摘录一篇学术论文(或札记)不是一篇废话。当然,并非说它不可能是,而是说它不可以是。按照"规矩",一篇学术文章总得说点"什么",而废话的意思,若望文生义,就是没有"什么",说了等于白说。

张大为[5](2002)在《存在与语言 ——元诗学或语言现象学诗学导论》文中提出《存在与语言——元诗学或语言现象学诗学导论》这篇论文的结论是:诗作为后现代主义意义空场中的元意义的灵光,是对于存在与语言之间的某种元始性的意义机制和意义关系的仪式性保存与戏剧化启示。在这里我们是把隐喻—象征和转喻—寓言当作两种根本性的意义机制来看待的:前者是形而上学中的根本性的意义机制,后者涉及诗性存在、诗性文化中的意义机制。转喻—寓言在这里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诗学范畴“兴”,当然,就其作为一种元始性的意义生产方式和意义机制而言,它早已超出了诗学范畴,在华夏文明的各个方面大面积插撒,并由此决定中国古代的诗性哲学和诗性文化特征。 按照这个诗的定义,诗学这时便是元语言学和元意义学,也即元诗学。海德格尔最接近又最远离了此种意义上的元诗学,海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偏离了现象学的就基本理论路径,把诗当成了实体性的意义之源——如此的设定对现象学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语言现象学是沿着与海德格尔垂直交叉的方向对于胡塞尔的纯粹意识现象学的语言学转换和语言哲学的再现象学化。就中国古典诗学中语言对于物象、现象的呈现方式而言,就语言现象学诗学因为某种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意义上的必然性而切近中国古代诗性哲学与诗性文化的关键点而言,从意识现象学到语言现象学的转换似乎倒不是一种悬空的、纯逻辑的生硬推演,语言现象学这个提法似乎有一点现实指向的意义。 语言现象学的视域意味着颠覆语言对于意义的外在性这一逻各斯的基本秩序。按照哈贝马斯所说的后形而上学的主旨,我们于是便来到后形而上学的理论场景中: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就是转喻一寓言可能性。这样,所谓的语言现象学诗学一方面与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文化研究相兼容,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哈贝马斯与维特根斯坦)沟通分析哲学传统。而所有这一切最终又在总体上与中国的诗性哲学和诗性文化机制重叠与融合在一起。 回到那个诗的定义,似乎诗所给出的只是种纯形式的东西。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将神性给予“纯形式”,就在于他没有看到纯形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把纯形式当作在场者米思考,就只能将其推上超世的神台。但如果从效果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可理喻的神性其实就是诗性。

二、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论文提纲范文)

(1)是掌灯、听雪、守夜,还是穿过门的无常——记萌萌(论文提纲范文)

一、珞珈山初识
二、神农架之游
三、自觉进行精神训练
四、山中篝火
五、大家都在说延宕
六、关于南迁
七、人有病, 天知否?
八、焦虑没有减轻
九、复活的灰烬
十、那精神团契的灵魂飘远了

(2)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汉语诗歌山水审美的形成
    二 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研究的重要概念
    三 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研究综述
第一章 自然意象的意识形态隐喻
    第一节 自然意象意识形态隐喻的政治与国家属性
    第二节 自然意象意识形态隐喻的变体
    第三节 自然意象意识形态隐喻的批判——以穆旦为个案的研究
第二章 自然意象的伦理象征与抒情主体的转向
    第一节 大写的“我”与自然主题的回归
    第二节 自然意象的人格化象征和“我”的圣化
    第三节 自然意象的知觉化与“我”的分离
第三章 当代诗歌流派与自然意象的诗艺变奏
    第一节 反意象与新语象:口语诗中的自然意象
    第二节 风土、乡愁与田园记忆:新乡土诗中的自然意象
    第三节 地方经验与自然风物:西部诗中的自然意象
第四章 现代风景诗学视域下的自然意象
    第一节 现代风景中的反风景
    第二节 风景挽歌与山水之患
    第三节 现代风景漫游者观看
    第四节 纯粹风景的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存在与语言 ——元诗学或语言现象学诗学导论(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走向元诗学的时代
    1. 辩证法与现象学
    2. 理解语言的两种向度
    3. 元语言学与元意义学
第一章: 诗学的元批判
    1. 形而上学:隐喻的神话
    2. 美学批判
    3. 语言的家园与语言的牢笼
    4. 法国式现象学与法国式思维批判
第二章: 语言现象学的视域
    1. 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意义机制与哲学化方式的转换
    2. 现象学的功绩
    3. 胡塞尔、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
    4. 转喻—寓言:诗学话语的意义建构方式与本体论的存在方式
第三章: 存在的诗性建构
    1. 老庄之“道”
    2. 语言对存在的诗性建构…
    3. “兴”:诗性存在与诗性文化的意义机制
    4. 诗意与现实
第四章: 元意义的灵光
    1. 理想国的秘密
    2. “诗性形而上学”
    3. 情感与形式:音乐的诱惑与音乐类比
    4. 纯诗的元意义光线
    5.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的诗化

四、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论文参考文献)

  • [1]是掌灯、听雪、守夜,还是穿过门的无常——记萌萌[J]. 艾云. 作家, 2017(01)
  • [2]中国当代诗歌自然意象研究[D]. 方婷. 云南大学, 2015(12)
  • [3]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J]. 刘丁汉. 国学论衡, 2004(00)
  • [4]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 刘丁汉. 《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 2004
  • [5]存在与语言 ——元诗学或语言现象学诗学导论[D]. 张大为. 首都师范大学, 2002(01)

标签:;  ;  ;  ;  

论语言现象学的“废话”笔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