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偶发前列腺癌(附9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蝶,王建军,徐向军,刘宁,马文亮,樊祥山,石群立,鲍炜,甘卫东[1](2021)在《偶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偶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膀胱癌根治术中96例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偶发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为16.6%(96/580)。年龄42~90岁,中位年龄为73岁;其中≤60岁6例(6.2%),> 60岁90例(93.8%)。肿瘤平均最大直径约3.5 cm(范围1.0~9.0 cm)。膀胱癌组织学类型:86例(89.6%)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7例伴鳞状分化,2例伴肉瘤样分化,4例伴腺样分化,1例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 7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膀胱腺癌,其中1例印戒细胞癌。前列腺癌的组织类型均为经典型前列腺腺泡癌。Gleason评分≤6分67例(69.8%),Gleason评分≥7分29例(30.2%)。具有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癌共32例(33.3%)。随访59例(61.5%),失访37例(18.2%)。平均随访时间28.7个月(1~95个月),42例(71.2%)生存,17例(28.8%)死亡(其中2例非癌症因素死亡)。余15例死亡病例中,5例有临床意义的和10例无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年龄> 60岁的膀胱癌患者中,偶发前列腺癌的概率高,规范化取材对其检出率影响较大,但具有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癌比例较低,因此偶发前列腺癌相较膀胱癌对预后影响较小。
周淑敏[2](2016)在《偶发与非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偶发与非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根据类型分为偶发前列腺癌组45例与非偶发前列腺癌组45例,进行组间的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直肠指诊前列腺大小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病理分级、分期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偶发前列腺癌具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低、病理分级和分期较低等病理学特点,其直肠指诊前列腺大小较非偶发前列腺癌的小,临床需充分取材以提高偶发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谭顺成[3](2014)在《膀胱癌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膀胱癌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的危险因素研究,为保留前列腺及精囊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开展寻找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开放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78例男性膀胱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根治术后的膀胱、前列腺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切片检查,前列腺标本病理切片采用每间隔5mm做多个冠状切面至前列腺尖部。通过对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后标本的病理研究,即患者的年龄、肿瘤的数目、分级、分期、大小、部位、肿瘤距膀胱颈口的最近距离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析上述危险因素与前列腺和精囊受侵犯的相关性。结果:78例膀胱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3±11.46岁,9例(11.5%)前列腺被膀胱癌侵犯,3例(3.85%)侵犯精囊,13例(16.7%)发现偶发前列腺腺癌。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危险因素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膀胱肿瘤部位、肿瘤距膀胱颈口的最近距离、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转移情况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多发肿瘤、肿瘤直径大于4cm、淋巴结阳性是膀胱肿瘤侵犯精囊的危险因素。13例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腺癌的患者的Gleason评分均小于7分,且仅在病理切片中发现微小或局灶区域的高分化前列腺腺癌,其危险因素为高龄和分期高的膀胱癌(P<0.05)。结论:1、肿瘤位于膀胱颈部或三角区、肿瘤距膀胱颈口的距离较近、高分级、T3期以上的肿瘤以及淋巴阳性是膀胱肿瘤侵犯前列腺的高危因素。2、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多发肿瘤、肿瘤直径大于4cm、淋巴结阳性是膀胱肿瘤侵犯精囊的危险因素。3、膀胱肿瘤患者的年龄及T2期以上的肿瘤是偶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4、为了保证手术后的效果,在实施保留前列腺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应进行严格筛选,可将年龄相对较小、肿瘤不位于膀胱颈部或三角区、距离膀胱颈口较远、肿瘤直径小于4cm、T2期以下的肿瘤、低分级和淋巴结阴性作为实施保留前列腺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适应证。
张斌,王志金[4](2008)在《前列腺偶发癌15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腺癌15例临床资料。病理确诊后15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其中9例术后行内分泌治疗。结果11例获得随访半年至9年,其中A1期9例,A2期2例,随访病例截至投稿时均存活,无前列腺癌转移或因此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预后较好,去势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杜拥军,顾沈阳,姚浩,王业华,顾晓,杨进,俞俊杰[5](2007)在《偶发性前列腺癌23例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提高偶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9月收治23例偶发性前列腺癌病例临床资料。病理报告前列腺腺癌18例,未分化癌5例。A1期16例,A2期7例。17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2例内分泌治疗。结果22例获随访9月至8年,A1期15例中11例无瘤存活,A2期7例中3例无瘤存活。结论偶发性前列腺癌预后与分期有关,应积极治疗,疗效满意。
庄泽平[6](2005)在《前列腺偶发癌1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而病理检出前列腺癌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术后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随访10个月至8年,1例失访,2例于术后21个月、32个月死于广泛转移,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2例无瘤生存。结论:对前列腺偶发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李庆科,伏伟,英玉林[7](2004)在《偶发前列腺癌12例》文中认为
井汉国,闫会秋,霍立志,石汝骥,程镇[8](2004)在《偶发前列腺癌(附15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16例诊断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切除 ,标本中检出前列腺癌 15例 ,总检出率 4 .7%。 14例行睾丸以切除 ,其中 10例服用抗雄激素药物 ,另 1例单纯服用抗雄激素药物 ,未切除睾丸。结果 :15例均获随访 ,时间 0 .5 a~ 7a。 2例死于肿瘤转移 ,1例死于心肌梗死 ,2例带瘤生存 ,10例无瘤生存。结论 :偶发前列腺癌诊断后应行双睾丸切除并给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雷相明,张布明,王朝生[9](2002)在《10例偶发前列腺癌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曹旭,闻霞[10](2001)在《偶发前列腺癌(附9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二、偶发前列腺癌(附9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偶发前列腺癌(附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偶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标本取材 |
1.3 诊断标准 |
1.4 免疫组化染色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病理特征 |
2.3 免疫表型 |
2.4 随访 |
3 讨论 |
(3)膀胱癌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偶发性前列腺癌23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6)前列腺偶发癌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10例偶发前列腺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偶发前列腺癌的诊断 |
3.2 偶发前列腺癌的治疗与预后 |
四、偶发前列腺癌(附9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偶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 周晓蝶,王建军,徐向军,刘宁,马文亮,樊祥山,石群立,鲍炜,甘卫东.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1(02)
- [2]偶发与非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周淑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21)
- [3]膀胱癌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的危险因素研究[D]. 谭顺成.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4]前列腺偶发癌15例报告[J]. 张斌,王志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06)
- [5]偶发性前列腺癌23例诊治分析[J]. 杜拥军,顾沈阳,姚浩,王业华,顾晓,杨进,俞俊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7(06)
- [6]前列腺偶发癌18例分析[J]. 庄泽平. 华夏医学, 2005(03)
- [7]偶发前列腺癌12例[J]. 李庆科,伏伟,英玉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04(07)
- [8]偶发前列腺癌(附15例报告)[J]. 井汉国,闫会秋,霍立志,石汝骥,程镇. 临床医药实践, 2004(03)
- [9]10例偶发前列腺癌报告[J]. 雷相明,张布明,王朝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02(04)
- [10]偶发前列腺癌(附9例报告)[J]. 曹旭,闻霞. 中国厂矿医学, 2001(06)
标签:肿瘤论文; 前列腺癌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前列腺肿瘤论文; 病理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