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轻型飞机的安全飞行(论文文献综述)
朱君,杜颖慧,黄彦,陶威[1](2016)在《浅谈初级类及轻型运动飞机适航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初级类和限用类航空器中的固定翼飞机的适航法规概念,分析了对其相关的适航审定政策及适航修订过程,比较了两者技术上的差异性和进口审定方面的适航管理要求。
代桂成,祖力军[2](2013)在《超轻型飞机性能指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航空工业对小型通用飞机的设计及研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超轻型飞机性能指标制定方面缺少相关的资料和可借鉴的成熟经验。本文从超轻型飞机的飞行使用和飞行特点出发,参考了国内外多个超轻型飞机适航标准,提出了飞机失速速度要求、机动过载包线限制、水平转弯特性、爬升特性、起飞着陆特性5个方面性能要求。另外文中还给出了多款小型通用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最大航时及航程特性,为相关工作提供设计参考。
刘福佳[3](2014)在《超轻型飞机概念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超轻型飞机的概念设计,不仅能够给出超轻型飞机性能参数的取值范围及经验公式,而且还能为从事超轻型飞机设计的人员提供最佳的设计点,良好的外形布局和合理的结构形式,从而使设计人员可更快、更高效地完成飞机设计任务,间接地缩短了飞机研制时间以及降低了研制成本。本文以超轻型飞机的适航为基础,对超轻型飞机的性能参数和总体布局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外现有超轻型飞机进行资料收集,根据这些数据掌握现有超轻型飞机的布局形式、基本结构形式、当前市场需求以及性能参数,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得到主要性能参数与翼载荷和功率载荷的关系,进而得到新型飞机的最佳设计参数要求及最优的布局形式。其次,根据这种布局形式对新型飞机的构型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机翼外形设计、机身外形设计、尾翼外形设计、起落架的布局设计等。为了验证这种布局的合理性,即飞机的静稳定性,以及为后面的结构设计做准备,采用国外轻型飞机重量估算公式,得到新型飞机的重量分配以及重心位置,根据重心位置与新型飞机焦点的比较结果,得到新型飞机的布局设计是合理的结论。最后,对新型飞机的结构进行简单设计,考虑到飞机的简洁性和廉价性,结构以铝管为主的桁架形式。本文的最终给出了新型飞机的三视图以及主要的总体参数。
焦石[4](2014)在《超轻型飞机机械式操纵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飞机操纵系统是用来传递飞行员的操纵指令,使飞机各操纵面按指令的规律偏转,产生气动操纵力和力矩,实现各种飞行姿态的稳定控制。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飞机机械式操纵系统在传统上又分为软式、硬式和混合式三种,而近年来伴随着通用航空的兴起,以推拉索为主要传动部件的机械式操纵系统在轻型/超轻型飞机又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具体新型超轻型飞机的操纵系统设计,总结并提出了一套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计算并确定了该机操纵系统各舵面的摇臂半径,求出了该机的杆长及杆位移等几何参数,并算出了该机操纵系统各线路的传动系数及驾驶员操纵力;设计了具有三个档位功能的旋转式襟翼操纵机构;并且结合该机在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在同类机型操纵系统的设计制造时需要遵守的几点原则和值得注意的经验教训。通过该机操纵系统地面试验,验证了该机操纵系统设计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误差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对该机的几点修改意见。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该新型超轻型飞机机械式操纵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并以此设计了该机的操纵系统;本文提出的针对包括“QW1”型飞机在内的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地面试验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包括试验环境、试验设备、测量的参数,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现场的人员组织等环节的探讨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远强[5](2014)在《超轻型飞机气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轻型飞机是指由单人驾驶、仅用于娱乐或体育活动、不需要任何适航证的空中飞行器。研制安全、廉价、构造简单、易飞行的超轻型飞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前卫1”是由研究生自主设计研制并协助生产的超轻型飞机。不仅为我国飞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利、安全、廉价的平台,而且还推动了我国通用航空群众性飞行活动,促进我国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超轻型飞机的气动设计在飞机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乎飞机的性能优劣。本文立足于大量的相似机型的调查研究,对“前卫1”超轻型飞机进行了基本技术要求的制定,确定了气动布局方案,对飞机主要部件进行气动力设计及参数选择,其中包括机翼、尾翼、副翼以及襟翼的设计。利用涡格法(VLM)对飞机机翼载荷进行计算分析,使用片条理论对螺旋桨进行了设计以及效率计算,对各操纵面进行了铰链力矩系数的计算。对飞机性能进行了基本的估算。
吴大卫[6](2012)在《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巡览》文中指出除了海事和海洋防务,水陆两栖飞机,尤其是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与老百姓最为亲近。在私人飞机盛行和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由于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以及充满奇特美感的外形普遍受到人们欢迎。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基本设计原理与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并无过多差别,但是由于其"超轻型"的特质,从而具备很多特殊的设计特点,这也将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内容。
杨伟民,崔阳[7](2009)在《时尚摄影师和他的自制飞机》文中指出我只是一个稍微有点梦想的普通人,造飞机并非像有些人形容的那样神秘,那样的不安全,那样高不可攀。只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制作,一个普通人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飞行梦想。
钟勇,丁晓波[8](2008)在《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以超轻型飞机为平台的数码遥感系统,利用4K×5K面阵CCD相机获取汶川大地震受灾区域低空大比例尺真彩色数字航空影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优势,可以弥补传统航空摄影技术的薄弱环节,对机场和天气条件的依赖性小,并有方便计算机管理、处理快速、低成本的特点,是低空小面积区域、应急测绘服务与保障的重要技术手段。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受灾小城镇、村庄的影像快速获取,主要承担面向灾情调查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和灾后重建1∶2000测图,成果质量良好,分辨率高,影像信息丰富,对灾情的判读更精确细致,可以查看到房屋倒塌,乃至砖瓦受损、桥梁损毁、道路坑陷等细节,同时也对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有清晰表现,可以满足灾害以及日常测绘需要。
李英成[9](2008)在《低空数码遥感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中测新图公司自主研发集成的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小型载人直升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和无人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组成、应用情况,分析了三套系统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展望了这三套低空遥感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
黄树年[10](2007)在《走近“空中巡逻兵”》文中指出 作为一个老飞行员,从事飞行活动近半个世纪,飞过的机型已记不太清楚了,空中航迹遍及全国各地,飞行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有飞行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今年四月初,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受温州乐清飞行总会会长许伟杰的邀请,来到了美丽的建德千岛湖机场。这是一个新建的通用航空机场,座落在杭州千岛湖东南约10千米处,与千岛湖风景区有一山之隔。机场顺山脚而建,修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水泥跑道。跑道长500米、
二、超轻型飞机的安全飞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轻型飞机的安全飞行(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初级类及轻型运动飞机适航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初级类和轻型运动飞机的法规性定义 |
1.1 初级类航空器法规性定义 |
1.2 轻型运动航空器法规性定义 |
1.3 初级类和轻型运动飞机的关系 |
2 初级类和轻型运动航空器的适航修订 |
2.1 FAA关于初级类航空器适航规章的修订 |
2.2 欧美适航当局关于轻型运动飞机的适航修订 |
2.3 我国民航当局关于初级类和轻型运动航空器器的适航修订 |
3 初级类和轻型运动飞机的差异性比较 |
4 进口初级类和轻型运动飞机适航说明 |
4.1 进口初级类飞机适航程序 |
4.2 进口轻型运动飞机适航程序 |
5 结论 |
(3)超轻型飞机概念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超轻型飞机概述 |
1.1.1 超轻型飞机定义 |
1.1.2 超轻型飞机在国外的发展 |
1.1.3 超轻型飞机在国内的发展 |
1.2 飞机设计的几个阶段 |
1.2.1 方案设计 |
1.2.2 初步设计 |
1.2.3 详细设计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3.2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章 基本要求 |
2.1 设计标准 |
2.2 设计要求 |
第3章 资料收集和分析 |
3.1 国外超轻型飞机机型 |
3.1.1 上单翼、推进式布局飞机 |
3.1.2 上单翼、牵引式布局飞机 |
3.1.3 下单翼、牵引式布局飞机 |
3.1.4 非常规布局形式飞机 |
3.2 超轻型飞机布局形式分析 |
3.2.1 机翼布局形式分析 |
3.2.2 起落架布局形式分析 |
3.2.3 尾翼布局形式分析 |
3.2.4 螺旋桨布局形式分析 |
3.2.5 总结 |
3.3 超轻型飞机相关参数分析 |
3.3.1 最大起飞重量与速度散点图 |
3.3.2 翼载荷与功率载荷散点图 |
3.3.3 展弦比与巡航速度散点图 |
3.3.4 发动机功率与爬升率散点图 |
3.3.5 发动机功率与起飞滑跑距离 |
第4章 参数分析 |
4.1 参数分析的过程 |
4.1.1 最大平飞速度与翼载荷和功率载荷关联方程 |
4.1.2 失速速度与翼载荷关联方程 |
4.1.3 起飞滑跑距离与翼载荷和功率载荷关联方程 |
4.1.4 爬升率与翼载荷和功率载荷关联方程 |
4.2 设计参数选取 |
4.2.1 关系方程式整理 |
4.2.2 设计点选取 |
4.3 最大起飞重量估算 |
4.4 参数分析总结 |
第5章 飞机构型设计 |
5.1 机翼设计 |
5.1.1 翼型选择 |
5.1.2 展弦比 |
5.1.3 根梢比 |
5.1.4 后掠角 |
5.1.5 安装角 |
5.1.6 其他参数 |
5.1.7 机翼几何尺寸 |
5.2 机身设计 |
5.2.1 人体尺寸 |
5.2.2 座舱几何尺寸 |
5.3 尾翼设计 |
5.3.1 尾容量估算 |
5.3.2 尾力臂估算 |
5.3.3 尾翼面积估算 |
5.3.4 尾翼展弦比估算 |
5.3.5 尾翼展长估算 |
5.3.6 尾翼平均气动弦长估算 |
5.3.7 尾翼尺寸图 |
5.4 起落架布局设计 |
5.4.1 起落架布置 |
5.4.2 轮胎参数选择 |
5.5 动力系统选型 |
5.5.1 发动机功率选取 |
5.5.2 发动机选取 |
5.6 操纵系统选型 |
5.7 仪表系统选型 |
5.8 QW-1 飞机三视图 |
第6章 飞机稳定性分析 |
6.1 飞机分系统重量估算 |
6.1.1 机翼结构重量 |
6.1.2 机身结构重量 |
6.1.3 尾翼结构重量 |
6.1.4 起落架结构重量 |
6.1.5 动力系统重量 |
6.1.6 燃油系统重量 |
6.1.7 操纵系统重量 |
6.1.8 仪表系统重量 |
6.1.9 座椅重量 |
6.2 飞机重心估算 |
6.3 飞机焦点估算 |
6.4 飞机纵向安定性估算 |
第7章 飞机主要结构设计 |
7.1 机身结构 |
7.2 机翼结构 |
7.3 尾翼结构 |
7.4 起落架结构 |
7.5 整机结构图 |
第8章 QW-1 飞机总体参数与布局 |
8.1 总体参数 |
8.2 总体布局 |
8.3 QW-1 飞机后续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4)超轻型飞机机械式操纵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 |
1.2.1 通用航空器的发展及市场需求 |
1.2.2 超轻型飞机的特点及应用 |
1.2.3 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 |
1.2.4 推拉索在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中的应用 |
1.2.5 新型超轻型飞机研发项目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飞机操纵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
2.1 飞机操纵系统线路设计 |
2.1.1 操纵线路的安排与分类 |
2.1.2 线路设计 |
2.2 飞机操纵系统传动特性要求与设计 |
2.2.1 传动比与传动系数 |
2.2.2 传动比的分配与计算 |
2.3 飞机操纵系统机构设计 |
2.3.1 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 |
2.3.2 操纵机构的设计原理 |
2.3.3 机构设计步骤 |
2.4 襟翼操纵系统设计 |
第3章 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设计 |
3.1 新型超轻型飞机简介 |
3.1.1 新型飞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现状及前景 |
3.1.2 新型飞机总体布局 |
3.2 操纵系统设计准备 |
3.2.1 新型飞机对操纵系统的要求 |
3.2.2 推拉索的工程技术规定 |
3.2.3 新型飞机机操纵系统设计原则 |
3.3 操纵系统设计 |
3.3.1 操纵方式的选择 |
3.3.2 操纵线路的分类 |
3.3.3 各操纵线路尺寸参数的确定 |
3.3.4 操纵系统零件设计及装配建模 |
3.3.5 飞机襟翼操纵机构设计 |
3.3.6 操纵系统总装及重量估计 |
第4章 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地面试验研究 |
4.1 飞机地面试验 |
4.1.1 相关系统协调性试验 |
4.1.2 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地面静态特性试验 |
4.1.3 超轻型飞机操纵系统地面静力试验 |
4.1.4 超轻型飞机地面滑跑试验 |
4.2 试验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5)超轻型飞机气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通用航空概述 |
1.1.1 通用航空的概念 |
1.1.2 通用航空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
1.1.3 通用航空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
1.2 超轻型飞机 |
1.3 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
1.4 超轻型飞机设计流程概述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超轻型飞机气动计算基本方法与飞行原理 |
2.1 超轻型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 |
2.2 计算的基本方法 |
第3章 飞机的基本技术要求及布局形式的确定 |
3.1 设计规范的选用 |
3.2 飞机的设计技术要求 |
3.3 翼载荷和功重比的选定 |
3.4 气动布局形式的设计 |
第4章 飞机气动力设计及参数选择 |
4.1 机翼的设计 |
4.1.1 翼型的选择 |
4.1.2 机翼平面形状设计 |
4.1.3 机翼安装角和上反角 |
4.2 襟翼和副翼的设计 |
4.2.1 襟翼的设计 |
4.2.2 副翼的设计 |
4.3 尾翼的设计 |
4.4 飞机三视图的确定 |
第5章 铰链力矩以及载荷的计算 |
5.0 水平尾翼的铰链力矩系数计算 |
5.1 副翼铰链力矩系数 |
5.2 方向舵力矩系数 |
5.3 铰链力矩计算结果 |
5.4 气动载荷的计算 |
5.4.1 设计空速 |
5.4.2 飞行包线 |
5.4.4 载荷计算 |
第6章 超轻型飞机螺旋桨的设计与计算 |
6.1 国内外研究状况 |
6.2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6.3 通用飞机螺旋桨设计及性能计算 |
6.3.1 螺旋桨片条理论 |
6.3.2 螺旋桨气动力分析 |
6.3.3 设计结果 |
第7章 性能计算 |
7.1 飞行性能计算方法概述 |
7.2 基本气动性能估算 |
7.3 基本飞行性能估算 |
7.3.1 失速速度的确定 |
7.3.2 离地速度的确定 |
7.3.3 起飞地面滑跑距离的确定 |
7.3.4 接地速度的确定 |
7.3.5 着陆滑跑距离的确定 |
7.3.6 最小平飞速度的确定 |
7.3.7 最大平飞速度的确定 |
结论 |
附录Ⅰ 灰色关联度计算程序清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8)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简介 |
2 系统遥感影像获取流程 |
2.1 灾区飞行航线设计 |
2.2 灾区航摄质量检查 |
2.3 航摄成果提交 |
3 完成任务情况 |
4 数据获取效率 |
5 数据处理及精度状况 |
6 飞行质量情况 |
7 数据应用方面 |
8 存在问题 |
9 结束语 |
四、超轻型飞机的安全飞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初级类及轻型运动飞机适航管理[J]. 朱君,杜颖慧,黄彦,陶威.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6(01)
- [2]超轻型飞机性能指标研究[J]. 代桂成,祖力军. 飞机设计, 2013(06)
- [3]超轻型飞机概念设计[D]. 刘福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3)
- [4]超轻型飞机机械式操纵系统设计[D]. 焦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3)
- [5]超轻型飞机气动设计[D]. 刘远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3)
- [6]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巡览[J]. 吴大卫. 航空世界, 2012(10)
- [7]时尚摄影师和他的自制飞机[J]. 杨伟民,崔阳. 文明, 2009(11)
- [8]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J]. 钟勇,丁晓波. 地理信息世界, 2008(06)
- [9]低空数码遥感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 李英成. 测绘科学, 2008(S2)
- [10]走近“空中巡逻兵”[J]. 黄树年. 航空知识,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