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与选线(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涵[1](2021)在《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电流接地方式因为其高供电可靠性得以广泛应用于我国现有配电网,且所有故障事故中,由单相接地引起线路故障的发生率高达80%。然而,在现有配电网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选线装置由于误选、漏选等情况,导致选线正确率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因此,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故障线路在减小故障对供电的影响和充分发挥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在于解决提取故障特征、判定故障线路、提高选线准确率的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如下:建立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理论模型,根据所构建的模型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发展过程和故障特征进行了详细地理论推导。同时,通过综合比较故障信号幅值及其所包含故障特征的丰富程度,说明暂态选线算法的优越性。结合实际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特性,以Matlab/Simulink为平台搭建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仿真模型,模拟实际配电网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得到仿真数据,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为后文选线模型提供数据支撑。获取各出线故障前后的零序电流后,利用VMD(变分模态分解)得到包含不同分量的三种IMFs(模态分量),通过计算各条线路模态能量测度构成特征向量。输入SVM(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故障样本数据进行分类,针对SVM参数优化问题,引入鲸鱼群优化算法得到最优的参数值,最终将测试样本分别输入训练好的ELM(极限学习机)、KELM(核极限学习机)、SVM、WOA-SVM模型中,得到测试结果,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基于VMD特征提取和WOA-SVM分类的选线模型的优越性。
林明毅[2](2021)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测距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中低压配电网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在该系统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带故障继续运行1-2小时。但长时间带故障运行可能会扩大事故范围。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故障所在的具体线路和位置,并及时切除故障,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鉴于此,本文针对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和测距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和暂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电压电流特性和差异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针对非线性、非平稳的暂态信号难以提取故障特征的问题,引入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有效避免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存在的模态混叠以及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存在的噪声残留等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CEEMDAN比EMD和EEMD具有更好信号分解优势,为故障选线和测距提供信号分解工具。针对故障暂态分量的故障特征难以提取导致选线方法适应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EEMDNA-能量比重的故障选线方法。利用CEEMDAN分解各条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得到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并求出各IMF分量所对应的频带能量。同时,计算各IMF分量与原始零序电流的互相关系数,将互相关系数作为权重赋予到频带能量中。然后对各条线路的频带能量进行累加,分别得到各条线路的能量,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能量比重,并与预先设定好的选线阈值进行对比作为选线判据。针对故障行波信号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EEMDAN-Teager能量算子(TEO)的故障行波提取方法。对线路两端的电压行波信号进行CEEMAND分解得到有限个IMF分量,并利用相模变换对IMF1分量进行分解得到两端的零线模分量,最后利用TEO对两端的零线模分量求取时间-能量谱图以获得零线模分量到达两端的时刻。利用零线模分量向线路两端的传播过程结合双端行波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双端行波测距法,该方法仅需要获得零线模分量到达首末两端的时刻即可得出故障距离,无需再求取行波波速。针对混合线路中行波波速在缆线各区段上波速不一致的问题,利用零线模分量到达首端产生的时间差作为故障区段阈值判定,并结合零线模分量在各区段上不同的传输特性,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区段的混合线路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利用CEEMDAN-TEO提取的零线模分量到达线路两端时刻代入所研究出的故障测距方法中即可得出故障距离。对本文所提出的故障选线和故障测距方法,通过改变影响暂态信号的不同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故障选线和故障测距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李焱[3](2021)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配电网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及时找到故障位置发现故障线路甚为重要。采用单一选线原理进行故障选线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准确率和可靠性都比较差,因此利用多源判据来进行综合选线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时线路中的故障电流分量不大,而且配电网系统还能继续带故障对称运行,持续供电不受影响。带故障运行危害电网安全,所以亟待解决选线问题,但是由于选线难度大,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准确性依然没有得到更为实际的提高。本文针对选线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运用多源判据融合实现选线。我国在配电网中对于中性点常用的是有两种接地方式,本文首先利用等效电路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的主要特征量,即稳态特征量和暂态特征量,建立了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得到故障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公式推导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在全面分析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的变化后选择选线原理,如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能量法、零序电流五次谐波法、零序无功功率法,每种选线原理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本文运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选线判断,在MATLAB仿真软件下进行模型搭建,仿真模拟判据在不同条件的实验,采用六种基本选线原理构成多源判据的基础。通过信息融合技术的使用,根据模糊理论的算法基础对每条线路建立故障隶属度函数以及对每种方法确定判据权系数函数。在故障隶属度函数和判据权系数函数的计算值后,融合决策后得到选线结果。最后通过大量仿真数据以及波形的分析,基于多源判据融合技术选线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本文提出的选线方法均实现正确选线,为解决选线问题的难题提供方法选择。
李玲颖[4](2021)在《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电网的安全生产运行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其可靠性决定了系统能否安全的运行,同时对国家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调度业务向“调控一体化”全面转型,运行机制、业务范围、安全职责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保障电网调控实时安全和调控业务稳定运行的自动化专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提高供电服务质量,降低长时间单相接地带来的设备损坏和安全隐患,解决大城市配电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同沟电缆设备群伤和人身触电安全风险,解决调度人员处理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凭经验、无依据的人工拉路现状,本人深入研究和拓展创新,实现了主站端接地选线方法的实用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对笔者所在供电公司的配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现状、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隔离流程,对配网智能选线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了B/S结构体系、J2EE平台、地理信息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Java语言等技术研发了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可以促进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本文所研发的智能选线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电气接线图管理、配网线路监测管理、智能选线管理、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本文采用需求分析法对智能选线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网络拓扑、总体功能、详细功能以及数据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结,再采用软件结构化设计思想对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设计,采用Java语言和B/S架构完成了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开发,同时搭建仿真测试平台对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进行了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基本满足笔者所在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
梁雨婷[5](2021)在《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配网故障选线可靠性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承担电力输送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配电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与用户联系最为紧密。我国大部分的配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即小电流接地方式,而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及时进行选线,并快速隔离故障,其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配电网拓扑结构复杂,且运行方式多变,线路众多,故障检测困难,目前使用的各类故障选线装置选线正确率不高,选线原理单一,导致很多地方对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失去信任,回到拉路选线的老路上,使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的技术发展停滞,理论仿真与实际工程运用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配电网故障辨识与选线算法的研究大多依赖于固有的仿真模型,本文将小电流故障选线装置中存储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将这些已经存在的历史故障数据集成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海量数据中有用的信息,在整体上把握配电网的运行状况与真实的故障特征,挖掘出配电网实际运行的故障特征信息。首先总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信号特征,从稳态与暂态分别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原理进行分析。结合仿真数据进行说明,阐述记录的历史故障数据与仿真数据之间的细微差别。其次对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物理模型差异为依据,运用测后模拟的思想对数据进行清洗,保留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再针对历史故障数据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历史故障数据中瞬时性、永久性接地故障,高阻、低阻性接地故障,小故障角、大故障角接地故障的分布规律,从不同维度分析故障特征,从数据中认知配电网的复杂运行行为。再对选线功能进行实证分析,进行选线正确性的验证,并基于历史故障数据对线路参数进行估计,并对工程接线错误进行纠正。最后基于历史故障数据与仿真数据,建立故障数据集,并提出基于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的故障选线新方法,运用故障数据集对提出的选线算法的选线正确性进行验证。同时,针对难以完成选线的复杂故障,提出一套基于历史故障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的智能拉路策略。
郝建奇[6](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配电网运行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概率比较高,由于出现单相接地故障,不会发生配电网短路回路,配电网系统保持三相对称运行,因此,系统仍能够继续带故障运行。但是,配电网长期带故障运行容易造成故障扩大,导致电网系统发生更大运行故障,对电网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而小电流接地系统,对于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可以通过暂态和稳态两方面展开正常线路及故障线路上的故障特征量差异分析,为配电网故障诊断提供支持依据。虽然,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实际配电网结构比较复杂,特别受到瞬时性接地故障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定位方法在应用中和实际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情况也就需要开展关于有源配电网环境下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以能够提出有效的故障定位方法,本文就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不同选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在本次研究中,一是重点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小电流接地系统综合选线方法的分析,对小电流接地选线不同方法的认识研究;二是通过SVD算法的故障选线技术分析,以零序暂态电流主成分相关分析和零序暂态电流突变方向检测选线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故障选线步骤以及数据仿真检测分析,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提供相关研究建议,针对各个方法的信号选取及检测分析、选线步骤以及数据仿真展开探讨,完成基于SVD算法的故障选线技术分析;三是运用基于SVD算法的零序暂态电流选线方法的运行数据开展分析,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时伟[7](2020)在《基于时频域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选线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中压配电网多运行于小电流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是发生率最高的故障,实现单相接地故障准确选线对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故障信号时频域相关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选线方法。基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网络模型,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时频域相关特征进行了理论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与健全线路暂态零序电流中部分频率成分存在负相关关系;由于系统内线路分布参数存在差异,各馈出线路故障暂态零序电流频率成分不一致;故障过渡电阻等随机因素影响故障特征所处于的时频窗口。自适应地确定特征提取时频窗对实理准确选线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基于时频域相关特征的故障选线方法。方法以非工频成分能量和最大为原则确定参考线路,以小波相干分析为数学工具:对故障后各线路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小波相干分析,以小波相干显着谱为依据确立特征时频窗,提取特征时频窗内各线路平均小波相干相位构成选线特征向量;基于粗大误差理论,构建基于Grubbs准则的故障选线判据,对选线特征向量中元素进行Grubbs检测,被Grubbs准则拒绝的元素对应线路为故障线路,若Grubbs准则检验无异常值,则判定为母线故障。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故障选线方法的可靠性,通过MATLAB/Simulink构建10kV配电网仿真模型,在不同中性点运行方式和故障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通过实验宽380V配电网物理仿真系统对故障选线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试验均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肖婷[8](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低压配电网多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运行,小电流接地系统主要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系统。经过不断摸索尝试,目前我国配电网主要应用前两种系统,该类系统故障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概率最大,占80%以上,故障时,故障信息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故障电流小、故障情况复杂,如此一来,对故障选线造成了困扰,因此研究一种普适性强的选线方法尤为重要。仅仅依赖正常线路与故障线路之间某一个特征差异进行选线的方法不再具有普适性,因此本课题从故障前后零序电流的突变性、能量、极性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模糊融合的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本课题首先对我国应用广泛的两种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了解了两种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后各电气量的变化;然后利用Simulink搭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理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从而得到了较为可靠的故障数据;其次提取原始故障数据中的暂态信息并对其进行小波变换预处理,分别利用模极大值法、零序能量法和极性法对预处理后的有效故障数据进行处理并选线,验证了每种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利用模糊信息融合对三种方法的决策进行综合,得到可信度较大的输出Y,Y数值越大,故障可能性越大,依此选线。为验证融合算法的可行性及普适性,本课题首先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对不同故障情况进行仿真,从而得到大量的故障数据,利用该数据来测试算法;其次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不接地系统故障模拟电路,通过采集实际的故障数据来测试算法,最后综合两种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文中的算法充分发挥了模极大值法、零序能量法、极性法三者的优点,能同时识别母线故障和馈线故障,且该方法不受故障距离、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噪声、接地方式的影响,均能正确选线,尤其是在高阻接地、小故障角接地、远距离接地情况下也都能正确识别出故障线路,由此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与单一选线方法相比,提高了选线正确率。
李龙洋[9](2020)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区段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是电能传输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千家万户百姓的安居乐业。在配电网故障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占比最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及时、快速、准确的进行故障选线和定位,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配电网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运行,由此造成故障电流小、故障状态复杂的单相接地故障工况,对准确进行故障选线与区段定位带来了不小的障碍。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比现有选线和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小电流系统稳态和暂态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稳态、暂态故障信号变化规律,着重分析小电流系统两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稳态特性,以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经不同接地电阻时的暂态特性,为研究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和区段定位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压、电流提取故障分量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卡伦鲍厄相模变换,分析故障时线模电流故障分量的信号特征,得出线模电流故障分量在故障特征区域和非故障特征区域有着明显区别的结论,以此为故障特征建立线模电流增量矩阵,再应用改进的Hausdorff距离求取线模电流增量矩阵的特征系数,结合特征系数建立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和区段定位判据。然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配电网模型进行不同故障条件的单相接地故障仿真,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新方法具有故障特征明显,对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混合线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过渡电阻较大时也能完成故障的选线和区段定位,不受故障初始相角、故障位置的约束等特点。最后研制了检测装置以及搭建配套的实验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模拟测试,验证了基于该方法的终端检测装置和算法流程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78幅,表21个,参考文献81篇。
才志君[10](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小电流接地系统成为配电网的主要接地形式,这一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线运行故障选线一直是中压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中的难题。针对小电流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的故障识别可靠性低,灵敏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选线技术,为了更好适应电力系统,构建了三种差动式拓扑结构,研究差动拓扑结构下的选线原理及方法,该选线技术通过线路首端人为构造中性点,引入补偿支路,实现补偿支路前后零序电流测量值产生差异,根据差异的特征实现对故障线路的识别,以此特征作为故障选线判据;利用Matlab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零序电流和接地故障电流的仿真波形,分析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照电力系统安全规程总结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最佳补偿方式,同时与其他几种常见的传统选线方法进行对比测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选线判据的可行性、有效性、快速性和通用性,以此解决实际电力系统故障选线时处理故障信息效率不高以及故障信息诊断可靠性低的问题。最终结果表明,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差动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准确快速识别故障线路,且与其他选线方法相比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对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故障影响,提高电能质量,减少故障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36幅,表5个,参考文献60篇。
二、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与选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与选线(论文提纲范文)
(1)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外加注入信号选线方法 |
1.2.2 工频量故障选线方法 |
1.2.3 暂态量故障选线法 |
1.2.4 基于人工智能的融合选线方法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稳态分析 |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 |
2.2.1 暂态电容电流 |
2.2.2 暂态电感电流 |
2.2.3 暂态接地电流 |
2.3 本章小结 |
3 模型搭建及故障特征提取 |
3.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
3.1.1 模型建立 |
3.1.2 仿真结果分析 |
3.2 基于VMD模态能量测度的故障特征提取 |
3.2.1 变分模态分解 |
3.2.2 分解层数k的确定 |
3.2.3 仿真信号分析 |
3.2.4 模态能量法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鲸鱼群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故障选线模型 |
4.1 支持向量机 |
4.2 鲸鱼群优化算法 |
4.3 WOA-SVM选线模型 |
4.4 故障选线流程 |
4.5 仿真验证与分析 |
4.5.1 故障样本的选取 |
4.5.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测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选线研究现状 |
1.2.2 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分析 |
2.1.1 不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稳态分析 |
2.1.2 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稳态分析 |
2.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 |
2.2.1 暂态电容电流 |
2.2.2 暂态电感电流 |
2.2.3 暂态接地电流 |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建模与仿真 |
2.3.1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2.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EEMDAN的信号分解方法 |
3.1 经验模态分解(EMD) |
3.1.1 经验模态分解原理 |
3.1.2 EMD的特点和不足 |
3.2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
3.2.1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原理 |
3.2.2 EEMD的不足 |
3.3 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原理(CEEMDAN) |
3.4 仿真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EEMDAN能量比重的故障选线研究 |
4.1 能量比重法选线原理 |
4.2 相关分析原理 |
4.3 选线流程 |
4.4 仿真分析 |
4.4.1 基于CEEMDAN能量比重故障选线有效性仿真分析 |
4.4.2 基于CEEMDAN能量比重故障选线适应性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CEEMDAN-TEO的故障测距研究 |
5.1 行波的相关理论 |
5.1.1 故障行波的产生 |
5.1.2 故障行波传输过程 |
5.1.3 故障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
5.1.4 三相线路行波过程和相模变换 |
5.1.5 行波模量依频特性分析 |
5.2 TEO行波信号波头识别 |
5.3 基于CEEMDAN-TEO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 |
5.3.1 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 |
5.3.2 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实现步骤 |
5.4 基于CEEMDAN-TEO混合线路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 |
5.4.1 混合线路的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 |
5.4.2 混合线路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实现步骤 |
5.5 仿真分析与验证 |
5.5.1 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有效性仿真分析 |
5.5.2 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适应性仿真分析 |
5.5.3 混合线路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有效性仿真分析 |
5.5.4 混合线路改进双端行波测距法适应性仿真分析 |
5.5.5 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6.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故障选线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配电网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理论分析 |
2.1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
2.1.1 中性点不接地 |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
2.1.3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
2.1.4 中性点直接接地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的主要特点 |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2.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2.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4.1 暂态电容电流 |
2.4.2 暂态电感电流 |
2.4.3 暂态接地电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源判据的信息融合 |
3.1 信息融合理论的概述 |
3.2 模糊理论的决策 |
3.3 隶属度函数 |
3.4 故障选线判据及隶属度函数建立 |
3.4.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判据选择 |
3.4.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判据选择 |
3.5 判据的信息融合决策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
4.1 仿真模型的搭建 |
4.2 模型参数设置 |
4.3 MATLAB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4.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 |
4.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源判据融合的模糊算法验证 |
5.1 判据的选择 |
5.2 实验数据 |
5.3 仿真结果 |
5.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5.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小电流接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软件开发技术 |
2.1 引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故障分析 |
2.2.2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
2.2.3 结构化程序设计 |
2.3 软件开发技术 |
2.3.1 J2EE平台技术 |
2.3.2 GIS技术 |
2.3.3 B/S和C/S结构 |
2.3.4 SQL Server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
3.2.2 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 |
3.2.3 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 |
3.3 系统功能的详细需求分析 |
3.3.1 基础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
3.3.2 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3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5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需求 |
3.3.6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总体网络设计 |
4.2.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4.3.1 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
4.3.2 电网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设计 |
4.3.3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设计 |
4.3.4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设计 |
4.3.5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设计 |
4.3.6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E-R图设计 |
4.4.2 数据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与实现环境 |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
5.3.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3 电网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4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5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6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的实现 |
5.3.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功能测试 |
5.4.3 测试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配网故障选线可靠性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故障的主要特点 |
1.2.2 故障选线装置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引言 |
2.2 配电网接地故障性质与中性点接地方式 |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分析 |
2.3.1 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 |
2.3.2 谐振接地配电网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分析 |
2.4 仿真波形与历史故障波形的偏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历史故障数据驱动的单相接地故障规律分析 |
3.1 引言 |
3.2 数据概况 |
3.2.1 配电网故障历史数据特点 |
3.3 数据预处理 |
3.3.1 数据的格式转换 |
3.3.2 数据清洗 |
3.4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特征的故障规律分析 |
3.4.1 历史故障数据中的小故障角故障与大故障角故障 |
3.4.2 历史故障数据中的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 |
3.4.3 历史故障数据中的低阻故障与高阻故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选线功能实证分析 |
4.1 引言 |
4.2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选线正确率研究 |
4.3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极性错误纠正 |
4.3.1 电压互感器极性错误实例分析 |
4.3.2 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实例分析 |
4.3.3 电流互感器接线自适应校验 |
4.4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线路参数估计 |
4.5 历史故障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 |
4.6 故障数据集的建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故障选线与处置新方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的选线可靠性提升的研究 |
5.2.1 K-means算法 |
5.2.2 PSO粒子群优化算法 |
5.2.3 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 |
5.2.4 基于PSO-Kmeans粒子群优化聚类的故障选线算法 |
5.3 基于历史故障数据与风险评估的智能拉路策略研究 |
5.3.1 故障概率预测 |
5.3.2 结合风险评估的智能拉路策略 |
5.3.3 实例分析 |
5.3.4 拉路顺序调整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 |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
2.1.1 中性点不接地 |
2.1.2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 |
2.2.1 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 |
2.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故障特征 |
2.3 单相接地故障问题过程分析 |
2.3.1 大故障角暂态过程 |
2.3.2 小故障角暂态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3 小电流接地系统综合选线 |
3.1 信息融合和模糊理论 |
3.1.1 信息融合 |
3.1.2 模糊理论 |
3.2 模糊理论下的多判据综合选线体系 |
3.2.1 故障测度及判据权证系数 |
3.2.2 隶属函数的建立 |
3.2.3 模糊综合选线实现 |
3.3 数据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SVD算法的故障选线技术 |
4.1 SVD概念及其算法 |
4.1.1 SVD概念 |
4.1.2 SVD算法 |
4.1.3 时间序列的吸引子轨迹矩阵建构 |
4.2 基于SVD算法的零序暂态电流主成分相关分析选线 |
4.2.1 信号主成分提取 |
4.2.2 随机信号分析 |
4.2.3 故障选线步骤 |
4.2.4 数据仿真分析 |
4.3 基于SVD算法的零序暂态电流突变方向检测选线方法 |
4.3.1 奇异性信号 |
4.3.2 信号奇异点检测 |
4.3.3 故障选线步骤 |
4.3.4 数据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SVD故障选线方法的应用 |
5.1 现场应用数据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基于时频域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选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 |
1.3 接地故障选线的发展趋势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暂态零序电流及其相关性特征分析 |
2.1 单相接地故障模型 |
2.2 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特征 |
2.3 故障暂态零序电流时频特征仿真研究 |
2.3.1 暂态零序电流时频相关性特征分析 |
2.3.2 故障条件对暂态零序电流时频特征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小波相干分析和Grubbs准则的故障选线方法 |
3.1 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的小波相干分析 |
3.1.1 小波相干谱及小波相干相位 |
3.1.2 基于小波相干分析的故障特征提取 |
3.2 故障选线方法构建 |
3.2.1 参考信号的选择 |
3.2.2 特征时频窗的确定与故障特征的提取 |
3.2.3 故障选线判据的构造 |
3.2.4 故障选线流程 |
3.3 故障选线方法的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4 故障选线方法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
4.1 故障选线方法仿真算例 |
4.2 故障选线方法适应性仿真验证 |
4.2.1 不同中性点运行方式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2 不同故障过渡电阻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3 不同故障位置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4 不同故障初相角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2.5 随机条件下故障选线适应性验证 |
4.3 故障选线方法实验验证 |
4.3.1 故障选线实验系统 |
4.3.2 故障选线方法实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实验平台实物图 |
B: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故障特征理论分析 |
2.1.1 不接地系统理论分析 |
2.1.2 谐振接地系统理论分析 |
2.2 模型建立及分析 |
2.2.1 模型建立 |
2.2.2 模型验证 |
2.2.3 仿真结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不同故障特征的选线方法 |
3.1 小波变换 |
3.1.1 小波变换基础理论 |
3.1.2 小波函数及尺度的选取 |
3.1.3 小波变换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3.2 基于多角度故障特征的选线法 |
3.2.1 基于故障信息奇异性的选线法 |
3.2.2 基于故障信息能量特征选线法 |
3.2.3 基于故障信息极性特征选线法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模糊融合的小电流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
4.1 模糊分析 |
4.2 隶属函数的选取 |
4.2.1 模极大值法隶属函数 |
4.2.2 零序能量法隶属函数 |
4.2.3 极性法隶属函数 |
4.3 多故障选线方法的模糊信息融合 |
4.4 基于模糊分析的融合选线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算法验证 |
5.1 仿真实验验证 |
5.1.1 不同故障条件下算法验证 |
5.1.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5.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模拟实验电路 |
5.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模拟实验电路 |
5.2.2 数据采集系统 |
5.2.3 不接地系统故障模拟选线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9)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区段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配电网选线和定位研究现状 |
1.3 选线与定位的技术难点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特征分析 |
2.1 中性点接地方式 |
2.2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量提取 |
3.1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状态特性分析 |
3.2 线模电流故障分量特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线模电流增量矩阵的选线和区段定位研究 |
4.1 基于改进的Hausdorff距离的数据处理 |
4.2 故障选线与区段定位判据的建立 |
4.3 PSCAD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终端检测装置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 |
5.1 系统设计方案 |
5.2 系统硬件设计 |
5.3 系统软件设计 |
5.4 模拟实验平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2 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 |
2.2 小电流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差动选线方法研究 |
3.1 差动式选线原理分析 |
3.2 差动选线拓扑结构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差动选线判据研究 |
4.1 电力系统模型构建 |
4.2 差动特征值与接地故障电流的向量分析 |
4.3 选线判据的制定 |
4.4 本章小结 |
5 差动选线仿真研究 |
5.1 仿真模型搭建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5.3 选线结果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 差动选线实验研究 |
6.1 实验模型搭建 |
6.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与选线(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D]. 李梦涵.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测距研究[D]. 林明毅. 广西大学, 2021(12)
- [3]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法研究[D]. 李焱.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玲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配网故障选线可靠性提升研究[D]. 梁雨婷.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技术研究[D]. 郝建奇.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时频域相关性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选线研究[D]. 时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D]. 肖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区段定位研究[D]. 李龙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10]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D]. 才志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标签:中性点论文; 接地系统论文; 接地保护论文; 中性点电阻接地系统论文; 单相接地故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