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润三教授妇科经验

徐润三教授妇科经验

一、许润三教授妇科经验举隅(论文文献综述)

石楠[1](2021)在《王孟英妇科疾病用药规律和学术特色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王孟英诊疗妇科疾病的医案和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探讨结合数据挖掘,对王孟英辨治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特色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以丰富其学术研究,并为现代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从《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归砚录》《乘桴医影》《女科辑要》六部着作中筛选出妇科医案,建立王孟英辨治妇科疾病用药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为数据挖掘手段,对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关联规则等用药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理论探讨其用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出王孟英诊疗妇科疾病的学术特色,进一步挖掘其学术的临床价值。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数据库药物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竹茹(0.041)、旋覆花(0.027)、栀子(0.026)、白薇(0.024)、甘草(0.022)等。功效频次最高的是清热类、补虚类、化痰止咳平喘类、利水渗湿类、理气类。四气频率最高的是是寒性药物、温性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最多,其次为苦味药物。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0.7,得到常用药对20组,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为竹茹-白薇、竹茹-栀子、竹茹-枇杷叶。2.学术特色研究:总结得出王孟英辨治妇科疾病具有审证求因,曲尽病机;四诊合参,重合病史;察脉精详,辨析疑似;审其宿恙,善察体质;凉润荡涤痰浊,忌误投攻补,善以涤痰法治疗妇科疾病;提出“产后宜温为谬误”的观点;重调气机,善通经络,宣展脏气;善用经方,法宗叶氏,汤丸并用的学术特色。结论:1.将王孟英治疗妇科疾病所用方药的数据挖掘结果结合理论进行探讨,总结得出王孟英治疗妇科疾病用药有甘寒凉润、顾护阴津,重疏气机、调气化痰,药食同用、以平为期,善调肝肾、顾护阴血等特色。2.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王孟英对妇科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认识,总结其诊疗妇科疾病重视三因制宜,并强调兼顾妇人体质及过往宿疾;诊断重合脉象,善以脉判妊娠,定生死,辨凶吉;临证常以涤痰法治疗妇科疾病,且治痰不拘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善凉润荡涤痰浊,为现代中医妇科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小玉,王清,郑志博,李影[2](2021)在《国医大师许润三调经促孕方药特色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孕症是指妇女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夫妇同居1年而未孕。本病属于中医学"续断"、"全不产"、"绝产"、"无子"等范畴。许润三教授强调女性月经生理轴是围绕肾、天癸、冲任这三个关键点,冲、任、督、带脉又隶属于肾、肝、脾三脏,故临证多从肾、肝、脾三脏、奇经等方面论治女性不孕症。本文对许教授辨治不孕症特色及用药特点做如下介绍。

吴海婷[3](2021)在《化瘀消症汤联合封包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化瘀消症汤联合封包外敷疗法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癌抗原125(Caebody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子宫体积大小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Blood resistant index,RI)的影响,以期为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保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收集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化瘀消症汤联合中药封包外敷;对照组: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中医证候、CA125水平、子宫体积大小及RI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125、子宫体积及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痛经积分及疗效:观察组痛经有效率93.10%;对照组痛经有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积分、痛经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89.66%;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清CA12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体积大小: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大小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治疗后两组R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症汤联合封包外敷治疗能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CA125及RI水平,与散结镇痛胶囊相比疗效更佳,且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易莎[4](2021)在《原发性痛经的六经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证型分布规律,及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分析,为临床诊治痛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及生殖内分泌门诊的患者、或在读高校生共200例。调查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合并症;月经情况、痛经情况、全身症状及舌脉表现。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实后,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计算原发性痛经中各证候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是否存在差异,从而得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六经辨证分布规律及脏腑辨证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次调查的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多在21-30岁(159人,占79.5%),平均年龄26岁,多为在读高校学生。2.本次研究的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六经辨证后分为20个证型,包括5个单经病变(95例,47.5%),10个两经合病证型(70例,35%),5个三经合病证型(35例,17.5%)。其中单经病变最常见的证型为少阳病(34例,占单经患者的35.8%,占全部患者的17%。),太阴病(24例,占单经患者的25.3%,占全部患者的12%):两经合病最常见的证型是少阳太阴合病(17例,占两经合病患者的24.3%,占全部患者的8.5%);三经合病最常见的证型是太阳少阳太阴合病(23例,占三经合病患者的65.7%,占全部患者11.5%)。3.六经辨证各证型分布与年龄、生育史、BMI、情志状况、饮食偏嗜、诱发因素、痛经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脏腑辨证分型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59例、29.5%),其次分别为气滞血瘀证(52例、26%),气血虚弱证(37例、18.5%),湿热瘀阻证(29例、14.5%),肝肾亏损证(23例、11.5%)。5.原发性痛经脏腑辨证分型与BMI、情志状况、痛经疼痛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脏腑辨证各证型分布与年龄、生育史、饮食偏嗜、诱发因素、疼痛部位无相关性(p>0.05)。6.原发性痛经脏腑辨证中寒湿凝滞证以太阴病多见(35例,33.3%),气滞血瘀证以少阳病多见(34例,42.0%),湿热瘀阻证以少阳病多见(21例,38.9%),气血不足证以太阴病多见(17例,28.3%)。结论:1.原发性痛经六经辨证以单经病为主,其次为两经合病,三经合病较少见;其中单经病以少阳病、太阴病多见;两经合病以少阳太阴合病多见;三经合病以太阳少阳太阴合病较常见。2.六经辨证各证型分布与年龄、生育史、BMI、情志状况、饮食偏嗜、诱发因素、痛经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3.原发性痛经脏腑辨证以寒湿凝滞证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证。4.脏腑辨证分型与BMI、情志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5.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主要以少阳病多见,寒湿凝滞证、气血不足证主要以太阴病多见。

郭玉珍[5](2020)在《不孕症肾虚相关证型及其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从建库至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处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所收录的有关于不孕症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中出现的肾虚相关证型进行归纳和频次分析,进而总结出肾虚证不孕症的辨证分型,摸索其用药规律,以期为现代不孕症治疗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理论指导。方法:(1)收集1978年到2019年12月期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所收录的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2)文献的纳入标准包括:(1)一次文献;(2)符合中医不孕症的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分型为以肾虚型为主证的相关证型;(4)病例数超过15例的临床研究型文献;(5)文献中涉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相关文献;(6)单纯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或中药西药对比治疗的;(7)应用中医治疗或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3)文献排除标准包括:(1)综述类文献;(2)不符合中医不孕症诊断标准的文献;(3)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4)病例数少于15例的临床研究文献;(5)无明确中医辨证分型及组方用药的文献;(6)采用其它疗法如中医灌肠、针刺、穴位注射、外敷、理疗或西医手术等联合治疗不孕症的文献;(7)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文献。(4)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并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后,使用Excel软件对出现的肾虚相关中医证型的例数、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并汇总分析,同时对每种证型的用药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发掘出肾虚证不孕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处方用药方面更有价值的规律,使中医在对不孕症治疗上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116篇临床治疗肾虚证不孕症的文献分析整理,统计出其中共包括了9833个病例,归类为25个证型,使用了共131味中药,分为17类,并统计出了这些中药的使用频次及在用药总频次中的占比,以及各类药物中在这些中药的使用频率占比,并对使用频率最高的15味中药进行药味分析。结论:通过对近现代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方面文献的统计和分析,最终总结出与肾虚相关的全部证型,并分析出其出现的频次规律,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根据,以此为临床医生的用药治疗提供新思路,制定更加完美的治疗方案,更好的帮助患者增加妊娠机会,取得更满意的诊疗效果。

王阳[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经典医案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疗效确切的中医经典医案,提取首诊处方,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经典医案治疗POI的用药经验、组方规律,总结诊疗思路,为中医的传承提供更客观的统计学依据,为POI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医”、“经验”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人工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收集中医治疗POI的经典医案,筛选有效病例,提取初诊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对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核心配伍及潜在新处方等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总结中医用药治疗经验,诊疗特色。结果:经筛选,共纳入教授、主任医师经典医案119篇,处方119首,涉及中药179味。研究显示,治疗POI的常用药物为菟丝子、熟地黄、当归、甘草、枸杞子、淫羊藿、女贞子、白芍、丹参、山茱萸,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证型分布以肾虚证、肾虚肝郁证为主,阴虚血燥证、脾肾两证、肾虚血瘀证次之。不同证型的常用药物因证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肾虚证以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枸杞子等滋肾阴、补肾阳药为主;肾虚肝郁证以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柴胡、香附等补肾、疏肝理气药为主;阴虚血燥证以甘草、女贞子、熟地黄、香附、知母等补气、滋阴、养血、清热药为主;脾肾两虚证以菟丝子、茯苓、当归、白术、续断等补肾、健脾、化湿药为主;肾虚血瘀证以当归、熟地黄、川芎、菟丝子、红花、丹参等补肾、养血、活血药为主。按四气,常用药物以温性药和平性药为主;按五味,常用药物中甘味药使用最多,苦味次之;按归经,常用药物主入肝经、肾经、脾经。通过方剂分析,治疗POI的常用药对为:①熟地黄,菟丝子;②菟丝子,当归;③熟地黄,当归;④菟丝子,枸杞子;⑤熟地黄,菟丝子,当归,等。药物的关联规则有:①熟地黄,当归,枸杞子->菟丝子;②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③当归,枸杞子->菟丝子;④菟丝子,当归,枸杞子->熟地黄;⑤熟地黄,香附—>菟丝子,等。得到的4个潜在新处方为:①党参、黄芪、桑椹、百合;②阿胶珠、白扁豆、蛇床子、茵陈、远志、鸡内金;③熟地黄、淫羊藿、当归、紫河车、月季花;④补骨脂、牡蛎、五味子、龙骨、瓜蒌。结论:POI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8岁以上,临床上以肾虚证较为常见;POI的用药方面以补虚药为主,兼顾清虚热、化血瘀,标本兼治;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主归肝、肾经。常用药物组合也以补益药物组合为主;聚类分析得出的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及代表性,可为临床探索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王坤[7](2020)在《7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中医证候要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探究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候要素。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76例,总结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舌脉等情况。采用Excel软件进行频数统计,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四诊信息分布:下腹疼痛(72.37%),月经量少(56.58%),舌紫暗(53.95%),经色紫黯(52.63%),腰膝酸软(50.00%),痛经(47.37%),月经不调(44.74%),脉沉(42.11%),烦躁易怒(42.11%),经行不畅(40.79%),舌有瘀点(39.47%),脉涩(38.16%),尺脉弱(38.16%),精神抑郁(36.84%),经前乳胀(36.84%),月经夹块(34.21%),月经质稠(34.21%),脉弦(34.21%),胁痛(31.58%),月经推迟(28.95%),神疲(26.32%),带下量多(26.32%),舌红(26.32%),畏寒肢冷(25.00%),舌胖大(23.68%),脉细(21.05%),经色深红(19.74%),便秘(15.79%),面色少华(13.16%),泄泻(9.21%),耳鸣(7.89%),形体肥胖(6.58%),阴道流血淋漓(5.26%),苔黄(5.26%)。2、涉及病位要素:胞宫50例(65.79%),肝37例(48.68%),肾35例(46.05%),脾18例(23.68%)。3、涉及病性要素:血瘀证61例(80.25%),气滞证30例(39.47%),阳虚证29例(38.16%),气虚证20例(26.32%),湿证13例(17.11%),热证11例(14.47%)。将其按照虚实辨证分为虚证要素和实证要素,前者出现49次,以阳虚为主;后者出现115次,以血瘀为主。4、主要证型:气滞血瘀证28例(36.84%),肾虚血瘀证15例(19.74%),瘀阻胞宫证12例(15.79%),脾肾阳虚证10例(13.16%),湿热互结证6例(7.89%),气虚血瘀证5例(6.58%)。结论:1、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胞宫、肝、肾、脾,胞宫最常见;病性证素主要涉及血瘀、气滞、阳虚、气虚、湿、热,血瘀最常见。2、研究得出,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证候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瘀阻胞宫证、脾肾阳虚证、湿热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3、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核心病机是“血瘀”,兼有气滞和阳虚,总体为虚实夹杂;“理气活血”联合“补虚”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基本大法。

曲金好[8](2020)在《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总结、分析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为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赵瑞华教授门诊子宫腺肌病患者病历,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结构化信息录入、数据汇总、数据预处理等。导出数据后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对症状和药物数据,通过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Gephi0.9.2软件进行社团分析,liquorice软件进行多层核心子网分析,并运用点互式信息法进行症状-药物关联分析。归纳、总结赵瑞华教授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特点以及药物配伍、辨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研究共纳入2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录入有效1237诊次,有效中药处方1235首。2.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分布以育龄期为主,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9.07±6.25岁。体质指数上,54.9%为正常体重,29.45%处于超重状态。95.9%常住于北方地区,93.3%为已婚状态,76.2%接受过高等教育。初诊主诉分布以痛经(69.2%)、月经量多(31.8%)为主,其次是不孕(14.7%)、慢性盆腔痛(9.4%)等。67.3%患者有明确的宫腔操作史,包括人工流产术、剖宫产术、宫腔镜下诊刮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摘除术等。部分患者有子宫肌瘤、痛经、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家族史,且多为一级亲属。3.高频药物及其功效、性味归经分布情况:1235首中药处方共使用中药114味,高频药物包括茯苓(1193)、桂枝(1019)、麸炒白术(1017)、白芍(1004)、醋鸡内金(974)等;功效以补虚(1235)、利水渗湿(1224)、解表(1189)、消食(1012)、止血(861)、活血化瘀(836)等为主;性味分布以温(4576)、平(3459)、甘(2946)、辛(5019)为主;多归脾经(8412)、肺经(6350)、胃经(5056)。4.药物配伍情况:统计共现频次大于600次的药物组合得到29组药物配伍关系,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0组药物配伍关系,与赵瑞华教授处方书写习惯进行比对后,精选出17组药物配伍关系,包括皂角刺-醋莪术、麸炒白术-茯苓、大枣-生姜、生薏苡仁-醋鸡内金、广藿香-砂仁等。5.核心处方情况:利用多层核心子网分析,得到子宫腺肌病核心处方,由桂枝、白芍、三七粉、茯苓、麸炒白术、鸡内金、生薏苡仁、党参、生甘草、盐胡芦巴等10味中药组成。主要配伍关系为醋莪术-皂角刺、月季花-丹参等。次要配伍关系为当归-川芎-泽泻-猪苓-陈皮、干姜-黑顺片、女贞子-续断-菟丝子-枸杞子等。6.处方社团分类情况:对1235个方剂进行社团分析,得到5个模块处方,模块2(39.11%)数量最多,其次是模块3(31.58%)、模块1(16.52%)、模块0(8.26%)、模块4(4.53%)。模块2主要药物包括茯苓、党参、生姜、桂枝、麸炒白术、大枣、白芍、生甘草、醋鸡内金、三七粉、盐胡芦巴、砂仁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包括疼痛(27.9%)、助孕(26.1%)、疼痛伴月经量多(25.0%)、月经量多(14.3%)等,核心症状为经血夹块、脉弦、舌淡红、疲劳、脉细等;模块3主要药物包括醋鸡内金、白芍、茯苓、生薏苡仁、三七粉、桂枝、麸炒白术、生甘草、姜炭、姜黄、丹参、醋香附、盐胡芦巴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疼痛伴月经量多(50.5%)为主,核心症状为畏寒、疼痛喜温、月经量多、经血夹块、大便稀、舌淡红或淡黯等;模块1主要药物包括茯苓、醋鸡内金、醋莪术、生薏苡仁、皂角刺、桂枝、麸炒白术、丹参、三七粉、醋柴胡、盐胡芦巴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疼痛(63.2%)为主,核心症状为脉弦、舌暗红、舌有瘀斑瘀点、经血夹块、经前乳胀、肛门坠胀等;模块0主要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续断、酒女贞子、党参、麸炒白术、生甘草、生姜、大枣、砂仁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助孕(52.0%)、保胎(45.1%)为主,核心症状为腰酸、脉细、脉沉、纳呆、疲乏、恶心等;模块4主要药物包括川芎、桂枝、白芍、茯苓、麸炒白术、当归、猪苓、泽泻、醋鸡内金、生薏苡仁、生姜、陈皮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助孕(48.2%)、阴道不规则出血(28.6%)为主,核心症状为经血夹块、脉沉、脉滑、舌苔厚、舌体胖、大便质粘、汗多、舌有瘀斑瘀点等。7.月经周期用药变化情况:收集就诊主诉为“助孕”的331诊次,得到有效处方331首,其中排卵前期处方158首,排卵后期处方173首。比较处方类型分布,排卵前期以模块2处方最多(35.44%),其次是模块1(25.95%)、模块3(23.42%)等,排卵后期模块0处方使用比例明显上升,模块1、模块4处方比例明显下降,模块2、模块3处方比例变化不明显。比较药物使用频率,排卵后期三七粉、丹参、川芎、醋莪术、皂角刺、姜半夏等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下降,枸杞子、菟丝子、续断、酒女贞子、制巴戟天等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上升。比较中药属性分布,四气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温(37.28%)、平(26.54%)、微寒(14.05%)为主,排卵后期以平(33.96%)为主,温、微寒、凉性药物使用频率下降,平性、微温药物使用频率上升。五味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甘(38.17%)、辛(27.12%)、苦(15.07%)、淡(12.67%)为主,排卵后期无明显变化。归经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脾经(24.26%)、肺经(19.12%)、心经(15.61%)、胃经(14.82%)为主,排卵后期肾经药物使用频次略有上升,其余无明显变化。8.随症加减用药情况:利用点互式信息法得到23条症状-中药关联规律,包括月经量多->三七粉、脉细->党参、畏寒->桂枝等。研究结论: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基本特点为组方精简、用药平和、重视脾胃和阳气。用药配伍多取自中医经典处方。临床选方用药以辨证论治为主,主要将子宫腺肌病分为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四个证型治疗,结合辨病用药、周期用药,随症加减,重视证型之间的关联和转化。气虚血瘀型方用四君子汤合桂枝汤加减,寒凝血瘀型方用自拟温阳活血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用自拟活血消异方加减,痰湿瘀阻型症方用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减,所有证型均配伍桂枝、白芍、三七粉、茯苓、麸炒白术、鸡内金、生薏苡仁、党参、生甘草、盐胡芦巴等核心用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排卵后期适当佐以健脾益气、补肾助孕,减少活血散结药物,在妊娠早期予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以补肾安胎。

宋美旭[9](2020)在《从地域、生活习惯与体质、疾病的关系探讨月经病的预防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年轻育龄女性月经、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探讨地理气候、情绪、饮食偏嗜、睡眠、运动等因素对月经、中医体质的影响,从而分析月经病、偏颇体质的发生原因,为减少和预防月经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一般资料调查表、月经情况调查表、生活习惯调查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读女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上大学前后女大学生月经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并加以分析,探讨中医体质、月经情况与地理气候、情绪、饮食偏嗜、睡眠、运动等因素的关系。采用SPSS26.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采用列联系数、Logistic回归、对应分析等。结果:1本研究共收到1663份有效问卷,其中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占11.7%;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占17.7%;北亚热带湿润区占14.0%;中亚热带湿润区占12.6%;南亚热带湿润区占6.2%;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占37.8%。2各地区女大学生初潮年龄大部分在12-14岁,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南亚热带湿润区初潮年龄较其他地区晚,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上大学前,各地区体质分布、月经情况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对比同一地区上大学前后体质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区女大学生上大学后阳虚质、气虚质人数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比同一地区上大学前后月经情况,中亚热带湿润区女大学生上大学后月经过少人数增多,月经过多人数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上大学前后,同一体质类型女大学生月经情况无明显变化(P>0.05)。7女大学生体质分布、月经情况与情绪、饮食偏嗜、睡眠、运动差异等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方面:易惊、易怒、易恐人群均多见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嗜食甜人群多见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嗜食油腻人群多见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嗜食生冷人群多见阳虚质,嗜食酸、辣人群多见阴虚质,嗜食咸人群多见阴虚质、气虚质;睡眠不佳人群多见阴虚质;大运动量人群多见阳虚质,小运动量人群多见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月经方面:易怒人群多见经期延长,易惊人群多见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易思人群多见月经后期;嗜食辛辣、油腻人群多见月经后期;睡眠不佳人群多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大运动量人群多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小运动量人群多见经期延长。结论:1不同生活环境、习惯对女大学生初潮年龄具有一定影响。2不同生活环境、习惯对体质分布、月经情况具有一定影响。3体质类型与月经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体质类型是某些月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不是必然因素。4北亚热带湿润区女大学生上大学后体质类型有明显变化,中亚热带湿润区女大学生上大学后月经病的分布有明显变化,其它地区女大学生上大学后体质类型、月经病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地理气候差异对体质、月经有一定影响。5情绪、饮食偏嗜、睡眠、运动与体质、月经关系密切。

郑志博,王清,李影,陈洁,祝洁[10](2020)在《国医大师许润三论治崩漏经验》文中认为崩漏是妇科常见疑难急重病症,以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为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1]。许润三教授认为崩漏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肝肾调节功能失调,以致冲任二脉不能制约经血。由于其临床以子宫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故出血期当急则治其标,以止血为要,血止

二、许润三教授妇科经验举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许润三教授妇科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王孟英妇科疾病用药规律和学术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辨治妇科疾病研究概述
    1 古代辨治妇科疾病学术发展概述
    2 现代临床辨治妇科疾病研究概述
    3 王孟英辨治妇科疾病现代研究概述
第二章 王孟英辨治妇科疾病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录入
    4 数据分析
    5 统计结果
    6 讨论
第三章 王孟英辨治妇科疾病学术特色研究
    1 审证求因,曲尽病机
    2 四诊合参,重合病史
    3 察脉精详,辨析疑似
    4 审其宿恙,善察体质
    5 凉润荡涤痰浊,忌误投攻补
    6 提出“产后宜温为谬误”观点
    7 重调气机,善通经络,宣展脏气
    8 善用经方,法宗叶氏,汤丸并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国医大师许润三调经促孕方药特色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许教授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认识
    1.1“肾虚”为主
    1.2肝、脾协同
2 重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联系
3“调冲方”方药特色
4 血肉有情之品调经促孕
5 验案举隅

(3)化瘀消症汤联合封包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及剥脱标准
    6 治疗方案及方法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7.1 安全性观测指标
        7.2 疗效观测指标
    8 疗效判定
        8.1 痛经疗效评定标准
        8.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9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两组年龄比较
        1.2 两组病程情况比较
        1.3 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分布
        1.4 治疗前两组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5 治疗前两组血清CA125 比较
        1.6 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大小、RI比较
    2 研究结果比较
        2.1 治疗前后两组痛经积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痛经疗效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痛经程度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6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A125 比较
        2.7 治疗前后两组子宫体积大小比较
        2.8 治疗前后两组RI比较
    3 安全性检测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2 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3 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法论治子宫腺肌病痛经依据
    4 对照组设立依据
    5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1 化瘀消症汤方药组成及分析
        5.2 中药封包外敷治疗
        5.3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6 疗效分析
        6.1 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6.2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3 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 水平分析
        6.4 治疗后两组子宫大小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分析
    7 研究过程不足及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子宫腺肌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原发性痛经的六经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痛经的现代研究状况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2.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 原发性痛经的西医治疗
        4.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与病机
        5.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分型
        6.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六经辨证论治的相关研究
        1. 六经实质研究
        2. 六经辨证来源及概况
        3. 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及优势
        4. 六经辨证与中医妇科疾病
        5. 现代医家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经验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月经相关情况分析
        2.3 原发性痛经的六经辨证分布规律分析
        2.4 原发性痛经患者脏腑辨证分布规律分析
        2.5 六经辨证证型与脏腑辨证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结果讨论
        3.2 月经情况结果讨论
        3.3 六经辨证结果讨论
        3.4 脏腑辨证结果讨论
        3.5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讨论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不孕症肾虚相关证型及其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孕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经典医案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1.1 定义
        1.2 病因
        1.3 检查
        1.4 治疗
    2. 中医对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医治疗POI医案文献研究及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来源
        1.2 医案筛选
        1.3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医案检索结果
        2.2 基本信息
        2.3 用药频次
        2.4 药物四气
        2.5 药物五味
        2.6 药物归经
        2.7 组方规律分析
        2.8 新方分析
    3. 讨论
        3.1 发病年龄
        3.2 病因病机
        3.3 用药分析
        3.4 核心药物组合分析
        3.5 新方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主要研究成果

(7)7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中医证候要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A 病位证素的诊断标准
    附表B 病性证素的诊断标准
    附表C 输卵管不孕患者中医证素特征信息采集表
综述 输卵管性不孕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1 古代医家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家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3 小结
    综述二 基于中医医案的名医经验传承方法概述
        1 中医医案的格式与数据特点
        2 中医医案数据分析方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录入与核查
        2.2 数据汇总
        2.3 数据预处理
        2.4 数据导出
        2.5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中药处方药物使用情况
        3.3 中药处方药物配伍情况
        3.4 多层核心子网分析
        3.5 中药处方社团分析
        3.6 月经周期用药变化情况
        3.7 症状-药物关联情况
    4 讨论
        4.1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4.2 用药基本特点
        4.3 药物配伍规律
        4.4 核心处方分析
        4.5 病证结合用药规律
        4.6 周期助孕用药规律
        4.7 随症加减规律
        4.8 典型病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从地域、生活习惯与体质、疾病的关系探讨月经病的预防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问卷来源
        2.2 诊断及判定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出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调查
        5.2 体质情况分析
        5.3 月经情况分析
        5.4 体质与月经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月经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月经先期
        1.1 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1.2 月经先期的中医辨证分型
        1.3 月经先期的治疗
    2 月经后期
        2.1 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
        2.2 月经后期的中医辨证分型
        2.3 月经后期的治疗
    3 月经先后不定期
        3.1 病因病机
        3.2 月经先后不定期的中医辨证分型
        3.3 月经先后不定期的治疗
    4 月经过少
        4.1 病因病机
        4.2 月经过少的中医辨证分型
        4.3 月经过少的治疗
    5 月经过多
        5.1 病因病机
        5.2 月经过多的中医辨证分型
        5.3 月经过多的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国医大师许润三论治崩漏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出血之时———急则塞流以止血
    1.1 气虚型
    1.2 血热型
    1.3 血瘀型
2 血止之后———缓则澄源以固本
3 验案举隅

四、许润三教授妇科经验举隅(论文参考文献)

  • [1]王孟英妇科疾病用药规律和学术特色研究[D]. 石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国医大师许润三调经促孕方药特色浅析[J]. 刘小玉,王清,郑志博,李影.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1(03)
  • [3]化瘀消症汤联合封包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D]. 吴海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原发性痛经的六经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探讨[D]. 易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不孕症肾虚相关证型及其用药规律分析[D]. 郭玉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经典医案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D]. 王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7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中医证候要素分析[D]. 王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D]. 曲金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从地域、生活习惯与体质、疾病的关系探讨月经病的预防机制[D]. 宋美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国医大师许润三论治崩漏经验[J]. 郑志博,王清,李影,陈洁,祝洁.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01)

标签:;  ;  ;  ;  ;  

徐润三教授妇科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