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上市公司及排名

中国(大陆地区)上市公司及排名

一、中国(大陆地区)上榜公司及名次(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21)在《中国钢企继续占据粗钢产量排名榜首——2020年全球钢铁企业排名榜简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将永远被铭记,年初爆发的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为了控制疫情,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封锁措施,限制人们出行和工作。因此,疫情不仅影响到全球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对全球工业生产,包括全球钢铁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全球主要钢铁企业生产和粗钢产量排名造成很大影响,并且从排名和产量看出现了大幅波动。虽然Covid-19疫情继续在一些国家肆虐并带来可怕后果,但在其他一些国家2021年已经看到明显复苏,这反映在其钢铁生产和需求强劲回升。

刘青山,原诗萌[2](2020)在《独家解读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上榜国企名单:入围企业结构更加均衡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文中指出加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再次刷新纪录。北京时间2020年8月10日,《财富》官方APP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上榜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财富》官方称之为"历史性跨越"。加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再次刷新纪录。而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四家企业上榜。

赵威[3](2020)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路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报告还指出,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要在管理、创新、产品、人才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领先性。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关键环节上大有作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重点分析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重要契机和机制,通过不断积累关键资源、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动态竞争力等路径,打造国际一流企业。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推动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尽快摆脱观念之争。当前围绕国企改革的不同观念,如“马列主义派”认为国有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石,对国有企业目前进行的各种所谓市场化改革存在担忧;“市场改革派”,主张国有企业应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对“国进民退”持批评态度,要求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布局的收缩调整;认为在应对西方冲击和挑战、追赶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强调国家的力量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等不同观念,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然而,各派观念及相应群体对于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改革的主张和举措,却充斥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对破解国企改革僵局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包括混改在内的国企改革“行动自由”之前,应该首先破除观念上的束缚。第二,我国已经有一大批企业接近世界一流企业,或正努力加速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但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列。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虽然我国在2019年已经有129家企业进入到世界500强行列中,但从营业收入和利润对比来看,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仍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的500强企业相比,尤其是与美国的世界500相比,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未收窄,甚至有所扩大。从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上榜企业行业分配不均,能源、银行等具垄断性质行业占比较大,大健康产业发展落后,高端制造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崛起但基础领域薄弱,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相对中低端劣势。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包括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但上述影响并不必然是积极的,混改既是国企改革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对我国混改部分案例的研究表明,混改既可能发挥积极作用,如中国联通的混改已经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一个标杆,而混改也有失败的案例,比如中信国安混改的案例。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从过去的以“混”为主,转向现在的以“改”为主,引入社会资本只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改进公司治理、提升市场竞争力才是混改的最终目的。能否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混改之后企业是否拥有改革的主观意愿和相应的能力,是导致不同企业混改结果出现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第四,混改有利于提高国企创新效率和创新意愿。混合所有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有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民营资本的加入,国有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及不同所有制股东之间的制衡,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并提高国企创新效率和创新意愿。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实现了“优势互补”,混改后的国企不仅可以继续发挥国有股东在政策上的资源优势,同时民营资本的加入带来的灵活的经营策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不竭动力、企业家精神等,都将大大提高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和创新的效率。第五,混改成功的关键是引入负责任的非国有股东。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包括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但上述影响并不必然是积极的,混改既是国企改革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其关键在要引入负责任的非国有股东。第六,混合所有制的治理形式可以采取多样形式。成功的国有企业治理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或者是最优的“路线图”,在一个国家成功的模式可能在另一个国家并不适用,每个国家都应该探索自身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混合所有制的治理模式具有多样性,部分国家的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之后,较好地应对了治理挑战,而部分国家的表现则很差。

刘梦瑶[4](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资源是汉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汉语教学资源面临着数量短缺、质量参差不齐、传统教学资源缺失活力的问题,而“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类社会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获取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时也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手机软件,又称“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作为网络学习与教学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资源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为进一步了解汉语国际教育APP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首先,笔者收集了 143款汉语国际教育APP,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数据库,从平台概况、平台结构与功能、平台内容、运营情况四个维度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其次,选取了一款“在线型”典型APP(“优攀汉语”)和一款“资源型”典型APP(“漫中文”)作为个案分析,对平台授课教师、学生和运营人员进行结构性访谈,对平台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了其优势与不足。再次,以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从APP的使用、需求与评价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汉语国际教育APP建设存在市场不健全、教学资源数量与质量参差不齐、盈利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以上调查与分析,本文对汉语国际教育APP建设提出改进建议,如: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平台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平台激励机制,增加交互设计;以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加强用户行为分析,运用新技术进行资源设计与开发等,力图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APP的开发与完善提供思路与借鉴,促进APP的优化升级。

郭书剑[5](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指出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王佳敏[6](2019)在《我国近二十年非虚构类畅销书上榜因素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畅销书排行榜最早出现于美国,1994年前后《中国图书评论》刊登的畅销书榜单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畅销书排行榜。畅销书市场发展至今,各类畅销书榜单已逐渐成为读者购书,出版社出版图书以及学者进行畅销书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展开以及鼓励实体书店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我国畅销书市场近年发展较快,当当、亚马逊、开卷等各平台畅销书榜单的发布亦影响着大众对于图书的阅读选择。畅销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流行文化特征与时代变迁特点,体现大众关注的话题。非虚构类畅销书着眼于现实生活的特性使得其对于时代特征的表现更为明显。本文以1999-2017年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榜单TOP30为研究对象,从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上榜出版机构以及上榜作者情况等多个角度,利用文献分析法、统计调查研究、定量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演绎归纳法等方法,结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行为理论等探寻非虚构类畅销书的特质、上榜影响因素,并对非虚构类畅销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判断。根据近二十年非虚构类畅销书榜单分析,本文总结得出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上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销售渠道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销量及细分市场;社会热点与影视节目作品催生“短生命周期型”非虚构类畅销书;大众需求与心理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特质;作家能力与出版机构实力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在榜时长等。畅销书市场中虽存在诸多非理性因素,但根据榜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来看,依旧可以发现部分潜在规律,如不同渠道细分市场表现差异加剧;新热点助推细分市场多元化;名人效应与羊群效应长期存在;上榜作者个人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非虚构类畅销书引进理性化,本土主题出版影响力增强;出版机构马太效应加剧等。

郑文晓[7](2019)在《基于第三方评价的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需要一个衡量进步的标杆,因此,第三方评价中的学科评价排名就越来越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国内外第三方评价中的学科评价结果加以统计梳理,对陕西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以期提升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水平。本文以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路径为导向,通过文献整理、数据总结、现状分析、对策提出、展望总结五个步骤,梳理了部分当前主流的一流学科评价体系,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探索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路径。(1)在文献研究方面,阐述了各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政策导向异同点以及国内外关于大学学科排名的评价体系。德法日韩四国,虽然不同的政策内容不同,但都展开了“集中战略”,为大学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在学科排名的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都不相同,数据来源、排名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一高校的同一学科排名结果也可能不同。(2)通过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总结了近期陕西省高校在第三方评价中的排名结果以及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情况。陕西的一流学科以西安交通大学为首,“985”“211”院校为重点梯队,呈梯形向前发展。大多数高校的C类学科数量很多,但是A类学科可以说是没有,B类数量呈中间趋势。(3)以陕西省两所院校为案例,分析了一流学科建设的特点及优劣势,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和建议。陕西是全国的教育大省,但是教育经费投入并不算多;在陕高校学科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尤其是省会城市西安以外的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均比较弱;虽然近两年陕西省出台了不少政策,吸引大学生来陕发展,但是效果不佳。由此提出学科建设路径: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文理融合发展;结合地方优势,发展特色学科。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期望通过梳理陕西省高校学科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对其现状进行SWOT分析,提出一流学科建设发展的可选择路径,为加快陕西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基础,从而提升陕西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培养并留下更多高端优秀人才,促进陕西的经济发展。

刘琪[8](2019)在《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中俄行业合作、中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发展需要通晓俄语、熟悉俄罗斯国情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中俄合作办学自身的发展也需要突破瓶颈,中俄合作办学需进一步优化其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家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和中俄行业合作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围绕这一目标和规格,在区域竞争力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和原则三个理论的指导下,以文献法、比较法、数据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规模层次布局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数据表象背后的本质,继而总结出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和优势,再结合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论证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原则及策略。依据政府需求、市场需求,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中俄行业合作,据此,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培养“俄语+专业”的国际型人才。通过对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俄罗斯高校是我国一般地方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较为理想的合作对象。就其总体发展和典型案例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培养层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较为集中。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高职、硕博层次占比很小;本科及以上层次办学以理工自然科学领域专业为主,高职层次办学高度集中于轨道交通类;其二,师资队伍建设尚需完善。中方高校教师职称、学历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引进俄方高校师资不足,且对俄方教师利用率较低,高龄教师占有较大比例;其三,俄语课程占用课时过高,引进外方专业课程比例较低,对共同开发课程和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课程重视不够;其四,“985工程”、“211工程”类别高校参与度非常低,举办高校地域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部分高校存在举办项目“一哄而上”的现象;其五,学费标准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办学经费筹措困难。从其后续发展来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还将面临来自俄方高层次师资短缺、合作办学内部竞争激烈,联合学位在俄罗斯发展受限等困境。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迎来多方政策红利,中俄经贸、文化交流将大力推动中俄合作办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变动也有利于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未来,优化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需秉持服务中俄合作原则、优先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原则、突出“俄语+专业”特色原则。在办学实践中,需按照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党建工作,尤其注重保障项目中赴俄留学学生的思想纯洁性;解决当前在生源、师资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政府部门加强引导规模布局,鼓励黑龙江省以外的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参与中俄合作办学,以扩展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基于中俄合作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地方政府对俄经济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中方高校的优势特征调整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布局;充分利用当前俄罗斯力推高等教育国际贸易的契机,加大引进俄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构建中俄学分互换体系,尝试在大学联盟、教育集团等教育集群内发展中俄合作办学,以促进学生国际流动。

顾盛楠[9](2017)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回顾与反思(1995-2015)》文中提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和任务。自此以后相继出台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等重大改革举措,牵引着中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向内涵、从规模向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学办学思想发生重大转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由于中国现实体制内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以国家战略牵引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模式难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这四大改革举措的实施情况如何,改革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二十多年间的四个重大改革举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211工程”、“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和“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重点考察这四大改革举措的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本研究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点、阶段性特点和主导性特点。在回顾总结四大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本研究审视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意志主导和行政权力越位的大学运行逻辑错位问题;二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职能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三是大学定位趋同、学科发展同一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的大学发展缺乏自身特色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改进策略思考:首先应遵循大学发展内在逻辑,坚持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统一,坚持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统一;其次应坚持大学职能协调发展,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履行社会服务神圣责任,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再次应打造大学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发展特色学科,培养特色人才。

大成企业研究院[10](2016)在《2016年1~6月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重要数据分析报告》文中指出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但总体在可预料与可掌控之中,且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主体——民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更加明显,但民营工业企业、特别是私营工业企业的总体效益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税收、特别是私营企业税收增长率高于全国,也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

二、中国(大陆地区)上榜公司及名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大陆地区)上榜公司及名次(论文提纲范文)

(2)独家解读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上榜国企名单:入围企业结构更加均衡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央企上榜数量不变,质量持续提升
地方国企区域和产业分布更加均衡
12家财政部门出资的国有企业上榜数量没有变化

(3)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世界一流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一、世界一流企业的定义
        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长期动态性
    第二节 国企改革的“观念之争”
        一、观念的作用
        二、关于国企改革的四种观念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逻辑
        一、混改的背景
        二、混改的理论基础
        三、混改的目标
第三章 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世界500强的视角
    第一节 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
        一、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阶段
        二、世界一流企业的要素
    第二节 规模和数量的演变
        一、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变化
        二、入围500强企业的经营表现
    第三节 500强企业结构和效率的演变
        一、行业分布
        二、效率对比
        三、小结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治理机制的影响
        一、混合所有制对公司治理的挑战
        二、双层代理成本
        三、混改对企业绩效和公司治理的影响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创新活动的影响
        一、国企的创新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
        二、股权多样性与创新
        三、股权融合与创新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效率的影响
        一、信贷市场上的所有制差异
        二、市场势力
        三、委托——代理与多任务目标
    第四节 我国混改案例研究
        一、中国联通——混改标杆
        二、云南白药混改
        三、失败的混改案例:中信国安
第五章 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法国的混合所有制
        一、法国混合所有制发展的起源
        二、特别法律制度
        三、政府持股机构
    第二节 美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一、美国混合所有制发展历程
        二、企业国有化的局限性
        三、金融危机以后的经验
    第三节 挪威
        一、挪威模式
        二、治理制度
    第四节 哥伦比亚
        一、特别保护
        二、国际认可
    第五节 巴西
        一、法律框架
        二、巴西混合所有制的治理挑战
        三、改革计划
        四、行使所有权职能
    第六节 日本
        一、日本国铁
        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和日本烟草公司
        三、日本邮政
    第七节 新加坡
        一、商业导向
        二、独立性
    第八节 混合所有制的多样性
        一、多样化的监管模式
        二、最佳实践指引不可取
        三、政策应对
        四、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培养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
        二、“观念之争”不利于混改的推进
        三、混改有利于提高国企创新效率和创新意愿
        四、混改成功的关键是引入负责任的非国有股东
        五、混合所有制的治理形式可以采取多样形式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积累“耐心资本”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
        二、消除“观念之争”推进混改进程
        三、通过“优势互补”提高国企的创新效率和创新意愿
        四、在鉴别非国有股东的基础上推进混改
        五、鼓励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的界定
        二、数字化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APP研究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基于数据库的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概况
        一、APP基本分类
        二、APP排行
        三、APP基本信息
    第二节 APP平台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APP平台结构分析
        二、APP平台功能分析
    第三节 APP内容分析
        一、APP教学资源形式分析
        二、APP教学资源内容分析
    第四节 APP运营情况
        一、APP收费情况
        二、APP推广情况
第二章 “优攀汉语”与“漫中文”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分析维度
        一、样本选择依据
        二、APP基本情况
        三、分析维度
        四、访谈调查设计
    第二节 “优攀汉语”个案分析
        一、内容分析
        二、访谈分析
        三、总结
    第三节 “漫中文”个案分析
        一、内容分析
        二、访谈分析
        三、总结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对象
        二、APP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教学资源需求与评价分析
        一、需求分析
        二、评价分析
第五章 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的优势与不足
        一、汉语国际教育APP优势
        二、汉语国际教育APP中存在的不足
        三、汉语国际教育APP发展趋势
    第三节 对汉语国际教育APP的发展建议
        一、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平台资源利用效率
        二、完善平台激励机制,增加交互设计
        三、以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四、加强用户行为分析,运用新技术进行资源设计与开发
结语
    第一节 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个案访谈记录
    附录二 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5)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述评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一、整体概况
        二、主要特征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6)我国近二十年非虚构类畅销书上榜因素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
        1.2.1 研究对象阐释
        1.2.2 理论基础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2 近二十年非虚构类畅销书总体状况
    2.1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分析
        2.1.1 上榜畅销书销量变化分析
        2.1.2 上榜畅销书细分市场划分
        2.1.3 上榜畅销书上榜情况分析
        2.1.4 多次上榜非虚构类畅销书特质分析
    2.2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出版机构分析
        2.2.1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出版机构上榜情况分析
        2.2.2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龙头出版机构特质分析
    2.3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作者分析
        2.3.1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作者国别变化分析
        2.3.2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作者上榜情况分析
        2.3.3 非虚构类上榜畅销书龙头作者特质分析
3 我国非虚构类畅销书上榜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3.1 销售渠道影响销量及细分市场
        3.1.1 销售渠道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销量
        3.1.2 基于不同层次需求的销售渠道影响细分市场
    3.2 社会热点与影视节目催生“短生命周期型”畅销书
        3.2.1 满足高层次需求的社会热点推动相关书籍上榜
        3.2.2 影视节目改善媒介印象并催生短期上榜畅销书
    3.3 基于“使用与满足”的大众需求与心理影响畅销书特质
        3.3.1 大众需求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特质
        3.3.2 大众心理影响非虚构类畅销书特质
    3.4 作家能力与出版机构实力影响在榜时长
        3.4.1 作家持续创作能力奠定媒介印象基础
        3.4.2 出版机构策划营销能力影响受众需求满足度
4 我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不同渠道细分市场表现差异加剧
    4.2 新热点助推细分市场多元化
    4.3 名人效应与羊群效应长期存在
    4.4 上榜作家个人品牌效应增强
    4.5 图书引进理性化,本土主题出版影响力增强
    4.6 出版机构马太效应加剧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第三方评价的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教育的战略要求
        1.1.2 一流学科建设是陕西人才储备的需要
        1.1.3 学科评价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关注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2.1 学科与一流学科
        2.1.1 学科
        2.1.2 一流学科
    2.2 学科评价
        2.2.1 评价内容
        2.2.2 学科评价方法
    2.3 第三方评价
        2.3.1 第四轮学科评估
        2.3.2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2.3.3 ESI(基本科学指标)
        2.3.4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2.4 理论支撑
        2.4.1 教育评价学理论
        2.4.2 教育社会学理论
        2.4.3 教育统计学理论
    2.5 本章小结
3.第三方评价结果中陕西省高校学科情况
    3.1 第四轮学科评估
        3.1.1 数量及分布
        3.1.2 各高校学科情况
    3.2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情况
        3.2.1 数量及分布
        3.2.2 各高校学科情况
    3.3 ESI学科评价情况
        3.3.1 ESI学科与我国学科分类
        3.3.2 各高校学科情况
    3.4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
        3.4.1 数量及分布
        3.4.2 各高校学科情况
    3.5 本章小结
4.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实践研究
    4.1 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个案分析——院校A
        4.1.1 院校A的基本情况
        4.1.2 院校A一流学科建设的特点
    4.2 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个案分析——院校B
        4.2.1 院校B的基本情况
        4.2.2 院校B一流学科建设的特点
    4.3 陕西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遇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选择
    5.1 实施人才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5.1.1 树立科教融合育人的新观念
        5.1.2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环境
        5.1.3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环节
        5.1.4 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5.1.5 发展创新人才成长的新文化
    5.2 地方政府推进,政策保障学科发展
        5.2.1 重视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治理体系
        5.2.2 强调科学规划,周期绩效考核支持
        5.2.3 建立元投入机制,提高学科经费
    5.3 交叉多重学科,建立一流学科群
    5.4 吸收外来文化,寻求特色学科发展
    5.5 深化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6 本章小结
6.结论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附录二:陕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8)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二、中外合作办学
        三、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文献述评
        一、研究综述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四、不足之处
第二章 本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竞争力理论
        一、区域竞争力理论概述
        二、中俄合作办学与中俄区域竞争力
    第二节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一、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与中外合作办学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原则
        一、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
        二、中外合作办学基本原则
第三章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第一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总体指导意见
        二、中俄行业合作对人才的需求
        三、中俄两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客观实际
    第二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规格
        一、各省市(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建设人才规格的要求
        二、各大类行业对“一带一路”建设人才规格的要求
第四章 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析
    第一节 俄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概况
        一、2018QS综合排行榜俄罗斯上榜高校
        二、2018QS学科排行榜俄罗斯上榜高校情况
        三、2018QS区域排行榜俄罗斯上榜高校情况
        四、2018QS就业排行榜俄罗斯上榜高校情况
    第二节 俄罗斯国立大学集团的相关分析
        一、俄罗斯国立大学集团具备众多优势学科资源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集团具备高性价比学费优势
    第三节 俄方知名高校的个体分析——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为例
        一、学校师资、学术、国际化水平等概况
        二、参与国际合作的学科、课程资源
第五章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规模
        一、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规模现状
        二、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规模发展变化情况
    第二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结构分析
        一、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层次结构
        二、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学科类别与专业结构
        三、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师资结构
        四、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教学与课程设置
    第三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中方高校与俄方高校
        一、中方高校
        二、俄方高校
    第四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招生与学生毕业
        一、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招生
        二、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学生的毕业与就业
    第五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经费
        一、本科层次中俄合作办学学费标准
        二、研究生、高职层次中俄合作办学学费标准
        三、对中俄合作办学经费来源的思考
第六章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面临的困境和具备的优势
    第一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面临的困境
        一、来自俄罗斯高等教育方面的困境
        二、中俄合作办学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三、来自中俄合作办学自身发展的困境
    第二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具备的优势
        一、当前我国政策环境有利于中俄合作办学的发展
        二、中俄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存在若干优势
        三、中俄经贸、文化合作为教育合作带来了契机
        四、欧美国际留学市场的变动为中俄教育合作带来了契机
第七章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个案研究
        一、D项目基本信息
        二、D项目招生、毕业与学费
        三、D项目培养方案
        四、D项目师资情况
    第二节 中俄合作办学非法人设置机构人才培养个案研究
        一、江苏圣理工学院基本信息
        二、江苏圣理工学院的沿革与管理机制
        三、江苏圣理工学院的招生与学费
        四、江苏圣理工学院本科层次专业的培养方案
        五、江苏圣理工学院硕士层次专业的培养方案
        六、江苏圣理工学院的师资情况
    第三节 中俄合作办学法人设置机构人才培养个案研究
        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基本信息
        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沿革与管理机制
        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招生与学费
        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本科层次专业的培养方案
        五、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硕士层次专业的培养方案
        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师资情况
第八章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原则
        一、服务中俄合作原则
        二、优先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原则
        三、突出“俄语+专业”特色原则
    第二节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党建工作
        二、解决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加大研究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四、基于中俄合作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实际调整学科专业布局
        五、利用俄当前力推教育国际贸易的契机,大力引进俄方优质教育资源
        六、构建中俄学分互换体系,促进学生国际流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回顾与反思(1995-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的理解
    1.6.1 高等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改革 2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重大战略出台的历史背景
2.1 国际背景
    2.1.1 国力竞争更多体现为高等教育竞争
    2.1.2 国际高等教育质量竞争更加激烈
2.2 国内背景
    2.2.1 人民期盼良好教育
    2.2.2 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2.2.3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需求 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举措回顾
3.1“211 工程”
    3.1.1“211 工程”的出台背景
    3.1.2“211 工程”的实施情况
    3.1.3“211 工程”的建设成效
3.2“985 工程”
    3.2.1“985 工程”的出台背景
    3.2.2“985 工程”的实施情况
    3.2.3“985 工程”的建设成效
3.3“2011 协同创新计划”
    3.3.1“2011 计划”的出台背景
    3.3.2“2011 计划”的实施情况
    3.3.3“2011 计划”的建设成效
3.4“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
    3.4.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出台背景
    3.4.2“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总体方案
    3.4.3“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实施办法
3.5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鲜明特点
    3.5.1 鲜明的层次性特点
    3.5.2 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3.5.3 鲜明的主导性特点 4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问题反思
4.1 大学运行逻辑错位
    4.1.1 国家意志强力主导
    4.1.2 行政权力越位学术权力
4.2 大学职能发展不协调
    4.2.1 教学与科研相分离
    4.2.2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4.2.3 服务社会质量有待提高
    4.2.4 文化传承与创新质量有待提高
4.3 大学发展缺乏自身特色
    4.3.1 大学定位盲目追求“高、大、全”
    4.3.2 大学学科发展同一化
    4.3.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 5 中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改进策略
5.1 遵循大学发展内在逻辑
    5.1.1 坚持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统一
    5.1.2 坚持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统一
5.2 坚持大学职能协调发展
    5.2.1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5.2.2 坚持人才培养核心使命
    5.2.3 履行社会服务神圣责任
    5.2.4 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
5.3 打造大学自身特色
    5.3.1 明确自身定位
    5.3.2 发展特色学科
    5.3.3 培养特色人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论文奖项

(10)2016年1~6月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重要数据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企政策环境
    (一)民间投资推动政策。
    (二)经济新动力发展政策。
    (三)绿色经济发展政策。
    (四)工业转型升级政策。
    (五)去产能政策。
    (六)简政放权政策。
二、民间投资增长
    (一)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二)各类型企业投资比较。
    (三)东、中、西与东北四大地区民间投资情况。
    (四)八省市民间投资情况分析。
    (五)各行业民间投资比较分析。
三、民营工业发展
    (一)工业增加值情况。
    (二)工业企业盈利能力。
    (三)工业企业亏损情况。
    (四)工业企业资产负债情况。
四、民企税收贡献
五、民企工资增长
    (一)工资增长总体情况。
    (二)四大区域工资增长情况。
    (三)各行业工资增长情况。
    (四)各类型单位工资增长情况。
六、民企最强500家
    (一)中国500强中的民营企业。
    (二)世界500强中的民营企业情况。
七、民企上市公司
    (一)股票市场主要指标。
    (二)民营企业成为上市主角。
    (三)民企成为新三板的绝对主体。
八、领先发展民企
    (一)全球基因研究和产业化的领导者———华大基因。
    (二)工业3D打印领航企业———华曙高科。
    (三)全球新能源产业领军者———比亚迪。
    (四)汽车电子产业新巨头———均胜电子。
    (五)世界一流电动工具制造商———宝时得机械。
九、民企模式创新
    (一)“实体+互联网”新电商模式———飞凡电商。
    (二)全球技术整合与创新典范———汉能集团。
    (三)基于战略配称及市场链机制的商业模式创新———海尔集团。
        1. 客户细分的创新。
        2. 渠道通路创新。
        3. 客户关系维护创新。
        4. 价值主张的创新。
        5. 关键业务的创新。
        6. 合作伙伴内容的创新。
        7. 收入模式创新。
        8. 成本控制创新。
    (四)“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尚品宅配。
        1. 尚品宅配前身(1994~2004年)。
        2. 定制化起步阶段(2004~2007年)。
        3. 定制化拓展阶段(2007~2011年)。
        4. 深度定制化阶段(2011年至今)。
十、民企收购兼并
    (一)国内并购。
    (二)跨国并购。
十一、民企富豪榜单
十二、民企公益慈善
    (一)2016年胡润慈善榜。
        1. 历年胡润慈善榜单。
        2. 2016年企业家慈善捐赠情况。
        3. 慈善捐赠方向。
    (二)2016年胡润全球华人大慈善报告。
    (三)福布斯“2016年亚洲慈善英雄榜”。
十三、问题民营企业
    (一)腐败类窝案、大案频发。
    (二)互联网理财成为热点问题。
    (三)证券市场犯罪案件增加。
十四、民企期盼政策
    (一)企业家沙龙会议建议。
        1. 民营企业“走出去”需要国家系统性的支持体系。
        2. 政府应该放开手脚全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3. 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4. 成立海外并购基金。
        5.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TPP。
        6. 其他政策建议。
    (二)2016年“两会”以来民企政策需求。

四、中国(大陆地区)上榜公司及名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钢企继续占据粗钢产量排名榜首——2020年全球钢铁企业排名榜简析[J]. 本刊编辑部. 冶金管理, 2021(12)
  • [2]独家解读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上榜国企名单:入围企业结构更加均衡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J]. 刘青山,原诗萌. 国资报告, 2020(08)
  • [3]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路径分析[D]. 赵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D]. 刘梦瑶.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我国近二十年非虚构类畅销书上榜因素与发展趋势研究[D]. 王佳敏. 武汉大学, 2019(04)
  • [7]基于第三方评价的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D]. 郑文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刘琪. 厦门大学, 2019(08)
  • [9]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回顾与反思(1995-2015)[D]. 顾盛楠. 重庆大学, 2017(06)
  • [10]2016年1~6月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重要数据分析报告[J]. 大成企业研究院. 经济研究参考, 2016(46)

标签:;  ;  ;  ;  ;  

中国(大陆地区)上市公司及排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